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已经讨论过,日本学者沿袭着过去从内地传过去的经典,他们对于十二因缘、十二缘起做另外的说明,完全放在人的一生当中来说。其实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人的一生,从没有自己到下一个没有自己,整个时间大概是一百年,少数人能够超过。但如果来回顾这一百年里的历程,其实都是很短暂的,即便是成年人,我们现在来回顾自己的小时候,童年、少年也就在梦里面一样,好像离自己不远,但是等到梦一醒,发现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早就过去了。在自己的少年和童年时期,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关注的。对于前世的回忆,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现在谁都做不到。那么无明所指代的是什么呢?是对于我们前世的不了解、对前世的无知,一直到出生下来以后,我们还带着一部分的无明,因为我们很懵懂,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夏天天气很热、冬天天气很凉,我们一个是不能去了解它,第二即使了解了也没办法去表达它,即使是表达了也没有人来理解它。所以婴儿出生之前和之后几乎都用无明的这个阶段来概括它。
无明导致死亡,由无明直接到入胎,入胎后来就出胎,出胎的这个过程称为“行”的过程,从出胎一直到逐渐的成长,其实是拿各种助缘和条件在推动它。一直到婴儿开始来认识这个世界,大人就开始操心了:各种教育、各种知识,给予他很多的条件,一个小孩一来到这个世界早就已经被安排了一条五光十色的道路给他去走。那么这小孩的“识”也是被动的,就被家人们推动着来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包括连世界观、人生观都是父母亲帮助他树立,开始来建树,直到后来产生对于“名色”的认知。名色其实是很丰富的,包括从单纯的颜色到丰富的颜色,从单纯的无是非到后来的有是非,从单纯地没有好坏的分别到后来有荣誉感、有罪恶感等种种生起,这些生起都在这个范畴之内。“六入”就是基于眼耳鼻舌身意所积累下来的判断能力和基础。“触”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外境的接触。“受”当然就有苦乐了。这整个过程完成了,一个健康的人就形成了,可以说人的一生就这样立起来了,成人了。
一个人已经成人了,剩下的五个阶段就是走下坡路,我们几乎没有多少安享平静、安享成果的机会,等到成人了,就有他所喜爱、所执着、需要办的事情,那么他就去办了,去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奋斗到了最后,他就有了成果或者失败,等到有了这些,他就发现自己已经很丰富了,事实上那已经是人生即将转折的一个点了。到后面就有“生”,就面临着新的生命,要放弃这个生命和后面的新生命进行交替,在交替过程中有个最为麻烦的问题不好解决,就是老和死的问题。因为老和死里面有忧悲苦恼,等着自己去接受这个麻烦。
前面这一期的从无明发展到老死是对于人来说的第一期的缘起,一结束后会有一个过渡的阶段,过渡阶段后,就又有了从“无明”到“行”到“识”到“名色”、“六入”,又开始一个新的阶段。由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就是发生在人生命过程当中的缘起,也就是生老病死的全部过程。生老病死的全部过程在小乘的经典当中称为“苦”,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里面说,释迦牟尼佛已经理解到五苦、八苦和无量诸苦,说八种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阴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