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

 

耕云先生讲述

一九八九年十月廿二日于禅学会

 

一、安分守己就是‘不二法门’

二、素位而行 安于本分

三、我是什么 就做什么

四、确认真实的自己

五、知己 守己

六、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

七、四种类型心

八、在尘不染 随缘不变

九、三心不可得

 

一、安分守己就是‘不二法门’

 

为了庆贺共修会的圆满,我以四个字来供养各位,这四个字非常普通,就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安分守己’。

 

各位也许认为这只不过是老生常谈的世法而已,毫无新义。各位要知道:禅是不二法门的体现,而不二法门是一亦不立的;如果我们存有世法、佛法的差别见解,那就背离不二法门了。

 

既然是不二法门,原本就没有什么真假、正邪、是非、有无、世法佛法、烦恼菩提……等计执,如果有,那都是二分法;是二元对立的分别心的产物,皆会扰乱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不能由统一而升华。

 

二、素位而行  安于本分

 

什么是安分守己?首先说安分。安分就是严守做人的分际、分寸,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持一贯的风范,也就是我经常强调的人要活在责任、义务里。如果我们不能安分,就不能够恰如其分地尽到做人的责任、义务,而妄起分外之想,又岂能理得心安?

 

每个人都有他的‘分’。在这个地球上,每个物体、每件事都有它的‘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也只在于它能恰如其分;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它的存在就形成多余。我曾说在这地球上,任何一种事物,当它消失了存在的作用时,它同时也便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价值与存在的可能。比如这只杯子,因为有它存在的作用,所以能摆放在这里,若是放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在这里,那会有什么意义呢?它可能存在吗?

 

我们做人也是一样。各人有各人的分际,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人本精神的基本特色。儒家讲‘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这就是做人的分际。

 

中庸上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这意思即是说:你若一向过的是富贵生活,就应该保持谦虚、有礼的风范;你一向过的是贫贱的生活,就应该保持安贫乐道的精神;你如果是生活于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就不要冒充绅士,只要保持简朴、纯真、率直的性格就好了。这就是所谓的素位而行。

 

所谓素位而行,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我行我素。我行我素不是坏事,而是说我是什么人,我就过什么样的生活,树立什么样的风范;是什么角色,就应该唱好你所扮演的戏。一个裁缝师一天到晚给人做衣服,偶尔看到泥水匠的工作那么简单,一天就赚进一千几百元,于是就丢下剪刀、针线去做泥水匠,这样对吗?不对,这就叫做不安分。

 

在一个公司的组织里有董事长、总经理、经理以及各部门的主管和职员,假如经理想当总经理,只要安分守己地干下去,是有可能的。如果一个小职员不安分地工作,妄想当董事长,那就太离谱了。基本前提,是你必须扮演好你现在的角色,然后才能创造、累积你的价值。如果开个会,公司决定要实行民主,谁想干什么职务,大家来个大搬风;企划部的经理到推广部,推广部的经理到会计部……如此一来,岂不分崩离析,天下大乱?所以,做人要素位而行,要守本分。

 

尤其做一个修行人,如果不安分,就会妄想,有妄想便会有错误的欲求,而陷于求不得苦,沦为欲望的奴隶,丧失心灵的宁静,偏离做人的本分,又如何能修行呢?所以要落实修行,就必须以安分为起点。

 

一部机器,大的轮轴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少了一个小螺丝钉,就会出故障,就会由松散而解体;所以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也唯有人人都能构成需要,才能形成整体的健全。修行人如果存著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追求分外……那就没有办法修行了,除了让非分之想招来烦恼、酿造错误、破坏内心的安祥以外,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修行最要紧的就是能守分──安于本分。

 

三、我是什么  就做什么

 

我们知道,老子曾是个管理图书的小吏,孔子曾替人家管理牛羊。人的中心使命在净化自己、提升自己,而不在追求虚荣、权利,人若不肯放弃追求虚荣、权利,不但没有办法修行,势必会在支配、占有、享乐的欲海里迷失了自己。所以说,安分守己才是修行的基础。

 

在第七期禅学季刊上,随云和仰云专访蔡志忠先生,文中有几句话讲得很好。蔡先生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我认为这几句话说得很好。这虽然是他个人的夫子自道,却也显示了蔡先生之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闪烁性灵的漫画家之所以然。

 

如果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本分,忽略了自己的角色,而去痴心、妄想、羡慕或嫉妒别人,所得到的除了烦恼和人生的负值之外,只有迷失了。所以,做人要安分。我们能够安分,就能发挥生命力,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现在的角色,那也就无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一个人若是不肯挑五十斤,而却去妄想挑五百斤,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习惯于挑五十斤,然后挑六十斤……一百斤。所以安分很重要。

 

在家庭中,是儿女就该孝顺,孝顺是儿女的本分,至于说父母值不值得孝顺,那是他们的事,与你尽孝的本分无关。是做妻子、做丈夫的,就要彼此讲道义,家庭要靠道义和责任来维系,要包容而不是苛求;如果说一定要怎样才会满意,那是苛求,你将永远不会满意,因为大同的理想尚未实现,人间净土尚未建立,如果以主观的执著去追求所需,那从生到死所能彰显的只会是一个字──苦。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

 

四、确认真实的自己

 

什么是守己呢?守己必先认知自己。哪个是自己?谁若能认知了真实的自己,他就参学事毕了。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很多人以个性为自己,说我就是这种个性,这是不对的,那不是真实的自己,那是偏离了真实的自己,那是虚假的伪我。以姓名、籍贯、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性向……所记载的,也不是你真实的自己。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到真实的自己。禅宗教人参究‘本来面目’,认识了本来面目就能亲到‘实际理地’,常享‘本地风光’。如果没有认识真实原本的自我,既没有证入真实,就只能活在二元的相对里,一切理与事,只是分别心的产物,绝非真实。

 

要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呢?要想认知和确立真实的自己,有两句话很重要:

 

一、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原本的才会是永恒的。二、原本不有的,最后归空;无常、短暂的,绝非真实。如此对照凸显,已经说得够明白了,你只要仔细参究一下,应该不难水落石出,从而肯决真实的自己。

 

五、知己  守己

 

一个人可分为身、心两部分。身是肉体,每个器官各有其功能,是我们活在这一生中必需的工具;主宰肉体的是心,孙中山先生说‘国者人之积,人者心之器。’心才是真正的自己。不过心有真假,只有向内心深处发掘,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这个心,有太多的区分,不要认错。人从小到大,接触到对心的描述,多到不可胜计,简单地说有凡心、圣心,有人心、道心……。

 

什么是凡心?凡心是众生心,众生心生灭不停,原本不有。什么是道心?道心是真理之心,是原本的心。大禹谟上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的特色就是具有危险的倾向,而道心的特色在于微妙、难明,也由于道心微妙,所以才不容易发现、证得。

 

‘人心惟危’,大多数人都具有一种毁灭的倾向,人心所含有的占有、支配、嫉妒、愤恨、抱怨、不满、怀疑……都蕴含著破坏、毁灭的倾向。人的自我我欲,对欲的追求,不仅会迷失自己,也会走上毁灭之途。

 

今天的社会,其所以会这么混乱,正反映出人欲的氾滥、自私。私欲的氾滥,正由于大多数人不肯守分;不耕耘只要收获,不努力只想成功,不付出硬要获得,所以才形成今日社会的险象环生,这样下去,岂不人人自危,这不是‘人心惟危’的毁灭倾向是什么?

 

我们要找自己真正的心,就要从原本的心去发掘,溯从婴儿、托儿所、幼稚园、国小、国中……成长的过程里都是根尘相对,眼睛看东西就把它录影,耳朵听声音就把它录音,六根对六尘不断采集、累积下来,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根尘相对所吸收的六种尘垢,交织散落到我们心的表层,就形成了表层意识的分别心,这表层意识原本不有。心经上讲生命的原态,原本是无眼、耳、鼻、舌、身、意的;存在的实相,原本是无色、声、香、味、触、法的。明白这一点,就会知道这个能分别的心,并非心的原态,不是真实原本的自己。

 

俗语说无风不起浪。如果没有一块画布,如何能构成一幅画面呢?表层意识是一幅画面,本心如同画布,如果说脱离这个表层意识,就没有真实的心,那是断见。如果我们能认清、整理,并藉著表层意识寻回自己那真实原本的心,摩诃般若就会发露,心的觉受就会提升,瞬有存、息有养地把这种正受继续保持住,动静不失,就是禅者正行的保任。从此以后,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管带住这种心态,才是真正的守己。

 

六、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

 

能够做到安于本分、守本真心,才是真正实在的修行,也唯有能安于本分,才有统一的心灵、集中的心力去发掘真实的自己;发掘、认知、肯定了真实的自己,又能瞬有存、息有养地守住它,使自己不再迷失,秒秒自觉不再忘失,才是安分守己的真实义。从此那个分别的、原本不有、终归幻灭的表层意识,便会黔驴技穷地不再兴风作浪,从此河清海晏,野老讴歌,心国升平了。这不仅是理性的诉求,而且是立竿见影的实证。修行如果不从这个地方著手、参究,便是假修行,就会因虚伪的因,得幻灭的果而落空。

 

有些人虽然找到了原本的自己,却又造成了天大的误会,他很忌讳起念,每起一念,就跟它对抗,其实这也不必。我们生活在这个现象界,有个基本使命,就是完成自我,兼利他人;完成自我即是找回迷失、埋没了的真实自己,然后帮助有缘,找回他失落了的真我,这是我们的使命。

 

大家也许会问:佛法讲无我,老师为什么总是说要找回真实的自我?这是否矛盾?告诉各位,不矛盾。各位读经要善读,在楞严经上,世尊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明、暗、通、塞……都可以还,那个不能还、还不掉的、无法归类的、最后剩下的,不是你真实的自己又会是什么呢?

 

佛说无我,是说不要把能分别、善嫉妒、生贪欲、起嗔恨……活在愚昧、错误中的表层意识当成真我,并非说没有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生命。各位可以从‘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原本是个什么?’去参详、突破,一旦断惑,到达不疑之地,就会肯定你真实的自己了。

 

还有人以为见性成佛很难,其实并不难,佛者觉也,当你灼然澈见生命属性时,同时你便也完成生命的觉醒了。

 

对于不落实修行的人而言,确实是人生如梦,到死一场空。一场空跟人生如梦是对你的表层意识来说的,对真实的、永恒不变的真我来说,它既不是梦幻,也不是顽空。

 

楞严会上,佛陀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要你找回失落了的本心,找回你那真实的自己,以完成生命的觉醒。佛陀在临涅槃前,更拈出了‘常、乐、我、净’,以彰显生命的实相与真谛,本无伪我,岂是本无真我?须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我是伪我,真我是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态,自他不二,本无差别,是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所以然。各位可从‘见性’去探寻,什么是见性?性就是属性,找到生命的根本、共同的属性时,就是见性成佛;佛者觉也,当下你便完成了生命的觉醒,这是很容易的;因为水性湿,火性热,生命的属性是什么呢?你从这儿著手,把它浓缩、归纳到自己生命的属性,锲而不舍地参究下去,直到‘哦!’的一声,原来如此,你就找到原本的自己。见性而又肯决了真实的自己,就会放弃假我──表层意识。放弃、否定了表层意识,真实原本的自己呈现,即是所谓‘断命根’,只此便是悬崖撒手,自肯承当,从此与那个恩爱缠绵、怨恨蚀骨、贪嗔痴爱、七情六欲……的假我,毫不留情的与它割席断交,这就叫做断命根。

 

说到这里大家别误会,以为既然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就要把伪我丢掉,证到了真心就把表层意识扬弃。要知道扬弃表层意识是涅槃,在你尚未涅槃以前,表层意识仍然是你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岂能丢弃不用?只要它能恰如其分地作为你扮演人生角色的工具,不许它喧宾夺主来篡夺心国,驱使、主宰你就够了。事实上,你也不能完全放弃、排斥你的表层意识,只要珍惜它、善用它、爱护它而不放纵它,经常洗涤、保持精纯,让它安全、好用,不出故障就可以了。

 

七、四种类型心

 

我常说:从虚假的表层意识到真心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一)颠倒梦想心

 

什么是颠倒梦想心?明明说要收获必先耕耘,想怎么收获得先怎么栽,但人偏不肯耕耘、不肯栽,只想收获。

 

坐在办公室里手上拿著公文卷宗,心里却在盘算著:我若是中了六合彩,那就三子临门──妻子、儿子、房子都有了,如果加上车子,那更圆满……这就是梦想,像这样一天到晚不切实际,喜欢妄想的人很多,长久以后,会变成妄想症。所谓颠倒梦想不一定是指睡著做梦,而是瞪著眼珠大作白日梦。

 

还有一种人,对于希望获得而又得不到的东西,藉著幻想来自慰:想到明年升级加多少薪,加了薪以后,透过某种关系再升一级又加多少钱……尽打不切实际的空算盘。或者说将来我自己发展某种事业,有个怎样的构想……愈想愈兴奋,想了一夜,第二天一出门,一点儿也用不上。

 

还有些人习于狂想、乱想,任何事都只是想而不求结论,久而久之神经衰弱了,想这个事那个事却来了,想那个事这个事又掺进来了,到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思路时,就形成多头意识,于是精神便分裂了,这都是颠倒梦想所惹的祸。

 

(二)二元对立心

 

一天到晚离不开利害、得失、人我、是非、黑白、好坏、善恶、美丑、功过……久而久之,心就倾向了两个极端,而脱离不了边见。有时想去做坏事,自己的良知又不允许,于是就展开人天交战;有意做某项投资,想获得又怕损失,于是又有了利害交战。

 

许多人在一生中,心始终无法安顿,不得安宁,修行人能发露摩诃般若,摆脱这种二元心,便可到达第三种心。

 

(三)处胎纯我心

 

此种心态,就像处在母腹中的胎儿,只有单独的自己存在,现在心理学上叫做独头意识。

 

以前的参禅人,参话头参到得力时,首先便会凝成此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把一切二元的、分裂的、妄想的……统统凝结成一个疑团,只有一个混沌的我,煞似个活死人,没有分别,只有知觉。有些人修行至此,以为这就是宝所了,其实还未到。这种独头意识如果触机遇缘,撞碎、打破,便可破壳而出,到达无我意识。像虚云和尚参禅,参到走路好像踏在棉花上,白天忘了吃饭,晚上不知睡觉,倒开水不知往茶杯里倒,却倒向持杯子的手上,滚烫的开水淋在手上,蓦然觉痛,于是杯子碎了,独头意识也打破了。

 

(四)客观无我心

 

纯客观的无我意识,就是真实原本的心态,也就是无我之真我体现;这个无我之我,就是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境界,恢复到本来面目的原本心态,即是参禅到大澈大悟的圆满境界,到此只凸显生命的属性,到达绝对无执、无漏,克享真独立、真自由、真平等的大觉圆满。

 

这四种心,前两者属表层意识,第三种是表层意识被压抑,真我尚未抬头,尚未到最后牢关。第四种心才是真我凸显,也才是纯客观兼纯主观的真实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安分而守己了。

 

八、在尘不染  随缘不变

 

古人在大澈大悟之后,生活也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非常平实地安分而守己(此时是不守而全守)。我们看二祖,他把衣钵传给三祖以后,到茶馆里、到闹市中和光同尘。五祖把法传给六祖以后,在东山寺后盖个茅屋,奉母而居,生活都是那么平实、平淡。

 

契入到心的第四阶段,那是真正的无我之我,诸天觑不透,诸魔难窥踪的。有些未到的人,当他谬以为到达绝对客观,证得无我、真我以后,就要把属于伪我的统统丢掉,其实不然。这四种意识的过程,是要互相涵摄的,第四种真心一旦开显,就把前三者涵摄融合、相互冲淡而不起其个别作用,但当用到它的时候,是不分彼此的,不用它时,也不会作怪而喧宾夺主、兴风作浪,只这便是真实的‘中道’,离开了这种心态,就绝不可能契合于中道。

 

由此可知,找到真实原本的自我以后,只须安分守己地和光同尘,在尘不染,随缘不变,用不著隐居深山,而且是十字街头好修行的。

 

上次讲‘牛的礼赞’,说到最后圆满、成熟的人干什么呢?只是‘入廛垂手’不舍众生,随缘应化。所谓‘在尘不染,随缘不变’,缘就是生活环境与条件;吃饭时吃饭,做事时做事,而这颗菩提心,既不为外境所转,不为六尘所染,也不再因周边的事物而生心动念。

 

各位在共修期间,所努力从事的应该就是这桩事──追求永恒,发掘真我,也就是各位参加共修会的中心课题。落实地说:即是如何净化自己的表层意识(真心原本就是在尘不染的,加不上个“修”字),如何净化、整理我们的表层意识,如何发掘、肯定真实原本的自我,这正是我们修行的共同课题,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中,有的已经有很好的收获,虽然没有到家,但都如入芝兰之室,由共修者的相互薰习,而得到了安祥的觉受。

 

归纳一句话,各位来参加共修,修个什么?修心,藉虚假的心,发掘出真实的心,泯众生心而彰显出菩提心。

 

九、三心不可得

 

每说到心,总会想到一个小故事:禅宗出名的‘德山棒’。

 

德山宣鉴禅师是四川人,他出家剃度、修学都在四川,年轻时就器宇不凡,夙具慧根。平素博通经论,对金刚经尤其积有功力,别有会心,著有一部‘青龙疏钞’,如果用现在的五号字排印,也不过只是现在的一本书而已,但那时是用毛笔写的,体积就很大。他闻听南方的禅宗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认为绝不可能,气愤地说‘修行人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尚且不能成佛,为什么南方那些魔子居然说“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我要去捣毁他们的巢穴,扫除他们那些败类,以报佛恩。’

 

于是,德山便挑著一担注疏金刚经的青龙疏钞离开了四川,当他走到湖南沣阳,正当肚子饿时,看到一个卖饼的老太太,于是就放下担子向老太太买饼作点心。老太太看了他一眼问:你这个担子挑的是什么东西啊?德山答:金刚经青龙疏钞。老太太一听是金刚经,便对德山道: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我施与点心;若答不得,我这饼也不卖给你了。德山说:老人家,你请问吧!老太太说: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要点的是哪个心呢?

 

这么一问,把德山给问愣住了,弄得哑口无言,灰头土脸地走了。就这一问,德山的锐气就挫掉了一大半。到了龙潭崇信禅师那里,在法堂上转来转去地说:久向龙潭,到了龙潭,潭亦不见,龙亦不现。崇信禅师说:你真正到了龙潭了!这么一问一答之下,德山就在龙潭安顿下来,跟随崇信禅师参学。

 

有一天夜晚,德山站在崇信禅师身侧,久久不去。崇信禅师说:夜深了,你该下去休息了!德山向外走了几步又回来说:外面太黑。崇信禅师拿个纸捻子点燃了交给德山,德山刚要去接,崇信禅师却又把纸捻子吹熄了。德山因而大悟。

 

崇信问他悟个什么道理?德山说:从今以后,不再怀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

 

德山怎么悟的?悟了个什么?在此不讨论。那个老太婆的三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问得德山灰头土脸,有苦说不出,有冤难倾吐,在座的各位有人肯替德山答一句吗?答错了也没关系,谁能帮德山出一口气?(稍停)我告诉各位,德山是研究金刚经的,他为何答不出来?理障。如果是一个真正解脱,我法二执、理事二障已断的人,这个话很好答。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点哪个心?德山只要说‘谢谢老人家的供养!’挑起经担,头也不回扬长而去,他就不必吃瘪了,吃瘪的应该是那位老太太了。

 

刚才我叫你们答一转语替德山出出气,你们都不肯,我替德山出气了,大家可知道这话落在什么地方?谁能答得出来,虽然不必发文凭,我敢承认:你已经毕业了。如果答不出来,那就还要继续努力用功啦!如果你问我这一转语落在哪里?我只能告诉你: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