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包括佛陀与辟支佛在内的所有阿拉汉,都不会再做梦。因为,他们已经断除了所有的迷惑幻想,在巴利圣典中,这称为‘远离颠倒梦想’。
问:梦属于哪一种心识?有可能在梦中修行止、观禅或入定吗?
答:梦,是由许多微弱的意门心路过程所构成的,梦境一结束立即清醒,是因为他又回复了正念。我们无法在梦中修行止、观禅,也无法在梦中入禅定。
当一个人熟睡无梦时,他的有分心(生命相续流)相续不断地生灭。就人类而言,有分心刹那中的名法,是欲界名法。当一个人做梦时,是微弱的欲界意门心路过程在起作用。
禅定中的情况则不同,它们是色界或无色界的名法相续地生起,在极为清晰的意门心路中起着作用。禅定中的色、无色界名法,比梦中的欲界名法更高超、更殊胜。
禅定中的心,能够深深地认取禅那的目标。有分心,则取前一世临死速行心的目标为其目标;它无法像禅定心那样,深深地认取目标。梦中的微弱欲界意门心路过程,松散地取欲界的目标为其目标,这些是它们之间的差别。
根据上座部佛教,梦并不属于五门心路过程,而是属于微弱的意门心路过程。因此,梦中的情景,通常是缺乏理性和逻辑的,多数只是一些零碎的记忆片段。
做梦有四种原因:一、界的动摇,即地、水、火、风四界动摇。由于胆汁等的动摇,而梦到山崩、地裂、在空中飞翔、被猛兽盗贼追杀等。
二、先前的经验:即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白天或者以前曾经历过的事情,在梦中以没有逻辑的记忆片段呈现出来。
三、天神或非人的影响,即非人托梦。天人或者非人,为了告知有利的或不利的事情,通过他们的能力来影响人的梦境。例如,梦见去世的先人或非人等。
四、前兆:即预兆未来的梦。未来将会发生的好或不好的事情,能以美梦、恶梦,或者某种征兆的形式呈现。
在这四种梦当中,第一梦与第二种梦,基本上是不真实的。第三种梦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真的。第四种梦,则通常是真实的。
然而,我们所体验到的绝大部分的梦,几乎都是杂乱无章的,都是由四界的动摇与先前的经验,这两种原因所引起。
所以,梦并不是属于五门心路过程,而是属于微弱的意门心路过程。在此,五门心路过程分别通过看、听、嗅、尝、触,来识知其目标;
那么,意门心路特别是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是怎样识知目标(所缘)的呢?根据阿毗达摩的义注和复注,有以下的几个来源:
第一、体验过的,曾经看过、听过、闻过、尝过、触过的对象。只要通过五门清晰地体验过某种目标,哪怕只有一次,即使过了一百年;
这个目标在因缘条件具足的情况下,也可能令有分心波动。因为受到过去经验滋养过的心,是非常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
无论遇到五所缘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触发一连串的心流;从而令到我们的心,去识知上千个过去曾经体验过的目标,这就是人之所以能记忆、能够回忆的缘故。
因此,只要是我们过去曾经体验过的,而且是清晰的目标(所缘),意门心路过程里的心,就有能力把当时的经验提取过来。
当然,这也只是提取过去的经验,并非是让心回到过去,更不可能是让身体回到过去;因为那些经验,毕竟都是已经过去了的目标。
第二、听说的:没有真正见过,只是通过听说而知道。例如,从报纸上看到某地发生战争,虽然你不曾亲身经历过战争,也不曾到过该地,但还是可以想象出战争的恐怖。
第三、两者:听到一件曾经体验过的事情。例如,你的朋友说今晚要请你去吃川菜,因为以前曾经吃过川菜,所以立刻能想象出川菜的味道与特色。
第四、信仰:信心,可以引发许多的意门心路过程。一个人坚信某样事情时,就会经常想着这个目标。
例如,信教人士相信有神、有菩萨,于是他们会想象出神的威力、菩萨的样子、菩萨的功能,想象菩萨如何保佑众生,甚至会编造出很多宗教经典和传说。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华人会把某些现象,解释为佛菩萨的作用。例如,睡觉梦到某间寺院、梦见某某大师,于是,便相信是菩萨在指点他们;打坐中见到光影、见到菩萨,认为是佛菩萨在显灵。
缅甸人不相信菩萨,只会认为这些是鬼神现象。而学习过佛法教理的人,则知道这些影像,只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已。
第五、喜欢:由于喜欢某个人、某样东西或某件事情,心通常会主动地倾向于这类所缘,使之成为意门心路过程的目标。
第六、推理:这是根据已知的而推论未知的;或者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推测将会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
比如,当看到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便知道快要下雨了,这是推理。而数学的运算、哲学的逻辑、刑侦的破案等等,也都是属于推理的范畴。
第七、所接受的观念:一个人所接受的理论、观念、看法,它会影响他的思维模式,使他倾向于用这类理论、观念,来看待事物和解释问题。例如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当他们看待同一样事情时,就会有很大的出入。
第八、业力:由于业将要成熟,而成为了意门心路过程的目标。尤其是人类在临命终时,其过去所造的业,会以业、业相或趣相的形式,呈现在他的六根门之一;他的心,就能缘取过去所造之业,作为意门心路识知的目标。
第九、神通力:神通心可以识知别人的心,也可以变现出一些对象,成为他人识知的目标。
第十、界的动摇:地、水、火、风这四大界的动摇,在我们体内是经常发生的。例如,有些人在生病的时候,会看到一些幻象。
人们在做梦时,会感觉沉重或者轻盈;或梦见山崩、大水、大火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四界的动摇,而出现的心理幻象。
第十一、天神影响:天神有时能影响一个人的梦境,有时也能够在人清醒的时候影响。所谓的‘非人附体’,就是属于这一类。
当然,只有福报比较差的人,才会被那些非人所控制;福报大的人,多数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第十二、随觉:通过听闻正法等,而对四圣谛——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培养的世间智。只有圣者,才能如实地知见四圣谛;但是,凡夫也能部分地了知四圣谛。
例如:因为明白苦圣谛,而不生起有身见;因为明白集圣谛,而不生起断灭见;因为明白灭圣谛,而不生起常见;因为明白道圣谛,而不生起无作用见。
因为明白苦圣谛,而不会认为世间是永恒、快乐、自我的;因为明白集圣谛,而不会相信世界是由上帝、神佛等所创造的;
因为明白灭圣谛,而不会把落入有分心、禅定境界等,当成是涅槃;因为明白道圣谛,而不会相信纵欲、苦行、祭祀、持咒等,能够导向于解脱轮回。这些都是随觉智。
第十三、证悟:又作通达,即证悟四圣谛。圣者并非通过五门心路过程证悟涅槃,而只能是通过意门心路过程证悟涅槃。
人们不能通过看书、听闻、信仰、推理、想象等,去证悟涅槃及道果;只有通过道或果的心路过程,才能够证悟涅槃、体验涅槃。
这些是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识知目标(所缘)的原因。不断受到这些因缘刺激的心流,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机会,从有分心当中出起,以清楚地识知目标。
因此,有分心里的作意心所,不断地令到有分心波动;以及不断地把心,转向于由于因缘已具足而呈现的目标(所缘)。
虽然有分心有自已的目标,但它还是倾向于缘取其他的对象。由于有分心不断地蠢蠢欲动,当某一目标基于某种因缘而足够明显时,它就能把心流从有分心中拉出来,
而将该目标,作意成意门心路过程识知的目标。简单地作个总结,独立的意门心路过程,根据其目标(所缘),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一、根据以前直接体验过的;二、根据以前直接体验再加以推测的;三、根据听来的;四、根据听来,再加以推测的;五、根据所识知的;六、根据所识知,再加以推测的。
其中,根据所识知的包括了相信、观念、随觉、证悟等;根据所识知再加以推测的,则包括了通过归纳、推理得来的结论,这些都可以成为独立意门心路所认知的目标。
意门心路过程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生起呢?这些心是不是有为法?它们是有为法!由于是有为法,就必定有它们形成的原因。
也就是说,意门心路过程心要生起,必须得具足种种的因缘,而不可能纯粹只是生起,不用依靠其他的条件。
这些意门心路过程的因缘是什么?首先,因为有了心所依处这个色法,才会有意门心的生起。我们说到“想”,“想”这种心与心所,必须要有物质的基础。
在五蕴世间里,必须要有物质(色法)的基础,名法(心与心所)才能够生起。心所依处色法,是名法生起的物质依处。
除此之外,要让名法生起,还必须要有目标(所缘)。同时,它还必须具足意触。意触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有分意触。
有分意触是指,如果没有有分心,意门心路过程就不可能生起。同时,还要有前生意触。前生意触包括两种:第一个速行心的前生意触,是意门转向心;
而第二个速行心的前生意触,则是第一个速行心。也就是说,因为有了一个心、接一个心的灭去,才会有后后的心生起。
同时,还要有俱生的意触;因为心,是不可能单独生起的,它必须伴随着一定的心所名法。例如:当我们回忆起过去的一首歌,这个时候很可能会是一种贪的速行心生起;
贪的速行心如果拥有邪见又有欢喜的话,它就有20个心所;那么,这就变成了一个心,再加上19个心所;这19个心所,就是这个贪心的俱生意触。
同时,若要意门心路过程生起,还必须得有作意。意门转向心的作意心所,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作意,目标(所缘)也不可能呈现于意门。
因此,在意门心路过程里,所缘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由于心的力量,由于作意的力量,我们才可以把心转向于目标。——摘自玛欣德尊者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