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坐落在武烈河东岸,是闻名的外八庙中最早建造的庙宇,占地3.4公顷,俗称“前寺”;它的后面是溥善寺,占地1.1公顷,俗称“后寺”。康熙二十九年(1690), 清朝平息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民族分裂分子噶尔丹叛乱,到康熙五十二年(17l3年),漠北、漠南、喀尔喀等蒙古地区出现了二十余年的安定局面,这些地区的牧业生产得到发展,密切了蒙古各部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在康熙六十寿辰时,“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愿建刹宇,为联祝厘”,康熙允其所请,是年在热河建造了溥仁、溥善两座寺庙,供蒙古诸部大聚会使用,取“寓施仁政於远荒”之意分别题名“溥仁寺”、“溥善寺”。寺名均为康熙帝亲笔题写。可惜的是,溥善寺早已无存。
溥仁寺是完全按照汉族迦蓝七堂的样式而建的,南而北为山门、幢杆,钟鼓楼等建筑。山门面阔三楹,进深两间,两侧设腰门。进山门东西两侧立幢杆各一根,幢杆北是钟、鼓楼。山门正北为天王殿,面阔三楹,进深两间,两侧设腰墙,腰门与后部相隔,形成一进院落。二进院落正北为大雄宝殿正殿,门额上书“慈云普荫”,故又称慈云普荫殿,面阔七楹,进深五间,前后檐明次间设隔扇门,前檐稍间设槛窗,后檐稍间封实墙。檐下用重昂五彩斗拱,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中三间后檐前增设金柱四根,柱之间封屏壁,形成夹道通后院。屏壁前供主尊三世佛,左右山墙置坛,供十八罗汉,这些佛像均用昂贵的髹漆夹紵塑造。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墙壁不施彩绘,顶棚设“六字真言”井口天花。殿内悬横额“具大自在”,并有条幅“以清净果证因护持斯万,现广长舌说法声震大千”。慈云普荫殿前东西各立御制石碑一通,颇具艺术价值。记述建庙背景,历史资料价值颇高。其中《溥仁寺碑文》说:
“......念热河之地,为中外之交,朕驻跸清暑,岁以为常。而诸藩来觐,瞻礼亦便。因指山庄之东,无关于耕种之荒地,特许营度为佛寺。陶甓于治,取材於山。工用无输挽之劳,金钱无逾侈之费。经始旋功,告成不日。
历观往史,遹溯前朝,版籍有区,幅员未广。兹热河之奥壤,乃紫塞之神皋。名号不掌於职方,形胜无间於地志。朕以凉德,抚育万方。边壖之外,悉为畿甸。诸藩于此建寺介福,率先恐后,无小无大,罔不同来。观我观民,思维此理,特题额曰“溥仁”。将欲汪濊之泽,均沾率土;升恒之庆,广洽普天;遍覆含弘,民胞物与;咸跻寿考,各遂生成。借诸蕃祝朕之忠诚,为万方祈纯嘏之锡。爰记斯交,勒诸贞石。”
上文清楚地说明了建造这座寺庙的目的和作用,可见大清王朝的一片苦心所在。
慈云普荫殿左右有配殿,面阔各五楹,进深三间。过慈云普荫殿为三进院落,主殿名“实相长新”,面阔九楹,进深三间。中三间设廊,每间装隔扇,其余设槛窗,檐下施三彩单昂斗拱,布瓦硬山屋顶。殿内供九尊无量寿佛,表九九万寿。井口天花为六字真言图案。主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均由廊庑与后殿相连,形成三面封闭院落。三进院落之后有宽阔平地,曾广植松、榆。1949年以后,国家文物部门对溥仁寺多次进行修缮。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