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观心经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了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佛陀如是开示弟子们道:“当比丘不能够善于观察他人心念者,就应当善于观察自己内心世界的种种。当比丘能够如此修行时,必定能够带来很大的利益。那么,要如何去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呢?我为了内心止息一切妄念找到了最上究竟的智慧了吗?我为了得到最上究竟的智慧内心止息了所有妄念了吗?我是不是内心妄念不但不没有止息,就连最上究竟的智慧也没有得到吗?我内心的妄念止息了没有呢?最上究竟的智慧得到了吗?”
当比丘如实观察时,发现自己内心妄念虽已止息,但还没有全面掌握最上究竟世出世间的般若智慧时,就会深入经藏广学多闻追求最上究竟的般若智慧,而后就会达到内心妄念既以止息,最上究竟的般若智慧也得以全面掌握。如果深入观察发现自己虽已掌握最上究竟的般若智慧,但还没有使得内心妄念的止息,于是就会运用已经掌握的般若智慧全面修行,从而达到内心世界妄念的止息。这样一来,不但自己掌握了全面的般若智慧,也达到了妄念止息的修行目的。如果深入观察自己不但没有达到妄念止息的程度,更没有全面掌握最上究竟的般若智慧。就知道自己还没能够掌握此等善法,为了这个目的,就会寻求方便,精勤修学,使正知正见不令退失。就好比是有人身上或者是头部着火,他就会全力以赴放下所有一切赶紧灭火。当比丘如是修行不久之后,内心世界所有妄念得以即时止息,还全面掌握了世出世间的般若智慧。当比丘如实观察到自己内心妄念不但得以止息,还得到了世出世间的大智慧,于是就会安住在这善法之中,进而追求烦恼断尽证得阿罗汉圣果。
作为为出离三界不再轮回而出家修习梵行的比丘,不能够善于观察他人的内心时,就应当如实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观察内心之中贪欲多不多,有没有嗔恚之心,有没有惛沉嗜睡的习气,有没有贡高我慢,对佛法僧和圣戒还有没有疑惑,还有没有暴躁的习气,心中还有没有污秽,正确的信念是否充足,修行是否懈怠,念想多与不多,定力是否具足,恶不善的智慧多与不多?当他如实观察发现内心之中贪欲、嗔恚、惛沉嗜睡、贡高我慢、疑惑、暴躁、无恚、不信、懈怠、无有正念、定力不够和恶不善之智慧还多时,就会广求方便,精勤修学,使之正知正见安住在心不令退失。就好比有人身上或头部着火,就会无暇顾及其他放下所有一切想方设法灭火一样。当通过观察发现自己的内心之中已经无有贪欲、嗔恚、惛沉嗜睡、贡高我慢、疑惑、暴躁、无恚、不信、懈怠、无有正念、定力不够和恶不善之智慧这些恶不善法的存在时,于是就会安住在这善法之中,进而追求烦恼断尽证得阿罗汉圣果。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曾经说过不能够收集衣物、饮食和更多的生活必须品,但我也说过在某些状况下可以收集更多的生活必须品。
为什么我说不能够收集生活必须品呢?如果收集生活必须品令到恶不善法得以滋长,而善法则越来越退失,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就不能够收集生活必须品。在什么状况下我又说可以收集呢?如果收集行为使得善法日夜增长,恶法越来越衰退,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是可以收集的。
我也曾经开示过可以亲近一切人,但也说过不可以亲近一切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假如亲近一切人能够令到恶不善法日渐增长,善法越来越减退,那么就不可以亲近一切人。如果说亲近一切人等得以令到增长一切善法,衰退所有恶不善法,那么,他就可以亲近一切人等。
当比丘能够知晓这些真理,那么他就会趋吉避凶,修习应当修习的,回避应当回避的。如此一来,善法也就日益增长,恶不善法也就日益衰退。这就是比丘善于观察自己的内心,善于自知内心,善于趋吉避凶的真正义理所在。
佛陀开示完毕,弟子们皆大欢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