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十一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十一章  心中自有黄金屋

 

由习气增上力故,故行得生。又脱定障心清净者,一切诸行随心转变。由彼意解自在力故,种种转变。

 

现在再来解释‘定’,前面谈到‘定转变自在’,定可以使我们产生转变,而得到自在,原来是‘由习气增上力故,故行得生。’众生因习气而不能自拔,被拖著走,‘又脱定障心清净者,一切诸行随心转变。’一切藉定而求得解脱,解脱什么呢?解脱心性的一切障碍,便能反过来转变一切习气的牵引,不再受制。大家学佛求解脱,学道求逍遥,结果学了佛、学了道以后,更不解脱、更不逍遥,这是很糟糕的事。

 

要‘脱定障’,脱去这个定业,那些过去累积起来的种种习气,须要真正入定了,一解脱这些障碍,心就得清净。当然我们学佛、学打坐,有个大障碍,身体有病的人更糟糕,坐坐就难过起来了。这里痛、那里痛。这是业的果报。病由业,业由熏习。过去的种种熏习,现在都出现了。所以要‘脱定障’,才能心得清净,‘一切诸行随心转变’,而得自在。但这要得大定才行。所以打坐的人,两腿发麻了,即使‘阿弥陀佛’,念个不停,麻还是照样麻,转不了。

 

道理在什么地方?在第六意识的功能。必须要把第六意识解脱了,‘由彼意解自在力故,种种转变’,才能初步得‘自在力’。认识的功能力量有这样大,然后而起种种心性的转化。

 

有很多学佛、学道的朋友,对第六意识还认识不清楚。只晓得第六意识浮面的那些妄念而已,就如水上的游鱼一样浮在上面。真正的第六意识还不是这样。等到完全做到了清净,这个身体坐在这里,认识很清明的时候,那就是第六意识的出现,但还没有得到解脱。所以要第六意识解脱了,得自在力,那么你的习气慢慢地才开始了种种的转变。这不是那么简单,不要以为参个话头,或如马祖将百丈禅师的鼻子一扭,就悟了。

 

意解心自开

 

又由定心自在力故,随其所欲,定心境界影像而生,是名道理。

 

真得到定,前面有个条件,要‘意解脱’,所谓‘意解心开’,同时也有‘脉解心开’的作用。真的意解脱了,心理立刻起了变化,除了身心气质的升华外,还可以逐渐明了心物一元的作用。因此‘定心自在力故’,意解脱了以后得了真正的定,而此定有超出一般的功能。

 

‘意解脱’所产生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很唬人的,其中涉及到道家、密宗气脉的道理,像心脏的气脉‘叭’一声扒开了一样,有如心脏病爆发。这些道、密的道理不清,真会吓死人,被吓死了,那是业,何苦?!有的变成神经病,那也是智力不够、定力不够。

 

有些人佛理懂了,生理、心理没有起变化,根本没有被吓到的机会,那也很可惜。‘定心自在力故,随其所欲’,此‘欲’不是后天的欲望。所以不要欲想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看看,究竟有没有。或想要变化一个境界,就会立刻起作用。一切只是自然而然。‘定心境界影像而生,是名道理’有些人打坐,往往会看到一些光、一些影像,或是这儿气通,那儿气通什么的。记住,那只是你妄生的影像而已。如果把这当成了不起,当成道,那是自己欺骗自己,没有用的。道理不通,把自己弄得苦恼、弄得神经。我非常反对这一套,何苦来哉!

 

诸位看了《金刚经》所提出的‘空’。怎么空啊?就算真的做到了‘空’,那‘空’也只是认识的影像产生的境界而已。所以要通这个理:‘定心境界,影像而生’,其中是有其深刻原理的,学佛就要把原理弄得清清楚楚。

 

圣教者,谓三种圣言。如经中偈云:心将引世间,心力所防护,随心生起已,自在皆随转。

 

这里提出‘三种圣言’,也就是告诉我们有三个重要的纲要。同时引用佛经中的话‘心将引世间’。佛法绝对唯心,这物质世界,这宇宙的构成,是所有众生共同生灭的业力所构成,‘将引世间’,由之引发出来的。‘心力所防护’,这物质世界的存在,也是在心力的防护影响之下。所以一切的影响都‘随心生起已,自在皆随转’,只有大自在的人才能转得了物质世界。这种唯心的力量,主要是由定境来求证的。

 

又说:是故苾刍(比丘)应善专精,如正道理观察于心,乃至广说。

 

永明寿禅师又引用经句。佛严格地吩咐出家的弟子,‘应善专精’去修持。但修持不是那么简单,应善为抉择,依据正确的道理,好好地反省、观察自心,这就是‘如正道理观察于心’。‘乃至广说’,一切经典上说的很多,到处都这么讲。

 

又说:苾刍当知!言城主者,即是一切有、取、识蕴,是名圣教。

 

‘识蕴’,不断地如音乐的流转,最后谁作主啊?另有一个不离于形声、音声以外,又不拘于其中的一个作主的力量。一切由自己的意识来作主。这意识又如城主一样,又如帝王一样,怎么来的呢?‘即是一切有、取、识蕴’,有、取与识都属于十二因缘。我们众生有个习惯,要抓个东西,认为有。为什么?我们怕死,因为死了什么都没有。因此习惯把这个世界的‘有’,当成实在的‘有’,抓得很牢。一旦失去了,就非常痛苦。学佛的人,应该认识清楚。

 

当然除了证道的人,真正才晓得这物质世界一切皆非我所有,只是暂时借用而已。而且只是影像不是真实的。因为观念的颠倒错误,把影像的世界当成真实的有,抓得牢。这就是‘取’、‘有’。

 

诸‘有’当中,最假的就是‘名’。许多不认识南某某的人,可能会谈论南某人这么样、那么样。我还当面碰到一个人说:‘南某人还没死啊?’当然没死,因为他说的是一个名,跟我有什么相干?那只是三个字而已。本想说:‘我就是,还没死。’但那样不美,我只有这样回答:‘大概还没死,我也不知道。’你看‘名’多假!可是世界上的人,把‘名’看得非常重。第二个就是‘利’,就是钱……一切利益。这些‘利’固然有其‘用’,但钱财本来就是聚散无常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编案:到死还牢抓不放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少。莎翁的名剧《凯撒大帝》中凯撒于西元前四十四年遇刺,在倒下前,除了指责出卖他的心腹,惊愕莫名地说:‘也有你呀!布鲁塔斯!’,还傲然宣布:‘我啊,恒定如此辰,正确而安稳的方位,整个天穹都无匹俦。’)

 

在不同时空的因缘变化中,哪有永久不变的东西?可是我们把一切当成非常实在,这就是‘取’。这些都叫‘有蕴’、‘取蕴’,当然最重要的‘识蕴’。这心识不了解这些东西的假合,势必对它追逐不已。‘有’、‘取’、‘识’是十二因缘中的三支,这是圣人给我们的教诲。故说‘是名圣教’。

 

(编案:‘有’、‘取’、‘识’三支之浓淡,因每人业报之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就一般人而言,则随岁月之变迁,而有由浓至淡之趋势。蒋捷的一阙‘虞美人’词,即感性地勾勒出人生少、中、老三个阶段的情境,同一听雨,而至情怀老去,乃能智思清明。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如今听雨僧庐下,发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是知福随心至,患逐心生。如响应声,似影随质。

 

儒家、佛家一样都晓得唯心的道理,所以经常引用‘自求多福’这句话。‘是知福随心至,患逐心生。’是永明寿禅师的好句子。‘福随心至’,换个角度来讲,就是‘福至心灵’,不过,就少了唯心因果观念的味道了。患,就是毛病,就是罪恶。‘患逐心生’,其理亦同。好像影子随身体走一样。双手一拍一定出声,也一定有回响。又如阳光下面,由于身子一动,影子立刻跟著转变,那么快!我们一生的遭遇,乃至今天的遭遇,罪、福都是由心来的,而且是‘如响应声,似影随质。’

 

未到金人且入梦

 

下面是段佛经上的故事,一般学者都认为是神话,实在不能令人相信,姑且当神话看也好,当真的看也好,大家想想其中是否有道理。

 

如阿那律供辟支佛之一食,甘露而常盈空器,金人而用尽还生。

 

佛有一个弟子叫阿那律出了家。他的果报,佛后来在戒律部分说出来。这个人很有钱,佛的出家弟子有好几位都很有钱。他的一生有什么果报呢?他在多生以前,供养一位僻支佛一餐饭,因此所得的果报是‘甘露而常盈空器’。一直到他每一次投生以来,他家里都很富有。谁家生了这个孩子,都受菩萨保佑,米缸空了,自然会生出米来,大概连稻子都不要种。

 

他家里还有个金人。没有钱,把金人手指砍了,换了钱用。结果回来,金指又长出来。砍了腿又长出来,就是这样。

 

阿那律者,此翻无贫。《贤愚经》云:弗沙佛末世时饥馑,有辟支佛利吒行乞,空钵无获。有一贫人,见而悲悼白言:“胜士,能受稗不?”即以所啖奉之。食已作十八变。

 

阿那律翻成中文的话,叫做永远不穷。

 

永明寿禅师指出,故事典故出在《贤愚经》。很久以前,在弗沙佛的时代,到了末世。末世也就是地球、世界快要毁灭之时,发生了饥荒。当时也有位辟支佛,他的句字叫利吒,他在行乞,却‘空钵无获’,到处化缘化不到一口饭吃,因为大家都穷苦,都没有饭吃。当时有一位穷人,非常地困苦,看到这位出家修道的人,端个碗,到处化不到食物,很难过。

 

世界上同情穷人的人往往是穷人,等到你有钱的时候不大会同情人。患难中的人,最会同情患难中的人;痛苦中的人容易同情痛苦的人。像我们现在没有痛苦,看到痛苦的人,‘哎呀!好可怜’就一句话,是讲了,但不痛不痒。‘好可怜’,就走了。人在穷苦中那一念发出来的动机,是至善的。有钱人如果施舍了一亿的黄金,不及那个没有钱的人布施一毛钱的这个念头。果报是这样,唯心的,不是讲外在形态。

 

在那时,这个穷人看到他,并不是尊重他有道,我来培养个功德,会得福报,那错了,你放心,不会得福报,这是作生意心理。他当时没有管这个人有道没有道,他只觉得这个修道人饿得这样扁了,很可怜!他就向他讲了:‘胜士(就是有道的高人),我穷得很,你能不能吃米糠啊?米都没了,家里还些米糠。’这位修道的人说:‘我可以吃。’他马上把自己剩下的米糠,‘奉之’拿给他吃。那位得道的辟支佛吃了以后,故意现了神通给他看,现出了十八种变化,这不是‘女大十八变’,可不要误会!但也有其道理。十八是个奇妙的数字,佛经上有许多跟十八有关的,例如准提佛母十八手臂就代表十八空。

 

后更采稗,有兔跳抱其背变为死人,无伴得脱。待暗还家,委地即成金人,拔指随生,用脚还出。恶人恶王欲来夺之,但见死尸。

 

后来这位穷人,自己饿得很,没得吃,到外面去采那坏壳子的稻子。在拨草的时候,有只兔子跳到他的背上,粘住了,变成了死人,‘无伴得脱’,自己推不开,也找不到人帮忙。等到晚上,回到了家,死人才掉在地上,就变成了金人。

 

拔了根指头,去换了钱用。‘随生’,又生了个指头。‘用脚还出’,砍了脚,又生出来了。因此他就发财了。

 

可是有个坏人晓得了这件事,到他家里抢,抢回来一看,是个死人的尸体嘛,又不是金人。因此,还给了他。到了他家,又变成了金人。

 

而其金宝九十劫果报充足,故号无贫。其生已后家业丰溢,日夜增益。父母欲试之,尽空器皿往送,发看百味具足。

 

他为何有这样的福报?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动机;这动机是什么?

 

他是那么穷困饥饿,但看到别人没有饭吃,很痛苦的时候,却很真诚地发心出来:‘我只有这一点米糠,请你拿去吃。’他还先问:‘你肯不肯吃啊?这很不好吃的,很粗糙的。’他是这样地诚心做了,所以‘九十劫果报充足,故号无贫。’永远富有。

 

又这一生,生下来以后,‘家业丰溢’,家里自然就发财了,‘日夜增益’,钞票滚滚而来。‘父母欲试之’,父母也觉得奇怪,自从有了这个孩子以后,从前没有钱,钱也来了,这钱来得也奇怪,所以父母‘尽空器皿往送’,他在外面作事,故意拿个空的便当送给他。等拿到他手里,便当打开一看,里面什么都有,‘百味具足’。

 

而其门下日日常有一万二千人。六千取债。六千还直。

 

佛讲他这一生,还没有出家以前,‘而其门下’,天天有一万二千人宾客,靠他生活的有那么多人。

 

由此看出,他这一生更是非常慷慨、好义。

 

‘六千取债。六千还直’,就算有六千人花了他的钱,就有六千人帮他赚了回来,就是那么怪。

 

出家已后,随所至处,人见欢喜。欲有所须,如己家无异。

 

出家以后,无论到哪里,大家见了他都很喜欢。这很难啊!这也是果报。有些长得很漂亮的人,看了却让人很讨厌。所以这一生,要多跟人家结欢喜缘。不要见了人,老是挂起那讨债的面孔啊!

 

同时他这一生‘有所须,如己家无异。’出了家以后,他心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是果报之故。

 

听了这故事,是神话也好,是真实也好,上古的事无法考证。可是有一点,故事精神要知道。

 

佛经上也提到:‘富贵发心难,贫穷布施难。’人在富贵得意时,要学佛、修道、做学问,太不容易。人在富贵时,要发心是很难的。但是也有啊!那就成了佛了。释迦牟尼佛做到,富贵发心,达摩祖师——也是王子出家的,富贵发心,这太难,不是绝对不可能的。

 

‘贫穷布施难’,穷人自顾不暇,的确是很难,这是就客观来说,然而就主观来说,只有穷人最了解人家的苦处,而肯施援手。你说我口袋有一佰块钱,布施十块,这不稀奇。所以穷人布施难,故难能可贵。菩萨道讲求‘己未度而度人’,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第一点要注意。

 

第二点要注意,是这种经文从‘阿那律者’起,佛说他前生种种的果报,固然不可查证,但这一生,在没有出家以前,他是如此慷慨、好义,就像中国孟尝君养门下三千客一样,广结善缘。宿世因缘,这一世他是如此,将来也必然显现这一世的果报。所以读书要多出一个眼睛来,才能把这种经文的两个要点看出来。我们平常人喜欢说:‘我看得开’。其实,一点也看不开,而是‘看进来’,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

 

接下来这段是富贵中发生的故事:

 

又如金色王施辟支佛一饭,后满阎浮提,于七日内唯雨七宝,一切人民贫穷永断。当知此七宝不从余处来,皆从彼王供养心中出。因起自心中,果不生异处。

 

金色王供养辟支佛一餐饭。辟支佛现身时,不会告诉你:‘我是辟支佛。’都是过后方知。那现身的样子,又穷又烂、又可怜。不会现身时,放光给你看,让你来供养,没这回事。他现身时,各种形态,你不知道。所以看佛经时,若以为只有供养辟支佛才有这个功德,那你慢慢等好了。

 

后来的果报充满阎浮提。‘阎浮提’是佛学名词,我们这个世界总称阎浮提,范围大一点又叫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也叫堪忍。

 

因为这世界是缺陷的世界,不会圆满,人生定会有缺陷。中国的《易经》也这么说。《易经》开始讲乾坤两卦,最后结论‘火水未济’,‘未济’就是缺陷,这宇宙是缺陷的宇宙,别的宇宙不是这样。娑婆是堪忍,众生在一切缺陷中能够忍。娑婆世界分四大洲。我们这部分属于南方,称阎浮提。

 

因为这帝王发了一个大愿,全世界的人都得了好处。这里有个重点要注意,这也是儒家孔子春秋责备贤者的道理,在上位的人领导下面的风气,全体行善,全体都得大福报。

 

‘阎浮提,于七日内唯雨七宝,一切人民贫穷永断。’在他的国土中,七日内下雨,下的都是七宝,大家都发了。因此,当家长的,领导一家行善,一家得福报,做社会上一个小单位的主管,能够领导这个单位行善,这个单位整个得福报,依此类推,职务愈高的人,领导行善的责任也愈重,而产生的福报也愈大。

 

佛说,当知天上掉下来的七宝是怎么来的?当知‘此七宝不从余处来,皆从彼王供养心中出。因起自心中,果不生异处。’是因为这帝王、这领导人他自身之一念至诚,由他供养心感应道交来的。有所感,就有所报应。心念的因果,是如此井然不乱。因为‘因’‘起自心中’,所以现生得到的‘果’报,也就‘不生异处’,心念的因果,是如此井然不乱。

 

有人说:‘我也做了很多好事,怎么我那么受罪啊?’只要有这句话,你的果报早就没有了。心不诚啊!所以做好事,不是做生意,关键就在这里。

 

如阿那律金人,自作自受。所以福者,见为金宝;恶人观是死尸。故知转变从心,前尘无定。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阿那律得到金人,就是佛教所言‘自作自受’的道理。所以有福德的人,看了是金宝,坏人看了,却是死尸。看了这段传奇故事,想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很可怕,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有人要问:‘那做恶的人,为什么现在很好?’我说,你注意了,依佛家道理,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而在儒家的典籍中也指出:‘天将祸之,福而报’。有时候一个坏人,是上天帮忙他得意,因为他得意了,就会快造恶业,快受恶报。你慢慢会看到的,这是很严重的。西方文化也提到‘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只有使他快一点疯狂。忘了自己是什么,才会招致毁灭的果报,这也就是‘天将祸之,福以报’的道理。

 

接著是永明寿禅师了不起的文句:‘故知转变从心,前尘无定。’一切因果的转变,为善为恶,就在你自己一念之间,至于外界的情形、景象,没有固定的,是会变异的。

 

这个道理就是说,同样一件好吃的东西摆在这里,那个福报好的人、胃口强的人,吃得津津有味。我们生病(尤其是胃病)的时候,吃也吃不下。在酒席上,就可看到很多人的果报。好吃的菜,请他多吃一点,他却不敢吃,怕晚上要吃胃药,这就是果报。真的,果报就是这个道理,不要看这是小地方。同样,好的享受,有能活活瞪著眼晓得好,就是享受不到,所以说:‘前尘无定,转变从心’。

 

又如未开空器,甘露本无,随福所生,百味具足。善恶之境,皆是自心。

 

永明寿禅师根据佛说阿那律的故事来评论,像阿那律的父母试验他,把空的器皿送给他,结果盒子打开,有东西,但是‘未开空器’时,‘甘露本无’,其中本来就没有好吃的甘露。然而因为他的业力带来这个福报,所以‘随福所生,百味具足。’

 

像有些人胃口好,一切好吃,不论吃什么都有味道。有些人钱很多,环境很好,但什么都不能吃。我经常说笑话,在座的不要见怪,我们现在已经堕到某一道去了,哪一道?各位自己去研究。有些人就是看得到吃不到,像我现在也落到这一道,‘饿思道’不想吃东西,胃口不好。所以就:‘善恶之境,皆是自心。’一切皆是唯心所变。

 

故《唯识论》云: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则无有一法不归宗镜,已上是世间因果。

 

永明寿禅师引用《唯识论》作结论说,一切的境转变是唯心,是本体的心,不是你现在思想的心,那个本体心造境形成的环境,是业力所构成。业力当然是你本体心所起用,所以讲‘万法唯心’。他把这个道理及佛经全部的精华,形而上、形而下的道理,都收归到《宗镜录》这一本书上面,永明寿禅师在这里又做了他这一本书的广告。以上所讲的,还只讲到世间的因果,以下讲出世间的因果。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