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环境的肆意改变,剧毒农药的使用令小小生命叹息
今年,北京林业局开出的野生动物“禁吃名单”中,小麻雀也榜上有名。从“四害”到野生保护动物,从人类的“美食”到由政府立法“禁食”———麻雀这种吵吵闹闹的小生灵可以说是命运坎坷。
说起北京城的麻雀,给人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多。每天天一亮,这房上、树上叽叽喳喳呱噪不停的准是它;房前屋后、公园里河岸边,蹦蹦跳跳满地找食的也是它;更别说登堂入室把“小别墅”修到您家空调排风管里的不速之客了。可是,您是否知道,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麻雀已经成为了濒危物种,即使以我国的范围计算,麻雀的数量也在逐年大幅减少。广东、江西等地已经见不到麻雀了,天津地区50年来麻雀数量减少了90%以上。而直接导致麻雀大量死亡的最大杀手正是我们人类本身。
人类对环境的肆意改变,让麻雀很难找到家。以前它可以在屋檐下、屋缝隙中做窝,从牲口房里取草。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楼房都是硬硬的水泥,森林被砍了,草原没有了,小池塘也被抽干水变成了耕地等等。不过,以上原因还是次要的,麻雀遭遇灭顶之灾的最大原因就是人类大量使用的农药。顽强团结的小麻雀挺过了20世纪50年代致使800万只同类死于非命的“除四害”运动,却无论如何也难抵御农药的剧毒。麻雀是一种喜爱群居和集体觅食的动物,也正是由于天生这种爱扎堆儿的习性,他们被农药集体毒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南方就曾经出现过200多只麻雀在同一时间集体死亡的事情。
也许是“除四害”运动给人的心灵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麻雀长期以来是“害鸟”形象。专家指出,尽管麻雀有损害农作物的一面,但它吃的主要还是害虫、浆果,还能起到传播花粉的作用。近年来中国麻雀数量锐减,已经影响了生态平衡。一些环保工作者忧虑地说:“城里偶尔还能见到,有些农村地区则彻底消失了。”与之相反,欧美国家一直将麻雀视为益鸟。在美国波士顿城甚至耸立着麻雀纪念碑。据说,在1860年,美国波士顿的农田里出现无数毛虫,粮食收成眼看无望,人们便从欧洲引入一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结果成绩卓著。为了感谢麻雀的功绩,波士顿人就为麻雀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其实,在自然界中,麻雀还是以对雏鸟强烈的爱而闻名的鸟类呢!去年,天津的田女士外出时在家门前捡到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田女士把它带回家后,将它装在铁丝笼子里,挂在阳台上。没想到仅仅两个多小时后,两只老麻雀便一起飞来,一边大声鸣叫,一边用力撞纱窗,小麻雀也扇动着翅膀,全身羽毛颤抖着嘶声叫嚷。田女士意识到这是它的父母找来了,于是打开窗户,把笼子挂在阳台外面的铁栅栏上。两只老麻雀马上飞过来,和小麻雀在一起,显得非常亲热,并先后叼来虫子喂给小麻雀吃。它们似乎是怕孩子饿着,有时候甚至几分钟就要来喂一次,坚持喂到小麻雀两周后可以自主进食。田女士看到,麻雀父母喂小麻雀的每餐饭几乎都是蚱蜢等小虫,没见它们吃粮食。
结束语:蝙蝠、喜鹊、黄鼠狼、刺猬、麻雀,这些既在保护动物名录中,又与北京百姓是“熟脸儿”的野生动物已经在本栏目中陆续和读者见面。我们的栏目也在本期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使读者了解这些常见动物的习性及它们对保护北京自然环境做出的不平常贡献。虽然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也正式立法保护这些野生动物,但是,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动物对人类和生态平衡无法替代的重要性,还是需要我们每位北京市民的主动接受和充分理解,让北京也成为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存的美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