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始佛教

培育增上法
时间:2014-04-21 21:01:52  来源:  作者:

佛陀在《自心经》里说:“诸比库,若比库省察自身,并如此了知:‘我多住于贪欲;我多住于嗔心;我多缚于昏沉睡眠;我多住于掉举;我多住于疑;我多住于怒;我多住于烦恼心;我多住于身暴躁;我多住于懈怠;我多住于无定。’
 
诸比库,比库应当以增上欲、精进、努力、勇猛、热忱、念与正知舍断诸恶、不善法。正如衣已着火或头已着火,应当以增上欲、精进、努力、勇猛、热忱、念与正知使其熄灭。同样,诸比库,比库应当以增上欲、精进、努力、勇猛、热忱、念与正知舍断诸恶、不善法。
 
再者,诸比库,若比库省察自身,并如此了知:‘我多住于无贪;我多住于无嗔心;我多离于昏沉睡眠;我多住于平静;我多住于度疑;我多住于无怒;我多住于无染心;我多住于身轻安;我多住于勤 精进;我多住于定。’诸比库,在此,比库已确立于善法,应当作更上的修行,灭尽诸漏。”
 
持戒:应如何培育增上法呢?首先,我们持戒(sīla)并舍离不智的行为: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以及饮酒与服用麻醉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清净我们的身语行为,使我们免受这些恶行之苦果的伤害。这是戒的功德。
 
修定:其次,应清净我们的意行。这将通过修习止禅、培育深定来成就。对于许多帕奥禅林的禅修者来说,这包括培育与修习禅那(或称安止定)。在安止定的状态下,禅修者只专注于业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乃至三个小时或更长。
 
结果,潜伏性烦恼无法浮现于心流——它们维持在随眠状态。由于它们不能进入困扰性阶段,也不能达到违犯性阶段,心因而暂时从不善的意行中净化。让我来总结一下前两项训练:
   
经由持戒,我们使自己免于造作身和语的恶行。经由安止定,我们令自己不能造作意的恶行。但是,我们心流深处仍然存在随眠的烦恼。在合适的条件下,这些潜伏性烦恼就会迅速浮现于心流,除非它们已被彻底根除。
 
佛陀说:“一切有情被两支箭跟随:一是善,一是恶。”这些都是过去(射出)之箭。因此,若我们今生做恶行,该恶行能使我们过去所造不善业的果报成熟。因而,由于一个小小的违犯(这只是助缘),我们或许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反之,若我们今生做善行,该善行能使我们过去所造善业的果报成熟,所以,仅仅出于一个善行,我们可能收获巨大的利益。
 
修慧:我们知道潜伏性烦恼如何浮现于心并成为违犯性烦恼,也知道如何避免违犯性烦恼的出现。但是,我还没有解释如何根除随眠。要断除这些烦恼,我们必须接着进行第三项训练,修习观禅。要修习观禅,基本上可以从两种方法入手。一种是通过入出息念或其他止业处培育安止定,然后修习四界差别以转入观禅。
   
另一个方法,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更直接的途径切入修观的禅修者,就从四界差别开始。在这种方式中,我们辨析组成身体的各种元素。随着定力的提升,身体开始发光。继续修习的话,光从灰色转为白色,最后,光变得越来越亮,直到整个身体变成一团光。接着,我们继续辨识光中的四界,最后光将粉碎成非常微小的粒子,这称为色聚(rūpa-kalāpa)。
 
继续修习,我们将看见每个色聚中都有八、九或十种色法。这八、九或十种色法就是构成身体的究竟色法。一旦能够辨识内在的四界直至究竟色法,我们将继续辨识外在的四界。我们可以看到外界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对象都是快速生灭的色聚。这时,我们就不再看到男人、女人、树木或者其他的概念法,而只是看到色聚快速地生灭。我们如实见到色法,一如佛陀所曾经教导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辨识究竟名法。若成功修习,我们将能如实知见一连串心识刹那中生起的心路,以及在每一心识刹那中生起的心及其相应的心所。能够直接辨识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之后,我们接着修习“缘起”以体证因果。在辨识因果之后,我们再修习观禅。在这一阶段,我们观照一切内外名色法的三相:无常、苦、无我。当观智成熟,道智就会生起。在这一刻,我们得见涅槃。涅槃是名色法的灭尽。
   
道智的生起将次第地断除烦恼。随着初道的生起,我们证得第一个圣果,成为初果圣者(入流者或须陀洹)。当初道的道智生起时,即能永久断除身见、疑和戒禁取这三种烦恼。我们清晰地如实知见自己烦恼的运作。我们了知邪见是对相信有“我”、“我的”或“我的我”这些概念法的粗劣或微细的执取,不再将贪欲看作是“我的”贪欲,也不再将“嗔恨”看作是“我的”嗔恨。
 
再者,我们不会再故意或有意识地做出可能导致投生于四恶道的身语行为,从而伤害自己。想得到生命的真正保护,我们必须修习戒(sīla)、定(samādhi)、慧三学。当我们的观智成熟,第一种圣道及圣果将会生起。如此,我们将能保护好自己,不再造作无数身语恶行来伤害自己。——摘自雷瓦德尊者的开示

上一篇:安巴萨迦罗鬼事
下一篇:布施的差异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