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传佛教

佛法与人生
时间:2016-05-16 19:03:50  来源:  作者:

佛法与人生,它的内容非常之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可以从佛法对人生问题的看法上去理解。例如:佛法对我们现实世界人类的生、老、病、死怎么看?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看?对世界人类所发生的事情,如善与恶、亲与仇、战争与和平等等,应该怎么看?甚至对于我们人类本身是怎样形成的,佛法也有一定的看法。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也可以从佛法与世间人生的关系上去理解。例如:佛法究竟与我们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具体地说,它对我们世界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幸福的追求等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关于佛法与人生的关系,近代一些高僧大德对此都有所论述。如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大师,早在1943年就于上海静安古寺的星期佛学讲座,作了“佛教与作人”的讲演,认为严持五戒是佛教的做人之法,广修六度是佛教大乘所说做人的道理。太虚大师也于1943年作过一次“佛教与人生”的讲演,认为“佛法实在是人类的救星,最低限度,佛法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借镜”。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所说的一切教法,它包括了各种教义,以及这些教义所表达出来的佛教真理。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什么叫人生?人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对于生活应该持有的一种态度。换句话说,就是人生在世,究竟应该怎样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立身处世?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环境?应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法与人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禅宗实际创始人慧能在《坛经》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这说明佛法是离不开人世间的。这是因为,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佛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广度众生,利益人群。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佛法主要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并不是在人生问题之外再去解决什么问题。当然,人生问题也并非仅仅是一个生死问题而已,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这里简要地提出几点: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首先,佛法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国家,正确地对待人民群众,因而提出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基本教义。所谓“庄严国土”,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今天来讲,就是要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所谓“利乐有情”,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利益和快乐,也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其次,佛法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人民群众,因而提出了“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的教义。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所谓“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谓“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这“五戒”、“十善”,就是要我们不做任何坏事、恶事,我们佛教叫作“诸恶莫作”。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净化了自己。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所谓“四摄”,即布施摄(若众生乐财则施财,乐佛法则施佛法)、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善言慰喻)、利行摄(做利益众生的种种事)、同事摄(亲近众生,共其苦乐,随机教化)。这是为了摄受众生,使之生起亲爱之心而归依佛道应做的四件事。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所谓“六度”,即布施度(对治悭贪,消除贫穷)、持戒度(对治恶业,使身心清凉)、忍辱度(以治嗔恚、使心安住)、精进度(对治懈怠,生长善法)、禅定度(对治乱意,使心安定)、智慧度(对治愚痴,开真实之智慧,即可把握生命之真谛)。这是大乘佛教六种成就佛道即从生死之此岸到达涅槃之彼岸的方法或途径。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四摄”、“六度”,就是要我们广作利益人群的一切善事、好事,我们佛教叫作“众善奉行”。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利益了人群。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三,佛法要求我们以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人间乐土,因而提出了“农禅并重”的教义。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农禅并重”,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之一。“农”系指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禅”系指宗教学修。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我们佛教徒,在进行宗教学修的同时,要发扬古德提倡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为社会服务的劳动。作为佛教徒个人,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工作,做到自食其力。作为寺庙,则要依靠生产、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做到以寺养寺。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同样,在进行生产劳动的同时,作为佛教徒,还必须坚持早晚课诵、过堂用斋、修禅学禅、讲经说法、半月诵戒、冬季打七以及在佛教传统节日举行法会等。通过种种修持,来净化自己的身心。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种“农禅并重”的教义,主要是对我们佛教徒讲的,但其基本精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适用的。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则,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工作,做到自食其力等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四,佛法要求我们发扬大乘佛教慈悲众生的精神,因而提出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义。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所谓“四无量心”,就是“慈无量心”,即考虑如何为众生做好事,给众生以欢乐。“悲无量心”,即考虑如何拨除一切众生的苦难。“喜无量心”,即见到众生离苦得乐,感到喜乐。“舍无量心”,即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本是佛教徒为普度众生而应该具有的四种精神,但对一般人来说,这种精神也完全适用的。如果我们的社会,人人具有了慈、悲、喜、舍的精神,都能为别人做好事,给别人以欢乐,千方百计解除他人的痛苦,见到他人离苦得乐就欢欣鼓舞,对待一切人都不分亲疏,那这样的社会,该是多好啊!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五,佛法要求我们广作资生福利事业,因而提出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的教义。所谓“四重恩”,即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和三宝恩。所谓“三途苦”,即火途苦(地狱道苦)、刀途苦(饿鬼道苦)、血途苦(畜生道苦)。这里所讲的“报众生恩”、“济三途苦”,都是资生福利事业。《法华经》说:“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大智度论》也说:“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这都是说,从一切衣食住等资助他人之生命者,就是佛所说的正法,也就是成佛之道。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资生福利事业,不仅直接利乐众生,而且有助于道德的提高和完善。我们佛教徒救济伤残、衰老、孤儿、寡母等不幸者的义举,不仅是佛教慈悲情怀的流露,也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了人生的美好与尊严。所以,资生福利事业,是内益于己、外益于人、生益于时、死益于后的伟大事业,它既体现了佛法的根本精神,也适应了新时代的道德要求。因为,通过这一利生实践,有助于形成有难共当、有苦共担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创造和乐共处、相亲相爱的社会氛围,可以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文明、更美好。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关心和支持资生福利事业,是我们每一个佛教徒的神圣职责。有的人只看到出家人脱离世俗的家庭,一般不问世事,不参加国家和社会的工作,就认为出家人与世无争,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前面谈到的资生福利事业,关心残疾儿童、救济贫病、灾民等,这对社会、人生能说没有积极作用吗?佛法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等等,难道对完善社会道德、建设精神文明没有一点儿积极作用吗?出家人也不是对国家、社会漠不关心的,出家人是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当然,我们也看到,佛法对社会、人生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现在所做的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对我们的要求,要使佛法更好地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关键在于我们佛教自身。因此,出家人今后应当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即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要求每个出家人都具足正信、勤修三学、遵守戒规、严肃道风。这样,佛法对人生、对社会将会起到更大的、更好的、更积极的作用。1et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学佛就要有创造性
下一篇:试谈培养合格的僧才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