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经.愿望品.金块本生谭》
序分 这则本生经是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对某一个比丘所作的谈话。据传,住在舍卫城的一个良家子,听闻佛说法,归依佛、法、僧三宝而出家。
这时,他的阿阇梨与和尚等,说明等等的戒,使他听闻,比如说:“此名一种戒,此名二种戒、三种戒、九种戒、十种戒、多种戒。此名小戒,此名中戒,此名大戒,此名波罗提木叉(戒本)之制戒,此名根(五官)之制戒,此名行为之净戒,此名日常品使用戒。”
他自己想:“这个所谓的戒,实在是太多了。自身被这么多戒束缚,是不能一一实行的。不能满足守戒的人,出家做什么?不如为一家长,行布施善行,养妻子比较适宜。”
于是向老师说:“师尊!我不能守这样多的戒,不守戒,出家无益,我今天开始还俗。把衣碗还给您们。”师尊们说:“如果真是这样,必须到十力佛处请假!”于是引他到法堂来到佛陀跟前。
佛陀观察后问说:“比丘!你们什么原因带这个比丘前来?”他们回答说:“世尊!这个比丘说:‘我不能守戒。’返还衣碗,我们就把他带来了。”
佛陀就说:“你们这些比丘!你们为什么向这个比丘,说这么多的戒,这个比丘虽然尽其全力,也不能守。你们今后决不可如此说。这个比丘的事,由我处理。”
于是向这个比丘,佛陀说:“比丘!你没有守多戒的必要。你能守三戒吗?”比丘:“世尊!我当然能守了。”佛陀说:“甚善!这样你今后守身口意三门,即谨慎于身口意的恶业。你可去住处,不要还为俗人。”
佛陀只命他谨守三戒,于是比丘心里很满足,向世尊说:“承知尊命!世尊!我谨守三戒。”
他拜佛以后,与阿阇梨、和尚同去。这个比丘连续守三戒,心中思惟:“师尊们向我说种种的戒,他们自身不是佛,这样对我不能了解,等正觉者真就是佛,是无上法王,以这样多的戒,都包含在三门之内,授我受持,佛陀乃真是我的护卫者。”
他增长慧见,经过数日以后,就证得阿罗汉位。聚集在法堂的比丘们,听到这样的消息,说:“诸位法友!佛陀对自己说‘我不能守种种之戒’,想要还俗的比丘,授与包含一切戒的三门,使他证得阿罗汉位。佛陀是如何成为这样非凡的尊者啊?”
他们赞叹佛的各种德行而坐。佛陀此时来到法堂,问说:“你们今天有什么话聚集在这里?”他们回答说:“如是如是之语。”
佛陀说:“比丘们!十分重的荷物,分作数分,就成了轻便的。从前的贤者得到大金块,不能提起,将他分为数块,拿起来运走了。”于是佛陀为他们说了过去的事。
从前,在波罗奈的首都,梵与王统治国家的时候,菩萨是一个村落的农夫,一天,他在以前村落处的原野耕作。一天,其村有一个富豪,曾埋有一股(大腿之上部)的量,长达四肘(手臂之下部)的金块在地下而逝世。
今菩萨耕作,以锄掘著金块而不动,他想:“这恐怕是树根扩张的缘故。”于是除去土壤,乃是一大金块,于是急忙以土掩盖,这样一天当中,到了其他的场所耕作。太阳西沉的时候,他将轭与锄等,归置于一处,想着要拿金块回去,几经向上提起,但不能动。
于是坐在那里,心中思惟:“这一部分用为糊口,这一部跟埋置为贮蓄,这一部分以为商贾用,这一部用为布施的善行。”于是他将金块分为四部份。这样分割,金块轻便,提起运回家中,按四份放置。其后他行布施等善行,按照他的业报,投生到了应生之处。
佛陀说了这个法语以后,等正觉者唱出了如下的偈:常持喜悦心 得为悦意人 善法得涅槃 灭尽一切结。这样佛陀以阿罗汉位为终极的目的,说了这样的法语后,说:“那时得金块的农夫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