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悬镜

 

明·憨山大师著

 

师金陵全椒人也,姓蔡氏,父彦高,母洪氏;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有异香,出家报恩忝笑岩,岩示以本分钳锤;后结茆北台龙门。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惟一大光明藏,湛满圆寂如大圆镜;说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师因弘法,改婴世难,而道望益高。天启癸亥坐化曹溪,寿七十八,著梦游集行世。

 

赞曰:弘道婴难,其道益弘,曹源一滴,千里同风,龙象蹴蹋,振聩启聋,一灵皮袋,辉映卢公。

 

首楞严经悬镜序

 

原夫首楞严经者,乃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门、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而其所谈直指一味清净如来藏真心为体。盖此心体本自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平等如如,绝诸名相,圣凡一际,生佛同等;然迷之则生死无端,悟之则轮回顿息。是以吾佛证此,愍物迷之,故假大权发启斯教,大开修证之门,曲示归家之路。是以一部所诠,从始洎终不出迷悟、真妄二法,然迷途万状,悟有多门,若克体穷源不无其要;至若从迷至悟之方、返妄归真之指,端在楞严大定三观妙门;若欲洞观法界、彻见自心、觌体还源,莫斯为要。

 

慨夫文词简奥、义理幽深,虽诸家注疏精畅发明,而学者贪程罔知捷径,致使理观昧于陈言,修习失于正受;清不揆固陋,志尝刻意斯文,杜绝见闻,穷历冰雪,顾智识暗昧非敢妄拟圣心,每于一线通途粗述鄙意潜修之士若揽镜以照形,愿即事安心顿融藏性者矣!

 

万历丙戌冬憨山头陀德清书于东海那罗延窟 

 

首楞严经悬镜

明东海那罗延窟海印沙门释德清述 

 

将通大义总启二章(三分大义别具通议兹不繁列)初大开修证之门(从初启请至结经名)次曲示迷悟差别(从精研七趣至五十重阴魔)

 

初中略有四义:一:示三观之体。二:示三观之相。三:示三观之用。四:结三观之名

 

初开修证门中有四意者,良以真源湛寂,绝生灭之端;法界幽玄,泯圣凡之迹;本无修证,岂属迷悟?今依不迷之迷,故立无修之修,斯有无证之证矣!盖迷真逐妄,遂沉生死之流;今欲返妄归真,须建依真之行。而此经者,盖以一味清净法界如来藏真心为体;依此一心,建立三观,修此三观,还证一心;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是以阿难示同未悟,不达此心,故一向多闻未得无漏,不能顿拔生死之根,遂溺摩登淫舍之难;由是殷勤启请三观妙门。故我世尊先示一心照明万法,而首告之曰: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又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观此二语,足见全经之旨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修此三观,还证一心者乎?洎乎一往所答,虽多方决择、委曲搜扬,无非显示一心之源、密陈三观之体;(从初卷至四卷中)因之起行造修,勾引二十五圣旁通悟入之方,敕选耳根正是最初方便。(从四卷半至六卷初)是使初心创志则知观相分明,然后任运一心,法尔浅深,具有断惑证真高下之用。(从七卷初至八卷中)修断已极故结指观门,使始终一源不出楞严大定,故以经名而系之终焉,此实通途之大旨也!

 

初示三观之体:

 

而此体者,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即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也!先示此体为所观之境,要依此体启大智用故。然此藏心具有三义:一空如来藏、二不空如来藏、三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本空,一法叵得。如摩尼珠其体空净,了无色相;虽有随方之色,色不离珠,以即珠故。真心本净,了绝妄缘,虽有随缘之妄,妄不离真,以即真故,名曰真空;故为观者先示真心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真空观。(经名奢摩他,亦名体真止)从此经首阿难启请,世尊许说,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起,一往七征八辩,始则决择真妄;且云妄不是真,以明五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以显本觉真如;以至三科七大会归藏性,然后真妄和融,方显妄即是真;从浅洎深,大段总显空如来藏理。(从初卷启请至第三卷终)

 

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体虽空,具有恒沙称性功德,包含融摄,纤悉不遗。如摩尼珠其体虽净,具有圆照之用,而能随方现一切色,色即是珠,以珠现故。藏性虽空,而能随缘显现十界依正之相,相即是性,以性起故,名不真空;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不空观。(经名三摩,亦名方便随缘止)此从富那执相难性,三种相续,深穷生起之由,委明循业发现之义,总显不空之体。(始从四卷初至本卷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有半卷经文,计一千五百余言。)

 

空不空如来藏者:谓此藏性其体清净,能应能现。如摩尼珠其体净圆,净故非色,以即珠故;圆故能应,非不色,以即色故;非色非珠。而此藏性其体净圆,净故非相,以即性故;圆故能现,非不相,以即相故;非相非性,名空不空;非相故空,非性故不空,非即非离,平等如如,名曰中道;故为观者示此藏性以为观体,能观此体名中道观。(经名禅那,亦名离二边分别止,亦名等持。此从四卷中而如来藏非心等起,至即常乐我净等,文有二章,几三百言。)

 

然上三谛体虽不二,举一即三,终带名言,犹存历别,未及一心之源,难契圆融之旨;必若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彻底穷源,绝诸对待;良以双离则双泯,双是则双存;存则三谛灵然,泯则一心无寄;寂照同时,存泯无碍,唯在忘言者可以神会、绝虑者可以心通,可谓妙契寰中、泯同法界矣!圆融圆融,深思深思,历然不昧;故佛开示已毕,乃总告之曰:上来所说藏性之理如此深妙,如何汝等以所知心而能测度、世间语言而能入哉?且此妙理人人本具,然虽本具隐而未现;譬如琴瑟虽有妙音,非妙指不能发;众生虽具妙心,非妙观不能显。且如我今证此真心,安住大定,圆照法界,凡有动作皆是大用现前;汝等迷之,举措云为皆是尘劳业用;故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此无他故,盖由不肯勤求,得少为足耳!当机遂请何因有妄?要显妄元无因,使悟妄不离真,亦似头非外得。然此天然妙性不假修成,但能一念回光,方悟神珠本有,故随结责戏论,切劝修持;乃曰:汝虽忆持十二部经,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如何自欺尚留观听而不修之?是以阿难闻说,疑惑消除,心悟实相,遂乃请入华屋,摄伏攀缘,冀得陀罗、入佛知见等。由是观之,大□一往开示藏性,岂非欲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妙行,然后行成解绝,顿证一心者乎?

 

初示三观之体属见道分竟

 

二示三观之相者:

 

由前开示一真法界如来藏心,而此心体具有广大智慧光明义故,说名为智;今以即体之智,还照寂灭之体,理智一如,离念离相,名一心源,了无说示;今约真妄生灭之门,会取返妄归真之路,方便施设亦有三重;以智照理故单以观名,约妄相以明故曰观相。

 

且略示观门一:奢摩他空观二:三摩钵提不空观三:禅那中道观

 

一奢摩他名空观者:

 

谓了一真法界如来藏心本无生灭亦无诸相;盖因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因此无明生起三细六粗、四大六根种种诸法,而此诸法唯心所现,本无所有,但是一心,心体圆明,离一切相。如珠中色本来不有,以即空故,故曰色即是空;以色非色故,色不异空,故名真空;作是观者名真空观。

 

二三摩钵提名不空观者:

 

谓了根身器界一切诸法既是一心,心体圆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缘显现;此则诸法当体虚假,如幻不实。如珠中色分明显现,全珠即色,以即色故,故曰空即是色;以空非空故,空不异色,故名不空;作是观者名不空观。

 

三禅那名中道观者:

 

谓依此寂灭一心照明诸法,诸法法尔当体寂灭,寂故名空,照故不空。如珠与色,非色非珠,名空不空;非寂非照,如如平等,唯一心源湛然不动,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心无间,任运流入萨婆若海;作是观者名中道观。

 

次正示观相文中大科为四:初:总示迷悟之根二:正示一心三观之相三:略示解结之方四:广示最初方便

 

初总示迷悟之根者:

 

由前阿难闻佛开示,已悟如来藏性妙觉明心圆满周遍,备在于己不假外求;良以一向徒事攀缘不能摄伏,今将思而修之,不知造进之方,故有请入华屋之问,冀得直捷之门,即可乘便而入;因相而修,故此科名三观之相。然世尊所示别无其方,先令决择真妄分明,然后随宜调治,故欲返妄归真,造端不出二决定义。意者:盖原迷此圆明湛寂之真心,结为四大,妄分六根,根尘和合虚妄生灭,引起五浊业用烦恼,使妙圆之体隔越而不通,若群器参乎太虚,湛渊之心浑浊而失照,似尘沙投于清水,此则本不分而分,元不浊而浊矣!今欲即生灭以证真常,旋虚妄而复妙觉,要先以此不生灭心为本修因,照破生灭之原;次审所结之根,谁是烦恼之本;若生灭入照则当下真常,若烦恼知根则迎刃而解,斯则能照之一心,心心寂灭,所照之万法,法法圆通,是以顿超五浊,旋复一元,若依此为因心可圆成果证。然则所迷之一心虽是本圆周遍,能迷之六根现前力用不齐,今若即迷返悟、就悟还家,固尔门门皆可穷源、处处尽堪合辙;良以初心昧劣不解圆观,必须直指当阳,要在一门深入,由是备显六根优劣,令审谁浅谁深?浅则逆离而难通,深则顺合而易入,果能入一无妄则六湛圆明,诸妄消亡而一心清净;如是则吾家之故物可归,诸佛之涅槃可证矣!

 

此后重征一六,意显粘湛而妄发,深穷生灭之根元,再起断见之疑,验出真常之妙性,斯已密拣耳根以为初心方便;若一心守真常而弃生灭,则无上知觉应念圆成,得一旦常光显现而生灭圆离,则根尘识心应时消落,此实圆观之秘诀、破妄之神符,还元之旨妙在兹乎!是所谓返妄归真无出二决定义也!

 

二正示一心三观之相:

 

阿难闻前第二义门生灭即常之说,遂起何名结解之疑;意谓生灭不常可说为结,今既常矣,将何物而名结?结既尚无,从何物而名解耶?盖前以常为断,此则执妄为真,皆由不了迷悟同根、真妄一体,故致斯问;此实初心所混故须甄明,令其观相分明,不堕空有之见,要显中道之旨,方契一心之源;故尔诸佛因而同告之曰:使汝生死涅槃者,皆汝六根所致也!岂又更容他物哉?直由迷悟之分,故有结解之异耳!如此明言,当机犹未自悟;世尊因而解之曰:根尘识性同一真源,缚脱两途元无二致。盖因迷一真而妄见六根,知见立知即名生死;了六根而本同一体,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此实结解之元,岂可更容他物?然此虽明空有,未极一心,何则?盖一真之性不属生死涅槃,如来藏中本无去来迷悟,至若有为起而无为灭俱是缘生,如目前之幻化;无为起而有为灭尽为不实,若眼底之空华;况非真与非真,何有能见所见?(能见六根,所见六尘。)然而根尘之间元无实体,虚有其相,故若交芦,是以结解同根、圣凡无二;汝试但观交中识性(即第八阿赖耶识)空有何名?盖由明昧因依、真妄互立,迷之而六妄同生,悟之而一真何寄?良由此体甚深微细、熏变难思,执之则真已非真,取之则非幻成幻;茍不取而非幻尚无,不执而幻法何立?如是则六根圆湛,空有双祛,三谛圆观,是非齐泯,妙圆之旨尽在兹乎!此则是名金刚三昧、如幻摩提,修之而一念顿超,拟之而诸佛同证;此所谓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门。若欲径登彼岸,直造妙严,唯此大定法门,故应修而证入也!

 

三略示解结之方:

 

上来已示一心三观之相乃佛佛成道之门,今将思而修之,争奈初心不知直捷之方,故有六解一亡之问,远启选择之谈;故我世尊精宣妙旨,巧示玄机,聊绾华巾将成六结,以明依一巾而有六结,结若解而巾亦不存;要显依一真而分六妄,妄若消而真亦不立,何则?良以真净界中本无此事,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故须真妄两忘,方可会归中道,直造一心之源耳!故随请解结之方,审明下手之处,除结当心以显二边无力,当阳直入必须中道收功,斯实入圆之要术、破惑之利具;唯其法门甚深恐难谛信,世尊因而矢之曰:我此说者乃出世微妙之因缘,非世俗和合之粗相;况我世出世法一一皆了元因,矧此修行岂不知其节要?加兹功用不劳弹指而顿证无生,不涉途程而径登佛地;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凭在何根,用此妙术解之,诸妄何愁不灭?恐汝不能圆观顿脱,是须次第销镕,先且选择一根以为最初方便,若得此根初解,五粘随脱而先得人空;从此观智增明,然后成法解脱;若所观人法双空,则能空观智亦泯,斯实药病俱遣,真俗两融,三谛灵然,一心无寄,如斯圆照,任运冥枢,是名从三昧以契无生,即六根而证常乐,直捷之指无尚此矣!初心方便妙在兹乎!

 

四广示最初方便(二十五圣一一皆是最初方便,但观音耳根一门堪合此方之机,故曰广示。):

 

阿难闻前开示观相分明,已悟随根皆可证入,然犹不知随处下手做作之方,抑又未达的指何根堪作此界当机最初方便;且将刻志进修冀成道果,庶不失此嘉会辜负密言,亦为远益未来成就最后开示,故有请惠秘严之问。然此秘严之旨乃吾佛自证根本法门,甚深微妙,难解难思,果海离言,了无说示;今兹曲垂指示须藉旁通,故假二十五圣各说最初方便,意显三科七大随处皆可还源,大小三乘远近一齐趋入;且令谛信不疑,托此将为证据,是以诸圣奉敕用解先登,或析色体色以取单真、或即俗离俗要归中道,偏圆互换,星月交罗,深浅齐驱,牛羊共渡,斯则门门总是圆通,法法尽成解脱。茍能入此三昧,证是妙门,随处而常光普照,应念而诸佛现前,水流风动共演圆音,世界山河普现三昧;至此始知自他不二,依正互融,消习漏于刹那,廓众尘于一念,无作之行芬披,真常之乐自现;然此秘严利器付之勇猛丈夫,有何坚而不破?又何结而不解哉?然虽正偏兼到、顺逆皆通,不知此界当根谁为要妙?若是尘中作主非大智无以潜眸、闹里夺尊非大悲不能下手,故敕文殊拣选谁合此方之机,唯独观音耳根可作最初方便,何则?原夫觉海澄圆,圆澄元妙,本无世界及与众生,直以一念才兴空沤顿起,诸缘不息三有齐生,是以六处妄分、诸尘妄隔,使圆通妙体不得而圆通,常住真心莫得而常住矣!若约妄法全真,斯则归元之性不二,奈何根机不一,是以方便之路多门,在乎圣性顺逆皆通,属之初心不无迟速;今者若就六尘而入,六尘之体本非常住;若依五根而入,五根之性匪涉圆融;若凭六识,而六识生灭宛然;若假五大,而五大无知昏钝;若据见性虽则都摄六根,然尚在能所未能忘照;若观识性虽则包含万法,犹存历别难以契真;今若克合此方教体,的示机宜,速取三摩实从闻入,何者?良以闻根圆妙,十处周闻,闻处虚融,墙垣莫隔,音声生灭,闻性恒常,寤寐一如,身心不及,此则可由闻性以证真常,从耳根而入妙觉矣!况复此界众生此根最利,投机之指莫尚于兹!良由迷本循声,故此流转生死,果能旋流无妄,岂不顿契无生?此是金刚三昧如幻妙门,如斯秘密绝要真修;何不将闻以自闻闻,岂肯畜闻而成过误,况闻非有体,因声以名,若旋妄遗尘,则性何名状?此所以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也!其如六根幻翳、三界空华,今闻复而翳除,则尘消而觉净,净极光达,寂照含虚,根境皆空犹如梦事,安有梦中之境而能留汝形骸耶?大□世间男女皆如幻以幻成,虽见摇动全一机抽,若机息而幻消,则情忘而执谢,圆明妙体当下现前,诸佛众生应时平等矣!如斯妙利真实圆通,何不旋倒妄之闻机返自闻于真性,以成无上之道哉?此是微尘诸佛一路妙门、三世圣贤修行捷径,非但观音独擅,我亦从中证入;是若将救末劫求出生死之人、欲速成就菩提,无过耳根为最!斯乃大小共由之门、浅深同说之法,但依此修超乘余根,真实心要莫斯为妙者矣!于是当机闻说,自心了然,明见还家归真道路,斯则观相分明现前无惑。奈何未来末法邪道乱真,其有依教信行之辈,如何摄心轨则、得正熏修、安立道场、远诸魔事?故发度人之请远益未来之机,通会长途犹属行门之事;然世尊所答别无其方,直以毗奈耶中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以戒、定慧是生,三者圆明可超诸漏。然前见道明心已开慧性,修道方便定相圆明,至其戒为基本尚未明言;今若得正熏修须凭定慧,若欲违制行业必禀戒轮,且夫生死之海滔天始于滥觞之念、烦恼之林翳日生于萌□之根,今若绝末停流端在塞源拔本;戒虽多品四重为根,根本不生枝流自绝,然而真修以离欲为本,故先淫欲首惩;生死以冤负相牵,故次杀盗随举;妄言矜俗贪爱潜滋,委论酬偿杀盗相若,为其永殒善根不成三昧,故例属重尤是须并断;若欲圆成修学必先持此冰清,果能四事不遗自然远诸魔事,正行可成,正定可入;然而现行易制、宿习难除,是须诵我无上佛顶心咒,此则显密双修、三慧并运,庶几三障可破、三惑可除,而三界可超、三身可证矣!况此神咒功力速疾冥资,但能依教加持,破惑如霜遇日,是以略陈轨则令依清净之师,若要详悉坛场必使众缘具足,身心俱净,事理齐修,庶指日以取菩提,刻期而成圣果,妙圆之行诚在斯矣!归真之要妙在兹乎!是故宣扬神咒使众咸闻,广显功能策令谛信,方尽修道之门、统收妙圆之行耳!

 

二示三观之相属修行分竟。

 

三示三观之用者:

 

上来所说观相分明得倚圆根,则可乘便直捷而入;依之造修任运一心,法尔不无断惑浅深证真高下之用;是故阿难闻前显密开示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然犹不知如是修证未到涅槃,始从凡夫终至佛地,渐次名目以何而至?是故请问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要显圆妙观行有此能断能证之力用、转凡成圣之功能,故名三观之用也!然世尊所示先明二种颠倒妄类之因,后示五十五位真家之路,所以然者,何也?良以妙性圆明,真源湛寂,本无迷悟,安有圣凡?盖由一念才兴则三有之空华乱起,寸心方歇则一真之幻影全消;是所谓生灭名妄,迷之则生死无端;灭妄名真,悟之则轮回顿息;然且生死界宽,总之不出一十二类;涅槃道远,要之不过五十五程;实由迷一真而为六想,则二种颠倒相因;悟六想而本一真,则二种转依是号;是故汝今欲修三昧、直诣涅槃,先当识此颠倒之因,斯可圆成真三摩地,何则?良由迷真觉而成不觉故号无明,迁无生而作众生是称颠倒,此则本不生而生,斯有无生之众生;本无住而住,故有无住之世界;是以迷轮不息则生死之业何穷?妄念不休则迁流之世何已?且既能以一念之迷妄动而六想横发,轮回于十二类生;则可以一念之悟无生而三观齐修,证取于五十五位;由是观之,则众生实约四蕴之心、世界端指色蕴之质,此则全凭正报以显迷悟、总属众生以明真妄,是所谓使汝流转生死、速证妙常,皆汝六根,更非他物,意此岂非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者乎?细寻大旨讵不信哉?然全妄即真,颠倒具于妙圆真心;全真即妄,修证本于元所乱想;故三种渐次因之建立,五十五位由是而进趣,何也?盖六根相续端由淫杀为因,诸苦长沦直以盗妄为本;今将长揖三界、永越四生,必痛绝助因使正性刳而不发,制止现行令根境偶而不行;如是则根尘泯合,心境俱空,身土皎然,自他圆证;此则始从观行以至分真,永断无明而跻妙觉;然重重观察、位位研穷,莫不皆以首楞大定三观妙门,单复圆修渐次证入者矣!三观之用无尚此耳!一生取办其在兹乎!修断已极故结归观心以终其请,故曰: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者也!

 

三示三观之用属证果分竟。

 

四结三观之名者:

 

由前一往开示令其先悟妙圆心体,依之建立圆妙行门,藉此妙行圆修,还证妙圆之体,此则背尘合觉之行既终,返妄归真之路明矣!故文殊请问经目,意在结指观名,何者?盖约世谛而谈则名无得物之功,是即有名无实;若就胜义而论则理有当名之实,斯即有实有名;良以上来所诠之义,若理行因果俱属圆融;然则能诠之名,若教相名言皆归究竟;由其理趣深玄故一言难尽,偏圆互焕、五目方周;意者:前来开示要妙法门,若克体而名,乃是如来藏心一实相印海眼真经,故名大佛顶萨怛多钵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若就用而言,则凡在有缘皆堪受度,惑无不断,真无不穷,故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佛知见;若的指因果皆真,则佛佛资成之始无非究竟指归,故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若合论体用广大、因果同时,则含染净而不易自在难思,具性德而无遗出生无量,故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若据法身所演中道名言,契之而顿绍佛家、修之而不出大定,故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斯皆称实以彰名、随德以立号,要之不出一心、统之不离三观,此所谓言虽请问经目,意在结指观名,是则教理行果皆归大定之源,真妄迷悟总入如来藏心者矣!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开示悟入无尚兹乎!

 

四结三观之名竟。

 

上来七轴半文,通科判为大开修证之门,开此四章良有所以,顾初心草创诚昧细详,若论宏纲略题大要,冀潜修之士、同志高人,先请熟读经文,然后安心观法,览斯文而通会,忘言象以冥符,愿一旦常光显现使根尘识消,则佛法身心皆为余事,矧此妄识依通岂非剩语者哉!

 

已上大开修证之门竟。

 

次曲示迷悟差别:

 

上来开示一心真源已彻、三观妙旨大通、迷悟之状悉陈、凡圣之情尽矣!然迷唯一念,因情想而乱发而取七趣之升沉;悟止一心,因妄见横生而取五蕴之魔扰;所谓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故我世尊真慈痛发、摘胆剜心,精研七趣因情想而分内外多少之不同,详辩阴魔约妄见而显心观浅深之不一;所以然者,直欲吾人思地狱苦,发菩提心,知有涅槃不恋三界。嗟呼!人者茍能执此金刚宝剑如幻定门,斩爱根于当下,则三有之空华影灭世界平沉;拔见刺于刹那,则一心之幻翳全消虚空粉碎;直使纤尘不立、一念不存,佛果于今生、消习漏于旷劫,此所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矣!如是信受、如是奉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可谓雄猛丈夫、大自在安乐人也!有何恩而不报、有何德而不酬耶?不然,则堕复堕矣!岂不痛哉?

 

首楞严经悬镜终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