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指南

 

菩萨戒优婆塞湖北通城惕园毛凌云纂述

 

第一 前言

第二 抉择信仰

第三 信愿念佛

第四 戒恶行善

第五 恪守行仪

第六 普劝念佛

附录 印送佛经佛像佛书十大利益

 

第一  前言

 

  离苦得乐

 

三界无安,人生最苦,因皆无始以来,迷而不觉,不知何为善恶,致误造杀盗淫妄等恶业,枉受灾祸病苦等恶报。且以共同恶业之所感召,使世界大乱,杀劫弥漫,核子竞赛,毁灭尤大,倘一触发,惨不忍言!纵能幸免,而人命无常,轮回尤险,或堕地狱饿鬼,或为畜生修罗,苦重时长,决难逃避。纵有善业,得升天道,福尽还堕,亦难久留。纵获为人,仍生老病死,八苦交煎,随业受报,轮回六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此皆善恶之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曷胜危惧!虽人生物质之享受,如何丰富,而精神之空虚与恐怖,痛苦更甚!惟有佛教之信仰与修持,以为精神之寄托与希望,使生有所依,死有所归,方能享受身心安乐、健康长寿之幸福也。前为自救救人,谨节取佛经祖语、及古德著述,有关人生生死苦乐之因果法要,代道安大师编为学佛手册,普为人生指引信佛念佛之方向,与戒恶行善之方法,俾皆对于人生所有灾祸病苦、生死轮回等问题,皆可彻底解决,离苦得乐,曷胜庆幸!故又名人生指南。经道安大师鉴定后,印发归依弟子及信众,俾皆信受奉行也。

 

  首列十要

 

兹为普救中外同胞,皆共得乐,谨将人生指南,增删重订,期更完善,文虽简浅,实为人生十要之总纲,故列于十要之首,以便初机研阅奉行,由浅易入。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云:‘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而凡夫心量小,凡经中所说大因果处,或领会不及,常以世间浅近者,为入胜之方便,如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等,俾熟读而详审以行之,则人人可以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谨集佛道两藏念佛行善之因果法要,分别纂述译解,编为人生十要:第一、人生指南,第二、成佛捷径,为人生抉择信佛念佛,戒恶行善,即离苦得乐,生西成佛之指南也。第三、念佛三要,第四、念佛法要,为念佛生西之正行、信愿行三大要诀之指南也。第五、佛说阿弥陀经今译浅解,第六、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今译浅解,第七、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今译浅解,为引证佛说信愿念佛之因,必得生西成佛之果,使更深信切愿,力行念佛之指南也。第八、太上感应篇浅解,第九、文昌帝君阴骘文浅解,第十、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浅解,此借道藏三圣经所说善恶之细目与因果,为念佛生西之助行,使更深信切愿,戒恶行善之指南也。人生有此十要,自会念佛行善,为命可改造,相随心转,现即转祸为福,离苦得乐,死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脱生死轮回,成佛度生,福寿无量之指南也。

 

若以念佛事虽简易,理实深奥,欲深入研究者,请阅净土十要,及拙辑续净土十要,即易了解。如更欲深入,请再研阅拙辑净土丛书精装二十钜册。凡有关净土之经论、注疏、精要、著述、纂集、诗偈、行仪、史传等,皆已编入,对净土众义,即可备知,不仅自度,更可为广度众生,横超三界,同生乐邦,永离苦海之指南也。

 

第二  抉择信仰

 

查中国前惟儒释道三教,后由国外传入,及新倡立之宗教甚多。惟儒教教主孔子,是教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世间法,即六道中之人道也。释即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明示善恶之因果报应,祸福苦乐,皆自作自受,轮回六道,永无出期,佛大慈悲,特说净土五经,教人念佛行善,以消恶业,而离众苦,临命终时,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横出三界六道,圆成佛果之出世法也。

 

道教教主之太上感应篇,亦明示善恶之感应,行善天必降福,作恶天必降祸,太上慈悲,教人改恶行善,以求长生,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天仙升天,即六道中之天道也,地仙为神,即六道中之阿修罗道也。其他各宗教,皆教人祷告真主或上帝,求升天国,以求永生,天国、亦六道中之天道也。但真主或上帝,皆聪明正直,赏善罚恶,大公无私,必须改恶行善,方蒙降福升天。如仍作杀盗淫妄等恶业,虽深信真主上帝,常做礼拜祈祷,终必降祸,令堕恶道,安望其能得救升天耶?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明示:‘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毋怠厥志。’可为明证!纵能行善,蒙佑升天,只能为上帝之仆人,虽获长生永生,天福享尽,仍须堕落,轮回六道,莫由出离,切勿以成仙升天为究竟,而自误也。

 

若外道邪教,更不可轻信盲从,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更明示:‘假立邪教,引诱愚人,诡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此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炕,共遭恶报,反受极苦,故信仰之抉择,不可不慎也。

 

  惟深信佛

 

查道教信奉之玉皇上帝,及其他各宗教所信奉之真主上帝,即忉利天王释提桓因。佛说阿弥陀经之前略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后又略云:‘佛说此经已,一切世间天人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足证上帝及无量诸天之天帝天人等,皆信奉佛教,听佛说持名念佛之净土法门,皆欢喜信受,以求生西成佛,而免堕落轮回,况我辈人道之凡夫耶?因其他各宗教,皆无如此出世之妙法,惟有深信佛教,专念佛号,方能与佛感应道交,蒙佛加被接引,令生享福寿康宁,更信愿精进,死即往生极乐世界,超出六道轮回,永离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诚人生惟一出世幸福之道也。

 

佛祖统纪智者大师传、及印光祖师文钞云:‘关帝曾现灵受归戒于智者大师,愿为伽蓝神,护法护人。凡敬信者,无不蒙显神灵,玉泉山志,载之甚详。’关圣帝君原已由儒入道,又先以身示范,信奉佛教,受持归戒,愿为护法。复大慈悲,亲降觉世真经,以觉世救人,令皆‘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愈,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富贵功名,皆能有成。我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又云:‘若负吾教,请试吾刀。’既蒙令即回心转意,趋向佛道,并以刀示警,恩威并施,使皆敬畏奉行,祸灭福臻。凡我中外男女同胞,不论已信任何宗教,或尚未信教者,既皆信奉上帝及关帝,自应奉行上帝与关帝之身教言教,回心向道,惟深信佛,定蒙垂佑,福寿同增。若敢戏侮或违负关帝言教,必遭恶报,后悔莫及。请即持诵关圣帝君觉世真经,自会回心信佛,而改过自新也。

 

  惟专念佛

 

吾人既已抉择信佛,自应专修持名念佛之妙行,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皆可成佛,惟时当末法,佛在大集经悬记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祖师云:‘九界众生,离此念佛法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而念佛亦有多门,如实相、观想、观像等,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或势不能修,或力不暇及,况障深慧浅,修亦难成。惟持名念佛一法,师专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最为方便,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阿鞞跋致是梵语,意译为不退转,凡往生者,皆不中途退转,一生补到佛位,即一生成佛,最简易,最稳当,最极圆顿也。自应惟专持念佛号,决不兼修实相、及观想、观像念佛,或禅净双修,或舍净参禅学密,以心不纯一,或不契机,难得实益。请阅拙辑成佛捷径,自会惟专持名念佛,对于法门之抉择,亦不可不慎也。

 

  惟愿成佛

 

凡信佛念佛者,皆可成佛。佛说:‘一切众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当成佛。’无论何人,只要信佛念佛,现世即蒙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摄受。常得观世音等诸大菩萨,及诸天大力神将,隐形守护。一切恶鬼恶兽,及毒蛇毒药等,皆不能害。一切刀兵水火,怨贼牢狱,灾祸横死等,悉皆不受。先作罪业,皆悉消灭,所杀怨命,皆蒙解脱。夜梦吉祥,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受人恭敬,百福并臻。若临命终,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怖畏,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诸菩萨圣众,金台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获无生忍,蒙佛授记,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广度众生,同生西方,圆成佛果。此以信佛念佛之因,必得生西成佛之果,如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因必有果,确实不虚。古今典籍所载,现世感应,及往生事迹甚多,皆信而有征,近在台往生者亦多,请阅拙辑净土圣贤录四编,自会抉择信佛念佛,惟愿成佛,离生死苦,得究竟乐,人生之有利无害,莫过于此,谅皆深信因果而不疑也。

 

第三  信愿念佛

 

凡我中外同胞,既已抉择念佛成佛,当深信吾人所住之娑婆极苦,略如前述,苦已难堪,故名苦海。当深信西方确有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当深信多生以来,业障深重,非凭佛力,骤难出离。当深信持名念佛,定蒙佛慈摄受,求生决定现生蒙佛接引,得生极乐世界,随佛进修,决定成佛。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苦海,如囚犯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极乐,如远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既具深信切愿,当力行念佛,誓不退惰。此信愿行,为往生极乐之三大要诀,缺一不可。净宗九祖灵峰蕅益大师云:‘欲速脱轮回之苦,其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欲决定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又云:‘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生品高下,乃视持名之深浅。’古今坐化立亡,上品上生者,皆信深愿切,而持名念佛功力之深者也。念佛方法,简而易行,玆举三例,随各闲忙,择一行持。

 

  晨朝十念

 

每日清晨服饰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念‘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共念十气,名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惟长惟久,气极为度。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名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念毕,发愿回向云:

 

愿同念佛人  共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作此愿已,礼拜或三揖而退,但要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惟将不废,自要其心,必生极乐。此须随气长短,不可勉强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如渐欲多念,可加每晚及日中十念,再不可多,多亦伤气受病。最好改为早晚简课,多多益善,以其念法不同也。

 

  早晚简课

 

每日早晚,洗手嗽口,向西恭敬三揖,或焚香顶礼三拜,合掌恭念: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声。南无音拿摩。意译为归命、归依、敬礼、救我、度我等义。

 

南无阿弥陀佛。跪念、立念、坐念皆可,至少念百声、千声、万声,以各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念完一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再合掌恭念各三声一拜。观音、势至,为弥陀左辅右弼,统称西方三圣,念完了佛,理应称念礼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声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一拜。极乐世界有很多菩萨,将来都是道友,也应称念礼拜。

 

再长跪合掌,赞佛忏罪,回向发愿云:

 

十方三世佛    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    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    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    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    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    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    共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念毕三拜或三揖而退。此回向发愿偈,有大威力,能灭一切罪,长一切福,如教人念此偈,得大福报。此晨朝十念,及早晚简课,专为极忙或不识字人所立之简易课仪,及初学由简易入,能择一行持,日日至诚如此,决定往生。如家中供有佛像,须对佛焚香礼拜,如法念诵。

 

  早晚功课

 

一、供养礼拜  既已信愿念佛,应各尽可能,扫静室一间为佛堂,供西方三圣像,每日早晚,在佛前供香、花、灯、果、水等,如力不足,供水一杯,上香三枝,灯花听便。上香时应默念或朗念香赞:

 

愿此香华云    遍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    世间难信法

及诸上善人    普熏诸众生    皆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以下各合掌恭念一声一拜。每拜恭念:为求往生成佛度生归命礼。

 

南无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同上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同上

 

二、念诵  坐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合掌恭念三声。接念:

 

佛说阿弥陀经。一遍 念毕接念: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即往生咒三遍。念毕起立,合掌恭念赞佛偈一遍。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坐念或绕念数百声,或数千声。绕念须由东而南,自西而北顺绕。念毕再合掌念三声,拜一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合掌念三声。拜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同上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同上

 

三、回向  合掌跪念慈云忏主发愿回向文一遍:

 

我弟子某某,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起立

 

四、三归依  对佛合掌恭念: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一拜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一拜

 

和南圣众。三拜课毕

 

此非定规,可自由增减。念佛初少定数,早晚各念五百声,或一千声,随后渐增至三千声,或五千声,一万声。但须持之以恒,不可或作或辍,忽多忽少。记数须用数珠,或用香、或用钟表记时亦可。限定之数,每回确要念足,因吾人道心,易进易退,须藉记数之法,坚其志愿也。声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以字字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为要!或默念、口不出声,而心闻其音,字字清晰为佳。最忌视为具文,心求速了,但具形式,难得实效。回向尤须恳切至诚,依文发心,句句从心中发出,方符发愿本旨。日日如此,终生不变,具此坚贞不渝之志愿,则临终为此坚固之愿力所牵,必定往生净土。若时间许可,愿意增加,请改用拙辑念佛三要第六之三、通行早晚课,或念佛法要卷四之通行早晚功课仪式,回向改用附录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此为正式圆满之早晚功课也。

 

  兼念观音

 

最好课毕,加念大悲咒一至七遍,观音圣号百至千声,接念:‘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诚发大愿:愿消同分恶,免除诸灾劫,我等及众生,安居修净业。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增福慧与寿考,普愿灾病悉消除,往生圆成菩萨道。’盖以时乱势危,求免一切灾祸病苦,同增福慧寿康,安居念佛,往生成佛。如有所求,随意祈祷,只要心诚,有求必应。

 

若遇刀兵水火,台风地震,牢狱枷锁,强盗土匪,毒蛇猛兽,怨鬼恶病,种种灾祸;或临阵作战,核子空袭,或乘车船飞机,情势危急,种种险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愿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乃代佛垂慈,救苦救难,感应甚速,一称圣号,即蒙寻声救护,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纵定业难转,丧身失命,亦可仗菩萨力,往生西方,而出苦海也。

 

若女人临产,须至诚恳切,出声朗念观音,决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皆同出声念观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不须一刻工夫,即安然而生,且令母子种大善根。但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也。灵感甚多,请阅拙辑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今译浅解,及观音灵惑录续编,自会深信兼念或专念,必蒙显感显应,或显感冥应,对于人生之幸福,皆获如愿以偿也。

 

  简便念诵

 

今之信佛者多,而早晚做功课者少,或以未能茹素,或因家无静室,或服务工厂学校,机关部队,或因家务纷繁,孩多吵闹,事烦心劳,念佛诵经,均感不便。既为环境所限,或不惯素食,宜暂买现肉,戒切家中杀生,于念佛做功课时,先嗽口洗手可也。如无静室,当从闹中取静,可就吃饭或办事桌上,摊净布或净纸,展经其上,佛像配小镜框,供经本前,无须焚香点烛,或敲鱼击磬,但恭对佛三揖,面佛端坐,诚敬念诵,课毕起身,再对佛三揖,即以净布或净纸,将经像数珠包起,或用一盒装盛,放在净处。简便易行,虽在旅行中,亦可照式行之。若能背熟经文,尤为简便。此法如仍不能做到,可在室内或室外净处,面西恭念。端身坐立,恭对佛像或西方,身业净也。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口业净也。意不散乱,屏息万缘,意业净也。事烦心劳者,可藉以休养身心,恢复疲劳也。但无论风雨寒暑,不可停止,如早晚有特别事故,临时发生,应于事毕或次日补念,万不可借故间断。两回功课三餐饭,此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者,立定此志,日久功深,习惯成自然,其乐无穷也。吾人自朝至暮,凡所经营者,无非为人忙碌,一息不来,皆用不著,惟平生早晚两回功课,才是真实为自身谋幸福,岂可不忙里偷闲,为自身永久之利益计乎?

 

  专勤常念

 

念佛之法,不出专勤二字,专则不别为一事,勤则不虚弃一时。一饮一食,必先供养,早晚礼拜,出入问讯,必诚必敬。如身无事累,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举目动口,无不是佛,一串数珠不离手,一声佛号不离口,念得分明,记得清楚,除早晚功课外,单念四字,勿杂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高声念,低声念,紧念缓念,朗念默念,合掌念,跪膝念,面佛念,朝西念,打板念,敲鱼念,掐珠念,摄心念,围绕念,礼拜念,独自念,同众念,在家念,出外也念,迎宾念,送客也念,穿衣念,吃饭也念,闲也念,忙也念,行也念,住也念、坐也念,卧也念,连梦中也念,越病越念,越苦越念,务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心,感应道交,现前见佛。既见乐邦之佛,即见十方诸佛,既见十方诸佛,即见自性天真之佛,既见自性天真之佛,即得大用现前,然后推其悲愿,广化一切众生,普劝念佛,以报佛恩!及临命终,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亲垂接引,上品往生极荣世界,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永出轮回矣。

 

若以念佛为苦,不知懈怠尤苦,念佛虽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闲一世,受苦多生。纵公冗私忙,无暇常念,早晚功课,或晨朝十念,决不可缺。无论士农工商,党政军警,男女老少,贫富闲忙,皆可念佛,与一切谋生事业,及管理家务,不相妨碍,非惟无碍,且可融化职业与家事之烦闷,既不废业,又不费钱,终日虽忙,岂无片刻之暇,何不挪一茶之顷,而为万劫不坏之资乎?请阅拙辑念佛三要,念佛法要,及佛说阿弥陀经今译浅解,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今译浅解,即会深信切愿,专勤常念,不以为苦,而以为乐,诚人生离苦得乐之指南也。

 

第四  戒恶行善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此三种业,乃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彼国者、西方净土之极乐世界也。发菩提心者,发念佛生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无上道心也。此三福,确为往生净土之净业正因,不论出家僧尼,或在家居士,如能具修三福,以此功德,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必得上品往生,圆成佛道之正果也。末法众生,业障深重,佛大慈悲,特于第十六观大开称之门,令五逆十恶,应堕恶道之愚人,临终具足十念,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下品下生极乐世界。如趁健康时,以念佛为正行,消除罪业,以戒恶行善为助行,而修福德,受持三归,为翻邪归正之本,受持五戒,为断恶行善之源,修十善业,不犯威仪,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三业既净,念佛易成,必增高往生之品位,早获成佛之正果也。吾人既已信佛念佛,应选一净戒比丘,先受三归,次受五戒、十善。

 

  归依三宝

 

三宝是佛法僧,为世出世间所最尊重,而最希有难得,故称三宝。归亦作皈,皈字从白从反,取其反染污而成净白之义。归者归投,依者依靠,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靠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

 

一、归依佛  佛为大觉世尊,永离苦恼,究竟常乐,导诸众生,出迷途而就觉道,即三界之教化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旷劫难遇之大圣人,故称佛宝。首当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尽未来际,不得归依天魔外道,异教宗主,或邪神邪鬼。

 

二、归依法  法为佛经,即修行之种种法门,三世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正觉,今欲翻邪归正,速出生死,舍佛法无由得出,亦千生罕遇,万劫难逢,故称法宝。次当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尽未来际,不得归依外道异教典籍。

 

三、归依僧  僧即净戒比丘,为佛之弟子,乃传授佛法之人,以法不自弘,须假人弘,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况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了,难了之法,既藉僧傅,以化度众生,绍隆佛种,故称僧宝。三当归依僧,以僧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尽未来际,不得归依外道异教徒众。

 

今既归依三宝,则心有所归,身有所依,从是以后,以三宝为师,三界迷途,生死苦海,从此可出,发菩提心,普劝归依,均佛果可期也。

 

  受持五戒

 

五戒、即戒杀盗淫妄酒,既归依三宝,当受持五戒。佛说:‘五戒不持,人天路绝。’更无由生西成佛,脱生死黏,去烦恼缚,离三界苦,得究竟乐也。因戒为道德之本,生善灭恶之基,超凡入圣之工具,才登戒品,成佛可期,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由戒定慧而成正觉,故曰戒为无上菩提本也。此五戒名曰五学处,为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学本,诸所应学,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以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成就无量功德故。此五戒即儒之五常:不杀生仁也,不偷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应先学后受,受持一戒为一分,二戒为少分,三戒为半分,四戒为多分,五戒为满分,自可量力受持。应随所受,称为一分或满分优婆塞或优婆夷。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谓既受五戒,堪可亲近奉事三宝故。宁可少受多持,不可多受少持,不受则已,受则必持,持则必当极其精细,方得名为一分或满分也。

 

一、戒杀,即不杀生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所造善恶二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子女,当思拯救,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何敢杀乎?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辗转互杀互食,无有了期,由是思之,更不敢杀。杀生之由,起于食肉,若知上述因缘,自不敢食肉矣。愚人谓肉为美,不知肉本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躁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当发呕矣。生谓人及禽兽,虫蚁鱼虾,蚊虱蚤虱,凡有生命者皆是,不分大小,皆不得故杀。若见他杀,有力应救,设不能救,应起慈心,念佛超度,祝令解怨释结,永断恶缘。若杀人,犯重罪,若杀生身父母,犯逆罪,均生受死刑,死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故佛制弟子,若欲行仁,首持杀戒,或自杀,或教他杀,或见杀随喜,皆应严戒。杀戒若持,轮回自息,举世若能持此杀戒,则劫运潜消,天下太平矣。佛经广说戒杀放生之功德利益,经深难读,当观安士全书之万善先资,知杀生恶报,戒杀福报,自会严持杀戒,以挽杀劫,而培福果也。

 

二、戒盗,即不偷盗  见得思义,不与不取,稍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贤,皆所难免。凡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或夺取,或窃取,或强占,或诈取,乃至抵债不还,偷税冒渡等,皆为偷盗。至于十方僧物,现前僧物,乃至佛法僧物,混乱互用,虽一针一草之微,或自用,或与人,皆盗中之至重。若父母师长之物,不与而取,亦犯重罪,况其他耶?如均能深信因果,严持盗戒,丝毫不犯,则举世皆义让之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盗匪自息,何须监守牢狱耶?

 

三、戒淫,即不邪淫  出家全断淫欲,在家惟戒邪淫。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故非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祭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虽是正式夫妻,贪乐亦犯,但罪轻微。若非夫妻苟合,即名邪淫,干犯世间一切男女,皆为破戒,其罪极重,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尽命终,先堕地狱饿鬼,后堕畜生道中,万劫莫出。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怖畏惧,欲心自息。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全书之欲海回狂,知淫为万恶之首,自会清心寡欲,严戒邪淫。若已犯邪淫,由因知果,心生怖畏,请即心常忆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以自心念力,对治淫心,仗菩萨威神,消除淫业,即得速离贪爱淫欲之毒,死即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方免久堕地狱畜生之果报,望共注意深信常念为要!举世若能持此淫戒,不祈礼而礼立,威仪自守,不肃而严,则刑法之妨害风化,妨害婚姻、妨害家庭、及因此而伤害杀人等案件永绝矣。

 

四、戒妄,即不妄语  常说实话真话,言而有信,不虚妄也。若意存欺骗,常说假话,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觉知等,亦复如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有为无,以无为有,凡心口不相应,虚妄不实等,皆妄语也。若为希求名誉利养,未得圣果谓得,未证佛境谓证,欺罔圣贤,诳惑世人,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若为救他急难,方便权巧,慈悲利济者不犯。若举世能持此戒,则信用具足,不邀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福自归,刑法诈欺背信等条,可以删矣。

 

五、戒酒,即不饮酒  酒虽非荤,而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蒜、韭、蒜、兴渠等五种荤菜,气味臭秽,妨于净法,熟食发淫,生吃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梵网经云:‘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及教人饮。’昔有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而杀盗淫妄齐破。以酒能乱性招殃,为犯罪因缘,故痛戒唇沾鼻嗅,亦不得造酒卖酒,或以酒饮人送人,皆为犯戒。若有重病,非酒不能引药,白师友等方服。举世若能持此戒,则乘醉惹祸,酗酒滋事者,自无其人矣。

 

以上杀、盗、淫、妄、四戒,为四大恶业,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刑法亦禁故也。但未受戒者,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犯罪之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即为四善,功德无量,既念佛以消旧业,更持戒而不造新殃,免为往生障缘也。惟第五酒戒,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犯戒,故有罪也。

 

  行持十善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    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此十善、又名十戒,即在家菩萨戒之十重戒也。前三戒为身业,中四戒为口业,后三戒为意业,人之一切善恶思想言行,皆名为业,善者为善业,恶者为恶业。此十戒、能持而不犯,即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即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十恶,死堕地狱,中品饿鬼,下品畜生,此三恶道,惟苦无乐,若能念佛忏悔,求生净土,必于念念之中,除罪多劫,亦可下品往生。十善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十善,死即升天,中品为人,下品阿修罗,此三善道,亦苦多乐少,若念佛回向净土,即转人天福报之有漏善业,为往生净土之无漏净业,必获上中品往生。盖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以持戒念佛之因,必得往生成佛之果,决定无疑,丝毫不爽也。前四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言,已于五戒中说明,玆不赘述。

 

五、绮语,即说无益浮言,华妙绮丽,或作艳曲情词,伤风败俗,或谈说淫欲,导人邪念,荡人心志等皆是。

 

六、两舌,即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挑拨两方是非,离间亲友感情,乃至前誉后毁,面是背非等皆是也。

 

七、恶口,即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证入人罪,发宣人短等皆是也。若秽语伤人,骂人父母,为大恶口,来生当受地狱畜生之果报。藏经所言果报,多因口业者,以口易发也。应常念佛,以洗涤口业之秽恶,则恶业消而口业净,身后必生净土,而免恶报也。

 

八、悭贪,即自己之财,不肯施人,而悭吝不舍;他人之财,但欲归己,而贪得无厌。及贪爱五欲之财色名食睡,毒害身命与慧命等皆是也。

 

九、嗔恚,即怀之于心为嗔恨,形之于色为恚怒,如境不适意,忧愁愤怒,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皆是也。

 

十、邪见,即不信行善得福,作恶得罪,拨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违反正理等皆是也。

 

此十重戒,即十大恶业,佛大慈悲,各加一不字,令皆持而不犯,即为十大善业。身不杀、盗、邪淫,常持斋戒,不犯威仪,即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常少说话,多念佛,即口业清净。意不贪、嗔、邪见,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即意业清净。三业清净,即易与佛感应道交,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是心念佛,是心是佛,必获上品上生,速成无上佛果也。传此归戒,化及宇内,则天下皆善人,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国治而天下平矣。是受持归戒,不但钦遵佛制,报感乐果,抑且冥助国法,益补邦家,诚人生改恶行善之指南也。

 

第五  恪守行仪

 

莲池大师于律藏中,集诸要义,著沙弥律仪要略,上篇戒律门,下篇威仪门,以便学者简而易持。善因大师择威仪门中日用所必需者,重述二十四章,名学佛行仪,凡比丘、沙弥,及男女居士,皆可习而行之。玆再就念佛之男女居士,所必须诚敬遵守者,删繁节要,及当修三福,在此前后各篇所未收摄,而必须遵行者,间予辑补,改为恪守行仪,期更完备易行,不犯威仪,斯亦念佛助行,即人生言行与礼仪之指南也。

 

  敬佛

 

凡见佛像,无论泥塑木雕纸画,皆应整衣礼拜,最少亦须问讯或合掌。凡入佛殿经堂或塔内,不得著亵衣木屐拖鞋,除佛经像及供佛物品外,不得携带其他器物,或以笠杖等倚殿壁。见佛像必须礼拜,不得占殿中央,是住持位。不得擅自鸣磬。拜后始可抬头瞻仰。凡在殿堂或塔内经行,必须右绕,不得左旋,绕佛亦然。三匝或七匝,皆须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世谛语言。即言佛法,亦勿高声。若咳嗽,须以袖掩口,不得涕唾。若见佛像佛经或一佛字在不洁净处,急宜两手捧持,安于净处。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倘屋宇狭小,须用布幔或橱柜隔开,划一小部份为佛堂。不得置溺器于卧室内,盖像在如佛在,必须诚敬。若得新食,必先供佛。凡供佛花果水饭等,不得先嗅。不得将佛灯私就己用。凡见有缘之人,普劝念佛。若见对佛经像有不敬者,宜以正义劝之。

 

  敬法

 

凡读佛经律,须整衣焚香正坐,如见佛然,不得倚靠。必先静坐少时,方合掌舒经。桌上除经与香炉灯光外,不得置诸茶果杂物,即笔砚亦须置另处。经上有尘,须用净纸扫之,不得口吹。读至中间,若生杂念或客来,应关合,用黄纸条夹入经内,不得屈折经角。有经在案,不得谈世谛语言,不得嬉笑、高声涕唾。念去或客去再舒。读毕或休息,必关合端正。若稍有心印,俟读毕以纸记之,不得记于经上。凡书写经律,须端楷正字,不得随意草书、及前后参差脱讹。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奉。若损坏,宜速修补。不得以帽扇等物置经卷上,不得以外书放内典上,不得以秽亵不净器物放经案上。凡持经像,当两手捧之平胸,不得污手或只手携行,不得向人作礼,或只手揖人,但两手捧经像齐眉一举足矣。凡听法须整衣捧经,平视直进,坐必端严,不得笑语或大咳嗽。须谛闻审视,如实修习,不得专记名言,以资谈柄,不得未会称会,入耳出口。若有疑问,须于讲毕后,至法台边,向上问讯,方申疑问,问答毕,问讯而下。凡见人看经,不得近彼案前经行。如有看经仰卧倚靠,或卷之若筒者,须极力劝之,免遭恶报。凡借阅经书,须加爱重,勿令损坏。若借而不还,即犯根本重戒,不可不慎。凡敬法不仅敬经,即衣钵锡杖等亦同。

 

  敬僧

 

凡见诸长老法师大德时,当如见佛,须端身正立,不得左右顾视或嬉笑。除急务,不得走行。除诵经、疾病、理发及作羁身事务时,不得坐而不起。背后不得说诸长老法师大德过失。不得单称名字,当称某某长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师、某某大师。若面晤时,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单称长老或法师和尚二字。自则通称学人或弟子。凡往来书信亦然,不得称晚及余愚等。尊长老法师,当称座下杖下,不得称方丈。若对比丘尼,当称大士、莲下莲前等。凡见寻常缁侣,须起立,如见菩萨,纵非好僧尼,亦应恭敬,当呼某师,不得直呼名字。若问尊号,当云菩萨或大士上下,不得云法名。盖问法名者,系上座问后学也。而自己则称后学,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等。不得盗听大比丘说戒,亦不得盗听比丘诵戒经。凡入僧室,须先于门上弹指三下,内应则入,不应则去。入内先向佛前问讯,次向大德看经桌前对桌问讯,盖即向大德问讯也。凡拜诸大德,惟于坐时立时可拜,西土只一礼,无三拜法。若在坐禅经行饭食剃浴息眠等时,不得拜。若闭户,不得户外拜。若止之,宜顺勿拜。凡问佛法,当整衣礼拜,最少亦须问讯,合掌正立,若命坐则坐。须澄心谛听,思惟深入。大德之语未了,不得急语急问。若问家常事,不须礼拜。凡途遇诸大德,宜先侧立,俟大德过后再行,不得彼此互进。凡同行,当让大德前行,并代携物。凡坐位坐席,当让大德上坐,除大法会,不得与同座坐。

 

  孝亲

 

凡父母在堂,如佛在世,当服劳奉养以安之,立身行道以显之,及伯叔尊长,均应孝顺,无违无逆。委曲婉转,劝其信佛,断荤吃素,持戒念佛,以求生享福寿康宁,死即往生极乐,永离生死苦海,以报亲恩!如决不肯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其忏悔罪过。俟有机缘,如病苦灾难哀恸等,随时以念佛可消灾延寿奉告,并托善友婉劝,令种善根。若父母需荤酒,宜哀跪禀告:‘儿持佛戒,荤伤生物,酒昏心性,不得自食饮,不得与人食饮,惟愿我亲全儿戒行,并全我亲功德,全众生性命云云。’如此哀求,定邀俯允!如父母不惯素食,暂买市中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之三净肉,以承亲欢!庆寿病丧,悉依各章行之。

 

  事师

 

凡奉事师长,当如事佛,常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供养,依教奉行。若有过失,师教诫之,不得还逆语。若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诣师前,哀乞忏悔,师许、则尽情发露,精诚悔改,还得清净。凡师有所使令,宜及时作办,不得违慢。人问师名,当云上某下某,问师号,即云某甲,师礼佛,不得与师并礼,当随后礼。师拜人,不得与师同拜。在师前,不得与同类相礼,不得受人礼。余详敬僧章。

 

  礼拜

 

凡晨起须盥漱清净,方行礼诵。凡礼拜必须从容,身要至诚拜佛,口要至诚念佛,意要至诚想佛,三业投诚,一心恳祷,统身伏地,如大山崩,或五体投地,一心恭敬,不得急落急起。拜时先以两手合掌当胸,不得十指参差中虚,或高低失所。两足站于蒲团前为八字式,约距离前八寸,后二寸。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中心,两膝跪于蒲团,以左掌按于蒲团前左边,移右掌按于蒲团前右边,两掌相距六寸。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两手侧转如抱佛脚状,故曰头面礼足。稍停片刻,两手仍按原处,头离蒲团,移右掌于蒲团中心,以左掌置于胸前,如合掌状,以右掌用力挡起,合于左掌当胸,两足同时伸直,仍站原地不动,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三数递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拜毕时,尚合掌当胸,即以所合之两掌向下,过膝约一寸,身随曲腰至半,不得过与不及,以右掌置于左掌内,叠成一拳,从下向上,举与眉齐,身随直立,即以两手所叠之拳放直当胸,手心向上,右手仍叠置左手之上,两大指相接,此即弥陀手印也。凡拜佛、拜塔、拜经、拜大比丘,皆须如此。若与众同拜,须齐起齐落,不得先后。如此恭敬礼拜,决定业消障除,罪灭福臻。如多礼拜,或多绕佛,既可多消业障,而又运动全身,必身健道隆,生享寿康,死往极乐。

 

  念诵

 

凡诵经咒,须一字一字连接,一版同音,不得每句间歇,或高低失中。皆须梵音,不得怪音异韵。不得东西顾视。其中法则,须先向大德前学习,若唱梵呗,更须精习,以免临时失仪,致同诵者动念也。凡念佛,须摄心切念,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凡念佛音声,须和柔哀雅,不得高声伤气,逼气动火,默努伤血,轻松养识,沉静堕昏。尤须六字或四字分明,不得油腔滑调。凡鸣法器,不得乱鸣,或轻重失音。凡掐数珠,须念得分明,记得分明,或于阿字上过珠,或于陀字上过珠,不得错乱。每至母珠却回,不得越过母珠。凡绕佛经行,须安详徐步,不得远隔近挤,左右偏曲。须由东而南,自西至北顺绕,不得逆绕。不得沿路涕唾,须先以巾安袖内,以便拭涕藏痰。念诵毕,须次第鱼贯而出,不得先后。

 

八 静坐

 

凡静坐念佛,须先松去衣带,肃清衣服,以软物为坐垫,须前低后高。先以左足安右腿上,后以右足安左腿上,名跏趺坐。或以右足安左腿下,名半趺坐。次以右掌安左掌上,仰掌向上,以两拇指面相接。腰须直竖,脊骨如壁,头少俯,令颈与领触为度。口合齿勿相近,舌向上颚,眼皮垂帘,观心下视。正身端坐,不得偏斜移动,靠背鼾鼻。坐定后,或随息默念,或摄心默念,随宜自择,专注不移。初坐二十或三十分钟,随后渐增。下坐时,须先闭目,以掌摩热,擦面门数下。次将身体略略移动,然后将足放下,起立,将衣肃清。又平坐少刻,方起行走。若与众同坐,非鸣磬不得先开目。坐中咳嗽呵欠,皆须以袖掩口。

 

  居家

 

凡归依三宝后,方可称为居士,即居家学佛之士也,虽不能尽行佛事,亦当戒恶,不造新殃。若教妻子,或劝丈夫,初宜常谈因果,次以佛法广大,及净土乐境,念佛利益等示之。若稍起信,则教以持戒念佛。儿女最易教化,宜以浅近佛书交阅,并常解说,令深入八识田中。当于净处或楼上设一佛堂,庄严清洁,以便早晚拜诵,令眷属戚友及邻人见之,亦发善信。凡雇工人,宜先说明念佛、戒杀戒酒、及不得淫词歌唱等。而自身须常威仪皎洁端正,不失言怒骂,不琴棋博奕,不吃烟酒。遇眷属不法,须教诫有时,亦不得时常怒骂。凡寿诞喜庆,均须节约,嫁女不得厚佥,娶媳亦勿浪费,须以素席招待亲友,请人或自己演说浅近佛法及因果等事,普劝念佛。以所节钱财,布施贫乏,印送佛书。若家富贵,自当俭用,以余钱作慈善公益,宣扬佛法,庄严佛寺。或以财产付之善友,共建居士林、念佛堂、精舍、佛学院,及作永远赈荒教灾,恤孤养老,修桥补路等事。不必以财产授之子孙,致怠惰废业,败家亡身。但布施须量其受者不造恶业为要。家中不得蓄刀枪炮钓网等一切害物伤慈之器具。凡与亲友彼此送礼,当先说明,改荤腥为布帛或其他适用之物。

 

  待客

 

凡接待宾客,除问答来意,当语以善恶因果、及念佛功德等,免谈政战讼事,及世间一切无益杂话。不得自赞毁他,或两舌起人是非,不得陪客博奕歌唱等事。常于堂中贴一告白:‘吾家学佛,不谈世事,不用荤酒,不敢歌唱,不伤生物,不问卜筮相命,不奉外道邪教,恐慢宾客,特此预告。’堂中屏联,及各处张贴,须用经中觉世语句。待客须用素菜,不得杀鸡宰鱼。如父母兄弟倘未深信佛法,万不得已,买三净肉陪之。待工匠亦然,多与工资可也。若客有所需,或请觅事求情等,当乘机告曰:‘君能念佛戒杀否?’能则与为,不能则否。施贫乏亦然。客去时,则赠以经书念佛珠等。若长老法师大德来家,当礼拜迎接,并命子女眷属等一一礼迎,供养所需,礼请说法;去时亦当礼拜送之。

 

十一  读书

 

凡读书宜分别邪正偏圆,虽佛经亦须辨其真伪。以念佛为主,读经为助,常读净土五经一论,及十要等古德著述。如行有余力,再读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等大乘经典。凡世俗之命相卜筮,兵法仙道,天文地理,图谶鬼怪,外道邪教等书,及西游封神等各类小说,皆不得阅。若佛经早已洞彻,发心广度众生,欲逗众生机缘,方可涉猎中西宗教、子史哲学等书,以明内外教义深浅,然判断是非曲直,须以佛经为标准。青年须知国民普通学识,或完成大学教育者,不在此例。

 

十二  为官

 

凡为官当护法护国,广行法化,仁慈利民。早晚偷闲念佛,不得非法制限,破灭佛法戒律。凡办案时,须讯明事实后,示以佛法因果,劝作安善良民。若罪重应处死刑者,稍有可援之处,即改处徒刑。如求共生而不可得,虽处死刑,亦不伤慈,盖除一恶,可全百善,以警一切。但于临刑之先,为说因果净土等事,劝令忏悔念佛,求生净土。并常临监狱,或请当地法师、居士,讲演佛法,普劝念佛,化莠为良。凡署中人员,当于每星期晚间,或周会,或各种会议,利用时机,开示佛法因缘。军官对于士兵,亦须如此,俾明因果,免扰国民。凡出巡或出外办案,见有可教者,即教以念佛。对于绅商人民,除示以国家社会公务,悉谈佛法,并赠佛书,无不奉行。在任时,宜劝地方多办慈善公益。薪俸除应用外,当印送佛书。卸任时,宜预撰净土文,散布地方,以代辞行。

 

十三  经商

 

凡经商自由,正好念佛。宜依佛法行事,不卖假货,不二斗秤,不欺老少,不偷捐税。不营屠酒戏妓及鸡鱼等生物业,或熟食店。不贩卖男女奴仆及刀枪钓网等伤生之具。若现营此业者,须速改业,并常念佛忏悔,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后,尽度从生以来一切所杀及所用之肉众生,或一切与己交涉众生,皆生净土。’凡诸货物,当明标价目,不二价,不折扣,客如不买,任其去,不生忿恨。货坏廉售,须明标示,不得遮蔽。不放账,不负债,心地自然清净。不虚伪,不欺骗,性天亦极光明。若得财物,应作四份:一份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份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份,作布施慈善之用。果能如此,虽经商亦不为贪,而功德无量!

 

十四  务农

 

凡务农不劳心思,正好念佛。惟当细心锄挖,免伤虫蚁,偶有误伤,当即念佛,助其往生。早晚佛前忏悔,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后,先度耕种以来,一切所杀微细众生,次度一切怨亲,皆生净土。’念久纯熟,定生极乐。若逢水旱台风,宜专念观音圣号,求免天灾,普救众苦。凡催耕牛,不得打骂,应教云:‘发菩提心。’家有子侄,应常教诫:不得网鱼捞虾,打鸟游猎,养蚕养猫,及放火焚烧山林,杀害物命。

 

十五  司工

 

凡司工无多深虑,正好专心念佛,工厂聚众工作,更好同声念佛,惟身手皆应勤作,心地恒应光明。盖持名念佛,于劳动中,正好用功。如缝纫纺织等,身手已成习惯,虽不注意于事,亦不失手伤物。纵配药裁割等须用意者,亦不妨念佛,使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必获福报,身后必中上品生。

 

十六  作务

 

凡作家务,正好念佛。但不得迟早失时,污秽不洁。凡物当珍惜,如米面蔬菜等,不得狼籍或随意弃掷。凡洗菜当三易水。汲水须先净手。用水须谛视有虫无虫,有则以密罗滤过方用。凡烧灶不得燃腐薪。作食不得带指甲垢。弃恶水不得高手当道扬泼,当离地四五寸徐徐弃之。凡扫地不得迎风,或聚灰土置门扇后。凡洗内衣,如有蚤虱,当先拾去。夏月用水盆已,须覆令干,仰即虫生。热汤不得泼地上,免伤虫蚁。

 

十七  受食

 

凡受食须先合掌默念云:‘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食时须端身正坐,不得伏桌上,不得大笑及言语。若有客在座,但应诺而已,食后再说明。不得太缓太速,及碗筷作声,饮食作响。不得皱眉厌恶食,或见美味生贪心,恣口腹。不得食五辛,不得遗落饭食。若饭中有谷,去皮食之,或聚一处,出时持施禽鸟。如有虫蚁,宜密藏弃之,勿使此座见生疑心。须自添食,不得令人接碗,作客亦然。如挑牙须以袖掩口。碗筷须排列整齐。除有急务,不得食毕先起。

 

十八  睡眠

 

凡睡眠不得仰卧、覆卧、及左胁卧,当以右掌枕头,左掌搭膝,右胁而卧,名吉祥卧。常宜独卧,不得与人同榻。设无异榻,不得共被。虽夫妇亦不应常同榻。睡时须穿睡衣,不得多用思想、或高声笑语,当一心默念四字佛号,纵令昏昧,系念而寝,觉即续之。但不可提神过甚,只要心念心听,即易入睡,不致久念失眠也。若失眠,须先静坐念佛一小时,坐疲方睡。天未晓,宜早起,静坐念佛一小时,方下榻出舍。

 

十九  出外

 

凡因事外出,须端身直行,一心念佛,不得无事外游。凡入市购物,勿争价值,不合值,不买可也。若已购就,虽贵亦不应退。已许甲物,虽复更贱,勿舍彼取此,令彼有恨。若见禽兽鱼鳖等生物,须买放生,如力不能救,当为念佛数声,发善愿云:‘愿汝等尽生极乐世界,我得道后,度尽汝等。’凡至人家,除问答要事,不得繁言多笑,当专心念佛。若问佛法,须方便开导念佛戒杀等,否则勿多示,但微微引之。

 

凡入寺庙,先进客堂,须云顶礼知客师或当家师,见即礼拜,然后问答。过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缘右先右足。不得无故登殿塔游行,若参观各处,须有人陪同,不得随意乱行,东观西看。凡入尼寺,不得一人单入,见尼师但彼此合掌,不得与尼师屏处共坐。女入僧寺亦然,但见大比丘须礼拜。凡佛子远行,无非求善知识抉择生死,不得游山玩水。须偕善友,不得与不良之辈同行,近地亦然。若闻有危险之处,不得冒险游行。若乘计程车或人力车,须多与工资,劝其念佛。

 

二十  寂居

 

凡住居士林、念佛堂、或精舍等处,须内外整洁,不得杂物狼籍。早晚钟鼓分明,不得非时乱鸣。佛堂须常抹扫,除法器香灯,不得安置杂物。佛龛佛灯,皆须帐以玻璃,免受尘伤蛾。并常抹洁,令佛像金身,常如新塑。早晚功课,六时念佛,不得间歇,佛前香灯须鲜明,不得间断。凡佛菩萨圣诞,当聚众念佛,及演说佛法,赠送佛书。凡佛子皆应淡泊,不得置雕彩大床,室内除一榻一桌一椅外,不得广置多物。除警语座铭,不得多挂字画,凡有诸庄严具,应供于佛堂,亦不得过于华丽。生活宜严肃,不得赤身赤脚,放逸自便。不得修习外道工夫或拳术。除画佛像,不得学习图画。不得与文人酬答诗文。不得吃烟酒荤腥,或食种五辛。除极寒地,不得制兽皮及丝类衣服。不得办精美玩器。不得与邻居贫乏,生诸嫌怨口舌,若逢饥寒及哀丧等事,当随力周济。不得逢人募化,除助念不得应赴佛事。不得畜养鸡鸭猪猫等动物,不得藏刀铳钓网等害物伤慈之具。除养病者常教念佛外,不得停留闲杂人等。不得琴棋歌唱,或谈论国事,及一切世谛等事,无事须常念佛。

 

二十一  入众

 

凡与大众同住同行,不得争坐位,或于座上遥呼笑语,凡闻呼、即念佛应之,不得云有云是。众中有失仪者,当隐恶扬善。凡睡不得在人前,起不得在人后。洗面不得多用水,刷牙吐水须低头,不得喷水溅人。涕唾当于痰盂或僻处,不得高声涕唾于殿塔及净地净水中。吃茶汤时,或手中有物,不得只手作合掌式揖人。衣服须整洁,不得拖鞋有声。不得著亵衣礼人,亦不得亵衣受礼。凡围炉不得弹垢腻入火中,或烘烙鞋袜。凡熄灯须问他人用否?不用方关闭。如系油灯须拨熄,不得口吹。凡入浴先以汤洗面,从上至下,徐徐洗之,不得以汤水溅人。不得浴室小便,或共人语笑,受人擦背。不得恣意久洗,妨碍后人。凡入厕须先脱外衣,不得著海青或缦衣入厕。便毕当洗手,未洗手不得持物,逢人不得作礼,宜侧身避之。不得沿路行系衣带。

 

二十二  看病

 

凡见父母、师僧、及眷属等一切病人,须常慈心供养、医治看护,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当以善言安慰!告以人死归处、及净土乐境等,劝多念佛。或请善友善巧开导,令生正信,愿求往生。命若未尽,定蒙佛祐,自易安康。若有所需,除不宜者,应竭力办与。若路遇病人,除自有病或无力,或彼有力,有人看护,应往照顾。如无暇、应作方便,或付嘱已,然后可去。

 

二十三  务丧

 

凡遇父母或眷属病重将终,当扫室焚香,供接引佛像于病人前,全家轮班念佛,以助净念。或请善友开导助念,劝病人放下一切,眼观佛像,耳听佛声,力能随念,声默均可,不能随念,但摄耳谛听,心无二念,即与佛相应,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如家属人少,或请助念不便,用念佛录音带助念,既持久,又省力,与缁素助念无别。若气将绝,家人不得哀哭怆惶,宜加功念佛。俟气绝八小时后,方可抹装殡殓。寿衣宜用棉麻等布,不得用绸绢毛料。不必烧公据纸钱。客来即请念佛,并面辞牲祭。若近地有净戒比丘,当请来家中或寺庙念佛数日,家族亦应随念,女众宜在别室或布帐之内。否则于堂中供一佛像或三圣像,与眷属自礼自念,尤为恳切至诚,不必依习俗决请僧道也。张贴讣闻,除照常式外,须于空白处加:‘寒家务丧,全遵佛制,不杀生命,不用荤腥,不化纸钱,如蒙吊唁,念佛焚香,不敢他烦。’若开堂设奠,用儒礼亦可,俱宜用素,不得杀生。凡宾客夫马,宜多给辛力,以代酒资。开堂日须布一讲堂,请能说佛法者,讲演若干时,客皆坐听,眷属席地听。若无能讲者,居士自讲亦可,如死者系长辈,不得自立台上,须正立台下中央,向上言说。念佛及祭奠,须用法器,或以笙笛和哀乐,不得锣鼓喧闹。门前悬一长旛,旛头上,用布或纸,扎一接引佛像,发引时执之前行。宾客送葬者,悉于胸前佩一莲华,青黄赤白皆可。棺上悉安莲华,中立接引佛像,途中悉称佛号,须长韵高声,不得前后参差。途遇吊祭者,亦请念佛。送至山上,同念阿弥陀经一卷,念佛一小时方散。居丧三年,须常念佛,如或不能,或一周岁,或七七日亦可。

 

二十四  饬终

 

凡临终欲生净土,不得怕死,当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乐,脱生死苦,乃称意事,如脱敝衣,得换珍服,当放下身心,莫生恋著。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凡医药初不相妨,但药只医病,不能医命,若杀物命,为药求安,或祭神祈福,但增罪业,反损寿算,切宜戒之!凡遇病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看病问候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话,家中短长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同声念佛,助其往生。须待气尽八小时后,方可搬动哭泣,沐浴大殓。七日至二十一日后,始能土葬或火葬。此法念彿及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死生事大,须自己著力始得,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能相代,思之思之!

 

第六  普劝念佛

 

人命无常,生必有死,七十古稀,百年能几,如石火电光,水抱草霜,暂有即空,有何留恋?何不舍此短暂生死之肉身,永留常乐我净之法身耶?大智度论云:‘众生有二种身,一是生死肉身,二是法性生身。’惠能大师云:‘法身者汝之性也。’此法身即吾人之本性,无始无终,永久常存,俗所谓灵魂者是也。普愿发菩提心,劝进行者,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错过今生,沉沦永劫,望皆为法身念佛行善,广修净业,勿为肉身提高享受,广积资财,资财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惟此净业,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使此法身常住,福寿无量,直至成佛,永不退转也。

 

  圆成佛果

 

上述五篇,皆净业正因,如第一、前言,第二、抉择信仰,惟信佛念佛,方能离苦得乐,切勿轻信外道邪教而自误也。第三、信愿念佛,为人生了脱生死轮回,圆成佛果之捷径。若能专勤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命终决定蒙佛接引,上品上生极乐世界,以境胜缘强,皆得不退,一生成佛,如操左券,出世法无过于此也。第四、戒恶行善,为念佛之助行,亦成佛之正因也。令先受三归,使身心有所归依,精神自然愉快,当能力行念佛,奋发精进也。次受五戒十善,为做人之基本条件,与第五、恪守行仪,为人生言行礼仪之准则,若皆持而不犯,则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行,无适而非善,善则为君子,为大贤,为家之孝子,国之良民,人敬神祐,福增寿永,世间法无过于此也。且均为出世法之阶梯,回向净土,转善业为净业,必得生西成佛之正果也。

 

  促进和平

 

普劝念佛,不仅为人生解脱生死轮回之苦,皆得圆成佛果之乐,亦为促进民安国泰,世界和平之指南也。盖以世界大乱,灾祸频仍,二次大战,疮痍未复,三次大战,又迫在眉睫,皆由人无正信,恣行杀盗淫妄、贪嗔邪见等共同恶业,所感召之恶报。若能弘扬佛怯,普劝持戒念佛,使皆改邪归正,断诸恶而行众善,则人皆守望相友,出入相助,疾病相扶持,百姓亲睦,万邦协和,化干戈为玉帛,化此三界苦海,皆为极乐世界,又何待和平之呼号,宪章之纠律,核子之竞赛,日纷扰而未有以已也耶?

 

人生指南终

 

附录  印送佛经佛像佛书十大利益

 

(节录印光祖师普劝发心印诵经像文)

 

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

 

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寇盗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夙生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饿虎,不能为害。

 

五、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六、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寿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诚爱戴,恭敬礼拜。

 

八、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捷转男身。

 

九、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十、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速得成佛。

 

凡遇祝寿贺喜、免灾祈求、忏悔荐拔等时,皆宜欢喜施舍,功德无量。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