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批评的诸恶,并非仅指“罪大恶极”,它更强调一些基本的东西。例如佛教认为世间有“三恶”,即不接纳善言;常怀嫉妒;见到不如别人处,不能做到不耻下问。
这三条被称为“恶”会使有些人感到意外。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个人小节。其实,读者诸君细想想,倒有不少大乱子是从这“三恶”引发的呢!若果能听人劝善、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又能成就多少好事。
由此可见,人在世上有许多烦恼,皆因不知不觉作了“恶”而造成。于是会有人说,社会太复杂了,要想不离人世就做个好人、做个觉悟者,是不是不太可能?
为了与些朋友共勉,我们又选了一句偈语,奉与诸君。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法在哪里?不在九霄云外,也不在字里行间,与许多总想到彼岸世界或经典书本中去求得佛法的人相反,这位大德却主张佛法就在人世。
这是一个发聩震聋的主张,一个指点迷津的主张。无论在释迦之前还是之后,宣扬脱离世间,离群索居,灰身灭智,想入非非的大有人在,而且往往自诩为“正信”,其实,那恰恰是将人引上岐途的“迷信”。
然而,在人世间确实又难以直接领会到佛法。人欲横流、世风日下,佛法何在?于是大德教诲道:“不离世间觉。”没有觉悟是不行的,觉悟了,就可以领会到佛法无所不在;不觉悟,苦口婆心声声佛号也只做一阵风过。
怎样才能觉悟?必须得到菩提。菩提是什么?菩提就是大智慧。大智慧从哪里来?世间!
又是世间。有人说世间只有烦恼,何来智慧?此言差矣。当知:烦恼即菩提。谓余不信:烦恼都是由无明(痴)才生起的,怎么反倒说烦恼就是菩提(智慧)呢?
这一点真要动动脑筋才能明白。众所周知,菩提正是要解脱烦恼的,试想:假如世上没有烦恼(痴),还要菩提(智慧)做什么?当敌人永远消失时,武器也就不再具备武器的意义。菩提是相对于烦恼而存在的,是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认识。事物虽未改变,但只要认识改变了,烦恼往往当下就成为菩提。
譬如:夏日炎热,汗流如注,心烦不已则怨声不断,转念一想,隆冬之际,桑拿浴之中求此而不易得;一年365日,能得几日如许?顿觉安然,反要细细品味。烦恼与菩提,一乎?二乎?
故此,要证悟菩提智慧,切不可离开人世,否则真好像要去抓一只长角兔子,不免永生难获,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