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对于“相”有着深入研究。佛学认为“相”是事物的外在表象,而事物的本体,也说实体、真相、本性等,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这就是实相。
实相其实性空,实相的“实”其实是无,而“相”却是不存在的。
“相”是事物的外在表象,但其实是我们的观瞻。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佛陀说过:凡有相,皆虚妄。这就说明外在的表象只是我们的观瞻,就像利刃的刀锋。
佛学上所谓的“相”,是事物外在的表象。这个表象离不开我们的观察,是我们的观察才形成了事物的“相”。
我们认识某一事物,必须是通过其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来进行的。例如,我们想确定一个人,就要知道他的住址、年龄、职业,以及工作经历等等,而这些实际反映的是各种关系。或者说,我们认识的其实是关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说明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所能看见的一定是有局限的。“相”是我们的观瞻,“相”就会随我们的观瞻不同而不同。
观瞻进一步说就是观察,观察不但要观,还要察,察是有一定我们的主观成分。所以,“相”与其说是事物的外在表象,不如说是我们的主观看法。
因此,“相”不会有固定的态,而是存在一定的动态中。因为事物关系不会一成不变,而我们观察的眼光也会变化。
可以看出,“相”虽是事物关系的展现,而更多的是我们眼中的幻象,处于不断地变换之中。当我们的心念闪动,“相”也会随之变幻。
绝对静止的事物,我们是无法察觉的,差别才能让是事物显现出来,而差别却是事物关系的体现。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事物关系来认识。或者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关系,而事物其实并没有。
这样看来,我们只能看到“相”,而“相”的得来却是我们通过观与察得到的。察是我们捋顺事物关系,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事物的轮廓。事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根本无法彻底知道,但我们却能得到察的过程。
正因为“相”的不确定,所以佛学认为存在一个实相。它是本体,它会是不增不减,常住不灭。我们说“相”是我们眼中之幻,那么实相的“相”就是无,是所谓的无相。
“相由心生”也说明“相”是我们眼中之幻。“相”展现的是事物关系,是我们在对事物进行探查时,所获得的观瞻。这可以说是我们心中的幻象,难说是真实常在。
但我们却可以推论,不增不减,常住不灭的实相却真实存在。它隐藏在事物外在表象里,也是说它隐藏在事物外在的色相之后。它会在不同地点、时间、不同的人展现不同的色相。但这只是我们的观察所得,是事物关系的展现。
所谓“实相”是我们探察事物,剥开事物关系追寻永恒不变的真理。但这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行动,我们永远只能看到变幻的事物关系,却无法触及不变的恒心,因为它其实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