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部,以拥有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而有名。大佛殿内有身长约三十五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故又名“卧佛寺”,为张掖一大胜景。现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也为全国现存唯一的西夏党项族佛教大寺院,是当时陇西最著名的佛教寺院,鼎盛时期僧众最多时达一万多人。大佛寺是中国西部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佛教博物馆。
大佛寺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O98),距今近900年。据记载,一个叫嵬咩的和尚出外云游,一日间隐约闻有丝竹之声,循声寻去,却不见演秦者,疑为“天乐”,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卧佛一尊,于是便在此建寺,此为大佛寺创建之始。
此寺原来规模宏大,是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 配殿、僧舍和佛塔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并有双眼井、木爪树、金塔六角亭鼎等景观。万石洪钟重两千余斤,声透九霄。殿宇巍峨壮观,古木参天,是一个清静去处。元、明时期,大佛寺的影响远及欧亚。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留居甘州游览名胜,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对大佛寺规模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卧佛塑像大加赞赏,推崇备至。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亦曾游览大佛寺,在他的记载中说;“雕刻功夫精致,故诸像皆与活人无异。”此寺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敕赐“宝觉寺”,后又改“弘仁寺”。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到20世纪40年代,寺内建筑大部已毁。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殿和土塔三处。1985年按布局迁建了牌楼、山门,又迁建了三座散存的殿堂。
大佛殿为全寺主体建筑,坐东面西,为两层楼结构,重檐歇山顶,高20.2米,宽48.3米,进深24.5米。面阔九间,进深七间,总面积1370平方米。四周木构廊庑。殿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雕刻细腻,栩栩如生。正门两侧各嵌着用50块方砖拼成的浅浮雕两幅,每幅4.6米见方,刻工精细,富丽浑厚,是砖雕艺术的精品。殿内彩塑现存31尊。正中佛壇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35米,肩宽7.5米,佛手指中可睡一人,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卧佛。像为木胎泥塑,中空。金妆彩绘,面部贴金,右胁而卧。造像丰满端秀,怡静安详。大佛身后塑迦叶、阿汉等十大弟子,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间隔得体,色彩胁调,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殿四壁和二层板壁上绘有壁书,约530平方米,内容有佛、菩萨、弟子、诸天神将、佛经故事及《西游记》人物等,线条流畅,色泽清丽。
大佛殿后面是藏经殿,木质结构建造。内藏明正统十年(1445)英宗朱祁镇敕书颁赐给大佛寺的一部佛经,系明正统五年官版印制,经籍名目繁多,集佛教经典之大成,共计350种,685函3584卷。该经不仅书法隽秀,刀工精美,而且图文并茂,装帧工艺高超,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宝。其中有明正统初年镇守陕甘御马监兼尚宝监鲁安公贵集士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花严经》、《胜王经》、《报恩经》、《大唐西域记》等,殊为珍贵,是全省现存最完整的经藏。
大佛寺中轴线上最后处建一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喇嘛式塔,通高33.37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建于方形台基之上,四周有两层木构塔廊。塔座之上有两层须弥座,其中一层须弥座上有八座小塔。第二层座上是覆钵形塔身。塔身之上又一层须弥座,座四周各开五个小龛,龛内供佛像。座顶有相轮。1921年因地震塔顶毁坏,1986年修复。此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大佛寺还保存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1966年在卧佛腹内发现石碑、铜佛、铜境、铜壶、佛经等,还有一块铅牌,记载了明成化年间在河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提供了河西地震史的新资料。1977年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殿下出土了五枚波斯银币,是古代中外贸易往来的见证。此外,该寺还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碑。
大佛寺现任方仗觉慧法师,43岁,甘肃省民乐县人,1982年出家,师从达定法师,毕业于湖南长沙学院,大专文化程度,兼任甘肃省佛协常务理事,张掖县政协委员。现任监院理慧法师,46岁,甘肃省民乐县人,1991年出家,师从谛净法师。
地址: 甘肃省张掖市区西南隅
门票: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