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疑

 

耕云先生讲述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九日于社教馆

 

问题解答

 

问:心经为摩诃般若的素描,它的修行方法如何?是否为观自在?

 

答:古人翻译佛经有三个同义的字,一个是观,一个是觉,一个是照,这三个字看起来迥然不同,用法也不同,但在佛经上来讲,却有相同的涵义。就修行而言,往高处讲,一落入方法就是有为法,就不是真修行。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圆觉经讲:‘作、止、任、灭’,这都是有为法。‘作’就是有所作为,如念经、磕头、拜拜等,乃至包括打坐,停止妄想,都是有为法,没有心就没有妄想,没有水就没有波,有心就有念,有水就有波,真正进入不二法门,有念即是无念,我们现在大家在一起,彼此同化了,我若是无念,我能讲什么呢?语言就是念的声音;我若是有念的话,我能使各位无念吗?我现在不讲,你看你有没有念?你要保持这个,就是真正在修行摩诃般若。

 

问:如何修,才算是行深般若?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实践,才能契入甚深般若?

 

答:行深般若,你行了才知道,你不行,光问我,我说了你也不知道。各位现在的心态就是行深般若,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工作,都保持这个心,就是修行,把错误的、不正确的、不合八正道的行为,都修正过来,就是修行。

 

问:当运用表层意识而同时觉知起心动念,在无私、无我、不自欺等自然流露表层意识的状态下,是否可以算是已经上路?

 

答:绝对是上路,不但是上路,而且是行深般若。佛法讲深,是很深的,你无法接近,讲浅,也是很浅的,就在你跟前。各位现在已经把全部心经做到了,现在的心态,完全符合摩诃般若。

 

问:导师说:从小学至大学所学的教材都叫做蕴,而蕴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怎奈每天生活上都需要用到这些知识,虽然理上知道这些都是假有不实,但是事上却难以摆脱,每天均需处理各项繁杂事务,均与五蕴为伍,请问如何才能去除五蕴所累积的不良影响?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够度一切苦厄?又如何过化存神?如何空其所有?

 

答:佛法是不二法门,有无不二,自他不二,各位看《不二法门》的讲词,那只是提纲,开个头而已。照见五蕴皆空,空是什么?空就是无限的可能,是发展的余地,是万有的本源。空的基本属性,一个是解脱,一个是般若。有解脱无般若,空是死的;有般若无解脱,空是受罪的,是业障。任何事情只要一空,就解脱了,任何事情只要一空,就充满了希望,空是个大生命,是宇宙的生命,是宇宙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聚集,蕴就是蕴藏。五蕴皆空,就是要五蕴都解脱,学识变成工具,不再构成障碍,要你自我主宰,运用这些表层意识,而不被这些表层意识所干扰。五蕴一空,五蕴当下就成了解脱与般若。不要把空当作消灭,空不是消灭,空是不生不灭,是永恒。

 

修行如果照见五蕴皆空,在你真心观照之下,表层意识(你的分别心)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知识,都会原封不动地在你面前,但是它不会干扰你,它不过都是你生活中的工具,如此而已,并不是要你消灭它。而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你就当下得到解脱。坦白的说,摩诃般若就是知觉,就是大智慧,就是一切智慧的母体。

 

问:在过活实际人生时,应如何用心才是般若观照?

 

答:不二法门,用心就是不用心,不用心就是用心。你用真心,用无我心,用客观心,去过活人生,一切行为、想法都不会过当,都不会有偏执,都是极为正确的。般若不是个东西,看不到的,你有了安祥时,就是在般若观照了。

 

问:观照般若与信心铭上说的‘虚明自照’是否相同?

 

答:这个也同也不同。是否矛盾呢?不矛盾。就相同而言,佛法是不二法门,那里有不同的呢?既然是不二,当然相同。就不同而言,迥然不同。在般若系统的佛经中,般若区分为四种,第一是实相般若,是生命的本体。第二是观照般若:顺应万事万物。第三是文字般若,用文字显示佛法的胜义。第四是眷属般若,法不孤起,一定有眷属,如六波罗蜜,属于眷属般若。因此,般若分开来讲,不可胜计,归纳而言有此四大类。而‘虚明自照’只有一个。刚才说在佛法里觉、照、观都是同义字,‘虚明自照’就是‘自觉’,照体独立。在不二法门里,照就是不照,不照就是照。解释这一句,古人讲得很好,‘如珠吐光,还照珠体’,好像夜明珠发出的光,照亮谁呢?照亮它自己,所以照与不照,能照所照,都是不二的。

 

问: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一般的认知里,‘不异’就是‘即是’,但在心经这样精简的短文当中,为什么要重复这两句呢?对境无心,色即是空,如何避免对人的冷淡呢?

 

答:这个大家都应知道,因为佛为了要说明色即是空,他必须要强调,古人说:‘前箭犹浅、后箭深’,色即是空还浅,这一箭射了五寸,色不异空就射了一丈,说色即是空,你不相信,再说个‘不异’,就没有差别,没有距离。

 

佛法的最大力量是慈悲,菩萨的情是‘热情炽然而迥超无我’。一般凡夫的情是我爱、我欲,菩萨是无缘大慈──我对你同情不因为你是我的亲人;同体大悲──你痛,我感同身受。你若有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就不会对人冷漠,你会热情炽然而迥超无我。修学佛法若没有走入佛法正途,因私心、私欲使得情感降低了、冷漠了,那是走入歧途。你若是愈来愈热情、愈无私心愈热情,不要说别的,急公好义,就是一种无私无我的热情表现,你去掉了私我,对别人同情,对别人关怀,你就不可能对别人漠不关心。

 

问:心经的主体乃描述修行人须达到人(眼耳鼻舌身意)空,法(色身香味触法)空,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修行要如何才能达到人、法两空?

 

答:你的答案就在你的问题,你的问题就在你的答案中,你的问题的前半截,就是你后半截问题的答案。我刚才说空的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解脱,一个是般若,你要空去眼耳鼻舌身意,那你当下解脱,但是智能还在,你要空了色声香味触法,你当下、立刻消失障碍。

 

如何达到人法两空呢?‘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把手拽伊不肯入’。只要保持现在的心,也就是安祥心,就是达到目地。

 

问:修行人应如何契入真空才算正确?

 

答:安祥就是正修的途径,你要是安祥深深、秒秒安祥、时时自觉、念念自知,这就是你修行最好的要领。你时时自觉,如珠吐光,还照珠体,发光自照;时时自觉、念念自知,有个念头,自己都知道,当你当下无念、无住也无相了,这是什么?这就是真正修行的契入。

 

问:空是大宇宙的真实与永恒,而修道者证得了永恒的空性,不再缘起于世间,度化有情于真实与永恒的空相中,是否会感到寂寞?若说那是常乐我净,是乐在无挂碍吗?若缘起不息,迷于隔阴,又未遇良师,岂不容易沉沦?

 

答:你不了解修行,缘起用在这个地方并不恰当,缘起就是万事、万有形成的条件,问这个问题,用这种辞汇不恰当。你说人会寂寞吗?因为有我才寂寞,我执没有断是会感到寂寞,不甘寂寞也不能学佛。前几年讲牧牛图颂,这个太浅了,如果要讲,我要扩大,我讲牛的礼赞,借题发挥,借用牛来讲人天一贯,世法、佛法一齐讲;那就是说,你想获得必须先付出,你不想付出,只想获得,那是贼,你要不付出寂寞,你也难证安祥。释迦牟尼他老人家,付出了江山,付出了社稷,付出了享受,付出了权势,付出了一切别人梦寐以求得不到的,然而他成佛了。你学佛法,要付出什么呢?起码你把不甘寂寞付出吧,把那些消遣的、浪费时光的、无谓的交际应酬、游戏付出才可以,你完全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证得了永恒的空性,你就自由了,你就不问这些问题了,你也没有这些问题了,任何问题都不发生,无欠无余,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恰到好处。缘起不息,与证得空性,是相矛盾的。缘起、缘灭与你无关,你完成空的人格化,空的本质就是解脱与般若,那就没有什么缘起,缘起就有缘灭,你不起的话,你就不灭,缘起不息就与你无关。

 

问:生命的全体大用的状态及用处为何?这大用的形成,是否与根器、发心以及使命有关?

 

答:都有关也都无关。什么是全体大用?提问题的人我相信现在在座,以你现在的心态无论做什么都是全体大用,你要不用现在的心态,你要去修是修不来的。所以你讲无六根、无六尘,重视生命的解脱,是不太恰当的,因为佛法不讲有无,它是不二法门,佛法只重视生命的解脱,般若就是生命现象,解脱就是生命的觉受。

 

问:顿觉身心泰然,颇有回乡的亲切感,可是仔细观心,尚有尘雾蒙蒙,有尘缘未了的牵挂,古德说:‘只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难道要横著心肠去了断吗?

 

答:当你横著心肠去了断时,那就表示不能了断。不二法门,了断就是不了断,当下就了断,佛法要你离边见,了与不了都是边见。你学安祥禅,你照心经修行,都没有边见。没有什么了、不了;解脱、不解脱;此岸、彼岸都没有,最现实最不落空的,就是安祥的感受,你能保持安祥就不会落空。当我停止说话几秒钟,你们各位没有念,但是你的鼻子、眼睛都在,没有给你割掉吧!心经为什么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因为只有知觉而没有牵挂,只有自在的觉受而没有一切的障碍,就解脱了。

 

问:面对较复杂的事物时,如何确知那不是仍含有我、法二执的纯知觉?而又能恰如其分?

 

答:面对复杂的问题,会有我法二执,那就是功夫不到,孟老夫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管人多人少事多事少都没有关系,你抱著心安无愧的心,无私无我的心,抱著秒秒安祥的心去处理事情就对了。

 

问:十二因缘的起点,无明是怎样来的呢?

 

答:无明就是不认识自己,迷失自己,忘掉自己。无明与生命同在,佛经上叫无始无明。无明没有开始,与生命同在,是生命的一部份,当你认识了真假、是非、正邪,你自己的纯生命是什么的时候,无明就没有了。

 

问:我们人生的觉受,几乎百分之百的真实,与心经所描述的觉受,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作比较是百分之百的虚幻,请问众生为什么会沦于把虚幻当真?就像是众生面对生老病死的苦痛那种感受,是那么地真实?

 

答:你若认为这一切是真实的,那你就不必学佛法了,学佛的基本前提就是:你要肯定真假、正邪、是非、真伪。你若认为色、声、香、味、触、法是真实,那你就不用学佛法了,因为你不了解什么是真实。

 

为什么会沦落?就是无明,无明就是我执,我执就是错的,真我是无所执、无可执的,真理是自他不二的,物我不二的,真我是与宇宙合一的,假我是私情私欲,就是表层意识。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只有生命,但是没有这些垃圾。学佛法,就是要‘空其所有’,把你所有的东西,拿来当工具,不要让它当主人。‘切莫实其所无’,整个大宇宙都是你的,你还要充实什么呢?

 

问:我们应该要如何用心,才能过活实际人生?而又能既存在又超越,迈向觉醒之路?

 

答:博陵王问牛头融禅师:‘恰恰用心时,若为安稳好?’我现在用心的时候,要怎么样才妥当呢?牛头融禅师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欲知无心处,不与有心殊’。问如何用心才妥当呢?正在用心时,就没有心可以用,虽然没有心可用,但是并不妨碍你用心,若讲些道理,那就很累,直截了当的说,那就很简单。真正的修行人是无心的,无心就是体用不二,心空、用空,用空不是无用,是用而不执著。如何用心?当你出现安祥时,你去体会日用的心,自然明白。

 

各位要是能够一直保持现在的心态,就不虚此行。如果能够一直保持到老,就不虚此生,没有比这更快、更简单的,这是无为法,你要保持到一年,什么都有了,世间上一切有为法所达不到的能力,你都有了。如有问题,那是你诚敬信够不够。

 

问: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境界是否必须摆脱肉体后才能到达?当我们有个臭皮囊时,如何确知达到解脱的彼岸?又如何防微杜渐,不退转?

 

答:像这样的问题,答案都在你所提的问题中。你如何到达循声救苦的心态、境界?当你看到痛苦的人你同情,看到可怜的人你流泪,那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心态,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显现。

 

如何能够不退转?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不断地找自己的麻烦、不断地战胜自己,保证你不退转。

 

问:常念般若波罗蜜多心咒,能消业障、除一切苦的原因在那里呢?

 

答:一山不容二虎,如果你一脑子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咒,妄想、邪念就起不来了,很简单。

 

问:当身体有病痛的时候,‘能除一切苦’,是否系指安祥的感受不变,而身体的病痛依然存在?

 

答:就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应该是安祥的感受不变,而且把身体的痛苦冲淡、稀释,也就不感到什么痛苦了。

 

问:证得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跟在老师面前所传的心态,是否相同?层次是否不一样?

 

答:这在每个人的根器,是不是累劫修行,到这一世触机遇缘大事了毕,你在我面前安祥到什么程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知道。在禅刊中,有些大陆读者看到禅刊、看了安祥集,桶底脱落,一切空了。空是什么?就是解脱与般若。什么都没有了;一切的妨碍、干扰都没有了,但是生命还在。

 

问:圣人也有无明,也就是住地无明,可以用安祥心的察觉来打破吗?还是需要明师点破?

 

答:没有人可以给你点破,点也不破,要你自己打破,要你自己肯定、肯决、认知、认同真我──那个原本的心态、生命的基因,而且要能够保住它,不起执,无明就打破了。修安祥禅正确的途径,传心只能传离执禅定,当下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私心,什么都没有了,但是生命还在。

 

在这个基础上你要下功夫,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没有不付出就能获得的。不想付出,只想获得,只能获得牢狱之灾。

 

你到了离执禅定,还要下一番功夫,还必须去执,去执就是反省,找到了毛病在那里?然后你用时光倒流法,回溯你自己对不起那些人?做错那些事?如何弥补?如何改?弥补就是消业障,我欠你钱我还了,障就消了,并且要进一步改掉造成你错误的那种心态。你把一切的执著都去掉了,那就是彻底打破无始无明。

 

问:修学安祥禅为何肯决心总是不够坚定?如何来增强自己的肯决心呢?

 

答:这个问题都在你自己,你自己肯决就肯决了,你自己不肯决,别人不能代你肯决。你肯决心不够,老师也没有办法给你。天下有两件事是不能替代的,一是吃饭,二是修行。决心够不够,看你苦头吃够了没有?你要是苦头吃够了,该是下决心的时候了。如果我的判断不错,今天在座有很多会友从此以后将走向坦途,有很多人还是无所谓。

 

问:既然是不二,又为什么还要分悲、智?又如何将般若智与菩贤愿融为一体?

 

答: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家,是只有一个门进去,但是到家的路却是四面八方。悲智不二,若没有‘智’,你怎么感受得到‘悲’呢?你怎么产生同情心呢?同情心是般若智的流露;流露了同情,流露了同感,那就是悲心,那就是断无始无明的起点。因为你要回到家,虽然有汽车,但是没有汽油也不行,慈悲就是汽车的汽油。修行人归家必须要能量,没有能量,修行都会落空。

 

法门细分,有八万四千。其实普贤愿就是大悲愿,普贤由大悲心产生的大愿,他若没有悲心,他就没有愿力,悲心是愿力的根,若是没有方便多门,连不二法门也不会产生、也不会成立。

 

问: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是否就是观自在菩萨?反过来说,观自在菩萨是否就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答:观自在的当体就是菩萨,菩萨必能观自在,观他在就不是菩萨,那是二法,当你观自在的时候,你已经到了菩萨的境界。刚才说观、觉、照三者是同义字,当你观自在的时候,自觉自在,也就是照见自己,如珠吐光,还照珠体,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问:逼于现实,在不如意的时候,要如何来保持安祥心态,而转逆为顺?

 

答: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没有战胜自己,如意不如意完全是私心,没有包容性,没有开阔的心胸,所以你才会有如意不如意,你才感觉忙不过来,随著外在的环境在转,那就没法修行。你必须首先坚持只求心安,我经常讲:‘不要让别人的主观、偏见、好恶来决定你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自己的存在不受别人主观、偏见的影响才对,你只要心安无愧,像诸葛亮讲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自己知道就好了。古德说:‘心不负人,面无愧色’,假如等你心安再修行,那就不用修行了,因为你心已经很安了,修行就是求心安嘛!

 

由于你不肯大战一场,不肯打败私我,不肯去掉苦根,所以才有这些问题,因此你首先必须反省,拔掉你的苦根,然后你再学安祥禅,才有可能,否则的话,你只会进进退退。

 

今天一会,千古难逢,不是经常有的。现在你坐在我面前,你就是观自在菩萨,若是不肯认同,那我也没有办法。我有什么办法帮你认同你自己呢?

 

问:明心与见性相同吗?

 

答:明心就是见性,你要明白表面意识的心,那只是看到波浪,没有见到大海,大海是宁静不动的。湿性就是水,觉性就是心,若没有知觉,就没有生命的属性,见性就是见生命的属性,所有的生命属性都是相同的,所以众生皆有佛性。就像所有的水都是湿的,不湿不能叫水。不管是太阳表面的热,划根火柴的热,它们都是热的,不热不能叫火。所有生命的属性都是有知觉,没有知觉,那就是死人。大宇宙就是生命的海洋,就是大圆觉海。

 

问:既然本来无一物,既然性体本空,那么谁来承受因果呢?

 

答:证道歌说,‘了即业障本来空’,你要了了,没有我了,业障往那里放呢?我在观潮随笔中写垛生招箭,在射击场,你竖个靶,子弹就打你,没有了靶,子弹打谁呢?打别人不干你的事。你要竖起来,那就吃子弹,竖与不竖,就是有我与无我,执著我,就有业报,没有我,往那里报呢?所以证道歌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夙债’,你过去欠的债,还是要还。没有人了,向那里讨债?人在,就必须还,因果也是这样子。

 

问:何谓桶底脱落?要如何去做?

 

答:桶底脱落,就是现在这个状况,有心无念,你必须修多少劫,才能修行到达这种心态,所以你必须珍惜现在的心态,否则的话,正法不是天天可以碰到的。

 

问:学禅如何破三关?

 

答:什么叫三关?安祥禅里没有这玩艺儿,我只听说过山海关、雁门关,没有听说过什么三关,那是既迷信,又骗人的鬼话,那有什么三关?一关都没有。我不是外道,不要问我外道的问题。

 

问:修行中有行悟、体悟、顿悟、证悟,要如何做到一念不起,才算是正修的起点?

 

答:很简单啊,就像现在这样,现在无念无住,这就是正修的起点,就是现在这个心。

 

问:心经里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也就是安祥的写照吗?

 

答:就是安祥的写照,也是法身的写照。

 

问:如何来填补智慧的漏洞,方可以达到为学日益?

 

答:智慧没有漏洞,你只要去掉私心,去掉物欲,就可以了。智慧有二种,一是世俗的聪明智慧,那个本身就是漏洞,分别心吗!二是本心摩诃般若,那是没有漏洞,完美无瑕的。

 

问:当安祥深深的时候,这种心态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态,是否一样?

 

答:你应该很清楚,当你甚深安祥的时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心,但是没有停留在任何一点,就是无所住。无心,那就是死人一个;你有心而无念,有念,而没有被任何东西挂碍住,那就是无所住,完全一样。

 

问:有人说念心经治心病,心病影响到生理的病,修行当中如何运用安祥来帮助解脱生、老、病、死之苦?

 

答:佛法的本质是无为法,你说用安祥,是错的,把动词去掉,你只管安祥,就没有生老病死苦。有生老病死,没有生老病死苦。有安祥,不是用安祥,而是一直保持安祥下去,到了甚深安祥的时候,就没有生老病死苦。

 

何以念心经可以治心病?有病就要服药,有药你不肯吃,也无法治病。如果你口里念,心里想别的事,如果你在家里念得很好,一出去,别人碰你一下你就生气,那你就是自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我们要做到诚敬信,只管保有安祥,自然没有生老病死苦,特别是生老病死过程中的苦。

 

问:有一位会友已修学安祥禅五、六年了,但自四年前,他的女儿及一位外孙相继过世,这种痛苦的阴影,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境,使他无法心安的修学安祥禅,请问他要如何去除这种伤痛,才能正常地修行?

 

答:你不必为他伤痛,所谓一切的果都是有前因,前因是讲三世因果,其实不止三世,一切结果都有原因,一切原因产生结果,你不必为他痛苦。为什么呢?人活著是受煎熬的,除非他已经得道,他已经证无上法门,否则的话,这个地球不是替他安排的,中国不是替他安排的,台湾小岛也不是替他安排的,处处、人人、事事,活得不如意,人活著不是顶好。看过‘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一草、一木乃至一个砚台都有一定的寿命,它那年、那月、那日、那时破都有一定的,你不能改变。你不是大圣人,你只要努力修行,修成之后,你才能够帮助他,生命是不灭的,你要超越了三次元的世界以后,人随时都可以见面,因为时空不二,时间与距离是合一的。我本来想讲更详细一点,可惜找不到恰当的辞汇。

 

问:过去因修别的法门,而导致气冲顶,精神有点混乱,是否可以藉由学安祥禅,而使生命的循环系统恢复正常?或有更好的方式?

 

答:修行的方法,有所执就有所失,不管你执著那里,就有所损失,有所守就有所失守,不管你守那一窍,都有副作用,所以禅根本是个无为法。如果你能够忘掉那些邪思妄想,乃至你过去学过的法门都忘掉,那你渐渐就会好。乃至我可以讲一句很狂妄的话,你现在听法的时候,你的病已经好了百分之八十。

 

问:学安祥禅,可不可以打坐?

 

答:原来的禅,在达摩未来中国以前,乃至达摩在中国的禅,都是打坐、禅观、止观,到了六祖以后,禅产生了新的定义:‘外不著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禅与禅坐原本是一个系统、一个脉络下来的。有些人认为打坐可以止念,你试看看,止不住的。修学安祥禅,现在就是无念,不二法门有念即无念,无念即有念,说无念嘛!又不影响说话和听话;说有念嘛!他根本什么都没有。

 

能不能打坐呢?打坐是加速器,更快,问题是你不要找错了人,像刚才那位打坐就打出了毛病来。打坐坐不好,很容易走火入魔。所谓走火,是三昧真火走错了方向;魔,就是自己折磨自己。能不能打坐呢?能,一定要有明师,你要是有缘,有诚心,你找印顺大师,请教止观法门,天台宗的天台止观,那是最妥善,最正当的打坐方法。

 

你要是学那些广告上的动功、不动功,当心那些不但没有利益,反而受害。可以打坐,但我是不教打坐的。我自己也打坐过好多年,后来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打坐,我就不坐了。坐与不坐,都是一样,坐是比较快,可以帮助你控制肉体,让肉体不作怪,肉体是会作怪的,修心不但是降服其心,而且要降服其身,所以我在杜漏歌讲‘躯壳起念滋三毒’。

 

问:在我的认知里,佛是只打坐不睡觉的,所以我也想这么做,可不可以?

 

答:佛不是只打坐、不睡觉,你这样做不可以。所谓五盖:食、色、名、利、睡,盖住了真如佛性,这要自然才行,不自然的话就会出毛病,你这个肉身就会陷入魔道,错误就折磨你自己,所以不可以随便打坐。但有没有可能不吃饭、不睡觉?那是绝对可能的,当你的心态到达秒秒安祥的时候,你不睡觉,第二天起来还是容光焕发,但是你必须有安祥,如果你不善用心,胡思乱想,第二天起来就会面目憔悴。

 

问:执著名与利的人,是不是比较不容易学安祥禅?

 

答:他要没有执著,就不必学安祥禅了,他已经够了,已经到家了。古德说‘你要执著一个不执著的’,你什么都不要执,就执著一个安祥好了。

 

问:既然上帝与佛不二,那么为什么现代人为宗教的不同而相争不息?

 

答:圣人的语言,他的辞汇,因他出生的环境历史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因为各个民族的文化不同、需要不同,说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你看过旧约圣经上的话,使人联想到佛法,有很多地方相同。乃至太上老君的‘道德经’与佛的止观法门,也没有多大的差距,这都是人为的。如果说你是中国人,他是外国人,耶稣是洋鬼子,孔子是我们老乡,那就太荒谬绝伦!你要把心胸放大一点,上帝无所不在,佛法身遍虚空,如果说有佛就没有上帝,有上帝就没有佛,但一个遍虚空、一个无所不在,那要怎么摆、怎么放呢?

 

实际上上帝是个大生命,佛是有知觉的,上帝有知觉,上帝就是佛,佛法身遍虚空,佛就是上帝,不要去争。天主教修行人的话中有说‘人要归还上帝’,人要是灵修成功了,就跟上帝合一。所以天主教便有‘与上帝合一’的说法,这不是我杜撰的。不必要的争执不应该有,因为每个时代的环境不同,众生当时病的重点不同,所以说法也不同。

 

如果要修学,还是一门深入,你若是读读新约、读读旧约、读读金刚经、读读可兰经,那就糟糕,还没有读完,无常已到万事休。修行是一门深入,毁谤别人是不正确的。

 

问:有位会友非常遗憾尚未皈依师父,希望在这里皈依师父,并请师父略略地说明一下安祥禅的基本功课。

 

答:你讲这话太著相,在座的没有几个人皈依过我。你要皈依,不论用什么方式,我都不拒绝,其实你说皈依,就已经皈依了。皈依不是个形式,形式是假皈依。有许多人老早皈依了三宝,受过基本五戒,但是破戒了,皈依不久就破戒了。所以皈依不需要什么形式,你想皈依我,就已经皈依。而且你若想念我,我就与你同在。

 

修行的要领,就是诚敬信的求心安;心安无愧的条件,就是认识自我,要认识自我,就要作反省忏悔的工夫,如此而已,说起来要语不繁,繁语不要,很简单。

 

问:最后一个问题,请老师开示: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答:金刚经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桶底脱落’,就是有心,但是没有停留在任何地方,这个心没有被任何东西所钩住、挂住,我们的心没有牵挂任何事物。应无所住的心,就是解脱心。应无所住而不生其心,那就是死的,那就不是生命。佛法指的是生命现象,是永恒的生命,佛法所指的是凡圣不二、自他不二的生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无牵无挂、无挂无碍、无有恐怖的心。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