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净空法师讲述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世尊在这一品经中为我们说明这个世间,特别是现前的社会,几乎每个地区都存在严重的污染、秽污、迷邪,令众生苦报无尽。佛教我们认清事实,劝勉我们求生净土。前品末后曾说‘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至此才把这桩事详细说出。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这一段是总说。总而言之,世间人由于迷惑,不能认清自己以及生活的环境,所以应该要做的事往往疏忽了;不应该做的事却拚命在做。真是颠倒!佛在此品开端就说出。佛要是不说,我们确实不能辨别真妄、邪正、是非。

 

什么是“不急之务”?‘不急’就是不要紧的事。世间人都在竞争,争一些不要紧的事;而这一些事,世间人觉得很重要。什么事?名利,争名夺利,贪著五欲六尘。当知舍离欲贪,日子会过得更自在;拚命争夺,就制造六道轮回。轮回是自己造的,下句即是具体说明。

 

“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剧恶’指造作十恶业,这是凡夫众生共同迷执争取的。身造作杀、盗、淫,口造作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造作贪、嗔、痴。十恶在现前的社会普遍存在,这个事情很麻烦,非常严重。每个人都争名夺利,造十恶业,无论有没有争取到,都苦。‘求不得苦’;得到之后也不乐,也苦。‘极苦之中’造罪业,心神不安,这是今天社会的状况。

 

在台湾这个小岛,从都市到农村没有两样,普遍在造恶业。不但造恶业,还在加速的增长,没有看到它减少,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学佛的人,头脑总是稍微冷静一些,冷静就能看出事态的严重。有许多人见到,我也常提到。

 

美国也不是个好地方,造作恶业也非常严重。没错!但美国造业之严重,只限于几个大都市。就好像得了癌症,癌细胞只存在某几处,并没有扩散,还没有到要命的时候,也就是说美国的农村好。到美国乡下去看,农村老百姓安分守己,没有贪、嗔、痴。他们没有贪心,觉得日子能过得去,平平安安就非常满足,一个月的收入够用就行了,这很难得!所以美国还能长治久安,几个都市里造作罪业还不足以影响他的根本。看看我们台湾,都市跟农村几乎一样,这就可怕,这是众生的共业。

 

共业能不能化解?能!学佛的人愈多,真正用功的人愈多,大的劫难就能化成小的劫难,小的劫难就能消除。这是要靠同修们真正明理,真正修行,不但救自己也救我们附近的人。所以,这个社会造作罪业这么严重,还没有崩溃,幸好是台湾念佛的人多,特别是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功德无与伦比,一切经咒都不能跟它相比,真正是‘如来所说第一经’。

 

《无量寿经》经这些年的提倡,在台湾全省从北到南每个地方,普遍都有人在认真念、认真修学,这是台湾安定的力量。这个力量一般人看不出来,我们自己也不必说。说了人家笑话我们:台湾安定是你们的功劳?实在是不假,确实读诵本经得三宝加持,龙天拥护。本经是‘如来唯一真传’,一切诸佛普度众生之真实法宝。

 

‘剧恶’是极大之恶因,感得极苦之果报,可是大家还不觉悟,还是“勤身营务”。‘勤’是非常勤劳在造恶业;‘营’是经营;‘务’就是在制造、造作。“以自给济”指不择手段的争取名利。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这八个字把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全都包括尽了,几乎无不造作恶业,争取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累念积虑’即是俗话讲的‘处心积虑’,起心动念所想的多半都是损人利己,不顾别人的利害,不顾社会的安全,只求自利。现在就是这样的社会。‘为心走使’。心是妄心。妄念不息,天天打妄想,身、口都被妄念支配、指挥,为妄念驱使在造业。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

 

这些是今天讲的不动产,土地房屋,愈多愈好,贪而无厌。

 

眷属财物。

 

‘眷属’指父母、妻子、儿女。‘财物’除土地房屋之外,所有一切财物都包括在这一句里。

 

有无同忧。

 

没有得到的,想得到,想尽方法去争取;得到之后又怕失掉,钱多了又怕钱会贬值。操心的事永无止息!患得患失的妄念无法安静下来,牵挂忧虑的事太多。

 

有一少一。

 

有了这一样,想到那一样还没有。天天跟人比赛。已经有了房子,看到别人的房子比我大,心里很难过。已经有车,看到别人开的是外国名牌车,心里又难过。天天在物欲上竞赛,这怎么得了,日子还能好过吗!台北市买车容易,却找不到停车位。车开出去,又提心吊胆,怕出车祸,怕出人命。知足的人有福,出门坐计程车就好,一招呼就来,坐到目的地,一点也不操心。养一部车的开销,比一个月坐计程车的开销要高出很多倍,所以不买车。不买就不操心,没有忧虑、没有牵挂。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心安理得,一天到晚没有操心、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个人才是最有福报。绝对不是有财富的有福、有势力的有福,这些才是没有福报。富而苦,不如贫而乐。

 

心里没有事才好,真正幸福,不要有事。‘老实念佛’是真正要紧的事,其他的都不要紧。老实读经、念佛,才是觉悟的人唯一的大事。

 

“有一少一”是世间愚迷人的通病。

 

思欲齐等。

 

凡事都想要跟人家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决定做不到的。世间人种因不同,果报如何能同。人各有福报。现在人把中国古书舍弃不念,因果报应的教训也不相信,这就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古圣先贤的教训是真理,是几千年累积的经验,智慧的结晶,不同于现代人的言论、著作都是胡思乱想。多读古书,如《了凡四训》、《感应篇》,书上说的都是事实。古圣先贤所说的,世间功名富贵是命,是自己的善因与祖先多少世修善、积功累德的善缘,才感得儿孙发达。善因与善缘感应才到一家,世间决没有侥幸的事。

 

正是《了凡四训》讲的‘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中国孔夫子就是一例。夫子一生做些什么事?夫子年岁并不大,他过世的时候才七十多岁,一生只以真诚清净之心教化众生,终身从事于教学,劝善规过,教人明了人伦之大道,做一个安分守己之人。人人安分守己,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他一生做的就是这些事。传到今天,孔德成先生是第七十多代,这是积百世之德。孔先生到国外,人家听说是孔夫子的后裔都特别礼遇,此是祖宗积德之光。

 

‘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在中国,历代的帝王建立政权,能享国几百年,能传十几世,也是他家祖先所积的德。不积德的,纵然打下天下,没过几年就完了。历史上楚汉相争,项羽之流就是例子。他没有修善积德,跟汉高祖就不一样,可见不是武力能夺取名位,而是福德。每个朝代变更,群雄割据,到最后成功的都是祖宗积德,自己有德行,才能成大功建大业。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县市、邻长、里长,也要修善积德,不是侥幸的事。古代考功名,考秀才、举人也要积功累德,并非凭才学能考取的,所谓阴德。这种例子太多,不胜枚举。我们要仔细想想,它有道理,要深信不疑;不要跟人家在名闻利养上比赛,那是自讨苦吃。

 

佛教我们要知足常乐,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知足是第一富,住此世间已达无需求之境。不知足的人,贪求无厌,永不满足,所求甚苦。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

 

“适小具有”指辛苦经营,求到一些,生活已经能过得去了;但是“又忧非常”,此是既得不免患失。那些是‘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凡夫之人得失心很重,惴惴不安,确实如此。我们在社会上处处皆能见到水火无情。盗贼的目标都在富有之人,是他们抢劫的对象,一般平民不是他们的对象。所以说:

 

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此乃指非常的灾难,今天所谓的‘意外灾害’,很难避免。佛教我们舍财修福,唯有真正有福的人,无论在什么灾难之中都能平安度过,因为他有福报。所以,钱财存在银行不可靠,存在那里最可靠?多做善事最可靠。可是修善也不容易,因为很难辨别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

 

《了凡四训》里说,善有真假、有偏正、有半满、有大小,要有能力辨别。在佛门积功修善是第一大德,但是现在佛门也有真假、也有偏正,有真佛、有假佛,不能不辨别。如果把福种在假佛身上,不但将来得不到福,还造罪业,这问题就严重。

 

我常常劝人修福只做三桩事,决定是真的,没有过失。

 

第一、布施佛法。印送佛经、录音带、录影带、CD光碟,传播布施佛法,决定是正法,不是假的。我把佛经送给他们,他们拿去卖钱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人买,买的人也看,不怕人家拿去卖。这是真正的善。

 

第二、放生。放生是真善,但不要刻意去做,不要定了日子刻意去放生。因为人家听说那一天佛教要放生,就特别去捕捉鸟兽,这是令人残害众生,造作罪业。不放生,他不捕捉;听说这一天大庙会要放生,反而特别去捕捉。你们造的罪业有多重!所以不可刻意放生。譬如,家庭主妇每天早晨上街去买菜,看到活活泼泼的小动物,判断它确实还能活得下去,即可买来放生,绝不刻意。随时遇到了随时放生,不要定日子;定日放生等于过失,弊病很多。

 

第三、救济病苦。真正缺少医药,很苦的病人,要照顾帮助他们。这三桩事决定没有过失。在一切善法里,以布施佛法的功德利益最殊胜。

 

现代人布施佛法,除了印送经书之外,随时自己可以拷贝录影带、录音带、CD光碟,与需要的人结缘。我们在家里可以一面听讲一面拷贝,赠送给亲戚朋友,广为流通,这是财法二施。像这样布施佛法,花的钱不多,做的功德是真实的。如果再有能力,想多做一点好事,我们有一些录音带,可以送到广播电台播放,听的人就更多,布施的范围效果就更大。

 

我不主张建庙。庙建大了就有人争,有人想霸占,想争夺庙产,反而造罪业。不如印送经书布施佛法,决不造罪业。能把钱财舍了,从这方面去修积功德。功德里一定有福德,不管在什么劫难的时候,都有福报,都不会遭到苦难。这是真实的保福保富法。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悭’是悭贪,吝啬,舍不得。‘固’是固执,非常固执。“无能纵舍”就是放不下,不肯舍,可是死了以后一样都带不走。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古人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以往昔业缘,生到这个世间来。生,什么都没有带来;死,什么也都带不去。既然晓得什么都带不去,为什么不修福?‘唯有业随身’,业有善业、恶业、净业,这是带得走的。明白道理,明了事实真相,自然会以全副的精神力量,修福、修善业、修净业。

 

在佛法里修学,著相修的就是‘善业’;不著相修的就是‘净业’。舍财修福,尽量去做;决不要以为财舍尽了,没有了怎么办。不应有此妄想,要晓得财富从那里来的,是过去修财布施所得的果报。布施得愈多,所得的财富就愈多。聪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的果报。佛说,修这三种因者,必得此三种果报。所以,财物愈舍愈多;愈多要愈舍。利益众生即是自利,不可起贪心。应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只死了带不去,现前又何尝得到;唯是妄想而已,所带去的是罪业。

 

儿孙要教养,好好扶养他,但不要留财物给他;要为他修福、为他积德,他才能得到真实受用。留财物给他,他认为财富得来太容易,反而容易堕落与造业。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英雄豪杰、出人头地的大多是清寒出身;富有人家出人头地的儿女很少,太少了。清寒之士知道发愤努力,加以祖宗父母有阴德,这对他的加持就很大,必定能发达。

 

学佛的人一定要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什么都带不去,有力量就做好事。不要认为现在力量小,等过几年多积一点钱,再来做好事。这个念头是错误的。有一分钱,做一分钱的好事,念念功德圆满。一定要把握机会,不要把修福的机会失掉。

 

“贫富同然,忧苦万端”。世间人不明理,造极恶业,受极苦报,死了之后多半是堕三途。

 

下文是世尊劝勉我们,人与人相处,特别是家庭和睦,要明了敦伦尽分。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世尊这一段开示跟儒家讲的伦常完全相同。中国社会是伦理的社会。伦理的教育是孔子提倡的,夫子的大德就是提倡伦常的教育。中华民族三千年来依然长存于黄河长江流域而未灭亡,乃得力于夫子的教化。但是,现在伦常观念被破坏了。

 

伦理本身就是坚强的组织,坚固的团结。从夫妇开始,夫妇共处一个房间称‘室’。室再扩大就是家。家有父子、兄弟,这是一个家族。家族之外是社会、国家,有君臣、朋友。‘君臣’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社会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领导是君,被领导是臣。同僚、同事是朋友的关系。所以‘五伦’本身是一个坚强的团结关系(现代才称团结,古代没有团结的名称)。

 

‘五伦十义’。我们每个人在五伦组织里,都具有十种不同的身分。譬如在家庭里,对父亲,你是儿子的身分;对儿子,是父亲的身分;对太太,是丈夫的身分;对哥哥,是弟弟的身分;对弟弟,你是哥哥的身分。在社会上,对于领导者,你是被领导的身分;对部属,是领导的身分。所以,人的身分在社会上每个角落,时时在变化。《华严经》讲‘十身’。我们每个人都有十身,就是这个意思。每一种身分都有应尽的义务,十种义务都能尽到,这才是‘尽分’。尽到自己本分的义务,这个家怎能不和睦,国怎能不兴旺。

 

人人都能尽分尽责,则社会和谐,世界太平。把五伦从一个室家推展到社会、国家,推展到世界,‘世界大同’。儒、佛教学的目标,从这一方面来看,完全是相同的。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家族、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应当互相地尊敬,互相爱护。

 

“无相憎嫉”。不可以互相嫉妒、互相憎恨,那是造作极重的罪业。

 

“有无相通”。‘有无’包括物质与精神的生活。物质上,当然一家兄弟姊妹很多,各人业报不相同,有发达的,有生活比较清寒的。环境好的,应当帮助照顾环境比较差的,这是有无相通。在学术、才艺上,每个人资质也不相同,愿意学习的,也应当尽心尽力教导他、帮助他。无论在物质上、精神上都要做到有无相通,要时常关怀,互相提携、互相帮助。

 

“无得贪惜”,决定不可以有贪心、悭惜。‘悭惜’就是吝啬。一个家庭就是自己的一身,不要认为父母兄弟都与我不相干,那是错误的。

 

《地藏经》里讲孝道,诸位听了之后要觉悟。什么是‘孝’?能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才真正懂得孝道。现在不谈一切众生,单论一家,能把一家人看成自己一身,跟关心自己一样,这是尽孝道。因为父母不操心、没有忧虑,看到儿孙相处和睦、互相敬爱,父母真欢喜。孝道不只是对父母物质生活的供养,更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兄弟不和,父母忧心;子孙不贤,父母忧心;子孙书念不好、功课不好,他也忧心,没有一样不令父母忧虑操心的。若人人明孝,家族样样圆满时,老人多开心,这才是‘孝敬’。若非良好的伦常教育,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世尊在此苦口婆心劝勉我们要“言色常和”,互相包容,要能忍耐。“莫相违戾”,彼此都能忍让,就不会有违戾。“或时心诤”,或彼此意见不同时,须知调和。如果家族不和,一家人就变成冤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如何把冤家变成亲家,全靠伦理教育;这是世出世间圣人对我们的期望。一家人若不懂这个道理,那真的是冤家聚会。

 

佛在经上常讲的,妻子、儿女、父母、眷属,没有四种关系决不会变成一家人。这四种关系:

 

第一、报恩的。前世彼此有恩,报恩来的决定是孝子贤孙。这种很少。想想我们对一切众生,甚至于自己的亲戚朋友,对那几个人真正有恩。我们施恩太少,故报恩的不多。

 

第二、报怨的。我们对那些人不满,有所恚怒,这是与众生结怨。怨恨若多,自己的冤家就多。报怨的来了,麻烦就大了!败家子就是来报怨的,来找麻烦的,搞得一家不宁,甚至家败人亡。

 

第三、讨债的。一般称作‘讨债鬼’。讨债的儿女都很让人喜欢,他讨完就走了。如果欠得少,两三岁就死了;欠得多,十几、二十岁才走。刚刚供他到大学毕业,博士学位拿到,他走了,这一笔债他讨完了。

 

第四、还债的。是他欠你的,看欠的多少。欠得多,他对你物质生活供养很厚;欠得少,他看你的生活能过得去就算了,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

 

在此世间,人与人之间总不外此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所以“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这些事情如何能免,唯有接受圣贤教育、正觉教育,才能化解。

 

以上佛在此特别警惕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圣贤教育,为什么要接受大乘佛陀的教育,就是为了如何能把冤家变成亲家,把眷属变成同参道友。教育的功能就在此,应当把生生世世的怨恨化解,彼此永恒和睦相处。

 

‘或’是偶尔。有的时候心里不痛快,有点怨恨心,千万不要把它看小了,久而久之就积成‘大怨’。‘后世转剧’就变成大怨了,这是我们要防范的。心上有小小过不去的地方,就要加以防范。

 

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不与任何一个人结冤仇,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于冤家债主要极力忍让,忍一辈子就还清了。所以,要学著忍让,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吃亏是福,不是祸害,往往消灾灭罪。忍让决定是正确的。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

 

世间人没有智慧,不明事理,所以世间人总是冤冤相报,这就麻烦。每一次报复也不会报复得恰好,总是要超过一些,每次反覆报复都要超过,这还得了!于是后果不堪设想,后患无穷,没完没了,最极恐怖。

 

虽不临时。

 

虽然现前造作怨恨,眼前未见果报。

 

应急想破。

 

你应当将此事理真相看破,不可与人结冤仇。古人常说‘口为祸福之门’,佛在经上把舌头比喻成斧头,在我们口中造业,故称‘祸福之门’。意业显不出来,身业也造得少,没有口业造得多。说话必须小心谨慎,切莫伤人,无根的谣言决定不传。中国古人常讲‘谣言止于智者’,一个有智慧的人,听到谣言就止住,决不传给第二人。传播谣言是造大口业,是造恶业。

 

下文是佛教训我们要断恶修善。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这些皆是事实的真相。人与人相聚的时间很短促,死了之后各人有各人的果报,都被业力牵著走。纵然相遇也不认识,六道里舍身受身,改变身形换了面貌,怎么可能再认识!如果没有爱欲,决定不会有六道轮回。佛在经论中讲得很多,为什么会在欲界里投胎?就是因为有‘爱欲’。‘爱不重,不生娑婆’。人到娑婆世界来出生,就是因为爱欲太重。‘念不一,不生净土’。往生净土要靠阿弥陀佛,关键在念头要专一,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决没有第二个杂念,就决定生净土。若念阿弥陀佛时还夹杂其他的妄念,西方净土今生就没分,就去不了。还是‘爱欲’在作祟。

 

学佛的同修有许多不了解事实真相。念佛人,若生病,以为治病是药师佛的事,赶紧改念药师佛,求佛给我治病;阿弥陀佛暂时放在旁边。若遇灾难,赶紧念观音菩萨,求菩萨救苦救难;这也不是阿弥陀佛的事。把一切诸佛菩萨各个的职责分得很清楚,若发生什么事情就去找那一位。找的人既多,结果佛菩萨都不灵,皆不负责任,没有一个来照顾你,你就吃亏上当了。

 

一定要晓得,‘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你要是喜欢念观音菩萨,就一心专念观音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要念专一,念到‘一心不乱’。念观世音菩萨可以念到一心不乱,念药师如来也要念到一心不乱。‘三辈往生第二十四’,经上讲得很清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念任何佛菩萨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要记住一个原则:‘专一’。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以此持念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得往生。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凡圣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乱,往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往生‘实报庄严土’。所以,不论念什么经,不论念那一尊佛菩萨,都可以往生。但是,如果不是念《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一定要发愿回向才能往生,念念希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本经‘三辈往生’末后一段经文所说的,就是一切修学大乘法门的人往生净土。所以,西方净土法门非常广大,不是专念阿弥陀佛也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慈悲到了极处。可是三心二意,就不能往生。一定要念到‘一心’,要专一。‘一’才可贵,二就糟了,落到二、三,功夫就破坏了。

 

‘爱欲’要淡薄,对修行人来讲这是很大的障碍。不但对于世间一切法的爱欲要淡薄,对于佛法也不能贪著,不可以在佛法里生爱欲之想,我们的心才容易得清净。这个修行的原则,经题上都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人在六道轮回,真的是孤独。人死之后,实在非常孤独。人在临命终时,还没有断气,见到许多鬼魂,都是他的家亲眷属,他所说的都是已经过世的人。看到那一个人在门口,或者几个人一道来看他,其实来的并不是家亲眷属,是他的冤亲债主变化成家亲眷属的样子来诱惑他,他就跟著去了。跟去之后,他一变脸,就对你报复。这种境界在《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

 

同样的道理,念佛人无论念那一尊佛,无论念那一尊菩萨,临命终时往生净土,一定是阿弥陀佛来接引。平常念药师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临命终时药师佛来接引,决定不能去!因为你的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现前与愿心不相应,一定要阿弥陀佛来,才可以跟他去。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接引可以,因为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观音、势至都没有问题,其他菩萨来接引也不相应。

 

华府的周广大居士,他念了一天一夜,地藏菩萨出现了,不能跟他去。这就是我们求那个法门,与那个法门一定要相应;不相应的不能跟他走。临命终时家亲眷属来接引,都是非常危险的,不是真的,是假的!这要特别留意。

 

要晓得除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外,在六道里始终是孤独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孤独,因为家亲眷属、朋友太多了。过去生中的父母、师长、同学道友、家亲眷属念佛已经往生在西方,他们跟弥陀同来接引你。凡是跟阿弥陀佛同来接引你的诸上善人,都是与你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不会跟佛来接引你。一见面介绍,我是你那一生那一世的夫妇、兄弟、姊妹、好朋友、同参道友。一说,宿命、天眼种种本能一时恢复,想起来都认识。原来在净土中,亲戚、朋友这么多,应接不暇!要是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六道里真正是孤独。净土中那些诸上善人是先我往生的;我们是不老实,不肯依教修行,所以搞到现在还堕落轮回。这一生能往生,先往生的亲友都来接引你,一见面都认识。不论是那一生,不论是那一道的,都认识。这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去不可,那个地方等著欢迎我们的人很多。

 

“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这是事实,各人造的业自己要受果报,什么人都不能代替。譬如楞严会上阿难遭受的劫难。阿难本来就想得很天真,他是释迦牟尼佛最小的堂弟(释迦牟尼佛是大哥,最喜欢他的),以为自己有一点业障没有什么关系,将来大哥一定替他承当;那里晓得自己还要遭难。这才知道苦乐自受,佛也没有办法代他承受。各人造各人受,谁都代替不了。如果罪福是能代替的,我们就不需要自己修福,造作罪业没有关系。佛菩萨要是不代替我们承受,把一切众生的罪业都承当过去,就不是大慈大悲。这实在是众生的妄想,事实是没有办法代替!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不能代我们受苦,我们怎能代替别人?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必须负责。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六道众生起惑、造业、受报,“善恶变化”太快、太大,而且这个变化往往是自己不能控制,不能觉察。正因为如此,佛教诫我们,人在临终后八小时不要去碰他,就是因为‘善恶变化,追逐所生’的道理。

 

一生念佛的人,如果念佛功夫真正得力,决定往生,自然无所谓。因为‘往生’是见佛随佛去而舍弃此身,没有中阴。经云,若生天也没有中阴,这是福报很大,一断气就生到天上去了。堕阿鼻地狱、五无间地狱,也没有中阴,一断气就堕入地狱。除这三种人之外,都有中阴。‘中阴’是虽然断气,他的神识(中国人讲灵魂)还没走,在这个时候碰他,他会生烦恼,他感觉非常疼痛。假如他此时生起嗔恚,就会堕恶道。诸位晓得,贪爱堕饿鬼;嗔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所以,人在临命终时最好是为他助念,不要动他,不要碰他,这是最安全的方法。因为在这个时候‘善恶变化’最大,不是他自己控制得了的,这是最危险的时候。六道轮回,到那一道去,就看这一刹那的念头。

 

学佛的人过世时,最好与家亲眷属隔离,因为怕他生起贪爱之心,怕他见到自己家亲眷属生起爱恋,那就麻烦了!所以隔离,找一些学佛的同修来帮他助念,至少等到八个小时之后,家亲眷属再进来。这是妥善的方法,但是世间许多人不懂,觉得这样作法不近人情,皆是不晓得事实真相,也是很为难的一桩事。必须家人都懂一点佛法的道理,彼此能合作,这才好。

 

“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就是六道轮回。一入轮回,改头换面,再遇到不容易。纵然遇到,都不认识了。所以,佛在此地劝勉我们: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我们现在身体很健康、很强壮的时候,应该努力断恶修善,不要再等待。有些人说,学佛是老年退休以后的事,现在正是年轻有为,学什么佛!等到退休后再来学佛。但是很多人还没等到退休就死了。跟他提学佛,他也说学佛好,并不反对,自以为时候还没到,有很多事情还没了。实在讲,事情还没了,他的寿命已经没了。

 

佛在此劝勉我们,今天有健康的身体,就应当努力修学。一定要把握机会,决定不能让光阴空过。这是非常重要的!佛在本经苦口婆心劝导众生,真是一而再,再而三,一再重复劝导我们,真是慈悲到了极处。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闇。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佛教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前面四句是告诉我们贪、嗔、痴的‘痴’。愚痴的祸害很深、很重,果报也非常可怕。人为什么会造恶?追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愚痴’。愚痴是对于事理的真相不清楚,就是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失去理性。所以佛在此地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世间人自己都见不到。我们很冷静观察现前的社会,无论是中国或外国,确实有此现象存在,往往是非善恶颠倒。把恶的以为是善,善的以为是恶,这就是愚痴。

 

“吉凶祸福”是说果报。作善一定得福报,得的一定是吉、是福。造作恶业的,得的一定是凶、是祸害。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世间人不明了事实真相,就“竞各作之”。不但做,而且竞争造恶,果报就不堪设想。是非颠倒,愚痴造罪也不是没有因缘的,还是有个根本。

 

“身愚神闇”。‘身愚’是指造作恶业。最重要的根本因素就是‘神闇’。‘神’就是精神;‘闇’是昏闇。就是我们讲的愚痴,没有智慧。这样的人点都点不醒,学佛学了几天,又改变主意去学别的宗教、别的法门了。

 

“转受余教,颠倒相续”,这就是真假、邪正、是非、没有能力辨别。教育、宗教里,佛法确实是第一善。有机缘遇到是大幸,特别是这一部经典,这一个法门,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是决定遇不到的;纵然遇到了也不能生起决定的信心。听到别人讲异法,他的念头就改变,就转了,这就是‘转受余教’。要追溯根本的原因,还是福薄、善根少,正如《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少善根、福德、因缘,是没有法子的。所以,我们要不是认识得很清楚,难免不受异端影响。这就是‘颠倒相续’。

 

“无常根本”。‘无常’是讲人的思想、念头,刹那刹那在变化,一会儿念佛,一会儿想参禅,一会儿想持咒,甚至一会儿想学神通,现在还有气功。气功不是佛教的,很多人不了解,以为气功是佛教的一个法门,殊不知气功与佛教不相干。这一点,黄念祖老居士在《净土资粮》的‘谷响集’里答覆得很清楚。‘颠倒相续’,麻烦就来了,结果是愈迷愈深。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蒙冥’就是迷糊、糊涂。‘抵突’就是固执,与佛菩萨圣教抵触。不但不能接受,还要反其道而行,他们“不信经法”。这些人不是指一般社会上没有知识的人,往往是受过高等教育。受高等教育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就是经上讲的‘身愚神闇,转受余教’。‘余教’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在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书念得很多;跟他讲佛的经典,他不相信,认为佛经的承传不可靠,翻译更是不可靠。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写书,只有口述,是佛入灭之后,弟子们记录下来的。记录下来的东西可靠吗?有没有记错?他的疑问一大堆,这是自己障碍自己。

 

他不晓得当年集结经典的那些人(就是佛的弟子们),许多皆是古佛再来,大菩萨示现。他们不是凡夫,怎么会有错误!佛教传到中国来,当时中国译场之谨严,就令后人五体投地,令我们赞叹。更何况主持译经的这些大师都是修行证果之人,在中国历代传说,都是三果以上的圣者。不但是译经,古代讲经说法、注述经论的,都是修行证果的人。没有证果的人不敢讲,怕讲错!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教导的因果太可怕。这就知道从前人是多么小心谨慎,不像现代人。

 

现代人不念古书,不念圣贤书,把圣贤人智慧经验都否定。这就是“蒙冥抵突,不信经法”之由来。他不信也能说出一番道理来,听听也觉得似是有理,其实都是歪理,都不是正理。

 

“心无远虑”。‘远虑’是指后世来生。一切有情众生决不是只有这一生。如果只有这一生,实在不须如此苦修。确实是有来生!这一生的时间短,纵然活到一百岁(活一百岁的人毕竟不多),比起无限的时空,实在太短暂。‘人道’之外,其余的几道寿命都长。这个现象很奇怪,当然其中有很深密的道理。六道里只有人道的寿命短,其他五道的寿命都长。

 

‘天道’,佛在经上介绍得很清楚。四天王天距离我们最近,从我们地面往上,第一层就是四天王天。佛告诉我们,四天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也算一年三百六十天,那边的寿命是五百岁。一天是我们的五十年,要是活五百岁,你们算算,看他寿命多长。再往上去,寿命倍倍增加,到忉利天,就加一倍。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寿命是一千岁。天上寿命长,人间寿命短。

 

再看‘恶道’,譬如‘饿鬼道’。我们世间一般人都说人死了就作鬼,其实六道轮回,人死了那里都作鬼?世间人这个观念,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饿鬼道贪心重,想想那个人没有贪心,贪心重的人便堕饿鬼。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人间一年在鬼道是十二天。他们的寿命差不多是一千岁,也算一年三百六十天。他们的寿命是千岁,很少短命的。

 

‘地狱道’就更可怕。我们不讲根本地狱、阿鼻地狱,只讲一般的地狱。从前李老师编的《佛学十四讲》,其中为初学介绍地狱,地狱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年。中国号称五千年历史,在地狱不过才两天而已。地狱的寿命多长?真的是万岁。堕到阿鼻地狱还不止万万岁,这怎么得了!

 

三恶道中还有一个‘畜生道’,也许我们觉得畜生里有许多寿命很短的。它们的寿命虽短,但它不容易离开畜生身。因为畜生愚痴,执著那个身体就是它,死了以后还变成同类的畜生。像蚂蚁死了以后再投胎,又变蚂蚁。它不知道可以换一个身相,因为坚固的执著、愚痴。这就很可怕。

 

当年祇树给孤独园修理房子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在门口看到一窝蚂蚁,就笑了起来。旁边的弟子们问佛,为什么笑?佛说,你们看到这些蚂蚁没有?大家都说看到了。佛说,这些蚂蚁愚痴,可怜!七尊佛出世的时劫都过去了,它们还没有脱离蚂蚁身。一尊佛出世就算是三个阿僧祇劫,七尊佛是二十一个阿僧祇劫,它还是受蚂蚁身。并不是它有那么长的寿命,是死了以后又投胎作蚂蚁,始终没有想到要换个身体。畜生愚痴!这才知道前途渺茫,非常可怕。

 

学佛就是学觉悟,要有‘远虑’。今天在佛门里,我们总算找到一条出路,就是西方净土。如果我们这一生不认真修学,不能往生净土,三恶道决定有分。虽然是六道轮回,人、天两道轮到的机会少,轮到恶道的机会多。佛在经上这么说,我们要相信,佛决不打妄语。事实上,只要认真冷静反省一下,自己就会明白。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舍己为人’是善念;‘自私自利’是恶念。恶念多善念少,就决定堕三恶道。善念多恶念少,这种人不多,来生可以保住人身,得生人天。

 

我们讲‘三福’的时候提示诸位,三福的第一条是‘人天福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都要做到,而且要做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不失人天福报。当知人生于世非常短暂,眼前得失不值得计较;以后的日子长久,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今天不但世间没有几个人想到来生,即使学佛的同修们,真正想到来生来世的又有几个人!佛在此说这句话是对学佛人说的,是对念佛人讲的。如果把这一桩事忘了,只图眼前的享受,前途就非常可怕。

 

经上讲“各欲快意”,每一个人都希望称心如意。称心如意干什么事?不是干好事,干贪、嗔、痴、慢,损人利己,贪无厌足之事,以此为快意。

 

“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贪、嗔、痴三毒烦恼在支配身口造业,永远没止境。这还得了!一天的造作都是地狱果报,天天造作、年年造作,地狱是去定了。我们肉眼凡夫不见后果的可怕,诸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

 

“哀哉可伤”,是佛菩萨为此事感叹!佛菩萨有没有能力救我们?没有能力。佛菩萨对我们的救护,是在我们没有堕地狱之前。纵然造作地狱罪业也不怕,只要真正肯回头,依照佛的教训修学,特别是念佛法门能度。地狱众生已经堕在地狱里,佛菩萨也度不了。我们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大慈大悲,救度地狱的苦难众生。地藏菩萨把他们度到什么地方?最高只能度到忉利天,只能帮助他们生到人天两道。可是他们生到人、天两道,三毒烦恼习气又现前,又造业。所以,菩萨看他们刚刚出地狱没多久,怎么又回来了。想想地狱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年,就算长寿活到一百岁,从地狱的时差看人间一百年,只是地狱里的几分钟。这个人刚出去,怎么十几分钟又回来了!这是《地藏经》上说的,也是事实真相。他们不知道悔改,菩萨苦口婆心劝导,好难!

 

若能把念头转过来,一念善心得人天果报。如果不继续努力修行,转眼之间又堕入三途。这是地藏菩萨度众生,累劫也度不尽的道理。一切众生恶习气太盛,恶念不断,怎么得了!善念生不出来,恶念一天到晚都涌现在面前。所以,诸佛菩萨看到这个事实,感觉非常悲伤。菩萨虽然慈悲,也无可奈何。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这是讲最初没有遇到真正善知识的教导,所做的许多恶事还可以原谅。意思是我们在没有遇到正法之前,造作了很多罪业,甚至于毁谤佛法,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不是自己故意造作的;纵然是故意造作的,也是无知,对于佛法真相没能理解,误会所产生的。

 

在佛教史里,像净宗的祖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念儒书,自以为是孔子的门生,反对佛教。不但口头上常常污蔑佛教,还写文章来批评佛教。这都是造毁谤三宝的罪业,就是“不识道德”,不认识佛教。“无有语者”。没有善知识开导他,没人教他。“殊无怪也”。这是可以原谅的,可以不责怪的。

 

像这些人,以后遇到善知识,明白佛法,真正能痛改前非,认真的忏悔,修学,弘法利生,成为一代祖师。要问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代祖师?是忏悔的力量,也是一股怕堕地狱的力量在推动。他晓得这一生若不能成就,决定堕地狱。因为造作了地狱罪业,自己造的罪业,什么人都不能代替。唯一的生路就是自己认真修行,决定得生净土。是这力量在推动他,这是真正觉悟的力量。如果懵懵懂懂,造作地狱罪业还不知道,那就非常可怕。不知道努力,不知道改过自新,后果不堪设想!

 

下一段经文,教我们仔细观察周边的环境,从这里觉悟。

 

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

 

此四句承先启后,指世间愚痴造罪业的人,以为人死就永远消失,死了一切就完了,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断见’。还有一种,认为人死之后将来还是作人;狗死了之后来生还变狗,永远都不会更换的,这是‘常见’。这两种见解在佛法里都称为‘邪见’。这不是正知正见,是错误的见解。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恶确实是有报应的。这些人不相信,以为是古圣先贤欺骗无知的老百姓,要他们不要为非作歹。以为这是欺骗愚人的一种手段,所以不相信这是事实。这是愚痴,是真正‘颠倒相续’。佛教我们从事实真相去观察。

 

更相瞻视。且自见之。

 

对于世间的生死,善恶的报应,要很冷静的观察。这些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细心体察一定会见到的。近代西洋科学家们,利用许多科学方法,证实了佛法中所说的轮回,肯定是事实。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

 

这是举例教我们观察事实。这些现象,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几乎天天见到,街头上时时能遇到,殡仪馆里就更多。一天不晓得有多少人家遭遇到生离死别的痛苦,冷静去观察,哭泣有没有用处?没有用处!

 

一死一生。迭相顾恋。

 

在临死的时候,要分手,要别离,彼此都互相眷恋,彼此都放不下。

 

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

 

此句说明人在六道轮回之所以然的道理。前面经文讲得很清楚,‘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种临终时的恩爱别离,一别之后改头换面,再遇到时也不相识。要是真正觉悟之后,知道此事乃是一场空。人生如梦,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我们平常作梦的时间短,这个梦的时间比较长一点而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若过去生中修福,这一生享受富贵,是作了一场好梦;前生没修福,冤家债主很多,这一生是作一场恶梦。事实确是如此,真正要觉悟、要警惕!

 

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世尊在此告诫我们,要是不认真修行,损失就太大!经论中常说,‘人身难得’,得人身亦最可贵。原因是六道里只有人道容易修行,其余五道很难修行。天人寿命长,福报大,把修行这桩事忽略了。与天人谈修行,他们听了兴趣不大;他们天天享乐,生活自在,认为修行是苦事。这正是佛在经上讲的‘富贵学道难’。天人享富贵,劝他学佛很难。阿修罗福报也很大,嫉妒心、嗔恚心很重,也不容易接受佛法。教他修慈悲心、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他发不出来。恶道众生太苦了,所谓‘贫穷学道难’,劝他学佛,他三餐饭都吃不饱,那有心情学佛!唯独人道,就像小康之家,说富,也不太富;说贫,日子可以过得去,所以容易接受佛法,也真正能修学佛法。

 

佛叹‘人身可贵’,所以一切菩萨示现成佛都在人道,世尊也是在人道示现成佛。这说明得人身之殊胜,得人身不容易。‘人身难得’,我们已经得到人身;‘佛法难闻’,我们也已闻到佛法,这种殊胜的机缘甚难希有。现在世界有四十多亿人,试问其中有多少人闻到佛法?实在不成比例。闻到佛法的人,其中又有多少是闻到正法的?

 

现在台湾社会神佛不分,将佛作神,将神作佛之事很多。我听同修们说,有些人认为插上令旗都是佛教。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的造像,从无插令旗的。也有把乩童都算是佛教,这皆是很大的误会。所以,闻到正法的人又占几分之几?纵然闻到正法,在一生当中修学成就的,只有净土法门。又有几个人在一生中真正闻到净土法门?所以这样一层层的淘汰,全球四十亿人中,恐怕连十万人都难找到。这是事实,一点都不假。这才真正体会到‘佛法难闻’的真实义。

 

此经确实是如来出世所说的第一经,善导大师所讲的‘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一部经。这一部《无量寿经》自始至终都是说弥陀本愿。所以,这是如来的正说,如来唯一真传,诸佛真传之宝,希有难逢。

 

我们应当知道,要“深思熟计”。‘计’是计画、比较。就是要认真去想,多想想,多比较比较,然后才决定这一生所修学的法门。我们这一生中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一生没有空过。

 

决定法门之后,就要“专精行道”。这一句是我们修行成败的关键。无论选择那一个法门,修行能不能成就,就看自己是不是专精行道。有同修告诉我,他从小就念观音菩萨,念到现在已念成习惯;教他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句,不知不觉就变成观音菩萨,这要不要改?我教他不要改,‘观音菩萨’一直念下去就好。但是若能念《无量寿经》,念观音菩萨,回向求生净土就大圆满了。甚至于一生中修学其他大乘经典,念得很熟了,也不要改。有人把《金刚经》念得很熟,有人《普门品》念得很熟,《地藏经》念得很熟,都不要改,一直念下去,要‘专精行道’。若要求生净土,怎么办?回向求生净土就行。念《金刚经》、念《地藏经》,念完之后,‘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心行相应就行。这样求生净土,到临命终时还是阿弥陀佛来接引。

 

在本经我们都曾经读过,‘三辈往生’里,上辈、中辈、下辈都是专修净土法门的,是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往生的。末后一段经文,是专门讲‘读诵大乘’回向往生的。这些不是专修净土,修学其他法门,回向求生净土,也都能往生。由此可见净土法门真实广大!阿弥陀佛真是慈悲到极处,并没有说,你念我,我来接引你;你不念我,我就不接引你。那阿弥陀佛的心量就太小,还有分别、还有执著。须知阿弥陀佛接引的对象是心地清净的人,‘心净则土净’。念《地藏经》念到心清净,便欢迎你去,只要你肯去,就接引你往生。念《金刚经》念到心清净,也一样接引你往生,这才知道弥陀净土广大无边。

 

所以要‘专精行道’,要专不能杂。同时修两个法门、三个法门,心思就乱,不能专精。无论修学那个法门,标准都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我们修地藏法门,念《地藏经》,念地藏王菩萨,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回向才能往生。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也要念到这种功夫。如果达不到这种功夫,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还是不能往生。由此可知,往生的标准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这是非常重要的。

 

‘专精行道’很重要,特别讲‘行道’这两个字。刚才跟大家讲的是‘专精’。什么是‘行道’?‘行’是日常生活。现在有许多学佛的同修,把学佛跟生活看作两桩事。这样纵然能做到专精,但没有行道。能不能往生?靠不住。因为临命终时如果有一些来找麻烦的,心一乱就生障碍;没有把功夫在日常生活里锻炼。所以,佛在经论里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一定要应用在生活中、工作中、处世待人接物中,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一心不乱。我对人一心不乱,对事一心不乱,对物也一心不乱,就是修持的功夫。所以,修行跟生活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不可以分开的。生活就是念佛,就是修行。处世、待人、接物就是念佛,就是修行。这样就行!要把经典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实做到。

 

我教同修们读经,首先把经念熟。读经这个阶段最长不过五年,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是学佛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读经有两个目标:第一、是以读诵的方法成就三学,把妄想伏住。初学的人不念经就打妄想;念经,妄想自然不起现行。所以,用这个方法修习‘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二、是熟记经文。全部经文都能记住,不必刻意思索,于日常生活中自自然然就能提起观照作用。有了这个条件才能进入真修,要把经典里的道理、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佛在经上是怎样教我的,我应该怎样去做。若经文很熟,自然就想得起来;若不熟,临时去查经本,这样修行就很苦,就不容易。所以,经文一定要很熟。

 

第二个阶段应当一心专念佛号,经典一天念一遍就够了。念一遍是提醒自己,今天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跟佛在经上讲的教训一样不一样?依照经典的标准改过自新。这是‘行道’,这是真正做修正错误行为的功夫,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要努力去做。

 

“年寿旋尽,无可奈何”。人世寿命短促,古人惜寸阴,世出世法的成就,都要靠年轻。年轻人有精神、有体力,好修行。不可以为年轻有为,与人共争不急之务,那就错了。等到退休老的时候再想到修行,为时已晚,真正后悔莫及。

 

我们看古时候的高僧大德,《高僧传》及《居士传》,修行开悟证果的,差不多都在四十岁以前。四十岁以后修行证果的不是没有,已经很少。大概修学成就的年龄约在三十到四十岁,少数利根的也有二十几岁就得道,那是根性大利。如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在五祖忍和尚会下大澈大悟,明心见性。六祖会下也有几位年轻的,二十几岁就开悟,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在三十到四十岁这样的年龄真正觉悟。所以,年老修行艰难,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世间事得过且过,皆非紧要!应知我们生活在世间的寿命短促,一定要晓得什么事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真正觉悟的人皆知无过于求生净土,这才是人生第一桩大事。诸位要冷静想一想,没有比这件事更大了。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时,后悔已迟,无济于事。因此,修行的机会要认清,要能掌握住。机会失掉再想得到就不容易,非常困难。所以,古今中外真正英雄豪杰,有大智慧的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能掌握机缘。凡是能掌握机缘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

 

这两句是总说。下文教我们认真思考。六道的真相是苦多乐少,苦长乐短。迷惑的人太多,觉悟的人太少。二语足见悲悯有情,深慈厚泽。

 

各怀杀毒。

 

六道众生因迷惑而各怀损人利己之心,因贪欲、嗔恚、愚痴、嫉妒,而造作杀盗淫妄等极重罪业。冷静观之,此世实为一大杀场。

 

恶气冥冥。

 

‘恶气’指邪恶之气,若严重时,往往就在社会大众生活习俗中显著可见。佛法所谓身光,世法所说的气,新名词谓之磁场。实则一切人物自体都有气,都有光,皆有磁场,心地诚净的人,往往观见则知人事之兴衰,国土之治乱安危。就事而论,各人气色不同、各地区的气色也不同。然则今日世界恶气冥冥,佛预知之矣。

 

为妄兴事。

 

‘妄’是妄想,指三毒烦恼;‘兴事’是造作。天天打妄想,造作罪业。

 

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这五句是说明愚迷造作恶业的下场、果报。他所想的、所做的,与天地都违背。什么是天地?佛在讲解三界的时候告诉我们,色界天人除了修四禅八定之外,还要修四无量心。由此可知,佛经里所讲的‘天地’就是‘十善’,‘四无量心’就是天心,这是天人之德。如果从经典的意义来说,天地之德就是‘孝敬’。《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讲的孝,孝心、孝行,其事理之深广包含了虚空法界。

 

‘三福’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当知世出世间大圣皆将孝敬置于第一位。违背十善,违背慈悲喜舍,就是“恣意罪极”。这种人无所忌惮,为所欲为,以此作恶因缘,天地鬼神确实能“顿夺其寿”。他造的罪业重,造恶到极处,本来寿命很长的,现在变成短命,或致意外的灾难,这是鬼神夺他的寿命。

 

一般人的善恶造作都不太大,没什么大善,也没什么大恶,都是些小善小恶。每天虽然都有一些加减乘除,但是还不离谱,距离他报得的寿命,相差幅度不太大,这样命运就能算定。如果造大善大恶,加减乘除太大了,远远脱离他的果报,这就算不准了。短命变得长寿的,是做了大阴功,积有大阴德。‘阴德’就是做了好事,没有人知道。报得深,也报得大。做了些好事,大家都知道,立即得到表扬,个个称赞、夸奖,现世报掉,福德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为善,不要人知道。造恶则希望知道的人愈多愈好,因为这个人骂你一句,那个人哼你一声,就把所有的罪业都报掉了。所以,希望罪恶表扬出来都报掉;而善行需要积起来,积功累德。做错、做坏事情,有坏念头,知道的人愈多愈好。千万不可颠倒,自己做的好事处处表扬;坏事隐瞒著不让人知道,将来果报都在三途。

 

“下入恶道,无有出期”,这是讲堕落三恶道很容易,出来则非常困难。

 

若曹当熟思计。

 

这是佛劝勉我们的话。‘若曹’就是你们大家。此是汉朝时候的术语,当时称大家就叫‘若曹’。你们大家应当熟思、熟计,就是认真的多思考,多比较比较。善恶的果报,要多作比较,然后才有所选择,才真正会觉悟。

 

远离众恶。

 

‘众恶’归纳起来就是十恶业。十恶一定要远离。十恶:身之杀、盗、淫;口之妄语、两舌(挑拨是非)、绮语(花言巧语)、恶口(说话很粗鲁很难听);意之贪、嗔、痴。乃至一切损人自利之心行,一切恶业,感招恶果。佛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故教我们要“远离众恶”。

 

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不造十恶就是十善。不杀、不盗、不淫—身三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四善;不贪、不嗔、不痴—意三善。凡是令众生得善利之心行皆是善业,佛教我们要认真去修。尤其诱导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同生净土,不退成佛,乃世出世间第一无上无比之大善,大智大德者必定认真修取。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世间人所贪图的,所竞争的就是“爱欲荣华”。能不能得到?决定得不到。所得到的不止是昙花一现,转眼成空,了不可得。如果我们头脑清楚一点、冷静一点,看看这个世间,看看这些熟悉的人,这一生几十年当中的苦乐兴衰,看清楚了,就明了确实是不能常保。

 

真正有智慧的人,自己的生活,物质的享受,水平愈低愈好,少造业。不跟人比赛,心安理得,这一生过得很平安、很自在。现在是乱世,乱世当中,平安就是福,是真正的福报。要晓得,“皆当别离”,只差别离的早晚。“无可乐者”,得到的时候,好像是乐,离别的时候苦就来了。不得,则无乐,也无苦,苦乐都没有,才是真正幸福清心自在的正受。这个事实真相要看清楚。

 

当勤精进。生安乐国。

 

佛在此认真的劝勉我们,应当要勤奋、要精进求生西方净土。‘安乐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唯有往生西方净土才永远真正得到安稳,真正得到快乐。极乐世界之外,没有安乐处。

 

智慧明达。功德殊胜。

 

这两句是赞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们,若非“智慧明达”,则不能选择念佛求生净土。‘明’是明了;‘达’是通达无碍。这个‘智慧’不是小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通达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理事性相因果,无有一事不通达,无有一事不明了。具足这样的智慧决定选择净土。“功德殊胜”指往生到极乐世界生活之种种果报,殊胜无比!这是佛赞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利益。

 

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这是提出警戒,教导我们,不要随著现前的妄想心,贪图五欲六尘虚妄的享受。把佛讲的许多经、教诫,舍弃了,不能认真修学,那就落在别人后面。虽然这一生中也种下了善根,但这一生不能往生。将来多生多劫之后,再遇到此缘,还能继续不断的努力。纵然在那个时候往生,跟现前我们的同修往生比,却是落后太多了。别人早到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大菩萨,已经到他方世界去作佛,而我依旧轮回六道,岂非在人后也。佛在此极力勉励我们,往生要把握机缘,这一生就要成就,决定不落在别人的后面。

 

人家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人家能‘专精行道’。我们为什么落在人后?是我们没有能力做到‘专精行道’这一句。我们要记住,不要辜负世尊跟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教诲、对我们的期望,一定要认真努力,决志求生净土。

 

《返回世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