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很喜歡鮮花。鮮花有多麽好看呢!有多麽好香呢!這麽好的花,我們佛教徒都以鮮花供佛。這意味著是什麽?你有沒有看到過南轉佛教徒以鮮花供佛時,朗誦巴利語詩。我想你一定不知道那首的意思,請你看,詩的意思就如下:
“用此鮮花我供佛,以其功德願涅磐。
鮮花洛掉如我身,同樣皆有破滅性。”
我們普通佛教徒就這樣供佛鮮花,便就思念“無常”、“苦”和“無我”。也許部分佛教徒根本不考慮以上說的詩的大意,或者不懂巴利語詩的意思,但是他們就親眼能看到它的教義。那就是滅掉鮮花的自然現象。在人間這個現象是永遠存在。那麽,通過這個大自然的現象,我們可以開悟。也就是說大自然本身就是“無常”的現象。很多人明明知道我們絕對不會享受長生不老,但是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身上不要任何變化;不希望生病、連變老也都屬於別人的身上,而不應該在自己的身上。看一看,個人的欲望使他變成了麻木,這樣就根本想不開。很遺憾的是儅我們不知不覺就將離開這一輩子本身所形成的六根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就來不及脫離一切的“苦”。大家知道眼、耳、鼻、舌、身和心就是我們的六根。我們把六根當作我們自己,也就是説把眼、耳、鼻、舌、身和心便當作是我。可是我們大部分人常常忘掉以上所說的六根就逐漸演變。我們忘掉它們是在老化,比如:眼根老化了,便戴上眼鏡;耳根老化了,便裝上耳機。這樣,我們暫時地可以對付自然的變化,但是那鼻、舌、身和心等其它感官呢?它們老化了,也想對付它們,是不是?我們在享受物質世界的同時,還想修理老化了的六根。我們可以向你保證,先進的科學發展到最高的頂峰也不能完全控制六根的老化。爲什麽呢?因爲它們本身就屬於“無常”。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身上體會無常性。我們要想一想:眼、耳、鼻、舌、身和心等每個都不是我;它們在變化的過程中,所以是無常。如果它們屬於無常,那麽肯定具有“苦”。何為呢?因爲我們對六根的老化,絕對是不想要的了。老化了的六根使人感到,非常失望,一無所有,接近死亡。可惜的是猩诼槟镜那闆r下,想不開,不斷地希望享受“苦”中“樂”。所以悟不到正像。雖然有的人已經悟道六根所在的“無常”和“苦”,但無法理解“無我”。什麽叫“無我”?簡單地可以說沒有“我”這個概念。我們怎麽知道沒有“我”呢?如果以上說的六根不能當作“我自己”,那就沒有別的可說的“我”了。除了上說的六根之外,還沒有別的可說“我”的東西了,所以我們肯定地可以說體内外都是“無我”。
如果猩虻肋@個道理,那麽,他們很快就覺悟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爲人們在長期習慣上,已經把六根當作自己了。另一方面,也許從字面上我們可能了解六根絕不是“我”這個概念,但普通人還是處於欲望之中。他們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要欣賞苦中的樂。對於通俗人來説,“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或者“要欣賞苦中的樂”是很自然。依他們看,苦中有樂,可以去享受它。假如你看到自己的子女,你就非常高興。同時,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你的子女受了多麽大的苦呢。那麽,結果呢?他們長大之後,很可能搞好了自己的物質事業;你教育他們找好工作,培養他們裝錢,指導他們活得名譽。可是他們對生活有所什麽看法呢?對善惡有什麽了解呢?對父母有什麽態度呢?讓他們受普通教育的同時,如果你能夠把“無常”、“苦”和“無我”等基本原則也培養在子女的心目中,那麽,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應該會更加自然。我們看到過許多人在失望的過程中,自殺或者逃避現實。因爲他們不懂“無常”;他們就認爲一切煩惱應有永久性。這難道不是很可惜嗎?再看一個例子:人們一見到自己的親人,就感到很爽。但他們有沒有想過為自己的親人流淚流了多少遍?他們縂覺得那種苦是甜的吧。看到親人受苦,失敗,死亡,他們一定會感到很難過,是不是?這就是樂中的苦啊!那麽三世永有樂中的苦,也有苦中的樂等現象。你現在要明白無論是“樂”或者“苦”全都應有苦性。你什麽時候如何悟道這個道理呢?你能夠全面管擦無常之道,那就可以明白一切事業所在苦的真貌。佛法把所謂道理命名為“四諦”中“苦諦”。我們作爲佛教徒不要跟別人一樣逃避現實——即“苦諦”,別把世界的真貌遮蓋。
我們都知道鴕鳥的故事。據說鴕鳥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把頭埋在沙子裡。但它不知道的是它的屁股沒能夠藏起來。我們也和它一樣嗎?想一想,一旦看到你我他將遇到“無常”之“危機”時,我們也想把頭埋在沙子裡,或者說逃避現實,那麽,我們在這一輩子上學到的佛教教義都放在哪裏?所以我們一定要通過正法體會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