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称佛名号品第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知定法师著述

 

称佛名号品第九

 

科注云:‘前来诸品,或发明六道差别之相,或赞叹地藏威神之力,或广明利益存亡之辈。若不明出苦成佛之因,则初地藏救拔之心,期与众生同成佛果之愿未满。欲成佛果,必须称佛,故有称佛名号品之来也。’称,是呼的意思。佛,具名佛陀(Buddha),译为知者,佛对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了了觉故。或译觉者,佛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僧肇法师云:‘佛者,何也?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夫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其唯佛乎!’名者召体也,号者表德也。言名则别指一佛,言号则通指诸圣。故一切诸佛,各具自名,但皆具十号,响颁人天。禅秘要法经,禅难提比丘请问世尊灭罪之法,世尊告禅难提及敕阿难言:‘汝等当教未来众生,罪业多者,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诸业障,报障,烦恼障。念佛者,当先端坐,叉手闭眼,举舌同齶,一心系念,心心相注,使不分散。心既定已,先当观像。’又云:‘佛灭度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忏悔者,欲灭罪者。佛虽不在,系念谛观形像者,诸恶罪业,速得清净。’念佛三昧宝王论云:‘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三昧,一言以蔽,其在兹焉。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既契之后,心佛双亡。双亡定也,双照慧也。即定慧齐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心佛既然,则万境万缘,无非三昧者也。’如怀感法师一向称阿弥陀佛名号,而得三昧,现前见佛。慈云忏主云:‘言念佛者,或但称名号,执持不散,亦于现身而得见佛。’故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然而称佛名号,必须制心,不令散乱,念念相续,系缘名号,无间无歇。口中声声唤佛,心内字字分明。若一声,乃至百千万亿声,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并须字字清楚,心口相续。念念不绝,日久自然成片,三昧现前,故得一念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科注云:‘若言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贵,此指世间因缘之法,名物皆妄,两不相到,故云然耳。今夫诸佛名号,名实皆真,故才举鸿名,万德全备,一称嘉号,众罪皆消。’‘但此经别立诸佛之名,诸经皆赞阿弥陀佛。以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若专阿弥陀佛,即与称诸佛等。亦随人所乐,岂可局定。良由诸佛名号,皆是万行万德所成,若念若称,或事或理,尽脱苦轮,同生净土者。故云称佛名号品第九。’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此下分为三大段:第一地藏为说利益。第二如来许救罪苦。第三大士正称佛名。这是第一段文。科注云:‘大士特说此佛名品者,由前来多番说称念佛菩萨名,不问有罪无罪,悉皆消灭,得生人天,乃至毕苦。今故略出十名,以为杓鹄。次显多佛,以至河沙也。为未来众生有二意:一体佛天宫咐嘱之心,二显己南洲救拔之念。佛慈未艾,我愿无穷。良由过去者,已获超沦。现在者,今沾至化。唯是未来众生,罔知出要,遍造恶缘。若不垂超脱之方,乃甘与沦胥之苦,如治厥孙谋,所虑深远,故云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佛菩萨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生死事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佛菩萨为欲众生开佛知见,悟入佛之知见,了脱生死苦患,故出现世间。所以说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四不可得经云:‘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获致。何等为四?一曰年幼颜色炜晔,发黑齿白,形貌光泽,气力坚强,行步举止,出入自游,上车乘马,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忽耄,头白齿落,面皱皮缓,体重柱杖,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二谓身体强健,骨髓实盛,行步无双,饮食自恣。庄严头首,谓为无比,张弓捻矢,把执兵仗。有所危害,不省曲直。骂詈冲口,谓为豪强。自计吾我,无有衰耗。疾病卒至,伏之著床,不能动摇。身痛如搒,耳鼻口目,不闻声香美味细滑。坐起须人,恶露自出,身卧其上,众患难喻。假使欲免常安无病,终不可得。三谓欲求长寿,在世无极。得于病死,命既甚短,怀万岁虑,寿少忧多。不察非常,五乐自恣。放心逸意,杀盗淫乱,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嫉邪见,不孝父母,不顺师友,轻易尊长,反逆无道,希望豪富,谓可久存。讥谤圣道,以邪无双。嘘天推步,慕于世荣。不识天地表里所由,不别四大因缘合成,犹如幻化。不了古今所兴之世,不受倡导。不知生所从来,死之所归。心存天地,谓是吾许。非常对至,如风吹云,冀念长生,命忽然终,不得自在。欲使不尔,终不可得也。四谓父母兄弟家室亲族,朋友知识,恩爱荣乐。财物富贵,官爵俸禄。骑乘游观,妻妾子息,以自憍恣,饮食快意。儿客仆使,趋行绮视,顾影而步。轻蔑众人,计已无双。奴客庸骂兽类畜生。出入自在。无有期度。不察前后,谓其眷属从使之众,意可常得。宿对卒至,如阳消雪。心乃怀懅,请求济患,安得如愿。呼翕命断,魂神独逝,父母兄弟妻子亲族,朋友知识恩爱,皆自独留,官爵财物仆从各散,驰走如星。欲求不死,不可得也。佛告比丘:古今以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四难之患。以斯四苦,佛兴于世,设无此难,不现身相教化群黎。’佛出世间,以度脱众生为本,度生之方甚多,但最为简捷了当者,首推称佛名号。故大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锻金为人,车马运载,乃至众宝,各满百数,以用布施。不如发一心向佛,举足一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科注亦云:‘盖由净土法门,能横截恶道,直造本源。是故西天东土,咸称异妙方便,功德不可思议,诚非余行可及。然须谛信不疑,精勤无间,行住坐卧之中,春夏秋冬之内,秽心涤荡,净念联绵。有不脱苦超升者,佛祖皆为诳语矣。故今地藏,说此救世妙法,令未来众生,出苦有方也。’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这是佛慈许说,文分为二:初敦劝速说,次从吾即涅槃下,是赞慰无忧现未一切众生。世尊上升忉利,为母说法,一以报慈恩于万一。一以救拔六道一切罪苦众生。今闻地藏菩萨,欲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故佛告言: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盖利生事,不容稍延,况如来化缘将尽,故敦劝速说。涅槃(Nirvana)新称波利匿缚喃(Parinirvana),译为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度生死之瀑流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大患永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故。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故。安乐者,永处安稳快乐故。解脱者,永离生死患难诸缠缚故。或译为圆寂,如来于因地之中,广修众德,尽除诸垢,是以德无不备,障无不尽,故称圆寂。华严疏钞云:‘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瑜伽论云:‘又诸菩萨,观一切行,先因永断,后无余灭;其余毕竟不起不生,说名涅槃。’杂集论云:‘何故此灭复名涅槃?无相寂灭,大安乐住所依处故。永离一切色等诸想,究竟寂灭,大安乐住,所缘境界,故名涅槃。’佛地论云:‘涅槃即是真如体上障永灭义。由无漏慧,简择谛理,断诸杂染,而证得故,亦名择灭。如是择灭,于真如上,假施设有;无别实物,至究竟位,说名涅槃。’大毗婆沙亦谓:‘永出诸趣故,永无臭秽诸烦恼业故,永离一切三灾三相诸蕴稠林故,永无烦恼业缕,不织生死异熟果绢故,说名涅槃。’这里所说:‘涅槃’,是指释迦世尊一期化缘终结也。如长阿含经云:‘佛般涅槃已,时诸比丘,天龙八部,悲痛殒绝,自投于地,宛转号啕,不能自胜!歔欷而言:如来灭度何其驶哉,世尊灭度何其疾哉!大法沦翳何其速哉!群生长衰世间眼灭!譬如大树根拔,枝条催折。’所谓即涅槃,如来自说化缘将息也。使汝早毕是愿,亦是安慰地藏的纵辞,事实上地藏菩萨誓愿宏深,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又何能早毕是愿。不过地藏菩萨,既然为未来众生,演是称佛名号利益之事,是为最为不可思议之事,因为称佛名号,简捷易行。倘若未来众生,人人能依教奉行,则个个决定不堕恶道,故说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此下正称佛名,分而为十:这是第一无边身佛。过去无量无数劫的佛,虽则久远,都是指地藏发心已来所值的佛,由是知其圣号及功德利益。佛出世间,甚难值遇,如优昙华,时一现耳。故知‘有佛出世’四字,亦是庆幸之语也。如观无量寿经疏云:‘若佛出世,方能闻智慧日,识三宝之光明,开甘露门,知十号之妙味。因说生解,于宝适悦。故喻如优昙华,时一现耳。’无边身者,由于世界无边,众生形类无边,众生的心行差别亦复无边。为度脱彼辈,故佛的身量广大,亦复无边。或说为欲度脱无边世界无边心行差别的无边众生,故佛现无边的身形,是故此佛圣号名无边身。起信论云:‘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此佛因是发心,故曰无边身。科注云:‘无边身者,三身皆有此意。唯识论云:“一自性身,谓诸如来清净法界,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平等实性,即自性身,亦名法身。”此法身之无边也。又云:“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习无量,福德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此报身之无边也。华严云:“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应,即应身,一切,即无边,此应身无边也。故知三身即一,一即三身也。’若有男子女人下,显闻佛名而生敬信,即得无量利益也。佛陀历劫以来,积修功德,无量无边,故能加庇未来世一切众生。闻名暂生敬信,即得超越四十劫的生死重罪。佛名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二十五佛名,至心受持,读诵恭敬礼拜,得离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苦,得除嗔恚愚痴。灭百劫重罪,常生十方净佛国土。设复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一百岁中常用布施,犹不如诵持礼拜二十五佛名功德,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十诵毗婆沙论云:‘若有人得闻,说是诸佛名,即得无量福,如为宝月说。我礼是诸佛,今现在十方,其有称名者,即得不退转。’大悲经谓:‘佛告阿难:南无佛者,此是决定诸世尊名号音声。故称言南无诸佛故。过去有大商主,将诸商人,为摩竭大鱼欲来吞舟,由三称南无佛名,并皆免难。鱼闻佛名,以善心故舍身,后世出家得道。何况有人得闻佛名,听闻正法,亲于佛所,种诸善根,而不毕定利益。’除障灭罪经亦云:‘若有善男善女,受持此佛名,生生世世中,得他人爱敬,光明威力故,生处为人尊,于后得成佛。’塑画佛像者,或用泥塑,或以木雕,或镕金银等铸造,或纸缎等绘绣,总之依佛相好而作佛像,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不可称计。作佛形像经云:‘若当有人作佛形像,功德无量不可称计。世世所生,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受福快乐。身体常作紫磨金色,眼目清洁,面貌端正,身体手足,奇绝妙好,常为众人。之所爱敬。若生人中,常生帝王大臣长者贤善之家。所生之处,豪尊富贵,财产珍宝,不可称数。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之所爱重。若作帝王,王中特尊,为诸国王之所归仰。乃至得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自然,千子具足,飞升天上,无所不至。若生天上,天中最胜,乃至得作六欲天王,于六天中,尊贵第一。若生梵天,作大梵王,端正无比,胜诸梵天,常为诸梵之所尊敬。后皆得生,无量寿国,作大菩萨,最尊第一。过无数劫,当得成佛,入泥洹道。’法华经云:‘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观佛三昧海经云:‘若有众生,于佛灭后,造立形像,持用供养,是人来世,必得念佛清净三昧。’大悲经亦云:‘我灭度后,若有人乃至供养我之舍利如芥子等,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槃界,尽涅槃际。若有造立形像塔庙,乃有信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槃界,尽涅槃际。’得闻圣号,暂生恭敬的心,尚且能超四十劫的生死重罪,何况塑绘佛的圣像,至心供养,歌颂赞叹,所得福德,更加不可限量,故说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这是第二宝性如来。宝性,即如来藏性,亦即妙真如性。这个妙真如性,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众生虽则流转三途,经无量劫,而此妙性,不变不易,不磨不灭。在凡夫地,为诸无明烦恼垢秽之所障蔽,虽有同无,不能发胜妙作用。迨至成佛,如镜明净,自然可以出生恒沙功德。譬如真金在粪土中,其性不变。如来藏性,在众生烦恼垢秽之中,不失真如清净之性,故真如妙性,名曰宝性。为示一切众生,同具此性,是故如来圣号,名曰宝性。若有男女,闻是佛名,于一弹指顷最短的时间里,发心归依,即得于无上道,住不退地。显示功效奇速希有也。为何一闻佛名,发心归依,即获如是胜妙利益呢?如希有校量功德经云:‘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持于世间一切所有娱乐之具,尽给施与,复以四事具足供养,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虽得无量无边不可算数福德。犹不如有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言辞譬喻不能知及。’善生经云:‘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归者,其福过彼,不可胜计。’又校量功德经云:‘四大洲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其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归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田中,唯三宝胜故。’阿含亦云:‘诸有归依佛,不堕三恶道,尽漏处人天,便当至涅槃。’梵语阿毗跋致(Aviaivarti)或称阿维越致(Avaivarti),译为不退转;即是说:所修功德善根,愈增愈进,更不退失转变也。根据净土法门,一得往生,即得不退。如净土十疑论云:‘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释曰: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得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等,故不退也。’这里所说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即是于无上正等菩提,愈增愈进,永远不会退转变失也。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这是第三波头摩胜如来。波头摩胜,似是梵汉并举的名称。梵语波头摩,亦名钵特摩,或译钵昙摩(Padma),此方译为赤莲华。波头摩华,不但在青黄赤白色华中最胜,而且在红莲中亦最上,所以叫做波头摩胜。佛的性德,犹如莲华芬芳馥郁,处污泥而不染,不减清洁之色。佛处尘世,化度众生,能转一切物,而不随物所转,威严显赫,如阎浮檀金,映夺日月之光,尤胜赤莲华,故云波头摩胜。为示一切众生,同具此性,所以佛名波头摩胜。若有下显益。所谓‘一历耳根,永为佛种’,是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即复千返生于六欲天中。闻名尚且得如是大利益,何况志心称念,所得利益,那就更加不可限量也。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这是第四狮子吼如来。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者,用通常的言语不能说得到的时间劫数,故云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狮子为兽中之王,一吼,百兽莫不惊伏。佛为圣中之圣,能于众中说法,无所畏惧,而能降伏一切,以故佛的圣号名狮子吼。长阿含经云:‘迦弃,所谓狮子者,是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来于大众中广说法时,自在无畏,故号狮子。’又说:‘如来在大众中,勇捍多力,能狮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欢喜信受。’闻是佛名,一念归依,即得无量诸佛,摩顶授将来作佛的记别,可谓利益殊胜也。摩顶,佛为嘱累大法,或授尊记现大神力,以右手摩弟子的头顶也。授记,梵语和伽罗(Vyakarana)佛对发心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的记别,故云授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这是第五拘留孙佛。拘留孙,或名迦罗鸠餐陀(Krakucchanda)等,译为所应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于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尊,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若有下,显益。志心,属意。瞻礼,属身。赞叹,属口。闻佛洪名,三业清净,而修供养,故得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大梵王,即大梵天王(Mahabrahman-尸弃,-Sikhin),为娑婆世界之主,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来请转法轮。既是千佛会中,均为大梵天王,请转法轮,故得佛佛之下,蒙授上记。大悲经云:‘若能至诚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于未来世作天梵王,其福不尽,以其不尽,至终涅槃。’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这是第六毗婆尸佛。毗婆尸(Vipasyin),或名毗婆沙,维卫等,译为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过去庄严劫千佛之第九百九十八尊,七佛之第一。又名弗沙,或名底沙。释迦菩萨第三阿僧祇劫满时,遭遇此佛,初修百大劫种相之福,勇猛精进,翘一足七日七夜,以‘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一偈,赞佛相好,功超九劫而速成佛道。由此故知毗婆尸佛出世,是在九十一大劫以前。若有下显益,一闻佛名,永离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一显佛慈威神之力,一显闻性锐利,故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科注云:‘闻是佛名,即不堕三恶道,此非易事。准论:释迦世尊,初阿僧祇劫,从此常离女身,及四恶趣。准妙玄释签:第三僧祇,始离五障,方乃不堕。常生人天者,如戒疏:初僧祇:得五种功德:一生人天,二生贵家,三男身,四根具,五知宿命。文句云:“不生三恶,位不退。不生边地,诸根完具,不受女身,即行不退。常识宿命,即念不退。”故知不堕恶道,常生人天,诚非易易者。今圆根最利,故才开佛名,即解自性,故能顿得。’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这是第七宝胜如来。宝胜如来,秘藏记谓:即南方宝生佛。以誓愿力故,专度饿鬼,是以闻其圣号,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瑜伽焰口轨仪经云:‘若闻宝胜如来名号,能令尘劳业火,悉皆消灭。’大悲经云:‘若于佛所,一发信心,善报不失。何况诸余胜妙善根,我说是人,一切悉是趣涅槃果。虽余不善堕在三途,以本善根,佛知是已,从彼拔出,置无畏岸。令彼忆识所种善根。息一切苦,得一切乐。’科注云:‘宝之胜者,必是何物,华严云:“如海中有四珠,一切众宝皆从之生。若无此四珠,一切宝物渐就灭尽。诸小龙神,不能得见。唯娑竭罗龙王,密置深宝藏中。此深宝藏,有四种名:一名宝积聚,二名无尽宝藏,三名远炽然,四名一切庄严聚。”此虽宝中之胜,然是世宝,次第以对常乐我净出世之宝。此之四德,唯佛与佛,乃能证得。如娑竭罗龙王,密置宝藏是也。余人未证,如小龙神,不能得见是也。此四德出生不訾,如一切众宝,皆从之生是也。故光明玄云:“如世珍宝,凡情所贵。乃至如理究竟可贵之宝,名于凡情可重之宝。”故佛号宝胜也。显益,大意如前。光明流水品:十千鱼得闻宝胜之名,尚尽生忉利,况男女闻名,宁有不得胜妙乐者。’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这是第八宝相如来。如来百劫修相好,万德庄严,故得三十二相,八十殊妙,此相历劫熏修,众德成就,超过一切世间,最尊最贵,故名宝相。闻是佛名,只生恭敬之心,不久即得阿罗汉果,倘加礼拜赞叹,执持称念,万德洪名,所得功德,更加不可思议。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这是第九袈裟幢佛。此佛德号,由譬喻而得。袈裟,亦名福田衣,亦名解脱幢相。由服此衣,而得解脱,证一切智,一切世间梵魔人天,莫不知之,为幢幡高竖,故名袈裟幢佛。大乘心地观经谓:‘袈裟,是佛净衣,是人天宝幢相,见者欢喜,远离邪心,生梵天福。能令一切众生灭诸罪垢,广植众德,犹如良田,善能增长菩提之芽,圆成佛道。犹如甲胄,烦恼毒箭,所不能害。是故三世诸佛,皆共服之。’由于如来因地广修六度万行,成就此果德庄严高标之相,故能令众生闻其名者,即得超脱百大劫生死重罪。弥勒上生经云:‘若有礼敬弥勒佛者,除却百亿生死之罪,乃至来世龙华树下,亦得见佛。’佛名经亦云:‘闻此二十五佛名,至心受持读诵,恭敬礼拜,得离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苦。得除嗔恚愚痴,灭百劫重罪,常生十方净佛国土。’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这是第十大通山王佛。科注云:‘山王,即须弥山(Sumeru)。七金(1、佉提罗,Khadiraka,担木,高四万二千由旬。2、伊沙陀罗,Isadhara,持轴,高二万一千由旬。3、游乾陀罗,Yugamdhara,双持,高一万二千由旬。4、苏达梨舍那,Sudarsana,善见,高六千由旬。5、安湿缚竭拏,Asvakarna,马耳,高三千由旬。6、尼民陀罗,Nimimdhara,持边,高一千二百由旬。7、毗那多迦,Vinataka,象鼻,高六百由旬。)环拱,峙立海中,故特称王。大者,八万四千由旬。通者,光明四面照映。此喻报身佛也。小般若云:“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大师云:“此即非果而因,因大故果大。得法五阴,成就法身,故言大须弥山,以譬性色。色大故,般若大,如山大,神亦大。习果既圆,报果亦满,故言大身。”则大通是般若因,山王是报身果,四智究竟庄严也。显益中:凡有闻此佛名者,得遇恒河沙佛为说法者,因闻大通之般若,故感诸佛为说般若,令全性以起修。既闻山王之果体,故感诸佛授记,令从因而至果。闻一佛名,而得修性一如,因果成就,佛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矣。’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这是总列诸佛。梵语戌陀战达罗(Sudhacandra),译为净月,佛相圆满,光明皎洁,犹如清净之月,故名净月。又月是清凉皎洁的意思,佛已消灭一切烦恼垢染的热毒,还返究竟清净轻安之境地,如月之明,如月之凉,故名净月。科注云:‘净月者,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月喻佛身,法身如空,心光皎洁。从真垂应,影现水中。此明三身一体也。’

 

山王者,喻佛的功德巍巍,超过一切,为诸山中,最高胜者,故曰山王。无量寿经云:‘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智胜者,即是说佛的智慧,超胜过一切声闻、缘觉、菩萨等智慧,因此故说智胜。

 

净名王者,王,自在义,超胜义。佛由于五住究竟,二死永亡,于三界中,无拘无束,无挂无碍,任运自在,超胜二乘菩萨,故名净名王。集一切福德三昧经谓:‘去此三十二佛刹,有世界名曰普无垢,佛号净名王,释尊于久远阿僧祇劫,为最胜仙,从彼佛闻集一切福德三昧,后生彼国,乃至于今,得成佛道。’

 

智成就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权智实智等,种种智慧,均已证得,故名智成就。

 

无上者,唯我独尊,上更无上。极尊之称号也。九界众生,杂染未能尽除,尚有所断,名为有上。佛已断尽一切烦恼障,所知障,无明,尘沙,更无可断,故名无上。华严大疏云:‘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净土论注云:‘无上者,此道理穷性尽,更无过者。’

 

妙声者,佛说法的音声微妙幽雅,能令一切众生,听者无厌无倦,如迦陵频伽音,故名妙声佛。

 

满月,月面,意义相同。佛面犹如净满月。清凉皎洁无等伦,圆光普照于十方,誓愿度脱无量众,故名满月,与月面。

 

如是等不可说佛者,佛名甚多,举不胜举,纵经尘劫,说不能尽,故以‘有如是等不可说佛’,而概括之。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此下结益,这是约一况多也。法苑珠林云:‘诸佛名号,称扬礼敬,获福无量。良以诸佛如来,大慈愍物,降美在俗,济度为先,有心希仰,无不蒙益。或以口称,或以心念,或以身礼,三业加敬,三毒清凉,渐拔有根,出于界系。有斯大德,故称得福。’又云:‘如西云释迦,此云能仁,岂有一佛非能仁也。如西云阿弥陀,此云无量寿,岂有一佛非长寿也。如东方善德佛,乃至下方广众德佛,岂有一佛非善德非广德也。只可题名同异,据其功能力用齐等。但心思佛名号,目睹金容,敬心信礼,得福无量。’佛佛功能既然齐等,称念一佛名号,即获无量恒沙功德,倘若普遍称念多佛的圣号,所得果报,更加不可思议。故地藏十轮经云:‘若念一佛,则见一佛。若念多佛。则见多佛。若念小身佛,则见小身佛。若念大身佛,则见大身佛。若念无量身佛,则见无量身佛。’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这是说生死时得利也。利注云:‘圆澄法师云:“六道凡夫,三乘贤圣,性觉宝光,各各圆满,本不名诸佛,亦不名众生。但此心不守自性,随迷悟之缘,作业受苦,名曰众生。修道证真,遂名诸佛。佛愍众生妄想执著,而不证得,犹是称法界性,说念佛门。倘得其门,则等诸佛于一朝。不得其门,则徒修因于旷劫。”故凡众生于生死时,果能念佛,或一佛,或多佛,各得诸大利,终不堕于恶道。但此是大士所值之佛,亲承供养,得诸利益。然诸经论,唯赞西方阿弥陀佛,接引裟婆,愿力遍重。是以普贤行愿,独指弥陀为至。若人于生死时,果能真诚称念,感应尤多。所谓不动步而归净土,安俟阶梯;非思量而证弥陀,岂存言念。悟迷只在自心,超沉岂由他法。谛信力行,自见功程耳。’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这是叙述临终称名,即得灭罪。为临终人,乃至最少一人,高声念一佛名,令命终人应堕五无间地狱之罪,悉得消除。极重五逆之罪既能销除,其余中下等业报,故悉得除灭。金刚三昧经云:‘若有暂闻佛胜智慧,深心随喜,不起诽谤者,于百千劫不堕恶道,生处值佛;乃至念佛法身,功德无边。’大悲经云:‘若能至诚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于未来世,作天梵王,其福不尽。以其不尽,终至涅槃。’科注云:‘昔大智律师,发愿常生娑婆,作大导师。复见慧市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由是于净土门,略无归向。见修净业,复生轻谤。后遭重病,神识迷茫。顿觉前非,深自克责。乃览天台大疑论“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又智论云:“具缚凡夫,有十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自是尽弃平生所学,专寻净土教门,十余年来,未尝暂舍。又唐法照大师,往五台山竹林寺,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为众说法,照作礼,问曰:末代凡夫,智识浅劣,佛性心地,无由显现。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曰: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又问:当云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愿力难思,汝当系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说已,为照摩顶而退。’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这是叙述他人,代为称念佛名,尚且能灭无间极重之罪,何况自己称念,故能灭罪无量,获福无量。观药王药上经云:‘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以是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初千人者,始从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佛道;即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始从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佛,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始从日光佛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现在十方诸佛善德如来等,亦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世界各得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闻是五十三佛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名者,除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经,皆悉消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科注云:‘疑云:无间业重,何得一人称一佛名,即得销灭耶?如增一经云:“众生三业造恶,临终忆念如来功德者,必离恶道趣,得生天上。”正使极恶之人,以念佛故,亦得生天。故知无间罪业虽重,经劫难出。承临终念佛之力,则倒惑不起,法性现前,故能灭也。故华严经云:“设闻如来名,及与所说法,不生信解,亦能成种。”况今眷属,信心为称佛名,岂有不灭者乎!譬如狮子筋为琴弦,一奏,一切余弦悉断。亦如牛羊驴马诸乳,同置一器,若以一滴狮子乳投之,悉化为水。今既行菩提心,为其念佛,消灭重罪,何俟致疑。’又云;‘何况众生下,正劝人自念为胜。以他人代念,灭罪尚尔,何况自念者哉!故大论二十四问:“临终时少许时心,云何能胜终身力行?答:是心虽少,而力猛利,如火如毒虽少,能成大事。是垂死时心,决定猛健,故胜百岁行力。是后心,名大心,以舍身及诸根事急,故念佛时,罪皆成福。如耆婆揽草,无非药者,普能愈病。释摩男所执一切砂砾,皆变为宝。……”故言自称自念,获福灭罪,尤胜于前倍倍矣。’上称佛名号品竟。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