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假僧人”、“假比丘尼”等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给宗教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不排除有意炒作的人以出位方式吸引公众眼球,但不可否认的是,事件当事人的所作所为是对宗教形象的诋毁,伤害了广大宗教信徒的感情,也违反了我国的宗教政策、法规。作为宗教界人士,更应该看到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那就是如何趋利避害,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使宗教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净化人心、劝世从善的作用。为此,笔者对当前我国宗教类网站进行了一些梳理,同时也有一些思考。
回顾历程,思考发展道路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兴起,国内逐渐出现了不少宗教类网站。这些早期的宗教类网站大多由信徒或其他个人创办,用来介绍宗教知识、宣传教义,而且网站技术含量也不高,大多结构简单,由静态页面组成。因为缺乏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保障,不少网站在建立之后,难以承受运营资金的巨大压力而关闭。在近20多年国内相继出现的近千家宗教类网站中,能够坚持长期运营的仅有寥寥几家而已。
经过20余年的艰难发展,目前国内宗教类网站已经进入逐步成熟的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环境下,宗教类网站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便捷、广泛的技术特点,使宗教类网站更好地成为宣传国家宗教政策、介绍权威宗教知识、探讨宗教教义、沟通信众宗教感情的重要阵地。
找准定位,服务宗教和谐大局
国内目前的宗教类网站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由各级宗教团体及宗教活动场所创办的网站,二是由非宗教机构或个人创办的网站。两类网站都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宗教政策,树立“为宗教服务”的宗旨,但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找准定位,服务我国宗教和谐发展的大局。
作为各级宗教团体及宗教活动场所创办的网站,要切实担负起宗教宣传主阵地的角色,认真接受各级宗教主管部门的指导,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好对广大信教群众的引导,确保网站内容准确、权威。
由非宗教机构或个人创办的网站,大多是由信教群众或是对宗教具有很强兴趣的人士主持创办的,应严格接受各级宗教团体及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督与指导,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做好弘扬正教、宣传正信的桥梁,积极为信众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目前国内的宗教类网站建设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网站的实际管理者、编辑等成员,作为宗教类网站内容的提供者,往往不太懂宗教,或者是宗教意识淡薄,宗教素养较低,这就导致当前国内的宗教类网站普遍存在着内容失衡的问题。
重形式,轻内涵 大部分宗教类网站过于强调页面美观和先进的网页制作技术,而忽视了网站的内容建设,导致网站内容单调,尤其缺乏解决信仰深层次问题的内容。
重新闻,轻学术 大部分宗教类网站主要为宗教新闻网站,只注重宗教新闻消息的更新,而忽视对宗教教理、教义的介绍和讨论,缺乏宗教类网站应具有的学术探讨的氛围与深度。
重局部,轻整体 大部分宗教类网站缺乏对宗教领域的全面了解和把握,只停留于对某一宗教派别、某一宗教活动场所甚至某一宗教界个人进行宣传与推介,忽视了宗教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地域的特点,将宗教信仰导入宗派主义与个人崇拜的歧途。
所以,广大宗教类网站的管理者、编辑应该加强学习,尤其应该加强国家宗教政策和相关宗教知识的学习,只有真正懂得宗教、理解宗教,网站的管理者与编辑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将网站建设好、维护好,切实发挥宗教类网站在构建宗教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遵纪守法,维护宗教界权益
加强宗教政策、法规学习 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是加强宗教网络建设和管理,引导宗教信仰健康发展、维护宗教界权益的重要环节。宗教类网站的经营管理者,要对网站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不按相关规定进行的活动坚决不予报道。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保证宗教活动不偏离方向,不背离党和国家制定的宗教基本政策。宗教类网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宣传国家宗教政策、法规,对有损宗教界名誉、利益的事件,对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等活动坚决抵制,维护宗教界的和谐稳定。
妥善处理日常经营管理 宗教类网站不同于社会一般网站,对于日常经营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经济利益摆在首位。同时,宗教类网站不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不具备“化缘”及公开接受捐款资格,其对宗教界的宣传报道也应是义务的,应把其当做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如果网站处理不好与宗教界及信教群众在经济上的关系,就会引发矛盾,不但不能起到对宗教正面宣传的作用,反而会让群众认为宗教界追名逐利,从而伤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情感。
严格网站资质审批核查 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只有经过宗教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宗教活动场所及个人,才能进行宗教活动。宗教类网站应经宗教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在运营过程中及时得到监督与管理,以保证网站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