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百年沉香木微雕唐代阎立本佛像人物盒
长:93.4mm 宽:43.3mm
何宝森 号忘山, 男,1938年12月生,,云南昆明人。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1976年 创作中国画长卷“清明悲歌图”(表现天安门广场“四五运动”),主持并参与“首届北京工人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作品“王铁人”(雕塑),“誓为祖国献石油”(国画)参展,此乃文革后北京最大规模画展。
1990年当选“中国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连任十年,2000年卸职);水墨画“小放牛”(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 石雕“怀念”(湖南开慧陵园)主持并参加“白马画社书画展”(新加坡)。994年出版《何宝森中国画集》(光墨上集、水墨下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编导“中国书法”电视片(文化部外联局);中国画“荷塘清趣”(葡萄牙总统苏亚雷斯收藏);中国画“荷香”(澳门总督韦奇立收藏);中国画“荷塘月色”(葡萄牙马可民公司收藏)出版自传文学《回眸人生》(宁夏人民出版社)
何宝森先生还创作了许多广为人知的雕塑作品。如香港天坛大佛、昆明东骧神骏、唐山的李大钊像、北京的陆羽像、三亚的南海龙王和山体巨雕老子像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何宝森创作的铸铜雕塑《牛头明王》东渡日本,至今仍安放在东京八王寺,见证了一段中日文化界的友好情谊。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何宝森结识了日本的大野先生。几经交流,大野委托何宝森为他父亲住持的寺院设计一尊佛教造像。造像的蓝本是大野家族于明代从中国迎请到东京的牛头明王(大威德金刚),与大野先生商议后,他认同何宝森对宗教艺术进行再创作的想法。于是,何宝森便开始设计、绘图、塑稿。草图发到日本,得到了对方的认可和赞许。后来,当时更多的文化界、宗教界的名人得知此事,觉得这是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大好事。于是,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共同铸造了一尊2米多高的牛头明王铜像赠送给了日本东京八王寺,赵朴初、启功、苏士澍等均为牛头明王题字。是年,何宝森与赵朴初、启功、董寿平、苏士澍、霍季民等艺术家组成“牛头明王东渡代表团”赴日访问,在东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2018年11月,为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110周年,何宝森还特别重新铸造了《牛头明王》1:7青铜小像参加了在南京牛首山举办的“不忘初心”国际艺术展和中日文化交流活动。
沉香 木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雕刻艺术。沉香木,又名沉水香,产于海南、交趾(今越南)及东印度,属香料科,这种木多用于制作香料。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宫中也用此木制成 笔筒 、笔插、笔搁、如意、瓶等,工艺精细,与犀角制作相同。明末苏州著名木雕艺术家姜春波曾有一件沉香木雕山水杯。这件山水杯是以高浮雕及拼接技法制作而成的。作者借用一块平底光素锥形沉香木根,内口掏空如锅底形,外壁略用浅浮雕技法,勾勒出远山、房屋及人物,与犀角及田黄石的刻法相同。然后又用拼镶的技巧,将其他刻好景物的沉香木自下而上有顺序地黏接镶嵌在锥形木壁上。这样,整个杯体的底部便显现出凹凸之状,浮雕感更为强烈,外观就如同犀角杯似的。
沉香木其实并不是沉香树的原质木材。在自然条件下,当沉香树受到诸如雷击劈裂、台风刮断等的外力伤害后,断裂的伤痕处会分泌出一种树脂。这种树脂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真菌不断地发生作用,经过时间的积淀就会逐渐凝结成为沉香。由于沉香的产生是一个较小概率事件,而且优质的沉香从产生到成材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所以沉香的产量极小且收藏价值极高。一块天然的优质沉香木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即使是有钱也很难买到。现在虽然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人工培育沉香,但是仍然需要十几年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成型,而且质量、香味和手感都远远不及天然形成的沉香。
自古以来,沉香木雕凭借其美妙的木纹、独特的香味和完美的手感,成为人们争相收藏把玩的极品文玩,广受文人墨客以及王权富贵们的喜爱,很多有权势有财富的人都会选择收藏几件沉香的艺术品。到了近代,沉香更是成为价值连城的珍品,近几年沉香木雕在各大拍卖会上更是屡屡创下天价,如2012年北京,沉香木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以2472.5万人民币成交;2013年香港,沉香木料越南水沉密结棋楠“上上金品伽罗贡香”以1840万港元成交。所以沉香木雕的价值是非常高的,而且由于其稀少的特性,升值的潜力十分巨大,完全可以作为传家宝来收藏。
唐朝宰相、名画家阎立本,年轻时画了一幅普陀观音大士画像。画里的观音菩萨,头戴珠冠,身穿锦袍,酥胸微袒,玉趾全露,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真是栩栩如生。杨枝禅院地处清凉岗下,紧临法雨寺。普陀山“三宝”之一杨枝观音盒珍藏于此。
观音菩萨珠冠锦袍,璎珞飘披,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袒胸跣足,端庄慈祥。举世闻名的《步辇图》就是他的代表作,该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杨枝观音立像》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幅佛像作品。
另一面是善财童子,梵文 Sudhana Kumāra,佛教中孜孜以求、四处参访、潜心修行、终成道果的典范。《华严经》中记载:善财为文殊菩萨曾住过的福城中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家中自然涌现许多珍奇财宝,因而取名为「善财」。不过善财童子却看破红尘,视财产如粪土,发誓修行成就道业。文殊菩萨某次说法时,善财童子前往请教如何修持菩萨道,在文殊指示下,善财童子开始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创造了佛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佳话。他在普陀洛迦山拜谒观世音菩萨,得到指点教化后亦示现成为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