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之所以被人称为《经》,荣耀如佛陀亲口所说,就在于六祖慧能对佛陀的核心精神,先知先觉,顿悟彻悟。
六祖门下高足永嘉玄觉禅师,有句圣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在这,神秘的禅,奥妙的禅,不仅可以坐来验证,还可以行来验证。这两证法,对现代忙碌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两剂难求的对症良药。
为什么行亦禅呢,其实,禅不从“坐”得,也不从“行”得,禅为本有,坐与行只是体验和体证禅的一种方式与方便。《坛经》说:处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我们坐禅是为了入禅定,那何为禅定?《坛经》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曾经提醒弟子志诚说:常坐拘身,於理何益?为此,他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从此可见,禅定,做的是心的文章,而非形或型。只要能得禅定,何论是坐或是行呢。
对于人类而言,人的形要者三,一为坐,二为行,三为卧。古人悠闲,多坐,喜坐;今人生活工作节奏快,多行,喜行。对古人言,以坐禅法入禅定,是首选;对现代人而言,以行禅法入禅定,可与坐禅法平分秋色,平分天下。为此,我认为,坐法与行法的结合,应是当今禅学禅修实践的双羽翼。
比丘本性,嗣法禅宗,一直以来,也以接续禅宗法脉、延续禅宗法旨为己任。
2006年,曾于福州开元寺发起举办一次体验体证禅修的夏利营,来了近百名大中专的青年学生。这些才俊,来自东南西北,全国各地。因为福州开元寺总的硬件设备不足,便将这百余人携往宁德支提山华严寺,于那禅堂,教授来者坐禅、行禅之法。
也正是此次夏令营,让我觉得,供众禅学禅修也需要客观条件。为此,我萌生了建造一座可以实践禅宗方法与精神的相应道场,泰宁庆云寺的启动修建就是这一想法的产物。
由于因缘尚不具足,近年来,除了加紧创造条件外,个人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禅学理论与个人禅修体验体证的感悟上,以此与众共享。
如今,泰宁庆云寺的基建,有了阶段性成果。为此,禅学禅修的体验体证之实践,将提上我们明年弘法利众之日程,也请同道志者,来赴去朝,或教或受,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