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年谱

(诞生至出家时期1861~1881)

 

沈去疾居士編著

 

公元一八六一年

公元一八八0年

公元一八八一年

 

公元一八六一年  辛酉  清咸丰十一年    一岁

 

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生于陕西省郃阳(今合阳)县(一)。师生六月即病目,几丧明,后虽愈,目力已损(二)。

 

(一)见真达和尚等《印光法师行业记》。

 

(二)见《三编》卷二‘复郭汉儒’:‘生甫六月即病目,经六月之久,目未一开,除食息外,昼夜常哭。’(上册三一四页)

 

公元一八六二年  壬戍  清同治元年    二岁

 

公元一八六三年  癸亥  清同治二年    三岁

 

公元一八六四年  甲子  清同治三年    四岁

 

公元一八六五年  乙丑  清同治四年    五岁

 

公元一八六六年  丙寅  清同治五年    六岁

 

公元一八六七年  丁卯  清同治六年    七岁

 

公元一八六八年  戊辰  清同治七年    八岁

 

公元一八六九年  己巳  清同治八年    九岁

 

公元一八七0年  庚午  清同治九年    十岁

 

公元一八七一年  辛未  清同治十年    十一岁

 

公元一八七二年  壬申  清同治十一年    十二岁

 

公元一八七三年  癸酉  清同治十二年    十三岁

 

公元一八七四年  甲戍  清同治十三年    十四岁

 

公元一八七五年  乙亥  清光绪元年    十五岁

 

公元一八七六年  丙子  清光绪二年    十六岁

 

公元一八七七年  丁丑  清光绪三年    十七岁

 

公元一八七八年  戊寅  清光绪四年    十八岁

 

公元一八七九年  己卯  清光绪五年    十九岁

 

公元一八八0年  庚辰  清光绪六年    二十岁

 

随兄读书长安,离乡四百二十里(一)。

 

去同州考秀才时,只身投奔长安雁塔寺,拟出家。其兄几经周折找到他,再三相劝,而他不以为然,说道:‘举人、秀才能怎样?为官那有好下场!......到头来,大祸临身更悔煞!’被其兄硬扯回家,闲住八十余日(二)。

 

(一)见释南亭、乐建吾(崇辉)等《永思集续编·印光祖师传略》(一九七0年):‘嗣随长兄读书长安,距乡四百二十里。’文中虽未明言‘随兄同至长安’之确切年份,然至少已在此(二十岁)前矣。

 

(二)按:此则资料据印光法师家乡,陕西合阳县县志办公室,县志副主编,陕西印光法师纪念堂筹委会副秘书长邹念宗先生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来信提供。资料原记‘光绪五年’一八八0年。显是光绪六年之误,故补入本年条中。

 

印光法师纪念堂筹建委员会

 

在陕西合阳县城,印光法师故里。一九九六年二月一日成立。由合阳县人大常委常务主任李克明、县政协主席黄万合、秦飞老居士等发起。有印光皈依弟子弘林方丈,陕西佛协副会长昌明法师、大兴善寺界明方丈,及陕西医史博物馆馆长张厚墉教授等佛教界文化人士、居士参加。秦飞老居士为秘书长。秦老居士及张厚墉教授曾于一九九0年在合阳印光法师出生地考察五天,走访调查,证实了印光法师生于陕西合阳县孟庄乡赤东村。

 

公元一八八一年  辛巳  清光绪七年    二十一岁

 

投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为师(一)。夏,承剃度师命往皖之小南海参学(二)。

 

(一)见《行业记》。    又据陈煌琳《印光法师传略》载述:‘光绪七年辛巳,年二十一,长兄由长安回乡,即往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长老为师。未三月,长兄寻踪至,给以母病笃,乃随回家。途中兄出俗服一袭,厉声斥曰:“汝不卸僧装,吾必死汝于此!”无奈,从之。及抵家,母固无恙也。长兄诫曰:“谁教汝擅自出家乎?从今将此念头放下,否则定予痛责!”家人虑师潜逃,防范綦严,遇戚家有喜事,兄皆师往贺,席间有肉。师故大啖,兄大悦,以为不复有出家志,防范遂疏。一日,长兄往探亲,二兄在埸晒谷,师乘机占一观音课,云“高明占禄位,笼鸟得逃生”。遂窃取僧衫并钱二百文,奔莲华洞寺道纯师处,恐长兄追至,不敢久留,一宿而去。道纯师系一苦行僧,赠洋钱一圆,陕人鲜见,钱店不兑换,乃向首饰店换得钱八百文。’

 

(二)见释妙真等主编《印光大师书传·莲华晒经》:‘师于光绪七年夏承剃度师命,往皖之徽州小南海参学。行前唯得其师所存之银圆一枚,易钱八百为路费。登山涉水,只影孤征,备历艰辛而毫无退志。道经湖北竹溪莲华寺,询知去程尚远,复为常住留充“照客”。遂止行程。’

 

《返回世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