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身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烦恼比丘所作之谈话。此一谈话于温玛丹提女前身因缘(第五二七)将再述出。佛向彼比丘言曰:“比丘!女人有淫荡、不谨慎、野鄙、卑贱者,汝何故为此野鄙之女所烦恼耶?”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出生于犍驮国得叉尸罗之婆罗门家。彼至知有分别之年,己对三吠陀及诸学艺,造诣甚深,为当时有名之阿阇梨。
彼时,波罗奈之某婆罗门族生有一男。两亲于其子诞生之日焚火,其后亦不使火断绝。当时男达十六岁时,两亲告其子云:“吾子!我等于汝诞生日焚火,其后亦不使火断。若汝于未来,真欲愿往梵天世界,应携此火,入于森林,供养火神,努力入梵天界;若希望住于家庭,可往得叉尸罗,就彼有名之阿阇梨修学,然后治家。”
青年婆罗门答曰:“我不能于森林中仕奉火神,我将治家。”于是辞别父母,向师之报酬携带千金,往得叉尸罗,于其处修了学问,归家而来。两亲对其子为在家生活,颇不赞成,实欲使其入森林奉仕火神,于是母亲欲向其子说示女人之罪恶,思欲遂彼入森林,彼女自思惟:“如此贤能博学之阿阇梨,必能向我子说述女人之罪恶。”母曰:“吾子!汝全部终了学问之修习耶?”子:“母亲!我已全部修习终了。”母曰:“如是,汝必已修学阿萨陀曼陀(嫌恶之圣典)矣!”
子:“母亲!我尚未学。”
母曰:“吾子!若汝未学嫌恶之圣典,如何云学问之终了?宜再前往学之归来。”
子:“承知遵命!”于是再向得叉尸罗出发。其师有百二十岁之老母,师尊亲自为老母沐浴,为进饮食,加以看顾。他人见之,常加嘲笑。师尊自思:“我将入森林,于彼处看顾吾母度日。”于是于某一寂静之森林中,选一流水畅乐之场所,建一仙人住居之小舍,运来熟酥及硬米,自己携同其母前往,如是彼得经常看顾母亲而住于其所。
此青年往得叉尸罗,不见师尊。于是询问:“师尊往何处耶?”彼闻得以上之报知,即往森林拜访,敬礼师尊而立。师问曰:“汝何故甚早返来?”
青年:“我再须向先生学习嫌恶之圣典。”师曰:“究为何人向汝语及须学嫌恶之圣典耶?”青年答曰:“我母所言!”菩萨于心中思维:“世间无此嫌恶之圣典,此恐为彼之母亲思欲使彼知女人之罪恶。”于是,师云:“甚善!如是教示汝此嫌恶之圣典。汝自今日以后,代我亲手为母沐浴,看顾我母及饮食等,并于擦拭母之头、脊、手足之时,不可忘记赏赞之词谓:‘老母!汝虽年长,然身体甚美,青年之时,盖亦如是!’又于洗老母之手擦香水时,称赞其手足之美。如是,我母向汝所作之谈话,汝不可羞耻且不可腹藏,悉皆告我,如是,汝将习得嫌恶之圣典,若不如是,习得即不可能!”彼云:“承知师命。”彼守师尊之命令,自此以来,依师言而行。老母经青年屡屡返复赏赞,心中自思:“此青年将欲与我一同为乐耶?”此一盲目老衰辰之女,顿起爱欲之念。某日,老母于青年赏赞其身体之美时,问彼曰:“汝欲与我快乐度日耶?”青年:“老母!此乃我之所欲也,然师尊甚为严格!”老母:“若汝欲与我一同快乐度日,可将吾子杀之!”青年:“我于尊师前,受种种教,只为爱欲,何能杀师?”
老母:“若汝不弃我,我将自行杀之!”如是之女人,实为淫荡、野鄙、卑贱之人。如此年老,尚起爱欲,为烦恼所驱,以至欲杀如是孝行之子!
彼将此事,悉皆告语于菩萨。于是菩萨云:“青年!汝善得将此事语我。”师观察母之寿命,已知︰“今日为我母之死期。”师云:“青年!由今日起,我将对母一试!”于是师砍伐一优昙婆罗之树,作成如自己身体等大之木像,完全用布包裹,然后仰面横置于师之自身卧榻之上,并以线绳连结。于是向弟子曰:“汝持斧前往,将此牵引之线绳交与我母。”彼往告老母曰:“老母!吾师今于小舍中自己卧榻上就寝。我结置一手牵之线绳,汝可持此斧往,若汝可能,将师杀之。”老母:“汝不可弃我!”青年:“我何能舍弃?”老母持斧颤动而起立,以手牵之线绳传递前进,最后以手触及自思:“此必我子!己于是揭下蒙面之布,执起利斧思唯:“一击之下杀之。”向咽喉四周砍下。尔时,忽闻入木之坚音,始知为一木像。于是菩萨问曰:“吾母何为?”老母大叫:“我为汝所欺骗矣!”实时倒地而亡。此盖为其母应于自己小舍内卒倒,瞬间而亡之命运也。
于是师知老母已死,付诸火葬。火葬场之火消失后,手持森林之花,由青年伴随,坐于自己小舍之入口处,对彼青年曰:“青年!别无任何嫌恶之圣典,女人实多有可厌者,汝母命汝修学嫌恶之圣典,命汝来我处之前,乃为使汝知女人所易犯之罪恶。今汝已明见我母之罪恶,由此可知,汝将了解女人淫荡、野鄙之事。”师教诫彼后,遂彼使归。
青年于是拜别师尊,归至父母之前。尔时其母向彼问曰:“汝已学得嫌恶之经典耶?”青年:“母亲!我已学得嫌恶之经典矣。”
母:“若然,汝将何为?遁世仕火神耶?抑为家庭生活度日耶?”
青年:“我已明见女人之罪恶,家庭生活已为无用!我将出家。”彼为表明意志,唱次之偈:
世女多淫荡,彼等不自制
烦恼之焰盛,长幼无分别
淫欲如烈火,一切皆烧尽
出家弃彼等,我修隐仙道。
彼如是说偈后,辞别两亲而出家,如今所说,委身为隐遁之生活,死后生梵天界。
佛言︰“如是,女人多淫荡野鄙,为苦痛之源。”佛述女之不德后。说明四谛。说四谛竟,彼比丘得预流果。佛连络本生今昔而结语:“尔时之母是迦毘罗尼女,父是大迦叶,婆罗门之弟子是阿难,阿阇梨师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