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这是一个美好的名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古人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友,亲也”。
现代人解释朋友是“彼此有交情的人。”
当然,对朋友这个概念还会有许多别的说法,不过大致就是这样。
朋友是亲近的,是彼此有感情交流的,是有相互切磋关系的,是有共同志向的。……
交朋友不容易,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有些人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以利益为重,于是便有损人利己之行为,有防范他人之心思,这样感情淡薄了,关系也就疏而不亲,虽仍称作共事之伙伴,都很难称之为朋友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要回忆旧日的朋友,常愿与很少见面的同窗、同志聚会。上了一定的年纪,更会感叹:“知交半零落”,“见一次,少一次”了!
柳宗元说:“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举世无友。”
要交朋友应该义合友道,朋友难交是“利”字在作怪。
有人说:“当今社会单纯地讲友道,而不考虑利害关系,行吗?”佛教讲万法缘起,朋友是 因缘所致,不同的因缘,产生不同的朋友。
请听听佛陀怎么说。
“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 ,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称?物重头代,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 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孛经》
佛祖对朋友的这段话,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很耐人寻味。
朋友相会是有缘,这是双向的。
作花友者“见富贵附,贫贱则弃”,别人对他也必“有与则敬,无与则慢。”
作称友者“物重头低物轻则仰”,别人对他也必“有与则敬,无与则慢。”
这都是种的自我利益之因,看似“有利”,实则相反。
人生一世不论处在什么地位物质与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离不开别人,恰正是“百谷财宝,一切仰之”,大家相互“施给养护”,彼此都是“恩厚不薄。”明白了这一点,在与人交往中就人我不二没有分别心。这便有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情。有这种心情的人与朋友交种下的自然是以道而不以利的因,而其结果却是利人利己,广结善缘,得道多助,朋友遍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