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始佛教

群讨论3
时间:2014-05-01 15:41:59  来源:  作者:

某善友:泰国的佛使尊者说,觉音论师《清净道论》中的十二缘起解三世是错误的,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淡然:该尊者的许多观点,并不被上座部佛教所认可。同样的,泰国许多尊者的观点,并不被正统的上座部佛教所认可。
 
正统的上座部佛教,是以《巴利三藏》和《清净道论》为依托,而不是以个人观点为依托的。因为个人观点毫无威信,也毫无意义。
 
正信的佛教徒,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绝不能以某个人的话为依据,而只能依传统的佛教经典为依据。
 
正信的佛教徒,也绝不能以某个人为老师,而只能依戒为师、依法为师。以戒为师、以法为师,这是佛陀的教导。一切佛弟子只能是佛陀的学生与弟子,只能是佛陀所教的戒与法的学生与弟子,无资格做戒与法的老师。
 
一个清醒、有智的佛教徒,不应做任何人的学生与弟子,而只应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与弟子,即佛陀的弟子,简称佛弟子。
 
某善友:佛弟子不能拜他人为师?
 
淡然:站在世间法的立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对的。但是站在出世间佛法的立场,这句话便是错的。因为佛法里只有一个老师,他即是释迦牟尼佛。
 
世尊在《增支部.一集.一人品》中说:“诸比丘!有一人生于世,是为多人之益,为多人之乐,为愍世,为人与天之利,为益,为乐而生。云何为一人?如来、应供、正自觉者。
 
诸比丘!有一人极难出生于世。云何为一人?是如来、应供、正自觉者。诸比丘!有一人极希有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是如来、应供、正自觉者。
 
诸比丘!有一人出现于世,是为无二、无伴、无似、无等、无比、无对、无匹、无等等,是两足有情中之最胜者。云何为一人?是如来、应供、正自觉者。”
 
由此,释迦牟尼佛获得了如下的称号:阿罗汉、正自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
 
所以,除了释迦牟尼佛及他所教导的法,假如你还要以他人为导师,你就不是一个佛教徒,而只是一个外教的信徒。
 
某善友:无寻无伺、有寻有伺,是什么意思?
 
淡然:寻和伺,是修禅定时在证得安止定之后,心流里生起的五个禅支中的二个禅支。有寻、有伺是指初禅,无寻、无伺是指第二禅定。
 
某善友:‘为了破除所有的三种密集,禅修者就必须培育定力至近行定或安止定,进而辨识每一种色聚里的,每一个究竟色法的相、作用、现起与近因。’这个算不算寻伺? 
 
淡然:算的,在修行观禅时,必须要有寻、有伺。根据阿毗达摩,寻,是把心投向于目标。其特相,是把心投向或导向目标;作用是全面地撞击目标;现起是把心导向目标。近因是目标。
 
那么,修行观禅的目标是什么?究竟色法与究竟名法。所以,修观禅必须要有寻,即观察究竟色法与究竟名法这些目标。
 
某善友:正念和寻伺有区别没?
 
淡然:巴利文sati(念)的词根,意为‘忆念’。然而作为心所,它是心,于当下能够清楚觉知其目标,而不是纯粹只是回忆过去。
 
正念的特相,是对目标念念分明而不流失;作用是不迷惑或不忘失;现起是守护或心面对目标的状态;正念的近因,是强而有力的想或四念处。
 
某善友:正定能证果吗?
 
淡然:有了正定之后,可以去修观禅证果。修行观禅的定力,只能是近行定,因为在安止定(禅那)之中,无法修行观禅。修习观禅,是在出禅定之后才开始修的。
 
因此,包括四禅八定在内的一切安止定与正定,都是修行观禅的基础与工具,这些正定的作用,是为了去修观禅证悟道果。因为只修禅定、只修正定,无法证悟涅槃与道果。修习观禅,才能证悟涅槃与道果。

上一篇:群讨论2
下一篇:名法教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