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汉译南传大藏经《本生经.无戏论品》
释迦牟尼觉悟成佛的第一年,于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度过了第一个雨安居,住在由频婆娑罗王布施给僧团的竹林精舍。第二年,佛陀回到自己的家乡释迦国,当时有许多释迦族人随佛出家,寻求最终的解脱之道——证悟阿罗汉!
于这些随佛出家的圣寻洪流中,有七位后来在佛教中非常出名的释迦族人,他们分别是:阿难、阿那律、优波离、提婆达多、跋提、金毗罗、婆咎。其中六位全部证悟阿罗汉,只提婆达多未证得任何圣果。
跋提在出家之前,是释迦族某国的国王。他住在自己的皇宫内,布置许多护卫严守王宫庭院。然而,即使生活在戒备森严的皇宫内院,周围有众多持武器的士兵把守,跋提依然感到恐惧,缺乏踏实的安全感。
于世尊的僧团出家之后,跋提长老经常生活在森林里。他喜欢随意游步,在森林与旷野中独行独住,但却完全没有恐惧感。因此,跋提多次发出感叹之声:“啊!现在终于安稳!如今已是完全安稳!”
比库们听到这些话后,都明白:“跋提长老已表明自己证悟了阿罗汉。”于是,比库们将此事告诉给佛陀。佛陀说:“诸比库!跋提为安住之身,非自今生,他于前世也曾经安住!”比库们为明其意,向佛请愿。于是,佛陀为说前世的隐秘因缘。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释迦菩萨投生于北方一大富豪家庭,是高贵的婆罗门血统。然而,三妻四妾、朱门酒臭的奢华生活,并未给菩萨带来多少幸福感;他反而觉得诸欲享受是世间的大过患,缺乏善业的生活是堕落恶道之因。
于是,释迦菩萨决定放弃家族的一切财产,孤身一人出家修行,寻求梵行善业的真实利益。在布施出所有的金钱财物之后,菩萨独自进入喜马拉雅山脉,成为一名少欲知足的出家沙门。通过勤修定力等上人法,菩萨不久就证得了四禅八定。
后来,追随菩萨修行禅定的弟子越来越多,光是固定的随从者,就有五百人之多。某一个雨季开始,菩萨由一群随从弟子围绕,离开喜马拉雅山脉,游行于印度各个国家与城市。到达迦尸国的首都波罗奈城时,受到国王的热情款待与供养,并定居于国王的皇家御园。
雨季四个月过后,释迦菩萨向国王告假,想返回喜马拉雅山居住。国王说:“尊者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返回喜马拉雅山呢?不如让您的弟子们先回山,尊者您自己就长住此处吧。”
于是,菩萨委托随从弟子中,年纪最大的弟子说:“你带领所有弟子返回喜马拉雅山居住,我则长住于此地。”最年长弟子回答:“遵命!我等先去,师尊您多保重!”
这个最年长弟子,在出家前是一位国王。他放弃三宫六院、帝王享受,也舍弃广大的国土,于喜马拉雅山出家梵行,勤修上人法,证得四禅八定。如今,他按照师尊的吩咐,率领众弟子返回喜马拉雅山,与同修们安住于渺无人迹的雪山。
某一天,这位最年长弟子,想前往波罗奈都城拜会师尊,于是对其他同修说:“师兄们,我将前往迦尸国的都城波罗奈,看望我们的师尊。你们暂且和睦安住,我不久即可归来。”同修们回答:“遵命!师兄可安心前去,我等望兄早归。”
于是,最年长弟子来到都城波罗奈,先礼敬师尊(释迦菩萨),然后坐在师尊的身边,问寒问暖、恳切交谈,展现做弟子的各种礼节,以及尽到做弟子的各种义务。
那时,恰好国王也前来造访菩萨,进入皇家御园后即礼拜菩萨,尽完在家人礼仪,做完布施供养之后,安静地坐在释迦菩萨的身边。
最年长弟子在见到国王时,并没有从座位上起立向国王施礼,而只是独自发出感叹之声:“啊!现在终于安稳!如今已经安乐!”
国王见此情形,便询问菩萨:“尊者!您的这位年长弟子,是否因为吃了好的食物,发出感激之声,于座位上表示安乐之相呢?”菩萨回答:“大王!事实并非如此。”
菩萨接着解释:“大王!这位弟子在出家之前,跟您一样是一位国王。于喜马拉雅山出家之后,通过勤修苦练,终于证得四禅八定。”
“于是,他经常跟周围的同修们说:‘我以前做在家人的时候,依赖国王的威光,虽有多数执武器的士兵护卫,但内心仍然不得安宁!如今以出家之身却得到安宁,依靠禅定得到极大的安乐!”
国王听完菩萨的解释后,心生喜悦,并且心满意足。他先顶礼释迦菩萨,然后敬礼那位年长弟子。在继续听闻菩萨的说法之后,返回了皇宫自己的住处。
最年长弟子也向师尊敬礼,然后归喜马拉雅山而去。菩萨则继续住在皇家御园内,少欲知足、勤修禅定不懈怠,死后投生于梵天界。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后,接着便说明四谛义理,说完四圣谛,多位比库证得初果至四果。佛陀连络前世、今生之事,作因缘结语:“尔时,最年长弟子,即是现在的跋提比库。喜马拉雅山众弟子的师尊,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