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导读】:
◎ 如何感受到自在、快乐和法喜?
◎ 凡夫入道的第一步是什么?
◎ 如何完成自我超越?
三、尘境障蔽参悟实相,心法相应趣入华藏
1、六尘六境障自心·如理观思参实相
【凡夫·问题】:
——通常人,我们年轻的时候,岁数小的时候,也不晓得如何用功,也不知道怎么修行,岁数大,年纪大了,老了,就比较后悔了。
——后悔在过去,我们没有很好地修行,没有很好地用功,那么总是希望说,我们年轻的人好好用功,好好修行。
——但是年轻的人,又不能好好地用功,然后慢慢也老了,总是说一代希望下一代,下一代再希望下一代。
【思考·探究】: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好去用功,很好去修行?这里边就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
【如实·观察】:
——就是有情的世间,它是靠六根六识六境来生活,眼耳鼻舌身意。
——就是说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身体感触,舌头上面我们吃的东西,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对六境产生六识,我们所有有情的世间的经验都是这样一个范围当中。
【疑惑·省思】:
——那你说我们这眼睛难道看错吗?我们的耳朵难道听错吗?
——这个就是我们要了解,看错、听错、看对、听对,是一个什么定义?是佛法的定义标准?还是世间的定义和标准?
【如实·反观自我】:
——也就是说,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只是说我们自己想要看的东西,我们自己有兴趣看的东西;耳朵听到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想听的东西。
——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我们接触到的,都是非常得有局限,非常的少,非常的片面。
——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的、大多数的、绝大部分的整体我们没有看到,整体我们没有听到,整体我们没有感受到。
——我们所感受到的,所接触到的,都是里边的支分,都是里边的细节。
【如理·认识自我】:
——那这样子,我们的六根往往就会被外在的六境之所蒙蔽,
——也就是我们在有情的现象世界当中,又是仅仅那样子的一点点。
——那我们所积累的知识、文化、经验那更少了,更是微不足道。
——那么也就是我们的六根被六尘障碍住了。
——所谓被六尘障碍住,就是我们听到一句话,我们看到一个境界,我们的心就停留在这个境界上,它别的东西就听不进去,别的东西他就不会去缘,不能再去缘更广大、更宽阔的境界。
——所以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慈悲就被堵掉了,被障碍住了,不能觉察到佛菩萨的存在,不能觉察到佛菩萨饶益有情就要消除种种的差别相。
——我们每个人所缘到的境界,都是沧海一粟。
——因为沧海一粟,所以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很差劲,自己很成问题,自己修行用功走不上路。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里边都有自性功德,内心里边都有很多的善法,都有佛性,需要去启发。
2、发菩提心行大乘·觉自性智趣华严
【思维·诸佛功德】:佛菩萨他为什么有那样子的一种功德?
——就是他的智慧能够跟所有的众生的心去相应,
——就是因为佛菩萨他有这种愿力,有这种愿心,
——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菩提心,饶益有情,所以他慢慢慢慢成就了,圆满了,他就有那种功夫。
【认识·发心内涵】:
——那我们学大乘道,我们要成佛,就需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就是去培养这种能力,开阔我们的心胸,突破我们根被境所蒙蔽的这样子的一个问题。
【体悟·华严境界】:
——我们的心同佛法去相应,同圣道去相应,那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光明剔透、非常清净、非常圆融。
——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无有限量,都是无有间隔的,没有障碍的。
——这样子的一个境界是非常好的一个境界,非常圆满的一个境界,
——我们的内心里边自性光明启发出来,自性智慧流露出来,就会感受到自在,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法喜,感受到所有的境界都是圆融的,所有的境界都是圆满,都是清净的。
——那么这样的话,就是佛菩萨的境界,就是华严的一种世界、境界。
『附录·思考题』:
1.在有情世间,我们靠什么来生活?我们感受到,接触到的实际上是什么呢?(三)
2.什么是六根被六尘障碍?六尘会障碍什么呢?(三)
3.我们如何才能感受到自在,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法喜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