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修行的各种障碍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举凡能障碍我们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善事令不得成就,或令我们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全、安乐的恶业或罪业,统称为业障。例如:于出世法中,有些业能障我们起正信,有些业能障起正解,有些业能障起正修行,有些业能障正精进,有些业能障正定,有些业能障正智生起——这些都被通称为业障。又,于世间法中,有些业能令我们身、或心有所欠缺,因而不能得到健康、安稳及自如地使用六根,乃至不能得世法中的种种成就,而障碍幸福快乐,这些也都总称为业障。然而一般最单纯的所谓障,是指障碍菩提道而言,佛法中通常说修行有三种障碍,简称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常念的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此句中的三障即是指此三种障而言。烦恼障是指贪瞋痴等烦恼,能扰乱心神,障蔽正道,所以称为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是不相同的。业障通常是今世或过去所造的身口意之恶业,成为潜伏性的,在修行的时候才会起现行而障碍修行;报障则通常是过去世所造的恶业,今世已成熟而受果报,如受报为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报。但报障不一定是三恶道报,人道中也有许多报障,例如:报主虽生为人,而在身体上受到聋、盲、瘖、痖、六根不全、缺手、断脚……等的果报。人若聋哑,则障碍他念经、念佛;若盲眼,则障碍他看经;若缺手、断腿,则障碍他拜佛、打坐。或有的在心理上,生来即受愚痴、弱智、白痴、癫狂、精神分裂,乃至无信、谤三宝及世智辩聪等皆是属于报障所摄。此外如生于长寿天、北俱卢洲,此二种为贪享世间而障碍修行;以及生于边地(无佛法之处),以及佛前佛后(无佛法之时代)都是妨碍修行的报障。
修行的障碍,除了以上的三障以外,还有所谓的几种障(事障及理障);三种重障 (我慢重障、嫉妒重障、贪欲重障),以及三种烦恼障(皮烦恼障、肉烦恼障、心烦恼障——即三界之思惑、见惑、与断常二见),此外更有修定三障(昏沉合蔽障、恶念思惟障、境界逼迫障)、饿鬼三障、法障、及魔障等,在此无法一一详细游说。现在先就最后两项:法障与魔障,加以说明。
乙、法障
法障可分几种情况来说明:
①世智辩聪障——世智辩聪之人是具有世间学问的智慧,但是此种智慧并不能够解脱生死,而他却依执于此种智慧而好与人争辩斗胜。而且其进行辩驳的情形,让人乍听起来似是而非,显得好像很聪睿、很有智慧的样子,这叫做世智辩聪;其初,能混淆邪正、染净之法,其末则能障修行与趋入正道(世智辩聪也属学佛八难之一)。
②智识障——有些我们所学的种种世间上的知识,不仅不能够帮助我们修行,反而常常会障碍修行。譬如以学哲学来说,哲学的一些理论非但无所助益于修行,反倒成了障碍。至于学科学以及学实证论者,有些人执意一定要拿出看得见、摸得着、可称量的证据来,否则绝不信受。而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即使有人能为你指出来,你也不见得能看得见或看得真切。
⑧执着文字障——这通常是学文学的人容易起的障碍——文人一向喜欢咬文嚼字,而且即使学佛,也常好在佛法中大作其文章,结果常导致光说不练或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变成言说戏论。这种现象在中国佛教中特别多。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好作文章,而且每每一作就是大文章:夫天地之肇始者……云云,每一篇文章常都循着类似这样的模式去写,成了八股式的窠臼,学究式的掉弄。原本很简单的却加以复杂化、困难化。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本书,书名叫广解四书。有人就针对这类的书而作评论说:四书在文字上原本是很容易了解的,可是经过后人的许多批注之后,批注的文字反而比原文看起来更难。越注越难,本来不看批注还不胡涂,越看反而越胡涂。这证之于佛经也是一样,本来有些佛经是很平直、清爽的,经有些人一发挥,却更加难懂。不但文字上看起来难,在道理上经过了无数的旁征博引,且又引入注者自己及旁人的经验心得等等之后,益发显得紧复庞杂。诸如此类就是执着文字之障。
④不解经义障——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感得今世有不解经义的障碍,此种障碍亦是法障之一。
归结起来,法障共有四种:1、世智辩聪障,2、智识障,3、执着文字障,4、不解经义障。
丙、魔障
1、魔的定义
接着再来详细分辨业障与魔障。首先解释什么叫做魔。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 (Mara),译成魔罗。最早的翻译,所用的磨字是磨墨、磨灭的磨,下头是个石字。在梁武帝时,他把下面的石改为鬼字,所以魔这个字是梁武帝发明的新字。魔字下面一个鬼,令人望字生畏。而事实上,魔的长相并不如此字外形之可怕,他们的面貌不但不丑恶粗陋,反而是生就殊胜的色相。我们所常说的魔王,魔子、魔民、魔眷属,他们其实都是天人(天道中人),而天人皆具有妙色身,只不过天魔的心有问题。而我们一般人想到的魔大多是指妖魔鬼怪,呈青面獠牙之状。但那些并不是天魔,真正的天魔是长得很俊美姣好的,然而也由于他们外貌美好,这才屡正可怕,因为让人无法望而怖畏,知所趋避。
魔罗的梵文邛I (Mara),一般而言,主要有四种意义:
一、夺命
二、障碍
三、恼乱
四、破坏善根
此外还有另一个意义——留难。现在逐项解释如下:
一、夺命——所谓夺命是指夺人的慧命,让人无法修行、开智慧,解脱轮回之苦,因而长劫沉沦生死流转。
二、障碍——障碍是指阻障他人所欲从事的善法、善事。多障的众生如果想要进行某些上善好事,魔便会来加以阻挠。此处的善法或善事通常是指修行、精进、解脱、悟道等。以静坐习禅来说,当行者有种种善境界出现时,他便会来障碍,用尽一切内外因缘,使你心神不宁,以致无法继续坐下去;或让你对自己的目标起怀疑:我为什么要打坐?盘腿这么痛,何苦来哉?甚至于更进一步令你对打坐起恐惧感、乃至起毁谤之心。如是,由于怀疑、不信;进而心生毁谤,甚而口出狂言:打坐毫无意义:一切众生既皆是真如,都有佛性——即身是佛,何必一定要打坐呢?如此引据种种最高的法,来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事实上,他根本还没到达那个境界,甚至连最初步的一点点功夫也都还没有成就,就便多谈甚深无上法的境界——充其量,只是文字言说、自我欺骗而已。
三、恼乱——恼乱可分恼乱身、与恼乱心两方面。在恼乱心的方面来说:修行的时候:心里常会起烦恼,通常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冒出烦恼来。或者本来只是一丁点小事,却突然不可理喻地勃然大怒起来。有时候只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对同修道友、或身旁的人大发雷霆,完全不能控制自己,乃至整个人全身发抖、青筋暴露、面无血色,连话都讲不清:事后连自己也觉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失态。这种小题大作,莫名其妙的的勃然大怒,即是瞋魔作崇;或忽然没来由地悲伤流泪不止,不觉知的行者,还以为是因自己对佛经或佛法很感动,因而以为自己修得很好,已有些境界——这就更糟了,此实是悲魔作祟。或有时魔能令人忽然大喜不能自己,因而起大掉举,平静不下来,乃至令修行停摆,此即是喜魔所作。有时魔也会以种种方式令行者起大恐惧怖畏;或令他见种种恶形、或听到种种恶声等等,而令其修行中止——而很怪异的是,常常行人一停止修行,乃至完全放弃修行,这些毛病或问题便都不见了。不过有一些法障太重的人,便无法如此幸运——即使停止修行,还得受种种后遗症之苦,乃至终其一生都难得痊愈;例如得了种种幻听、幻觉、睡觉被鬼压:心神涣散或精神恍忽、不宁、恐惧不安,以及罹患种种世间医生诊断不出的疑难杂症,令身心不安,乃至日常生活都成困难。这些都是魔事、魔障、魔之所为,为佛弟子于此必须觉知,方不为魔所惑、所趁、所坏,若能如是觉知已,当下,先前的无理性的大怒、大喜、大哀等,就会马上止息下来,乃至立刻烟消雾散到无迹可寻,因而立即海阔天空,转激越为平静,乃至转瞋为喜。以上是谈心的方面的恼乱。至于身方面的恼乱,例如魔力使然,令勇猛精进的行人无缘无故忽然生病、受伤、受灾、受难、或遭种种意料不到的意外,从而令他无法修行,凡此皆是魔事。
四、破坏善根——魔能破坏修行者的五善根(信、进、念、定、慧)及菩提心,令他不能继续修行。例如魔利用行者种种不利的因缘(或人、或事),而化现种种于行者不利的事件或情况,令行者退失五善根或菩提心:例如魔利用行者身旁亲近的人中业障较重者,令其说出某些话或作出某些事,或给他某些恶知识所写的书,或转告他某些恶知识的言论,而令行者心生动摇,退失对佛法的信心,或退失其精进心,而落于懈怠、放逸;或退失念心,堕于不正念,或退失修道的心,或令他由菩萨乘退为只求自利,而成二乘;或由二乘退为凡夫之人天乘,或由人天乘退为外道,而杂染佛法,乃至毁谤正法。总而言之,即是令你偏离正法,乃至背道而驰——这些都是魔事,魔在破坏你的慧根,断送你的法身慧命。凡此,为佛弟子若能实时觉知,忏悔自己无始业障,修正自己,住于正念、正思,仍有可能止息魔事。在毗婆沙论里面,龙树菩萨曾对魔下定义为:云何为魔?即是断慧命:因断人慧命,故名为魔。这是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龙树菩萨说:常行放逸害自身,亦即是魔。又,断他人慧命者是为外魔,常行放逸害自身者,则是内魔。魔最究竟的意义则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所说的: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意思是:除了诸法的实相以外,其它的一切法都叫做魔。因为唯诸法实相能令人真正证大菩提,除此以外,皆是有如魔所作,与邪魔相应,令你走错路、走岔路、走冤枉路,错失菩提正道。这是关于魔的定义中最严格、也是最究竟的一种说法,愿一切佛弟子皆善思之,以此为依。
方才提及魔又有留难之义。留难是指魔力令人于修行中不得寸进。在修行的时候,魔会化现种种障碍,令人修行不得进展,故称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