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行行出状元』,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功能,整个人间就是要有各样各式的专长去利益人群。所以想来,各人在各人的境界所体会的意思当然就会不同,不过,只要那念清净的心存在,应该也都可以向善、向法精进。所以,这也就是提起了一分希望——众生绝对能够同一个方向走,向善,向正道;这就是『现起希望心念』。
所以『正示教菩萨法』。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良能,无论你用何种方法,只要不偏轨道,还是归宗,依然能够到菩萨法的地方。
我们若能不断向前前进,若能时时警惕自己要缩小,放下身段,若能如此,我们的良能本具,功能就能成就。『成立众事』,就能很成就,立我们对人间所要付出之事。这就是一种希望。
在佛典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那就是在一个山头,整座山有很多修行的人,其中,离山头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道场,那个道场有二位比丘,二位感情很好。他就说:『听说对面这座山头,有一位祇夜多尊者。这位尊者是在群众中很有修行,一位老修行者。我们应该要去拜访这位老修行者,请他来为我们开示他修行的经验。』二人决定了,就这样向着邻近的山头走。
走进了山头,二人找一棵树坐下来时,看来距离修行人聚集的丛林不远了,到底在这群众中,不晓得祇夜多尊者的地点是在哪里?正好看到一位老修行者,瘦瘦的,看来很憔悴。这二位比丘看他在那里捡柴,绑好了柴,准备要背上山。他们就问:『这位修行者,长辈,我要请问您,您是住在这山头的人?』『是啊。』『您是否认识祇夜多尊者?』他就:『认识。』『他在这个山头中,我们要到哪里找他?』他说:『你到山上,第三座山的洞,他就是住在那里。』『感恩。』二个人欢喜地就朝那个方向走。
路程也不近呢!抵达时,看到第三个洞,就赶紧接近这第三个洞。洞口已经有一位老人,那背影看起来很面熟,赶紧走近看。这位老者,老比丘,回过头来向他们微笑,打招呼。这二位就说:『不就是我们刚才在山下看到的老修行者?』二人内心就知道,既然是这么有修行,他已经具足了内功,山路他熟,走路轻快,这不就是神通呢!比我们更早到达,年纪这么大,身体行动那么轻快,这是很大修行者的工夫。
所以,两个人当下用很虔诚、敬重之心,向这位老修行者膜拜顶礼,就请问:『祇夜多尊者,是不是长老您呢?』他就说:『是我本人。你们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呢?』这二位比丘,他们没有说要请教什么,只是说:『尊者,您的德行那么高,您是一位耆德的老修行者,在这个比丘群众中,为什么还要让您亲自到山下捡柴呢?』
他就这样回答:『唉呀,只是去山下捡柴,这么轻微的事情,能够供僧,成就很多出家人的生活,哪怕我用我的脚、我的手,当作柴来烧,我都甘愿。』『为什么呢?』这二位就赶紧又问。他就说:『因为我念念不忘过去,所受生死之苦。』这二位就赶紧问:『尊者,您到底过去生中是如何?』
这位尊者开始就说:『我过去生中,曾经过了五百世狗身。尤其是这五百世的狗身,当狗全都是在饥饿、下贱的地方。就是没得吃,饥饿。但是最后这世吃到二餐饱,一餐就是有人喝酒,吃很多的东西,酒醉时吐出来的东西,我将它吃到饱。但是,那当时也被人打得遍体鳞伤。这段时间苦不堪。』
『又另外有一次,就是有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先生是农夫,一早出去作农。太太在家里,快到中午时,饭菜全都准备好了,这位妇女有事情出去。那时我就趁机进来,看到煮好的饭菜,很欢喜,赶紧把头钻进去吃,吃得很饱,但是要出来时头就卡住了,钻不出来,在那里很挣扎。刚好农夫回来了,看到这只狗把头钻进大瓮的小口中,一时生气,就用他手上斧头的棍柄将这个瓮打破,连狗的头也打破了,这样结束了第五百世的狗身。』
这尊者说到此,他就说:『可悲啊!可怕啊!』祇夜多尊者就向这二位比丘说:『年轻人,修行要时时向于正道。虽然你们现在还年轻,要记着,居安思危。你们的环境每天过得悠闲,应该要好好提高警觉,一念偏差,一失足,轮回堕落是苦不堪啊!想到过去的生死,想到生生世世受苦磨,我现在为这些僧众服务,不只是捡柴,哪怕要用我的手脚来当柴烧,我也甘愿。』这二位比丘听了之后,好像有所觉悟。
这过去的修行者是这样。其实,想到我们大林医院在盖时,那时候,就是委托现在的林执行长(林俊龙医师),请他来领导大林慈院。
即将启业前的那几天,大家都一直在投入,要如何整理内外环境,一方面招募人才。有一天,有一位年轻人进去时,看到一位老伯伯在清扫厕所,他就问:『老伯伯,请问,院长室在哪里?』这位老伯伯就说:『你要去院长室啊,做什么呢?』『我要来应征。』『告诉你,直直走,走过去,弯进那个门里,你就能看到院长室。』『喔,是这样。感恩,多谢。』向前走。
那个时候,没多久,一位老伯伯进来了,但是这位老伯伯摇身一变,是白袍的大医王。这位大医王来到他的面前,就说:『来,年轻人,我们刚才见过面了。我自我介绍,你要找的人是我。』『啥!你是院长啊!』『是啊。』你看,院长,他为了要成就这间医院能赶快内外清净、整齐,那个时候他以身作则,在那里清扫。
我又听到一个消息,我们北区志工一千多人,大家到台北新店,去为我们的医院大清扫。医院里也有好几百多位同仁一起,浩浩荡荡,各人内外分工合作,要如何把前后、内外都整理得很干净。所以就分地点,院长、赵院长,他就自己分配,分发到扫厕所。厕所,他要去了解最肮脏的地方,要如何清,如何扫,才能清得完全无味,一股清香,如何才能让它干净不染尘,没有脏污。
看,领导者就是这样。要如何能够『成立众事』?『随机无量方便』,能够种种的方便法,都不离开以身作则。『以心本具万法,随机无量方便,而能成立众事,现起希望心念,正示教菩萨法』。
⊙以心本具万法,随机无量方便,而能成立众事,现起希望心念,正示教菩萨法。
这全都是一个心念。我要领导的,所希望的环境是什么,就要自己身体力行,这不就是『正示教菩萨法』吗?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叫做『人文』。人文,是称为我们的心态,心灵道德,这个道德、伦理等等,如何现于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佛陀于经文中这样说:『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
我们大家要用『一心』,这个『一心』就是无杂念的心。无杂念就是清净心,用我们清净的心来信解。不只是信,不只是解,还要『受持佛语』,佛陀所说的法,听进去,我们要身体力行。『受持』就是身体力行,要接受,用于我们的身上,好好修行。内修外行,这叫做修行。
所以,『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这就是要表达『佛佛道同』。每一尊佛来到人间,虽然用种种不同的方法,随机教化,但是,总归还是没有其他,就是只为一佛乘。因为『无有余乘』,没有其他,没有三乘、二乘,其实唯有一乘法。这『一乘法』,那就是成佛之道。成佛的道路必定要行,行过菩萨道。我们若没有经过菩萨道,就不算受持。
所以,『当一心信解』,意思就是说『种种事理』,在人间,我们现代的世间,我们的生活当下,此时,有种种事,种种的道理,不出于一念心。
⊙当一心信解:种种事理,不出一心,故须谛信。
一心者,一念之心。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散之则应万事,敛之而成一念。故若善若恶,若圣若凡,无不皆由此心。
『当一心信解』,要很谨慎的心来信解,那就是『谛』,『谛』就是道理;我们要用一心,去体会真谛道理,这叫做『谛信』,就是真理的相信。我们从真理中来相信佛陀的教法。
『一心』就是一念之心。我们的心没有杂念,叫做一念。我们若这念是佛心,皈依法,看所有的事物无不都是道理,无不都是我们的心念。若能心念与事物会合在一起,这样叫做『一心』。
这『一心』,能够『心性周遍』,能够『虚彻灵通』。像虚空一样,没有地方行不通的,这就是我们的本性,人人本具的佛性。所以,既然本具佛性,我们『散之则应万事,敛之而成一念』。我们的这个性,其实你若要说开阔,很开阔。你们想:我现在要去哪里。人不动,这个心念已经遍散虚空。这就是我们的心念。若把它收回来,你专心听话,马上就回来与你坐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一念心。
『若善若恶,若圣若凡』,无论是善是恶,也是在这一念心。你是要当圣人,要当凡夫,也是在这一念心。所以『无不皆由此心』。
各位,这念心能成就我们成佛,这念心也能拖累我们五百世,不知道要多久的时间在六道、畜生道中轮转不息,都是这念心去造。所以我们要时时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