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自巴利圣典的例子,阐明佛陀和僧团对于接受布施供养的原则。在此,我们明白为什么佛陀和僧团接受供养。
一时,世尊住在毗舍离附近的大林精舍。在清晨穿好袈裟之后,世尊来到一个毗舍离的居士郁伽的家,坐在早已准备好的座位。毗舍离的居士郁伽走近世尊,向世尊顶礼,然后坐在一旁。
如此坐着时,他向世尊说:「尊者,我听闻世尊亲口说:布施优等物品的人获得优等的果报。尊者,对我来说,娑罗花粥是良食,请世尊慈悲接受我供养一些。」世尊也基于慈悲接受了。
「尊者,我听闻世尊亲口说:布施优等物品的人获得优等的果报。尊者,猪肉加多些聚合果是好的,请世尊慈悲接受我供养一些。」世尊也基于慈悲接受了。
「尊者,我听闻世尊亲口说:布施优等物品的人获得优等的果报。尊者,空心油菜是好的:请世尊慈悲接受我供养一些。」世尊也基于慈悲接受了。
「尊者,我听闻世尊亲口说:布施优等物品的人获得优等的果报。尊者,无黑粒的米饭配上各种菜肴和佐料是好的:请世尊慈悲接受我供养一些。」世尊也基于慈悲接受了。
「尊者,我听闻世尊亲口说:布施优等物品的人获得优等的果报。尊者,波罗奈城的布是好的:请世尊慈悲接受我供养一些。」世尊也基于慈悲接受了。
「尊者,我听闻世尊亲口说:布施优等物品的人获得优等的果报。尊者,铺着长毛兽皮、毛制床罩、鹿皮小地毯、上有布篷、头脚有红色床垫的睡床是好的。
尊者,虽然我们知道我这价值超过十万的檀香木板,是不太适合世尊的,但还是请世尊慈悲接受它。」世尊也基于慈悲接受了。
接着,世尊说了以下的话来激励毗舍离的居士郁伽:「布施优等物品的人获得优等的果报;供养衣服、床具、食物、饮品、必需品…给正直的人…以阿罗汉们作为供养之田的人是智者,他对难舍之物能舍,如此地施舍,善人将得善报。」
不久之后,毗舍离的居士郁伽便去世了,投生到天界。他来到舍卫城附近的袛园精舍拜访佛陀。他告诉佛陀他的幸运,佛陀听后重复了上述的话。
在佛陀般涅盘后,有一次,乌提那王的许多位妃子,来见阿难尊者(这时候阿难已经是阿罗汉)。他向她们说法,令她们欢喜到供养他五百件袈裟。过后,她们回去见国王。
圣典进一步解释:乌提那王见到他的妃子们从远处走过来。见到她们,他向她们说:「妳们见到阿难沙门吗?」「陛下,我们见到阿难尊者。」
「妳们没有给阿难沙门什么东西吗?」「陛下,我们供养阿难尊者五百件下衣。」
乌提那王轻视、批评及四处传言道:「阿难沙门怎么可以接受那么多的袈裟?难道阿难沙门要开始经商卖布,还是要拿去店里卖?」
乌提那王来见阿难尊者。来到时,他和阿难尊者互相问候。友善、礼貌的问候语说完后,他在有礼的距离坐下。
在这有礼的距离坐着时,乌提那王向阿难尊者这么说:「阿难尊者,我的妃子们是否来过这里?」「陛下,你的妃子们来过这里。」
「她们没有给阿难尊者什么东西吗?」「陛下,她们给我五百件下衣。」
「但是,阿难尊者,对于这么多件的袈裟,您怎么处理?」「陛下,我将会把它们和那些袈裟已经磨损变薄的比丘们分享。」
「但是,阿难尊者,对于那些磨损变薄的旧袈裟,您们又怎么处理?」「陛下,我们会把它们拿来做布罩、桌布、椅罩等等。」
「但是,阿难尊者,对于那些旧布罩,您们又怎么处理?」「陛下,我们会把它们拿来做床罩。」
「但是,阿难尊者,对于那些旧床罩,您们又怎么处理?」「陛下,我们会把它们拿来做地罩。」
「但是,阿难尊者,对于那些旧地罩,您们又怎么处理?」「陛下,我们会把它们拿来做擦脚布。」
「但是,阿难尊者,对于那些旧擦脚布,您们又怎么处理?」「陛下,我们会把它们拿来做抹布。」
「但是,阿难尊者,对于那些旧抹布,您们又怎么处理?」「陛下,我们会把它们撕成碎布,和着黏土来揉搓,然后涂成灰泥地面。」
当时,乌提那王心想:「这些释迦子沙门,有次序地用每一样东西,不让东西浪费掉。」
于是,乌提那王另外供养阿难尊者五百块布。因此,这是阿难尊者第一次得到一千件袈裟的供养。
以下是更多摘自巴利圣典里,关于依业报法则来阐明布施的例子。有一次,有一位名叫迦奴梭尼的婆罗门问佛陀,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逝世的亲戚与血亲,是否会为他们带来利益。
佛陀解释:「婆罗门,如果因缘具足的话,它会为他们带来利益,但是如果因缘不具足的话便不会……。」
接着佛陀解释,某人可能会造作十种不善行,而因为该业投生到地狱里…。「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地狱里。在那里,他依靠适合地狱众生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是错误的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不能为他带来利益。」
他也可能因为同样的不善行,而投生为动物。「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动物的胎里。在那里,他依靠适合如此投生的生物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也是错误的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不能为他带来利益。」
他可能戒除十种不善行,而因为该业投生到人间。「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人间。在那里,他依靠适合人类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也是错误的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不能为他带来利益。」
他也可能因为同样的善行而投生到天界。「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天界。在那里,他依靠适合天神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也是错误的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不能为他带来利益。」
接着佛陀解释,某人可能会造作十种不善行,而因为该业投生为鬼…。「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鬼界。在那里,他依靠适合该界众生的食物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
无论他的朋友、同伴、亲戚、亲属把任何布施回向给他,他便依靠它来维生,这是他的因缘。婆罗门,这正是其因缘,依此因缘,该布施能为他带来利益。」
「但是,乔达摩大师,如果他这位已经去世的血亲没有来到该处,谁能够享用该布施?」
「如果是这样的话,婆罗门,其它已经去世、来到该处的血亲,将会享用该布施。」
「但是,乔达摩大师,如果他这位和其它已经去世的血亲没有来到该处,又有谁能够享用该布施?」
「婆罗门,那是不可能的。在这漫长的生死轮回里,他不可能在该处没有已经去世的血亲。无论如何,婆罗门,把布施回向给去世亲戚的人,不会没有得到其果报。」
接着佛陀解释,对于造作十种不善行及同时做布施的人:「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象群当中。在那里,他得到饮食、花及其它饰物。
由于他是个杀生者等等,因此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他投生到象群当中。但是由于他布施婆罗门与沙门饮食等等,因此他得到饮食、花及其它饰物。」
对于死后投生到马群、牛群、鸡群当中的人,佛陀也给与同样的解释。接着佛陀解释,对于造作十种善行及同时做布施、死后再世投生为人的人:
「在那里,他拥有上等的五种欲乐。由于他戒除杀生等等,因此死后他再次投生到人间。由于他布施给婆罗门与沙门,在下一世,他拥有上等的五种欲乐。」
继续讨论关于布施,及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去世的人。在《小部.小诵经.墙外经》里记载:有一次,频婆娑罗王供养佛陀和僧团。
在那时候,有一大群在过去世曾经是该国王的亲戚的鬼聚集在墙外,期待国王会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世尊使得他们都能够被国王看得见。
在倒「布施水」时,国王回向道:「这是给我的亲戚的」,在那一刻,出现了一个长满莲花的水池给那些鬼享用。他们在该池里沐浴、喝水,去除了他们的烦恼、疲累及口渴,皮肤的色泽也变成金黄色。
在国王供养粥、主食和副食的时候,他也回向给那些鬼,在那一刻,出现了天界的粥、主食和副食给他们享用。吃了那些食物,他们的诸根已复原。
在供养袈裟和住所的时候,他也回向给那些鬼,那时出现了天界的衣服、鞋,附有地毯、卧具等家具的宫殿给他们享用。正如世尊所决意,所有人都能够看见这奇妙的现象,国王也感到非常满意。
接着,在世尊吃完及表示吃饱后,他诵出这些偈:「在墙之外,他们站着等待」,作为给与摩羯陀国王的一堂「增喜」开示…。
1.在墙之外他们站着等待,还有在交接及三叉路口,回来到他们以前的住家, 他们在门柱边引颈等待。
2.但在准备了丰盛的餐会,具备各种各样的饮食品,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忆起, 这些由旧业产生的生物。
3.因此那些心怀慈悲的人,会为他们的亲戚做供养,供养那些既清净 且殊胜、适时又适当的饮品食物。
4.「这是给我的亲戚的;愿亲戚们得到快乐。」 那些来到该地聚集,逝世的亲戚饿鬼众;
5.定会急着给与随喜,以便获得丰盛饮食。「愿我们的亲戚长寿,我们依他们而得到。
6.已向我们作出致敬,没有施者会缺果报。」 在那地方没有耕种,也找不到牧养牛只;
7.同样没有经营商业,也没有金币的交易:逝世的亲戚饿鬼众
靠这里的布施维生。
8.如降落山上的雨水,向下流到空的山谷,同样地这里的布施,能够利益那些饿鬼。
9.正如河床涨满之时,能承载河水去填海,同样地这里的布施,能够利益那些饿鬼。
10.「他已给了我,他为我而做,他是我的亲戚、朋友、密友。」是故当为逝世者行布施,回忆他们以前常做的事。
11.不是悲泣,不是伤心,也非任何一种哀恸,能够利益到逝世者,亲戚还是依旧不变〔这么做帮不到他们〕。
12.但为他们做了这项布施,妥善供养给僧团 的时候,它能够长久地利益他们,在未来,乃至立刻便见效。
13.已如是开示利亲戚之法,及如何向鬼致高等敬意,及如何给与诸比丘力量,及你们如何积累许多福。
有一次,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妹妹善意公主,问了一个问题,问说有两个佛弟子拥有同等的信、戒与慧,但其中一人曾经是施主,另一个则不曾。死后都投生为天神时,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差别?
佛陀答道:「善意,会有差别的。在成为天神时,施主在五个方面超越非施主,即:天寿、美貌、快乐、尊崇及力量。」
接着,善意问,如果投生为人,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差别?佛陀答道:「善意,会有差别的。在投生为人时,施主在五个方面超越非施主,即:人寿、美貌、快乐、尊崇及力量。」
接着,善意问,如果出家成为比丘,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差别?佛陀答道:「善意,会有差别的。出家后,施主在五个方面超越非施主,即:
1.他时常被邀请享用袈裟:很少不被邀请。2.他时常被邀请享用钵食:很少不被邀请。3.他时常被邀请享用住所:很少不被邀请。4.他时常被邀请享用药品:很少不被邀请。
5.过着梵行生活时,无论他和什么人住在一起,他们多数都会在身、语、意方面对他表现友善:很少会不友善;他们很友善地帮助他:很少会不友善地帮助他。
接着,善意问,成为阿罗汉时,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差别?佛陀答道:「这样的话,善意,我宣布,那是完全没有差别的,即是说把解脱和解脱拿来比较。」
对于这些,善意观察到:「真是神奇,尊者!真是奇妙,尊者!布施和行善有这么长远的影响,因为它们是成为天神时的一项支助、利益,是成为人时的一项支助、利益,甚至是出家后的一项支助、利益。」
在此,佛陀解释施主供养给修习禅定的比丘的福业:「诸比丘,若有比丘享用谁的袈裟…钵食…床椅…药品,进入且安住于无量心定〔禅那〕,该人便会获得无量福流、善流、乐食、导向天界、乐果、天界,以及获得所喜的、所欲的、可爱的、利益和快乐。
…诸比丘,对于具备这五种福流、善流的圣弟子,很难衡量其福业,说:『其福流、善流、乐食……有这么多』,因为这巨大的福业是不可计数的、无量的。
诸比丘,正如不容易衡量大海洋的水,说:『有这么多桶水,或几百桶水,或几千桶水,或几十万桶水』,因为这巨量的水是不可计数的、无量的;
同样的道理,诸比丘,对于具备这五种福流、善流的圣弟子,很难衡量其福业,说:『其福流有这么多,其善流有这么多,其乐食有这么多,导向天界的有这么多,乐果、天界、所喜的、所欲的、可爱的、利益和快乐有这么多』,只能说这巨大的福业是不可计数的、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