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青年〕
此本生经历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养母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睒摩贤者本生经历〔第五四○〕中将为说述。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贫穷之家庭,名须达那。彼达成年后,得工资奉养双亲,父死之后养母。当时波罗奈之王,喜好狩猎,某日,王伴诸多从者,入一二由旬之广大森林,王向诸人布告:“各各站立自己之场所,凡有鹿由其处逃脱者,即为败于鹿者。”于是辅师等于大道傍之小屋,加以修葺与王暂居。诸人包围鹿之居处叫喊,使鹿等骚动而出。时有只羚羊奔来王所,王思射之而施矢,彼悟王之计略,知矢向大肋骨射来,急行旋转如为矢所射之状而倒地,王云:“动物已为我所射。”驰往捕捉,羚羊则跳起,如风之速而逃去。辅师及其他诸人均笑王纵羊,王急追彼,彼力尽疲弊,王以剑两断之,结缚于一杖之两端,恰如担天平之棒归来。王至一菩提树之近前自语:“我暂在此休息。”于是向彼处横卧而熟睡。
于此树上,有一再生夜叉,名摩佉提婆,居于此处,彼得毘沙门天王许可,得食来至此处之物。夜叉当王起立欲去之时,向王云﹕“汝且稍待,汝为我之食物。”彼捉住王手。王曰﹕“汝为何人?”夜叉:“我为再生夜叉,我得许可,凡来至此场所者,皆得食之。”王沉着拂退其手问曰﹕“今日食之耶?何时食之耶?”夜叉:“只要获得,何时皆可食之。”王曰:“今日且食此羊,将我解放,我明日送人使持饭钵前来。”夜叉:“如此不可怠忽,如不派送前来之日,我即前往食汝。”王曰:“我乃波罗奈之王,我若无有,则无人能言。”
夜叉承诺与王之约束,将王放免。王入都城向奉仕辅师说明发生之事。王问:“此事如何处理?”辅师:“大王!有无日期限制?”王:“并无日期限制。”辅师:“王之所为误矣。然王勿心忧,狱舍囚有多人。”王﹕“如是此事由汝处理,救我之命。”辅师:“谨遵王命。”于是每日由狱舍提出罪人持饭钵,一无所知送往夜叉之所。夜叉于食饭后,将人亦食之。不久,狱舍已经无人,王因无人前往送饭,依死之恐怖而战栗。辅师慰王曰:“人对财产之欲望较生命之欲望为强,于象背上负以千金之束:‘何人欲得此财宝,可持饭前往夜叉之处。’并击鼓作如上之宣传。”王即按辅师所言布告实行。
菩萨自思:“我之工资,只得一摩沙迦(金币一钱之二十分之一)半之数以养母。得此财宝与母,往夜叉之所,若能征伏夜叉则甚善,若不能时,我母亦可幸福度日。”彼将此事告母,母曰:“吾子!我已充分满足,我不欲财宝。”菩萨两度请求,均被拒绝。第三度,彼不问其母,彼云:“大人!请与我千金,我愿送饭。”彼取千金与母:“母亲勿忧!我征服夜叉,与人人幸福,今日正午归来,使母泪湿之颜展开笑容。”彼告母后,与王臣一同往王之近前,敬礼而立。王:“汝持饭前往耶?”菩萨:“唯然,大王!”王:“有无一同前往者?”菩萨:“大王!请赐汝黄金之靴。”王:“理由为何?”菩萨:“大王!此夜叉对立于树根地上之人,始允为其所食,我所立不属于其地,我立于靴上。”王:“其他持何而行?”菩萨:“大王!请赐汝之伞。”王﹕“伞为何用?”菩萨:“大王!夜叉对立于其树荫下之人,始允为其所食,我今不立于树荫之下,而立于伞荫之下。”王:“其他尚欲持何物而行?”菩萨:“大王!请赐汝剑。”王:“目的为何?”菩萨:“大王!恶魔对手执武器者心生恐怖。”王:“其他尚欲持何物前往?”菩萨:“于黄金钵中盛满王之饭菜。”王:“是何理由?”菩萨:“大王!如我为贤人之状,以土制之钵盛粗末之饭,实不相称。”王:“汝言甚善。”王以所有之物与彼,并亦提供自己之从者。
菩萨告王:“大王勿忧,我今于中午征服夜叉,使王幸福而归来。”于是携必要品而往其处,于树之近处,使诸人等待。穿黄金之靴,以剑护身,头撑白伞,于黄金之钵满盛饭菜,行近夜叉之前。夜叉眺望道路,发现菩萨,“此人与先日来者方法不同,是何缘故?”彼自思考。菩萨行近树前,以剑尖挑饭钵送至树荫之下,自则立于近荫之处唱第一之偈:
王命送汝饭。味佳且浇汁
摩佉提婆处。前来且进食
夜叉闻此自思:“我骗彼男入于荫中食之。”于是唱第二之偈:
青年!浇汁之食物。持入荫中来
青年!汝身及食物。我思共食之
于是菩萨唱次之二偈:
夜叉!勿为小事。失汝大事
怖死之人。不来送食
夜叉!美味浇汁食。汝应常食之
杀我为汝食。无人送饭至
夜叉正悟青年之所云,心中快活唱次之二偈:
汝所语利益。青年!实为我利益
吾今特许汝。汝须达那!多幸逢老母
剑伞与金钵。青年!汝今可持归
母汝汝母与。多幸可相逢
菩萨闻夜叉之谈话〔思〕:“我之工作成就,夜叉依我所言已被征服,多得财宝,完成向王应诺之使命。”彼感谢夜叉唱最后之偈:
夜叉!汝于同族中。实为多幸福
已完成王命。我得诸财宝
彼如斯云,更向夜叉言曰:“吾友!汝昔多为恶事,残忍而无慈悲,食他人之血肉,生为夜叉,今后不可再为杀害。”菩萨更教以守戒律能生幸福,破戒律招来不幸,当即授与夜叉五戒,并向彼云:“住于森林,汝有何益?汝来!我使汝住于城市之门,得最上之饭食。”彼与夜叉一同归去,使夜叉持剑及所有之物,到着波罗奈之都。诸人告王曰:“须达那青年伴夜叉前来。”王伴辅师出迎菩萨,使夜叉定居于都门,得最上之饮食,入城击鼓,集合众人,宣说菩萨之手段,并与以将军之地位。王自身守菩萨之教诫,为布施之善行,得成生天界之身。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养母之比丘得预流果。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夜叉是央崛摩罗,王是阿难,青年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