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
少林寺僧人在斋堂用餐
少林寺塔沟武校
释永信 少林与登封的恩怨江湖
知情人说,少林寺与登封当地政府存在的矛盾,由来已久。按照少林僧人的描述,大多数时候,寺院选择了忍耐。这一次,他们之所以放弃隐忍,是觉得已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本刊记者 陈彦炜 发自郑州、登封、少林寺
方丈恐怕已经洗过无数把脸了
山门紧闭。
大雄宝殿之上,佛像庄严,香火氤氲,烛照僧众;供桌正中,端放牌位一枚,以红纸包裹,上书“佛光注照政通人和禅宗祖庭基业永固之位”。经忏声声,佛号阵阵,一场祈愿法会就此铺陈。
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宗教仪式。红底黑字点明了要义——保“禅宗祖庭基业永固”。自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打动了在少林面壁的菩提达摩、受传四卷《楞伽经》以来,禅才得以成宗,并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略通禅宗公案的人不难知晓:此处“禅宗祖庭”即代指少林。如此规模的法事也在佐证:少林正在遭遇一场灭顶之灾。至少,僧人们如此认为。
惯以“功夫”名扬天下的这座千年深山古刹,终究还是选择了最传统、最笃正、最温婉,也最应当的方式,行“佛事”来与“俗世”分庭抗礼。如今它要救赎的本体,是自己。
法会由少林寺住持释永信亲自主理,奉“功德文疏”一章,欲将丛林“1500年来所遭受的最大桩麻烦”禀明佛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登封市千年古刹嵩山少林寺众班首执事于本月二十七日 带领全体僧众 沐手焚香 志心归叩 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仰愿诸佛菩萨 垂金色手护佑少林寺千年基业完整(传承) 拯救少林遗产被肢解瓜分之忧 避全国寺产被瓜分之先河解破坏祖制 毁佛慧命之危
公元二〇〇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
主持法事沙门永信带全体僧众百拜
一天后,12月28日上午,100多公里外,河南省会郑州。
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挂牌庆典仪式,在曾经政治气息浓郁的老牌酒店河南中州宾馆举行。包括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港中旅集团董事长张学武在内的与会官员西装笔挺,信步上台,共同触摸立于舞台中央的水晶球;红色幔布徐徐向两边退去,“港中旅(登封)”的金色标牌“千呼万唤始出来”。
当众人湮没在鲜花、掌声、镁光灯中的炫目时刻,一双手悄悄伸出,撕掉了观礼席显要位置上的一张姓名标签。
“释永信”就这样被抹去了。
他理所当然地收到了请柬,又理所当然地爽约缺席。这天下午,少林寺的祈愿法会还将继续上演,并将成为每日例行的功课,直至祈愿化作现实。
大和尚平日里不甚动怒,更鲜见发怒,实在气极,他便起身遁出,用寺中冷水洗把脸,并将水三灌其顶。释永信身边的人说,这一次,“方丈恐怕已经洗过无数把脸了”。
少林寺被人给卖了
世人皆骂少林寺释永信大和尚这些年选择了商业化道路,使得清静佛门地变为聚众敛财庙,此次“上市门”再次喧嚣而起,纷攘全国,少林寺方面人士忍无可忍,向记者透露大量内情。
他们说,少林寺与登封当地政府存在的矛盾,由来已久。按照少林僧人的描述,大多数时候,寺院选择了忍耐。这一次,他们之所以放弃隐忍,是觉得已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事实上,“少林上市门”的传言早在2004年便闹得风生水起。时任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嵩管委)常务副主任的何宏波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解决了景区管理规范,建设好各项硬件设施以后,“少林寺将逐步过渡到公司化运营”。在机制理顺以后,再引进战略合作方,“并不排除未来运作上市的可能性”。
这种类似的表态从来就没停止过,而网络上流传的小道消息更是不绝于耳。2008年年初,无法坐视不管的释永信借香港《大公报》澄清:“少林寺不会上市”,并批驳:“若卷入这种高风险的交易,有损佛教精神。”
此后,登封市委常委、嵩管委党委书记裴松宪回应说,“要上市的不是少林寺,而是有关部门筹建的嵩山少林旅游集团公司。”
担任少林寺法律顾问长达11年的黄琨律师曾就此预言:涉及少林寺的事,无论真假,都没有那么简单,“它不会悄悄地来,更不会悄悄地去。”
果然一语成谶。
2009年12月9日,登封市市长郑福林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该市与港中旅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的有关事宜。根据次日印发的《登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会议将合资公司的名称确定为“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主营“旅游开发投资、文化产业开发、旅游地产”等业务,“新公司争取2011年上市”。裴松宪及多位副市长出席了会议。
据本刊记者调查,在新组建合资公司的股本结构方面,港中旅以现金入股方式控股51%,登封市政府以实物和现金方式占股49%,合资年限为40年。而广受争议的嵩山风景名胜区(含少林寺在内)的门票收入特许经营权“不再进行评估作价”,登封市“通过门票收入分成实现特许经营权价值”。
而登封市以实物方式参股的“国有资产划拨范围”包括了:少林、嵩阳、中岳景区门票,旅游运输(中巴、电瓶车),少林景区游客中心,少林景区停车场、电子门禁,禅居酒店及其他。资料显示,作为嵩山景区的旗舰,少林寺仅门票收入一项,去年全年就突破1.5亿人民币。
知情人透露,港中旅与登封市政府其实在10月底即拟定了一份《合作框架协议书》,封面印有“绝密”字样,禁止向外界走漏风声。包括释永信在内的少林寺僧人,对此毫不知情。直到互联网披露此事并引起网民舌战,释永信才明白——“少林寺已经被人给卖了”。
背靠少林寺 端上金饭碗
没有人会否认,登封将整个嵩山景区“承包”给港中旅,是绑定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也没有人会质疑,在港中旅的深耕细作下,嵩山景区将愈发财源广进。
成立于1928年的港中旅(CTS)是四大驻港中资企业之一,旅行社、酒店、景区、度假村、高尔夫、客运及地产等是其骨干运营业务,香港中国旅行社、深圳世界之窗等项目颇具知名度。2009年2月,港中旅即与河南省主要领导在香港签署了“旅游开发战略合作协定”,一场席卷整个河南的旅游开发大幕就此开启。
12月初,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与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北京会面,就“深化文化旅游合作事宜作出进一步安排”。双方明确了一条前景光明的路径: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是“开篇之作”,未来还将继续合作,开发包括信阳鸡公山、平顶山在内的一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选择“少林”开刀,在局内人看来,是“必然中的必然,明智中的明智”。
近年来,少林寺的商业化运作为世人所瞩目,经济效益明显,饱受争议的方丈释永信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关注。但不管少林寺得到赞赏还是遭到谩骂,当地政府总是其后的黄雀,只管发它的“功夫财”。
经过十余年的打磨,登封业已形成了一条以“习武”为核心的惊人产业链。少林寺方面向记者大吐苦水,认为自己无奈且冤屈:在这个链条上,赚了钱,不会分你毫厘;挨了批,“屎盆子总会扣在释永信头上”。
12月30日上午8时许,少林寺管理层核心人物德印(应当事人要求,此处作化名处理)驱车带领本刊记者由登封城区上嵩山少林。
车过207国道,一派壮景跃入眼帘:上万名身着统一运动服装的青年小伙儿4人一排,20人一列,步伐整齐地行进在路边的缓冲带上,时不时喊出几句口号,气势逼人,如同阅兵演练。
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大男孩,绝大多数并非来自登封当地,而以山东、河北、东北三省及河南其他地区为盛。在绵延的队伍中,女生和刚够上初小年龄的“儿童”亦不鲜见。德印介绍,这些仅仅是登封“庞大习武王国的冰山一角”。
从郑少高速登封出口处上207国道直至少林寺景区大门,不过区区20公里路程,沿途却驻扎了近70所颇具规模的武术馆校。当地人笑言:“登封最好看、最高级的建筑都是武术学校。”
登封市体育局官员透露:截至2009年9月,在登封习武的常住学生超过6万名,在册学校58座,生源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平均学费标准和当地物价水平测算,每生每年至少消费6000元;亲友探访食宿费用每生每年至少1000元,仅此两项即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5亿人民币。这样的估算还没有将短期学员、外籍学员及组织对外演出所得统计在内。
而由此催生的上下游产业亦不容小觑。以习武器材、服装的售卖为例,官方资料显示:目前,登封市区就有武术器械用品商家200多个,年营业额逼近1个亿。外人难以想象,这些动则以“亿”作统计量级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6公里,境内山地丘陵遍布、农业人口众多的中部欠发达省份的县级市。
毋庸讳言,登封能成为所谓的“世界最大武术基地”和“中国武术器材和武术用品集散地”,并将建成“世界功夫之都”作为其发展愿景,一切全仗背靠“少林寺”。
登封全境的武术馆校,仅从校名考证,便能轻易觉察出“极力攀附”少林寺的不争现实,而有的名称则足以混淆视听,如“少林寺小龙武术学院”、“少林寺武术学校”、“嵩山少林寺南北武术院”等。按照少林寺方面的说法,这些明目张胆地打着“少林寺”旗号招生办学的机构,与少林寺“毫无半点关系”。
过去,登封当地人喜欢说“咱是靠少林寺混个饭碗端”;现今,这“混”来的饭碗非金即银。嵩山少林寺南北武术院对外招收5至25岁的男女学员,普通全托班学费每年11000至13000元不等,远远超过普通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
而针对“上网成瘾,逃学厌学,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有暴力倾向等不良青少年”开设的特殊教育班,每年则要收取12800至16800元不等的费用;外籍人士前来体验习武,学期为一周的班级收取每人每天35美元,学期为一月的班级收取每人每天30美元。
在登封市市长郑福林的脑海里,有一幅美妙的图景:“通过实施少林功夫复兴工程,全力建设以武术演艺、功夫动漫等产业为支撑的禅武文化产业园区,实施好国际汉语推广少林武术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真正将登封打造成世界功夫之都。”寥寥数语,多次提及“少林”。
释永信说,“真要追究起来,那要砸掉多少人的饭碗!”德印则告诉记者:“除了像前几年出了‘少林寺牌火腿肠’这样令佛门无法容忍的事,我们才诉诸法律。即便告上法庭,也就象征性索赔1块钱。”
借佛敛财 愈演愈烈
钱,永远是挣不够的。就在少林寺山门外如火如荼地广建武馆、大发“少林功夫财”的时候,当地政府又在少林寺景区这个本体身上动起了脑筋。
“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作为“天下第一名刹”,历史上的少林寺本掩映于中岳嵩山之云雾树影间,静谧幽深。当局为了便于游客抵离,在少林寺山门前两公里修建了一座硕大的仿古牌坊,牌坊以内即算作少林景区,“少林寺”一下子被扩大了数十倍,少林寺、塔林、初祖庵、戒坛四大最具价值的历史遗存,仅成为正着力打造的该主题公园的一小部分。
土石道路被修成宽阔的等级公路,电瓶车来回运送旅客;弯曲的溪流,被人为改造成规整的水道。有学者撰文痛批:“整个景区,商业化、人造化、城市化现象突出,全无古寺悠悠的千年韵味。”
2004年前,这里商铺林立,达数百家之多,叫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强买强卖、以次充好、漫天要价乃至辱骂、殴打游客现象时有发生,游人怨声载道,落下个“不来遗憾,来了后悔”的印象。短短13年间,少林景区人口迅速膨胀,原有村庄、居民点不断扩大,建筑面积由1990年的不足3万平方米发展到近50万平方米,直逼少林山门。
200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少林景区,对“不伦不类”、“惨不忍睹”的现实予以痛斥。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拆迁运动才姗姗而来。
拆迁之后,面对空空如也的大片景区闲置土地和零星散布其间的少量铺位,有关方面又迅速转变思路,改“薄利多销”为“亩产最大化”,想出了“竞拍”的招数。
在2004年4月的首轮竞拍中,2350平方米商业用房,6万平方米、1500个泊位的社会停车场经营权,被34位买主竞得,总成交额3297万元。这些商业用房被迅速用来开办精品屋、普通旅游商品店铺及餐饮网点。
而到了2009年,一个可供远眺达摩洞的望远镜机位也纳入了竞标范围,一年经营权需要支付的费用高达6.8万。少林寺常住院外正对山门的一家饮食铺子,不足6平方米大小,主营泡面、米线和瓶装饮料,因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一年经营权被拍出了72万的天价。
实地造访这个“黄金”饮食铺,一碗登封城区两块钱的面条,售价整整翻了5到7倍,其他商品的价格,也远远高于市场水平。不过到了中午时分,还是有大批游客到此就餐。放眼望去,此处确系独家经营。店主谈及天价竞拍款也很无奈:“一年生意若超不过72万,结局将是倾家荡产,连口饭都吃不上了。”
与该店主同病相怜的人不在少数。魏柱(化名)今年花几十万元拍得少林寺门前的一处“快照”摊点,不论疾风劲雨,他都得拿着“样板照”四处游说,道尽好话,“自己都觉得特没面子”,但面对已支付的高昂费用,他非得使出浑身解数,甚至还要不择手段。
曾几何时,少林“假和尚”横行全国。当地有一帮农民眼见世人对少林寺的热度,眼馋不已,削发“为僧”,自诩为少林真传弟子,兵分两路:一路留守少林,撞骗游客;一路“云游”四海,哄遍中国。
留守少林的假和尚,多来自少林村和中岳庙村,他们外表装扮得与“正规”和尚无异,常年活跃在少林景区内二祖庵、慈云堂、十方禅院等地,与导游勾连,采用“抽9签”的方式,给游客算命,骗取“功德钱”。
过去假扮过和尚行骗的郑某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指假和尚)和寺内导游、管理部门的关系密切。”
据郑某介绍,“假和尚”们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小学文化,但常年盘踞于此,早已熟稔察言观色之术,一般信众骗取300到900元不等的“功德”,对穿金戴银的“老板”、“太太”,报价则从3000起步,上不封顶。一旦游客掏钱超过3000元,还会有人暗中跟随,直到亲眼看着游客离开景区大门。
这么做,是为严防游客“幡然醒悟”,前往投诉中心举报。一条“探子—导游—假和尚算命师—监视者—保护伞”的脉络清晰可辨。“假和尚算命”旺季最高一天能接待几十甚至上百位游客,生意好的时候,人均每天可以挣到四五万元。
德印透露,不断有上当游客致电少林寺,寻求赔偿,“少林寺百口难辩”。警方也曾多次介入,但要不了多久,便“死灰复燃”。“将心比心,成千上万的被骗游客,怎么可能不骂少林寺?可我少林只能管自己的僧人,管不了外面啊!少林寺自古就没人会算什么命。”
如果说,景区商铺、摆摊算命等权当是小打小敲,那么,景区内的一些大手笔建筑,挣来的金钱无异于天文数字。这些恢宏的复古建筑,在声势浩大的拆迁中能够得以保留,背景不容轻视。
由旅游管理部门投资的“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和商务管理部门圈地兴建后又转手卖给私人的“十方禅院”,至今仍大门敞开,成为景区内人头攒动的热门去处。
由于少林景区现实行一票制,多景点捆绑在一起,这些本与“少林寺”无关的场所,坐落在少林景区核心位置,旗号鲜明,理所当然带给游人“同宗同源”的印象。事实上,100元一张的门票,少林寺提成30%,剩余的70元就这样被“强制”消费。
近年来,所谓的“少林寺武术馆”在扩大演出市场的同时,配套建设了高星级主题酒店“禅居”,内设包括总统套房在内的高档客房60余间。
即便如此,这些新兴的“盈利”机构依然在少林寺和释永信的眼皮底下,继续扩张。嵩山少林寺武术馆现在还创办了少林功夫国际表演部、少林功夫国际教学部、少林武术旅行社、宝剑厂等衍生产业。在新一轮重组过程中,这些“聚宝盆”将被悉数纳入港中旅麾下。
“这难道不是在借佛敛财吗?”德印自问自答,“少林寺就是唐僧肉,谁都想来咬一口。如果就是咬一咬、疼一疼,忍过去就算了。现在是来要我们的命了!”
少林寺的商业路径
国内不乏名山宝刹。少林寺如今成为招蜂引蝶的“唐僧肉”,绝非纯属被动。
30年前,文革浩劫刚平复,曾经的嵩山千年古寺,只剩下几进萧条的禅院,十几个老弱病残的僧人靠着20余亩薄田度日。很多时候,沙弥还要靠附近村民接济。当年的老方丈行正赴外地公干时,连坐公交车、住小旅馆的钱都没有,因为实在“仓中无粮”。
作为行正的亲传弟子,释永信22岁便接掌法印,他当时想得最多的,便是尽早让少林“脱贫致富”。这个出身于安徽阜阳颍上县普通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却精通插秧、拾柴、放羊之术的少林“史上最年轻住持”,由于在“寺庙经营”上过于超前,一度被人指为离经叛道。而他如此为己开脱:“大道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要对少林寺下一个1500年负责,只能与时俱进。”
复旦大学青年学者白洋来自河南,专注研究少林现象已有不少时日。他总结了少林20年“大获精进”的3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词:一部电影、一场官司、一个称谓。
在很多人眼里,1982年风靡全国的那部香港电影《少林寺》,不光捧红了李连杰,也让少林寺这块历史招牌重回人间。票价仅一毛钱的电影,最终创下上亿元的票房纪录。
数字显示,1974年到1978年5年间,少林寺共接待游客20万人;电影上映的1982年,游客便涨至70余万;在“武侠风”横扫全国的1984年,游客更是达到了260万。这让释永信看到,曾光耀古寺千年的“功夫”,在沉寂多年后,将会成为少林复兴的不二法门。
商家总擅长于抢占先机。《少林寺》热播后,以“少林”名义兴办的产业如雨后春笋,涉及酒店、家具、食品、医药、汽车、烟酒行业,甚至还有“少林寺火腿肠”、“少林寺羊肉汤馆”等面世。与此同时,国门外也办起形形色色的“洋少林”。
仅以日本为例,短短几年时间,当地人便以“少林寺”、“少林寺拳法”、“世界少林寺拳法联盟”等方式抢注商标272项。2001年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的数据显示:除香港特区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少林”商标的抢注和使用情况。
1994年,释永信与漯河罐头食品总厂打起官司,就“少林寺火腿肠”一事展开索赔,很快胜诉。这场官司被白洋解读为少林寺正式“入世”的标杆。
德印解释说,自古禅宗就是“不避世”的派系。在西方人的话语中,商业化路径的精髓,便是ZEN(禅)。而释永信自己喜欢讲,“少林寺的出世、入世,就像一条船,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
在多个公开场合,释永信都表示:少林商标屡遭抢注和使用,是他后来运作公司的直接驱动力。“不成立公司,就无法注册商标。”
1997年8月,少林寺成立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注册经营范围包括不动产、实业、建筑运输、教育与印刷等。5年后,“少林”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不多久即升为“中国驰名商标”。随后,少林文化传播公司、食品公司、商标公司相继开张,几十个少林武术文化中心和武术馆校在国外建起。
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企业集团雏形初具。释永信本人也收获了一个充满戏谑与调笑的称谓:少林CEO。
释永信坦然接受了这个称谓。身处局外,你很难真正洞察他的“坦然”来自何方:是早已顿悟成佛、不惧流言、一心精进;还是沉浮商海、变千年古寺为千年老店、享受个人权欲?至今,没人能说得清。
1996年,国内绝大多数人尚不知互联网为何物,释永信于国外首度“触”网。一回到登封,他即要求手下僧众筹建少林寺主页。6年以后,少林寺官方网站正式上线。2003年,释永信还在寺内藏经阁独家承办“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释永信本人现在俨然一个E时代的达人: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一应俱全,能熟练在网上冲浪。他的老友透露:“方丈的短信发得很好。”
德印面对外界普遍质疑少林寺的高度数字化感到惊讶。“这是中国佛教的传统啊!古代佛门大师便擅长运用最现代的传播载体。纸张发明后,佛家最先采用纸本抄经;印刷术发明后,佛家最先出品版刻文存。当下我们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如今,少林寺更进入电子商务领域。2008年,少林寺旗下全资子公司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在淘宝网上开了第一家网店。出售商品包括少林寺禅果、月饼、禅修服饰、习武器具以及少林创意文具等。最贵的商品,是标价9999元的《少林武功医宗秘笈》,这是近年来少林寺礼赠贵宾的礼品。截至2010年1月3日下午的数据,这个淘宝网店的卖家累积信用达933,好评率97.8%。而在少林寺院内,“少林欢喜地”还开有实体直营店。
亲近释永信的人说,萦绕在方丈心中的烦恼,从来就不是“该不该商业化”、“该不该做公司”,而是“如何平衡商业与信仰,影响力与神秘感”。
除了精耕细作少林产业,释永信还进行“收购兼并重组”。三门峡空相寺、南阳维摩禅寺、龙门山宝应寺、洛阳天庆寺、登封永泰寺、禹州开元寺等,都成为少林下院。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得到确立。
2008年,昆明土主寺、法定寺、妙湛寺、观音寺4所寺庙与少林寺签署协议,“托管20年”,由少林寺向它们输入人才、管理经验,类似当下流行的“酒店管理公司”。此举也开创了佛教寺院“加盟制管理”的先河。有香港媒体评价:“这是在用肯德基、麦当劳的扩张模式发展寺院。”
释永信现在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心灵产品消费。”这几年,“少林问禅”、“少林斋菜”、“少林体验”等产品相继问世。少林寺素饼销售火爆,已进入一、二线城市的超市卖场。培训专家、哈佛博士余世维将此解读为“少林蓝海战略典型”。
少林寺的商业路径清晰而又明确。释永信身为“CEO”、“操盘手”,在创造了一系列“佛门奇谈”和“企业管理范本”后,终于迎来了实力强劲的对手:在香港沉浮80载的大型上市公司。
德印说,国人对宗教、对佛禅怀有神秘,“少林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神秘。”事实上,港中旅的到来,少林又拿出了这份“神秘”试图抵御,以期平衡。德印如此解释少林坚称不上市的原因:公司上市无非追名和逐利,“少林寺不缺名,至于利,和尚、寺院要钱干啥?”
德印的解释显然有些无力,少林寺固然不缺名,但是若不为利,少林寺何必走商业化道路?
释永信自己的表述,也许能看出其在“商业与信仰”之间的艰难平衡:我们即使营销少林文化,也是将文化作为人类资产打理,而不是作为产品买断。“不要说我具有商业智慧,这是使命感。”
但商业化自有其发展逻辑,当少林寺自身的商业化路径遇到庙门外更庞大的商业化潮流时,释永信如何保证自己不被裹挟而去,恐怕已不是凉水洗脸所能够解决的了。
新版恩仇录引而未发
继释永信“法会祈愿”、“网络辟谣”、“缺席会议”亮剑之后,登封市长郑福林开始出牌。作为父母官,郑深知,网络疯传的“少林寺上市门”所引起的舆论地震具有何等强大的威力。
他表态:“必须强调少林寺是文物单位,不在合资范围。登封与港中旅合作的原则之一,就是确保包括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在内的宗教、文物单位的利益不受损、不减少。任何宗教、文物资产均不会纳入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因此,所谓的少林寺‘被上市’纯属误传。”
他还高调回应了释永信“少林寺应当免除门票”的提议:“完全支持和赞成取消少林寺门票。如果少林寺门票取消,登封市政府将承担少林寺的维修责任。实际上,少林寺的许多殿堂都是政府出资恢复的,房产权都是政府的。”
郑福林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不能完全无视少林寺的抗议,不能敷衍强大的网络民意,更不能伤了已和自己“同穿一条裤子”的港中旅的心。在对少林寺做了一系列“绝对不会”的承诺过后,郑福林话锋一转:
“对文化、旅游资源,我们会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同港中旅合作,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请世界知名企业同我们共同开发、利用和保护。”“随着合资公司的壮大,登封各界利益还会得到相应提升。”
2009年的最后一天,仍然在郑州,始终未能同时出现、面对公众的三方——登封市政府、港中旅和少林寺,戏剧般地集体会见记者。释永信也出人意料地坐上了官方主办的发布会的主席台。
比武正式开始。
不过,在这场简短的、仪式性的会见中,释永信发言时间最短、说话最少。他一改先前的愤怒,温和地说:
“登封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港中旅作为国有控股大型旅游企业,与登封市政府合作,我们相信,必将造福一方百姓,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在这次港中旅与登封市的合作中,少林寺的合法权益已经得到保障。”“欢迎”一说是首次提及,这被外界解读为“提前缴枪”。
真正表现出强势的,当属新成立的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董事长薄宝华。他的话语直白:“公司将迅速扩大市场规模,达到年游客增长率20%以上”,“开展禅武演艺、文化地产、文化产业主题公园建设”,“开展快捷酒店群、星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合资公司不排除上市!”薄宝华用一句坚定的话语证实社会各界的疑问。他将声调提高了好几度,意气风发。释永信则始终面无表情,连客套的笑容都难觅踪迹。
就“上市门”引发的嵩山论剑,似乎已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