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
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
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藏族民歌
圣地是置于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的大门,置身于圣地,意味着融入永恒的力量之中。他们已登堂入室。超凡脱俗。……这群除去自身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正在做的一件动人的事就是:他们满怀至上的幸福和仁慈,为全人类祝福。祝福世间所有生灵时时吉祥、处处吉祥,白天吉祥、夜晚吉祥,天天吉祥、岁岁吉祥,生生世世都吉祥——“扎西——秀!”“扎西——秀!”祝福吉祥成为被反复吟诵的主题。
西藏的孩子,从小就熟悉了这样的仪式。他们生活在信仰之地,幸福,欢乐。
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行动)语(咒语)意(意念)三种方式缺一不可。
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
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
短途磕长头,一般是围绕寺院、神山、圣湖、圣迹磕头一周,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天半月。
坚持就地磕头也是一种方式,或于自家佛龛前,或于附近寺庙大殿门前,以一定的数量为限,就地磕头。 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地板、磐石被磨得光可照人。
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铅云欲堕,漫野皆白。一行十数人蠕动在旷野雪地上,双手扬起落下,身体此起彼伏,寂静的山谷中响起了木板磨擦冻土的声响,混合着绵绵不绝的诵经声。貌如印第安部落酋长的父亲桑秋多吉,面部纵横的每一条纹路都刻画着虔诚;英俊的儿子罗布桑布的眼神总是迷茫,总是穿越了现实世界而专注于遥不可及的未来时空。紧随身后的青年僧人嘎玛洛萨、仁钦罗布、江羊文色、嘎玛西珠他们,尼姑英索、江羊卓玛她们,神情都一样的庄重。
在一个风雪天里,我们目睹了他们乞讨的情形。站成横列的男子们一手摇鼓,一手执铃,披肩长发与僧裙、铃鼓的流苏在风中翻飞,雪粒纷纷扬扬地从空中斜斜地倾泻。沉郁苍凉的男声伴随着铃鼓之声在荒野中散播开来,他们唱诵的是名叫“觉”的经文。
磕长头方法及图解
1.先制一木板,长度比自己身量长出一肘,须用桐木,取其平滑无节。宽约三尺。前端较后垫高二寸,平放地上。
2.佛像前端正立,足并齐。恭敬合掌于胸前,唯两掌相合时掌心不可合紧。
3.三门顶礼:先合掌,上举到头顶以上,次由上移下,初至额而少住;次移喉而少住;次移心而少住。
4.然后展开两手,匍匐板上,两手掌用力向前推动,两腿亦同时伸直于板上。斯时两手两腿平伏板上,不可昂起。五轮者,两掌两膝及额,头要着地。
5.头即着板,不可久伏不起。应即将伏地之两手由上渐依板面向下移动,同时两腿同时旋即起立。
6. 两手生痛,用小棉絮垫于掌下为助。
7.初觉身重如山,气喘头晕,须量力,初时少亦无妨,七天后渐增加,即觉身体轻安,若能增加至千数以上,则愈磕愈速,久之身轻如羽,其健身之功,较太极,武当,易筋经等为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