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禅师经典名句六百言
文/光亮
1、 有情众生追求的无外乎五样东西,分别是:好看的,好听的,好闻的,好味的,好感觉的。这五样所谓好的信息都会残留在心里成为映象,有的甚至是刻骨铭心。有了所谓的好,就会形成欲爱。有了欲爱,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有了追求,就会经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等痛苦折磨。殊不知所谓的好,就会有所谓的不好。人们在得到好时,不好的也就如影随形。随着因缘的变化,爱也就会转化成为恨。有了恨,就会有伤害。一旦有了伤害,也就会形成业力。业力一旦成型,也就在劫难逃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释迦佛,常作如是说。
2、 烦恼的产生,皆由我而起。我要,我想,诸如此类的种种爱欲摩肩接踵源源不断而来。爱欲的一体两面就是烦恼。因为。我要的爱随着因缘的变化就会轉化成为恨,而所恨就会朝夕相对,进而演化成为求而不得。再加上身心这两大系统不能和谐相处,使得心陷苦海而无法自拔。如果能够明白心的真相和世间万有的绝对真相,从而不再有任何爱恋,烦恼也就失去了依存而不见踪影,进而证入到不生不灭的极乐境地。如此,变得大安。烦恼就失去了依存而不见踪影,进而证入到不生不灭的极乐境地。如此,变得大安。
3、 求出三界修行人,时刻莫忘多斗争。触境切莫随贪欲,贪爱不生无嗔恨。参透万有无常性,心随境动堕红尘。三界六道之轮回,愚痴才是大祸根。
4、 朝看旭日跃东山,夕阳西下境渐暗。年年岁岁皆如此,日日月月无常现。
5、 物质的尽头是转换,生命的尽头是轮回,爱情的尽头是离别,苦海的尽头是极乐。
6、 以無盡之慈悲飽含深情的說:我愛你們,從此以後,心外諸境自是大不相同。
7、 所有的恩爱,对世人而言都是愉快,最终都会轉化成为伤害。对于意欲超凡入圣的人而言,都无疑视之为尘埃,欲除之方能后快。
8、 所有的伤害,在世人心中都会成为挂碍。而在意欲超凡入圣者心中,都会被释怀。
9、 所谓迷信,有两种区别,一种是迷茫的信,一种是迷人的信。前面第一种无须呱噪。第二种是被名相所迷,从而产生信仰,比如说财富,权力,美色,音声,味道,气味,触觉,包括所产生的因缘法(科学),人格,等等诸如此类的心外诸相,由此而产生的信仰,这也是迷信的一种。正所谓迷什么就信什么,被会执迷什么。
10、 大道至简,放下就行。心外客尘,蒙蔽清净。情欲发动,轮回火坑。生生死死,难以消停。欲得极乐,认清本真。放下万缘,不着凡情,六根随缘,关闭心门。因缘灭尽,驻极乐境。
11、 大道至简,放下就行。尘埃除尽,回归本真。心外诸境,精彩纷呈。一旦心动,堕落凡尘。无量生死,难以消停。如如不动,远离火坑。福慧兼修,只为道心。功德圆满,入涅槃城。
12、 在生死面前,神马都是浮云。
13、 珍惜眼前,心无遗憾。善待当下,未来无怨。红尘凶险,切莫贪恋。出离三界,极乐大安。
14、 无论是看到的,或听到的,或闻到的,或尝到的,或接触到的,乃至于想到的,都已经成为过去了。追随于过去,也就是烦恼的缘起了。
15、 不乱心中意,不爱世间有,不被情所困,不恋红尘法,不被世境烦,不念之前事,不忧未来果。立足菩提心,善待于当下,福慧广修习,只为登彼岸。如此,甚好。安好。好好。
16、 树高纵千仞,叶落也归根。生死虽无尽,回头不再生。世间之一切,无非梦幻影。轮回无量劫,终归涅槃城。
17、 人身自古谁不死?但积功德断来世。福慧圆满早证果,安住涅槃乐滋滋。
18、 君之所爱,无非留恋残存于心的梦幻泡影罢了。
19、 不读华严,不知宇宙之广大。不读法华,不知有情之归属。不读阿含,不知解脱之妙方。不读大集,不知佛法之精深。不读宝积,不知诸佛之苦心。不读本缘,不知释迦之难得。不读般若,不知诸佛之智慧。不读秘法,不知真空之妙有。不读心经,不知真我之本来。不读佛典,不知活着之意义。
20、 世事无常兮,诸法无我。诸法无我兮,寂灭为乐。寂灭为乐兮,不再折腾。不再折腾兮,出离三界。出离三界兮,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兮,心无挂碍。心无挂碍兮,无忧恐惧。无忧恐惧兮,远离颠倒。远离颠倒兮,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兮,成就佛果。
21、 世间只因贪嗔痴,欲爱演绎多故事。爱恨亲仇轮流中,三界六道血泪池。
22、 世人最爱命和利,处心积虑求如意。世事无常怎由我?到头无非多泪滴。
23、 天灾与人祸,彰显因与果。智者当警醒,切莫广作恶。遇事多忏悔,惭愧心头坐。生发菩提心,早日住极乐。
24、 生死结局是一定,生死之间则未定。随着因缘违与合,结局也就看缘份。
25、 兴衰皆轮回,都是业力追。看淡世间事,坐观云与水。
26、 十分之一的生活,十分之九的攀比。如此虚荣的世间怎么能够不累?
27、 死了死了,如果是真的是身死就能够一了百了,那我们又何须约束自己的贪欲?规范自己的行为?何须去孝养父母?何须去劳心费神徒劳心智?问题的关键在于,车辆坏了,乘客会改乘其他交通工具。房子毁了,人们会修造新的房舍来安身立命。身体虽然坏了,本心在意识的牵引下同样会在业力和愿力的左右中寻找新的身体继续繁衍生息。下一站的境遇又将如何面对呢?死后能够一了百了的人,也只不过是成就佛位或证得辟支佛和阿罗汉圣果的人才会有的。而我们呢?能够真正做到一了百了吗?
2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无论富贵与贫贱,还是强权与武力,都改变不了其菩提大道之志,不亦真佛子耶?
29、 尔虞我诈为贪婪,爱恨之间常转换。绞尽脑汁谋利益,无明使得苦海缠。静心但看人类史,三毒炽盛生事端。巧取豪夺多战争,血泪如海骨如山。
30、 在这世上,只有两种人是不会有来世的,成就佛位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人,一旦身坏命终之后神识就会脱离三界证入涅槃而不再来三界。在这世上,只有广行十善杜绝十恶福慧兼修受持圣戒和证得四双八辈圣果的人才无须顾忌因果,因为他们身口意的行为无一不善,不再担心会遭受恶报。也只有这些人不会刻意去关注鬼神,因为鬼神见到这些人都会心生敬仰敬重有加,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得到三界诸天所有鬼神的拥护和护持。除此之外,概莫能外。那些否定三世轮回,蔑视因果报应和无视诸天鬼神的人都属于这些人吗?
31、 如果,伤害成了当然。如果,盗取成了习惯。如果,邪淫总是开怀。如果,妄语张口即来。如果,上瘾无法停摆。如果,邪见主宰了心怀。那么,这个人的未来必将深陷苦海。一个人如是,一群人如是,乃至于一个村庄,乃至于一个乡镇,乃至于一个市县,乃至于一个省份,乃至于一个国家,乃至于全世界,其后果又会怎么样呢?悲催中。
32、 如果没有来世,我们小心翼翼干什么?如果没有因果,我们谨小慎微干什么?如果没有鬼神,我们又何须顾忌什么?可是,没有来世,我们又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没有因果,那我们的当下面对和世间种种分别又是什么呢?如果没有鬼神,那世间又是谁在护持呢?
33、 斗是为了争,如果与世无争,还斗什么?争取利益而斗,何时是个头?争来斗去,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形成的业力却伴随着未来饱受痛苦煎熬。要争就争理论吧。理越辩越明,总有一天会恍然大悟的。
34、 世间多凶险,心动须谨慎。好心望好报,大多泪满巾。
35、 能够冲破自身极限才能够前进,速度有多快取决于力度有多大。车辆如是,轮船如是,火箭如是,动物如是,人类亦如是。
36、 培福不启慧,六道中轮回。启慧不培福,罗汉也空回。立足于菩提,广修福和慧。功德圆满后,再无有眼泪。
37、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六道众生、缘起性空等等,这些都不是佛法,而是自然现象,是宇宙之中十方世界本有的生命演绎形式和客观规律。如果非要说这些一定是佛法的,也属于不了义的佛法。那,什么是佛法呢?如何,如何培植圣因广结圣缘以期了断生死不再轮回证入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之解决方案才是十方诸佛出世之本怀,这些离根本苦得究竟乐的解决方法才是真真正正的佛法。是以,共勉之。
38、 贪着红尘的所谓快乐就一定会堕落,游戏于世间虽辗转于五欲之乐却不执着福慧兼修从而渡人渡己出离三界不再八苦才是真正的快乐。
39、 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活着有什么乐趣?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如果,身心都很健康,活着所体现的意义又是什么?活着,千万别祸着。毕竟,出来混,始终是迟早要还的。为国而活,为民而活,为追求真理而活,为出三界不愿再轮回而活,为成就佛位普渡众生而活,为菩提彼岸福慧兼修而活,这样的理想,这样的活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自利利他的活法。为五欲之乐而活,那就是祸。为身体而活,这跟畜生又有何分别?
40、 世人都在追逐心外诸境的所谓繁华,却忽略了本心才是极乐之所在。停下你的脚步,收起你的欲望,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其实,最快乐莫过于自心的清凉。
41、 再富不能富小孩子。因为,过度溺爱孩子是缺德,不光是危害孩子的前途和命运,还会危害社会,而且你不可能照顾他们一辈子。再穷不能穷老父母。因为孝敬父母是至高无上的积德。千万不要出现蓦然回首,惟有泪千行的囧境。
42、 再苦莫苦父母老,生养之恩比天高。积德行善孝当先,福慧兼修把恩报。诸佛诸天皆孝敬,一切圣贤都教导。再富莫富儿女少,丧失斗志很糟糕。自古溺爱皆祸事,子孙败亡门庭草。
43、 再苦不能苦父母,再富不能富孩子。
44、 无论是信仰上帝,还是真主,或者是佛祖,或者是菩萨,或者是诸神,或者是主义,或者是祖宗,或者是所谓的自己,都必须建立在热爱祖国,孝养父母,爱护家室,周济六亲,关注弱势等善待当下的基础之上,身心力行上供下施广学多闻等福慧双修。切实做到不伤害他人包括生命在内的所有利益,不取不义之财和偷税漏税,不说虚假之言,不乱搞男女关系,不吸毒,不贪杯,不沉迷于上瘾之事。如此修为就可以令到信仰对象慈悲加护,从而生生世世有一个幸福人生。
45、 宗教,给人给予希望的力量,倾诉的对象,引导以向上,心灵的天堂,学习的榜样。如果世人都沉迷于五欲之乐而不愿自拔,就会追逐个人感受而枉顾他人,所作所为也就失去了底线。一个人如此,会毁了小部分人群。如果多了,那,天下大乱了。世间法律,只能制裁于事后。而宗教,则能影响到事前。
46、 身,心,命,三位一体,形成了所谓的我。身,来源于父母,心,不生不灭,命,无常变易。
47、 在神的眼里,人类是可笑之极的。随便一点点小小的龙卷风、地震、细菌等惩戒人类都无能为力。而在四大天王的眼里,神的行为同样是可笑的,四大天王随意的一念,都可以让那些所谓的神灰飞烟灭。而在帝释天的眼里,四大天王的行为是职责所在,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而在三界导师佛陀的眼里,众生的所作所为无不愚痴,都是受爱欲支配的。有情众生在遭受业报的同时,又造就了未来的因。如此、轮回,无尽。
48、 若不攀缘,谁来度你?若不分别,苦海沉迷!若不执着,幸福没戏。如不播种,辛苦何益?如不贪德,泪眼迷离。如不嗔恚,怎能奋起?如无痴心,你在哪里?
49、 人在宽处莫嚣张,世事本来就无常。福业耗尽没能续,悲从心起哭断肠。若逢窄处别彷徨,福慧兼修迎头上。因缘际会皆如意,富贵荣华安乐乡。
50、 身口意之行为要与正道相应,心无挂碍心包太虚为大,客尘除尽情欲皆灭本心清净放光,具足世出世间般若智慧为明。正大光明之光亮解析也。看官以为如何?
51、 见一落叶知秋至,有情何尝无生死?惟有虚空无生灭,本心原无贪嗔痴。
52、 最大的佛事不是经忏,而是弘法。弘扬佛法才是最大的佛事。也只有宏扬佛法,才能够真正利益到世人。
53、 世人之所以那么热衷关注各式各样的丑闻,无非是想为自己的不是寻求一种辩解和解套。他都在这样,我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如此一来,世风日下,恶风时渐了。
54、 我知道欲望的本来面目。意念,都是由思想而产生的。假如我不思想你,这意念就不可能产生。内心的安宁才应该成为欲念,又何必在意或追求心外诸境的种种欲望之乐呢?只要能够断绝心外诸境的五欲之乐,这才是勇猛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没有追逐外在的五欲之乐,就不会有任何畏惧,内心就会安住恬淡而无有忧患。只要除尽所有贪欲,导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回之链便得以断开,再也不用去经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等没完没了的痛苦深渊了。
55、 水流的尽头是大海,贪爱的尽头是苦海,轮回的尽头是涅槃海。我的尽头呢?是清净无染的心海。
56、 在愚者眼里,看到的是笑话。在智者心里,看到的是警醒。
57、 因为不明真相,才会有心动,因为心动,才会形成意识。因为意识的产生,才会有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组合。因为有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才会形成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大根门。因为这六大根门的存在,才会与外界接触。因为有外界的接触,才会有感受。因为有感受,才会有爱。因为有爱,才会有追求。因为有追求,才会在这三界。因为在这三界,才会出生在六道,进而才会有衰老、病变,和死亡。而要想不经历生病和死亡,除非不在六道出生。要想不在六道出生,除非不来三界。要想不来三界,除非没有追求。要想没追求,就必须没爱。要想没爱,那就别接触。要想不接触,那就别有六根。要想没六根,那就必须没有色身和精神。要想没有色身和精神,那就必须没有意识。要想没有意识,那就必须保持心不动。要想心不动,那就必须洞悉诸法实相。只有洞悉诸法实相安住在般若智慧之中,心性就会如如不动。心不动,就不会有意识,没有意识,就不会有色身和精神的组合。没有身心的组合,也就不会有六根。没有六根,也就不会与外界有接触。没有接触,也就不存在感受。没有感受,也就不会产生爱。没有爱,也就不会有追求。没有追求,也就不会来这三界。不来三界,也就不会在六道出生。没有生,何来病变和死亡呢?
58、 做人莫学镜,看外不照本。时时观自在,切莫着外尘。
59、 净土,是唯心的。除此之外,无有净土。
60、 所谓的美,无非是朦胧的错觉罢了。如同雾中花,水中月,一旦看透了实相,洞悉了真面目,就会弯腰找眼镜了,然后趁此机会抹抹眼泪了。
61、 没有所谓的小乘,大乘又能干什么?没有所谓的大乘,所谓的小乘又说明了什么?大乘,是为小乘服务的。小乘,乃是大乘的究竟处。
62、 不要为那些原本就不属于你的所有的失去而烦恼,只要因缘具足,你的所要都会与你再度重逢。因上广播,缘上努力,结果自然成矣。
63、 得也好,失也罢,无非都是因缘。美也好,丑也罢,莫不都是错觉。云浮与空,空中浮云,来来去去的都是在意。假如无心,来去自如与我何干?既不存在放下,也不存在执着,心不随外境而动也就罢了。成佛也好,成魔也罢,都是缘生缘灭,究其真实,无非都是心体在运用。不如坐看行云流水,品悟世事人生吧。
64、 物质的中心是黑洞,本心的中心是无明,轮回的中心是贪欲。
65、 机器的运转靠能源,生命的保持靠食物,轮回的延续靠爱欲。
66、 世间珍宝虽然珍贵,但远远赶不上广集福德的珍贵。因为福德的广集能够使得未来会越来越好。花草的香味只为顺风而走,而福德的香气不随风向而会传播得更远。无论是木头的香气,还是种种鲜花的香气,虽然是真的,但是却是非常之微薄的,而受持圣戒所形成的真香却能够使得当事人未来生到天上去。只要能够圆满严谨成就圣戒的受持,无论是心里想的,还是嘴上说的,身体力行的,都不会放纵种种不善之行,进而达到心安意定,脱离生死轮回的无尽苦海,证入到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槃境界,从而永久性摆脱魔界的控制和摆布,安住在了极乐境界之中。受持斋戒所得到的福报是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就算是把世界上所有的珍宝都用来布施,所获得的福业赶不上末利夫人一日一夜受持的斋戒大,须弥山已经是非常之大的了,那须弥山那么大的福业跟受持斋戒的福业相比,也只不过是一粒小豆而已。福慧兼修甚至是可以达到涅槃境界。
67、 如果不是立足于涅槃境界,那么所有的福慧兼修都是在与魔共舞。反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功德无量。
68、 斜月三星洞,愚痴首当冲。弯钩安住处,贪嗔在其中。心与外境对,愚痴来朦胧。贪爱来驱使,追求五欲控。得到生执着,失望嗔恚凶。伤害随之有,轮回无尽穷。洞悉世间有,无常变易中。止息情和欲,安住极乐终。
69、 空虚寂寞冷,羡慕嫉妒恨。世人之常情,伴随六道行。
70、 山林日月,皆示如来法身。江湖河海,都是佛陀长舌。人心意念,无非贪嗔痴毒。回归本源,圣贤原本一致。
71、 一切外境,都在心中显现。映象非真,外境非假。以假作真,追逐外境,始焉。
72、 之所以学习佛法,是为了彻底摆脱轮回之链,从而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极乐人生。
73、 欲尊贵,必先跪,礼拜圣贤修福慧。谦和处事不张扬,人中龙凤日增辉。
74、 要想富,先付出。付出大小定程度。付出财富种福田,圆满善利大幸福。
75、 轮回是自然现象,每一秒钟,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天,每月,每年,乃至于世界的成住坏空,无时无刻不在经历轮回。轮回不是佛教发明的,也不是佛门发现的,佛教之所以出世,是为了断生死不再轮回而作为。无他。
76、 佛门不主张折磨身心使之受苦的苦行,更不主张沉迷于五欲之乐。不偏不倚,秉行中道。才是正道。
77、 油尽了,灯也就枯了,于是,火也就不存在了。假如,随着欲望的生起,添加新的灯油,安置新的灯芯,点亮他,于是,光明再现。轮回也是如此,如果洞悉世间万有的绝对真相,从而休止一切妄念,不再追随新的欲望之火,不再广造轮回之因,轮回之链也就断掉,逐渐淡出三界不再轮回了。只要生死不再,那就证入到极乐境界了。
78、 师父,妄想从何处来?从痴心来!你没有听说过古人说:痴心妄想吗?那,师父,愚痴从何处来?从孤陋寡闻中来。正所谓少见多怪即是。那,师父,孤陋寡闻又从何处来?从懒散中来。懒散从何处来?从随遇而安中来。随遇而安从何处来?愚痴。从愚痴中来。愚痴什么?对古往今来的真相无知,对世间万有的绝对真相无知。噢!
79、 所谓的快乐,无非是感受。而之所以有感受,那是因为有接触。而之所以会有接触,那是因为有感官。之所以会有感官,那是因为有身体和心的和合。
80、 世间多无奈,逆境陷苦海。爱的不长久,恨的时时在。求的得不到,失意缘期待。衰老和病变,还有那意外。无时无刻中,心中多挂碍。一旦无常至,随之二世来。至于生何处,业愿来主宰。劝君福慧修,早日出三界。
81、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为乐。这就是世间最好的人生道理。所以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变易之中,而且是一丝一毫也由不得自己,所以,惟有寂灭所有情欲才能够真真正正带来极致之乐。这些道理,是不是世界上最到位的道理?
82、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能够解决一切伤害问题。
83、 站住!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解散!停止一切伤害行为,无论是是身,还是言语和意识。是为站住!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不要再有任何恶行,尤其是意业。是为立正。观察世间万相,明白诸法因缘生,因缘尽故灭的绝对真理。是为向右看齐。稍息就是休止妄念,熄灭情欲之意。至于解散嘛,解下一切思想包袱和导致轮回的结使,从三界中散了吧,淡出江湖,好好学习,从此以后,安处极乐境界不用再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烦恼而得大自在了。
84、 爱,无关种族,无关地域,无关性别,无关姓氏,无关身形,无关境界,只要是众生,爱,都是主旋律不不可或缺!而只有诸佛、菩萨、缘觉和四双八辈之圣人,才能够将爱转化为慈悲。而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享受五欲之乐,更重要的是传承和传递。传承文化,传承血脉,传递观念,使族群血脉和文化不至于中断。
85、 愚痴的程度决定了贪爱的深浅,而贪爱的深浅决定了嗔恚的强弱,而嗔恚的强弱决定了伤害程度的大小。伤害程度的大小决定了业力的轻重,而业力的轻重程度又影响着智慧的高低,而智慧的高低又决定了福业的厚薄,福业的厚薄又决定了苦乐的偏差。苦,与乐,都是摆在世人面前的十字路口,向左,奔向苦海。向右,奔向极乐。不左不右,路的尽头,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
86、 愿力有多大,阻力就有多大。出离心有多强,诱惑力也就有多强。在通往彼岸的修行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现象存在。而对追求五欲之乐的欲望有多大,助力也就有多大。留恋三界的愿望有多强,魔界的眼花缭乱之惑乱也就有多强。在追逐五欲之乐的轮回途中,人们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在追求心外诸境刺激所获得的感受过程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沉沦在无尽苦海里而不知出离。
87、 外境是五彩缤纷的,但内心的意念是紊乱的。世间外物从来就不缺眼花缭乱,世间人的心态自古以来都是五毒俱全(贪嗔痴慢疑)的。所以,不要相信这世道还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人心,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诉求。在这暗无天日的五浊恶世之娑婆世界,为了利益,这世上就从来不缺最坏的,只有更坏的。
88、 世人皆知善待身体,吃喝玩乐样样看齐。确然不知身体是賊,放纵欲望终害自己。色身无非心之载体,所有接触心生念意。追逐感受意乱情迷,三界六道贪爱刺激。没完没了不知回头,生死沉浮苦海迷离。世间万有无常变异,梦幻泡影心生厌离。福慧兼修只为菩提,功德圆满住涅槃里。
89、 世人以为死了了,一了百了没有了。身体死了心不死,随业驱使在六道。劝请有缘多珍重,善待当下莫胡闹。皈命佛前多忏悔,福慧兼修才可靠。
90、 为什么会有轮回?因为有追求。追求的是什么?五欲之乐!五欲为什么会有乐?因为感受。为什么会有感受?因为有接触。为什么会有接触?因为有感官。为什么会有感官?因为有身心世界。有什么会有身心世界?因为有业力。业力为什么会形成?因为有行为。为什么会有行为,因为不清楚真相。不知道什么真相?不知道三界六道的真相。三界六道又有什么真相?苦空无常无我。这真相是如何知道的?来自于般若智慧。身心世界的融和,造成了外境在内心之中的映象,如果对外境产生了贪欲,随着无明的覆蔽,就会冲动。有冲动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业力。有业力就会摄受新的色身,随之就有生老病死和忧悲苦恼。
91、 因为愚蠢,所以贪恋。因为贪念,所以嗔恚。因为嗔恚,所以伤害。因为伤害,所以成业。
92、 父母才是生死交,十月怀胎实煎熬。足月母亲命悬线,娇儿出世哭声高。辛苦养育费心机,只为孩子声声笑。有生之年放不下,念念只为孩子好。就算身坏命终时,亲情难舍眼泪抛。人生一世缘父母,知恩报恩最重要。关心爱护父母亲,你养我小我养老。衣食温情不可缺,还要劝其归三宝。勿使德行有欠缺,名声受辱亲心焦。为人懂得孝双亲,天上人间皆夸耀。
93、 宗教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之所以来到这世上,目的何在?这世间眼花缭乱的外境之存在意义又是什么?群魔乱舞又为了什么?爱恨情仇又为了什么?忧悲苦恼又为哪桩?形形色色的神们又在忙些什么?各式各样的众生又在因何而动?世间纷争的意义又在哪里?房子存放了我们的肉身,身体里又活跃着蠢蠢欲动的心,心里又是源源不断的欲念,欲念又驱使着我们疲于奔命,然后累得跟牛一样,贱得跟狗一样,活得跟鼠一样,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这又是为了什么?又何曾得到了什么?又何曾失去了什么?心本无一物,奈何着客尘。情欲多驱动,追逐于外境。期望得快乐,结果泪沾巾。这一切中的一切,上帝无语,真主无声。神鬼旁走,天地沉闷。意义,追寻意义,在追寻所谓的意义过程中,蓦然回首,已是满脸泪痕。
94、 所谓菩提,是指菩萨修成佛位所必须的四大无尽藏。他们分别是福德无尽藏,智无尽藏,慧无尽藏,佛法和合无尽藏。
95、 世人都期望幸福美满的生活,但要想实现其梦想是需要与之匹配的福业和智慧。作为三界导师的释迦牟尼佛如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要想迅速积累广大福业和深广智慧,就必须上供下施和广学多闻。佛说: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善心治佛塔。而积累福德的领域有五:孝养父母,敬奉师长,提携六亲、周济悲田,修佛塔庙。修建佛塔,乃功德最为无上,可使九十劫中圆满善利大富丰饶,不堕恶道,直至出离生死苦海,安住极乐境界。
96、 积极响应佛祖的号召认清形式出离三界不再轮回的人就是所谓小乘。被佛祖的德行所感召发愿成佛普渡众生出离三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大乘。
97、 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外境成映象,意动生尘埃。时时勤拂拭,勿使情欲在。心性明彻后,清净是本来。
98、 既然无来世,积德干什么?既然无因果,担当干什么?既然无鬼神,谁来监督我?既然皆唯物,要心干什么?时至今日,人心之坏,已经是没有底线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这个社会还缺什么?
99、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有的,依靠因缘际会才会出现的,事,或,物,都如同梦境,虚幻的海市蜃楼,水泡,和映象,既真实,更虚幻。也如同那朝露,随着太阳的生起即时化为气而消失在眼前,心中之意念也如同那电光一样飞逝和川流不息。心外诸境,无论是山河大地,还是草木林野,或者是种种有形之物,或者是声音、香气、味觉、感觉,还是意念,虽然真实存在,但也因无常的本性让人有心无力,成为烦恼的缘起。这样的观念一旦在心里扎下根来成为智慧,就会厌恶这无常的三界,从而生发菩提之心。如此一来,证得四双八辈之圣果也就指日可待了。
100、 科学解决的是生死之间的问题,而宗教,则是解决生死之后的事情。而佛教,既解决了生死之间的问题,也解决了生死之后的事情。
101、 世间有五欲之乐,一乐,眼根所及,皆美景也。二乐,耳根所及,皆美声也。三乐,鼻根所及,皆香气也。四乐,舌根所及,皆美味也。五乐,身根所及,皆细滑也。然,世间也有十大痛苦也。一则住胎煎熬之苦,二则出世挤迫之苦,三则病变之苦,四则,衰老之苦,五者,身坏命终之苦,六者,恩爱而别离之苦,七者,怨憎则长处之苦,八者,求而不得之苦,九者,身心不和谐之苦,十者无常大苦。此十大苦,如影随形,须臾不离。在在处处,虎视眈眈。当死神出现时,无论是美景,还是美声,或者是香气,或者是美味,或者是细滑,神马都是浮云也。呜呼哀哉,何苦来哉?!沦落如此,不亦悲乎?
102、 世界末日到了之时,神马都是浮云。无论是身外,还是本身。都是如此。是以,我们不要去关心身外的世界末日什么时候到来,而是要关注本身的世界末日来临之前福慧兼修的程度如何,是否具足了往生十方净土的福德资粮。
103、 在衰老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在病痛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在死亡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在时光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在无常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在涅槃面前,神马神马神马的都是浮云。在心无挂碍的境界中,神马的,通通都是浮云。
104、 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践行。践行是为了幸福。为了幸福,必须践行。为了践行,必须明理。要想明理,必须读书。而读什么书,决定了明什么理。明白了什么理,就决定了实践什么样的行为。而行为,就决定了幸福指数。荣华富贵名闻利养,只是一时,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出离三界不再轮回才是究竟圆满的幸福。
105、 之所以读书,是为了学问。之所以学问,是为了选择。之所以选择,是为了幸福。幸福,是每个众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之所以事与愿违,则缘起于选择的错误。之所以选择错误,那是因为学问缺失的缘故。之所以学问缺失,那是因为读书太少的缘故。而学会读书,有选择的读书,则是重点之重。读圣贤书,有朝一日就有可能成为圣贤。读俗世之书,再多也不过是一俗人罢了。读儒家的书,可以治国处世。读道家的书,可以修身养性作神仙。读哲学方面的书,可以有辩才。读经济方面的书,可以经世济民。读科学方面的书,可以掌握技术。读佛门的书,不但可以做到上述事项,还可以圆融世出世间的大智慧,成佛成祖,从而出离三界不再轮回,安住在极乐境界。
106、 所谓的第一柱香,指的是给爸爸妈妈拜个年,洗洗脚;所谓的第一柱香,指的是给老师和长辈拜个年;所谓的第一柱香,指的是给衣食父母拜个年,祝福吉祥;所谓的第一柱香是祝福我们的领导人身心健康,国家繁荣富强。所谓的第一柱香,指的是子时到寺院上香;祈愿三涂休息,国泰民安,邪见众生,回归正道,发菩提心。并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师长健康,国家领导人健康,单位领导人身体健康,祝福天下有缘身心健康,登涅槃岸。
107、 上帝是谁?谁是上帝?是谁生了上帝?又是谁成就了上帝?中国神仙谱中那么多的上帝,我们的所指又是谁?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一切,那我们的身体又为何来源于父母?如果说上帝创造了我们的灵魂,那灵魂的形体缘何又是乱七八糟?如果说山河大地是上帝创造的,为什么充满着遗憾?如果说上帝创造了生活,为何生活又是那么的不靠谱?如果说上帝是万能的,那他给我们创造了个什么样的无尽苦海?上帝,听起来你好牛逼,可仔细思量,你还不如我的父母,最起码他们还创造了一个身体给我并养育成人。你还不如我的老师们,最起码是他们让我认知了部分世界。你还不如那些科学家们,最起码他们的努力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你还不如马云,他的忙碌让我们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东西。你还不如那些军警,最起码他们还能够让我们高枕无忧。你还不如那些环卫工,最起码他们给了我们洁净的生活环境。你还不如我们的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最起码他们的辛劳让我们国泰民安。你还不如那些默默无闻活跃在各个领域的人们,最起码他们的努力让我还能够在这里质疑你。尽管如此,我依然支持你,尊重你,赞叹你。虽然不认可你。尽管你很大程度上是在忽悠我,包括我们。谢谢
108、 大梦已初醒,意念又上心。我是谁?谁是我?我是个什么东西?如果身体是我,为何有生老病死?在未有这臭皮囊之前,我又是谁?谁又是我?再继续追溯,在混沌初开之前,我又是谁?谁又是我?那个所谓的我,又是什么样儿的?如果意念是我,缘何还有生住异灭?既然都被否决,那我是个神马东西?是谁在经历无常?是谁在感受苦,或者是乐?是谁被无明覆痹?欲爱生起的母体是什么?如果说心是我,那心又是什么样的?为何心会如此之紊乱?什么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所有都从心里冒出来?如果说心是总持,那又是为什么被总持?诸如此类一亿个为什么百思不得其解。
109、 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被动。之所以被动,是因为当初冲动。而之所以冲动,是因为当初心动。而之所以心动,是因为当初本心和外境的互动。而之所以会互动,是缘于身心两大世界的融合。而之所以融合,来源于不明白外境的绝对真相。
110、 战胜欲望,你就是主人。被欲望战胜,它就是你的主人。你是主人,就可以左右自己去未来。反之,它就决定了你的未来。
111、 总有一处外景,能够触及灵魂。总有一种音声,让你难以自禁。总有一种气味,能够唤醒曾经。总有一种味道,使得惊扰心神。总有一样触摸,让人蠢蠢欲行。只要贼心不死,难免辗转红尘。是以客尘除尽,方住极乐圣境。
112、 发现问题,分析缘起,解决问题,解决方案,知行合一,五部曲!
113、 只有利益,才是我们的真正朋友。而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才是我们的真正朋友。因为,只有他们,才会时时刻刻在为我们的无论是短期,乃至于中长期的利益服务。
114、 假如无我,谁在思惟?谁在成佛?谁在出离三界?谁在普渡众生,假如无我,那佛又是谁?
115、 对于佛陀传承的离苦得乐之正法,信者自信,因信而得以受益。不信者,也终将信,而且是深信不疑。只不过是时间和机缘问题罢了。
116、 通过外在的诉求得到所谓的快乐,只不过是浮在水面的梦幻泡影。其实,内心深处,无非都是空虚和寂寞。真正的快乐,是内心的宁静与安祥,还有寂静清凉。
117、 下等人问道如何得到,中等人问道如何德到,上等人问道如何做到。道者,解决之道也。
118、 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连佛祖也只不过是位导师。人类要想离苦得乐,就必须得依靠自己,那些自命不凡的神,也都是自己福慧双修的结果才显得高人一等。是以,让我们皈命在释迦牟尼佛祖足下,依照他的教导,朝着涅槃的目标百折不挠地前进吧。
119、 施者与被施者关系是平等的,你施舍给我你是为提高你的功德,我接受你的施舍是给你机会提高功德。
120、 下等孝,衣食丰足。中等孝,名扬四海。上等孝,出家修道。下等孝,虽衣食丰足却不能报深重恩德。中等孝,虽名扬四海而彰显父母教育有方也无助于境界之升华。上等孝虽苦一时却因孩子出家修行解脱之道或成佛之道为未来永久幸福超度列祖列宗得以生天斯为大孝矣。
121、 金刚山上,积庆寺里,来客,光亮,一壶清茶,相对而坐。来客问:大师,家中还有何人?光亮反问:什么是家?家在何处?来客曰:大师出家之前的家啊。光亮曰:俗世之中,贪嗔痴和烦恼为家。一切圣贤,以涅槃寂静为家。你之所说,何为家耶?来客曰:大师俗世之中可有亲人在世?光亮曰:尚有老母。来客问:还想念她吗?光亮曰:佛言:无量劫轮回以来,一切男子皆作过我父,一切女性皆作过我母。你之所问,我又当思念于谁?来人问:你的生身父母啊。光亮曰:生我身体的人吗?来客问:难道不是吗?光亮曰:身体非我,我非身体。父母又是谁?来客愕然。光亮曰:无明为父,贪爱为母。父母和合,以致长劫轮回生死苦海。这样的所谓母亲还值得去孝敬吗?来客问曰:那又如何去善待你的生身之母?光亮曰:下等孝,衣食丰足。中等孝,名扬四海。上等孝,出家修道。下等孝,虽衣食丰足却不能报深重恩德。中等孝,虽名扬四海而彰显父母教育有方也无助于境界之升华。上等孝虽苦一时却因孩子出家修行解脱之道或成佛之道为未来永久幸福超度列祖列宗得以生天斯为大孝矣。来客听罢,沉思良久,叩首而退。
12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故事无一不无奈,无一不催泪,也无一不彷徨。只不过是,每个人的感悟却不一样,有的人读懂了生活,无非就是无常。而更多的人却寄希望于未来,放纵自己的行为,使之能够小白鼠一样期待着下次的微电的刺激。三界本无安,无常是本然。唯有无明破,证入大涅磐。
123、 要想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出来,就必须经过艰苦的修行,制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一切欲念,舍弃一切可以舍去的事和物。当心中再无客尘被覆蔽时,就可以顺利出离生死苦海了。
124、 无。无什么啊?本来无一物啊。那又如何有的呢?心动生万物啊然后呢?随着因缘的变化,最终都会灰飞烟灭,化为虚无啊。世间万有莫不如此!不变的有吗?有啊。本心永垂不朽,无生无灭。
125、 宇宙之大兮无边无际,世界之多兮不可称计。轮回之长兮茫茫迷离,苦海之深兮何时到底。生老病死兮无非身体,爱恨情仇兮源自欲意。忧悲苦恼兮无有尽期,富贵荣华兮无常变易。快乐幸福兮瞬间悲泣,世事无常兮苦费心力。收心摄意兮妄念止息,不再妄动兮坐看云起。
126、 所谓的合,只不过是瞬息万变的因缘聚会而已。而分,才是世间永恒的正道。哭也好,笑也罢,无非都是情绪的宣泄。所有的一切,一切中的所有,经历了,也就放手吧。
127、 据说是神创造了人!但又是谁创造了神呢?
128、 世间所谓的美,都只不过是一种幻觉。剥开包装,无有是处。所谓的快乐,只不过是瞬间消逝的感觉,在意时,它已不再。而真真正正的美,是内心中的庄严,行为的十善,那些生发菩提心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广行十善的人,无一不美。哪怕是电光飞逝一般的快,也足以照亮世间。
129、 试图改变外境,那是烦恼的缘起,更是苦海形成之因。而改变自己 的内心,使之面对种种外境的触激而如如不动才是智慧的体现。
130、 如果不能够为后世做些什么,不能够为后人留些什么,那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131、 天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记忆力不好,遇事转眼就忘。俗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记忆力太好。该记的,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该记得的,虽经百年也记忆犹新。
132、 所谓超度,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了义的超度,一种是不了义的超度。了义的超度指的是超越生死度过苦海从而出离三界不再轮回。不了义的超度指的是超越一时烦恼度过一时苦海。了义的超度需要自力结合他力,以他力为助,自力为主。不了义的超度则是反之,自力为助他力为主。
133、 所谓的脸皮要厚,心子要黑。光亮解读的是:所谓的脸和心,实乃心念也。当心念之坚固到了无可撼动的境地,那天底下就无事不能成就的了。无论是出世间,还是生死之间,皆是如此。佛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此理。
134、 好看吧?好看!太美了。好听吧?太好听了!我从来就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音乐。好香不?好香,泌人肺腑啊,好吃吧?好吃。太好吃了。味道好极了。舒服不?太舒服了。那种细腻,那种滑嫩,让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啊。回忆起来,那种种感觉让我感到云里雾里,如在仙境啊。还想不?想啊!那好吧,跟我们一起去快乐老家,那里每时每刻都极乐无比啊。真的呀?!当然是真啦,千真万确的真啊。依照您的智慧,谁能够骗得了您呢?那倒是!好吧!走喏!走喏!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哈哈。这三界,又多了一个傻子和疯子。走!哥们,再去找一个!终而复始,没完没了。
135、 伪君子总有一天一定会成为君子,只是时间问题。而真小人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真小人,这已经不是时间的问题了。
136、 禅,静虑之意,寻找一处能够静下心来思虑其中的真相的过程就是禅。
137、 现代人没有几人在关心生死根本问题,关心的是生死之间的荣华富贵问题。
138、 依赖并执着于某种感觉,这就是情。
139、 虽然人在某些条件的诱导下能够不由自主地闪现出各种恶念, 只要你不放纵那些不好的念头,不以言语或行动去执行就不是犯罪。
140、 世间万物分为有情和无情两类。或者是分为有心或者是无心两类。有心类的分为: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世人、鬼类(神鬼、不净鬼、饿鬼)、畜生、地狱中众生,都属于有情。简而言之,能够感知外境从而有感觉的都属于有情。有情不一定只是众生,诸佛、菩萨、辟支佛和阿罗汉是有情,但不是众生。众生虽是有情,但执着于虚妄赖因缘和合而生,所以是众生,众多因缘和合而生。是为众生。无情的,则是无有情感的物类。比如说:山河大地、草木花丛等一切物类都属于无情。
141、 富贵之人追求心灵归宿,贫穷之人追求物质的拥有。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追求心灵归属的人胜似闲庭游步幸福感非常之强,而追求财富的人则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142、 成为畜生的时候,人们就说它是畜生,当成为人的时候,人们说他是人。当成佛的时候,人们称呼他为佛。而人们却不知道,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心识显现而已。究其真实,不过是心罢了。可以了吧?
143、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的拥有自己。
144、 学字三根棍,用以教子孙。一则明因果,世事多担承。二读圣贤书,务必正心行。三要知三世,善待于有情。学成文武艺,报国护人民。鞠躬当尽瘁,无悔于此生。
145、 总有一处外景,能够触及你的内心。总有一种音声,能够触动内心早已孤寂的心弦。总有一种气味,能够让你热泪长流。总有一种味道,让你口水横流。总有一处触摸,你会被那感觉想起什么。只要爱欲还在,就一定会被拖下水。
146、 因为你看透了,所以不爱了。因为不爱了,也就休止妄念了。因为没有妄念了,所以也就没有追求了。因为没有追求了,所以也就熄灭情欲了。因为没有情欲的驱使了,也就使心如如不动了。
147、 意识的本质就是物质属性的动态转化。每一瞬间的一念,都是无数元素化合反应的动态过程。 身体构成是由各种不同元素所组成,意识本质其实是这些元素的化合作用动态转换的结果。
148、 世人眼中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众多因缘和合而成的念想而已。
149、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光亮禅师解曰:礼者,理也。不读不能导向真理之书,不听不能导向真理的言语,不传播邪知邪见,起心动念都要审视其是否符合真理的标准。如此修为,不要说出世之人生大事,就算是世间那些富贵荣华之类的蝇头小利都可成矣。
150、 不要太过在意你会失去什么,因为,从根本上讲,你事实上就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就连自己的本体都是虚幻不实的,更何况那些心外之物呢?所以,来了就善待当下,去了就让其随风而去吧。祝福他们,或许也是最好的挂爱。
151、 牢记应当牢记的,遗忘应当遗忘的,放下应当放下的,执取应当执取的。此乃修行之道也。
152、 六根无所谓清净或者是不清净,而导致不清净源自于内心的无明。无明在,就算是清净也变得不清净。般若生,就算是不清净也能转化为清净。所谓六根,无非是功用而已。就好比是刀子,既可以杀人,但也可以震慑犯罪使之恶不再生。
153、 对上尽忠,对职尽责,对事尽力,对亲尽孝,对妻尽爱,对子尽教,对人尽诚,对物尽用,对境尽贪,对心尽尘。天之理也,佛之教也。
154、 不因年轻而不病,也不因年少而不死,世间万有莫不如此。是以,警醒我们趁当下还能,就多作些积德行善的事情,少去造就未来的恶因吧。毕竟,无论承认与否,未来始终是要面对的。轮回和因果关系是自然现象,不因你承认与否都是真实不虚的。祝福天下有缘人身心健康。
155、 本着积福的心态去吃亏,吃亏即是积福。
156、 修行要三到,心道,言道和身到。心里想道,正道的道。言语正道,还要身体做到。只有这三道如一,才能到证道。
157、 世人最爱者无非两样,一是生命,二是利益。只要生命在,就一定会去绞尽脑汁捞取利益。除此之外,别无所求也。
158、 在菩提道上,一切名闻利养的诱惑都是浮云。神马都是浮云!正所谓: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一心一意直奔彼岸而去。这才是修行人最起码的心态。
159、 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是当初执迷不悟造成的后遗症,在经受短暂快乐的感觉之后,如还执着于斯的话,就会心陷苦海。其实,回想一下古往今来,天底下所有的悲欢离合无非都是业力的延续,随着被爱恨情仇所驱使,从而再度沉沦于苦海。如果我们能够见法知缘起,就如同见佛。再加上菩提心的生起,厌恶世间万有的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从而生起强烈的厌离之心。再加上对佛陀、正法和僧团生起坚固不坏的信心,如此一来,轮回之链就会渐渐被斩断,假以时日之后就会证入到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
160、 世人所谓的矜持,在智者眼里无非都是笑料而已。世人所有的伎俩,在智者眼里无非都是笑柄而已。世人的荒诞怪异,在智者心里无非都可笑的。追吧,追吧,都是肥皂泡。
161、 船上的不努力,哪怕岸上挣断腰。在这生死激流中,我们就好比是那处在生死激流中的船上人,而诸佛菩萨就好比是那岸上的纤夫。当我们无心于解决根本问题而醉心于两岸风景,对当下的危险处境置熟视无睹,若罔闻,随遇而安。那么,就算是诸佛菩萨绞尽脑汁尽心竭力又能怎样呢?当我们在这生死激流中有心无力时,除了自己要有摆脱当下困境的强烈愿望,并向十方诸佛广大菩萨求援时,诸佛菩萨一定会及时伸出援手,救度我们超越生死激流。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当节制自己的放纵,制心一处,广结善缘,广修供养,广修善法,广集功德,在解脱道上一心不乱,与诸佛菩萨心心相印,以期能够早日摆脱魔界的纠缠,顺利度出生死苦海。是以,求佛同时更要求己。正所谓:里应外合,无坚不摧。即是此理。
162、 修行必攀缘,皈命在佛前。分别善与恶,修正于意念。执着于彼岸,精进使实现。功德圆满后,逍遥在世间。
163、 攀缘于有助于成功的胜缘,莫攀那些会障碍你成功的业缘,分别是否能够为你的成功助一臂之力的人或事,有助于就携手同行,无助于就微微一笑独自前行。执着于为成功的积累,不要去执着于那些无助于成功的人或事。假以时日,则成功在望也。攀缘、分别、执着是步向彼岸的必备三大法宝。缺一不可。
164、 所谓的幸福,究其真实只不过是一种感觉而已,这种感觉来自于感官刺激而后的之产物。按照科学的名词来解析,只不过是一种信息流罢了。这种信息流所带来的这种感觉是愉悦的,就会感觉到快乐,如果这种快乐恰恰是自己最想或者是期盼的,那就是幸福。反之,则是痛苦。信息流来源于刺激,刺激来源于六根跟外境的接触。六根来源于身体,身体来源于追求,追求来源于无明和贪爱。信息流这微电迁流不住,是以一旦心生贪爱就会执着,执着就会追求,福业相当,则继续。如果福业耗尽因缘不再还不懂得放下的话,那就心陷苦海了
165、 本着积福的心态去吃亏,这样的亏就会转化成为福。如果不是这种心态,那吃的不仅仅是亏了,更是祸根。
166、 待人处事十六真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开口即笑,大肚能容。光亮颂曰:将心比心修十善,换位思考结善缘。开口即笑皆欢喜,大肚能容乐绵绵。
167、 我们之所以分别是非,分别善恶的有无,分别念想的来去,分别所作所为的对错,分别你我,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抵达寂静的涅槃界。一旦功德圆满,我们也就再也无需分别这些东东了。
168、 人性是什么?在生命和欲望面前,人性就是贪婪、残忍和无知。至于善良,那已经是天性了。天人才具备的本性了。
169、 因为无常,所以哭泣。因为无常,所以叹气。因为无常,所以珍惜。因为无常,所以放弃。因为无常,所以厌离。因为无常,所以游戏。因为无常,所以不迷。因为无常,所以往西。神马都是浮云。所以我们坐看行云流水,任尔东西。
170、 请敬畏生命,敬畏生灵,敬畏因果,敬畏神灵,敬畏圣贤,敬畏一切应当敬畏的所有事,或物。不光是为了身边的人,更是为了自己。
171、 世间中人千奇百怪,名闻利养心中常在。追逐外境永不停息,贪嗔痴毒常在不坏。想要富饶却不付出,想要大贵见圣不拜。在在处处牛皮哄哄,缺知少识到处显摆。见到美色情不自禁,勾三搭四心神使坏。不知当下危险重重,虎视眈眈全然忘怀。苍蝇逐臭乐此不疲,为达目的眼疾手快。新鲜短暂索然无味,审美疲劳激情不再。眼睛一亮再度冲刺,到手之后情景再来。追求快感劳心费神,迷恋辗转花花世界。种种快感如肥皂泡,眼见到手懵然发呆。无知外境绝对真相,梦幻泡影实属无奈。执着虚妄辗转六道,沦落红尘轮回三界。无量劫来不知疲倦,生生死死沉沦苦海。错把西湖当作汴州,浑然不觉苦从何来。见此情景一声叹息,收心摄意雄心不再,安住涅槃三界之外
172、 回头之前,一切皆为梦境。展望之后,所有都是泡影。轮回路上,外境切莫当真。生老病死,只不过是身体。爱恨情仇,无非只是念头。善待当下,才能无怨无悔。节制身心,方是修行正道。生厌离心,才是解脱之本。积功累德,只为出离三界。所有一切,神马都是浮云。执着爱欲,则是苦海沉浮。正知正见,迈向涅磐大城。不生不灭,方是极乐圣境。祝福有缘,早得圆满善利。福慧双修,以期大富丰饶。
173、 所谓的轮回,其实是梦境。所谓的痛苦,还只是感觉。红尘中所有的一切,无非都是诱惑。无论罪孽是如何的深重,其本心依然如故,清净无暇。只要心安意定,就能够去处蒙蔽心性的浮华。是以,心为修行者的我们,只要能够以坚持涅磐为导向,四摄六度为修为,假以时日就一定能够抵达彼岸。
174、 爱,是恨的孪生姐妹,更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只要有爱,就会有恨。爱有多深,恨就有多狠。有恨,自然就有烦恼。烦恼越重,痛苦也就越深。当痛苦之感觉难以承受时,身体世界的末日就到了。而要想没有痛苦,就不要有烦恼。要想没有烦恼,就必须断除恨。要想没有恨,就必须断除爱。要想断除爱,就必须对世间的绝对真相有一个明了清晰的认知。只要有正知,就会有正见。有正见,爱也就会越来越稀薄最后都万事顺缘了。当顺缘之后,就不可能有贪爱。没有贪爱,恨也就无从生起。没有恨,烦恼也就不复存在。没有烦恼,痛苦又从何而生呢?是以,勉励有缘愿共早日脱离生死苦海。
175、 信仰,需要用分别去播种,用执着去灌溉,用智慧去培养,用慈悲去护理,以菩提心为导向,以皈命为依托,以一心不乱为坚持。
176、 造物主创造了这多灾多难的世界,父母创造了生老病死的身体。工程师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和载体,而命运的创造者,则是我们自身的业力。行善积德改变未来。
177、 与其羡慕那些在荣华富贵方面功成名就的人,还不如去问问那些可怜可悲穷困潦倒的人,或者是去观照那些禽兽畜生,乃至于飞虻蚊蝇之类。这些众生之所以有今日,何尝不是之前恶业成熟的结果呢?我师释迦佛曾经说过一句颠簸不破的真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所有的一切之所以形成,就一定会有其因和缘。无因就算是有缘也未必有结果。有因而缘不具足也是枉然。而之前有因,当下逢缘,则在劫难逃,报应现前也。故知,广行十善,杜绝十恶,发菩提心,早证圣果才是离苦得乐之正确解决之道。
178、 当下是过去的延续,也是未来的缘起。
179、 人生是来吃苦并福慧双修的,如果只是用来享乐而不能够培植新的福报,一旦用尽又怎么办?
180、 心外所有,无非浮云。富贵荣华,皆是梦幻。喜怒哀乐。只是情绪。生老病死,无非躯壳。生住异灭,只是心念。成住坏空,世间万有。浮躁外在,本心清净。真我显现,一笑了之。
181、 一切法本无生,一切法终将灭。因缘和合则生,因缘违和则灭。心动为因,无明为缘。无明为因,心动为缘,因缘和合,轮回始焉。无明不再,心不妄动,则轮回渐止。
182、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非都是利益交换罢了,只不过是利益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佛子们在乎的是世出世间的大利益,一部分有真知灼见的人在乎的是世间轮回中的利益,而那些愚痴之人在乎的只是今生今世乃至于眼前利益。利益非一,选择乃得。出发点决定了境界,境界决定了心态。心态决定状态,而状态决定了幸福的指数。
183、 我爱你,一生一世。结果是:我碍你,一生一世。如果还不觉悟,那就累生累世吧。有所爱,就一定会成为障碍。爱得越深,障碍也就越高。深入骨髓时,其障碍也就不可逾越了。无论爱什么,都是一样的。当蜂蜜已尽,剩下的就是索然无味了。累。
184、 生老病死的是躯壳,成住坏空的是载体,生住异灭的是意念,新陈代谢的是事物。而唯一不变的是在这之后的本心。真我永垂不朽。
185、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续?佛曰:执着于虚妄乃尔。
186、 所谓掉举,指的是修行人迟迟未能达到目的而心生退转和恨意,就想放弃。无论是禅悟,还是入定,或者是世间万事皆是如此。欲速则不达,不达生恨意。
187、 荣华富贵贫贱病苦,其本身就是因果运行的结局,无论承认与否。有当下,自然就有过去未来。这是自然规律,无论否认与否。有俗人,自然就会有等级不同的圣贤,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有不足的世俗人等,自然就会德行圆满的佛陀。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否毋庸置疑。有人民,自然就会有官吏,有官吏,自然有首长。村有村长,镇有镇长,县有县长,市有市长,州有州长,省有省长,国有元首。如果没有人民,这些长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有俗人,就会有圣人。有僧侣,自然就会有教主。而释迦牟尼如来,则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这个论点有问题吗?
188、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耶???光亮以为:无明,乃轮回之始。因轮回就在天地间。有明乃觉悟之母。觉悟万物之绝对真相,才能够称之为觉悟。也方才是轮回终结的缘起也。阁下以为如何?
189、 作为佛陀座下的弟子或信徒,在深刻领悟佛陀教诲之外,更要对佛法依教奉行,成为生活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除了生发菩提心之外,更要以济世积德的心态去广结善缘,广学善法,广修供养,广集功德,以期能够民富国强,世界和平。以人民的离苦得乐诉求为主要努力方向,深入经藏广学多闻以期使得内心安住正知正见去除无明这毒根,从而使得身心和谐,进而广行十善,杜绝十恶。我们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要以惭愧之心忏悔之前的种种业行,解除释放心里压力,以期般若智慧自由安住。因为般若智慧的安住,使得我们能够以众生平等为导向,以公道之心正确领悟佛法,从而能够治服心中妄念,以慈悲之心博爱祖祖辈辈安居生活的国度里所有包含人类在内的所有众生,以恭敬之心广行四摄六度和十大善业,真诚之心对佛法僧三宝建立安住在坚固不坏的信仰之中,以佛陀为根本导师,以离苦得乐之正法为依止,僧团为良友,善于在生活中修正错误的身口意行为,使之能够在生死轮回解脱之道或成佛之道再也不会退转,以期能够使自己和有缘能够早日安住在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之中。如此修为,必能获得十方诸佛护念,广大菩萨眷顾,天龙八部护持,一切智者赞叹,社会贤达称扬。也只有如此修为,才能够使得生命更加有价值,轮回得有意义。
190、 所谓宗教,指的是以何为宗,有何见教。基督教为回到天国,回到耶和华上帝身边为宗,以此为宗旨,耶稣依照他的知见来教导世人以解决之道。伊斯兰教也以回到天国和真主身边为宗,默罕默德传达了真主的知见,给敬仰崇拜并发心去到天国与真主同在的世人指引教导以解决方案。印度教以回到大梵天或心仪天国与大梵天王或与愿望相应的天国为宗,按照僧侣或神职人员的知见为教导的解决之道依教奉行,从而期待能够圆满达成愿望。道教是以成仙为宗,修身养性为要,依照其宗师知见为教导,从而以期未来或者是当下能够成为神仙,得大自在。而佛教是以了断生死不再轮回证入到涅磐境界或者是移民十方佛国为宗,按照佛陀的正知正见为教导并依教奉行,发心出离三界或往生佛国净土或发愿成佛为宗旨,从而对佛陀的开示依教奉行,以期早日圆满修行,早日登陆涅槃彼岸。无论何宗何教,都应当引导信仰与追随者能够有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状况为宗。至于哪宗哪教为究竟,这就需要见仁见智了。天国虽好,福尽则堕。只有涅磐境界,方才是圆满究竟的真正幸福生活,才能够真真正正得到大自在,再也不会有任何形式的恐惧和痛苦的存在。至于这些宗引发的知见是否如人所愿,那就根据自己的根性和选择作出适当的选择吧。所谓后果,就是选择后的结果。无论是选择和何种天国,何位主尊,都希望有缘人能够对其知见信受奉行并一心不乱,从而能够早日达成心愿,以期能够幸福美满,如意吉祥。而作为佛子,当以释迦牟尼如来为主尊,以涅磐境界为彼岸,以圣戒为依止,以正法为准则,福慧双修,以期早日了脱生死不再轮回,从而能够安住在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之中。则功莫大焉,其乐无穷也。愿与有缘诸君共勉。
191、 不要伤害任害任何有情众生的身心,不取不义之财,不淫他人妻女,不说虚假之言,不吸食饮用容易上瘾之物品(吸毒,吸烟,饮酒均属于)。此乃佛家五戒之真谛,作为佛子,应当以此为戒。幸福生活,离此无缘。社会人士,也当自勉。
192、 你的在意就是你之所以痛苦的根源。因为,能够折磨你心神的恰恰就是你的在意。
193、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意思是:连生死之间的事情都没能够做好,哪有时间去打听死后的状况!是以,世人当重生轻死。重视生死之间的所作所为,善待当下。如此一来,就算是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也是幸福快乐的。
194、 如果连因果都否认了,三世也无视了,圣贤也不过如此了,这样的人也就无药可救了。这样的人多了,世道也就随之乱象丛生了。
195、 参透诸法实相去除无明的过程称之为禅,制心一处不使散乱称之为定。
196、 因为不爱,所以不心痛。世人之所以心痛,是因为爱得太深的缘故。爱的越深,痛的也就越狠。爱得刻骨铭心,那痛就好比那钢刀剜心,万箭射身。
197、 我们,无一例外都会面临身坏命终之后而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或在天界安享快乐,或在阿修罗界继续打打杀杀,或在人界继续爱恨情仇,或在鬼界饱受饥渴的折磨,或在畜生界继续血肉横飞和朝生暮死,或在地狱里饱受众苦煎熬而无一刻宁日。走,是一定的。去向则是未定的。能够去到哪个境界,都是跟今生今世的修为分不开的。积善广多,天上无疑。作恶广多,恶道无疑。为了我们的未来,还是尽可能多积功累德吧。
198、 在尚未建立般若智慧的前提下,有多大的能力就可能会有多大的破坏力,甚至是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有正确的知识,就会形成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行为也就随之产生。
199、 在否定或者是无视因果的前提下,人们做事情就会毫无顾忌,为着自己的当下而无所不用其极,从而给当下的周边造成很大的破坏力,也使得自己将来深陷苦海而长劫难浮。
200、 财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有,更重要的是在于用。用的好,幸福就会绵绵不绝。用的不好,那痛苦烦恼就会绵绵不绝。是以,利在于用,而不要被利所害。
201、 禅,绝非纠缠,而是观照诸法世相的过程。禅,是通往涅槃彼岸的必经之路,绝非不知所云的扯淡。只有认真思惟,看清真相,了解其因缘,和洞悉其本相,才能够使得心安意定,从而淡出三界,不再轮回。也只有这样的禅,才算得上是有意义的禅。
202、 阿含诸经,是一切佛法之根本;是离苦得乐八万四千法门之总成。无论是显、密、禅、净诸多宗派,无一不是阿含诸经的衍生与深化。如果修行者不具备阿含诸经的洞悉,所有的所谓修行无一不是空中楼阁,海面建楼,最终都会了不可得。无论是读经,或者是念咒,都只不过是有漏之福,当不得真。
203、 所谓生死即涅槃的真义是:生死灭尽即涅磐。生死是外相,涅磐是本相。生死是有为之法,涅磐才是无为之法。只要不再追逐于外境,不再追随于贪爱,在皈命本尊释迦文如来的护持下,从此以后再也与三大恶道无缘,不久之后就可以证入到那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
204、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佛子不生险境之中。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富贵荣华,梦幻露霜。世事无常,更替不已。是以,发菩提意,生厌离心,福慧双修,不着凡尘,早日置身极乐境界之中,不再经历六道轮回之苦。是为离苦得乐究竟之道也。
205、 清掉心中的所有缓存,致力于未来,着力于当下。如此修为,才会有满满的幸福感。
206、 在这五浊恶世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遇不到的。而这一切的缘起,只因当初的心动。
207、 任何激发他人或者是自己生起贪恋有为之法,嗔恚他人以及痴迷红尘的行为都是恶不善法。
208、 每一个人无一例外总有一天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但用什么来证明他在这世上真正活过?
209、 这世上有两种人就连佛陀在世也救度不了。一种是骄傲自满到自以为是油盐不进的人。一种是:自卑放任到如同扶不上墙的烂泥的那种人。一个人只要心有惭愧,能够忏悔且知耻后勇,就一定能够得到诸佛圣贤的救度,从而能够早登彼岸。如果口头禅是我就这样你能咋的的人,我劝还是少去招惹的好。免得不但不能够度化,反而被其拖下水就完蛋了。
210、 环境影响了我们的内心,也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如果不能够及时迷途知返,悬崖勒马,后果会是什么?选择了善,自然会有善果。选择了恶,恶果如影随形。当下面对的一切,无不是之前选择的结果。当下的选择,又影响到未来的面对。所谓后果,其真谛就是:选择后的结果。
211、 父母造就并养育了我们的身体,农民播种和收获了粮食,工程师们造就了种种产品,商人们流通了商品,厨师们造就了美味,园丁们创造了花团锦簇的花园,大梵天创造了山河大地,而我们的生命又是谁创造的呢?我们无休止的轮回又是谁造成的呢?我们的喜怒哀乐又是谁造成的呢?那个所谓的我们的我们又是缘起何处呢?是谁主宰了我们的命运呢?诸如此类种种疑惑期待一个圆满的回答。
212、 所谓天理也、人情也。灭人欲而存天理,人欲灭,何来天理乎?
213、 当没能力改变外境时,就改变自己内心中的念想吧。如此一来,神马都是浮云了。
214、 任何激发贪恋红尘,嗔恨心外,痴迷轮回的所有都属于魔法。反之,任何能够使人厌离红尘,嗔恨自己,痴迷极乐,从而不再轮回登涅槃岸这极乐境界究竟圆满离苦得乐的一切都是佛法。是以,以出世之心做好入世之事才是佛弟子们应当具备修为。
215、 所谓的情,造字主说:让人心态变得很年轻的那种感觉,就是情。而佛家说:人之所以轮回不止,就是因为那种让人心动的感觉。一旦执着于这种感觉并产生依赖,就是情的真谛。所谓情者,擒也。心甘情愿的被俘虏也。
216、 假如我们能够超出三界,就会对三界中事会有一个非常之中肯的评价和见地,从而庆幸自己能够超然物外,安住不动。
217、 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角度和知识作出与之相应的见解。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角度不同,心境不同,看法和见解也就千差万别。
218、 把孩子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国人却把孩子们培养成是寄生虫,或者是败家子,或者是低能儿,这样的的爱无疑是一种障碍。既毁了孩子的前途,也辱没了祖宗,更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此风决不可长。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父母。
219、 有我的地方就有江湖,爱的越深,江湖也就越惊险。无我时,江湖再凶险又与我何干?
220、 我们,或来自于他方世界,或来自于三界诸天,或来自于阿修罗界,或来自于人界,或来自于鬼神界,或来自于畜生界,又或者,来自于悲苦无极的地狱。无论之前如何,无论是受业力驱使,还是受愿力驱使,我们都希望能够借助这臭秽不堪的血肉之躯积功累德,福慧双修,以期未来能够或安住在三界诸天,或移民于他方佛国净土,再不济也希望来身依然是托身为人吧。愿我们能够皈命在释迦牟尼如来座前,依止离苦得乐的正确方法,皈敬于佛门僧团,广行十善,杜绝十恶,发菩提心,放弃邪知邪见,早日回归正道,证入到不再生灭的涅磐境界吧。皈命顶礼本师释迦牟尼如来。皈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221、 有情众生皆具如来德性,但因执着妄想和不能够分别诸法实相而不能证得。
222、 作为佛子,我们既要把佛陀作为崇拜的偶像,更要把佛陀当成是我们的榜样,从而能够真正追随于佛陀,对他的言传身教信受奉行。我们之所以皈依佛陀,就是要言听计从,发菩提心,从而能够早日安住极乐圣境。方不辜负佛陀为了脱生死渡出苦海的良苦用心。
223、 如果,不能够利国利民,修行又何意义?如果不能够广结善缘,广集功德,又拿什么作为资粮来出离三界不再轮回?更不用说成佛成祖了。
224、 定位准确,目标精确,方向正确,方法对路,剩下的就只是坚守,假以时日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225、 当我们漂浮在空中俯视自己的遗留在世间的身体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26、 所谓的美丽,只不过是虚伪的梦幻。因为,随着因缘的变迁而无常。是以,面对种种美境,既不要排斥,也不要心生贪爱。保持一切与我无关超然于物外立足于菩提果之安住与修为即可。
227、 心无去来,意有穿梭。追逐意念,堕生死河。辗转六道,徒唤奈何。惟有自救,皈命佛陀。止息情欲,除尽尘客。回归清净,涅磐极乐。
228、 放下,其实是一种再生。无论过去如何,都要从中解脱出来并不再被执念所奴役,其过程是痛彻心扉刻骨铭心的。就像四大俱坏心识剥离那撕心裂肺的感受。在心如刀绞泪千行的过程中逐步去感知外境的诱惑与无我,进而抵制和蔑视,乃至于无视其存在,从而在观自在中沉醉于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本相。经历了太多,其实是不再经历而经历。生死轮回的辗转,其实也是为了不再轮回而轮回。自勉。
229、 切莫寄希望于外部世界的所谓和平,而是着力于自己内心世界和的建设才有真正受用的正能量和实际意义。当一个人广行十善,杜绝十恶,以发愿成佛或出离三界为目的,四摄六度乘万行。如此之作为就能够使得此人生生世世都能够在和平的外在环境里出生和安住。只要没有恶因,就不会逢恶缘。只要因缘不能够和合,自然也就不会有恶果了。
230、 天下至幸之事莫过于心死,世间最为悲哀之缘起,莫过于心不死而存侥幸之念进而蠢蠢欲动。
231、 世人都注重于当下的福报和智慧,是以不要埋怨世人的势利,要怪就怪自己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培福修慧不够以致于今日如此之尴尬。知耻后勇,奋起直追,一旦实力雄厚,就会魅力大显,人们也就仰望并崇拜了。
232、 在人间,人的力量无疑是最强大的。在禽界,大鹏金翅鸟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在兽界,龙王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三十三天之中,其天主释提桓因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其余夜摩天、都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中,都是相应天主的实力最为强大。而在欲界,魔身天天主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在色界,阿迦尼吒天天主的力量最为强大。至于无色界,当然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主力量最为强大。而这些所有天界的力量之集合,赶不上一位证得阿罗汉的圣者力量之微尘。而所有阿罗汉的力量,还不足以与摩诃萨级别的菩萨相提并论。而所有的大菩萨级别的大菩萨之威德,赶不上证得佛果的如来威德于万一。而所有诸佛的威德,在无常面前也是束手无策。无常变异,万苦之根也。
233、 修行之人,如果能富贵不能淫其意,贫贱不能移其志,威武不能屈其行,假以时日,则定登彼岸也。
234、 战争,是业力的延续。屠杀,则是因果的轮回。是以,如要乱世安身,切莫造就恶因。
235、 遇事观自在,切莫求心外。都不是圣人,谁能无挂爱?看人当长处,见法知缘来。收心摄意后,安乐在心怀。
236、 如无我者成立,谁在轮回?轮回者是谁?
237、 喧嚣的城市,流溢的灯光,穿梭的人群,无尽的欲望,构成了这原本枯寂的世界。无论多么的热爱,这世界始终是有缘无份。
238、 读好万卷书,是为行好万里路。在行好万里路的同时,做到阅人无数。
239、 迷信是智慧的象征。比如说:迷信佛陀,那是终极智慧。迷信上帝,迷信真主,迷信鬼神,迷信祖宗,迷信科学,迷信相貌,迷信权力,迷信钞票,迷信自我等等诸如此类。层次有深浅,境界有高低。是也。
240、 杀杀杀!剐剐剐!煮煮煮!炸炸炸!说说说!吃吃吃!喝喝喝!笑笑笑!散散散。留下白骨堆成山,血泪成河谁敢看?今日我吃肉,明日我肉被谁吃?
241、 宗教界人士应当是超越于世事的。这类人或者是耶和华上帝的代言人,或者是安拉真主的代言人,或者是佛陀座下的弟子们,或者是某某菩萨的追随者,或者是其他天界各位天主的代言人,或者是某某位鬼神的代言人,或者是某某主义的代言人。这些人在以传播教义为己任的同时,更要以普渡众生利乐有情为修行之必须。
242、 追求快乐或者是痛苦都是愚蠢之极的。只有安守本心的清净和无为,对外境保持如如不动,既不追求快乐的刺激,也不追求痛苦的刺激,才是致圣之道,才是极乐境界。
243、 所谓的美,其实只不过是幻觉而已。欣赏则美,执着则霉。
244、 因为看透,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挂碍。
245、 快乐,只是火石电光。痛苦,才是日月漫长。
246、 所谓的亲情,友情,或者是对种种外境产生的爱情,最终都无一不成为擒。只要有追求,就一定会成为其俘虏,心不甘情不愿的俘虏。一旦想反抗,连唾沫星都可以淹死那幼小的心灵。而有求必喑,无欲则刚却是世间永恒的主题。呵呵。节哀,顺变吧。
247、 世人求福干什么?恭喜发财干什么?心想事成干什么?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三字真言:吃、喝、玩。愚痴之人以为吃喝玩能够为他们带来所谓的快乐,其结果呢?却是事与愿违。那是什么呢?快落。得到的却是真真正正的快落。因为吃,誓要吃尽人间美味。其结果呢?吃的却是它们的今天,我们的未来。喝呢?使得自己平日里想方设法保持的尊严荡然无存,甚至是颜面扫地,更有甚者,喝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玩呢?由于智慧缺失的缘故,玩的就是火。一把把火,把自己烧进了暗无天日饱受众苦煎熬的地狱。也由于这三大要素,使得主持者,参与者,见闻欢喜赞叹者,都将快快落入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大恶道。苦哉。
248、 世间,就是剧场。本心,就是舞台。所有出现在心中的都是演员,还有部分观众。人们受外境的影响,追逐于层出不穷的贪欲而辗转在六道之中。所想,所说,所作,皆杂乱无章,无有真实。这样的人生,能不累吗?
249、 孤寂,才是生活的本质。所谓的热闹,都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肥皂泡般的梦幻泡影而已,因缘和合,则热闹。因缘违和,则不生也。
250、 生活,是一杯酒?还是一首歌?仰或者是一杯茶?又或者是五味杂陈?对我而言,生活,就是又一程旅行。无论是谁,都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佐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认知而已。
251、 生活就是无边苦海,爱之深恨之切实属无奈。贪欲生气无明覆蔽越陷越深,无尽烦恼无尽痛苦深刻都在。望诸君认清形式洞悉真相早日回头,尽快安住不生不灭之极乐境界。
252、 生活本来就是苦海无边,只因当初心动导致劳烦。追悔莫及从而知耻后勇,淡化情欲坚定离苦信念。福慧双修是为出离三界,功德圆满证入到那涅磐。不生不灭寂静清凉安然,从此以后痛苦忧悲无缘。
253、 了脱生死,是为究竟的离苦得乐!而生死之间的所谓快乐,那属于不究竟的离苦得乐。
254、 总有一处外景,能够拨动你我心弦。总有一种音声,能够使得你我流连忘返。总有一种气味,能够使得你我沉迷其间。总有一种味觉,能够使得你我愁肠百转。总有一处触觉,能够使得你我荡起心涟。总有一种忆念,使得你我泪水划过那沧桑的脸。在这无常的世间,如同梦幻泡影般的种种外境,无一不是魔境的显现。当心动之后,就会与红尘浑然。从而在那冲动中被动,苦海,绵绵。
255、 文字般若之法光亮新解:所谓的法,左边是三,右边是去,合在一起就是法。意思是:去到极乐境界的三种方略就是法,是哪三种方略呢?戒、定、慧。所谓的戒,就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所在地域的法律,佛门的仪轨,这些都是属于戒的范畴。所谓的定,就是制心一处,不使散乱。慧,就是世出世间的方略。只有勤修戒定慧,才能够去除轮回三毒贪嗔痴,只有去除了这导致轮回的三大毒根,才能够使人安住在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这就是法。最究竟的法。
256、 要想离苦得乐,就必须攀缘应该攀缘的,比如说诸佛菩萨。弃舍不该攀缘的,比如说障碍离苦得乐这一伟大目标实现的所有外缘。分别应当分别的,比如说善恶。不分别不应当分别的,比如说我的就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我能够给你就欢欢喜喜给你,但我不奢望你会把你的所爱以同样的心态来给我。执着应当执着的,比如说能够抵达彼岸的所有因缘都应当一心不乱地尽善尽美。不执着不应当执着的,比如说与理想彼岸无关的所有因缘就不要执着,而应当在取舍之间执着。如此一来,大事可成矣。
257、 所谓的轮回,其本相无非是狗咬自尾而已。所谓的时间,也只不过是虚伪的概念而已。只要客尘尽除,情欲皆灭。世间所有有为之法莫不是神马都是浮云了。
258、 心有挂爱,纵然是佛陀再现,又如何能够出得三界,断得轮回?!
259、 离苦得乐是终极目的,而佛法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而在庞大的体系中,经是方法和方向,律,是约束,约束行为使之符合终极目的不使迷茫。而论,则是佛弟子们在修学过程中就某些观点进行议论的文献。
260、 修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安住在不生、不灭,不老、不死和圆满善利大富丰饶的极乐境界。
261、 燥热莫过于淫欲,歹毒莫过于嗔恚。极苦莫过于身体,安乐莫过于涅磐。
262、 空是有的缘起,有是空的显现。空是万法的宿命,万法是空的繁衍。
263、 外境如风,本心似墙。意念如草。所谓的遍体鳞伤,只不过是失望的后遗症而已。一旦回头,神马都不过是浮云。而已。
264、 不要贪恋心外之物,心有挂爱必有障碍。有所得必然会有所舍。进入一道门,必然会失去另外一处风景。
265、 面对纷扰红尘,还是作壁上观好。免得惹火烧身,沉沦其中。
266、 所谓的繁华如画,无非是心眼昏花。看红尘苦多乐少,心意动浪迹天涯。
267、 总有一种人,牢牢安住在心间。总有一种事,深深吸引无止纠缠。总有一种愿望,刻骨铭记在心田。还没能够证悟本质的你我,总也有放不下的尘缘。在三省其心的过程中,总也有许许多多惊人且潸然泪下的因缘。在这夜已深深人未静的时刻中,独自,怅然。
268、 总有一处外景,能够拨动你我心弦。总有一种音声,能够使得你我流连忘返。总有一种气味,能够使得你我沉迷其间。总有一种味觉,能够使得你我愁肠百转。总有一处触觉,能够使得你我荡起心涟。总有一种忆念,使得你我泪水划过那沧桑的脸。在这无常的世间,如同梦幻泡影般的种种外境,无一不是魔境的显现。当心动之后,就会与红尘浑然。从而在那冲动中被动,苦海,绵绵。
269、 每一浅笑,无非都是沧桑所遗。每一声哭,无一不是爱欲未能如愿的煎熬。世间。无非就是磨炼场,磨者,煎熬轮回也。炼者,去除杂质,提取精华,回归清净丹心的过程也。愿共有缘,早日剔除客尘,共赴涅磐海也。
270、 有情众生只有一个命运,那就是自然规律,必然结果:生,老,病,死。至于在生老病死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那就是业力在左右决定了。
271、 世人都比较关心世界末日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却很少去关心自己的世界末日什么时候到来。一旦自身四大基本要素停止运作,已经是自身世界坍塌的时刻。一旦自身世界毁灭,承载心识的灵魂就会被来到幽冥世界接受审判。于是,新的旅程又开始了。
272、 结局与能力无关,也与德行无关,实乃福报业力的厚薄决定乃尔。
273、 苦,是生活的本质。乐,是世间的虚幻。
274、 俗人在乎的是愉悦,而造成愉悦的因缘有八万四千之多。因缘无常,所以愉悦也无常,所以烦恼。而圣人虽经历而没有在乎,所以自在。
275、 当欲望和因缘不相匹配的时候,烦恼就产生了。
276、 因果是宇宙运行的规矩,是本有的自然现象。不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根本在于如何逃脱因果规律。
277、 总有一丝在意,让人回头。总有一种情愫,让人低眉。总有一种现象,让人刻骨。出离三界,何其之难哉。
278、 福慧具足,天下归心。福慧不足,所有轻贱。是以,福慧双修,才是致圣之道。
279、 福报的厚薄决定了生活的质量,智慧的高下决定了世事的练达。
280、 心是主人意念客,六根六尘无明賊。心生贪爱有追求,六道轮回何曾歇!
281、 所谓红尘是波大阱深的。一旦涉足世间,五蕴六尘波涛汹涌,大满心田,陷阱之深,无以伦比。是以节哀顺变,发愿出离三界,不再轮回,才是圣道。
282、 有实力,就有魅力。有魅力,就有吸引力。而这里所指的实力,指的是福报与智慧。
283、 因為看透,所以熱愛。因為看破,所以放棄。
284、 当下世人关心的不是轮回存在与否,而是追求当下的幸福感。但一个人如果无视轮回、因果、鬼神这三大自然规律的存在,那他的幸福感一定是虚无缥缈的。
285、 外景、音声、气味、味觉、触觉和意念这六大外境,是导致心中清净衰减的六大贼王,即所谓:妙色使人心动,音声使人痴迷,香气使人沉迷,美味使人追求,妙觉使人放松警惕,意念使人心乱。如果能够做到视而不见,闻不入心,听而不爱,尝而不觉,触不贪爱,念而不随,则生死可以早断矣。
286、 世间万有,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经历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生住异灭新陈代谢的过程,所谓的爱、恨、情、仇,忧、悲、苦、恼、喜、怒、哀、乐无不在因缘的和合与违和下发生变化。是以,我们应当对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为乐这世间三大绝对真理有一个清楚了知,刻骨铭心的感受,从而早日断除对一切有为法的贪爱与执着,进而安住在极乐境界之中。
287、 未來如何,取決於當下。過去如何,決定了當下。是以,善待當下,既是王道,也是聖道,更是成佛之道。
288、 人不敬我,是我福报不足。我不敬人,是我德行不好。人不容我,是我无益于人;我不容人,是我心量不够;人不助我,是我志向不高;我不助人,是我智慧不够。
289、 不攀圣缘,谁来度你?不辨善恶,恶道不离。不与执着,苦海沉迷。皈命佛陀,来生至西。增善避恶,住安乐里。执着彼岸,扬眉吐气。不攀俗缘,免得哭泣。善恶有别,恶道没戏。不贪五欲,苦海出离。
290、 所谓的我,只不过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而已。并没有什么什么永恒不变的魂神存在。心才是真我,意念是假我。真我常乐我净,假我无常变易。真我才是主人,假我是心外客尘。意动心被动。意不动心如如不动。
291、 自古以来,三界之中,根本上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可言。然而世人颠倒妄想,凭空产生一些快乐的念想来。就跟那吃饼之人,忽略前面六个饼的积累,错以为是第七个才让他有饱足的感觉。世人实在是愚痴,竟然以追求拥有富贵为快乐。富贵,本来就来得非常之不容易,就算是费尽千辛万苦才得到它,要想守住也是件非常之苦恼的事情。一旦富贵成了昨日黄花,那刻骨铭心的思念也同样是苦不堪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没有所谓的真正快乐。就好比是衣食,本来是遮体充饥的,结果在追求经营的过程中横生快乐之感。十方诸佛都说:“三界无安,惟有大苦。”而愚痴无知的凡夫由于颠倒知见迷惑外境,才会认为这三界之中有所谓的快乐。这所谓的快乐,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所产生之念头而已。
292、 每天都在轮回。每时也在。一念善心,是安乐因。执着贪心,是饿鬼因。执着嗔心,是地狱因。执着愚痴,是禽兽心。执着出离心,是贤圣因。
293、 在未登陆彼岸之前,贪嗔痴乃是三大法宝。贪求福德,无有厌足。嗔恚自己,惭愧忏悔。痴迷彼岸,百折不挠。如此一来,大事可定也。
294、 所谓的修行,就是与内心世界的对五蕴六尘生起的贪爱、嗔恚、愚痴、傲慢和对佛法的疑惑这五大导致无尽轮回之毒根作坚决斗争的整个过程,在皈命佛陀的前提下,对离苦得乐正法的信受奉行,对僧宝的恭敬与供养,使之能够早日把内心世界彻底格式化,以期恢复内心的清净,从而能够抵御客尘的侵扰,安住在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从而得到究竟圆满的快乐。
295、 禁不住当下的诱惑,就不能够确保未来好幸福。
296、 当身体老啦,开始病啦,白发渐多啦,你是否依然还在犯傻?过去所有如同镜中之花,梦幻泡影使人自顾不暇,当下所有正在消逝中啦,你是否还在寄希望于未来啦?红尘所有心乱眼花,爱恨情仇不断深化,忧悲苦恼如影随形,所谓的欢乐幸福也都不见啦。
297、 一切痛苦源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而能让此六根骚扰我们的就是我们意识当中的“假我”,只有消灭“假我”才能让六根清净,才能脱离五蕴之苦,走进八正圣道。不断地修行八正圣道,消灭潜意识当中的习性以及苦之根本,如此才能摆脱生死获得解脱。
298、 我们利用水来荡涤污垢,利用路来到达目的,利用科技来方便生活,利用一切,只为方便。佛法呢,我们利用来证入成佛,乃至于登录涅磐彼岸。
299、 在这世上,只有能够带来利的人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朋友。而利,有益,也有害。是为利益,或者是利害。诸佛菩萨所带来的利,能够饶益到有缘众生。而世人所带来的利,有可能就是被利而害的了。何也?因为诸佛菩萨所带来的饶益,能够饶益三世,以及有缘。而世人由于无明作祟,爱欲驱使,所带来的利有可能只能够利益等下,则有可能害惨未来,以及跟他结缘的人。
300、 大伪似真。最大的虚幻看起来跟真的一模一样的,甚至是以假乱真。但无论如何,随着因缘的变化,虚幻之物总会蜕变为梦幻泡影。
301、 要想省心,必须省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事。没事不如知足于当下,善待于当下。只要心中少贪欲,自然就省事了,事情少了,也就省心了。吃,不过是果腹,穿,无非遮体,用,不过是方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保持内心的平和,那就是人世间的风光无限。
302、 所谓身体,指的是欲望延伸的载体。
303、 无我谁成佛?无我谁证果?无我谁是你?无我你哪个?如来密中意?谁能告诉我?既然有轮回,主体是什么?!佛曰:心。真我也。
304、 所谓南传佛教,解脱之道也。北传佛教,成佛之道也。故此,解脱之道属于生死解脱究竟圆满之道,而成佛之道当属无上之道也。而诸佛菩萨之所以出世,实为了脱众生无尽生死而来也。故此解脱道属于圆满之道。成佛之道,无非四摄六度而加万行,解脱之道,无非苦集灭道四大圣谛三十七道品。孰高孰低,亮以为:成佛之道最高,而解脱之道至为究竟。
305、 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外境,更重要的是内心是否挂碍于虚妄。
306、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假的再真,随着因缘的变化也就渐渐贻笑大方。真的如何被鱼目混珠,随着黔驴技穷,假的也就无所遁形而消逝殆尽。本心是真,无论风云如何变幻,终归有一天会回归清净。五蕴六尘是假,任凭如何蒙蔽障碍,终归无非一笑柄。善哉善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斯言是也。
307、 科学之妙只在用,而不是究竟处,也解决不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无尽轮回的根本问题问题。世间万相的绝对真相可以用科学去审视,去发现,去利用,但科学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被利所害的危局。因为,万物之用关键在于人心,人心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世人都知道因果,敬畏因果,遵循因果。那么,一切都会恰到好处。否则,呵呵!
308、 科学不是真相,而是探索真相的手段和方法。佛法,是揭示真相和远离痛苦得到幸福的解决方法。修行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只要成功,就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了。
309、 不争是对自己的慈悲,不狡辩也是智慧的体现。不参与就是清净的缘起,笑看风云淡就是自在的源泉,无视心外就是导致解脱的体证,知足就是快乐的表相。
310、 在轮回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福报和智慧来支撑那是非常之痛苦的。人之所以苦,那是因为福德和欲望不能够成为正比从而导致的。
311、 人生,因选择而幸福,也因选择而痛苦。无论你当下如何,未来都是不确定的。只要选择善因,那未来就一定很幸福。如果选择了恶因,那就只有面对痛苦了。假如恶因众多,那就深陷苦海而不能自拔了。
312、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五蕴六尘如何折腾,而本心的清净从来都不曾玷污,也不曾迁移。清除附在内心的污垢,不再执着于妄念,就能够回归清净,从而不再轮回。
313、 由于世人对万事万物的绝对真相无知,从而生起贪爱,进而去追寻种种五蕴六尘的刺激以期获得快感,于是,世间所有的斗诤、战争、屠杀、等等种种恶不善法随之产生。苦哉。
314、 战争,屠杀,强奸,刑罚,衰老,病变,死亡,还有新生,无不提示我们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从而激发我们的厌离心,进而能够安住在涅槃界那极乐境界之中。而世间所有的恩爱,幸福,欢乐,无一不是利刃上的一点蜂蜜,继续舔食下去就会割掉我们的舌头,更是魔界对我们的诱惑,企图引诱我们继续沉沦在生死苦海而不愿舍离。
315、 本心是意识的傀儡,被意识所绑架而被轮回在六道,辗转于十方。如能看透万有其本质,皈命在佛陀座下,收心摄意,不随妄念,不攀俗缘,就能淡出三界,不再六道,安住在极乐境界。
316、 万有皆因虚空而在,诸法都仗本心而生。虚空无生灭,无损减,无净秽,无大小,乃至无边际,非无无边际,非有,非无。本心类同,亦复如是。
317、 所谓的死,只不过这个世界的寿命结束了,而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寿命却开始了。
318、 佛法,指的是佛陀开示教导离苦得乐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成佛的方法,出离三界不再轮回的方法,以及往返人天不堕恶道的方法。
319、 世间的一切痛苦都是因为我对爱欲的执着。
320、 往事随风,所有成梦,最终皆成空,生生死死总心痛。说什么海誓山盟,道什么如影形踪,因缘无常,最终都朦胧。看淡些,不必叹秋风,一切示梦。
321、 当你所有人当成善人而疏于防范的时候,他们都有可能变成恶人。因为,你给了机会。当你所有人当成恶人而加以防范的时候,他们都有可能却是善人。因为,你无懈可击。只要我们死守严防自己的欲望,严格约束自己在身、口、意三大方面的种种行为,那么,就算在乱世中,依然可以独善其身,进而兼济天下。
322、 身处高位,财富丰饶,知识渊博,皮肤白嫩,相貌端庄,家是豪门,超强技能等等诸如此类的都未必长久, 如果行为不端,则身败名裂指日可待。 行为符合正道,则声名远播,终究有显赫之日。 以此共勉之。
323、 为什么会有死耶?因为病也。为什么会有病耶?因为老也。 为什么会有老耶?因为生也。为什么会有生耶?因为爱也。 为什么会有爱耶?因为贪也。为什么会有贪耶?因为愚也。 愚乃生死根本,轮回之源。断除愚痴,则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蕴中矣。得,大自在乎。
324、 如果一个人被毒蛇所害,那么这个人凭着自己的平时修行有可能证得一果二果三果乃至于罗汉果。但是被女色所害,就会在修行中一无所得。 如果一个人被毒蛇毒害,会被世人尽力救护。但是被女色所害,那么大家都会看不起而疏远他,也没有人会同情于他。
325、 出离三界的修行是减法,减到无数可减为止。发愿成佛是乘法,愿力越大无量无边最好。广结善缘是加法,有缘众生多多益善为好。灭除五毒是除法,干干净净最好。
326、 無疑,美色是每一位有情都喜歡的。而在這娑婆世界中,想要追尋美麗極致的美色,則是好難的。而在這茫茫無際的宇宙中,極樂世界的美是眾所周知的。喜歡大家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去體會那妙不可言的美麗感覺。
327、 無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這一切都會成為過去。智者會因看透這些而不會執著,而愚癡的人總會再度去追尋這種感覺而行事。於是煩惱來了。
328、 什么人最快乐?置身事外的人。什么人最痛苦?惹火烧身的人。什么人最幸福?福慧双足的人。什么人最烦恼?福慧与欲望不能够成正比的人。什么人最自在?出离三界不在五蕴的人。 什么人最可怜?跟随欲望永无休止折腾的人。什么人最不值得同情?明知故犯的人。什么人最值得帮助?有惭愧心和心生忏悔的人。
329、 如果心生十善,那是天界对你的呼唤。如果心生十恶,则是三恶道中的勾引。如果心生念佛,那是佛界莲友发给你的信息。如果全心素食,那是兜率天的朋友给你的启示。但请记住:心不是你。因为无常。而你是永恒的。清净的。快乐的。
330、 学佛人是放下包袱,解放思想。舍弃一切,回归自性清净。而不是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331、 做人三信守:回顾过去生忏悔心检讨得与失。展望未来出离苦海证得涅磐乐。把握当下体无常苦空无我灭除一切欲。
332、 人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是因为欲望和福报不能够成正比。如果淡化欲望,多多积福,不久的将来,他就是最幸福的人之一。
333、 追求幸福生活是每一位有情的权利与希望。佛陀做到的,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追求幸福生活的解决方案。不在三界,跳出轮回,才是最彻底的幸福。
334、 学佛人当体察诸法自性皆空,本性清净,一切有为无非无中生有,有终归无,惟识所显,外境无我,故明心性变化莫测,迁流不住。是以看透虚华,甚深禅定,知晓宇宙实相,约束自己身口意四大方面的行为,修习相应陀罗尼,跳出三界生死苦海,回归净土。乃为正道。
335、 既然没有来世,我喜欢的干什么不去弄?哪怕是不择手段也要去弄到。反正没有来世,我干什么要留后路?既然没有来世,我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的顾忌?跟着感觉走,只要老子喜欢,管他什么法律,如果一个人这么想,就坏了一团。国人都这么想,国家和世界还能够安宁吗?这世界会成为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末日。否定来世的后果也非常严重。既然没有来世,我为什么不铤而走险去追求我喜欢的感觉?没有来世,我看到我喜欢的事或物为什么不去追求?反正没有来世,我干什么要作好事?既然没有来世,我为什么不作恶?既然没有来世,今朝有酒今朝醉,干什么要等到明日?反正没有来世,我可以为所欲为。否定因果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这等于否定了一切事物差别的基础。如果没有因果,我可以胡作非为。如果没有因果,我就得仇视社会所谓的不公平。如果没有因果,凭什么我可以受穷,他就可以富贵?如果没有因果,凭什么要我做什么善事,学什么雷锋?诸如此类的后遗症会层出不穷,也因此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336、 闻、思、修、证,乃修行的四大次第。缺一不可。 闻:听到,见到、感觉到; 思:再深思, 修:努力去作; 证:到达相关境界。如此。
337、 对生活和生活的心得是:回顾过去而不执着,展望未来做好规划,活在当下不再糊涂。那么这人就是充实的,无悔的,幸福的。否则,沉迷于过去,失望于未来,浪荡在当下,这人就是可怜的,可悲的,可耻的。光亮曰:过去已过去,未来亦梦幻。当下心无住,福慧心身行。
338、 真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并不等于世间无过,而是世间过与己无关,一旦见过,生嗔恨心,则被牵连。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则是正道,睁一只眼审查自己,闭一只眼不见他过。此是正道。
339、 僧,不特指出家人,也并非特指佛门的修行人。一切教育的奉行者都称之为僧。佛家的僧分两种:出家一心办道的人称之为比丘僧。在家护持的称之为优婆塞、优婆夷僧。僧。就是学生。如来惟导师,我们依教奉行,不是佛陀的学生又是什么?
340、 世间有一类有情没有因果,因为他们已般涅槃。他也没有来世。因为他们已经证得不还果或罗汉果。至于鬼神,更与他们没有干系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在三界,超脱五蕴了。这一类有情就是罗汉或缘觉。
341、 天下事,很公平。没有一样是不公平的。因为,一切都是因果在支配。自作自受,无论是好,还是坏!所以,规劝世人少一分埋怨,多一些努力。正因为是因果,大家都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多努力吧。
342、 普渡众生谈何容易,没有坚固不退的道心是无法做到的。看透虚幻世界,好好念佛,顺利出离生死苦海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至要之道。
343、 观世间为苦海,视有为如梦幻。看生活真骗局,世事空无常。不由我做主,则生厌离心。念念观世音,承彼大悲心。出得生死海,从此大自在。如此来修为,是为真放生。
344、 唯利是图是每一位佛子所必须的基本心态。否则,就离佛愈来愈远。其关键在于要分清楚何为利?何为害。十善业为利,十恶业为害。利害分清,则明矣。
345、 人,只是过路的。人生,是一场旅游而已。 既然是过路的,就不要想在这里捞一把。否则,呵呵!苦日子开始啦。
346、 世人都是自己挖坑自己跳。所不同的是:佛子挖的极乐坑,他们不久或者是当下就可以跳出三界,或者是往生到十方佛国净土中。俗人挖的坑就未必,有的是火坑,有的是水坑,有的是苦海坑。等等。不一而足。希望大家增长智慧,挖好自己的坑,不要再来一个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的哀叹再度上演。
347、 对于那些想要出离三界,往生净土的人,对人间的是是非非充耳不闻,对人间的世态炎凉也要无动于衷。一心广集功德,广修善法,一门心思专修。但对于那些发无上心的人,则要处处关心人间冷暖,除开广集功德,广修善法,还要广结善缘,引导有缘步入佛门才好。
348、 世间没有对错,只有善恶。十善业是善,十恶业是恶。如果一定有对错,那么,善就是对,恶就是错。
349、 家庭!何为家庭?家者,枷也。这也不许,那也不许,这也必须,那也必须。否则,哼。庭者,挺也。知道你累得直挺挺地挺在了火葬场,方才罢休。正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家庭的真实写照。所以,单身才是王道。
350、 对佛陀不能够深信不疑,是无法登陆彼岸的深层原因。对自己不能够自信,也是无法登陆彼岸的。
351、 修佛人应该知道谨守自己的本份,切记不可以过界。是老百姓就守好老百姓的本份。为人父母就应该谨守教育子女的本份。政府官员就应该谨守为人民服务的本份。为人下属就应该谨守拿人钱财替人分忧的本份。身处什么位置就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操守。切不可操之过界,否则后患无穷。本份,才是自己应该的。
352、 我们在声讨他人缺失的时候,有没有观照过自己当下在干什么?如果他的行为引发你的嗔恨心,这就证明你也不过如此。遇事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你就处在他的位置上,就一定会比他做得更好吗?由此,我劝告大家谨守自己的清净心田,莫被他人的所谓错误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否则,你的结局一定会比他更惨。
353、 人来世上走一遭,不能三立,却是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糟蹋万物。哪三立呢?第一:立德,完善自己的德行,从而跳出苦海,登陆彼岸;第二:立言,著书立说警醒和教化世人;第三:立物,给世人留下纪念性的物件。
354、 立足于三界火宅,发心于普渡众生。世间一切景象,都是缘生缘灭。他人造恶缺德,与你有何干系?关好自己心田,莫要生起三毒。世间没有淤泥,何来莲花绽放?
355、 不要去关心世界的末日什么时候来,因为这个说法不靠谱。还是用心去观察自己的末日什么时候来吧。
356、 施舍时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以欢喜之心施舍出去的财富,回报的财富也是让你快乐的。而以不高兴的态度施舍出去的财富,回报的也仅是财富,这些财富不能给你带来快乐。
357、 无常是个好现象。富贵者可能贫穷,贫穷者也有可能富贵。升官者必定下课。下课者未必再上。一切中的一切,都处在无常之中。好啊。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我厌倦。因为厌倦,才会想到出去这无常的花花世界。
358、 什么是女人?不以形体定义女人。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拿什么来定义呢?心量和习气。心量大,虽女身也实乃大丈夫也。心量小,虽男身也是小女子。
359、 富贵穷通的决定因素不是风水,也不是命理,而是福报。福报是累生累世修来的。而这一生,积德行善,不需待来生,很快就可以看到现世的回报;多行不义,不孝父母,则事事难以如意,天灾人祸如影随形。
360、 天底下最没有良心的是什么? 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百分之百时间都是拿来奉承它的。结果呢?该生病的就得生病,该死的就得死。如果我们只是为它忙活,那就以身喂虎一般。
361、 世界,视界也。充满诱惑的视界。有智慧的人知道那是陷阱。所以,不屑一顾,扭头就走。愚痴的人就会被那如梦幻泡影的景象所吸引,步步深入,从而跌进万丈深渊。慈悲的人明白真相,为了拯救那些沉沦在生死苦海的众生,从而同流而不合污,伺机带出苦海。
362、 无思则无我,无我则无思。思起则我起,我起则多思。思思多思思,轮回不觉知。有欲多过患,过患则苦起。闻思修了后,无我也无思。
363、 世人莫说他可怜,谁知过去又如何?但将慧眼观寰宇,哪件不是因果现?当下结局有前因,如今作为未来行。不如求佛往西去,出得苦海乐绵绵。
364、 看透生活本质的人,无喜,也无悲。理解世事本相的人,无苦,也无乐。什么都是浮云。我只是个过路的。仅此。而已。
365、 人心思善,社会也就越来越善。人心思乱,时局也就越来越乱。人心思恶,环境也就越来越恶。人心思淫,天地之间也就越来越水深火热。故此,我们身处的社会大环境,其实也是我们内心的映现。不要只顾埋怨他人,看好自己的贪嗔痴吧。毕竟,我们只是过路的。人生旅途而已。
366、 世间之所以所谓不公平,盘根究底还是自己的心没有摆正。尤其是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根本上就是于世无补,白白燃烧自己的心情。还不如看透这虚幻的世界,早一些出去,免得老是跟自己过不去。何必要把自己煎熬呢?
367、 人穷不要垂头丧气,只要有志气,一切都会改变。因为世事无常。富人也无需得意忘形,福报享尽,就会一贫如洗。因为世无常理。无常真是好东西。
368、 世人来到这世界上,就有随时离开的那一刻。在这来去之间,就看你执着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种了什么因,在人的下一站,是升华,仰或者是堕落?就看这一生中的修为了!
369、 唯利是图,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的选择。但什么是利,什么是害,要用佛陀给予的智慧来辨别。皈依佛法僧是利,受持五戒是利,奉行十善业是利,出离心是利,发愿成佛是利,慈心是利,悲心是利,喜心是利,舍心是利,布施是利,忍辱是利,持戒是利,精进是利,一心一意是利,智慧是利,移民西方极乐世界是利。
370、 累,上面一个田,田代表财源,下面一个小,中间加幺。呵呵,也就是说:财源不够欲望的扩张,所以,就怎么样?累啦 。累,是因为试图抓紧一些什么。如果学会放手,一切都变得无所谓的了。自然也就不会感到累了。
371、 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活百岁!
372、 成功必备十大因素:第一:自信;第二:发愿;第三:行动;第四:付出;第五:遵守相关规则;第六:经得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第七: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第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第九: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够活学活用。第十:感恩之心时刻保持。
373、 没有害意,没有嗔心,没有痴心的前提下,吃任何食物都是素食,也包括肉。反之,就算是吃草也是在造恶业。
374、 学佛人三心不可少,否则,将成为新的可怜人。第一:攀援心不可少,攀善缘莫攀恶缘;第二:分别心不可少,身、口、意三大方面的善与恶要时时刻刻分别清楚,切莫混淆;第三:执着心不可少,执着于善行,执着于念佛,执着与出离心或者是慈悲心的培植和完善,执着与究竟彼岸的追求。
375、 积德的事情不要放弃,并且要执着办好,办得尽善尽美!缺德的事情就尽可能的少些。越少越好!直到连念想也不要生起就好了。
376、 跟愚痴的人打交道,就好比是接近了臭物,自己日渐堕落都未必觉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罪孽就会越来越大。跟圣贤相处日久,就好比跟香料处在一起就会变得很香一样。循序渐近,就会开发一切智慧,广行十大善业,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也会成为圣贤之人。
377、 要想求得离苦得乐之正确方法,就必须先解决祸根愚痴,然后修行制服心意。心才是善恶轮回的根源。要想断除轮回之根,就必须先制伏心念。心意一旦安定,然后就得到修行方法。
378、 不要留恋世界。因为他与你无关。你何尝又不是多余的?!走好自己的路。小心些吧。摔倒了,可能连扶一把的人都没有。
379、 来到人间走一遭,要么立德师范世人,要么立言影响世人,要么立物利益世人,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些,我们还有勇气去面对我们的未来吗?
380、 情者,擒也。对谁动情,就成为谁的俘虏,就被谁擒获也。对谁动情,就是谁的奴隶。谁就是主人。所以,动情者辛苦,被动者逍遥。呵呵!
381、 缺德的人越来越多,缺钱的人越来越少。见利忘义的人越来越多,顾全大局的人越来越少。烧香的人越来越多,行善的人越来越少。念佛的人愈来愈多,知道佛的人越来越少。父母的操心越来越多,孝敬父母的人越来越少。滔滔不绝的人越来越多,真知灼见的人越来越少。妄谈万法皆空的人越来越多,忽略自心的人越来越少。
382、 如果知道世事万法的真相是本来没有,最后也将消失,就不会执着于它们。这样的人就能够被称之为大丈夫。也就再也不会沉迷于五欲之乐,再也不会被烦恼所侵扰,更不会被牵累在其中而有忧患。
383、 在在处处时时刻刻都要小心防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使之不要造作恶业,以及修习禅思所积累的功德,并根据自身实力合理安排布施钱财以及饮食给有需要的人士。虽身处众生数中却能够保持清醒的认知,如此修为也就不算在人间白活一场了。
384、 他们不知道为谁而活, 也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们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干着身不由己的活,吃着自以为是珍馐美味的腐烂尸体,喝着感觉良好的毒药。到头来,他们死了,却仿佛没有活过。他们活着,可却是已经死了的人。
385、 蠢蠢欲动,愚蠢的人随着无明而跟随欲念而动。轮回始焉。
386、 你是你轮回的编剧,何必把情节写得苦不堪言?
387、 也有人喜爱美妙的声音,也有人喜欢香味,也有人喜欢美食,也有人喜欢美妙的接触。只要是他喜爱的,就会认为是最好的,所有的志趣也就会用在他喜爱的方面,除此之外,他也就没有兴趣去接触甚至是不闻不问。
388、 无论爱我或是恨我,赞我或是损我,助我或是害我,甚至见到我、听到我、忆念我,愿他们都能迅速获得解脱的菩提圣果。
389、 心随欲动,欲随爱动,爱随贪动,贪随愚动。愚灭则贪灭,贪灭则爱灭,爱灭则欲灭,欲灭则心不动,心不动则轮回止。快哉。
390、 有了执着,世界还有什么目的不能达到的呢?
391、 生命是靠谎言延续的。一旦醒悟过来就不想再混了。
392、 放下执着普渡众生的心吧。或许,他们根本上就不需要你去度化,唯一需要度化的是自己。
393、 债,是无论如何也还不清的,也说不清的。 因缘法本身就是不可思议。 那怎么办?认清形式,生起厌离心和出离心,争取早日出离三界,不再轮回那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394、 身心所在即是道场。 无论您在哪里,道场就在您的当下。
395、 其实,我们现在的世界也是蛮公平的。究其真实都是因果彰显而已。
396、 修习解脱道的人以断除贪嗔痴三毒来作为修持以期早日出离生死苦海。修习无上道的人则以贪嗔痴广作佛事以期功德圆满成就佛位普渡众生。
397、 无因无缘怎么可能有果?有果就一定有其因和缘。
398、 贪嗔痴不是你,也不是你的呀。 不要跟贪嗔痴跑掉就可以了。不要反客为主就万事大吉了。 溜之大吉,溜到哪里去?溜出三界,莫再轮回啊。不再经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无休止折磨,就万事大吉了。 溜之大吉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法。
399、 不要对三界中事抱有任何幻想,种种念想就像肥皂泡。看着好看,一旦想要抓住它,烦恼和痛苦也就如影随形,惨淡收场。
400、 世间就是大骗子。生活就是一场场没完没了的骗局。骗得血本无归而惨淡收场。苦哉。
401、 有情众生永垂不朽。不是肉身,而是精神。而这所谓的精神指的是本心。是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心。呵呵!每一位众生的本来面目都是无量寿,也是无量光。
402、 面对罪恶千万不要生起嗔恚之心,坚固自己的仁慈就如同石头堆积而成的山。如果能够克制嗔恚之心,就如同驾御狂奔的马车。真正能够驾御自己的心念的人,那才是真正的高人。
403、 记住:不要关心身外之物的末日。而要用心观察自己的世界末日,广行十善,命终生天。多行十恶,命终三涂。谁都是要走的,就看今生今世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下一站的境界。
404、 很多事情都是被自己的心念挂住而无法释怀。 究其真实。其实什么也没有。 身边的种种事,无非是过眼云烟而已。
405、 禅堂在哪里?山林间?房子里?还是?亮曰:禅堂在方寸之间。身心所在即是禅堂。对否?
406、 生如蒸煮,苦也。老而不止,苦也。病而难熬,苦也。死无幸免,苦也。爱而不得,苦也。恨而常聚,苦也。求而不应,苦也。诸行无常,大苦也。
407、 所谓的罪业也只是一个念想而已。究其真实,什么也得不到啊。
408、 问:我想请教一下你,你迷茫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的?亮曰:我比较较真,倒想找找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迷茫。然后找来找去,啥也没有找到,原来察觉所谓的迷茫只是一念想而已。
409、 因为在乎,所以在意。因为在意,所以,累。要想不累,就需要不在意。要想不在意,就要不在乎。要想不在乎,就要断除贪爱和欲念。要想断除贪爱和欲念,就必须断除无明。无明断,则爱断。爱断则不在乎。不在乎,也就无需在意。只要不在意,还会感到累吗?
410、 驾驭超越并远离情感就是圣人。被情感驾驭并掌控就是俗人。
411、 什么都不要往心里去。这就是佛法的奥妙之处。为啥?因为:神马都是浮云。
412、 其实,万事都是有因和缘的。 我们究其真实是什么也阻拦不了的, 既然因缘成熟了,就面对吧。 当因缘违和时就节哀顺变吧。
413、 心法?不是正法吗?心法才是正法,心外之法都是邪法。心净则国土净,心浊则环境浊。
414、 其他人的观点其实是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么结果。
415、 止息一切妄念,观照诸法实相。修行至要也。
416、 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往事不堪重记省。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当下,认认真真做好我们的每一刻。如此以来,我们才会有勇气面对我们的未来。
417、 食色性也。光亮的解读为:食者,精神和粮食也。因为,只有借助精神的不断延续和食物的注入,人才能够得以生存。色者,生存必备的物质条件也。性者,本能也。联系起来说就是:追求精神的愉悦和食物注入的满足以及生存条件的优劣,是一个人的乃至于有情众生的本能。不知读者认可我的解读否?
418、 伤害他人的生命和慧命,盗取他人财物、乱搞男女关系、言说与事实不符的话语、挑拨离间、说话粗鲁、为达到自己目的而花言巧语和邪知邪见是不善法,远离上述行为乃至于有正知正见则是善法。
419、 身体躯壳都不是你的。你又何必在乎那些身外之物呢?山川大地,无非幻影。红尘世事,皆是客尘。如如不动,登极乐门。
420、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方净土。当我们看到外境时,心不着相。听到美声时,心不留音。闻到香气时,心中不染。尝到美味时,心不在意。接触美感,心不介意。想到好处时,心不动念。久而久之,心就不染客尘也。
421、 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
422、 净化心灵,贵在自我。透过心灵的镜子,能窥见真实的自己。当镜子蒙上了世俗的尘埃,我们也就迷失在万丈红尘之中。总有那么一天,累了,倦了,想要回归真实的自己。于是想要擦去尘埃,让一心灵纯净、安谧,让生活简单、安详,让人生一属于真正的自己。可镜子藏在心里,除了自己,谁能擦得干净?
423、 古人言:识时务者为俊杰。但茫茫众生谁又能够深解个中滋味?何为时务耶?亮曰:识三界无安为时务也,识世事无常为时务也,识身不净为时务也,识心念无常为时务也,识一切感受皆是苦恼为时务也,识诸法与我毫不相干为时务也,识善恶标准为时务也。等等。不一而足。既识时务,当知大体。何为大体也?
424、 有人云:缘份天注定。亮想请教的是:何为缘?何为份?何为天?天外之天又是谁?天是如何注定缘份的?抽奖么?
425、 看不透是智慧和正知正见还没有到位的结局。放不下是因缘还没有灭尽的原因。只要具有正知正见,就没有看不透的万事万物。因缘一旦尽了,也就不存在放不放的下的问题。
426、 留恋三界的是魔法,出离三界的才是佛法。三界是有为法,而有为法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有为极苦。而三界是魔王波旬的地盘。涅槃界才是佛陀安住的境界。
427、 趋吉避凶乃世人之根本, 所不同的是,各家各派所给予的解决方案不一样而已。而只有佛陀告知的解决方案才是究竟圆满的。
428、 欲成大事者,当忍受内心的孤寂和外界的喧嚣。
429、 本性似水,外境如月。水中月影,月相映水。月在水乎,水在月中?心动月真,心静影尔。不随客尘,生死是谁?谁在生死?皆虚妄耳。
430、 有些人在此生就把贪、嗔、痴彻底永久断除干净,一切烦恼都不会再度生起,身坏命终之后就直接证入涅磐。这类人就是即身成就,证得阿罗汉果。
431、 世间五大魔,你能过几个?色魔与声魔,气魔与食魔。还有触觉魔,无明根本魔,无处不出现,在在都诱惑。引发贪嗔痴,激活情欲魔。心中诸意念,无非是尘客。分清真与假,行云流水过,出得三界外,自然大快活。
432、 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都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却难以 消除;人世 间的炎凉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积存在我们内心的恩仇怨恨却不易排除。假如有人能排除积压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祥和之气就会立刻充满胸怀。如此,自然也就到处都充满极富生机的春风。
433、 人生在世能减少一些麻烦, 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例如 交际应酬减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困扰,闲言乱语减少就能避免很多错误和懊悔,思考忧虑减少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 聪明睿智减少就可保持纯真本性。
434、 人生本来就像一场木偶戏,只要你能把控制木偶活动的线掌 握好,那你的一生就会进退自如去,丝毫不受他人或外物的操纵,能做到这些你就可以超然物外置身于烦嚣的尘世之外。
435、 不是自己份内应享受的幸福 ,无缘无故得到意外之财,即使 不是上天故意来诱惑你的钓饵, 也必然是人间歹徒来诈骗你的机 关陷阱。为人处世如不在这个地 方睁大眼睛,就很少有人能逃过歹徒诈术圈套了。
436、 不要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
437、 每天要三省其身,我今天说过哪些错话,做过哪些错事,哪些意念错了。 自己净自己,念念净意。你的身体像一件衣服,总有一天会丢掉,你的心永远跟着你,所以自净其意很重要。
438、 因果报应不是佛家所制定的,而是宇宙运行的规律。佛陀唯一发现的是:如何去改变命运的掌控从而得大自在。
439、 无论世界多么精釆,其实都只是诱惑你轮回而已,究其真实,你什么也得不到。
440、 不要关心世界的末日,那无异于杞人忧天。还是关心一下自己身心世界的末日吧,看看在自己身坏命终之前还有什么需要亡羊补牢的么?
441、 为何说保护好他人的同时也保护好了自己呢?不去恐吓他人以免他人感到恐慌,不作违背他人意愿的事情,不行伤害他人之事,用慈心面对所有有缘的有情众生。这就是保护好他人的同时也保护好了自己的真正含义。
442、 一个人能够保护好自己其实也是保护好了他人,保护好了他人其实也是保护好了自己。亲近自己的内心,修习防护自心清净的种种佛法,就是既利益了自己也利益了他人。
443、 方便他人,成就的是自己。
444、 打开心门,好一个纷芸错乱精彩却迷失自己又无奈的世界。关闭心门,寂静清凉极乐世界得大自在。
445、 渴了,喝水。饿了,吃饭。睏了,睡觉。醒了,起床,善念生起,尽力做好。恶念来到,让其随风而去,不去理会。心念纷飞,乃客尘也。生死事大,时时警醒。生死之间万缘糊涂,难得糊涂也。
446、 建议国人把自己父亲的生日定为父亲节。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无论多忙,都应当回到父亲身边,唠唠家常,喝杯小酒,按照父亲的生活方式实实在在过一天。可以一家人打打麻将,为父亲洗一次脚。等等。建议所在单位特别为他放一天假。 父亲才是生命的起源地。从他身体出来的那一刹那,我们就开始了人生之旅。母亲是大地,父亲是种子。种子进入土壤,生命也就开始。没有母亲的哺育,我们这棵苗子就有可能夭折。所以,在母亲的生日这一天,让我们回家去吧。做做饭,聊聊天,逛逛街,喝杯茶,捶捶背,洗洗脚,不亦乐乎?!强烈建议把自己的母亲生日定位母亲节。愿天下人的母亲健康长寿,身心健康!
447、 人生就象一场旅行,不必在乎沿途的风景如何,在乎的只是终极目标怎样,无论看风景的心情,旅行经过的每一个城市村落,遇见过的人让人如何感动,也许这一切过去了就不再见,留下的只有不仅仅是记忆。等我们身坏命终之后,纵然精彩,也那么无奈。走好自己的路,找好自己的目标,一路走好吧。
448、 无论你用什么方式来伤害我,我都应该来包容你,接受你。这才是慈心的真谛所在。
449、 人身只是工具。有些人借此出离三界,有些人借此成就佛位,有些人借此生到天上,有些人借此还得人身,有些人却堕落到了三恶道。
450、 人人都是工具。俗人是成为圣人的工具,圣人是促成俗人成为圣人的工具。我如是,你如是,他如是。一切有情亦复如是。
451、 我们心中的魔障太厉害了。心中的魔还得靠自己清除,佛陀也无能为力。 他也只能够告诉我们方法。 路,还得靠自己去走。
452、 引发嗔恨心的成本是最低的,但后果却是最惨烈的。
453、 贪瞋痴三种毒素一旦发作,智商为零。
454、 佛弟子应当在生活中以以遵守戒律为最高指导思想,时时刻刻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要严格按照世尊制定的戒律来约束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使之各种戒律都能够得到圆满究竟具足,得到世人的赞叹和敬仰。
455、 信仰皈依处即是上帝。有人信仰权力能够为他带来快乐,那权力就是他的上帝。有人信仰财富,那金银珠宝就是他的上帝。有人信仰名声能够为他带来快乐,那名声就是他的上帝。有人信仰耶和华,耶和华就是他的上帝。有人信仰默罕默德,那默罕默德就是他的上帝。我信仰释迦牟尼佛如来,释迦牟尼佛就是我的上帝。
456、 不管你是梦什么,心念才是最重要。要知道菩萨是重视心行,因此我们应该留意自己的心念,并对自己的心念负责,保持自己内心的的单纯、平和、宁静,只有让自己的身心安定下来,我们才能减少业障。
457、 世间最难免的是生,最难断的是爱,最难销除的是恨,最难铲除的是情。而这一连串的最,都是无明的作怪。只要铲除了无明,一切的最都不是最了。
458、 一切贪欲都是魔界的召唤,冲动是魔众的支使,喜乐是魔众的诱惑,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就是下场。
459、 如果无明得以断除,也就不会有福业、非福业和非福非不福的行为产生,没有行为产生也就不会形成各种意识,没有意识的产生也就不会有身心,没有身心也就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入处,没有这六入处也就不会有接触,没有接触感受自然也就无从生起,没有感受又哪里来的爱念,没有爱念自然不会去摄取,没有摄取也就不会有生,没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自然也就无从生起。
460、 感觉是个大骗子。它让我们长劫以来都在生死苦海中被伤得体无完肤。
461、 种种苦难的起因是源于对渴爱事物的执着。也由于对渴爱事物的执着这个因缘,就会形成苦难。也由于这个因缘,苦难也就随之而生成。
462、 所谓的幸福,确实是一种虽虚无缥缈经历过的一种迁流不住的感觉。而已。
463、 莲花永远感恩淤泥,没有淤泥的成就,焉有莲花的今日?可问题是:淤泥又是如何看待莲花的呢?它们为什么永远只能够成为淤泥?
464、 没有淤泥焉有莲花?奇怪,极乐世界没有淤泥,怎么会有莲花呢?奇怪,这难道是?
465、 与解决生死问题这一根本问题无关的一切所谓鸡汤,无非是稽汤吧。滑稽的汤。忽悠而已。还是站住,立正,向右看齐,稍息吧。
466、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去想想爱TA什么。爱身体吗?只不过是个臭皮囊而已,而且还是个万虫联合体,就好比是美丽的花瓶里面却装满了屎尿血脓一般。要说是爱心,心意虚无缥缈,瞬息万变,一秒之间,亿万念想。爱的又是什么呢?沉思中。既然能够生活在一起,无非是一段因缘而已。来了?!善待。走了?祝福吧。
467、 如果烦恼,就回心想想未生之前你又有什么吧。如果难受,就看看脚下的土地吧。如果难过,就抬头看看天空吧。
468、 明明知道没完没了的欲念是造成无尽轮回的罪魁祸首,那你为什么还要执着于梦幻泡影而不肯停下追寻的脚步呢?
469、 本体好比大地,一切皆因大地承载而生万物。一切行为举止喜怒哀乐嬉笑怒骂皆依本体得以运作。
470、 当洞悉世事无常的真相并将这种观念扎根在心里的时候,对三界中的一切也就不会产生爱欲之心。因为没有欲念,就能够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相清楚了知,并能够所谓其中的义理,所谓的忧愁苦恼也就无从生起。因为没有贪爱,就不会有愚痴迷惑从而导致修行错误。
471、 最难把握的是人心,最难改变的是世事。累了吗?放下吧,休止妄念,熄灭三毒,早些出去吧。
472、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心态吧。
473、 幸运,莫过于心死。悲哀,莫过于心动。
474、 什么叫去世?指的是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了。或天堂,或地狱,或畜生,或鬼道,或人间,或他方世界。是以为善者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去向。恐惧者,乃是无知或知道去三大恶道。是以,自求多福吧。
475、 连身体都只是个工具,更何况身外之物那些本来就不靠谱的玩意儿。
476、 莫看中物质世界的奢华,莫轻视内心世界的安宁,莫怠慢福业智慧的培植,莫忽略微小恶行的蔓延。
477、 与其是一味谴责社会,还不如反思自己为着社会做了些什么。
478、 就算是由于善业的使然能够在人天之间轮回,在未来的岁月里也会消耗殆尽而再度回到三大恶道饱受众苦煎熬。而要想摆脱这茫茫无际的轮回,只有出离三界不再轮回从而证入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极乐境界。
479、 身体是我们的最爱。可是如何为它费劲心机它总是忘恩负义。一声叹息。
480、 如果以物质的拥有来定义幸福的话,神赐给幸福这个是成立的。如果只是精神愉悦,那么,神也无能为力。
481、 怎么做,是聪明。做不做,是智慧。
482、 所谓生活,就是在生死之间活活被折腾到死。如果是意犹未尽,那么,再来。
483、 整个人类史就是贪嗔痴三毒的演炼史。也是佛性与魔性斗争的经历史。佛法的出现,犹如昙花一现,随之消失在漫漫夜空。而魔性,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宰了这演炼场。自古以来中国人说:邪不胜正。其实准确来说是:正不胜邪。正气就像一阵风,虽然可以峥嵘一时,但很快就会消失,而后无影无踪。
484、 我们在生活中,对世间的万事万物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深刻领会世事无常,无常即苦的本来真相,真正体会诸法无我的真正含义,从而到达寂灭我们心中的贪、嗔、痴这导致苦海无限轮回的根本无毒之后的涅槃极乐状态。
485、 所有结使都是魔众境界。一旦被魔众拖下水,就不可能避免生老病死和忧悲苦恼。我如今告诉你们脱离生死苦海的正确方法,那就是心不随意动而安定,不被种种结使所系缚,也就会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无尽苦海中彻底解脱出来。
486、 严格按照佛陀的教导依教奉行,六根寂定,时时修正自己的志向,再也不沉迷于睡眠。眼睛不再追逐外景,耳根不再留意美声,鼻根不再痴迷香气,舌根不再留恋美味,身根不再期待细滑的感觉,甚至是意识之中也不再被种种忆念所牵引,本心再也不会种种客尘所转动。
487、 就算是沧海桑田,大地变为虚空,虚空成为大地,过去世造就的种种因都是不会腐败的,随着因缘的和合,就一定会遭受相应的果报。
488、 逃离三界,躲避轮回,面对当下,接受现实,改变未来,修行之道也。
489、 学佛之人三心不可少,分别攀缘执着都是一样重要。分别善恶不要种恶因,攀缘三宝终身不改变方是英豪,执着于这两者之间的所有方能够证得极乐境。证涅磐不生不灭三心已经是毫无必要。
490、 我觉得有件事的牛角尖是必须钻的。那就是:我是谁?谁是我?我在哪里?哪里是我?我在何处?何处有我?
491、 你在意,就觉得什么都是事。当无所谓的时候,神马都是浮云。
492、 耶和华和默罕默德说:你们回来吧。这里是天堂。佛陀说:你们出去吧。就算是身处天堂,也属无常。只有出离三界不再轮回,那才是真正的天堂。
493、 在轮回的过程中,生命是有主体的。只有主体隐灭之后,方才能够出离三界,不再轮回。
494、 洞悉了因果的真相,也就把握了改变命运的钥匙。
495、 世间万物,无非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互依,相互转换。
496、 所谓的爱,其实就是一种意念而已。这种意念能够安住多久,取决于因缘。愿各位在生死之间时,尽量多断一点爱,多一点随缘吧。
497、 休止一切行为,息灭所有妄念。回归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也。是为:休息之真谛也。
498、 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服务员。切记不要本末倒置。那么?又有疑问:精神世界又是谁的仆从呢?
499、 正因为能够看透这些事物的无常本性从而使得彻底断除对物欲的贪爱与执着,就能够挣脱生死苦海的轮回之链从而证入到不生不灭寂静清凉的涅磐境界。
500、 世人都说无来世,却不细想从何至。无古何来有今朝,今朝过后是何时。之前当下和未来,世人心盲真愚痴。劝君放弃邪知见,回归正道不嫌迟。
501、 世人都变态,都奔虚妄来。明知山有虎,还要往前迈。财色名食睡,样样往心塞。精疲力竭后,还不思悔改。伤疤尚未好,苦痛就抛开。轮回折腾中,沉沦在苦海。
502、 老祖宗说:欲壑难填。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是以,只要人们执着于虚妄的欲念时,就不可能有满足的时候。
503、 贪婪是饿鬼的表现,嗔恨是地狱的条件反射,愚痴是畜生的习气。只要我们内心有贪嗔痴,就在与三恶道结缘。因此,在人道中也有三恶道的显现。
504、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修行也不是一天,一月,一年甚至是一生就可以完成的。
505、 人在生死之间,总会遇到千差万别的种种烦恼,时时刻刻都面临形形色色的取舍,由于智慧的缺失,人们总也无助,无奈,和无法。只能任由无知和贪欲驱使,轮回在那漫漫六道路之中。
506、 心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意念是随着因缘在变。
507、 你们要想出离三界不再轮回,就应当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要约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莫使德行有缺。在修行中尽早断灭贪欲、嗔恚、我慢、嫉妒和悭吝这导致轮回的五大结时,早日成就坚信、精进、正念、禅定和智慧这五大根本,就能够早日成就你们为了脱生死证入涅磐的夙愿。
508、 有恃方能无恐。世人所有的恃对像是靠不住的,钱?权?父母?丈夫?妻子?亲戚?科学?朋友?这也是对像都是不靠谱的。相比而言,耶稣、真主等等一天之主还是相对靠谱些。放眼世界,环顾宇宙,在这世界上最靠谱的则是一方世界的佛陀,以及那些即将成佛的大菩萨。是以,我们皈命诸佛,依止正法,亲近僧团。
509、 用智慧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用勇气面对应当面对的事,用慈悲去分别可以分别的事。
510、 面对红尘中的种种无奈,在还没能够逃离之前,还是选择忍受羞辱至为恰当。
511、 爱之深,自然恨之切。恨之切,只因爱己深。
512、 爱之毒,痛彻骨髓。是以,当远离之。
513、 谁也没有逼你,都是自己在折磨自己。
514、 当面对在妈妈肚里安住和破门而出的时候,当面对身体不由自主衰老的时候,当面对身体病变的时候,当面对死亡的时候,当面对恩爱却要面对分离的时候,当面对仇家找上门的时候,当面对求而不得的时候,当面对身心都受熬煎的时候,此时此刻的人生就是苦海。
515、 趋吉避凶是人正常之心理,也是人人的本能。区别在于解决方案的不同。佛家提出的解决方案虽然彻底,但世人心有不甘。
516、 生命在流逝,思惟在穿流,身体在代谢,我们的思想境界还在原地踏步么?
517、 世间上所有的人,心像猿猴一样的狂乱,一刻都不能静下来,终日被爱执所囚,一点自由都没有。
518、 明明知道感觉是个靠不住的大骗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被他牵制呢?
519、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务要珍惜,切勿怠慢。用之修行,当成法器。功德圆满,是报重恩。
520、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折腾。流芳百世,千古闻名,乃世人之所追求也。要想成佛,必须通过折腾从而积功累德,广结善缘。要想出离三界不再轮回,也必须通过折腾从而明白自我。一句话,广行善莫做恶是最到位的折腾。折腾万岁。
521、 世人之所以悲伤,是因欲福不相当。知足常乐固然好,红尘怎能没欲望?有为无常是苦根,是以当淡名利场。上供下施广培福,广学多闻智慧扬。无量福德遍世界,智慧无极知实相。因缘俱灭情欲无,清凉寂静极乐乡。
522、 发愿往生到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在内的十方清净诸佛世界去,了断生死,不再沦落到包括娑婆世界在内的污浊恶世中去。则不辜负我们到人世间来走一遭,也不枉父母生养我们一场,也不负国家庇护我们一生,也不悔众生关怀我们一世,也对得起诸佛菩萨对我们点化重恩。
523、 只要留了缝,就不要怪苍蝇叮。
524、 人一生时间中百分之九十九都在为这个躯体而忙。它需要睡觉…它会饿…为了生活奔波…结果,它还是不属于我的,最后属于殡仪馆的焚化炉。你看!我们被它骗得多苦!又是名,又是利,那更有得忙了,忙了一辈子,结果如何呢?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人真是可怜啊!要透过这些假相来寻求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
525、 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轮回是从心动开始的。
526、 放下是美,而放弃才是大美。放弃一切,出离三界,证入涅磐,何其美哉!
527、 助长贪嗔痴的方法就是恶不善法,熄灭贪嗔痴的佛法就是大善之法。
528、 生活即是苦,苦才是生活的真相。看淡这些,作壁上观,笑看世事人生,无非梦幻泡影,何必跟他们较什么真?!
529、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活在当下。回顾过去是为了反省和总结。展望未来是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未来。活在当下是为了目的和方向给予持之以恒的努力。
530、 面对同样的失去,有些人内心豁达,不会纠结很久,遇到什么都能随遇而安,心安了也就自在了;有些人则耿耿于怀,难以面对,要么愤世嫉俗,要么自暴自弃,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困扰。所以,外境好坏并不是苦乐的来源,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心中出现的意念。
531、 烦恼的时候,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烦恼,你会发现其实都不是很大的事,计较了,就烦恼。我们要知道,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该发生的,都是因缘。顺利的就感恩,不顺利的就忏悔,然后放下。修行者的心灵: 过而不留。
532、 休息是佛法。 ? 为何?光亮曰:休止身口意的一切行为,息灭一切妄念,心安意定之后就可以出离三界不再轮回。
533、 学佛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认清世事虚幻的本质,从而跳出轮回不再三界。
534、 所谓关爱,其实是关闭六根爱护自己之意,当一个人关闭心门不被客尘所扰不随外境所动就是真正的爱护自己。而非是指爱护他人之意也。
535、 活在当下?不!缺乏正知正见的人不是活在当下,而是祸在当下。具足正知正见的人在大事已了的情况下才能够活在当下。
536、 人定胜天,说的是人一旦心定,就可以战胜哪怕是来自于天界的种种诱惑而自得其乐。
537、 神马都是骗子,最终都会让你伤痕累累而一无所有!
538、 爱是烦恼和痛苦的别名。
539、 再美的东西,都无外乎是诱惑人下水的梦幻泡影而已。究其真实,你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可能得到。
540、 因为爱,才会痛苦。 因为爱,才会显得小气。因为爱,才会失去。因为爱,才会停步不前。假如不爱呢?解放了。
541、 因为诸行无常,且诸法无我,是以,寂灭为乐。不要以为有什么众生可以度化的,不要以为你能够改变一切的。还是收起那执着于虚妄的心,早些走吧。
542、 收心摄意,淡出江湖。
543、 无论男女,只要能够常常供养出家人或者是在家的修行人,或者是布施财物给有需要的弱势群体,这就是以不可靠的财物寻求到坚实可靠财物的方法。
544、 如果修行人深知色身的真相和所带来的严重后患,就会停止追逐种种虚妄之想,防护自己的六根,回归到清净本心之后就即身成就,证得圣果从而乐在其中了。
545、 当面对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人生八苦折磨的时候,神马都是浮云。此时此刻,无助的,才是人生真面目。
546、 人存活于世,无外乎是两大目的。第一是找回自我,第二是传宗接代。找回自我,人生有了方向。传宗接代,人类就有未来。传宗接代无外乎是两种。一种是血脉的传承,一种是法义的传承。而在这两种传承当中,法义的传承尤其是显得更加重要一些。如能将佛法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人类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547、 如果本心已经远离一切行为,不再爱恋和贪着心外之物,也就不会再来三界六道投胎转世,长久安住在涅槃寂静的极乐境界之中。
548、 在长达无数劫的时间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经历的三界轮回是无法计算。在每一次的转世投胎中都想求得一个安身之所,而最终都落得个惨淡收场,苦恼万端。旧的身体毁坏了,就会再度寻找新的身体继续休养生息。肢节一旦毁坏,形体也就不可能保全。
549、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随发心顺因缘从而登陆彼岸。
550、 真理,是个廉价的奢侈物。
551、 佛只是导师。 路还是要靠自己去走的
552、 目标正确,方向正确,方法正确,假以时日,就可以登陆涅磐彼岸。
553、 心外诸境,无不显现在内心,如同梦幻泡影。
554、 闭,关。关,闭。闭紧六根,关住心门。关上心门,闭合六根。是为闭关之真谛。
555、 若被欲望驱使,既不能够恢复内心的宁静与安祥。
556、 持有错误见解的众生所作所为以及趣向都不可能是珍贵的,也被世间人民所轻贱。为什么呢?因为其错误知见是不善的缘故。好比是种子是苦的,就算是种在最好的田里到时候结出的果子也是苦涩的。那些具备邪知邪见的众生无论是心里想的,嘴里说出的,还是身体力行的,都是恶行。
557、 思路绝对出路,那又是什么决定思路呢?环境。环境又是什么决定的呢?业力。那业力又是什么决定的呢?行为。行为又是什么决定的呢?知见。知见又是什么决定的呢?无明。无明起,则诸法起。无明灭,则万法灭。
558、 执着于彼岸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559、 因,起心动念为因。缘,指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因缘具足,万法形成。
560、 请忽视万事万物的存在。 否则。心系于斯就是累。
561、 正确的知识和见解来源于两大因缘,第一因缘是广学多闻如来教法,第二因缘是止息一切妄念观照万法实相。这两种因缘的造就,就能够生起正知正见。
562、 释迦如来所讲述开示的法理之中已经是包罗万有了。有智慧的人听到正法之后就能够断除一切病根而获得安稳快乐。
563、 身体对你来说只有管理权和使用权,而惟独没有所有权。
564、 欲望有多大,烦恼也就有多大。
565、 利欲熏心,说的是追求名闻利养的欲念能够蒙蔽清净的本心使人变得愚蠢起来,甚至是丧失了理智。
566、 为了断生死不再轮回而出家修习梵行的人,就应当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看透身体的本质并将这正念时时刻刻安住于心。
567、 将快乐的源泉寄希望于他人注定是不快乐的。一旦不如己意就深陷苦海。
568、 无明为父,欲念为母。众缘为食,轮回开始。
569、 不要生起嗔恨心 那是导致不善境界的恶因。
570、 因诸行无常,且诸法无我,是以,寂灭为乐也。共勉之。
571、 既然诸行无常,诸法又由不得我,那又何必在这世间浪费表情?还搞得自己灰头土脸,里外不是?我会寂灭所有欲念从而使得心安意定不再执着于虚妄进而证入涅磐大城而不再经历轮回的。
572、 在业力面前,我们是苍白无力的。 命是无法改变的,运也是无力改变的,生存空间一时也难以得到改变。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我们的心态,认清这世界的无奈,建立出离心,早日回归净土吧。
573、 那么,什么是正法呢?是能够使一切欲念永远消失,导致轮回的一切结缚和覆盖得以彻底铲除的方法就是正法。
574、 触景生情,假如没有接触到外景,情还会生起吗?比如说极乐世界等十方净土,还会有情衍生吗?深思中。
575、 在在处处时时刻刻行住坐卧都观照自己的内心和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心意高度集中不会被心中出现的种种杂念所牵引,就算是高山崩于眼前海浪向自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也无动于衷,心不狂乱。这样的禅定才是至善圆满的修持。
576、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广行十善,才真为己。多行十恶,终害自己。以一己之私利益亿亿万万苍生,自私也公。以一己之私不思利民,其私也害。
577、 作为要想出离三界而出家修习梵行的修行者,就必须安下心来全神贯注忆念佛陀、忆念正法、忆念僧团、忆念圣戒、力行布施、忆念诸天功德、忆念止息妄念观照诸法实相、关注一呼一吸、忆念身本不净而且无常、忆念自己肉身死亡之后的境况。
578、 只要有需要,连自己的脑袋、眼睛以及身体这血肉之躯都要毫不顾惜地舍弃,更何况那妻、妾、王位、钱财或者是儿女这些身外之物。只有做到如此境地,这才是真正至善圆满的布施。
579、 有烦恼故名为系缚。无烦恼故名为解脱。
580、 不要被诸等美色迷失眼睛,要知道这个世界越是美丽的东西越是丑陋越是无常;不要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忠言逆耳;不要被各种香味迷惑,要知道世间还有臭秽等味道;不要沉浸于美味当中,要知道世间还有苦辛等味道。
581、 人的生命又好比那水从高山流下,昼夜流淌不息没有一刻停止,直奔那死亡终点而去。就算如此,人道还是上三道,投生为人实属不易。既然我们知道投生人道不易,那么我们就要过好每一天,要走正道要谨守佛戒不得伤害众生,要积极布施老弱贫穷。
582、 凡是人没有不死的,就算他寿命八万四千岁,如果作恶的话堕入地狱也要承受少则数劫的磨难,八万四千岁和几劫时间相比是多么的短暂。所以投生为人的话就要再接再厉杜绝悭贪之心,积极布施贫困之人,控制自己的情欲不要犯下恶事。
583、 色、声、香、味、触、法,无非是诱惑而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思、尝而不着、触而不记、法不动心,对治之道也。
584、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此乃了义究竟之佛法也。三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十,四摄六度十波罗蜜也。六者,地狱、饿鬼、畜生、人类、阿修罗、天人六道也。走者,出离也。与其计较三界六道过得好与不好,不如横出三界,不再六道,安住涅槃为好。要想不再轮回,就要广积十大波罗蜜也。不知其解当否?
585、 众生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众生无明。无明就是所谓的愚痴,众生愚痴不懂得因果轮回这才造下各种业,投生于六道当中。六道当中的天道、人道是上三道,可是仍然充满痛苦,不能获得解脱。那么,如果想解脱怎么办?那只有依靠佛、法、僧获得智慧,从而看透因果循环,坚持积累功德最终远离六道。
586、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心中存在着情爱。只有放下这些牵绊自己的情和爱,人才能得到解脱。
587、 不要过度在乎身边的人,也不要刻意去在意他人的事。在这世上总会有人让你悲伤、让你嫉妒、让你咬牙切齿。并不是他们有多坏,而是因为你很在乎。所以想心安,首先就要不在乎。你对事不在乎,它就伤害不到你;你对人不在乎,他就不会令你生气。在乎了你就已输了。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才是无敌的。在乎即累。
588、 元本清净因无明,旦因心中染客尘。快将情欲皆除灭,乐在涅磐不再生。光明无量照沙界,亮度世间诸有情。祝贺大家结佛缘,福慧双修极乐境。
589、 修正初心是根本,是善就要尽力行。是恶务要早除尽,福慧双修四正勤。
590、 静心观自在,处事妙吉祥。降伏金刚手。积福地藏王。除恚观世音,灵感虚空藏。待人如弥勒,行动普贤王。平安摩利支,去碍除盖障。心中驻十念,早证涅磐场。
591、 心有挂爱不自在,瞻前顾后怕祸害。胆战心惊过日子,到头却是沉苦海。
592、 你有我没有,是以我无忧。我有你没有,笑看君白头。你有我也有,看看谁长久。你我皆没有,潇洒世间走。
593、 耗旧不造新,将来泪淋淋。富贵也无常,培福切莫停。上供又下施,成就是自心。错失这人身,恶道苦无尽。
594、 念念阿彌陀,念念想極樂。念念身不淨,念念生死河。念念除客塵,念念情慾沒。念念皆厭離,念念福慧多。
595、 如果只是为肉身而活着,这样的人是来自于禽兽。为无穷无尽的爱欲而活着,这样的人来自于饿鬼。为斗诤而活着的人,来源于阿修罗。为升华而活着的人,来自于天堂。为嗜杀而活着的人,来自于地狱。为了脱生死不再轮回而活着的人,则来自于佛国。
596、 所谓安息,指的是安住无为,熄灭情欲。证入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是为安息之真谛也。
597、 行为之中莫伤害,将心比心记心怀。换位思考终有报,无因无果最自在。
598、 幸福就如同手的单面, 另外一面一定是辛苦。
599、 三界六道行世间,处处皆要保安全。恶业不作广行善,功德圆满入涅磐。
600、 人生有六大财富:第一是对佛陀有着金刚不坏的信仰;第二是对离苦得乐的正法信受奉行;第三是尊重供养佛陀座下的弟子们;第四是对佛陀制订的圣戒能够圆满受持;第五是对父母双亲能够发自内心的的孝养;第六是厌离一切有为法而生起的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