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修行意义及目的」)上篇
(一)敬礼弥陀的正确意义
(二)为求佛道应先忏悔一切罪业
(三)欲求忏悔罪相不出三种
(四)凡夫礼忏与圣人礼忏有何不同?
(五)凡夫忏悔业障的第一步
(六)如何知道宿世的业障现前?
1.大修行人能转宿世重罪成轻罪受
2.接受圣人化解冤业要广结出世善缘
3.凡夫如何了解今世延续前生的业障有多重?
(七)如何认识今生再造的业障?
1.如何转现世业障成轻报?
2.消除现世业障最快的方法
3.认识最实在的现世业障观
4.不认识自己的个性与习气不能消罪业
(八)用七种心忏悔
1.一般居士学佛停留在什么程度?
2.认识七种心的相互关系
3.为什么要发惭愧心来礼忏?
不能发惭愧心忏悔即失去礼忏的根本意义
4.为什么要发恐怖心来礼忏?
(1)恐怖心要如何才能发得深刻?
(2)发忏悔心念佛是下品往生的基础
(3)如何分辨自己在学佛的道路上是「初学」还是「久学」?
(4)如何证明礼忏者已经进入事忏的阶段?
5.为什么要发厌离生死心来礼忏?
(1)发厌离生死心忏悔的基本目的
(2)一般居士难发出离生死心来忏悔
(3)修禅、修密、修净皆是以厌离生死心为入道的起步
(4)世间知苦、悟苦者有三种人
(5)出离生死心不发绝不能转凡夫业成圣人业
(6)如何证明礼忏者确实发出出离生死心来忏悔?
6.为什么要发菩提心来礼忏?
(1)最彻底转变与众生结恶缘的修行方法
(2)佛门智慧心与慈悲心的学习分入世与出世两种
(3)修行到什么程度才能广度与我们有恩有怨的众生?
(4)凡夫众生发菩提心礼忏的基本意义
7.为什么要发怨亲平等心来礼忏?
(1)什么是怨亲平等心?
(2)入世平等心与出世平等心的差别在那里?
(3)凡夫众生学习用平等心度众的第一步
(4)真正启开怨亲平等心是在什么时候?
(5)为何说佛将怨亲平等心做得最圆满最彻底?
(6)发怨亲平等心礼忏的基本目的
8.为什么要发感怀佛恩心来礼忏?
(1)发感怀佛恩心忏悔的基本意义
(2)坚固地发出感怀佛恩心忏悔是在什么时候?
9.为什么要发罪性本空心来礼忏?
(1)什么是佛法所说的「罪」?
(2)罪业不是独自生起
(3)忏悔为何不能消重罪?
(4)忏悔者如何依罪性本空义行理忏修观?
(5)罪性本空事相上的解释
(九)消灭罪业应先作四种观想
1.为何要做因缘观?
2.为何要做果报观?
(1)圣人受报与凡夫受报的不同点
(2)认识罪无定性的因缘果报观
3.为何要做自身观?
4.为何做佛身观?
(十)如何证明罪相已灭?
1.什么是罪相?
2.罪相灭除的意义
3.灭除罪相的方法及证明罪相已灭的征兆
(十一)礼忏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修行意义及目的」)
(一)敬礼弥陀的正确意义
《佛名经》卷二及卷十九说:「西方无垢清净土,名为安乐妙世界,彼自在无量寿佛,菩萨弟子现围绕。……凡欲礼佛忏悔者,皆应敬礼安乐世界中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菩萨,以及无量寿佛国中无边无尽菩萨众。」
卷一及卷二又说:「为求礼忏、消灭诸罪者,应当清净洗浴,着新净衣,长跪合掌,在阿弥陀佛等上首诸佛前,以最洁净的身、口、意三业礼拜、赞叹、供养诸佛所说妙法,发愿、学习诸佛所修甚深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无量定慧境界……。」
由此可知,礼佛的作用,目的在启发及培养初学菩萨向佛向法的虔诚求道之心。佛弟子当敬礼诸佛时,应有这样的共识:「我从今天开始在佛前发愿:以一颗赤诚学习诸佛所证无上定慧的求道心来顶礼佛德。」
在发出求学佛德的信愿心后,便应在日常生活中躬身力行诸佛的无上定慧之学,这才是真正达到礼佛的目的,踏上「学佛入道的第一步」。如此才能从敬礼弥陀的德行中启发诚信学习菩萨利他之行的度生悲愿,而与弥陀这第「三十七」——人天礼忏愿相应。
(二)为求佛道应先忏悔一切罪业
《佛名经》卷十九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先忏悔一切诸罪。」
当佛弟子在佛前发了求学佛德之心来信佛、礼佛后,进一步必须了解,每一个人在过去生中,都积集了无量无边障碍修道的罪业因缘。这些恶业因行什么时候会受报?遭受什么样的业报?诸如天灾、横祸、暗杀、奸盗、骤死……等报应,凡夫众生没有任何人可以预知!也没有任何人能逃避恶报现前时所产生的恐、挣扎、痛苦之心!就如经上说:「业报现前时,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他方所,脱之不受报。唯有忏悔力,乃能得除灭。」
在这些天灾人祸现相当中,有些是今世人类再造的共业及别业因缘,有些则是过去生中所造不可逃避的定业果报。任何人都在前世及今生造作了无数的业障而不自知,谁敢说自己前世没有造作罪业,而不用反省、忏悔?!
觉悟了自今生学佛起,一定要转变障道的心性,才能积极地为来世的修行道路铺路,所以每一个学佛者皆应以最至诚、恭敬的心在佛前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罪业,以求学诸佛圣德之心,来礼敬一切诸佛。
(三)欲求忏悔罪相不出三种
《佛名经》卷一说:「弟子今日所以忏悔者,正因无始以来在凡夫地,莫问贵贱,罪自无量。或因三业而生罪,或从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于染着,如是乃至十恶增长,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然其罪相虽复无量,大而为语,不出有三。何等为三:一者烦恼障,二者业障,三者果报障。此三种法,能障圣道,及与人天胜妙好事,所以诸佛菩萨教作方便忏悔,除灭此三障者,则六根十恶乃至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皆悉清净。」
由经文这段话得知,礼忏的目的,在于消除「三障」。三障的障,就是障碍修道之意。因为这三种罪相,能阻碍一个初学菩萨往佛道前进,所以要以忏悔的方式,转变这三种障碍,以激发求道的信愿。
业障的「业」,就是吾人一切善恶思想行为之意。学佛的目的,就是在于学习如何转凡夫业为圣人业(转业障意),如何转烦恼业为清净业(转烦恼障意),如何转三界果报业成出世解脱业(转果报障意)。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忏悔三种罪相的目的。
(四)凡夫礼忏与圣人礼忏有何不同?
忏悔法门是初发菩萨心的每一个佛弟子一定要经过的学习过程,出家、在家皆然。可以说任何的修行法门,皆是以忏悔法门为基础。进一步说,从凡夫到成佛之前,都没有脱离忏悔法门,只是凡夫与圣人礼忏的方法有层次上的不同。凡夫礼忏停留在「竭尽其身口意三业,不惜身命流血雨泪,披露罪根不敢覆藏,愿佛慈悲受我忏悔」的事相上忏摩。
圣人身心已经进入「无来无去体空寂,无障无碍无生灭,寂而常用无增减,故我顶礼法性身」的实相忏悔阶段。
(五)凡夫忏悔业障的第一步
从凡夫忏悔的方式到进入圣人无相忏悔的程度,于其中间,要经过许多培养发清净心的过程(待后说明)。首先必须了解,消业障的目的,在于消除我们在成佛道上的障道因缘。学佛到现在,自己有没有好好反省过:如何知道过去世的业障现前?如何知道前生的业障现在已经消灭了?如何分辨这是今生再造的业障?抑是前世的宿业现前?如何明白今生再造的业障现在消除了?假使连今生再造的业障都无法分辨是什么,又如何能谈到前世的业障呢?
!(六)如何知道宿世的业障现前?
1.大修行人能转宿世重罪成轻罪受
凡夫学佛者无法知道过去生中所犯下的重大罪障是什么?(诸如造下杀、盗、淫、妄等重罪。)而一个大修行人,却能在深厚的禅定中,用宿命通知道自己宿世在什么地方,杀过什么人,什么时候受报,于是无怨无悔地去寻找他的仇家,欢喜承受果报(如安世高法师)。
定业重罪不可转,就是超脱三界,仍要承受宿世所造的杀、盗、淫等重罪。因为仇家不会因为我们修行解脱而改变其「报复雪恨之心」。虽然我们不知道宿世所造的重大罪障,但是只要今生努力学佛、修持,便可在定慧力量到达某一个程度时,转重罪成轻受(待后说明),就如安世高法师,在过去世与仇家因缘聚会时,毅然而坦然地面对果报,这种心态必定与凡夫承受杀、盗、淫等重罪果报时的心态不一样。今世若更能发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更能依修行的力量,先生净土,将定业杀罪等受报时间延后再报。这实是末法众生扭转宿业重罪成轻受(改变其心态承受力),最好的方便修行捷径。
2.接受圣人化解冤业要广结出世善缘
宿世的重罪现前时,今生没有相当大的定慧力,是无法转变内心承受果报时的杀伤力、重击力及痛苦心。若要请圣人出面化解,也要造恶者与被害者双方面有善根才能达成;尤其被害者要相当有善根,愿意接受圣人调解的美意(如人面疮与悟达国师的故事,见「慈悲三味水忏」),否则就是佛出世,也不能消除任何人所造的杀盗淫等重罪。而要逢遇如迦诺迦尊者般的出世圣人出面化解前世重罪,则必须不断地广结出世善缘,与修行人结缘,才有机会得遇圣僧,化解冤业。而以现在的佛门信众而言,多不知供养专修出世梵行者及供养具有佛道正见、解脱正见、净土正见等在寂静处静修的阿兰若行者,为自己种下来世出尘的佛种,徒然地失去广结出世圣缘的机会。
3.凡夫如何了解今世延续前生的业障有多重?
虽然我们不知道前世造了多少业障,但是看看自己今生有那些重大不好的习气,如贪心、瞋心、杀盗心、名利心、睡眠心、淫欲心、嫉妒心、诤斗心等,便知道今世承续前世的业障有多重。若能针对自己不好的习气去改,绝对能转轻前世延续至今生的业障。如过去曾有一小沙弥因前世杀业而感得短命报,但在某一次经过河边时无意间以悲愍心救了一群蚂蚁上岸,使它们免遭淹死之难,他因而当生转寿活到八十岁。这是说明「一念悲心可转五行」的道理。
(七)如何认识今生再造的业障?
1. 如何转现世业障成轻报?
今生一出生的躯体是延续前世的宿业而来,除了重大的宿业现前外(如一生下来就是身体残缺,六根不全、白痴、重病、夭折等症状),其他一切未现前的宿业,及再造作的重罪,都可依学佛修行的力量转重罪成轻受(依心力而言)。
如眼前的生活环境,周遭人事相处的好与坏,就决定于我们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如何,这是最现实的「现业报」。一个内心杂乱、污浊、不定的人,遇到逆境现前,一定感受到外在给他的压力、刺激、冲击力很大,但是在一个素有修养,或是有定慧功力者遭遇逆境时,却能处之泰然,逆来顺受。同样遭遇逆境打击,但是因心量的不同,在心境承受的强烈缓轻上,却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逆境现前,回应力越强,所受的伤害力越大;相对的,在深悟眼前的恶果形成的原因时,如果仍我行我素,不知悔改,试问:要如何才能消现世业障呢?
2. 消除现世业障最快的方法
现世因我们的态度恶劣,而形成周遭的人事逆境,就是业障现前最实际的表相。要如何转变现业报呢?「心量转变」,业障即转,而消现世业障最快的方法,就是行「六度」,将心量放大,广结善缘,才能去除今世学佛道上的障碍。
纵因现世再造杀、盗、淫、妄等重罪,以及他人加诸我们身上的杀、盗、淫、妄等恶行,也会因自我心量转为忏悔、平静、慈悲、空寂,而使祸难现前(重罪现报)时,心中无怨无悔,不起报复心、杀怒心,而使今世现前的重业及宿罪现报就此了结,不再与众生纠缠下去。由此可知,内心承受力的强弱轻重问题,实决定于重罪轻受或轻罪重受的结果。
可以说,现世造恶,仇家近在眼前(寻私了结),但刀未入体时,都不是定业。问题是你有没有智慧去转化对方对你的仇恨心、报复心?
3. 认识最实在的现世业障观
现世再造的业障,有迹可寻。诸如生病有生病的因缘、情绪暴躁、冲动、轻浮、懒散,有心理上障碍的原因,众生缘中人缘不好,自有其缠结恶缘的起因……凡此皆是有因可寻;见果寻因,见因知果,这是最起码的现世业障观。
今生短命是前世的宿缘牵引,今世延续前世的个性、生活、饮食习惯难改,故受短命报。又有今世再造的业障,而受现业短命报。我们往往因个性冲动、心情烦躁、烦恼太多、心量狭小、嫉妒心重……,树敌太多,而为自己制造成佛道上太多的业障。事实上,很多业障,都是今生承续前世不好的习气再造作的。
4. 不认识自己的个性与习气不能消罪业
省悟了「业障」起因于自作自受的道理,便应往真正消业障的方法去做。如果只停留在事相上的忏悔,是不能消重罪(定业)的,一定要用修行的方法(以下所说七种由浅入深的礼忏方式),以此七种忏悔心,转变自己的习性、心态,扭转身心与生俱来的业障,才能转重罪成轻受,彻底达到礼忏的目的。
一个学佛者,倘若不认识自己的个性与习气,不认识自己的根器与处境,便不能觉悟忏悔的目的,是为了转变自己的恶习与过失的心,誓不再犯;更不能醒悟忏悔的作用是为了扭转那些障碍自己往佛道前进的一切错误,和偏执的善恶果思想行为,引导激发、培养、修学圣人出世圣德之心而行忏悔。停留在口念心不行的忏悔上,则任何的礼忏方式,都会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忏悔罪相的根本目的。以此形式化的向弥陀礼忏,往生净土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