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

 

灵峰蕅益大师著

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

 

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答印生问(原问附)

答元赓问

答邓靖起问

答比丘戒问(原问附)

答卓左车茶话(原问博山启附)

 

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问:华严虽二乘盲聋,亦兼摄声闻,以含无量乘故。此经虽二乘种不生,乃道品大小互通,正与华严四圣谛品不异。故有生彼经劫方证小果者。大智度论云:‘弥陀亦以三乘度生。’自应二乘五教总摄,云何不摄小乘;且既通杂华,复不能通杂华所摄无量乘耶?

 

答:疏主判经,以顿通圆,不以圆摄顿。又、约道品,即小成大,小果暂有终无之义,谓不互摄。岂一句弥陀,不横罗诸教,圆契五宗;不全体华严,全摄诸乘耶?

 

问:余门竖出,念佛横出,余门正指教中观行,故禅称别传,净云径路,皆以超越观行故。今云观即是念,念即是观,直以台观当之,不反钝置念佛耶?

 

答:此之横竖,约自力、他力、断惑、带业、而论,不约境谛观智。故念佛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亦不可以参禅为例。若论谛智,四教观行有析空、体空、次第、一心之不同;谓前三竖出三界则可,谓非横非竖之一心三观亦为竖出、可乎?况观经以如来胜异方便,摄众生性具观门,同宗一心,同归净土;观念相即,何名钝置?但辩持名,不惟散善,非妙观便不捷径也。别传之旨,尤不容剩言滞句。末法之中,有名无义,果令四教不收,便成离经魔说,乌在其为超越也!

 

问:天台三观,得摄法界观否?

 

答:华严法界,生佛同源,以收机不尽,不免现权隐实;则阿含乃至涅槃,皆华严阃外,所以驱率土尽令臣服也。法华实相,本迹同印;以说时未至,不免为实施权;则般若乃至华严,皆法华前矛,所以会甸荒同令执玉也。一名从本垂末,一名摄末归本。非一心三观,何得事事无碍?非事事无碍,何名一心三观?

 

问:合论判极乐净土是权,净名唯心净土是实。然、菩萨成佛,众生来生,明言摄受往生之事,与弥陀无二。疏言此指事一心者,岂事一心便不名唯心耶?

 

答:合论以不断惑生同居,乃如来权巧之力;非谓法藏四十八愿庄严净土亦非实也。净名心净土净,正同法藏往因。至于菩萨成佛,众生来生,何妨从实垂权?若念佛人因事入理,又何妨即权即实?权实事理,总属一心,虽分不分。古人判释,皆当作如是观。

 

问: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何故钞只通普观为助因耶?

 

答:念佛观佛,归趣同,入门异。初心行人,杂则不成三昧;故唯称万德洪名,便为多善根。然、正助兼修,本无定法,如行舟然,扬帆、扯缆、撑篙、摇橹,各随其便可也。

 

问:大本言:生彼国者,皆当一生遂补佛处。然、中下胎生,岂等觉菩萨耶?

 

答:非等觉,而可称一生补处。以不更历生死,必圆无上菩提故。小本:‘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亦指此生必补佛处而言;不以常途三不退论。下又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则别指现证等觉者;亦以此生必补,故得云:其中多有也。所以极乐凡圣同居土,与常途教意迥别。常途不过暂时同居,此与一切等觉同净寂光;故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诸上’二字,不概指无量声闻、菩萨,单指多有一生补处而言。又、常途约感应,及圣者过去有漏业,得与权实圣人同居;此则同一无漏不思议业,感生俱会一处;故又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少’字,拣至别教地前,并拣至圆教住前;以住前皆仗自力登住,入同生性,方蒙诸佛护念故。吾每谓,净土大教,圆收一切教,超出一切教,正谓此也。

 

问:单念佛人,不修余行,得波罗蜜,即是多善多福;今念佛所证,止素法身耶?已具万行庄严耶?

 

答:三身一体。普贤行门,不外毗卢性海。是以初心虽不修余行,令三昧易成;而三昧既成,三因圆显,岂有已证法身,庄严终缺?亦何须未证法身,预恐不具足耶?然、或一门深入,或余行助成,未许执一;一行三昧,一即是多;万善同归,多即是一。

 

问:念佛的是谁,与别则公案无二。钞云:‘体究念佛,与举话头下疑情,意极相似。’然、四种念佛,未列体究一法;经文本无此意,不应入净业门。今两路双征,若参此不悟,亦不失往生;此为参门留一退步,正堕偷心。若此疑不破,便不得生;此为念门启一疑情,却成异说。智彻、慈昭、天奇、毒峰、诸师,皆主此说,何所本耶?云栖若祖诸师,何不直拈谁字?若只相似而已,愿闻不全是处!

 

答:因念佛人不见佛性,偷心不死,故以此语昭告之,令直下相应。即于一念中,圆见三身,圆净四土,阶理一心;此一门深入,一心不乱之前茅也!后人闻此诚言,无论悟与不悟,便可死心念佛;更何用参此段公案?直须如此了得。当知昔人下此语时,绝无禅净之分;后祖收之,但入本宗,非入净业。何以故?公案现在故。今疏主收入净业,仍为禅宗;何以故?救有禅无净土之病故。然则、若信得及,以悟为则,以净土为归,真实不欺,不留退步;则于似处,则已全是。若信不及,死我偷心,而偷心转甚;正好实念,而念反狐疑;只此似处,即全不是。故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有疑则参,虽罢参而不能;无疑则念,欲起疑而何自?如是、则直念苦参,亦无非往生正行也。

 

问:如子忆母,必想仪容,今但念声相续,不取相貌,易驰散否?或依出入诸息,得非小乘法耶?

 

答:子之忆母,或善想仪容,或呼号血泪;观经云:‘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此指观想),善友教云: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此指称名)。’夫三界无非剧苦,何止临命终时?以畏苦心呼号求救,驰散何从?否则摄心、调息诸法,亦自不恶。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岂有定属小乘者?试问:记珠、定香、鸣鱼、击磬等,大乘耶?小乘耶?

 

问:大本有一念定生彼国,疏中不及。岂于此经,七日入定乃生,故拣去刹那生灭之一念耶?若释‘一’以义不以数,大本不应系十念后;若止如经文作一念喜爱,何不动如来佛刹,不以爱恋得生?

 

答:按宝王论:利根之士,元只一念往生;钝根之人,临终十念脱苦。一念者,一心不乱之一念也。当知:十念、七日、十日、七七日、九十日等,究竟亦唯一念。此一念,断非刹那生灭之散心;亦不必四禅四空之禅定。故云:一念喜爱。阿经‘喜恋心’,本指欲染。

 

问:七日后,若永不复乱,不应只名七日;若更乱者,已经退转,何能感佛?

 

答:前此若无真实意乐,则七日决不能一心不乱;后此若无真实受用,又安见七日功成耶?

 

问:钞谓:理一心为观力成就。则体究全属观门。然、前言妙观难成,故显持名殊胜;今又通观法,不仍观胜持耶?若参谁字是体究,又全属宗门;正参话时,不应有如智不二,寂照难思等理路可傍?

 

答:事理二途,混不得,分不开。疏主一往以称名为事持,体究为理持。仍云:机亦互通,不必疑阻。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事持能成就理一心也。又谓: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名理一心;则未契时,体究无间,止名究理,正是事功。然、体究一门,与近时禅宗相合,实与台宗妙观不同:台观必圆解了了,全性起修,随举一观,无非不思议境;体究以未明心性,鞫其根源;契合之后,达如智不二,寂照一心,方与台宗圆解吻合;非正参话时有理路可傍也。初学妙理既未精通,不可仿佛相傍;心粗境细,妙观难成,以此。

 

问:疏钞大意,全重理持;则所明持法,最为要害。今既持名,复云理观;既是理观,复拈话头。禅、净、止观,三法混淆。行人念不归一,将何为宗?与‘一门深入,专修无间’之旨,何复不侔?

 

答:疏主即事入理,非以理夺事。当知:持名是正行,理观是所通,话头是持名转局也。序云:‘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亦未专重理持。所以处处明理者,恐狂罔谤为凡愚之行耳。后裔无知,反执理轻事,以遭落空之记。哀哉!

 

问:疏言:一心、即达磨直指之禅。又云:六祖斥无,乃门庭施设不同。假使才弘直指,复赞西方,则直指之意,终无由明;既言即是直指,复言为门不同;是少林、曹溪亦不同耶?

 

答:心地法门,包含无际,总不外一心。门庭施设不同,一心旨归不异。今一心,即直指之禅;言其指归也。六祖斥无,是老婆骂婢子;只图切齿耳。非谓但是宗门,便须拨净土也。永明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中峰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岂赞西方,直指便不明耶?若言六祖定作是语,莫谤六祖好。

 

问:疏指‘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菲,’属理一心。又释佛名经‘一闻佛名,灭无量劫生死之罪。’云:‘一闻,不待忆念,无量、不但八十亿劫。’则何独理一心耶?又、此经闻经闻名皆得不退,事耶?理耶?

 

答:观经十念除罪往生,由怖苦心切l善友缘强;一念猛利,过百年悠悠,非必有究理之行,然胜于寻常理持。疏主或借显事功极者,即不违理乎?若佛名经所言,以彼佛具无量威德愿力,故闻者获如是益。闻不信,亦获无量罪。要非少善根福德众生所能闻也!不退、亦不一等,随闻证者,有位、行、念三不退。仅历耳根者,如食少金刚,究竟不消;为远因终不退也。

 

问:枣柏言:‘华严一乘大道,非往生菩萨境界。’何故华严长子,十愿导归极乐耶?生公说阐提有佛性,则后出涅槃为证;今后出行愿,全与枣柏不符。宗旨竟将安归?

 

答:净土竖该横遍,寂光惟佛土,实报乃法身大士所居,方便摄三乘权位,同居则凡夫皆与。合论指大心凡夫,回心罗汉,出五浊,生同居、方便二净土;未悟毗卢性海,入因陀罗网法界也。普贤十愿导归极乐,正不思议解脱境界,彻果彻因,通凡通圣;圣全法界入一尘,凡从一尘通法界。枣柏但言一乘大道,非往生菩萨境界;不谓往生菩萨,非一乘大道法门也。若云:华严大,极乐小;大小之见未忘,未梦华严法界在。

 

问:既以事持属定,理持属慧;而云事持未能破妄,利根径就理持;将事不显理,慧不由定耶?

 

答:三无漏学,后必具前;故理一心,或从体究忽然契合,或从念佛自得心开,皆由定来。今重悟理,不止除散;虽体究无间时,便可名事一心;亦有定力,而仍属慧门。实则定慧二门,各有利钝,疏主略未言耳。

 

问:决志求验,正在平时。经胡止言临终佛现?

 

答:行人见佛,随净业浅深;经明往生,故言接引耳。今只在执持名号处努力加鞭,无论见与未见,但得信愿行成就,往生自可无疑。慎勿生侥幸退息心也。

 

问:心不颠倒,故能预知时至。乃云死时,何苦欲先知。何耶?

 

答:不贵预知,正欲令其心不颠倒。颇有因欲先知,而愈重其颠倒者?

 

问:大本十念,不言临终。此与观经,为同、为别?

 

答:大本云:‘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观志心信乐,何等深切!不必在临终时,实与临终同一猛利。后世祖师,因立晨朝十念行门,毕生不缺,亦决往生。

 

问:文殊亦发愿往生,何反拣去势至?钞言:‘耳根不摄念佛,念佛能摄耳根。’又何耶?

 

答:法无优劣,机有抑扬,无烦戏论。观音六根中,从耳根入;势至七大中,从根大入。论入门,耳根此方独利;论收机,净念三根普通。又、圆人法法贯彻,耳根、净念,互摄互融。初机耳唯一根,念乃都摄。亦可抑扬。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耶?非攀缘耶?若是、则一切觉观思惟,皆生死根本。若非,又何言念性生灭,因果殊感耶?若生灭即不生灭,何云煮沙?此与波水之喻,当自不伦:波即是水,沙非是馔。然、法华若人散乱心,南能不断百思想者,又非即用此生灭心耶?

 

答:错不在用攀缘心,在用之为自性。所谓、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便成沙馔之喻。若识得攀缘心本无自性,则能用攀缘,不被攀缘用;所谓家贼难防时,识得不为怨。便合波水之喻。况势至一门,本属根大;意根为主,五根从之。故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根、即第七识。七识无始来,念念执我;今以妙观察智力,令直下念佛;甜瓜换苦瓠,非寻常攀缘心比。寻常眼识缘色,乃至意识缘法,皆顺生死法;念佛时,佛非色、非非色,乃至非法非非法,超世间法,离语言道。但可净念忆持,原非情量所行境界。岂念佛心是攀缘耶?且以攀缘六尘增长生死,者转攀缘慈,父永脱苦,轮亦自不。恶安得一概论耶?又、娑婆根性,唯耳根易显圆常;念性犹属生灭。非已悟如来藏性者,终不违念性本圆通也。末世学人,鲜登圆解,耳根入道,亦甚难言。傥不能向佛顶前四卷痛思深义,穷源彻底,则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工夫,毕竟如何理会?圆顿法门,非小根劣智所能拟议。无米索炊,画空成绘,反不若因果殊感者,自得心开耳!

 

问:经末先言不退,后明往生;正以现生取办,超乎余教。何反开‘少寿多障,不克往生,来世得生’一路?

 

答:真念佛,决无不生净土,退菩提者。第恐障深慧浅之流,见自他未效,不罪功力浅,肉眼眯,反疑佛法无灵,现生退惰;故曲显胜益,策令现生取办也。

 

问:显密并圆,何云持名胜准提?

 

答:极准提神力,肉身往诣十方净土;极念佛三昧,肉眼等见十方如来。诚无胜劣。然、约生佛因缘,法门所被,通途教意,理应独显今宗。

 

问:参究念佛谓向上一著,千圣不传,必从参究方得。既一代时教,皆属他宝,何禅门公案便属家珍?若云禅是教之纲领,何故世尊不说?若云经文亦可参究,又何劳千七百则耶?参话一节,迦文既未拈示,西来亦无此门;若谓门庭既熟,便成窠臼,故换此法;今参话亦成熟路,更换一法何如?

 

答:向上一著,千圣不传,可云必从参究得耶?然亦一种方便,本无实法缀人,故古称敲门瓦子。何尝以公索作家珍?苟昧纲宗,死在句下,谓参话方能悟道,病参话亦成门庭,皆益戏谈,何关宗教?当知举一明三,目机铢两之士,随拈一法,透一切法,尽属家珍,谁为他宝?若缘木求鱼,守株待兔,三藏十二部,是拭疮疣纸;千七百公案,亦陈腐葛藤。法无得失,得失在人。但当因言会心,何得迷心逐语?果契心源,知佛祖皆无一法与人;将以何法,换去何法耶?

 

问:五逆可以往生,佛何不能灭定业耶?又、造业人,若借此自宽,宁不入地狱如箭射耶?

 

答:千年暗室,一灯能破。忏力既殷,业便无定。若顽愚迷津,得船不上;牵裳作筏,抱名为舟;既无回转之力,是真定业难逃矣!

 

问:涅槃法师,以未诵弥陀经,不得往生。法华云:‘闻此经如说修行,命终生安乐世界。’何不同耶?

 

答:净土一门,愿为前导。未诵弥陀,即平日愿乐不深。若法华所云,是世尊直以妙经为莲邦左券,劝愿明矣!法华,即是弥陀;妙经劝愿,即是弥陀劝愿,即是涅槃劝愿,亦即是一切诸佛劝愿;无不同也。

 

问:彼土为人天错居,为各分九品?佛浴池,及菩萨、声闻,为在天上,在人间?既注彼境,应令依正条然。

 

答:净土纯乐,天人岂应迢绝?九品往生,未判人天;或皆九华化生,或天不须托质,皆未可知。大本谓:‘宫殿楼阁,有在池者,在空者。’观经谓:‘树上宝网,妙华宫殿,诸天童子,自然在中。’然则净界庄严,岂可凡情测量,俾其条然耶?

 

问:净土既宣道品,何观经止言读诵大乘、不及小乘?又净业门,有不礼余佛,不诵余经者,不并违观经耶?

 

答:般若每列三十七品,随结云:‘乃至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道品岂非大乘法门耶?净业古宿,有一门深入者,乃圆人礼一佛,即礼一切佛;诵一经,即诵一切经。恒沙宝性,无量法藏,一齐委付,一时领知。大乘方等经典;须如是读诵始得。

 

问:一句弥陀,若不通种种法门,莫罄其致。乃云修余法门,便属二心;岂非受一非余耶?

 

答:不知一切法即一法,广修、诚属二心;若一法中透一切法,专习、即是总持。佛行、魔行、岂在法耶?

 

问:奘师以兜率近,判内院易生。钞以论因不论地拣之。后言胜莲虽超极乐,然乐邦近、何又论地耶?

 

答:皆论因也。胜莲境界、去博地凡夫甚远、不同弥陀、近垂方便、十念便可成因。未有不能生极乐、而能生胜莲者。但深信佛语、入净土玄阃、极乐未必不即胜莲。如情生遍计,疑极乐为权施,则胜莲远矣!

 

问:钞中莲台二义,今金刚台,紫金台,为是房台?是基台?

 

答:泛言二义。若托质金台,本在花内;基台非所论也。

 

答印生问(原问附)

 

问:参究念佛之说,当得话头否?既恐今生不悟,来生难保,故用此法,以摄往生。然又恐为参禅开一退步,当作何融通耶?一生参禅,临终发愿,何如?

 

答:众生颠倒,转说转疑。吾今彻底道破,亦令当来诸有志者,毋泣歧路。既一门深入,何须叠床架屋;更深参究?但观莲宗诸祖,便知净不须禅。若为大事因缘,有疑未破,欲罢不能,而行参究;正应殷勤回向西方。但观永明等诸大祖师,便知禅决须净。本分中事,了然可得;何须曲为融通也?信则便信,疑则别参。

 

答元赓问

 

......记数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碍记,下根必须记,故总以数期之,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而钝者,亦不失缘因善根。傥托言事理一如,不须记数;恐上智少,下愚多,不至忘失者,几希矣!

 

答邓靖起问

 

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信不容易。但既三根普被,又不宜一味说难。且七日一心不乱,不可判浅;夜夜伴佛眠,不可判深。盖,一心不乱,有事、有理,事一心,已不容易;理一心,何容强臻。而共眠共起之佛,不过本具性德;蠢动皆尔,非关修证;殊未稀奇。若达共起共眠之佛,仍炽然言念无间,方得名理一心。若未达共起共眠之佛,一味言念他佛,念至打成一片,得见他佛,即顿悟共起共眠之佛矣。势至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十六观云:‘诸佛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此之谓也。故一声弥陀,无论解与不解,‘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念都是成佛真因;而漫云炒沙成饭,不几谤三世诸佛大方便法轮乎!

 

答比丘戒问(原问附)

 

问:念佛一门,广大简易。一心念佛,自然止恶防非。律相浩繁,已非简易;果极声闻,又非广大;不若专弘净土之妙也。

 

答: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现在绍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法门之妙,孰过于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张,取笑识者。

 

答卓左车茶话(原问博山启附)

 

上堂则超佛越祖,接众则权引中下,此流俗宗匠,未悟心法者,所必堕之窠臼。致禅、教、律、及净土诸法,俱失纲宗,俱成实法;实者无所适从,愚人蔑弃一切;有自来也!佛言:‘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如今弄虚头、逞精魂汉,一味胡言乱语,定不如真参究念佛底人。宁为上上人拨无净土,令悟土即心;不应为中下人收作权乘,破坏兵法;况法王于法自在,随时应机,自无陈见,何必依他古宿,扬禅抑净。伏乞:竖吹毛剑,击涂毒鼓,大转法轮;如何是念佛门中通身向上一路,直踏毗卢顶上行作略?如何是学人初下手时,便离四句、绝百非念佛?如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淆伪处脑后一锤?从来宗门语句,壁立万仞;一涉净土,定属廉纤。冀和尚将向来‘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等语,撇向一边;亲见如来境界,快说一番,震动大千世界!

 

宗乘与净土,二俱胜妙法;众生根性异,不免随机说。向上一著,非净非禅,即禅即净。才言参究,已是曲为下根;果大丈夫,自应谛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设一念与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与佛无间,何劳更问阿谁?故参究谁字,与摄心数息等,皆非净土极则事也。净土极则事,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时,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拶入。但见阿弥陀佛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但生西方极乐一佛国土,即生十方诸佛净土;此是向上一路。若舍现前弥陀,别言自性弥陀;舍西方净土,别言惟心净土;此是淆伪公案。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此是脑后一锤。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谁敢收作权乘?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谁谓定属廉纤?但能深信此门,依信立愿,依愿起行,则念念流出无量如来,遍坐十方微尘国土,转大法轮,照古照今,非为分外。何止震动大千世界而已?欲知衲僧家事,不妨借中峰一偈通个消息。偈曰:

 

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

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

 

《返回世间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