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婆罗门〕
此本生经历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以德试验之婆罗门所作之谈话。据传王云:“此〔婆罗门〕为德具备之人。”而比对其他之婆罗门更加另眼看待。彼自思:“王以我为『具德者’,比对其他之人特别看待,又以我为『过目不忘多闻者’,学问品行皆甚伟大,我今将加以试验。”一日彼由知藏官(库官)室盗取金货,知藏官对彼表示敬意,而无任何之言,然彼于第三次时,则以彼为盗贼于饭时加以逮捕,引至王前。王问:“此何为者?”官云:“彼盗王之宝。”王问:“婆罗门!此真实耶?”答曰:“大王!我非盗王之宝,我因对学问与品行何者伟大,发生疑问,思欲探究其中之理,三度窃取金货,而被此人所缚,伴来王之眼前。我至今始知品行较学问尤为重大,我已无为家族生活之必要,我请求出家。”彼被许可出家,自己宅门不曾一顾,往祇园精舍向佛发愿出家。佛许彼出家受戒,彼于受戒后不久,达内观之结果入最上果(阿罗汉果)。
于法堂之中,开始论议:“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婆罗门,为试自身之品行,出家修行内观,达阿罗汉果。”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不只此人,前生亦有贤人等试品行而出家,为自身等得安住之处。”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某婆罗门家。达成年后,于得叉尸罗修习一切学艺,往波罗奈谒见国王,王与彼司祭之地位。彼守五种戒法,王以彼为正直之人,持有敬意,彼思:“究竟王对我之德行持有敬意,或认我具有闻而不忘之才?”一切与如上所说之故事相同。然于此处婆罗门云:“今我知品行较学问尤为重大。”而唱次之五偈:
戒胜抑学胜。吾先怀疑惑
今知戒胜学。吾已无疑惑
生空族亦空。戒为最上者
凡不具戒者。学亦无有要
不立于法剎帝力。不依法之毘舍种
凡此两者弃此世。将生恶道定无疑
剎帝力与婆罗门。毘舍首陀旃陀罗
弗拘沙(清扫夫)等皆守法。升入天界为平等
种族友吠陀。来世不安乐
己持清戒者。来世得安乐
大士语如是之戒德,王许其出家,即日入雪山,出家入仙人道,得神通与禅定,成为生梵天界之身。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试品行出家入仙人道者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