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
第一部份
今天我们要做的开示是无上大手印。无上的大手印就是究竟的法身智慧。究竟的法身智慧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有时候说是大手印,有时候说是大圆满,也有时说是中观。
究竟法身智就是不变的自心本性,这不变的佛性是每一位众生都具有的,然而由于自身迷惑的缘故,因此无法了悟到此本具的佛性。证悟的人则都已了悟到,并与其合一。他们由于对众生不可思议的慈悲心,故现凡夫身,给予众生佛法的教导,帮助他们也能证悟大手印――或曰大圆满、中观……等,所以今天的开示,主要是讲法身――究竟智。
如同刚才所说,由于这些大成就者,才能将佛法传了下来。虽然他们传法的目标都是希望众生能够证得究竟法身,但所用的术语各有不同,所说的教法也不一样。
释迦牟尼佛曾经在《楞伽经》与《三摩地王经》这两本经里提到,在末法时代,有一位大师会出现,广泛地弘扬、整顿佛法,这位大师就是第一世的蒋贡康楚罹卓他耶仁波切。第一世的蒋贡仁波切曾经写作集结了五大部经典,称为《五宝藏》。里面把在末法时代已经变质,而失去其神圣与真实的佛法,全部又再修正过来。所以,《五宝藏》对末法众生有很大的利益,不只能扩展佛学知识,还能令众生深入了解佛法,终究证悟佛果。
因此,今天我所依据的,就是第一世蒋贡仁波切所作的《大手印证道歌》(请参考「附录」)。
在第一世蒋贡仁波切的《金刚歌》中,一开始就先赞叹他的上师其实和金刚总持是无二无别的。第一世蒋贡仁波切的上师,就是第九世的锡度仁波切――贝玛宁借汪波。传统上,这些大成就者都是非常地谦虚,所以,第一世蒋贡仁波切在一开始时,就说他这个教法其实都是直接从他的上师,也就是第九世的锡度仁波切所得来的;他自己本身过去实际上是非常愚痴的,并无了悟到心的体性,由于上师完全无漏的法教及加持,才能够从世间八法中扭转过来,将烦恼减到最低的程度,从而渐渐了悟到心的体性。所以,仁波切在这里非常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一个凡夫,以这样的方式来述说自己。
接下来,第一世的蒋贡仁波切更进一步解释说,他是如何证悟到寂静光――也就是法身.他说由于他对上师的净信心,以及没有坠毁对上师的三昧耶,加上上师的加持,与上师的心合而为一,才能够证悟到寂静光(法身)。又说在证悟法身(寂静光)时的感觉是:没有把念头压抑或放弃,只是安住在念头的本性上,亦即证悟到念头的体性、本质是什麽。我们可以从《大手印祈请文》中的一句偈颂了解到这点:「妄念体性即法身。」这个就解释了刚才仁波切所说的法身为何。所以,我们不需要去排斥或是放弃任何念头,念头一现,只要去观视其真实的本质是什麽即可;不须去拒绝它,也不须刻意地提起任何念头,只要去观照它的本体即可。因此,这种体验就好似太阳光,非常的明亮。所以,蒋贡仁波切说他的证悟其实就是传承不断地传下来、加持下来的,能够证悟到法身是在此生中非常欢喜、非常愉悦的一种体悟。
由于第一世蒋贡仁波切对他的上师具有绝对的净信心,所以激发了他唱出这首《金刚歌》,就是现在我要开示的这首《大手印证道歌》。另外,也由于他对末法众生的悲心,因此吟出了这首歌。歌里根据第一世蒋贡仁波切所说,大手印传承从一开始到他都没有间断过。第一位祖师是帝洛巴,他从莲师的乌金净土,直接得到了传承,然後把传承传授给那洛巴祖师这位大成就者。那洛巴祖师不仅由上师处得到了口授,而且非常精进地修行,终于得到圆满成就。然後,他杷这个传承给了玛尔巴大师,他是喜金刚的化现,完全能够了悟上师所传给他的内、外教法的意义。由于他能了悟内在教法的意义,加上精进修行,终于获得圆满的成就.玛尔巴祖师是噶举派教法的起源,像河流的源头一样,他再把这个教法傅给密勒日巴祖师,再传冈波巴祖师――当时冈波巴祖师就住在密勒日巴祖师的东部。冈波巴祖师原已证悟了十地菩萨的果位,当他传授大手印教法时,自己也同时证得了圆满的佛果,完全开悟。冈波巴祖师的噶举派(又称建波噶举)在三个地方有影响力,在西藏的三个地方建立了三座寺院。三座寺院等于是三个坛城,这三个坛城代表了他本身的身、语、意。身的代表是第一世DB法王的寺院,在西藏东部,称为噶玛寺;语的代表是八蚌寺;意的代表是祖普寺。所以第一世蒋贡仁波切说,正确清净不断地传承是这样一直传下来的,众生如果能够修习这个教法,一定会得证悟。这就好比有好的弓与箭,只要把弓拉得越大,箭就会射得越远。毫无疑问,这是因为弓的张力,把它拉紧,箭自然就能射得远了。所以,同样的,这个教法是非常正确无误,利益非常大的,只要众生能够修行,一定能够得到证悟。
一个人越能深入证悟心的体性,他对众生的慈悲就越深广;菩萨的果位如果越高,其利他的心也就越广。我们由于福德与智慧的积聚,加上对上师的信心,便能证悟大手印,也就是心的本性。虽然证悟大手印仅是一法,但其所涵盖的却是一切诸法。就好像太阳的光,太阳光一照射,就能除去一切的黑暗;我们并不需要许多不同的阳光来照亮不同的黑暗处,由于上师的加持,加上行者本身精进的修行、福德的积聚,以及传承祖师们的智慧,一定有机会得到证悟的。此证悟能够得到遍知的心,所以释迦牟尼佛才能预知到,在末法时代有第一世的蒋贡仁波切,以及DB法王这两位贤者将示现利益众生。佛陀之所以能预知到数千年以後的事,是因当一个人证悟到心的体性之後,他的心便再也没有任何迷惑烦恼的缘故。我们为了要得到证悟,「一定要修行」的意念催动着,使自心能够接受法教。举例来说,一个很富有的父亲,他的孩子出世以後,就自然而然是一个很富有的人,源於他父亲辛苦的工作而富有的缘故。据说,雪山的狮子与大鹏金翅鸟所生的後代,一生出来就很强壮,具有很大的力量,这是因为父母本身具有大力的缘故。同样地,噶举传承的大手印教法也具有非常大的力量,这是因为传承祖师们终生非常精进修行,而证悟了体性。所以我们现在只要对上师有净信心、圣观,毫无疑问的,一定能证悟大手印;反之,如果我们对上师无任何信心,不以圣观对待,修行只是为了一时的好奇,那就不会有任何证悟的因子。常常行者没有得到任何体悟,便以为大手印教法本身没什麽力量,但其实是因我们自己缺乏信心、圣观所致。所以,第一世蒋贡仁波切说,如果我们有净信心,便肯定能够证悟。
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具德的上师那里获得不间断传承的法教,再加上自己不破三昧耶的话,便一定能证悟大手印――也就是心的体性;反之,如果我们没有一位具德的上师,没有经由此具德上师以不间断传承的法教来教导我们,给予我们正确的口传,那麽即使我们闭关多年,也不会有任何证悟的。所以如果我们所接受的法教不是来自一个不间断的传承,也不是由一位具德的上师所传下来的正确教法,那么不要说闭关、修行,有时越修,烦恼不但不减少,慢心还会增加。另外,如果没有正确的佛学知识,即使闭关多年,也不能明心见性;没有一位正确教导我们修行的人,只是自己胡乱猜想著修――例如:有些人以为数息就是禅修……等等――像这样的话,即使闭关修了许多年,也不会登菩萨地,也不会有任何证果的。为什么呢?这就好像是如果我们种植什么,一定要有一片肥沃的土地,有了肥沃的土地,才能有所收获;如果把种子播种在沙地上,便没有任何东西长得出来。有了肥沃的土地,我们还要给予阳光、适当的温度和灌溉浇水;自己本身也要工作,把种下的种子好好维护,这样植物便会慢慢长出来,种下去的东西也才会开花结果。一般都认为,我们现在已处於末法时代,所以大概无法证悟大手印了。为不使别人可能会这样想,蒋贡仁波切特别说,他自己本身原来也是一个烦恼多、非常愚痴的人,但由于值遇第九世锡杜上师的教导,以及清净的传承,因此即使自己是个凡夫,愚痴且懒散,也终于得到证悟大手印的成就,这显示出大手印的法门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很大。在末法时代,有很多冒牌的上师,他们假装知道怎样修行,可是自己本身既无传承又无证语,所以,如果你跟这类冒牌的上师来修行,便无法证悟心的体性,因为他们自己本身也无法证悟的缘故。在末法时代,我们必须要很小心。我们现在就好像第一世的蒋贡仁波切一样,如果我们已有一位具德上师,再加上上师所授的是一个不间断的传承,那么不管我们多愚劣,也都能像蒋贡仁波切一样得到证悟。
大手印可先从两个层面来谈,第一个是「根」大手印,第二个是谈烦恼如何使我们无法证悟到心的本性――也就是大手印。
首先讲根大手印。根大手印是心的体性――佛性。一切众生都具有跟佛一样的佛性,不论质与量,都和佛完全一样,所以一切众生与佛是无二无别的,由于烦恼故,以致多劫以来还未能证悟佛果,一直处于轮回之中。但以大手印的真实体性来说,轮回跟涅槃是不二的,念头本身也是超乎一切分别的,没有彼此、对错,完全超越心意的概念。所以在般若波罗蜜中就说,这是超越一切语言、文字的。是我们凡夫本具的清净心,由于烦恼,以致无法证悟到心的体性,一旦烦恼的心清净了,就能证悟到大手印。当我们证悟到大手印时,大手印也就是心的实体性,它一直是相同不变的,它的量与质不因为我们的证悟而有所增加,也不因我们尚未证悟而有所减少。举个例子来说,大手印是遍在一切的,它本身即具一切遍在的现象、体性,我们以虚空来做解释:即使众生迷惑,大手印还是遍在的,就好像虚空是遍在一切、不变一样,不管是否有一面墙在那里,或不管我们是否快乐,抑或感觉世界是否和平――不管情形如何,虚空依然不变。所以大手印的体性是不变的、是清净的。它本身虽然不变、清净,但却无有一个实体存在。不但没有一个实体存在,它更是永远不息、永远遍在的。所以就好似虚空一样,遍在一切处,即使是死亡、出生,它还是完全不变,也完全都还在。
以上说明了根大手印――就是心的体性,但由于我们的烦恼,以致阻碍了大手印的证悟。
一切诸法都是不离法、报、化三身的。空性是法身,明性是报身,而化身就是一切诸法能够非常明晰正确地自行显现,这个本身就是化身。当谈到三身、空性、不具实性……等时,我们会觉得这样不对,应该不是空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等等,所以一定有什麽东西存在,不会是空的。但实际上来说,这些生、老、死等,都是经由一种所谓业感缘起的关系,除了因自己所积造的业力令之发生以外,从未有任何事真正发生过。举例来说,我们今天所处的屋子里面,对一般人而言,是一栋建筑物,一个我们住的房子;但如果是一位天人在这里,他所感觉的,并不是一间普通的房子,而是天宫,在天宫里面的人,都是非常美丽的空行与勇父。反之,如果是饿鬼道的众生在这房子内,他看这房子,其实就是一个很热的沙漠,里面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这些东西恰好都是他最需要的,但基于业力,他无法得到。如果是一个地狱道的众生在这房子内,他看这房子,就好像热熔铁一样的东西在那里烧他、煮他,所有他在里面看到的众生,他都当成是敌人在追杀他,想把他砍成一块一块的。所以我们所感觉到的一切,其实都是我们的业力使然,没有一点真实性。生、老、死也没有一点真实性,我们一切的体验都是来自染污的心的显现。我们大家的感觉、种种的经验都好像是差不多,这是因为共业的缘故,就好似如果我们戴上不同颜色的眼镜,看外界的东西就会有不同的颜色。虽然外界并没有改变,还是同样的一个东西,但由于戴上不同颜色的眼镜,我们看见的外界就不一样了。外界是同一个东西,这就代表法性是一的,也就是佛性。所以,虽然我们都会觉得生、老、死是真实的,是真有这回事存在,但实际上是不存的。因此,月称菩萨曾说:「每一件事物都如梦一般。」他曾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个妇女非常想要有一个男孩,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了一个男孩,而且在梦中还养育这个孩子,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後来,这孩子死了,妇女在梦里非常的伤心沮丧。当梦醒时,她发现原来这孩子根本就没有被生下来,也没有死去,没有任何真实的事存在。我们在轮回中所有的经历,也都与这本质相似――不真实,如梦一般。
一般我们是很难了解怎么去相信前面所说的,也就是没有真正的生、老、死,一切都是虚幻,都是我们的烦恼心所显现的。我们之所以难以相信或了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被生下来,也都经历了人生,知道总有一天会死,所以生、老、死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真实的。如果要我们相信这些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好像很困难,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些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因为无生,就无灭;因无生、无灭,就无住,所以生、住、灭都不存在。心的体性很难明确地去定义描述的,用另外一个名词来讲,即一切都是「如是」(法尔如是)。能够证悟到如是,就能证悟到一切所起的诸法都是自性解脱。如果我们在任何一切法生起时不执著,坦然接受,诸法就会自行解脱,所以称之为自性解脱。这情形就好像我们在水上想要留下任何标志一样,我们一划下去,水痕就马上消失。同样地,诸法在心中生起,也会立刻消逝、解脱。如果我们精进修行、禅思,就能在修行的过程中开发功德,渐渐见到心的体性,也就是见到所谓的「如是」。
「道」大手印,基本上是指我们的自心就是大手印,我们所察觉到的一切诸法就是大手印。这怎麽说呢?因为我们心的体性是空性——也就是法身,无始以来就是如此,并不是现在或最近才有的。自心即法身,我们所能认知的一切诸法都是俱生的法身,也都是法身的一种显现,其与心的体性是毫无分别的。如果我们能够依教法正确修行,就能证悟大手印——也就是证悟自心,或曰法身。就像刚才所说的,证悟法身或大手印,这个证悟是自觉自悟、自性解脱的。能证悟自性解脱,是由于我们能够追随具德的上师,由于具德上师的功德,正确地介绍,指出我们自心的体性,依他所教导的正法来修行,使我们很快了悟。这好像我们有一个很好的老朋友,好久不见了,有一天突然碰到,这时我们不会有任何疑惑,或害怕认错了人,因为我们一定认得这个人。同样地,我们如能依照具德上师的的教法正确修行,便一定能得到证悟,没有任何疑惑。但这个证悟唯有靠修行来获得。如果没有修行,我们的上师是无法逼我们去证悟、了解什么的,一定要靠自己修行.好比有一种食物,你从未看过、尝过,你必须亲自去尝尝,才能知道自己所吃的食物是什么味道。所以我们必须亲自去体悟修持大手印的味道。
问答录
问:何谓三昧耶戒?
答:通常每灌一次顶,就有它自己本身的三昧耶戒要守。但一般来说,三昧耶戒是说,只要你得到一位上师的灌顶、口传和解说,若你没有把这位上师视为一位成就者,而把他视为一个普通凡夫,甚至还批评这位上师,那就破了三昧耶。所以,我们应将上师视为一位己成就、证悟的上师,他所做的一切事业都是为了利益有情,这样就不会破三昧耶了。
问:如何认定自己的根本上师?是需要一个正式的仪式,或是心里自己认定就可以?
答:两者都可以。过去在传统上,如果你从某一位上师处得到灌顶及教导,自己精进修行而得证悟,那麽你就可以把这位传授你、让你得以修此法而证悟的上师,当成是你的根本上师。在这个情形下,你就不需要去正式请求上师,因为即使不祈请,你自己本身也会因精进修行而证悟。另外一方面,如果你自己对其一位上师感到特别有缘,也许是过去因缘的关系,你感觉特别的强烈,且对他生起信心,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也可以请求这位上师做为你的根本上师,同时自己要精进修行,不要浪费他所传给你的教法。
问:如何修持才会对上师生起净信心?如何判定自己对上师的净信心够不够?
答:当我们能够了解到轮回的苦,且迫切地想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时,有这种迫切的心,就能帮助我们对上师生起净信心,因为我们必须要依赖上师来带领我们,让我们能够超越、跳脱轮回。这就好像我们如要到彼岸,必须依靠船长来带我们度到对岸去一样。当我们能够认定到上师已经证悟时,则不管他作何种事业,他的行为如何,我们都不会沮丧、失望,反而觉得上师是在使用不同的善巧方便来度众生。甚至在短短的刹那,我们都不曾感到上师是凡夫,或缺乏悲心,那么对上师就会生起强烈的信心。如具有信心及圣观,就不会有问题;如没有信心,也没有圣观,那么到处都是问题。
第二部份
法性就是法身。诸佛已经达到证悟法性的境界,一切众生虽然具有法身――也就是佛性,但因染污的缘故,所以尚未证得佛果――也就是自身的法性。前面提到大手印的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根」大手印;一切众生都本具法身,也就是佛性,当这个本具的佛性能够证悟时,则所证的佛性是自证自悟的。这种自悟的佛性是超乎任何思惟的,不需其他东西来证悟它,也就是自证自觉的佛性,远离任何执著、攀执,此亦即是智慧。这就好像一面镜子,当镜子能够照映面前的物体时,它所映出的东西与它自己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分别,超越好坏、对错等各种观念,全部照入镜子里去。如同镜子一样,这种自证自觉的心是智慧,我们把它称为阿赖耶智慧,有时也把它称为如来藏。当一个人已经证得自性佛时,就能够有智慧了知一切诸佛、诸法都是如是,如如存在。所以如能证悟佛性,便能悟到了知一切法、遍知一切的智慧心。提到这自证自悟的智慧,我们会以为它是一个真实、可触及的实体,其实它自己本身就是空性。由于是空性,所以它并非是一个实体、实有的东西。智慧本身并不是一件东西空去了以後才产生的,空性其实就是明性、大手印,也是佛性的智慧。空性超乎任何我们所能思惟的范围,所以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可以正确地去诠释、描述它。我们越是想用思想去猜测它,推测、想像它,就更难以证悟佛性,这就好像我们想抓住虚空,却不可能抓得到什麽东西一样。相同地,我们越想要抓住这种空明的佛性,情况就越槽。我们知道空性跟明体是不二的,而轮回与涅槃也是不二的,也就是明空不二、轮涅不二。自证自悟的这种情形就似油灯一样,是自己燃烧的,光也由此而来,并不是有外在的灯使它明亮。油灯本身就是发光体,自证自觉的佛性也是一样,是自己照亮自己的。心的明性、智慧,就是前面所谈到的明空不二,我们如果要勉强去描述它,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它就好像是把好吃的食物给一个哑巴孩子吃,由于孩子是哑巴,所以虽能亲自体验到食物的美味,却无法说出来。当一个人证悟了心的本性,了知明空不二、轮涅本一时,他虽然能够体悟,却无法说出来。这种自觉的智慧是需要实际去体悟、证悟的,如果想要用语言文字去了解它的话,只会更糟糕,因为我们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语言文字可以让人很正确地了解什麽是真正的明空不二,以及自证自悟的智慧――这个智慧超乎人类心的思惟范围。
「根」大手印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它是超乎妄念、烦恼的,它也就是佛的四身――化身、报身、法身和法界体性身。这四身的本体所在,也代表诸佛的一切功德。这本具的佛性超乎任何言语,超乎任何譬喻,因此,很难以任何的言说来诠释它。我们只能说它是四身,超越妄念、烦恼,除此之外,我们很难再用其他的形容词来形容它。这就是为什麽我们很强调要跟随一位具德的上师学习、修行的重要性。一旦我们有了任何疑惑,就应该请示上师,只有这样才能断除我们的疑惑,才能渐渐开悟。否则,就如我们前面所说,佛性是没有任何言语能诠释的,如果我们不先去听闻上师说法,不去思惟,也不发问,便无法了解[根]大手印了。修行的次第就是要先听闻佛法,然後再进一步去思惟。思惟时,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了解,如果不了解,便要请示上师,把整个了解後,再去修行。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实修所听闻、思惟过的佛法,就能渐渐开发本具的佛的功德。这就好比一只飞翔在云中的鸟,它不被任何的山岳、树木所阻碍,因是飞行在山岳和树木上面之故。修行也是一样,如果不经过闻思就修行,便很难证悟。如同有时我们会被学理带著走,没有实际去修行,就好像一个人在沙漠里走路,由于眼睛看不清,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走的东、西、南、北是哪一个方向,因此,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被理智的思惟给带离了我们的正路。不要学习太杂,也不要在理智上思惟太多,必须把学习思惟佛法跟修行佛法二者合而为一。所以,听闻了上师的教法後,思考、检查看自己了解了多少,如有任何问题,要向上师发问来断惑。一旦无任何疑惑以後,就应去修行,这样才能体悟,不要再在语言文字上打转。我们讲「根」大手印,主要是让大家了解一点:大手印的本质是明与空,超越了人类的言语所能的定义,只能以闻、思、修来领悟。所以我们应把闻、思、修全部结合起来,做为修行的一个指标。
既然一切众生都本具佛性,为何众生会有烦恼呢?这有五个原因:
第一个因素是无明。所谓无明,就是众生没有认知本具的佛性。由于不认识本具的佛性,所以常常有顺境、逆境、快乐及痛苦的不同感受。因有种种不同的感受,所以产生许多烦恼,又因与烦恼为伍,所以又造种种恶业。无明就好像海洋一样,是这麽的深广。
第二个原因是:源于刚才所讲的无明(无法见到本具的佛性),所以执著有一个「我」。虽然我是不实在、不坚实的,但还是执著有一个「我」。因感觉有一个真我存在,所以也感觉有他人存在,也就是自与他、主与客对立的执著。由于这种执著,所以产生烦恼,对于我们亲近喜欢的人,就生贪著,对于不喜欢的人,就会生嗔恨或嫉妒等。不管是贪、嗔或嫉,这些都会导致我们造业。业有两种,一种是很有限的福德,像这种福报,是有可能用尽的。这种福德善业可让众生生到天道或人道,但总有一天,福报是会享尽的。另外一种是恶业,会导致堕入三恶道。简而言之,苦乐交替,如果我们与烦恼为伍,便会在六道之中流转。
我们必须把内心的烦恼去除,才能从轮回之中解脱。即使我们很迫切地想要从轮回中解脱,好像几乎要把我们的心全挤出来,把它挤出轮回之外似的,也办不到,因为我们的心还是迷惑的。由于过去所造的业,使我们还在轮回六道之中,无法解脱。因此我们从字义上可知,轮回是指转动之意,轮回就是在六道中流转。一般凡夫都把轮回看作是一个负面的东西,好像是一个受苦的地方;而把涅槃视作是正面的东西,是一个非常快乐、极乐的境界。虽然我们常觉得轮回是在涅槃之下,而实际上,就体性而言,轮回与涅槃是不二的,没有任何分别。由于我们并未证得本具的佛性,因此心才会分别轮回和涅槃。但在实质或体性上,轮回与涅槃是无法分开的,我们无法以一个名词去诠释轮回与涅槃,因此,当我们证悟轮涅不二时,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它,只能去体悟它,它只是一个我们知或不知、已体验或未体验的问题。这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当我们看到一块纯金时,如果我们不明白,而把它当成铜来看,这块金子并不会因我们把它当成铜,它本身就产生任何变化,它不论在质跟量上都是不变的,只是我们自己对这块金子的感觉不一样而已。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这个东西其实是块金子而不是铜时,那时候,我们就会比较珍惜它,对它的态度改变,可是金子本身从头到尾都没变过。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把轮回当成是负面的,是痛苦不净的,那麽就好像是把纯金当成铜一样,一旦我们证悟了,就知道其实轮回本身就是金子,它从来没有变过。当我们谈到轮涅不二时,就是说并非轮回把涅槃遮住了,或是涅槃把轮回挡住了,也不是这染污的心之外另有一个涅槃。轮回的体性就是佛的三身,因为轮回的体性是空的,这空性即是佛的法身。一切法皆空,并且有明,其体性是明亮的,这就是佛的报身。空与明是不二的,也可以说是空色不二,所指的是一切诸法与空性不二。虽然色的本性是空,但色(现象)是存在的,这色即是佛的化身。所以,可以说我们在轮回中所能感觉到的一切,或是说所有一切诸法,其实都不离佛的法、报、化三身。
在修大手印时,首先要建立正知见,了解什麽是正确的大手印见。有了正确的大手印知见後,再进一步来修行大手印。在我们初修大手印时,要以渐进的方式来学习和修持。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马上将心安住于无所整饰、没有念头的状态之中是很困难的。所以,初修的行者,应首先将心安住於现在的这一念中,不要想过去及未来的种种、期望、计划等等,单就专注于当下的这一念,没有任何的动摇,即使是片刻时间,也不从现在的这一念离开。在这时候,同样地,也不要思考,不要去想我现在做的这个禅修是不是正确、是怎样的情况、应该怎样等等。大手印的修行,并不要观想本尊、种子字……等等,唯一要做的就是安住於当下的刹那,没有过去、现在,也没有未来。
我们要如何才能安住于当下的这一刻呢?就是要保持一个觉心。
在修习大手印时,要记住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要住于空性之中,也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想法,第二个就是不要使你的心有所分散、散乱,要专注;第三个就是不要想你现在所专注的是什麽。这三点都是在修习大手印时,心必须要持守住的。
修习大手印的关键在于:保持觉心,就是要非常专注,但同时也要合于中道,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好比我们用食指与大拇指拿一个鸡蛋一样,如果拿得太松,就会掉在地上;拿得太紧,它又会被压破。因此,要拿得恰到好处,不松不紧,鸡蛋不会掉也不会破,就像在禅修中,要保持适度的松紧一样。所以,最重要的是,在修大手印时,不要觉得修一次就够了、满足了,毅力是成功证悟的关键。因此,修习大手印,让心能安住在无所整饰、无念的禅定之中时,一定要持续不断去修。初修的行者,当然会有很多念头,但经过不断地修行,念头就会渐渐减少。慢慢地,念头会变得非常微细,微细的念头也会渐渐被我们调伏。在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到非常喜欢修行、禅定,修行也不需花太大的力气,而这些都需「毅力的持续」,才能获得。
我们以精进的毅力来继续修持时,也许心会有些散乱,但这跟我们从前所谈的「止」修的专注有非常大的不同,这边所谈的就好像是一位母亲,她非常照顾她的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著小孩,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同样的,在修行大手印时,应时时安住在当下这一刹那,每一刹那都保持著鲜活,注意力不离开,没有任何的散漫。
在这教法中提到,我们在修大手印时,不要坠入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太过用力,第二个极端是太过松散。此意指我们在安住於心的本性时,不要想我现在正在修大手印,应该安住於心的体性之中,不应有任何念头产生。如一开始就想不要有任何念头产生,念头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就会有挫折感。因此,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很用力地去专注,且强迫自己不要有任何念头。反过来,如太过于松散,就会觉得昏沉。这种修持会经历四种不同的觉受。觉受与证悟是不同的,觉受是有时有,有时又不见了;但是,证悟则是一悟永悟,永远都在,不会有时有,有时没有。
这四种觉受,第一种是非常愉悦的感觉。禅修时身体会感觉很愉悦、很轻松,有时会认为那是证悟,但那只是在禅修大手印时的一种觉受。
第二种是清明的觉受。这时行者可以看穿墙壁,可以看见墙壁外的东西,很远的东西也能看得到。这时行者也许以为自己开了神通,但这种感觉和能力还是有可能会消失,并非已经证悟。
第三个觉受是空性,觉得身体不存在。有时行者会因为觉得身体不存在,而感到恐惧,但这种身体不存在的感觉,有时还是会消失。
第四种是无念的觉受。这无念的觉受在修大手印时,从一坐下开始到起座,整个期间都没有感觉到时间的存在,感觉好像是片刻而已,也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可是这也还是一种觉受,不是证悟。
以上所说的这四类觉受,我们行者不要将它执著为证悟,但同时也不必拒绝,或是排斥它;如果这些觉受产生时,也不要觉得高兴。「有」的时候,不要高兴;「没有」的时候,也不要沮丧,只要以同样的心不断继续地去修行,这就是大手印的禅修。领悟渐渐加深时,自然就能够得到证悟,而这个证悟是永久、永恒的。这好比是用两块木头相互摩擦取火,当这两块木头摩擦渐渐生热时,如果在这时停止,当然便不会有火产生;如果继续的话,也许就会有一点烟出来。在烟出来时停止,也无法得到火,还是要继续下去,也许才会得到一点点火花;但在火花出现时停止,也是取不到火的,应该继续不断努力,直到火完全出现,一旦火真的生起来时,力量就很大了。因此,当觉受出现时,如果把它误认是一种证悟的话,行者便会产生我慢心,觉得自己已是一个证悟的人,这样的慢心会阻碍我们的修行;更甚的是,因为微细的觉受会让强大的执著我慢生起的缘故。它可能会让我们坠入恶道,不管任何的觉受、体验,都不要有任何的执著。当我们的觉受渐变微细,慢慢就能得到领悟,有了领悟,就会越来越深,而历经菩萨的十地,终究开悟成佛。简而言之,在修行大手印时,不论有任何事情发生,产生任何觉受,都不要攀执,也不必排斥,只要继续不断地修持就是了。
当我们获得种种觉受,不起任何执著和排斥时,还要有条理的去得到正知正见,并且对上师由内生起净信心。净信心就好似用铁槌打铁钉一样,钉子正中打下去,没有任何歪斜,一槌打下去就对了。所以,对上师的净信心,就好似铁槌瞄准了正确的方向,一打就打进去了一样。因此,对上师的净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日日夜夜都不可忘失。上师对我们的加持像是一灯传一灯,当一个灯点燃另一灯时,另一灯的光亮跟第一个灯是完全平等、相同的。
当我们证悟心的体性时,这种证悟的心是自证自觉的,是无法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来描述它的。因是自证自觉,所以实在无法想出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种经验。当我们证悟大手印时,虽无法真正准确地描述,但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好像我们看虚空时,无法衡量虚空的大小或边界在哪儿,无法指出虚空的中心点在哪里一样。在大手印的体悟中,思惟的运用停止,智慧在起用,也就是一般的思惟已被转化为智慧,这智慧之心就是究竟的心。然而六识的运转还是同样地在作用,我们能够体验到六识的作用,但所不同的是:虽然眼所观、耳所听……种种照常是六识的作用,而我们心内已没有任何执著、分别。这时行者只不过是在六识起用之中享受并看著它们运行,可是内在没有任何一点分别心。这好比月亮照在水中的影子一样,月影倒映在水中,它也不分别水是热的、冷的,或是清净、不清净的,只是照映而已,无任何的执著在里头。所以,当一个人证悟了以後,他不会排斥丑陋的东西,也不会执著什麽是美丽的东西,因为在这时,一切诸法都是法身了。一般初修行者都需要修「止」,止修能让我们的心得到专一。一般的教法都是把止、观分开,但其实能够专一,也就能帮我们证悟「观」的境界。所以,修「止」就能得到一种非常快乐、愉悦的体验,而这种愉悦的体验能进一步让我们得到一种空明的感受。所以可以说止、观是不二的,不能将它们完全分开来,但对于初修者,则需将二者分开教导.有了很强的「止」修基础时,就能进一步进入「观」.「观」在这里所解释的定义是安住于心的体性之中,没有任何的迷惑、思惟和念头。在这时候,我们所有的迷惑都不再需要任何的东西去清除,因为这时我们的迷惑已不再存在了。修行获得最後的成果,对于烦恼已经能够完全的调伏、控制。过去是烦恼控制我们,可是现在我们已能完全掌握,不再被烦恼所控制。其实,到最後的阶段,已无一丝恼障,到这时,已是无修的境界,就是已完全开发了佛的所有功德,已完全去除了所有的烦恼、无明、迷惑以及所有微细的念头,而获得完全的智慧。在这时,因已有完全的智慧,所以不须再用修行来净化自己。
接下来谈到大手印的四瑜伽(译注:[瑜伽]本身为相应,此指与实相相应)。
在大手印的修行时,会产生乐、明……等各种觉受。这些觉受其实就是大手印四瑜伽中的第一瑜伽――专一瑜伽的体验,差不多相当于五道之中的加行与资粮道。专一瑜伽又分为下、中、上品。下品专一指一种非常清明的觉受,没有任何的思惟、念头,感觉非常的愉悦。可是这种觉受有时来,有时去,不一定时常都有。中品专一是指在开始上座修行以后,直到下座的这一段期间,不论十小时、二十四小时,不管时间多长,在座上的期间都能保持无念的状态。上品专一是指清明的觉受能继续不断,不管是在座上修行,或是下座四威仪之中,这种光明都可以持续不断。
第二种大手印的瑜伽是离戏瑜伽,相当于大乘中的菩萨初地,也可分为下、中、上三品,下品离戏指不仅在理智上能了解,也能真正证悟一切诸法的空性,没有任何的生、住、灭。中品离戏指不但证悟一切诸法皆空,且证者与被证,主客都无实体存在。上品离戏是指能觉察万法的心与被察觉的万法,二者皆空,而同时,心、法与大手印是无二分别的,此为下、中、上三品离戏瑜伽的涵意。
第三种是一味瑜伽。在此阶段的证悟是觉者的心与万物的感觉合一不分,这种无分是超过二元对立等是非对错的观念,就像是一味一样,也好像把水融於水中,因为两种都是水的缘故,无法将其隔开分别。因此,这种单一的体悟就称作[一味]。它在大乘中等于二到七的菩萨地,又可分为下、中、上三品。下品一味,行者走到一个无任何判取的阶段,超越了悲、喜、好坏、清浊的概念。这些主客对立的现象对此阶段的行者来说,完全是一味无二分别的。中品一味――既是已无任何分别,便证到一种真正的智慧。
第四种是无修瑜伽。之前我们谈过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我们的无明迷惑、净除我们的业习恼障、开展我们的证悟功德等,但在此阶段,由于已开展圆熟了一切,因此不再需要清净或净除什么,也不再需要有任何修行。无修瑜伽又分下、中、上三品。下品无修已无修者、修行以及修对象,达三轮体空境界。中品无修已完全净除了烦恼与所知二障,但还留有非常微细的习气在我们四周飘浮――这些微细的业障在此阶段被净除了。上品无修是不论昼夜六时,都能够保有清明,完全的光明体验。这时就证得了如来藏,也就是心的体性。有时我们也说是[母子光明会],好像母亲见到了儿子。此时我们的修行已与光明融合为一,也得到了完全的证悟。在大乘或显教里,我们把这归为八到十的菩萨地。我们也同时要记住,刚刚开示的都属于金刚乘的修行。金刚乘的特点是修行非常猛利,且能快速成就,但行者必须本身具备修习金刚乘的条件(功德)。这些条件当中,尤其是过去世曾累积福德,再其次是对上师完全不变的虔敬心。若对上师的虔信心有动摇或改变的话,密续修行成就的机会便十分渺茫了。为何破坏了跟上师的关系,便无法得到证悟的机会了呢?就好像我们若想获得牛奶,便要依靠牛只,若没有牛,我们便绝对得不到牛奶了;或者若想要蛋,便要依赖母鸡,若没有母鸡,也无法拿到蛋了。同样的,要依金刚乘修行证悟成就,便完全要依赖上师,因此,对上师要有不可动摇、非常坚稳的虔信心。
刚才的四瑜伽,每个部分为下、中、上三品,也就是大手印的四瑜伽可分为十二个阶次;证到最後一个阶次时,就是第十三地,或曰金刚地。如果你们问谁已证入了最後的金刚地的话,例如,就在我第一天提到过的祖师帝洛巴、那洛巴,以及第一世蒋贡康楚罗卓他耶本身,和他的上师贝玛汪波——第九世泰锡杜,还有就是第十六世DB法王让炯立佩多杰,这些在无断传承的黄金念珠上的上师们都已证入金刚地。由于他们的证量,因此被称为世代无间傅承的黄金念珠(或译「金鬘」)。这些上师的外表看起来虽然都不一样,但他们的内证成就却是相同的,因此被称为噶举传承的持有者。他们都己证得了如是智,也证得了如显智。也就是他们的智慧已证得了一切如是,以及一切如是所显。
就如同我之前提过的,我们现在能有机会遇到,且受教於无断传承黄金念珠的诸宝上师,应感十分幸运。如果我们对上师有虔信的心,加上精进不退的毅力,便不可能不会成就证悟。因为一个人真正证悟了后,才能成为传承的持有者,而「噶举」之意即是口传或相承,也就是上师将其证悟完全传予弟子,而弟子能证悟到与上师完全一样的果位。所以我们不要感到气馁,自觉不行,因为就像蒋贡仁波切鼓励我们的话,说虽然他自己也是生在末法时代,既不聪明,也不特别精进,但由于上师的慈悲加持,所以才能得到证悟。他真的对我们鼓励很大,他说只要我们能精进修行,对上师有无可动摇的虔信心,便能得到与上师同等的证悟。我再次强调,这个传承法教的清净,行者若能在其中清净修行的话,便不可能不得到证悟。即使是生在这个末法时代,只要藉著对上师的虔信心,证悟是绝对可能的。这个教法不单指噶玛噶举的而言,它也同时指著噶举派的四大八小,以及大手印、大圆满、中观等。事实上,它就是佛陀所传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所在。所以,如果我们能正确努力的依教而修的话,便不再需要任何其他的方法了。
最後,第一世的蒋贡仁波切除了赞叹这个清净的传承,以及大手印的法教和修行外,也祈求想与这个实修傅承和法教结缘的学子,都能快速早日成就。
以上就是依据第一世蒋贡康楚的<大手印证道歌>所做的解说。诸位若有问题,可以发问。
问答录
问: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具足条件修习金刚乘?
答:很显然地,我们在过去一定积聚过功德,今日才有这样珍贵的人身;而且很明显地,我们一定曾积聚功德,才会对佛法,特别是金刚乘的佛法产生兴趣,今日才能来此听法。这都表示我们资粮的累积做得相当不错,因此如果问,我们是否可以修行金刚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现在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我们是否曾积聚功德、具足条件,而是在于我们修行的意愿和热诚有多强。
问:请问如何找寻一位具德上师?
答:我自己不是一位具德的上师,因为我没有任何证悟,但肯定的是我所传给大家的教法是清净无断的大手印教法。因此重要的是上师给你的教法,而非你由哪位上师获得它。在西藏有这样的说法,你若拿到一块黄金,即使是从一个哑巴或乞丐那里得到的都没关系,只要金子是纯的就可以。因此在这个末法时代,我们也不要对上师的选择太过挑剔,因为我们也许没有多少机会去找寻最好的上师。重点在于我们自己本身的修行与法门必定是要清净的,至于是哪一位给的,并不那麽关系重大。就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蜜时,它并不挑什麽红花、白花,一定要某个颜色的花它才肯采,只要有花粉,它便能采,因为主要要找的就是花粉。所以这点也关系到我们对上师的虔信心,因为我们如果太挑的话,对上师的虔诚往往便很容易动摇,一点不稳固。举例来说,有天玛尔巴向密勒日巴问道:「你真的对我有足够的虔信吗?」密勒日巴当时确实对上师有完全的虔敬心,他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上师,他觉得自己的虔诚已到极限,几乎超出了能力,因此简直无法相信玛尔巴还这样问他。但玛尔巴说:「你对我不够虔诚。」可是等到他自己证悟後才了解到,过去自己对上师的虔诚心是多麽微不足道,证悟前与证悟後的虔敬心,程度上根本差太远了。我们仍处凡夫阶段,就算自认对上师的虔诚已十分足够,它其实仅是小小的一点而已,仍无法与证悟的心相比(译注:本题中,仁波切要我们不要太挑上师,但似应仅指具格的金刚上师而论。具格的金刚上师有两种,一是转世的仁波切,从小接受做为金刚上师的种种严格训练.另一种则是闭过三年关的喇嘛,由其上师认定其传法的资格)。
问:如何启修大手印?
答:我昨天开示过,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佛法在理智上做一番正确的了解,对佛法的知识要具备,对轮回的无常也要观透。这些都具备的话,修行就会变得比较容易。反之,若我们对轮回有所执著,感觉它们是真实存在的,那麽这样的修行就比较困难,这些在蒋贡仁波切的教法中也提到过了。要起修大手印前,要如前所说,应先对佛法生起正确的知见,还要修止观、修定,在日常生活中多积聚功德――譬如做布施等――还要发菩提心,像这一类都是修大手印的基础,先要具备。
最後到此结束,我们要做功德回向。愿把此次依蒋贡仁波切的《金刚证道歌》――「大手印」所做的讲解,以及大家前来聆听领受法教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都能速证金刚持,并悟大手印,得到完全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