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释疑新论

 

律航法师著述

 

净土释疑新论(一)

净土释疑新论(二)

净土释疑新论(三)

净土释疑新论(四)

净土释疑新论(五)

 

净土释疑新论(一)

 

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尝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为要。’为什么信心这样重要呢?佛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若无信心之人,即为‘一阐提’(久缺善根,无法劝导)。所以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以信字为首。本师释尊以彻底悲心,开示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大畅本怀,最后告诫我们众生,此为‘易行难信之法’。所谓‘易行’,人人皆知,男女老幼智愚贫富贵贱等人,无论忙碌闲暇的场合,皆能念佛,皆可念佛,真正‘易行’了。为什么不肯念佛的人很多呢?此即‘难信’之故也。为什么难信呢?以持名念佛,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收效速,其法太方便了,其效太便宜了,因此之故,不惟外道凡夫不相信,而二乘圣人也不相信,不惟声闻缘觉不相信,而权位菩萨也不相信。竟使我佛无上妙法,不能普及大众化,甚至视为消极厌世的老太婆的勾当,岂不太可哀吗?殊不知持名念佛法门,乃诸佛甚深行处,唯除一生果遂菩萨,可知少分,其余一切圣贤,但当遵信而已,非其智力之所能知,地前菩萨尚不能知,何况凡夫二乘怎能知道呢?

 

历代祖师暨善知识,鉴于念佛法门难信之故,悉凭自己悟证的道理,设为问答,以释群疑。例如智者大师著《十疑论》;怀感法师作《净土释疑论》;永明大师著《万善同归集》;妙什法师作《净土或问》;乃至明代袁宏道居士作《西方合论》。统统采用问答体裁,解释群疑,令人人皈信净土,往生极乐,圆成佛道。真可谓上秉佛智,下化众生,功德之大,实莫能名了!

 

但因往昔众生器根淳厚,社会环境亦较良善,且所设问题,皆就适应当时的需要,不甚切合现时根器浮薄之众生,和风气恶劣之社会,俗语说:‘十全大补汤,不治时令症。’现代人对净土法门,群疑满腹,焉能生信?晚学不揣固陋,谨效古德的良范,勉索时人的疑根,试作〈净土释疑新论〉,以作净土行人的参考,断疑生信,不复再疑。尚祈诸方大德慈悲教正为祷!

 

全论体例,拟分三章:第一章、所设问答,专对未信净土之人;第二章、所设问答,专对初信净土而未断旧习之人;第三章、专对久修净业尚未理事圆融之人。参考书籍,以净土宗‘五经一论’为圭臬,其他历代祖师和善知识的精辟理论摘要纂入,浅显易解,只求应病与药,契理契机,词句不妨俚俗,义理务期准确。

 

第一章  假设对于未信净土者问答释疑

 

问:照佛教上讲,此生若不了生脱死,死后就要入六道中轮回,生了再死,死了再生,生死死生永无休止,究竟轮回六道之说,有什么凭据?果真可信么?

 

答:我们身体有败坏,性灵没有败坏。譬如五谷吧,根叶虽枯,其子落地,向春复生,六道轮回,亦复如是。究竟六道是什么呢?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法界是。(法界者,约胜义言,放之则遍满虚空无所不包,近之即人人当前一念之心性)。约浅近言,在此处可作类字解。畜生以下,名叫三涂,加上修罗,名叫四恶趣。人为什么转入四恶趣呢?若嗔恨傲慢,就感受修罗趣;若愚痴不信因果,就感受畜生趣;若悭贪不舍,就感受饿鬼趣;若五逆十恶就感受地狱趣。修罗一道,也属恶趣者,以修罗有天福,无天德故。天人二道,名叫善道,胜于他道。人道以前生修持五戒而得生,乐少苦多,人人自想可知;纵有修行的人,多不发大心,福报一尽,仍堕三涂。天道以修十善及诸禅定所致,感报受乐,乐极不暇修行,福尽也还堕落。所以人们欲免六道轮回,当求生净土,则情欲灭而本性现,业障尽而感报空,既无轮回之因,自不受轮回之果了。

 

轮回六道之说,虽然倡自佛教,而儒者也多主张此说:例如贾谊说:‘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魏伯起说:‘三世神识不灭。’张子厚说:‘知死之不亡,可与言性。’以上三说皆是也。缘以生死之名,从肉躯得,非从心性得。若以佛说疑为无据,则《左传》和《史记》上明载伯鲧为熊、如意为犬、郑人相惊以伯有、彭生报怨于齐襄,种种事迹皆在汉明帝以前,时佛法未传到东夏,而轮回之理,已大著于天下。

 

或谓轮回之理,既为中国固有,孔子为什么不说呢?殊不知孔子言之已详,人自不察耳。《易经》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精气’是就受生后说,‘游魂’是就入胎前说,知其情状,则轮回之说明了。又《中庸》上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言始终,而言终始,正见循环无端,并非断灭。可惜后世儒者见不及此,或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只论其理,不信其事。若谓实有轮回之事,则诋近于妄诞。殊不知《二十五史》中所载三世轮回事,如羊祜前身为李氏子、梁元帝前身为眇目僧、范祖禹前身为邓禹、郭祥正前身为李太白、夏原吉前身为牛僧孺,如此之类,数说不尽。现在归纳为三点,方知轮回之说,大有益于社会人心:(一)人惟不知有后世,所以屈指将来,尝叹光阴无几。苟知肉体虽死,而真性不灭,即悟当身寿数原来地久天长,是易短命为长寿者,此轮回说之利益一也。(二)人惟不知有前生,故见帝王将相,自惭藐小。苟知真性一昧,便入六道,天人四趣,互为高下,则大富豪贵之途,我夙世悉皆经历,是等贫贱于富贵者,此轮回说之利益二也。(三)人惟不知有前生后世,所以见善人得祸,恶人得福,如颜回短命、盗跖善终等,便谓天道难凭,苟知今生所受之祸福,乃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今生所作之善恶,又为来生所受祸福之因种,则知因果通于三世,福善祸淫,毫发不差,是转愚痴为智慧者,此轮回说之利益三也。六道轮回之说:既有历史为凭据,又为经典所证明,还会有不思了脱生死之人吗?还尚有自甘沦堕之人吗?还尚有不愿往生净土,亲见弥陀,蒙佛授记,一生成佛之人吗?则皈依三宝忆佛念佛,安敢迟疑不决呀!

 

——本文曾刊于《中国佛教》月刊—— 

 

净土释疑新论(二)

 

——答解‘三世因果’难凭疑——

 

问:佛教既主张六道轮回之说,必有前因后果。乃就现生所表现者,善人未得善报,反多贫苦艰难,而恶人未必受恶报,甚至富贵如意,这因果不尽可凭,则又有何说?

 

答:善哉此问,所关甚大,兹分条说明,以解众疑:

 

一、因果关系人心社会的重大:现在各报纸上社会新闻,每日所登杀、盗、淫三恶业,层出不穷。推究其故,皆由人心之贪、嗔、痴三毒。治安机关,虽然刑警密布,破案敏捷,严惩峻罚,终不克戢止恶风者,世人不明因果之故也。盖因果不明,必谓善恶不一定有报,死后不复受形,则利欲薰心之徒,作奸犯科,徒快目前,于是三毒恶念滔滔,更无忌惮了。凡不明因果者,以为励行修身,徒然自苦,荡检踰闲,深为得计,社会那有不日趋于恶浊紊乱呢?周安士尝说:‘人人明因果,则天下大治;人人昧因果,则天下大乱。’此诚探本之论也。

 

二、因果的真理:彻悟祖师说:‘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由此足见因果和心性,息息相关。若与世人说因果,则往往反讥为三世无凭,若言凡属有情的动物,皆不无当前之一念心性,即贪生怕死,求食避害,则除非抱绝对断灭见者,皆不否认此说。若既承认心性为人人所本有,为永在不灭,则因果互亘三世之真理,自然显明。盖一人行为,无论是善是恶,皆成为业;业之力用又皆随附心性,古德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心性既然不灭,报应岂能全无?语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然则因果之事理当合前生后世而交互观之,不能以目前之境遇而为断定也。

 

三、儒教明示三世因果之理论:如谓三世因果之说,全出于佛,不于出儒,便疑为不尽可信。则不思《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果也。《书经》上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作善,作不善,因也;百祥,百殃,果也。又在《周易》为吉凶消长,在〈洪范〉为五福六极,在〈无逸〉为寿夭,即在佛说为因果,名异而实同。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各随所为,如影随形,纤毫不差。此前因后果之理论,迭见于经史,独惜世人不省察耳。

 

四、腐儒狂士创破坏因果之谬说:‘佛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为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据,实无其事。’断以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地狱的剉斫舂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合谁受生?在彼断其必无因果,而《春秋传》、《史记》、《汉书》,每有冤杀者作祟,蒙恩者报德,种种事实,皆在佛教未到中国以前,岂是前贤为佛教预作骗人之据么?唉!既无因果,无有报应,则尧舜桀纣,同归于尽,谁肯孳孳修持,以求身后之虚名乎?以实我已无,虚名何用?由此善无以劝,恶无以惩,流毒所至,酿成今日杀父、杀母、共产、共妻之古今中外未有之奇祸。在彼不过固执门户之见,创造无因果之说,而不料竟为狂妄者流打倒孔家店的预行铺路也。哀哉!

 

五、佛教阐明因果之谛理:语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除,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善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么?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大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但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俗语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报早与报迟。’又有积恶反得善报者,今世之恶果未熟,前生之善果先熟也;行善反得恶报者,今世之善果未熟,前生之恶果先熟也;熟处先受报者,譬如欠债之人,急处先还也。复次,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恶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复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又心能转业者,前境未报不定之时,而大行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未报,不定而定。换言之,有人本来功名富贵一帆风顺,忽遭变故,家败人亡,比比皆是。此因因果果之理,惟诸佛菩萨,方能洞知灼见,吾辈凡夫,唯有谛信不疑而已。

 

六、因果为挽救人心世道之大权:印光大师说:‘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就佛法上说,从凡夫地,乃至佛地,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若就世法上讲,何独不然呢?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善事其亲者,其子必孝;善事其兄者,其子必悌。如屋檐水,后必继前。由是观之,孝亲敬兄,爱人利物,皆为自己后来福基。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皆为自己后来祸本。人虽至愚,断无幸灾乐祸,趋凶避吉者,而究其所行,适得其反,何也?因他未遇明理之人,为彼详细发挥因果报应之事理故也。是故居今之世,而欲长治久安,纵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切圣贤,复出于世,亦不能舍却因果报应之道,另有他法也。至于伪托人民,实行共产主义者,极权专制,完全违背因果,灭绝人性,不久崩溃,固无论已,即美国领导之民主阵线,若专竞赛发明武器,以吓阻主义,维持和平,也不是根本办法。

 

七、因果二字为弘扬佛法之要道: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若不深明因果之理,则忠恕之道,必不能圆满尽到。盖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外因果二字。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所以吾辈,弘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心性,则中下根机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薰。然因果心性,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至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更非融通心性因果之事理,不能彻底的一以贯之也。

 

八、结论:本论为净土释疑而作,信愿念佛,因也;往生西方,果也。净土就事上说,则实有至极庄严之境象;若就理上讲,则唯心所现,良以心清净故,致使此诸境界悉清净。理与事不能分张,犹之乎因和果不可离开,事理二法,两不相离。由有净心,方有净境,若无净境,何显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是名心具。若非心具,则因不感果了。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则不惟为净土法门之纲宗,也是一大藏佛法之纲宗,何以故?三世因果之真理,都包含里许也。明眼人试深思之。

 

——本文曾刊于《中国佛教》月刊—— 

 

净土释疑新论(三)

 

——答解‘人死神灭的断见’疑——

 

问:朱子《小学》上说:‘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饿鬼地狱,殆指世间饥饿人和牢狱犯人而言,岂有真实的饿鬼和地狱么?

 

答:五浊恶世,最贻害世界的为‘见浊’,而见浊之中,最毒害的为常见和断见。常见者谓富贵人来生还富贵,贫贱人来生还贫贱,其为害使为善者无奖励,作恶者无警畏,姑置无论。就汝所言,实为‘断见’。断见之害,更烈于常见百千万倍。现在共匪穷凶极恶,灭绝人性,敢冒古今中外之大不韪者,实皆‘断见’二字在心中作祟也。譬如乞丐沿途,好像饿鬼;囚徒入监,好像地狱;然遂谓这就是饿鬼,舍此枵腹鹑衣者,更无饿鬼;这就是地狱,舍此披枷戴锁者更无地狱,此犹之乎下愚之流。人皆比之畜生,因硬指此即是畜生,彼披毛戴角者非畜生,岂不是戏论吗?

 

汝如果因为‘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两句话,出于朱子《小学》,即深信形灭神散,无有饿鬼地狱,则何不思‘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也是朱子《小学》所引范文正公语也。果然死即散灭,更有谁人羞见祖宗呢?祖公亦已散灭,更有谁人见此不恤宗族者耶?尧舜周公孔子,为儒家的泰山北斗,然在《虞书》,则曰‘祖考来格’。周公告三王,则曰‘予仁若考,能事鬼神。’孔子则弹琴而见文王,梦寐而亲周公,如是明明皆以前人为不散灭。如谓佛言不可信,朱子之言可信,则尧舜周孔更当可信。由此言之,形虽朽灭,神不消散,更足证明了,特善人可以上升善界,恶人则视其罪业之轻重,以堕饿鬼及地狱耳。盖人有八个识,前六识为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名末那识,系我执的意思,第八识名阿赖耶识,系含藏的意思。前七个识,在人死之后,即随著消灭,唯第八识,是‘去后来先作主翁’。换言之,人死之后,识神不灭,遇有父母缘者行淫时,它即来投胎,故为来的最先;到了命终时,它去的最迟,或在五六小时以后方去,或在两三日还能复活,故为去的最后。当它完全离开身体,名为‘中阴’,仍是昏昏沉沉飘飘荡荡,七天一回生死,除大善大恶者外,大约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方遇缘投生。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但未投生以前,它的识性,永久保持不灭。因此之故,在生前悭贪成性者,多堕饿鬼道;刚戾残暴者,多堕地狱道。业报未尽,任世界坏尽,其受苦未尝少息。《地藏经》所谓‘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坏时,更寄他方,他界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正指阿鼻地狱受苦众生耳。

 

汝必谓无有饿鬼、地狱两恶道,佛假设此说,特用以劝善而儆不善,则《宝藏经》何以说:‘无量劫前,有一恶国,名曰“弃老”,有大臣最孝,密作地室,将其父藏之。一日天神化作饿人,连骸柱骨而来,问言:世有饿人,更惨于我者否?臣往问父,以期详答,父言:人若悭贪嫉妒,得堕饿鬼中,百千万岁,不闻浆水之名,举动骨节火燃,如此饿火,当胜汝百千万倍。天神又化一人,手脚杻械,项复加锁,身中出火,举体焦烂而来,问曰:世有更苦于我者否?臣父言:人若不孝父母,逆害师长,诽谤三宝,后世堕地狱中,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当惨于今百千万倍。’如果无此两道者,不应臣父言之,佛经述之,如此确凿也。

 

古德有言:若无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种种之善恶报应,则颜子为孔门大贤,年方三十二而短命,造物何以处颜渊?若无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则曹操盖世奸雄,终身富贵寿考,上帝何以独私曹操?诚以饿鬼、地狱两道众生,良由宿世坚持断灭见,广造恶业,更不信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故受此报。吾辈如欲度这两道的众生,须知阿弥陀佛于无量劫中,曾发大愿,其愿有曰:‘我若作佛时,名声超十方,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惟当代发菩提心,长时称念佛号,于念念中,令其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彼三恶道众生,若根器成熟,当承此功德,即生西方。若或未熟,未能往生,待吾辈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方为超格上士,雄猛丈夫!

 

——本文曾刊于《中国佛教》月刊第三卷第四期—— 

 

净土释疑新论(四)

 

——答解‘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疑——

 

一、赓续前论

 

余在三十七年秋季,发心诠述〈净土释疑新论〉,送交《中国佛教》月刊登载,请益各方大德,业已陆续发表(一)(二)(三)等论。不料业障深重,本年春节前后,忽患肾脏发炎,医嘱切勿劳累,因此停笔静养,一心念佛,对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等意义略有悟入,兹为答解各方同道莲友的疑问,特撰此论。就正有道,并赓续前论,庶免虎头蛇尾之嫌。

 

二、久讳的公案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两句话,本是祖师们开示学人的名论,原恐初学高推圣境,不敢当下承当,向外驰求,愈趋愈远,特为亲切言之,以见净土弥陀,人人有分,当会归唯心自性。乃后人又因此误解,以为但净其心,极乐不离方寸,何必远求西方呢?但了自性,弥陀原非别人,何须别念他佛呢?甚至妄认说土说佛,纯是庄生寓言,绝非真实。嗟呼!祖师开示,本是无上醒醐,而后人误解,竟然变成害人慧命的毒药,则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天地悬隔,可不畏哉!

 

三、解答的前方便

 

释迦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一代时教大别为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圣言,乍观之,真觉得浩如大海,莫测深广,而究其实际归纳之,则不出乎理事、心性、真俗、因果、权实、顿渐等项之外。所以学佛者,若不把前列等项,分晰清楚,加以融会贯通,则非随语生滞,自相矛盾,即必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因此在正式答解问题之前,先作一方便,将理事、性相、真俗、因果、权实、顿渐等界说,略作分晰融通其意义,则答覆本问题时,自可迎刃而解了。

 

问:何谓理事?

 

答:理者理性也,事者事相也。净土法门,约事言,则实有至极庄严之境象;约理言,则是我心具,是我心造。然理与事固不能分张,不过约所重之义分事分理耳。心具者,自心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显,故名为造。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即是心是佛,心造即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悟理而不废事,方为真修,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误解。若事理二法融通之,则必如蕅益大师所谓‘信自性中实有西方现成佛道之弥陀如来,唯心中实有清净庄严之极乐世界,深心弘愿,决志求生。’盖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必可感应道交,则事理圆融,生佛一如。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么?

 

问:何谓心性?

 

答:佛法所谓心,大别为二种:一曰真心,二曰妄心。性者,体也。何谓真心呢?即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此性体灵明洞澈,湛寂常恒,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竖穷三际,而三际由之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谓之为空,则万德圆彰;谓之为有,则一尘不立。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楞严经》所谓‘妙性圆明,离诸名相’者也。若言妄心,则分类很多,即肉团心、缘虑心、集起心,以及过去六尘落谢之一切缘影心等,悉皆名为妄心。是知真心可名唯心自性,若妄心则无土可生,无佛可见,又何唯心自性可说。净业中人,向妄心求者,以山河大地十方刹海为外境;向真心求者,即十方刹海山河大地为内心。知即内心,任意于中求无不得;若为外境,打成两橛,虽求不得。是故学佛最要条件,‘知真本有,达妄本空’,方不致认贼作子,引狼入室耳。

 

问:何谓真谛、俗谛?

 

答:佛法大体,不外真俗二谛。约理性说,则名为谛,谛即理也;约修持说,则名为观,观即修也。真谛者一法不立也,俗谛者万法圆备也。宗门下唯主参究,一法不立,佛尚无著落处,何况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了!如极乐世界之德风花雨、妙香天乐、泉池林树、宝网灵禽,色、光、声、香,遍满净土,成就如是清净庄严,似乎备举俗谛而皆曰‘有’者,何也?盖极乐世界所谓有者,乃妙有也。须知妙有云者,明其有而不有,故妙有即是真空,亦即是真谛,真不离俗,俗中见真,故就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

 

问:因果之道,与佛法有何关系?

 

答: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况我佛所说三世因果,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三世因果者,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二生,第三生,第四生,或十生百生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但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故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万德洪名,一历耳根,即是将来成佛的亲因,如食金刚,永久不化。散心称名者,福德善根,俱不可思议,况具足深信切愿,专持名号,求生西方,则临命终时,绝对弥陀圣众,现前接引,往生极乐世界。此以念佛求生西方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此可不待问佛而能自信者也。

 

问:何谓权实顿渐?又净土法门,究竟何教?

 

答:此问题,以《印光大师文钞》上,解答最为明白: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真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进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之理性佛。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即生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凡禅讲之人,若未深究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弘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谬论,而自误误人哉?

 

四、订正久讳的公案

 

问:祖师开示‘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两句话,何以谓为无上醍醐呢?

 

答:先要了知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云云,乃指吾人之圆觉真心,人人俱有,生佛同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十方世界,三世诸佛,一切依正庄严,悉皆妙明真心中所现之物。汝知虚空最大乎?那知‘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彼虚空在我真心中,尚如小片之云,忽点太清之里,云何娑婆极乐一切净秽刹海,而不在我本然心中耶?然则祖师所谓唯心自性者,实非在汝胸中妄想缘影心内也,乃在现前一念本真之心内也。此真实心,远离知觉,超出见闻,永断一切生灭增减之相,非今非昔,性本真如,具含众妙,乃十界迷悟之本,实不可得而思议其广大者。既十方刹土,都在大觉不动真心之中,则极乐世界,岂能例外?经曰:‘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佛与众生,本来同一法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既为同法性,则自性讵非弥陀也?

 

我佛常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皆是指点吾人当下念佛之心即是佛。若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与娑婆,同是实境,虽是实境,乃全我心,既全我心,我今于中,舍东取西,厌秽忻净,恶娑婆求极乐,乃至恣意炽然,著相而求,皆不离我心也。如是而求,不离心故,故彼弥陀相好现时,即自心显,自心显即彼佛显。又我心即是彼佛之心,彼佛即是我心之佛,一体无二。故云‘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如是精义,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岂非无上醍醐吗?

 

问:后人误会‘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两句话,何故便变成贼害慧命之毒药呢?

 

答:彼误解者,以唯心净土之心,妄认为身内肉团的缘影心,所以一言唯心净土,即手指胸前;以自性弥陀之性,妄认为无始俱生的虚伪习气,所以一闻自性弥陀,即颟顸气魄承当。殊不了知即境即心,俗不碍真,反于不二法中,分内分外,辨境辨心。因此教人舍外取内,背境向心,使憎爱转多,分别更甚,而深违理趣。一分其境,便以极乐为外,教人不必求生;一分其心,便妄指六尘缘影虚伪妄想为心,谓极乐在内。因思此心无质,又谓本无一切因果善恶、修证之法,从是恣意放肆,教人不须礼佛烧香燃灯诵经忏愿等,种种善行,谓之著相。似此坏乱佛法,自误误人,终成大法魔殃,宁非贼害慧命的毒药耶?

 

五、结论

 

问:祖师的原意,后人的误会,业已明了,究应如何简明辨正呢?

 

答:不必另立理论,便可驳斥,即将此二语破句,读作:何为唯心?则净土是;何为自性?则弥陀是。所以然者,不到净土,焉证唯心?现在妄想不名心也;不见弥陀,安了自性?现在业识不名性也。此千古久讳之公案,莲池、蕅益诸大师,皆痛辨之,晚学曾会通其意,在拙著〈持名念佛四大要领〉中,加以说明:极乐世界,为依报国土之名,确其有地,决非寓言的乌托邦;阿弥陀佛,为正报教主之号,实有其人,绝非权现的幻化者。......乃至行人须从信里进入,方肯脚踏实地,老实念佛。倘有人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见告者,当下应即体会:净土乃真正唯心之净土,但确有可到之境;弥陀乃真正自性之弥陀,但实有能见之佛。夫所以反覆详辨唯心、自性者,为欲使人依经所说,深知彼土之佛,即是自佛,彼土有相之他佛,即自性无相之实相佛,而不碍有他也。今又以为自佛实相佛,更念自佛实相佛,则始终是他见未忘。他见未忘,则始终我执不化,念念之间,尽成大小铁围山,重重障碍。要知西方极乐,去此十万亿刹之遥途,未为远在。且必回他作自,而后可以证心了性。净土要义,即有念时,会取心体,专仗他佛。故曰托外义成,唯心观立,此中理谛,诸经既多散见,而特说‘净土三经’,归根一念以总束之,乃真教内别传也,岂通途一切法门,所可相提并论也哉。

 

——本文曾刊于《中国佛教》月刊—— 

 

净土释疑新论(五)

 

——答解‘净土难信之法’疑——

 

问:念佛人既当具信心,《佛说阿弥陀经》为何又连说此为世间难信之法?

 

答:这个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起怀疑,不惟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惟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多疑之。惟大乘深位菩萨,始能彻底了当,谛信不疑。何以言之?实因净土法门,太殊胜、太方便,所谓: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譬如对一个人说:‘你若信我的话,做一件人人能做之事,可得十万两黄金。’人已半信半疑,若说可得全世界所有的黄金,人必大笑而去。佛劝众生信愿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众生不信,亦复如是。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上说的最明白:‘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说法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此大经所谓无过此难者也。诚因浊世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但知生于胞胎,不知乃有莲花化生;但知寿命限于百岁,不知乃有河沙寿数;但知衣食由于营作,不知乃有自然衣食;但知快乐杂于忧恼,不知乃有纯一快乐。况其他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独此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门径既如是广大,修法又如是简易,所以若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何能谛信不疑呢?

 

是故本师释迦牟尼佛,彻底悲心,为末法众生无问自说此信愿念佛往生净土法门,最后极言难信之法。然说为难信之法,实在欲令众生悉生真信。故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此释迦如来劝人信了。‘汝等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此十方诸佛劝人信了。《观无量寿佛经》世尊放光现诸国土,韦提希惟愿生极乐。《无量寿经》佛告弥勒菩萨,于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极乐。《观佛三昧经》佛授记文殊当生极乐。普贤菩萨立十大愿王,令华藏海众,求生极乐。天亲菩萨著《往生论》,普劝往生。马鸣菩萨作《起信论》,明求生净土,为如来胜异方便。《楞伽经》记龙树菩萨往生极乐。《大悲经》记比丘祁婆迦,命终生西方,成无垢光佛。《菩萨生地经》,佛言时摩差竭,得不起忍法,与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俱生净土。是诸佛劝生净土和菩萨往生净土的事迹,斑斑列列,备载经论,绝无可疑者。

 

大法东来,原未分宗,到了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创立净土道场,当时念佛往生者一百二十三位高贤,从此莲风大扇,蔚成专宗。百丈禅师祈祷病僧,代送亡僧,悉归安养。清凉国师疏《观经》,弘扬净土。黄龙禅师,有劝念佛文,令人发哀起信。真歇了禅师,一意西归,有净土说。慈受深禅师,立西方道场,谓修行捷径,不外净邦。中峰本禅师有怀净土的诗一百八首、智者大师有《观经疏》及《十疑论》、四明大师有《妙宗钞》、慈云忏主有《净土忏愿仪决疑行愿二门》、优昙法师有《莲宗宝鉴》、大佑法师有《净土指归》、妙什法师有《念佛直指》、古音法师有《念佛警策》、宗晓法师有《乐邦文类》、莲池大师有《弥陀疏钞》,最为广大精微,憨山大师有示《念佛切要》、幽溪大师有《圆中钞》及净土法语、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其中所著《弥陀要解》为最精妙。上来诸圣尊宿劝人笃信力行,不一而足者。良以众生居此五浊恶世,得遇此法,是为甚难也。

 

何以故?‘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倡;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烽烰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阿弥陀经要解》)所以《弥陀经》六方诸佛,谓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世间难信之法。而世尊自言‘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殊胜妙法也。有能信者是为真佛子。

 

——本文曾刊于《中国佛教》月刊——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