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张洋与其他群友,你们好。我同样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当中,愿与大家一起共勉,追寻真正的智慧与真理。
张洋:以前我很自大,每在一个佛教群总想把别人比下去。自从进了您介绍的群,真是学到和体会到不可思议的真知识。所以我现在只是学习,认真看同修们的见解,捂住自己的嘴。谢谢淡然师傅。
淡然:我只是在家居士,就叫我师兄或贤友吧:)
张洋:好的,记得了。
淡然:关于了解佛教和学习佛法,中国有许多的善友们,都对佛教存在一些误解。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来自二千年前,佛教初入中国之时。
二千年前的当时印度,佛教已诞生五百年,释迦牟尼佛也已入灭五百年。很自然的,佛陀的一些纯正教法,逐渐地被后人们改变了。
佛陀入灭五百年后,已被后人改变的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我们可以推测到,当时的中国人自听闻到佛、佛法这些字眼开始,就已不是最初纯正的佛教与佛法了。
文起:是啊,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去理解本师释迦牟尼佛所教的意义,简直是一言难尽。
淡然:经过世界各地的佛教学者、宗教学者、历史学家、考古家等的研究表明,释迦牟尼佛最初的教导是巴利语佛教,也即现在传播于斯里兰卡、缅甸等国,以《巴利三藏》为根本佛典的上部座佛教。
文起:我最开始,是从基督教的圣经研究起的,当时还觉得佛法太消极。唉,到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无知。
淡然:因为佛法经常谈到自制、出离、灭欲,经常讲隐居、离俗、出世间,初看上去似乎是有些消极。然而,真正了解过佛法的人便知道,佛法比世间的任何学问、任何法门都来得积极。
真正的佛法深意,蕴含在《巴利三藏》之内,特别是《巴利三藏》之《阿毗达摩论藏》。
文起:好的。《巴利三藏》我会去研读,但应该如何着手呢?
淡然:《巴利三藏》由《巴利经藏》、《巴利律藏》、《阿毗达摩论藏》这三个部分所组成。佛陀在《巴利律藏》里,规定了佛教的出家人与在家人,都必须要持守的戒律与行为规范。
佛陀在《巴利经藏》里,主要宣说了世俗谛与佛教禅定的修法。而在《阿毗达摩论藏》里,则主要宣说了胜义谛与佛教观禅的修法。
我们经常听到佛教提到戒、定、慧,这就是佛陀在《巴利三藏》里教导佛法的总纲。譬如在许多经文里,佛陀常说:无戒就无定、无定就无慧。
《巴利律藏》主要是谈修戒;《巴利经藏》主要是谈修定与止禅;《阿毗达摩论藏》主要是谈修慧与观禅,这是三藏之间的关联。
如果想要彻底地研究南传三藏或巴利圣典,最好是先学习巴利文之后,直接研究巴利文三藏,因为还有许多巴利圣典并没有翻译成其它语言。
再者,从巴利原典翻译过来的著作中,意义上经常有一些改变。在不同的国家,巴利文法的用法上有些许的差异。
然而,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任何一种文字保留下来的巴利文,譬如:斯里兰卡的辛哈尔文巴利或者缅甸文巴利。
除此之外,应当在博学的导师指导之下研究这些圣典。在研究巴利三藏时,也应同时研究巴利注释和再注释,因为若不研究这些注释和再注释,就无法透彻地了解巴利三藏。
在这三藏之中,每一位比丘、比丘尼,都必须彻底地研究《律藏》。《经藏》包括了许多部经,教导我们如何修行到证悟阿罗汉果的方法。
至于修行到色业处、名业处及十二因缘的人,他们必须具备一些《阿毗达摩论藏》的基本知识。否则,将无法彻底地修行这些业处及观禅。
文起:淡然师兄,这个禅定的修行,自己到底怎样去评估到了什么境?
淡然:禅定境界是这样评估的,初禅必须要拥有寻、伺、喜、乐、一境性这五个禅支。并且,必须要熟练掌握初禅的五自在。二禅则必须要拥有喜、乐、一境性这三个禅支,必须熟练掌握二禅的五自在。
三禅必须要拥有乐、一境性这二个禅支,必须熟练地掌握三禅五自在。四禅必须要拥有舍、一境性这二个禅支,必须熟练地掌握第四禅的五自在。
关于禅定境界的具体修行方法,佛陀在《巴利经藏》里,列出了四十种修止禅的方法,它们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无量、四无色、一想、一差别。
文起:好的,那我就先从《巴利经藏》看起。还好我问了这问题,不然我真是在走错路,谢谢淡然师兄了。
淡然:不用谢。目前在网络上,有《巴利经藏》的汉译版。譬如‘觉悟之路’网站里,就有许多巴利三藏的相关资料:http://sss2002.51.net/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可来群里与大家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