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积庆寺光亮禅师意译
(三六)梨耆弥七子品第三十二(丹本此品在第四卷为第二十)
某一年,佛陀带领众弟子来到舍卫国,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宣讲佛法。舍卫国的黎民百姓都争相供养佛陀,每天都早早的来到祇树给孤独园里聆听佛陀宣讲佛法。
当时,在舍卫国城中有一名大臣,名字叫梨耆弥,他位高权重家境殷实富有,膝下有七个男孩儿,六个已经娶妻成家了。如今,第七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到了该娶亲的年纪。梨耆弥对夫人说道:“我们的年纪都越来越大了,至今心中还有一事未了,那就是七儿子还没有娶亲成家。如今他也长大成人,到了该娶亲的年纪,我们应该为他选一门好亲事,以了咱们的心事,不再为他操心。”夫人说道:“你说的即是啊,是应该为他留意一下哪家有待嫁的好姑娘了。你认识的人多,可以让他们帮着留意此事。”说话间,一名仆人走进来对梨耆弥说道:“主人,门外有婆罗门求见,他说是您的亲属!”梨耆弥说道:“快请到客厅招待,我稍后便来!”仆人领命出去了,梨耆弥整理了一下衣服随后来到客厅,见到了婆罗门。双方见过礼之后落座,又寒暄了一会儿。梨耆弥说道:“我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我七儿子如今已长大成人,到了该娶妻成家的年纪了,我想给他娶一位相貌端庄,温柔贤惠的女子。但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我知道你周游列国,见多识广,所以想请你给留意一下,要是哪家有这样的女子适合我儿子的速来告知,我好准备聘礼前去提亲。”婆罗门说道:“你放心吧,我会留意此事的。正好过几天我还要出去走走,要是碰到合适的立刻回来告诉你。”梨耆弥送走了婆罗门在家坐等消息。
婆罗门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细心寻找相貌端庄温柔贤惠的姑娘。这一天,婆罗门来到了特叉尸利国,看见五百名童女挎着花篮成群结对儿的采摘用作拂饰的鲜花。婆罗门心想:这五百名童女长得甚是标致,或许她们中间就有我要找的人呢!于是,婆罗门就跟在这五百名童女的身后,尾随她们继续前行。前面有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众女子都脱下鞋袜光着脚走了过去,唯独有一名女子并没有脱下鞋袜而是直接穿着鞋走过了小河。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前面出现了比刚才还要深的河流,众女子都挽起裤脚脱下鞋袜光着脚趟过了河流。唯独刚才那名女子仍旧穿着鞋趟过了河流。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来到了一片鲜花盛开的树林里,众女子见树上开的花既多又好看,就纷纷爬上树去采摘。唯独刚才那名女子没有爬上树,而是去了其他树下采摘。细算下来,众女子当中应属这名女子采摘的最多。婆罗门觉得这名与众不同的女子行为很是奇怪,就快步走上前来问道:“我有一事不明,想向你请教。”女子答道:“有什么不明白的说来听听。”婆罗门说道:“我一直在你们的后面行走,刚才过第一道小河时,其他女子都脱下鞋袜光着脚过河,唯独只有你没那么做,而是依旧穿着鞋趟过河流。这是何道理?”女子说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知道吗?鞋是用来保护脚的,陆地上的事物我们用眼睛能看到,可以躲避一切荆棘瓦石。但是,水里的事物我们就很难看得清楚,万一要是有棘刺和其他毒虫,就会伤害到脚。所以,为了保护我的脚我才没有脱掉鞋袜。”婆罗门又说道:“刚才过第二道较深的河流时,其他人都挽起裤脚过河而你却没有,这又是为何?”女子说道:“女人的身形样貌自打出生就有漂亮与丑陋之分。挽起裤脚就会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身体,如果是好看的别人自然不会在意,要是生得丑陋就会遭到别人的耻笑。与其这样,那我莫不如就不让别人看到,以免生是非。”婆罗门说道:“其他人都爬上树去采摘鲜花,为何你不爬上树呢?”女子答道:“树上的树枝太多,我怕一不小心伤害到我的身体,所以我不爬树。”婆罗门从女子的回答中断定她一定是位贤惠的人。而这名女子正是波斯匿王亲弟弟昙摩诃羡的女儿。昙摩诃羡曾经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不得已才逃到其他国家躲避起来。昙摩诃羡在避难的地方娶妻生子,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字叫毗舍利。婆罗门对毗舍利说道:“你父母在家吗?能带我到你家去拜访他们吗?”毗舍利说道:“当然可以了,但是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婆罗门说道:“我是舍卫国的婆罗门。”于是,婆罗门在毗舍利的带领下来到了她的家里。
毗舍利先走到屋里,对父亲说道:“父亲,门外有一舍卫国的婆罗门想要见你。”昙摩诃羡说道:“我出去看看是谁?”昙摩诃羡走出厅堂来到门外,见到婆罗门问道:“可是你要见我?”婆罗门说道:“正是在下想要见你,我是舍卫国的婆罗门。我云游四方,今日走到特叉尸利国,看见你的女儿出去采摘鲜花,所以跟随她来到你家拜访你。”昙摩诃羡说道:“请到里边坐坐。”婆罗门跟随昙摩诃羡来到客厅,分宾主落座后,婆罗门问道:“我看你的女儿长得极其标致,而且也是个贤惠的女子,不知道婚配没有?”昙摩诃羡说道:“虽然我女儿到了出嫁的年纪,但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人家,所以至今尚未婚配。”婆罗门说道:“舍卫国城中有一位大臣,名字叫梨耆弥,你认识他吗?”昙摩诃羡说道:“我们是旧相识了,曾经同朝为官。”婆罗门说道:“梨耆弥膝下有七子,各个殊胜,特别税这第七子从小就端政聪明,如今已长大成人。他的父亲托我为他寻找一位相貌端庄温柔贤惠的女子为妻。我看你的女儿很适合,所以问问前来问问你的意见。”昙摩诃羡说道:“梨耆弥家是豪门大姓,和我们家正好是门当户对。都说虎父无犬子,想必他的儿子也一定是优秀的。如果能和梨耆弥成为亲家,那我是十分乐意的。”婆罗门说道:“有你这就话就好,我立刻写书信去通知梨耆弥准备聘礼前来提亲。”婆罗门与昙摩诃羡定好了相见的日子。
婆罗门从昙摩诃羡家出来后,就给梨耆弥写好了一封信。正巧有人去舍卫国办差事,婆罗门就让此人带捎书信给梨耆弥。梨耆弥收到书信拆开看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他欢喜的准备了数车聘礼,亲自带着聘礼坐着马车前去特叉尸利国昙摩诃羡家提亲。马车快要到特叉尸利国时,梨耆弥派人先去通知昙摩诃羡。昙摩诃羡得到通知,即刻吩咐仆人准备丰盛的酒菜款待梨耆弥。梨耆弥与昙摩诃羡见面彼此问候过后,就商讨结婚事宜。一切事情商量好之后,梨耆弥就要带着儿媳毗舍利回舍卫国了。毗舍利的母亲当着众人的面,对毗舍利嘱咐道:“你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了。虽然父母不在你身边了,但你要记住:从今以后,你每天都要穿好看的衣服,吃自己喜欢的美食,天天都要照镜子。这些事情千万不能中断。”毗舍利跪在父母面前说道:“母亲说的话女儿记住了。女儿不在你们身边,你们可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多多保重!”梨耆弥听到昙摩诃羡夫人教导女儿的话,心里有些气恼,心想:人生在世上,是苦是乐没有定数。谁能保证天天都吃美食穿漂亮的衣服?况且天天照镜子也不符合常理啊!梨耆弥虽然心中有怨气,但碍于是新结的亲家就没有多说什么。双方互相辞别后,梨耆弥就带着儿媳毗舍利和仆人们顺着原路回舍卫国去了。
在回舍卫国的途中,路过到一家客栈,这家客栈极其简陋,屋顶是用众多木头和泥土搭建的,四面都是用布围起来的,旁边还有几根柱子,是用来拴牲畜的,看起来极为清凉。早先到的人们都住下休息了,梨耆弥和儿媳毗舍利是后到的。毗舍利看见这样简陋的房子对梨耆弥说道:“此处住不得,依我看极不安全,我们还是到外面去住吧。”梨耆弥觉得毗舍利说得有理,就让其他人一同出去,其他人都走得疲乏了不愿意动弹所以就都没跟出来。梨耆弥带着儿媳毗舍利和仆人刚走出去没多远,就听见身后传来客栈坍塌的声音。他们回过身来,看见刚才的那些人都被埋在屋里了。梨耆弥惊讶不已,刚才还好好的房子,怎么一眨眼就塌了呢?原来是其他客人带来的象马拴在客栈旁边的柱子上,象和马浑身瘙痒难耐,就使劲摩擦柱子,柱子抗受不住太大的力气就倒了,连带挨着的房屋也被挤倒了。梨耆弥感叹道:“要不是今天听了儿媳的劝告,恐怕我们也会难逃此劫啊!”梨耆弥对自己的儿媳妇有了新的认识,对她更是发自内心的怜惜爱护。
梨耆弥带着儿媳毗舍利和仆人们又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大山涧旁边。大山涧的两旁草茂水美,仆人们卸下驾车的马,让它们随意的吃草喝水,仆人们则是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休息。毗舍利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又抬头看了看天空,走过来对梨耆弥说道:“此处休息不得,我们应该去山涧的最高处休息。”梨耆弥因为客栈的事还心有余悸,所以他二话不说,命人赶快带好行装赶着马车到山涧的最高处去休息。众人刚安顿好,天空就乌云密布,狂风暴起,雷电交加,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水顺着山涧汹涌的流下,山涧两旁的花草全被大水淹没了,刚才众人休息的地方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见到此景,梨耆弥惊呼道:“今日我们又躲过了一劫!这多亏了我的儿媳毗舍利啊!”雨停了,水消了,梨耆弥命仆人收拾东西套上车马,准备启程继续前行。梨耆弥带着儿媳毗舍利和仆人们跋山涉水终于安全地回到了舍卫国。
众位亲戚听说梨耆弥带着儿媳毗舍利回来了,都纷纷前来道喜。梨耆弥看见众人来庆贺,心里非常高兴,即刻命人摆设酒宴款待众人。前来庆贺的人们把酒言欢,自娱自乐,整整热闹了一整天。晚间,众人都离去了,梨耆弥把七个儿子儿媳们都叫到身边,说道:“我和你们的娘都老了,对家里的一切事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想再操那份心了。如今你们兄弟七人也都成家立业了,娶的媳妇也都是贤良淑德,看看你们当中谁有能力成为一家之主掌管这仓库的钥匙?”大儿媳说道:“我虽然来咱们家时间最久,但是,昔日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有父母做主决定的,我没做过没经验恐怕不能胜任。”二儿媳妇说道:“我在家的时候,父亲都不让我过问这些事情,我更是没有能力管理这仓库的钥匙。”三儿媳,四儿媳,五儿媳都附和说,没能力接管这一家之主的权力。梨耆弥苦着脸摇了摇头,看见七儿媳还没有说话,就问道:“七儿媳,你是怎么想的?”毗舍利想了想说道:“既然六位嫂子都不想接管这仓库的钥匙,那我就只好试试了。要是儿媳做的不好,还请父母指导。”梨耆弥高兴的把仓库钥匙交给七儿媳,说道:“我看你天资聪慧,定然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毗舍利接过钥匙,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此事做好。
毗舍利自从成为一家之主掌管钥匙以来,她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吩咐仆人打扫堂舍庭院,烧水做早饭。等众人都起床了,早饭也已经做好了。毗舍利先安排公婆及兄嫂们吃饭,然后再是所有的奴婢僮仆们,等到所有人都吃过早饭后,她再自己一个人吃。梨耆弥看见七儿媳做事这样的井井有条,心里很是高兴。但是当他想到毗舍利临走前,毗舍利母亲吩咐她的那些话就觉得奇怪。毗舍利答应母亲要穿好的吃好的,天天照镜子。为何从她嫁过来那天开始,就没按照她母亲吩咐的去做呢?梨耆弥把毗舍利叫到跟前问道:“在你家临走前,你母亲吩咐你的话可还记得吗?”毗舍利说道:“母亲吩咐的话当然记得啊!”梨耆弥疑惑道:“既然你都记得为何没有按吩咐去做呢?你母亲不是叫你每天穿好看的衣服吃美食,天天还要照镜子吗?如今你一样都没照做。”毗舍利跪在地上说道:“我母亲叫我穿好看的衣服,是让我爱惜自己的衣服顾及自己的形象,衣服时时刻刻都要干净整洁如新衣服般,即使有客人突然来访,也不会有损自己的形象。我母亲让我吃美食,这美食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能填饱肚子的一切粮食。我母亲就是要告诉我,吃饭时不要挑食,粗粮细粮要一起吃。至于天天照镜子嘛,镜子也不是铜镜铁镜,而是让我天天早上起来整理床铺,打扫卫生,要干净整洁的像一面镜子一样一尘不染。我母亲吩咐的事情就是这些,如今我都一一照做了。”梨耆弥听完七儿媳的陈述,惊叹不已,心里想:毗舍利的父母真是教女有方啊!毗舍利也是聪明贤惠,才做得如此好。我家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才得如此精明能干的儿媳。从此以后,梨耆弥就更加器重毗舍利了,他把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完全都交给了毗舍利,自己不再过问任何事,悠然自得的享受生活。
有一群大雁,飞到湖泊中的岛屿里啄食粳米。吃饱后,它们各自啄着麦穗飞回巢穴。在飞到波斯匿王宫殿的上空时,大雁们一不小心将嘴里的麦穗掉了下来。士兵们见到麦穗长得很是奇特,就拾起来交给了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也没见过麦穗,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一定是珍贵的药材。既然得到了珍贵药材的种子就应该广泛种植,以备将来之需。所以,波斯匿王就把麦穗分给了朝中的臣子们,让他们广泛种植。梨耆弥也得到了一些麦穗,拿回家来交给了毗舍利。毗舍利拿着麦穗,就带领仆人们一起种了起来,种下的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而其他大臣家却颗粒无收。这时,波斯匿王的夫人得了奇怪的病,各位御医看过病情之后都说,只有生湖泊中的岛屿上的麦穗能治疗夫人的疾病。波斯匿王想起曾经得到过这样的麦穗,而且还让各位大臣广泛种植呢。如今正是需要的时候,就召集各位大臣进宫询问此事。各位大臣都说出了颗粒无收的原因,不是种在地里没有生出来,就是生出来不久就被老鼠啃噬光了。波斯匿王没有得到麦穗很是苦恼。梨耆弥下朝回家,问儿媳道:“去年我给你的麦穗,你种下后可有收获?其他大臣家都是颗粒无收。如今国王的夫人身患奇怪的病,御医说只有那麦穗才能治愈国王夫人的病。不知道咱家还有没有那麦穗?够不够国王夫人用的?”毗舍利说道:“去年的麦穗收获颇丰,别说是国王夫人一人享用,就是全国人用都绰绰有余。”梨耆弥说道:“那太好了,你赶快多给我装一些,我即刻进宫给国王送去。”毗舍利急忙带领仆人到仓库中装了满满一袋子麦穗。国王夫人吃过麦穗后,病情果然有所好转,不久就痊愈了。波斯匿王很是高兴,赏赐梨耆弥很多稀有珠宝。
特叉尸利国与舍卫国向来不和睦,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起纠纷。但是特叉尸利国碍于舍卫国国势强大也没有做出过格的事情。听说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夫人病了,惹得波斯匿王无心朝政。特叉尸利国国王顿时来了情绪,他想要试探一下舍卫国有没有聪明智慧的人,然后好做出下一步的计划。特叉尸利国国王派使者送来了两匹一模一样的马,无论是颜色上还是外形上都是分毫不差。使者对波斯匿王说道:“我国国王听说贵国人才辈出,聪明智慧的人很多,今日有件事想要请教。”波斯匿王说道:“有什么事情说来听听。”使者说道:“我带来了两匹一模一样的马,想请你们给分辨一下,哪匹是母马?哪匹是小马?”波斯匿王对臣子们说道:“你们谁会辨认?”众臣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表示不能辨认。波斯匿王见状对使者说道:“你来的路上很是辛苦,不如先去休息。明日我们再给你答案。”使者微笑着走出宫殿。梨耆弥下朝回到家中,对儿媳说起了此事,问道:“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分辨出母马和小马吗?”毗舍利说道:“这很简单,只要取来一捆好草放在它们面前,就能分辨出母马和小马。母马会把好草拽给小马吃的。这是母亲的天性使然。”梨耆弥赞叹道:“这可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一上朝,梨耆弥就对波斯匿王说了此方法。波斯匿王命人取来一捆好草给两匹马,他指着最先拽草的马对使者说道:“这匹是母马,旁边那匹是小马。”使者惊呼:“您答对了!”波斯匿王笑道:“我国聪明的人比比皆是,像这样的小事都不值得一提。”使者悻悻的离开了舍卫国。波斯匿王见此事已解决,争得了国家的面子,很是高兴,对梨耆弥倍加爵赏。
使者回到特叉尸利国,向国王回禀了此事。特叉尸利国王不甘心地说道:“或许这次他们是碰巧答对了,我要再出一题,看看他们要如何作答?”使者带着两条一模一样的蛇来到舍卫国,对波斯匿王说道:“今日我带来了两条蛇,它们的大小粗细外形都一样,想请教贵国的聪明人,哪条是雄蛇?哪条是雌蛇?”波斯匿王看看众臣子,示意他们站出来辨别雌雄。众臣子因为不能辨别雌雄,所以都垂下了头。波斯匿王见状对使者说道:“我们明日再给你答案,你下去休息吧!”众臣子给不出答案也都怏怏的离开了。梨耆弥下朝回到家中,对儿媳说了此事,问道:“你可有办法去区分雌雄?”毗舍利说道:“把一块儿棉布铺到地上,然后把两条蛇同时放在布上,先动的那条蛇就是雄性的,不动的那条就是雌性的。这和人一样,女人阴柔喜欢柔软的东西,男人阳刚碰到柔软的东西就会躁动不安。”梨耆弥说道:“你很聪明也很细心,这么细小的情节都会被你抓住。明天我就把这个方法告诉国王。”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梨耆弥对波斯匿王说了此方法。波斯匿王命人找来一块儿极好的棉布,那两条蛇放在上面。不一会儿,其中的一条蛇就开始慢慢的蠕动起来。波斯匿王指着蠕动的蛇对使者说道:“这条蠕动的蛇是雄性,旁边那条是雌性的。”使者答道:“佩服佩服,这么难的题都能答上来。”使者无话可说的回国去了。波斯匿王很是高兴,赐给了梨耆弥很多财宝。
使者回到特叉尸利国,向国王回禀了此事。特叉尸利国王说道:“想不到舍卫国真是人才辈出啊,这么难的题都能答对,我再给他出一个更难的。”使者带着一丈长的圆木来到舍卫国,对波斯匿王说道:“我们国王很敬佩您能拥有这么多的人才,今日特派我来再出一道题。大家都看见了,我带来的是一丈长的圆木,两头都一样粗细,而且都没有刀斧砍过的痕迹,现在请你们辨别,哪头是根?哪头是树梢?”众大臣依旧不能做出判断,只好让使者继续休息,等到明日再给他答案。梨耆弥下朝回到家中,对儿媳说了此事,问答:“你可有什么良策吗?”毗舍利说道:“把圆木放到水中,沉下去的就是根部,浮上来的就是树梢。”梨耆弥说道:“妙哉!此法甚妙。”第二日一上朝,梨耆弥就对波斯匿王说了此方法。波斯匿王命人把圆木抬到水里,指着沉下去的那头说道:“这头是根部,浮起来的是树梢。”使者说道:“你说的对极了,敝国真是人才济济啊!”使者得到答案回国去了。使者见到特叉尸利国王,回禀了此事。特叉尸利国王说道:“我连续给舍卫国出了三道难题都没有难倒他们,想来舍卫国确实是实力雄厚啊!我有什么能力与他抗争呢?”思及此,特叉尸利国王又派使者前去舍卫国。这次不是去出难题的,而是送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以修两国的友好关系。波斯匿王也欣然地接受了这些珠宝。
梨耆弥三次献计,成功地解决了特叉尸利国出的三道难题,使两国关系重修于好。波斯匿王心里很是高兴,于是便诏梨耆弥进宫接受赏赐。波斯匿王对梨耆弥说道:“特叉尸利国出的三道难题,都是你为本王献计献策,才得以迎刃而解。如今我们两个国家重修于好,你是最大的功臣。你也是我们舍卫国罪聪明的人。”梨耆弥躬身施礼道:“国王您过奖了,之前出的这些主意都不是我想到的。”波斯匿王听后就是一愣,问道:“难道还有其他人为朕解忧?”梨耆弥说道:“这些主意都是我七儿媳毗舍利想出来的。”波斯匿王深长叹口气说道:“想不到我们国家还有这样的聪慧女子啊!明天你把她带进宫里让朕瞻仰,毗舍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既然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本王就应该重赏她才是。”第二日,毗舍利随着梨耆弥来到宫中,见到波斯匿王深施大礼。波斯匿王见状,急忙命人扶起毗舍利,说道:“你是我们国家的功臣,怎么能让你行如此大的礼呢?有功就得赏,你说说,你想要些什么?”毗舍利说道:“多谢国王的好意,民女什么都不需要。况且民女也没做什么,不敢居功受赏。”波斯匿王说道:“你成功答对三道难题,为我们国家挣回了颜面,这就是最大的功劳。难道你不想要些珠宝首饰吗?”毗舍利说道:“国王已经赏过公公了,就不需要再赏民女了。”波斯匿王见毗舍利不为金钱所动,很是欣赏,对毗舍利说道:“既然你不喜欢这些东西,那本王就不勉强了。前段时间,本王的夫人得了怪病,是吃了你种的麦穗才好的,想来本王夫人与你是有缘分的。不如,你就做本王的妹妹吧!经常进宫来看望本王的夫人。”毗舍利知道如果再推辞,波斯匿王就会不高兴的。毗舍利跪在地上说道:“谢谢皇兄的赏赐。”就这样,毗舍利转眼间变成了皇亲国戚,而且还是波斯匿王的妹妹。
不久,毗舍利就身怀有孕,在月足日满之时,毗舍利生出三十二个卵,每个卵子都生出一个男孩儿,每个男孩儿都天庭饱满气宇轩昂。顿时,毗舍利一胎生出三十二个儿子在舍卫国成了人人知晓的奇闻,更是让那些膝下无子的人羡慕不已。这三十二个男孩儿逐渐长大,每个男孩儿都是勇猛无比,能够达到以一敌千的程度。毗舍利夫妇更是对爱子们视若掌上明珠。舍卫国上上下下都对这三十二个儿子敬畏不已。毗舍利夫妇分别为三十二个儿子娶妻成家,而这三十二个媳妇也都是舍卫国中豪贤之女。毗舍利成为家大业大人口众多的皇亲国戚。
毗舍利经常到祇树给孤独园里聆听佛陀宣讲佛法。每听一次,她都会有新的收获。渐渐地,毗舍利的修佛之心与日俱增。为感谢佛陀的教导,她把佛陀及众弟子请到家里供养。毗舍利全家在佛陀的教化下都证得了须陀洹果,只有毗舍利的小儿子因顽劣没有顿悟还没有证得须陀洹果。
一日,毗舍利的小儿子骑着白象出去游玩。城门外有条护城河,水深面广,河面上有座大木桥供人们来回行走。小儿子骑着白象正要过桥,对面走来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辅相的儿子。小儿子心想:我乃皇亲国戚,岂有给你让路的道理。小儿子不慌不忙的骑着白象走上木桥。辅相的儿子见毗舍利的小儿子没有给让路,很是生气,心里想:我也是这国中数一数二的大姓之家,岂能给你让路。思及此,辅相儿子也走上了木桥。二人相对而行来到木桥的中间,因为车宽象大谁也过不去了。小儿子生气地说道:“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辅相儿子不甘示弱地说道:“我凭什么给你让路?”小儿子听他这样说话就更生气了,骑在白象上俯下身子抓住辅相的儿子,一抬手就给扔到了护城河里,回过手来又把车子扔到了护城河里。见眼前没有了障碍物,小儿子骑着白象高高兴兴的走了。被扔在护城河里的辅相儿子,虽然没有被淹死,但身子已经遍体鳞伤,皮肉破损。辅相儿子费力地爬上岸,哭着跑回家对父亲说道:“父亲,毗舍利的小儿子侮辱我,把我扔到了城外的护城河里,摔得我是遍体鳞伤,痛苦不已。父亲,你要为我做主啊!”辅相懊恼的说道:“毗舍利的儿子力大无比,没有人能与他对抗,况且他还是皇亲国戚,谁敢与他争辩是非?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日的事你就先忍忍吧。让我好好想想对策,咱们来日方长嘛!”辅相儿子见父亲这样说,无奈也只好同意了。
辅相咽不下去这口气,天天冥思苦想。这一天,辅相终于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人偷偷地用七宝做了三十二把马鞭,又用上好的纯钢做了三十二把刀,把钢刀藏在马鞭里,然后亲自带着三十二把马鞭来到毗舍利的府上,对毗舍利的三十二个儿子说道:“我非常仰慕你们三十二个人,知道你们都喜欢骑马射猎驰骋在草原上,所以我特意命人用七宝做了这三十二把马鞭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接受我的这一点心意。”三十二个人接过马鞭都爱不释手,对辅相说道:“谢谢你的礼物,我们都很喜欢。”辅相说道:“既然喜欢那就常带在身边吧!”众人送走辅相后,就在院子里耍起了马鞭。
舍卫国的国法规定,臣子参见国王时不得带兵器在身边。辅相深知这一点,等到三十二人鞭不离手时就前来参见波斯匿王。见过礼之后,对波斯匿王说道:“毗舍利有三十二个儿子,而且各个都是身体强健力大无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看见他们天天都在家刻苦练习武艺,在这和平年代习武恐怕会有谋反之心啊!”波斯匿王说道:“不会的,毗舍利是我的妹妹,她的孩子就是我的外甥,外甥怎么可能谋害舅舅呢?”辅相说道:“国王,恕臣冒昧,那毗舍利是你的亲妹妹吗?”波斯匿王说道:“当然不是了,是我封赏的。”辅相说道:“一奶同胞都不能保证不存二心,更何况不是亲生的呢?”波斯匿王犹豫了,对辅相说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辅相说道:“我们既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既然有怀疑为何不去验证呢?到时也好做准备啊!”波斯匿王说道:“你说说看怎么去验证?”辅相说道:“明日早朝时,国王可以宣召让他们前来拜见。要是没带武器,那说明他们没有谋反之心,王上可以心无顾虑地重用他们。要是他们带着武器前来,那就说明大王您就有危险,应该早做准备才是。早早的在宫里安排众多力士,只要发现情况不对,就立刻下令杀之,把叛乱扼杀在萌芽中。”波斯匿王觉得辅相说的也不无道理,就点头同意了。辅相得到同意立刻去准备一切。
第二日,三十二人得到传召立刻进宫参见波斯匿王。三十二人见过礼之后刚要起身,被突然从四周窜出来的力士一刀毙命。三十二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血溅当场了。波斯匿王慌着对辅相说道:“我还没亲自验证呢?你怎么就动手了?”辅相拿起地上的一把马鞭拆开后,说道:“王上,您看这是什么?我要不先动手恐怕就来不及了。”波斯匿王看见马鞭里的钢刀愣在当场,缓缓说道:“想来我对他们不薄,为何他们要这么做?”辅相上前说道:“既然事实已经证明,这三十二人确有谋反之心,那他们的父母和家族也脱离不了干系,王上是不是要下旨对他们家满门抄斩?”昔日里和梨耆弥关系要好的大臣慌忙跪倒在地,说道:“王上,梨耆弥一家都是忠心耿耿,不会做出谋反这样的事情的。”辅相急忙说道:“今日这三十二人带兵器参见国王,你们众人都看见了,这还不是谋反吗?”跪在地上的大臣说道:“国法里是不允许带兵器参见王上,他们犯的是国法,有哪条说明他们是谋反?况且这事也不关他们家人及族人的事。”辅相刚想开口说话,被波斯匿王拦住道:“你们别再争论了,事实已经摆在眼前还有什么好说的。既然事情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就不要追究他们家人及家族的过错了。把这三十二颗人头装好,拿着我的书信一并交给我妹妹毗舍利,让她自行处理吧!”众人见波斯匿王已经下旨了,便不再多说什么,都低着头离开了王宫。
三十二个儿子进宫参见波斯匿王的当日,毗舍利正在家中摆设供具供养佛陀及其众弟子。毗舍利看见波斯匿王送来了圣旨及三十二个盒子,就想即刻拆开看。佛陀走上前来说道:“施主,不要着急看书信,还是等用过饭之后再拆开来看也不迟啊!”毗舍利见佛陀这么说,就同意了,命人准备了吃食。等众人都用过饭之后,佛陀说道:“施主,我为你宣讲一段佛法吧!”毗舍利双手合十说道:“有劳世尊了。”佛陀说道:“众生所受之身皆为无常,不能久存于世,人们之所以被苦恼所缚,都是因为他们被无明所盖,看不到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辛苦,根本没有我的存在。世间的一切情爱、别离都是非常悲戚,是因为这两者彼此交融,将人的心识捆缚的缘故,沉迷其中对于修行没有任何益处,唯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到这一层,才会摆脱生死苦海获得自在!”毗舍利听完佛陀的讲解,顿时豁然开朗,忘却一切忧愁与烦恼,得了阿那含道。她双掌合十对佛陀说道:“世尊,谨遵您的教诲。我有四个愿望:一愿供给有病比丘足够的汤药和饮食,二愿供给照顾有病比丘的一切饮食,三愿先供给远道而来的比丘的一切饮食,四愿供给远行比丘的路上干粮。我这样做的理由是:有病的比丘躺卧在床,行动不便,如果没有足够的汤药和好的饮食,有病比丘很难祛病痊愈。照顾病人的比丘,要是没有足够的饮食,很难全心全意的照顾病人,病人得不到好的照顾就会心怀怨气,病也就不能及时好起来。远来的比丘对本地不熟,若让他们自己乞食,恐怕会碰上恶狗咬人,再遇上一些不肯施舍的人,遭到他们的唾弃,这样会有损我们国家的名誉,所以要先供给远来比丘的饮食。供给远行比丘的路上干粮,是因为远行比丘要长途跋涉的去另一个地方,路途艰险,时常还有毒蛇猛兽出现,如果路上的干粮不充足,又没有人同行,就会被饿死在途中。”世尊听到毗舍利发的誓言,说道:“善哉!善哉!如你所愿,你会功德无量的。”佛陀说完对众弟子说道:“如今供养已经完成,我们应该回去了。”众弟子听命,随佛陀一起回到了他们的精舍。
毗舍利亲自送走了佛陀后,来到三十二个盒子及书信面前,打开盒子的一刹那,在场的其他人都惊讶不已,唯独毗舍利没有任何的表情动作,因为她在佛陀的教化下已经斩断了所有情根,她看着三十二个儿子的人头说道:“痛哉!悲哉!人有生死轮回,没有谁能够长久的活在这个世上,五道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的三十二个儿子呢!”毗舍利命人厚葬了这三十二个儿子。梨耆弥家的族人听说此事后,都异常愤怒,共同喊道:“大王无道,滥杀无辜,我们应该集合兵马为这三十二个人报仇血恨!”梨耆弥所有家族的人都响应号召,即刻召集兵马围攻王宫。波斯匿王被围在王宫里,非常的害怕,坐卧不安,走来走去,思索解决眼前事情的良计。忽然,佛陀的身影在波斯匿王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波斯匿王自言自语道:“上次,其他国家来进犯我国时,是世尊出手相救才解决了不必要的战争,或许这一次也可以,我应该去求世尊帮忙,解决眼前的问题。”波斯匿王带着贴身侍从化妆后,偷偷溜出宫来到了佛陀的精舍。前来围攻的军队听说波斯匿王去了佛陀的精舍,几位头领便带着兵马来到佛陀的精舍,出于对佛陀的尊重,众人都站在精舍的门外。阿难双掌合十跪在地上,对佛陀说道:“世尊,波斯匿王命人杀了毗舍利的三十二个儿子,毗舍利的族人不满想要为三十二个儿子报仇雪恨,现在就在精舍的外面。”世尊说道:“无妨,就让他们在外面候着吧!”阿难说道:“世尊,那三十二个儿子被波斯匿王所杀,是有何因缘吗?”佛陀说道:“毗舍利的三十二个儿子被波斯匿王所杀是有前后因缘的,你要想知道这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仔细地听我说来。”
在久远的过去世,这三十二个人彼此之间是志同道合的亲戚朋友。一日,他们聚在一起商量,想要偷一头牛杀了吃肉,又担心没有合适的地方杀牛。其中一人说道:“咱们国中有一位孤寡老人,无儿无女无人照顾,她家里又是很贫穷。我们不如把偷来的牛牵到他家,让她为我们提供地方和器具,然后和咱们一起享用牛肉。”大家都觉得此计可行,就派人到老人的家里询问此事。老人因为家里贫穷,从来没有吃过牛肉,所以她也想尝一尝,就同意了这三十二个人的请求。三十二个人得到应允,就选了个好时机,互相配合把牛偷到了手,牵到了老人家里。老人高高兴兴地为众人烧水,置办干净的器具。在众人即将要杀牛的时候,牛跪倒在地开口说道:“我也是一条生命,看在平日里我为人们辛勤耕作的份上就饶过我吧。”众人说道:“饶了你我们吃什么?”牛说道:“今日你们众人杀了我,来日我必报此仇杀了你们。”众人不听牛的祈求和誓言,仍旧把牛杀了吃肉。老人吃到牛肉后,说道:“这是我有史以来吃的最好的一回,也是最享受的一回。”三十二人吃着牛肉,把酒言欢,甚是欢乐。
佛陀对阿难说道:“你可知道那头牛是谁?”阿难摇头说道:“弟子不知,还请世尊明示。”佛陀说道:“昔日的那头牛就是今日的波斯匿王。偷牛的三十二人就是毗舍利的三十二个儿子,那位孤寡老人就是毗舍利。由于前世的罪孽才会得到今日的恶报,在五百世的轮回中总是被杀,直至今日。那位老人,因为助纣为孽,所以在五百世的轮回中,总是作为三十二个人的母亲,饱尝丧子之痛。但是,她极度懊恼身受这样的苦楚,有悔改之心,并且今日遇到我,得到我的教化,有所顿悟,获得了证道。”阿难合掌又问道:“那三十二人又是修了怎样的福,身体强健,勇猛无比,又生在富贵人家呢?”佛陀说道:“在过去世中,还是迦叶佛在世时,有一位家庭富裕的老母,信奉三宝,带着香和油想要去涂塔拜佛烧香。在去的路上,遇到了三十二个人,对他们说道:‘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去涂塔拜佛烧香,累积福德,以求世世代代生得端庄,力大无比。’三十二个人听后都很高兴,欢欢喜喜地跟随老母去拜佛烧香。拜佛礼成之后,三十二个人说道:‘今日我们众人得以累积福德,全凭老母的大力支持,希望将来转世享受荣华富贵时,老母能成为我们的母亲,让我们母子共享幸福不离不弃。’因为得以听闻佛法,所以快速获得了果报,老母听后很是高兴,当下就应允了此事。所以,在五百世的轮回中,他们永远生在尊贵人家。那时的老母就是今日的毗舍利,那三十二个人就是今日的三十二子。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因果报应关系。”
守在精舍外面的军队,听完佛陀的讲解后,都渐渐地消了怒气,几位头领互相议论,说道:“毗舍利三十二个儿子是因为前世偷杀一头牛,才会在现世得到大王的刑罚,这都是因果报应。今日我们因为此事而起兵真是太鲁莽了。我们得向大王去谢罪。”说完,几位头领脱下军服,撇下战刀,走进精舍来到波斯匿王身边,跪倒在地叩头道:“今日我们众人知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了,是我们错怪了大王,还想要伤害大王,真是罪该万死!还请大王责罚我们。”波斯匿王见事情已经解决了,而且还没有人受到伤害,就对众人说道:“一时之间失去三十二个亲人是件让人难过的事情,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此事既然已经说开了,我也就不责罚你们了。你们要下不为例,忠心为国。”众人叩头谢恩,感念波斯匿王的宽宏大量,人人都拼死效忠国家。
与会众人,听到佛陀的宣讲,都积极修行善业,远离恶行,分别叙说并加以发挥四谛妙法,每个人都证得了道果。人人尊敬佛教,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