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知定法师著述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阎罗,具云阎摩罗社(Yama-raja),译为缚,缚诸罪人之义。或译双世,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如长阿含云:‘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怖畏,舍出宫外。镬出宫外,王见怖畏,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受罪讫已,复与诸彩女,共相娱乐。彼诸大臣,同受福者,亦复如是。’或译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玄应音义云:‘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双王。’或译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系地狱之总司也。慧琳音义云:‘阎魔梵语,鬼趣名也,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及以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故三启经云:“将付琰魔王,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即其事也。’又或译为遮止,谓止罪恶不便更造之义。慧苑音义云:‘阎罗,具正云阎摩罗阇,此云遮止,谓遮止罪人不更造罪。’或译诤息,谓息诤息恶之义。俱舍光记云:‘琰魔,此云诤息,谓犯罪人,不自知过,于苦不忍,违拒狱卒,更造过罪。由王示语,便知己罪,意分而受。息诤息罪,皆由王故,故名诤息。’净度三昧经云:‘阎罗王者,昔为毗沙国王,与维陀如生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之众,头有角耳,皆悉愤怼,同立誓曰:复当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阎罗王是。十八大臣者,今诸小王是。百万之众,诸阿傍是。’阎罗王与诸臣佐,既是有苦乐二报,是以皆欲脱离冥界之苦,故申赞叹,而发菩提之心。根据下文佛告地藏菩萨言:‘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由此本迹证明,则知阎罗与诸大臣,皆是不思议菩萨,为度脱地狱众生而应现耳。科注云:‘阎王品列在后者,有二意,一者始自分身地藏,升忉利天时,王与鬼众,随从同到。不预集众之列者,盖宾主酬酢,事迹相连,未暇出名,故于此品,承便示之。二者,既闻地藏威神之力,又见如来赞叹功德。潜思大士,行化幽冥,吾为檀主,安可不乘时,问明劫劫度生救苦之事,一申赞叹乎?故有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之来也。’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

 

此下是经家叙,今初主伴来仪。铁围山,即大金刚山,阎罗王宫于中建立。如长阿含经云:‘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地狱之内,各有所司,故阎王属下,有无量鬼王,以为臣佐。阎王承佛威神势力,地藏悲智誓愿,恭诣忉利天宫,闻说妙法。王既来矣,臣属随从而至,故云俱诣忉利,来到佛所。

 

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这是列三十四鬼王的名号。所谓恶毒鬼王,恶即十恶,毒即三毒。这鬼王既恶且毒,故得此名。三毒属意,为身三口四、七恶为根本,本末兼明,所以叫做恶毒。这些鬼王,既然都是大权示现的不思议菩萨,则所以名为恶毒者,盖欲以恶去恶,以毒攻毒。意令众生知所修习。恶毒则堕落地狱,去除恶毒则生天上,是以用恶毒以为化门。

 

多恶,一念不善心起,则作恶无量。一念尚且如是,何况广作。语云作善降祥,作不善则降之百殃,是以回心向善,自然百福骈臻。是鬼王外现忿怒的恶相,内起慈悲的善心,实欲众生回恶向善也。大诤,诤者,劝谏的意思,众生广造诸恶,孳孳不息,鬼王婆心一片,时加劝谏,故云大诤。广雅释估云:‘有能尽言于君,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又诤者,通争,是讼的意思,即所谓平理诤讼。庄子谓:妇姑勃溪,此由心为毒主,口为祸器,未有诤讼违形,而存大化者。所以鬼王以大诤法门,化人于无诤也。

 

白虎、血虎、赤虎,都是因为鬼头似虎,因此各得虎名。素色曰白,殷红曰血,朱色浅者曰赤,都是以颜色而别号。虎为山中的猛兽,除狮子能摧伏一切,百兽闻声而惊怖。是等鬼王,以虎为名,是欲众生闻而生畏,誓愿舍恶从善,从此革面洗心。

 

散殃,殃是凶恶祸害的意思。即是说人在世间造了好事,不但死了不会见这种凶恶祸害的鬼王,即使在世,天也会降吉祥的。如果生的时候作了种种非法的事,不但生时天降祸殃,即使死了,也免不了会见这种凶杀祸害的恶鬼。东岳经云:‘世间众生,不信因缘善恶果报,不孝父母,不尊师长,欺负神理,背前面后,口是心非。已被岳府官曹圣众,晨夕考较,纪录罪咎。致令灾祸横生,官司牢狱,累岁经年,不能安泰。家门啾唧,每遇凶衰。盗贼侵欺,希见太平。’有些人造恶多端,目下不见有不如意的事,便谓无报。须知善恶罪福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耳。故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飞身,能够将身飞到虚空,巡察人间善恶,善者与福,恶者降祸。即飞行夜叉之类的鬼神。

 

电光,此鬼王眼光电炷,光炎闪烁,令地狱众生见之而生恐怖之心,转发菩提之意。

 

狼牙,狼性凶狠,善逐诸兽,狼牙尤令人害怕。此鬼王青面獠牙,齿光外向,如狼的牙,故名狼牙。

 

千眼,观音菩萨千手中有千眼,化度众生。狱卒角有六十四眼,监视罪犯而治罚。此鬼王具有千眼,显然大权示现。

 

啖兽,是以兽类而为粮食者。众生造恶,堕落地狱,偿还宿债。在地狱中,变为畜生,而被狱卒所啖食。此鬼因啖地狱之兽,故名啖兽。

 

负石,即负石担沙填塞河海之鬼类。

 

主耗主福,是主理灾害殃耗的鬼王,故而得名。太上云:‘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

 

主食,食为一切众生,长养色身,维系性命的根本。所谓民以食为天,故知食的重要。但食的盈亏,是随人的善恶而感召。为善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乐。作恶则天灾人祸,赤地千里,饥馑遍野。科注云:‘食乃民生之禄,善者享之,恶者减之。故散弃五谷者,太上恶之,收其花息,世多饥馑。及暴殄天物者,每冻馁而死也。’

 

主财,是主理人间的财富者,为善则增之,作恶则减之。科注云:‘岳府有主财案主者,浮陀摩尼钵,主护人财物。故有财不施,鬼啖其傍而妒之。然太上尤禁横人财者,故其妻子家口,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直,财各有所主也。’

 

主畜。畜,广指一切傍生类,略则只是家畜,如鸡狗马猪等。这是理家畜的鬼,故名主畜鬼王。

 

主禽、主兽,飞者名禽,是羽族的总名。走者名兽,是毛虫的总名。这都是冥府的主理禽兽的鬼王,故以为名。

 

主魅,是主理老精魑魅的鬼王。

 

主产,这是主理一切众生,生产的鬼王。科注引东岳忏云:‘结秀成胎,禀两仪之造化。送生保产,乃二圣之纲维。普济普渡,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多男多女,九天卫房,圣母之君。又鬼子母姊名炙匿,亦主人产生。’

 

主命,是主理一切众生的寿命延促者。科注云:‘准经:毗沙门,主护四天下人命。岳府有管天下生死案判官。’

 

主疾,是主理一切众生的疾病者。

 

主险,险即危险,有立判生死之危者,名之曰险。科注云:‘高山峻岭,大海溟渊,险难之处,身命所系。应死者录之,不应死者护之。此犹险之小处。准大论:地狱有二部:一寒冰,二炎火,皆以身触受罪。此名大黑暗处,危难险道,即鬼所主之处耳。’

 

三目,即是三只眼睛,在两只眼睛的中央,直竖一眼。四目,即四只眼睛,在两只眼睛原位之上额间,又横生两眼。五目,即五只眼晴,在四只眼晴的中央直竖一眼。这些鬼王都是以多眼而得名。

 

祁利失王以下六名,未详翻译。科注云:‘祁利失王等,未见翻译。金光明有萨多琦黎,翻大力天。名义集载恶祁尼,此翻火神。然考立世阿毗昙,的是山名。论夜叉品云:时阎浮提中,有两象山。恒河之南,名婆多耆利山。恒河之北,名醯摩跋多山。一切神住河南者,名婆多耆利。在河北者,皆名醯摩跋多。婆多耆利,领河南一切诸神。醯摩跋多,领河北一切诸神,故名为王。今阎王界,既在阎浮之南,而祁利山,又在恒河之南。南属离火,故祁尼祁利而翻大力火神,均属火天也。失字未详。叉,具云叉耶,秦言尽。即大力尽王,统领小王鬼神也。阿那吒,准大经:八臂那吒,乃天中力士,则未可的指。然其名既同,未可知也。’--那吒为多闻天王之长子,绝非鬼类。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这是叙述阎罗天子,诸大鬼王,及诸小鬼王,都是承佛威神与地藏力,才能俱集忉利天宫。前段所举的三十四名鬼王,都是大鬼王。在每一个大鬼王之下,就有若干眷属小鬼王。故此这些大鬼王,各各统领百千诸小鬼王。这些大小鬼王,并非他方之鬼,通通都是居住在南阎浮提的。这些鬼王,各有所执的刑法,各有主的罪罚。阎罗王为下界冥府之主,诸大小鬼王,为地府的有司,所以都能到达忉利天宫,参加这胜妙法会,都是承佛的大威神力,及地藏菩萨誓愿力。既到忉利天,固然有所询问,在未问法之前,肃容严正,一面而立,所以尊敬佛菩萨也。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

 

此下是阎罗兴问,这是经家提起。科注云:‘按道明和尚所传十殿冥王,(1、秦广王。2、楚江王。3、宋帝王。4、伍官王。5、阎罗王。6、变成王。7、秦山府君。8、平等王。9、都市王。10、转轮王。)阎罗天子在五殿。统纪云:藏典传记可考者六:阎罗、五官、(二名见提谓经)平等,(华严经感应传:郭神亮,为使者追至平等王所,因诵若人欲了知偈,得放回。)泰山,(译经图纪:法矩译金贡泰山赎罪经。)楚江,(夷坚志:郭生梦入冥府,王揖坐,谓曰:我是西门王郎,冥司录我忠孝正直,不害物,得作楚江王,一纪。)秦广,(夷坚志:南剑陈生既死,其弟之女,见二鬼导至宫殿,曰秦广王也。王谓女曰:欲救伯,可转八师经。女寤,家人来得经,请僧誧千遍,弟梦兄来谢曰:已获生天也。)今唯阎罗一王兴问者,大约第五殿乃正中之位,统摄诸王,故特加天子之名。以帝释为父王,命阎罗为天子,主摄冥司,所谓地下缚啰呬天是也。’

 

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这是阎罗天子叙述来意。既到忉利,听闻妙法,幸能依法修行,解脱业缘召苦之报,故说我等获善利。我等,是指阎王与诸大小鬼王。由于阎王与诸鬼王,均以业缘感报,在地狱中。虽然审罚诸罪人,自身亦不免三时受苦。阎王等众既达天宫,逢此嘉会,有疑即须问明,免小疑障大信,故此敢问世尊。唯愿世尊,为现在当来一切众生,作与乐拔苦之导师,慈悲宣说离苦得乐的意旨。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这是佛慈许说也。恣者任纵的意思。即是说佛所说法,如洪钟在架,随扣随鸣,不加选择,并无齐限。众生有疑,无须隐匿,任纵发问,佛慈莫不为说。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

 

这是经家叙仪。瞻礼眼观慈容,目不暂舍,五体投地,一心恭虔,这是敬佛求法之仪。回视乃欲求之法,事有所专。地藏为地狱救苦之主,今阎罗等请求世尊,开示妙法。而救苦之事,仍属地藏。故瞻礼之后,回视地藏。况且问法之仪,必先对佛而礼。佛在中央,菩萨在傍。求法的人,所欲目的,事有所专,故礼佛之后,回首视之。

 

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此下申请,这是直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神通。五浊恶世,刚强众生,难调难化。地藏菩萨从十一劫来,设种种方便而教化之。令出苦轮,同到智地。精勤勇猛,不辞劳倦。总之:化天上,令舍憍慢。度人间,令修戒施。在地狱,代众生受苦。使饿鬼,令得饱满。教修罗,调伏嗔心。诸傍生,使得智慧。乃至最终,均令得离苦难,齐登觉岸而后已。故占察经云:‘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遍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

 

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

 

此下二段,正是阎王所疑的事。这是初陈所疑的本原。脱获罪报四字的意思,即是说脱离罪苦而获报乐趣。这些罪业众生,既然是藉地藏菩萨方便神威之力,而得脱离苦难,转生乐地,为什么未久之间,又再堕于恶道呢?所谓未久之间,是约地狱时间而言。经云:地狱之寿与天寿等。如等活地狱的寿,就等于四天王天的寿一样。人间五十年,为四天王天一日一夜,亦即是等活地狱一昼夜。在人间纵然经过一百年的时间,也不过是等活地狱两昼夜耳。他如深一层的地狱,就如高一层的天的寿年一样,就更加难计算了,既是这样,岂不是才出地狱不久,少少时间又再入来吗?故说未久之间。

 

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这是正陈所疑的所以然。这段文所疑的问意,即是说:地藏菩萨既然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神力,自应令这些众生,依止善道,而永取解脱。今既不然,为是地藏菩萨的神力,有所不逮呢?为是六道众生业力所障,心力不及呢?阎罗因不明白内中的秘奥,故此请问世尊。唯愿世尊,慈念在会大众及未来众生,详为解说。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此下愿为宣说,这是总示阎浮众生难化之所以然。其性,是指习性,非是法性。因为法性从本以来,就是柔和的。刚强,即是坚强。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其性柔和,但由于无明熏习,易柔和的法性,而为刚戾强暴之性,好像醉象狂马一样,所以难调难伏。

 

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此下别叹方便,这是叙述地藏菩萨方便救拔之事。南阎浮提的众生,虽则刚强难化,但在地藏菩萨的悲誓愿力,仍然处处救拔,令得解脱。这些众生,纵然是罪大恶极而堕于恶趣,地藏亦运其方便智力,拔除彼等根本业缘,而遣令彼等咸悟宿世之事。科注云:‘众生性虽刚强,难于调伏,在地藏不舍大慈,而头头救拔。头头犹言处处,谓千头万头也。如是众生句,正点难调伏者。刚者教之以柔,强者教之以和,难调伏者,必令调伏。如王良,造父,善能调伏马性,必令中轨而后已。今于三宝施戒必令修持。清净戒生,得净解脱。故罪报之轻小者,即与救拔。纵犯上罪,应堕阿鼻大恶趣者,亦以巧方便力,使拔根本业缘。梵名浮诃那,此云拔除罪根。须知诸恶,随业受报,而以二毒为本。三毒之中,贪爱为根。如捉布一头,余则尽随。智论云:“若不断爱,爱则润生。是故四生,皆由爱起。”故成论云:“如树根不拔,其树犹生。贪根不拔,苦树常在。故知生死,贪爱为本,若灭贪欲,名第三谛。”十轮经云:“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日销释轻冰。”故无常偈云:“明眼无过慧,黑暗不过痴。”今根本业缘既拔,则自悟宿世之事。譬如古镜之重揩,其常光而自现矣。’

 

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这是叙述由于众生恶习深重的缘故,所以难以度脱。意谓地藏菩萨对这些众生,施设种种方便而救拔之,自应通通得到解脱。今所以不能者,实由众生自造恶业,自食其果耳。由于阎浮众生的结恶习重,故才出地狱而生善趣,又复造业而再入地狱。众生往返五趣,频繁出入,致劳地藏菩萨,久经尘沙之劫,启无量方便之门,而作度脱众生的因缘。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师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此下是以喻释明,这是初标譬如有人迷入险道。譬如有人,即指六道众生。迷失本家,即迷失各各自具真如妙性之家。险道,是六道中趣向三途之路。夜叉为食人的恶鬼。虎狼狮子,俱是食人的猛兽。蚖蛇蝮蝎,均为趴虫类的毒物。这些鬼兽等,譬如贪嗔痴等,能够毒害一切众生沦落三途。故人堕险道之中,在须臾间,即遭毒害。科注云:‘文分三节:初迷本入险。有人,譬恶道众生。因不忘果,名有。人者忍也。能忍五浊之苦也。常寂光土,为本家。十恶众生,原是如来之子,三途苦处,无非常寂之家。以不知真如法一,不觉无明风动,漂流异国,堕落他乡。既忘本处,便迷本路。游行逐境,险道斯臻。文句释法华险难恶道,通譬九界生死因果。故曰分段、变易,即果险难;见思五住,即因险难。由此因缘,故言恶道。今据下文生人天中令受妙乐,只以三途为险难。由不依施戒生天之论,致误堕三恶道中。险道多恶,以多诸夜叉等。夜叉,有智有通,飞行捷疾;譬利使邪见,谤无因果,智辩速疾也。正心地观云:“心如夜叉,能啖种种功德法故。”虎狼等,畜须愚顽,以譬钝使。准俱舍论:“憍慢盛故,生于狮子虎狼中。嗔恚盛故,生于蚖蛇蝮蝎中。”则虎狼狮子,应俱譬慢使。今约三毒为身口之本,故以虎喻慢使。如分别善恶经:“憍傲常慢人,后生为猛虎”故也。狼譬贪使,以狼求食,不满不止,故曰贪狼。狮子表痴使,由昔持戒虽严,而无净慧,执戒慢人,故堕畜类。因戒力故,得为兽王。无慧即痴,故以譬之。蚖蛇蝮蝎,譬嗔使,蚖名守宫,在壁曰蝘蜒,在洲曰蜥蜴。以盛毒故,不触而螫,譬非理嗔。扬子云:“蚖其肆矣。蝮蜪蝝也。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为害于身也。”蝎虎,螫人毒虫。然触则螫,譬执理嗔。不比蜈蚣譬戏论嗔者,以三途无戏论也。三在险遭毒。如是迷人,谓迷真重故,不识四谛,以致流落十使险道之中。须臾遭毒者,以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九百生灭,念念损减,无有增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故曰遭毒,只在须臾。诸毒者,准涅槃:蛇有四毒,见毒、触毒、啮毒、螫毒。虎、狼、狮子、熊、罴、猫、狸、鹰、鸡、之属,诸毒俱备,非险道而何哉。’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

 

这是知识指示迷津。知识有善恶之别,今所指者,即善知识,或者即指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具大悲智愿力,善设种种方便,能够调治贪嗔等毒,及能禁制杀盗恶鬼。众生在茫茫苦海之中,其性如水,随流易迁,稍一不慎,即进入险道。倘若遇到这种情境,地藏菩萨即会高声唤醒这个迷人,令其心中知所警惕。并对这些迷人说道,汝等为什么事故而入这险恶的路途?汝等又有甚奇异的法术,能够制服这些毒恶的事?科注云:‘知识,指地藏,所谓唯我一人能为救护,故云一。思益经云:“于堕邪道众生,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故名导师”,即知识也。以多解大术,善禁诸毒,故名知识。以妙方便,随机开导,广说施戒生天之论,普示谛缘道品之门。智慧弘深,名多解,方便巧妙,曰大术。善禁毒者,说道品对治集谛之毒,如多贪不净观等。忽逢下,明大士指出三涂。莫知遇而遇之,曰忽逢。将入而未入,曰欲进,正与误入照应。语之者,示其道也。盖昔已化令出苦,无奈志性不定,复造恶业,重入三涂,故忧惊而告语之。咄哉,唤醒之辞。男子,惊惕之意。男子名丈夫。大经云:“能见佛性,名为丈夫。”今既迷佛性,故以男子,警知本有。十轮云:“如迷方者,所逢示导”是也。何事者,惊问也。此路,指三途。佛言:众生以三恶道为家,故指为此。以此路,二种人到,所谓威神,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故惊问云:为是神通救苦而入?为是造业感报而来耶?有何异术等,审难之辞。谓汝有何等奇异法术,力能制御诸毒耶?异术,表异方便,对治诸恶法门,助显第一义谛。’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这是迷人闻语退步求出也。众生因为迷的缘故,所以不识路之危险。自闻知识指示,方知所在之道危险,故此即便退步而求出。科注云:‘忽闻者,闻四谛也。以昔未闻,今忽闻之耳。例同须达初闻佛字,身毛皆竖,忽见光明也。知道恶者,畏苦集也。辅行云:“念念恒简是非,设起非心,应以当教是心灭之。非心,即是险道。”宝雨经云:“谓诸有情安住世间,具足颠倒,坠险恶路,随于非处。我今令彼诸有情等,入真实路。由是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是也。便退步,止十恶,修十善也。求出路,离三涂,生人天也。’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

 

这是知识接引令出险道至安乐处。善知识者,知其心而识其形,于我有益,导我于善道者。法华文句云:‘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法华经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毗奈耶杂事云:‘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止观说有三种善知识:一外护善知识,令我不缺乏衣食,及无怖畏,安隐修道者。二同行善知识,与我同道,如水乳合,得互相切磋策发者。三教授善知识,宣传圣言,训诫群蒙,令我去恶赴善者。华严经说有十种善知识:一令住于菩提心之善知识。二令生善根之善知识。三令行诸波罗蜜多之善知识。四令解说一切法之善知识。五令成熟一切众生之善知识。六令得决定辩才之善知识。七令不著一切世间之善知识。八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之善知识。九令安住于普贤行之善知识。十令入一切佛智所入之善知识。这里所说的善知识,即止观所说的第三种,华严经所说的十种都具备。又善知识者,华严说有十种功德:一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二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三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故。四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五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故。六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见夷险道故。七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险恶处故。八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得生大慈凉故。九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之门故。十善知识则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得满足大悲之水故。提携接手,即是以手拉著彼手,挽之向上拔之出苦也。引出险道,即是令离三途的苦报也。免诸恶毒,即是断除习恶之结使,免将来之涂炭也。好道,即是使生人天之处也。安乐,即是最终令得涅槃的乐果也。地藏十轮经云:‘譬如朗日,能灭世间一切昏暗。此善男子亦复如是,能灭一切众生恶见无明昏暗。譬如明月,于夜分中,能示一切失道众生,平坦正路。随其欲往,皆令得至。此善男子,亦复如是,于无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驰骋生死,旷野众生,三乘正路。随其所应,方便安立,令得出离。’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这是知识开示迷人。这些迷人因为不识恶道,所以走入邪途,知识既然将之救了出来,为恐将来再入歧途,故此警醒彼等,自今而后,慎勿再足履是恶道。因为走入这条危险的路,极难得有机会可以出来。而且在中很容易丧失法身慧命,是以不可不谨慎。这些迷人,既蒙知识引拔出离险道,复得知识的金石良言开导,所以感激之念油然而生。科注云:‘语言者,劝修善道。咄哉者,重警令寤。以费尽方便之力,才令得免恶道,故重警醒。汝当深念此苦,更不可重造恶业载入三途也。所以劝告者,磋恶慧之邪修,自甘心于险道。遇斯境界,岂不缄言?令彼愚痴,宁容坐视?况世尊悲心付嘱,留大愿而普济迷津。菩萨如教奉行,示同事而化令成佛。如其见迷路而不指正途,慈悲安在?睹沉溺而不思拯接,方便何存?故语之言:此生死路,一入难出,复损害法身慧命,真险处也。迷人亦感重者。曩因不知,误入生死险处,今忽提醒,重豋安乐之乡。如飘流者,忽尔还家。沉渊者,俄然登岸,岂不深感而极重哉!大论云:“应先以眼见道而后行,行时当精勤,精勤行时,常念如导师所教。念己,一心进路,不顺非道。”正此谓也。’

 

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恶毒,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这是嘱令转告他人,毋令堕是险道也。亲知,即朋友亲眷,以譬在道修行未解脱者。路人,是不相识者,以譬未受道在生死者。即是说汝今得能脱生死苦难,自应展转教化,令到教化不绝。以后若见到亲戚朋友,或不相识的路人,无论是男子或者是女人,都应当对这些人说,这是多诸恶毒的险道,倘若误入此道,就会长沦生死,甚至丧失法身慧命。一切苦难的事,均是自作自受,非天人之所授与。作了罪业,应受苦报,仍须自受,无人可以顶替。父子至亲,亦不能代。为善知识,应当指示正途,不可令这些众生,误入险道而自取灭亡。故说无令是众!自取其死。五苦章句经云:‘佛言:昔者菩萨为阎罗王,有弘普之慈,诸堕地狱者,王尽现之。王曰:汝等何为是间?罪人对曰:我等死时不知如行,诸恶自然追逐送我,来到是间。愿王哀我,赦除罪过。王曰:汝等皆作何恶?罪人对曰:我等生时,不孝父母,杀盗淫欺,饮酒斗乱,恃力强势,侵易善人,诽谤圣道,所作众恶,不可具说。又信恶师,祠祀鬼神,谓当有福,烹杀三生,祷赛神灵。我今自首,悔所作恶。王曰:汝等在世间时,吾遣五使者,案行天下,告语汝曹,汝曹何以不受其教?诸罪人曰:我等生时,实不见闻。王曰:谛听;当为汝曹说五使者。一曰世间母人,怀妊十月,身为之病。临当产时,父母厄怖。既得免身,从死得生。乳哺怀抱,推燥居湿。逮得长大,忧虑万端。汝见之否?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一使者。二曰世间老人,颜色坏败,头白齿落,目冥耳聋,肉缰皮缩,伛偻而行。汝见之否?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二使者。三曰世间病人,困劣著床,百痛普至,美食为恶。汝见之否?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三使者。四曰世间死人,刀风断脉,拔其命根,身体正直,不满十日,肉坏血流,肿胀烂臭,无可取者,生时相爱,死皆相恶。汝见之否?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四使者。五曰世间犯罪,缚束送狱,累械鞭笞,五毒并至,戮之都市,或截手足。火烧呋质。斩之枭拖五刑。汝见之否?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五使者。王复告罪人曰:汝见是已,当自思惟:汝身亦更生、更老、更病、更死。汝犯逆罪,亦当如彼,现受其殃。汝何不孝顺父母?谦敬长老,慈仁为首。心所不欲,亦勿施人。世有贤明,当从启受,归命三尊,责心奉道,节情止欲,可得度苦。自汝所作,今当受之,吾不枉汝!’自作业还自受苦,如飞蛾扑火相似,故言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

 

这是以法合叙明也。地藏菩萨具有大慈大悲誓愿智力,拔一切众生的苦,与一切众生的乐,令一切众生脱三途的苦趣,生人天中受胜妙乐。就好似善知识一样,见到迷人误入险道,提携接手引出恶路,令踏平安之地。这些众生堕诸恶趣,备受众苦,就知道苦的来源,是由于作恶,今既蒙地藏菩萨拔济令离这些苦难,以后就永不作恶,故此也就永不再经历这种苦痛多端的地方了。譬如知识引令迷人脱离险道,迷人既然明白这是险道,当然也不再复入了。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时阎罗王自生念言:世间众生,迷惑无识,身为恶行,口意为恶,其后命终,少有不受此苦。世间众生若能改恶,修身口意,为善行者,命终受乐,如彼天神。我若命终,生人中者,若遇如来,当于正法中,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以清净信,修净梵行。所作已办,断除生死。于现法中,自身作证,不受后有。’阎王是地狱中治理罪人之主,自己日受三次之苦,及见诸罪人,受种种之苦,尚且发愿为人出家净修梵行,不复后世更来受生,况余类呢。地藏不舍大悲,深入地狱救度众生,故令罪苦众生,生感悟之心,以后永不再历。观佛三昧海经云:‘诸菩萨诃责饿鬼言:汝于前身无量世时,作无限罪,诽谤不信,堕阿鼻狱,受诸苦恼,不可具说。汝今应当,发慈悲心。诸饿鬼闻已,称南无佛,寻即命终,生四天处。悔过自责,发菩提心,诸佛心光,不舍是等。摄受是辈,如罗侯罗。教避地狱,如爱眼耳。’

 

如是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这是用法喻合而解释。如迷路人二句,是迷入险道,合上譬如有人至即遭诸毒之文。遇善知识下三句,是知识指示,迷人得出,合上有一知识,至亦生感重之文。逢见他人下五句,是自迷误入恶道,既得出已,转告他人,合上临别之时,至无令是众,自取其死之文。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这是说恶习深重难得解脱。此中复分二段:初从若再下,至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喻明,令上难调难伏;结恶习重;旋出旋入之文。即是说这些众生既然得出三途而生在人天之中,自应精勤修习,以求彻底才对。无奈恶习的种子未除,故得生人天之后,不久又再重造恶业,而更堕三途。这些众生,虽则再履三途,犹尚昏迷不觉是昔曾经堕落过的险道。在这险恶道中,或夙具微少善根,出险亦快,不致丧失命根。如果又无丝毫微善,则非常容易丧失法身慧命,永无超脱之期,好似堕在地狱一样,永劫受苦,解脱无期。次从地藏菩萨下,至生人天中,合法,远合前文菩萨以方便力,至遣悟宿世之事。近合地藏菩萨具大慈悲,至令受妙乐之文。旋又再入一句,句前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之文。这段文的意思,即是话:这些罪业众生,堕在恶趣之中,由于地藏菩萨的方便力故,亦可以使彼等得到解脱而生人天之中。但由于结恶习重,故刚离地狱之门,又再造业而复入到地狱之内。罪人生于人间,倘作轻微的罪业,则地藏菩萨亦会以方便力使令解脱。若再造重恶的罪业,则永处地狱之中,无解脱的时期了。科注云:‘业结重者,造上品十恶之类,既结此业宁望解脱乎!盖于无我法中,执有造业,既迷真谛,自违寂理。故云缚从自缚,解从自解。若于法法求空,自然门门解脱。’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这是鬼王自叙行处。我等下是明鬼的数量及住处。无量鬼王,同属阎罗天子之所管辖,均在这阎浮提内。如长含经云:‘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国名国,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根据婆沙论,则谓饿鬼住处有正边二种。如彼论云:‘第一正住处者,此阎浮提五百由旬之下,有饿鬼界,被阎罗王领,是其正处。’善生优婆塞经亦云:‘阎浮提五百由旬之下,有阎罗鬼王城,周市四面,七万五千由旬,王领鬼众,于中止住。’婆沙论云:‘第二边住处者,亦有二种:一有威德者,二无威德者。彼有威德者,住山谷内,或住空中,或住海边,皆有宫殿,果报过人。彼无威德者,或依不净粪秽而住,或依草木冢墓而止,或依屏厕故沤而居,皆无舍宅,果报劣人。’大毗婆沙论亦云:‘问:鬼住何处?答:赡部洲下,五百踰缮那,有琰魔王界,是一切鬼,本所住处。从彼流转,亦在余处。于此洲中,有二种鬼:一有威德,二无威德。有威德者,或住华林果林,种种树上,好山林中。亦有宫殿,在空中者,乃至或住余清净处,受诸福乐者。无威德者,或住厕溷粪壤水窦坑堑之中,乃至或住种种杂秽诸不净处,薄福贫穷,饥渴所苦。’或利益人下三句,是明鬼的行。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设有外道梵志问言:诸贤!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守护,其欲死时,彼守护鬼神摄其精气,其人则死者。今何故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触娆者?设有此问,汝等应答彼言:世人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干,乃至有神护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干,一人守牧。彼亦如是。若有人修行善法,见正信行,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譬如国王,国王大臣,有百千卫护一人,彼亦如是。以是缘故,世人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人若为善,鬼则报之以福,是为利益于人。人若作恶,鬼则祸之以殃,是为损害于人。由于众生,为善者少,作恶者多,所以令诸鬼王眷属,游行世间,亦复是恶多善少。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这是叙述鬼王所经历善处。此段文分为二节:初从过人家庭下,是叙明鬼王眷属所经之处。在这阎浮提内,既是一切人家舍宅城邑聚落,乃至山林冢间,均有鬼神所居住,无有空者。则世间一切众生,所造善恶等业,都瞒不过鬼神监视的雪亮眼睛。故善者降祥,恶者祸殃。在冥冥中,是丝毫不爽的。太上云:‘天地有司过之神,又有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空神。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故不可不慎。’冥祥记载赵太心痛而死,阎君问其时所作罪福,须实招,莫妄说,谓常遣六部使者按行人间,疏记善恶,具有条状,不可虚报。况因果律亦毫无枉错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科注云:‘窃原世人,造善于幽,得报于显。世谓阴德,人咸信矣。造恶于显,得报于幽,斯理灼然,宁不信耶!故圣人陈福以劝善,示祸以戒恶。夫殃福有根,不可无因而妄致。善恶当收其报,必非无应而徒已。’次从或有男子女人下,是叙述世人所修的善事,无论大小,极小如毛发许,只要善事,也是有利益的。悬旛悬盖等,是例举善事的种类。悬旛盖的功德,如百缘经云:‘佛告比丘: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时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宝塔,高一由旬,而供养之。时有一人,于彼塔边,施设大会,作一长旛,悬著塔上,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从是以来,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大旛,覆阴其上,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菩萨本行经亦云:‘佛与诸比丘,游行聚落,时天盛热,无有阴凉。有放羊人,见佛涉热。即起净心,编草作盖,用覆佛上,随佛游行。去羊太远,放盖掷地,还趣羊边。佛便微笑告阿难言:此放羊人,以恭敬心,而以草盖,用覆佛上。以此功德,十三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间,生尊贵家,快乐无极。常有自然七宝之盖,而在其上。竟十三劫,出家修道。成辟支佛,名阿耨婆达。’华香供佛的功德,如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云:‘佛言:若复有人,于如来灭度之后,行于旷野,路见如来塔庙,能持一华一灯,若一团泥,用涂像前,以用供养,乃至持一钱拖于佛像,为补治故。若以一掬水,用洒佛塔,除去不净。以华香供养。举足一步谓于塔寺,若一称南无佛。欲使此人,堕三恶道,百千万劫,终无是处。’正法念处经云:‘若有众生,持香涂佛塔,命终生香乐天,与诸天女,常相娱乐。从天命终,得受人身,生大富家。’转读尊经,是讽诵地藏经,或读诵其他一切经典。一切佛法,为超出三界之宝筏,疗治众病的良药。转读尊经,一方自修以进励,一方令他听闻而知修学。菩萨藏经云:‘复次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殷勤听闻,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得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者为十?一者成就机速慧。二者成就捷便慧。三者成就猛利慧。四者成就迅疾慧。五者成就广博慧。六者成就甚深慧。七者成就通达慧。八者成就无著慧。九者常现前见一切如来,既得见已,以清美颂而为赞叹。十者善能如理请问如来,又能如理开释疑难。舍利子!是名获得十种功德称赞利益。’法为一切功德之母,依之修持,能释疑难而出三界,是以读诵,或烧香供养一句一偈,均得善利。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付法藏经云:‘佛言,一切众生,欲出三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法为清凉除烦恼热,法是妙药能愈结病,法是众生真善知识,作大利益,济诸苦恼。所以然者?一切众生,志性无定,随所习染,近善则善,近恶则恶。若近恶友,便造恶业,流转生死,无有边际。若近善友,起信敬心,听受妙法,必能令离三途苦恼。由此功德,受最胜乐。……此优婆塞,以听法人髑髅,起塔供养,尚得生天,况能至心听受经法;供养恭敬持经人者,此之福报实难穷尽,未来必当成无上道。是故智者,欲得无上安隐快乐,应当至心勤听经法。’涅槃又云:‘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又云:‘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这是叙述鬼王敬礼是修善人,维护是人,不令恶事等得近其舍。人作善行,修菩萨道,将来一定会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这些鬼王礼敬这个善人,如三世诸佛一样看待,造善事就有善神拥护,故此一切有灾害的事,都不能近这善人的住处。如受三皈五戒的人,不但有善神保护舍宅,而且仍有许多大神王随时随处维护。七佛八菩萨陀罗经说,三皈有九大神王拥护行人,五戒则有二十五大神王保护行人。灌顶经云:‘佛在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天龙八部,悉来在会,咸然一心,叉手听法。于是异道有鹿头梵志,来到佛所,稽首作礼,胡跪合掌白佛言:久闻瞿昙名声远震,今欲舍置异学,受三自皈,并五戒法。佛言:善哉善哉梵志!汝能舍置余道,归命我者,当自悔过生死之罪,其功无量,不可称计。梵志言:诺!受教。即净身口意,复作是念:惟愿世尊,施我法戒,终身奉行,不敢毁缺。佛言: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三世诸佛说是戒法。佛言:梵志!谛听谛受,心持念之。又言:梵志尽形寿皈命诸佛无上尊,尽形寿皈命法离欲尊,尽形寿皈命僧众中尊。佛言:梵志!已三自皈竟,是为真正弟子,不为邪恶之所千娆。佛言:梵志!汝能一心受三自皈已,我当为汝及十方人,敕天帝释所遣诸鬼神,以护男子女人辈,受三皈者。梵志因问佛言:何等是也?愿欲闻之,开化十方诸受皈者。佛言:如是灌顶善神,其数略说有三十六,是三十六诸善神王,凡有万亿恒河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女人辈受三皈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辟除邪恶,消灭不善。梵志言:诺,唯唯,天中天!已蒙世尊哀愍救度,今更顶礼请受法戒。佛言:善哉梵志!汝当净身口意,恳恻至心,敬受法戒。佛言:十方三世如来至真等正觉,皆由三皈五戒得之。佛言:梵志尽形寿,不杀生不教他杀,是戒能持否?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不令邪神恶鬼之所得便。梵志尽形寿,不盗他人财宝,不教他行盗,是戒能受否?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邪淫,是戒能持否?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众魔皆不得便。梵志尽形寿,不妄言、绮语、两舌、斗乱,是戒能持否?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饮谷酒、甘蔗酒、葡萄酒、能放逸酒,如是等酒,皆不得饮。是戒能持否?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佛语梵志:是为三皈五戒法也,汝善持之勿有毁犯。说已,梵志白佛言:世尊说言: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人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又云:‘若善男子女人带佩此二十五灌顶章句善神名者,若入军阵,斗争之时,刀不伤身,箭射不入。鬼神罗刹,终不娆近。若到蛊道家,亦不能害。若行来出入,有小魔鬼,亦不得近。’科注云:‘问:鬼是恶俦,何能见作毫善!敬礼三世诸佛耶?所言佛者,作一切善法而得。今男女修诸善事,佛果斯栽,故鬼神敬之,如三世诸佛,一体无二也。……恶事横事,如罗云忍辱经云:愿与福违,夜常恶梦,妖怪首尾,飞祸纵横。今既修福,无恶横之事,所生常安,众祸消灭矣。恶病横病者,……弘明集云:必死之病,虽圣莫蠲,可疗之疾,待医方愈。上皆不治之恶病也。更有瘟灾疫气,相染相侵,或耗家财,或致丧命。如宋司马文宣,颇信佛法。弟丧月余,忽一鬼,附其灵座。时南林、灵味、二寺僧,与鬼言论款曲。鬼云;昔为尊贵,以犯众恶,受此鬼身。去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厉。所应钟灾者,不忤道人耳。而犯极众,多滥福善,故使我来监察则横病所触,皆不修善所致。今既修福,身强少病,财福荣尊也。不如意者,家业衰耗,事不谐偶,所处不宁,心常恐怖。今既修福,鬼神卫护,尚不令诸恶近其住处,况纵之便入门耶!’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这是佛慈赞善。因为鬼在世间,凶祸危害人的多,福利卫护世人的少。现在这些鬼王,敕令各方隅社界的小鬼,方便卫护一切修行善事的人民,不令一切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此善男女的住处,所以佛慈赞喜,并转告小千界主的梵王,及欲天的帝释,令亦卫护是等鬼王,离苦而得乐。科注云:‘何故如来赞喜?盖鬼王率多凶恶,如鬼子母千子,五百在天,娆害诸天。五百在世间,娆诸人民,极疾害恶,令人祠祀烹杀,使入地狱。今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既能如此拥护修善男女,使无横事恶病,及不如意事,不许近舍,可谓善之至矣。故一善其改恶以护世,一善其却横以增禧,故双叹之。吾今亦告语统小千世界之大梵,主摄欲界之桓因,均以天力,卫护汝等。转铁床烊铜之现厄,脱幽冥主摄之宿缘,并由护法卫善而致之也。’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

 

此下是主命助修,分为两大段:第一当机白事,第二如来发本。在第一段里面又分为三节:第一节主命述意,第二节世尊赞劝,第三节鬼王受命。第一节中又分为二:初自陈业缘主命,次转释人不会意。初自陈业缘主命又分为二:一经家叙名,二鬼王陈事。这是经家叙名。说是语时,即是恶毒鬼王说了上面一段话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鬼王,名叫主命。为什么这个鬼王的名字叫做主命呢?因为世间上一切生物的性命,均由这个鬼所主宰,例如世有多杀生命而极作恶业者,来世就得到短命贫穷等报。放生好善者,来世就得到长寿富贵等报。世之所以有长寿短命者,就是这个鬼王所主宰,故此叫做主命鬼王。科注云:‘恶毒陈事既竟,主命越班白事者,何也?夫世人之生也,有命而已矣。其修善者,谓之卫生。其作恶者,谓之戕生。春秋成公篇云:“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之以取祸。”今之世人不会鬼护人之意,唯循恶趁毒,可谓自戕生命,逆天甚矣。然命之所重,在生死之间,生也命存,死也命绝。宝雨经云:“如因风力,有出入息,能令一切有情活命。”然命之生死,如日月之出没,而业之善恶,如形影之追随。故于生死之际,必须修善卫生。主命白事,意在斯乎。然言主者,不过司命存亡,非能与夺人命,令生之死之。狱府主死生案者,是其联事耳。’

 

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这是鬼王陈事。文分二节:初自陈所主事。次从在我本愿下,明人不会彼之本意。一切众生,所秉生处,皆系之业缘,善的业缘或出三界,或处净土,或生天上受胜妙乐。若作增上恶的业缘,堕生地狱之中,常受饥虚,不闻水浆之名。设或行善而心怀嗔恚,即是善中带恶的业缘,堕生地狱,为地府的冥官,虽具大威德,掌职南阎浮提人生死之事,为主命鬼王,亦时时为诸天之所驱驰,日受三时痛苦,这是业缘的使然。初节文意:鬼王自述由业缘力,为主命鬼王,主司南阎浮提人生死之事。次节文意:鬼王本意:彼虽主理南洲人命生死之事,但彼并非万能主的上帝,强迫人生,强夺人死。然而彼之本愿,对于生者死者,均甚欲给予利益,只惜众生不能体会彼之心意,而与彼之心意有所抵触,故令到彼欲护不能,致使生者与死者,俱得不到安乐之趣。

 

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

 

此下转释人不会意,分为二段:初生时禁杀害,次死时劝修善。初中又分为二:这是第一节修善得乐。长阿含经云:‘劫初众生,食地味已,久住于世。其食多者,颜色粗悴;其食少者,颜色光润。乃知众生,颜色形貌优劣,互相是非。言我胜汝,汝不如我。以其心存彼我,怀诤竞故,地味消竭。又地皮生,状如薄饼,色味香洁。如是地皮消竭,其后复有地肤出,转更粗厚,色如天华,软若天衣,其味如蜜。乃至地肤消竭,复有自然粳米,无有糠橞,不加调和,备众美味。其后众生,便共取粳米食之,其身粗丑,有男女形,互相瞻视遂生欲想。便在屏处,为不净行。余众生见言:咄此为非!云何众生,共生有如此事?彼行不净男子者,见他呵责,即自悔过言:我所为非,即身投地。其彼女人,见其男子,以身投地,悔过不起。女人即便送食。余众生见,问女人言:汝持此食,欲以与谁?答曰:彼悔过众生,堕不善行者,我送食与之。因此言故,世间便有不善夫主之名,以送饭与夫,因名之为妻。其后众生,遂为淫逸,不善法增,为自障蔽,遂造屋舍,以此因缘故始有舍名。其后众生淫泆转增,遂成夫妻。有余众生,寿行福尽,从光音天命终,来生此间,在母胎中,因此世间,有处胎名。’修行道地经云:‘行不纯一,或善或恶,当至人道。’长阿含经又云:‘一切男女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守护。其欲死时,彼守护鬼神,摄其精气,其人则死。……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之人,有百千神护。’由于众生生死,均有鬼神随护,作善事则有诸大神王拥护,不为一切恶鬼所娆害。作不善事,则善神不护,故为一切恶鬼得便,常加娆害。是故主命,劝人初生,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然令到土地神祇无量欢喜。增益舍宅,即是庄严整洁所有房屋。土地,是拥护舍宅人丁之主。是舍宅人既欲添丁时,作诸善事,整洁舍宅,自令土地生无量欢喜之心。土地既然欢喜,自然会拥护母子俱得安乐,并且令到所有行善眷属,都得到无量利益。科注云:‘利益有二:生时母子无恙,初令合门欢喜。子既增隆福善。后能昌炽门阑。夙行善者,弥增福寿。夙行恶者,亦消其罪也。’

 

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此下叙述作恶受殃,分为二分:这是直示勿杀。科注云:‘杀害一事,今古同怜。无非体天道好生之心,存人生难得之命。岂可为我口体之养,诞儿之庆,伤生杌命,剖腹刮鳞,违天之仁,千神之怒乎?故云栖大师曰:“生子不宜杀生,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一切禽兽,亦各爱其子。庆我子生,令他子死,于心安乎?夫婴孩始生,不为积福,而反杀生造业,亦太愚矣。昔周豫学士,尝煮鳝,见其鞠身向上,而以首尾就汤。剖之,见腹中有子,乃知鞠身避汤者,以爱子之故。呜呼!虽人畜不同,爱子之心,一也。何得庆我母子之生,使彼母子抱苦就终,含悲向尽。既受屠割,复婴煎煮,苦痛难言,彻骨入髓。当此之时,吾之一点仁心早殄,彼之无穷怨气长存。欲求不索报于来生,吾未之信也!”广聚眷属等,所以庆己子之生也。主命禁勿杀害者,所以增子之福寿也。古云:酒是和神之药,肉为充饥之膳。古今同味,今何见鄙?良以肉由杀命,酒能乱神,不食是理,宁不为非。鸯掘魔罗经云:“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切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况饮酒,断智慧种。食肉,断慈悲种。来种尚断,安保现种之不断乎?若遵主命之训,不惟消灾谢过,并能集福延龄。请细思之,毋泥俗习。歌乐,如前。弦管,丝竹之音。并此亦戒者,盖饮酒食肉,乱性而伤慈。歌乐弦管,荡性而逸志。既违天地之仁德,大乖主命之慈心,减舍宅之威光,触土地之护意。子母不得安乐,其过也将谁归?’沙弥尼戒经云:‘不得杀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动,犹如赤子。何谓不杀?护身口意,身不杀人畜喘息之类,手亦不为,亦不教人,见杀不食,闻杀不食。疑杀不食,为我杀不食。口不说言:当杀当杀报怨,亦不得言死快杀快,某肉肥,某肉瘦,某肉多好,某肉少恶。意亦不念,哀愍众生,如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无差别。普等一心,常志大乘。’

 

1、四分律云:‘是我弟子者,乃至不以草头滴酒入口,何况多饮。’

 

2、优婆塞经云:‘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呵责,人不乐见,不得修善,是名饮酒现世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因缘力故,令一切外物资生悉皆具栏。’

 

3、长阿含经云:‘其饮酒者,有六种失:1、失财。2、生病。3、斗争。4、恶名流布。5、恚怒暴生。6、智慧日损。’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

 

这是转释其意的所以然。孕妇生产之时,危险万分,所以说产难。当生产时,有无数恶鬼围绕产妇,饮食腥血。欲得其便,啖食胎儿。护净经云:‘堕饿鬼中,常食不净,欲趣厕上食粪,于时厕神,捉铁杖打之,令不得近。此鬼食人脓血,涕唾及荡涤恶汁。常伺捕妇女产血不净,以为饮食。’分别善恶所起经亦云:‘好调娆老小,乞儿与病人,后为臊饿鬼,食产乳恶露。’恶露,即是产妇腥血。

 

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

 

这是主命事先,早令土地神妥为保护,务令子母俱获安乐,并得利益。因为人之生死,是主命之所主司。主命本愿。甚欲利益众生,所以在产妇未生儿之先,主命早令土地舍宅神祇,荷护母子,俾令安乐。这是主命的本意也。

 

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

 

这是责其不知设福也。意谓既见生产子母平安,便应设福为善,藉答谢土地神灵卫护之恩才对,而翻更杀害生物,广聚亲族,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试问人之添丁母子平安则喜,翻而杀彼生灵以助庆,而令彼之眷属含悲戚戚,于心何忍?是以千神之怒,而失卫护之心。明嘉兴知府蔡承植,禁谕杀生祀神曰:‘鬼神享用,与人间不同。人好酒肉,便以酒肉祀神。譬如蛆虫啖粪,便以粪贡人,岂不得罪于人。盖神明清净,闻人间酒肉污秽,厌恶不暇,岂肯鉴赏。故郊祀者,止用淡酒。承祭者,戒酒戒荤,意可知已。至于饿鬼,不能饮水,何能食肉。目连救母,事可鉴已。凡祀神明,宜焚香设斋,并诵金刚经一卷,神自鉴纳。阴司极重此经。若仍前杀牲污神,不惟无益,且遭罪谴。’

 

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这是结示犯殃自损。主命遣诸眷属卫护是初生婴儿,以及产母,令得安乐利益。主命本意欲是生产家,既见子母平安,应广作戒杀放生等善事,藉作福荫。但现在不但不设福,酬谢神护之恩,翻而杀害生灵,广聚眷属,花天酒地,弦乐笙歌。由于这样的缘故,所以令到子母俱遭损害。科注云:‘经言:有夜叉罗刹,常喜啖人胎。能令人无子,伤害于胞胎。及生时夺命,为其作娆害。则生子夭殇,乃由人杀害自致,非土地不护也。’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者。

 

此下是劝死修善,文分二段:初段陈己本意,次段示人不会。初段又分为二节:初节示善恶俱获超升。命终,是人生旅程的终点,这是无常法一期生命的结束。一切众生,均须经此阶段。在未了生脱死时,任何人都不能幸免。故法句经云:‘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苦,孰能致不死?’科注云:‘生则八识扶持,死则四大离散。迅速百龄,终归磨灭。循环三界,运转靡停。’人之临命终时,一生所作善恶等业,其相俱时顿现。如楞严云:‘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善则上升,恶则下坠,随业趣生,而受其报。故法句经云:‘人作善恶,殃福随人,虽更生死,不可得免。’又云:‘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众生相克,以丧其命,随行所堕,自受殃福。’又云:‘身为死生物,精神无形法。假令死复生,罪福不败亡。终始非一世,从痴爱久长,自作受苦乐,身死神不丧。’四分律云:‘一切要归尽,高者会当堕。生者无不死,有命皆无常。众生堕有数,一切皆有为。一切诸世间,无有不老死。众生是常法,生生皆归死。随其所造业,罪福有果报。恶业堕地狱,善业生天上。高行生善道,得无漏涅槃。’虽善恶随业受报,但是主命的本意,不问平生作善抑或作恶,俱令生于善处,不使堕落恶道。是人生平作恶,尚且能令生于善趣,何况其人生时,原不作恶,自修善根,等到功成,自然往生善处。如是则不须主命费多气力,自然成办,故说增我力者。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这是第二节明鬼神变恶。人之临命终时,不但生前为恶有诸鬼神来迎,即生平作善,亦有诸神来接。如净度三昧经云:‘若人造善恶业,生天堕狱,临命终时,各有迎人。病欲死时,眼自见来迎。应生天上者,天神持天衣伎乐来迎。应生他方者,眼见尊人为说妙言。若为恶堕地狱者,眼见兵士,持矛戟索围绕之。所见不同,口不能言,各随所作,得其果报。’华严经亦云:‘人欲终时,见中阴相。若行恶业者,见三恶受苦,或见阎罗持诸兵杖,囚执将去,或闻苦声。若行善者,见诸天宫殿,伎女庄严,游戏快乐,如是胜事。’倘人临命终时,既有百千恶道鬼神,变作父母眷属,引诱亡人,令是亡者,精神瞀乱,心生爱著。亡者生平,虽作善业,奈善业种子尚未成熟,而宿世恶果业经成熟,遇斯助缘,心神仿佛,故令堕落恶道。本生作善,尚且令落恶道,何况造恶业呢。分别业经云:‘佛告阿难:行恶人,好处生;行善人,恶处生。阿难曰:是事云何?佛言:恶人今世罪业未熟,宿世善业已熟,故今虽为恶,而生好处。或临死时,善心心数法生,亦生好处。行善人生恶处者,今世善未熟,过去恶已熟,故今虽为善,而生恶处。或临死时,不善心心数法生,亦生恶处。’故俱舍亦云:‘若人临终,起邪见心,是人以先不善为缘,故堕地狱。’是知临终一念,最为紧要。临终念正,一心不乱,则决定上升。临终念邪,心神瞀乱,则决定下坠。所以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以临终邪起,以其先世不善为缘,则即使无诸鬼神引诱,亦堕恶趣;现生为善者,尚难必定生于好处,何况本造恶者,则决定堕于恶道也。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

 

此下示人不会意,这是叙述亡者临终神识惛昧。科注云:‘临终识惛者,人身中识神,或时顿去,或去有先后,唯第八识最后去,亦何有知。涅槃云:“如人舍命,受大苦时,宗亲围绕,号哭懊恼。其人惶怖,莫知依救。虽有五情,无所知觉。肢节战动,不能自持。身体虚冷,暖气欲尽,见先所修善恶报相,如日垂没,山陵堆阜,影现东移,理无西逝。众生果报,亦复如是。”故临终时,诸根黯然,识不能辨,眼耳虽在,何能见闻。’

 

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此下眷属代为修福,这是叙述作多善缘,离恶道苦。地持论云:‘菩萨供养如来,略说十种:一身供养,二支提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他作供养,七财物供养,八胜养供,九不染污供养,十至处道供养。1、若菩萨于佛色身而设供养,是名身供养。2、若菩萨为如来故,供养偷婆。若窟,若舍,若故,若新,是名支提供养。3、若菩萨面见佛身,及支提而设供养,是名现前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悕望心俱,欢喜心俱,现前供养,一切如来,及十方三世无量世界,若新若故,是名菩萨共现前供养。4、若菩萨于不现前如来及支提,于涅槃后,以佛舍利起偷婆,若一若二,乃至亿百千万,随力所能,是名广不现前供养。以是因缘,得无量大果,常摄梵福,于无量大劫不堕恶趣。无上菩提,众具满足。若菩萨现前供养,得大功德。不现前供养,得大功德。共现前不现前供养,得最大功德。5、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手自供养,不依懈惰,令他施作,是名菩萨自作供养。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不独供养,普令亲属,在家出家,悉共供养,是名自他共供养。6、若菩萨有少许物,以慈悲心,施彼贫苦薄福众生,令供养如来及支提,令得安乐而不自为,是他作供养。自供养者,得大果报。他供养者,得大大果报。自作他作供养者,得最大大果报。7、若菩萨于如来及支提,以衣食杂宝种种供养者,是名财供养。8、若菩萨久远以财物供养,若多若少,现前不现前,自作他作,淳净信心而作供养,以是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是名胜供养。9、若菩萨自手供养如来及支提,不轻他人,不放逸,不懈怠,至心恭敬,不染污心,不于信心胜人所,现谄曲求财,亦不以诸不净物等供养,是无染供养。若菩萨殊胜,不染财物,供养如来及支提,若自力得,若从他求,若如意得财。若化作身,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万亿身,悉礼如来。彼一一身化作百千手,彼一一手,以种种华香供养如来及支提。彼一切身悉赞叹如来真实功德饶益众生。如是等,名为如意自在力供养。10、若菩萨不自力得财,亦不从他求而为供养,然于他众生,乃至十方无量世界,上中下心,所作供养。菩萨于彼一切供养,以净信心,胜妙解心;周遍随喜,是菩萨以少方便,兴大供养。摄大菩提。乃至于□牛顷,于一切众生,修四无量心等,是名至处道供养。如来第一最上,比前财物供养,百倍千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里所说的设大供养,即是倾自己所有的资财,尽力营办种种供物供具,供养十方三世常住三宝。世间有两种人,死后不堕中阴,一者大善,一者大恶。大恶之人,死后即堕地狱,或生饿鬼之中。大善之人,积修诸善因,或得感生天上,或者报生净土。所以不堕中阴之数。惟善恶之业难以判断孰胜,始堕中阴。是以亡者眷属,应在亡者终后,代为广设众善。藉此功德,俾令亡者转生善道。故本经前云:‘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转读尊经,不一定是专指地藏经,总之是佛说的一切经典,如金刚经弥陀经等均可。因为佛所说的经典,是非常希有尊贵的,所以都称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即是称念佛菩萨的圣号。因藉佛菩萨累生累劫所积聚的大功德大势力,故称念其名,即得解脱苦难。大品云:‘若有一人称南无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大悲经亦云:‘若能至诚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于未来世作天梵王,其福不尽。以其不尽,终至涅槃。’故法华偈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这是叙述作少善缘,除大罪患也。上文设大供养,转读尊经,称扬圣号,三种功德,是眷属代为,故须大作,始能资冥福,却诸魔鬼。现在但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于大乘经典得闻一句一偈,即能灭除无间重罪者,是由于亲闻而持,故功力尤胜也。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一句,三字或五字,只要表明一句说话者。一偈,每一句的字数相等,而分为四句者。如我国的诗。但偈有多种。梵语伽陀(Gatha),译为孤起,是与前文不相应的缘故。梵语祇夜(Geya),译重颂,是与前文相应的缘故。偈颂略有二种:一名首卢(Sloka)凡三十二字者,谓之通偈。二结局不问三言至八言等,必要四句者,谓之别偈。广有四种:一、八字一句之四句偈,名阿菟吒阐提(Anustubh-chandas),谓之中偈。二、六字一句之四句偈名初偈。三、二十六字一句之四句偈,名摩罗(Mala),谓之后偈。四、以六字以下为句之四句偈,谓之周利偈(Sri)。经中所以立偈者,略有八义:1、少字摄多义故。2、赞叹者多以偈颂故。3、为顿根说故。4、为后来之徒故。5、随意乐故。6、易受持故。7、增明前说故。8、长行未说故。上主命述意竟。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这是佛陀赞劝。所赞者,赞其能为阎浮众生,发如是广大卫护救度之心。所劝者,劝彼坚持本愿,不退不屈的,普为未来世中一切苦难众生而作救拔,务令解脱,而得安乐。科注云:‘言大慈,则同诸佛之心。发大愿,则同菩萨之念。今既以佛心为心,能发如是大愿,即是佛菩萨矣。今故劝汝:凡未来世中男女,临生死时,汝莫退救护之愿,不问有罪无罪,大恶小恶,总令解脱三途,得在人天安乐,真不负我今日之叮咛矣。’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这是鬼王受命。佛以度尽苍生,拔济群苦为虑。主命承佛教命,誓愿拥护阎浮提众生,令彼生死之时,俱得安乐,故请佛勿虑。不过,这些众生于生死时,均应遵循主命的教诫‘慎勿杀害’,则这些众生,自然获大利益,莫不得大解脱。本经前云:‘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业,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又云:‘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科注云:‘世记经:“佛言: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其死时,彼守护鬼,摄其精气,其人则死。”故主命愿人生时死时,慎勿杀害,应修善缘。大集云:“若修慈者,当舍身命时,见十方佛,手摩其顶,蒙手触故,心安快乐,寻得往生,清净佛土。”故云栖有:祭先不宜杀生,以资冥福。夫八珍罗于前,安能起九泉之遗骨,而使之食乎?无益有害,智者不为也。’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此下如来发本,此是初发远本。于百千生中作大鬼王拥护众生,是主命的本迹。鬼是恶俦,能祸人而不能福人。主命不但能福人,且劝世人广作善事,勿为恶因。这是由于本迹的慈悲愿力,而现大鬼身,故云实非鬼也。科注云:‘凡论本迹:本同而迹异,盖从本垂迹,迹不异本,因迹显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故举百千劫已前为本,是与佛无二道也。今此鬼身,乃慈悲愿上所现,譬一月在天,影临众水,若执影为真,则失本矣。故曰现大鬼身,实非鬼也。昔生公说法虎丘,有一鬼现身,日来听法,生公谕其托生。鬼答以诗云:“做鬼经今五百秋,也无烦恼也无愁,生公劝我为人去,只恐为人不到头。”今大鬼王,经百千生,岂非乘愿力来,现鬼王身,而为说法者。’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这记□主命后当成佛,佛的圣号劫名及国土名。主命鬼王于后壹百七十劫,当得成佛而号无相者,主命现鬼王身,示现狰狞凶恶恐怖诸相,无非为化导众生,令舍恶而趋善。其相虽恶,其心慈愍。所谓相从心转,故迨至成佛,而得实相无相。又可以说作鬼有狰狞之相,成佛后无复有恐怖诸相,故曰无相。堕落鬼趣,恒受驱驶,常遭苦楚。成佛之后,永离苦患,所以名安乐。为鬼王时,所处不净,成等正觉,世界安然,清凉纯洁,故名净住。为鬼时,寿命止五百劫,成佛时,寿命无量无数,故说不可计劫。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这是总结广度人天。主命统领无量眷属,故称为大鬼王。主命堕落鬼形,广作利人之事,迨后终成佛道,故说其事如是,不可思议。主命自从发心以来,即作利益人天之事。乃至却后一百七十劫,才成等正觉。所历时久,所利者多,故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也。所以阿难救焰口经云:‘其中为于主宰,统顶上首之者,皆是住不思议解脱菩萨。慈悲誓愿,分形布影,示现化身,在六道中,同类受苦,设于方便,为善知识,成熟利乐,一切有情,证大涅槃。’上阎罗王众赞叹品竟。

 

此下是大章第四明成佛因。分为二段:初示成佛正行。二显成佛助道。现在先叙品题。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