首页 > 四众讲堂

分享认真
时间:2004-03-24 00:00:00  来源:  作者:

佛教里面有一个修行法门叫做“回向”,把自己修行或诵经所积的功德,回向给亲朋好友、远戚近邻、乃至冤家债主……,将小小的功德回向给众多的人,让自己的修行功德可以利益更多的人,能够回小向大。

我常常将“回向”解释为“分享”。

在佛前虔心地将所受功德利益,藉由仪式回向给某某人是一种方式,而我总觉得,另一种更直接的回向方式却是分享出去,藉由语言、文字或行动,把内在的喜悦传达给他人,让他人也能分享你的快乐。

我常做的比喻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火柴,这根火柴可以点亮你内在的光明和幸福。但是每个人也只有一根火柴,因此你必须要有方法,让这点光明不熄灭,这个方法就是:当你点亮了自己火柴的时候,要在火焰还没有熄灭之前,用同样的光和热,去点亮别人的火柴,让这点微弱的光明变成一把火炬、万把火炬……那么你的光明和幸福就会融入其中,永不消失。

虽然在“不见他荣”的人性当中,即使你有满腔的热情和人分享,也很难不遭到拒绝、批评和伤害,但你总是可以碰到一些和你频率相通、有随喜性格的人,能够和你一起分享生命的喜悦,继而找到光明。所以我常不气馁的自我解嘲,说自己是最厚脸皮的人。

本文就想与你分享我的体悟,分享“认真”。

佛门当中有许多很好的修行法门,都是生活中可以随时受用或学习的,譬如“回向”、“随喜”、“谛听”、“思惟”、“惭愧”、“忏悔”、“发愿”、“爱语”、“布施”、“供养”等,甚至“烦恼”、“病苦”、“生死”都是修行的法门。

有这样的人,当他在你的问题面前张口结舌时,往往告诉你说:“不要想那么多”或是“你想太多了”。 这种“教诲”,曾经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人会提问题,毕竟有因有缘,理清因缘起灭,似乎比“不要想那么多”或“你想太多”的回答来的贴切,倘若真的回答不出来时,沉默都比这两句“教诲”更有价值。

一个人在有了情绪或产生疑惑的时候,通常都忍不住要找人谈谈,其实百分之八十并不是要答案,而是要理解,或是要接纳。即便听讲的人另有所思,但只要有一点理解或接纳的同情心,都会获得倾诉者的感念。

我是最常听到那两句“教诲”的话,因为从小我的疑问就特别多,到了佛学院之后疑问更多,后来老师索性不理我。现在想想,也太为难老师了,因为我问的问题可能老师自己从来都没想过!

禅门中有个公案,说:不知道最亲切。于是我突然体会到,所有对我说“不知道”的人们,也是我的老师。

现在,我不太问了,因为我已经知道,只要认真地生活,你终究会把答案告诉你自己,所以在生活中学会“认真”,比“发问”或“诉苦”来得有价值,也来得有意义。认真地做事、认真地待人、认真地说、写,认真地对待自己,“认真”也是修行!L21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我为什么学佛
下一篇:枯萎与灿烂俱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