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入门

 

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吴真度居士整理

 

壹、为何修行净土法门

贰、三福

参、行门之障碍

肆、障碍之消除

伍、清净解脱之法

陆、正法与真实利益绝对相应

柒、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捌、顺行与劣行

玖、行门三大纲领

拾、行门之要

家庭主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精要十念法

 

诸位同修:

 

这次我们聚会的时间虽然很短,正好最近我在加州洛杉矶、圣荷西等地讲经,有不少的同修来见我,谈到修学功夫不得力,佛在经论上所说的殊胜之功德利益,我们没有能够获得,这原因究竟在那里?所以这三天,我想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壹、为何修行净土法门

 

佛法的修学,我们第一个目标当然是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是一个大问题,正是佛在《法华经》上所讲的‘一大事因缘’。世尊在许多大乘经论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论或是方法,无不是以此为终极之目的。

 

可是佛法传到现在,依中国历史之记载,已经三千年了,外国人的记载也超过二千五百年了,法传了这么久,总免不了有流弊发生。现在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末法时代’,五个五百年,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二千五百年之后,这个时代众生之根性,与古时候当然不相同,因此有许许多多的经论法门,不是不好,而是我们现代人修学,实在说呢,作不到啊。

 

依照大乘经的理论原则,无论修学那个法门,显教也好,密教也好,禅宗也好,教下也好,都需要断见思烦恼,才能够了脱生死。什么叫‘见思烦恼’?简单的说,‘见’就是指对于宇宙人生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这叫‘见烦恼’。‘思’是指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想法,见思包括的范围太多、太多了。

 

佛在经论上将无量的见思烦恼归纳为十大类,这是为说法方便起见。这十大类的任何一频,说实实在在的话,现代人都断不了,一类都断不了,何况十大类呢?若是断不了烦恼,这一生的修学就不能成就啊!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毛病,而是现代人的通病。

 

我们从倓虚大师的《念佛论》里可以看到,他老人家曾经非常感慨的说出,他一生当中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参禅有得禅定的,但是已经很少、很少了;而参禅开悟的,不但一生没见过,听也没听说过,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

 

参禅要是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不算成就;得禅定,定的功夫有浅深,功夫浅的生初禅、二禅;功夫深的生三禅、四禅;四禅天和四空天都没有离开天道,何况是得禅定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这就是说明末法时期众生,本身烦恼习气很重,再加上环境的外缘不善,什么叫‘不善’?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

的诱惑,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怎么能成就?

 

何况修学中,古大德所谓的‘不老实’,这句话份量很重、很重,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听了没在意,笑笑而已,没当一回事情,而不晓得这句话正是说中了我们的要害。

 

为什么不老实?不外乎二个原因,要是依佛经来说是善根浅薄,没有福报,要是以我们现代话来讲呢:

 

第一:我们对于经义未能真正了解。

 

第二:我们在世做人,苦头尚未吃够。

 

所以修学就不老实了,这是误了我们一生的大事。

 

那要怎样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如何修学,我们这一生才真正有成就?这是每位同修心目中所希求的。我们既然有这个愿望,这愿心是不是真的恳切呢?如果真有这个认识,真有一个恳切的愿心,那么此人就是佛经上所讲的‘觉悟的人’,他真的觉悟了。

 

如果我们还醉生梦死,过一天算一天,以这样的心态学佛,依旧是在无明迷惑之中,并没有觉悟,他修学功夫怎会得力?

 

这些年来,我们在讲习当中,诸位从录影带里听到,还有一些已经写成文字的,大家也都有看到,我们从那里入门呢?一定要从‘三福。六和’,‘六和’并不是专指出家人的道场,如果‘六和’是专指出家人的道场,那在家人怎能成就呢?

 

我们必须要晓得,‘六和’不分在家、出家,所以佛法是平等法,特别是净宗的法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能令九法界的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所以在末法时期要想成就,只有这一门了。

 

念佛往生的人,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病苦,我们确实亲眼看见,也时有所闻,这法门叫‘易行道’。修学这法门的基础还是‘三福。六和’,这‘三福。六和’,我想我们同修人人都能道得,都会说啊,做到了没有呢?没有做到,就没用处。

 

前几个星期,我在洛杉矶讲演,有一位同修来告诉我,他说他持经,我问他持什么经,他说他持《无量寿经》已经三千遍了,我就告诉他,你不是持经,他说那是什么?他每天都有读诵,我说你是读经,你读了三千遍,你没有持;他说什么叫‘持’呢?‘持’是做到,佛在经上讲的那些话,你做到没?你没有做到就叫‘读经’,连‘念经’都没有,‘念’是什么?你心上真有,你是有口无心,对不对?他说对。有口无心是读经,尚谈不上是‘念经’,你能够说‘持’吗?

 

我举一句话,经上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做到没有?他还算老实,摇摇头说:‘我没做到’,没有做到,你就是没有‘持’。大乘经论上,佛告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摆在第一,佛所讲的理论你懂了,方法你明白了,你能够把理论、方法在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了,那才叫‘受持L。所以‘受持’和‘读经’是两桩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我教初学,开始要把经念三千遍,目的何在?教你把经典上的教训牢牢记住,必须在生活当中,在处事接物待人当中去做到,这叫‘受持’,那就有感应了。假如你没有照做,你来告诉我,你也有感应,我相不相信?我相信,我为什么相信?你的感应不是佛菩萨,你的感应是妖魔鬼怪。确实有感应,妖魔鬼怪加持你,帮助你增长贪嗔痴,帮助你造作恶业,帮助你赶快堕阿鼻地狱。

 

世尊在《楞严经》末后说我们学佛人有五十种阴魔,魔会加持,魔的力量、威神,我们也不能够小看他。你的心正、行正,就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心邪、行邪,就与妖魔鬼怪感应道交。

 

社会很复杂,六道里的情形比我们现在更要复杂,一个人在这个时代,要想了生死出三界,的确不容易,但是也不能把它看得太难,把它看得太难,那也错误了。它的确有门径,有道路,这就一定要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

 

贰、三福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三福第一个是孝顺父母,我们讲得很多很多了。我们经念不熟,经义含糊不明,心行与经教相违背,这是大不孝、大不敬,必须要知道啊。

 

奉事师长,我们学佛人第一个老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老师教我们学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也是我们的‘本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心像不像佛心?念头像不像佛的念头?佛的心、佛的念头像什么样子?一部《无量寿经》、《阿隬陀经》里所讲的就是佛的真心,佛的样子,我们有没有认真去体会?有没有认真的去修行?

 

修行就是依照佛所说的标准,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错误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如果我们天天还装著学佛的样子,而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这个感应的必定是魔,这不是佛,是魔来加持。魔来加持的用意在那里?用意在灭佛法,障碍佛法。

 

不但你这一生当中不会自在,不会如意,将来的果报更可畏怖。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有没有警觉到?所以我劝勉我们的同修,我们的机缘是无比的殊胜,在这一会里,失掉人身而堕三途,实在是太可惜了,说得不好听的,太冤枉了。

 

所以佛法的基础,根本的根本就是‘孝敬’,把孝敬扩大,孝敬一切众生,这是学佛。果然能够做到孝敬一切众生了,那就恭喜你了,你不但超越轮回,你也超越十法界了。因为真正孝敬一切众生,只有法身大士才能做到,《华严经》所讲的,圆教初住以上才能做到。因此心不能不发,发了之后,要认真努力去把它兑现,也就是要做到。

 

在行为上,罪业最重的是杀业,所以佛综合戒律的重心,告诉我们‘慈心不杀’,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要培养慈悲心,决定不能杀害,乃至恼害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不能学佛,恼害众生一定结得很多的冤仇,所以这些冤家债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觉的人决定不会与众生结冤仇,凡是与众生结冤仇的都是迷惑颠倒,都是被无明烦恼所覆。要修十善业,这是行门的基础,我们应将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标准都是经论上的教诲,从这基础入佛门。

 

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入佛门先受三归依,这是佛陀教给我们脱离六道轮回,趋向菩提涅槃的方向目标,称之为‘三宝’。三宝就是觉、正、净,时时处处保持自己的觉心,觉而不迷,我们从前是迷而不觉,现在转过头来叫‘回归’,回过头来要归依‘觉而不迷’。

 

又教我们从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什么样的知见才算是‘正’呢?佛菩萨决定不会说‘我的知见是正知正见,你们的知见是错误的知见。’,没有这种佛菩萨。

 

佛菩萨告诉我们,与自性相应的知见是正知正见,与自性相悖的知见是邪知邪见,这样的说法,我们就服了。因为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我们要承认我们的看法、想法都是错误的,所以在初学时不能不靠佛。但是佛说得很好,佛不是教我们永远的依赖他,可以依赖他一小段的时间,不是教我们长远的依赖,佛教我们自己要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就不要依赖他了,但是在没有见性之前,我们不依赖他就没有第二个方法好走了。

 

明心见性谈何容易呢?必须要断烦恼,破烦恼障啊!烦恼障碍了我们的自性,你有烦恼就决定不能见性,还得要学法门;学法门也破所知障,所知也是障碍自性。这二大类的障碍都除掉了,才能明心见性。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诸根闇钝的凡夫,要发愿求生净土,这方法妙绝了,可以暂时不要断见思烦恼就往生西方净土,也不必修学无量法门,只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好好的跟阿弥陀佛学,到那地方去,再断烦恼,再学法门,我们这才有救。

 

因此受持三归,我们要归依阿隬陀佛,归依净宗经典,净宗经典现在只有五经一论,你全归依五经一论,很好,如果嫌多,六种里任何一种都行。也许有人问,一种那不太少了吗?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自古至今,有许多人连一部经都没有,一生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也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

 

一句名号都能成就,何况一部经呢?

 

我们在这里要真正能信得过,像《金刚经》上说的‘信心不逆’,我们才能成就。

 

僧宝,我们归依大势至,我们净宗归依三宝,落实在事相上,大势至是理智,不是感情,观世音是慈悲;所以叫你归依僧,是叫你归依理性的慈悲,而不是感情的慈悲;感情的慈悲就坏事了,慈悲要以理智做基础,这样才是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的‘戒’,我们可以解释为佛在一切经典里所说的教诫,我们也都要遵守,而不是呆呆板板的几个戒条,你仔细看经典里的教诲,这些戒条都包含在其中,并无缺失,再从这个基础上契入菩萨法门。

 

菩萨法第一个是发大心,发菩提心。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同学一定要牢牢记住,佛在经上为我们讲往生的条件,二句八字,《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都没两样,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什么是菩提心?度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如果我讨厌一个众生,我不喜欢这个众生,你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告诉诸位,你不能去,不要说一天念十万句佛号,念一百万声佛号,你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呢?你没有菩提心,这点不能不注意。

 

从前李老师常讲,现在的人念佛,一万个念佛的人,难得有二、三个往生,他们不是不精进,那念珠也不离手啊,嘴里一天到晚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他没有菩提心,不符合往生的标准。‘一向专念’他做到了,但他没做到‘发菩提心’,这不能往生啊。

 

昨天馆长和我们闲谈,谈到孔老夫子,夫子的德学,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非常明显,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老夫子‘三十而立’,立什么?立志啊,儒家讲的立志就是我们佛法讲的发心。夫子立志是志于学,终生从事于学问;我们今天立志,普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立的是这个志,四弘誓愿是立志,我们是否真的立了?

 

儒家讲不立志,什么成就都谈不上,为什么呢?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再努力也不会有结果。出世间法比世间法要严格得多,你不发愿怎么行呢?所以第一要发愿,发菩提心就是发大愿,夫子的过程实在是我们的榜样。

 

‘四十而不惑’,他就不迷惑了,不迷惑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了,他不迷了。‘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因缘果报,他清楚了,他明白了,知道一切众生无一不是因缘果报循环相续的现象而已。

 

‘六十而耳顺’,心定下来了,清净心现前,《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智慧现前了。禅宗六祖大师在《坛经》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耳顺是不见世间过了;《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是不见世间过,那个境界是耳顺的境界。

 

到七十岁功夫成就了,如何存心?‘随心所欲而不踰矩’,‘矩’是什么?与法性完全相应是‘矩’,绝对不会违背法性,也就是说随心所欲,他自自然然合情合理合法。这个妙啊,这是我们佛家讲的‘大自在’,生活自在了,工作自在了,处事待人接物也自在了,这就是我们讲的‘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受用’。夫子能得到,学佛的人,说老实话,应当更快速更圆满的得到,这才能讲得过去。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末后一条是‘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是果报;果复杂,就复杂的程度来说,因必然与果成正比例,而这么复杂的因果里面,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决定不造恶因。

 

我早年接触佛法,对于佛陀最佩服的地方,是佛陀只教人顾自己,不教你看别人。这个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所有的教诫都教我一个人,没有教别人,我们如果不从这里入门,你想早一天道业成就,是决定做不到的。

 

因为佛法修学的中心是禅定,是清净心。

 

如果时时刻刻会想到外面的环境,去分别外面的环境,你想想,你什么时候能得定?永远没指望了。

 

你要真正成就禅定,成就清净心,要完全不缘外界,往里面缘,这是佛法高明之所在,所以佛法叫‘内学’,是教你不向外攀缘。外面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好人也好,恶人也好,我都不要理会。我们对外面的境界用一个真诚恭敬心,顺境也如此,逆境也如此;善人如此,恶人也如此,绝不用两个心,一心真诚。你能用这个心,好人、善人赞你,恶人也赞叹你,恶人被你感动了,断恶修善了。

 

所以六祖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问过。’,常常见世间过,自己就完了。我们今天犯的大毛病,一天到晚都看到别人过,却看不到自己过。几时我们能不见到别人过,而见自己过,你就成功了,你的功夫就得力了,你就能得真实的受用了。

 

别人怎么做,他自有他的因果,要紧的是自己。他的因果,我们也不能代他受,也不能帮他转。何况在这个年头,谁肯说别人过失?古人都不说,我们读《礼记》,汉朝时的作品,什么人说你的过失?只有二种人,一个是你的父母,另一个则是你的老师,他有责任说你的过失,你不会反抗;朋友同学说过失都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所以,谁肯说过失?没人肯说啊。

 

佛菩萨讲经说法是旁敲侧击,让我们听了会想一想自己有无此过失,有的话,赶快反省,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佛菩萨不会指著我们而说过失,他只是谈谈说说,让你自己去反省,让你自己去觉悟,他的心是清净的。所以经论里说了许许多多的过失,实际上佛并没看到任何一个人有过失,这是佛法教学的高明,不失清净心啊。

 

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要从这些地方去反省,体会得诸佛菩萨真诚的慈悲,无尽的慈悲;只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如教修行,可以不问环境,自然有佛护念,护法神保佑你;你不必耽忧有人来破坏、障碍,否则别人没有障碍,倒是你先障碍自己了。你想这些干什么呢?这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先把自己毁掉了,这是我们应当要看破、放下的。

 

要深信诸佛的护念,护念就是一切诸佛如来常常挂念你,常常关怀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护法善神尊敬你、佩服你、拥护你。如果自己时时刻刻提防这个,提防那个,佛也不护念你了,护法神也不保佑你了,你自己看著办吧,这个亏就吃大了。

 

所以‘信佛’这二字很不容易,信了佛了,那还有这些妄想?那还有这些忧虑、牵挂?都没有了,这样才能一心向道。‘道’在那里?道就是生活,就是穿衣吃饭。你在《金刚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一开端,‘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那就是‘道’。由此可知,日常生活没有改变,每天工作也没有改变,处事待人接物,种种应酬还照样。

 

佛菩萨和世人差别在那里呢?世人在一切境缘当中,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与道相违背了。诸佛菩萨在一切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生活自在,他的应酬也自在,得大自在,得大圆满。

 

大自在、大圆满都是从清净心里生出来的,《金刚经》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般若智慧。实相般若智慧现前,怎么会不自在呢?怎么会不圆满呢?归结到一个清净心哪。

 

所以会修行的人,在一切时、一切处永远守住你的清净心,也就是前面所讲三归的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样念佛求生净土,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世缘之中,佛在经上说过,‘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二句话说得好,世间事可以做,《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在那里呢?障碍在‘世间意’,‘世间意’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你不能有这个东西;这二句话的意思很深、很广。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讲什么?就是说的这些东西,千言万语,说之不尽,对人、对事、对物、我想怎么样,想就错了,想就落到意识里去了,‘想’就是妄想。

 

那你要问,那一个人不是这样想法?没错,人人都是凡夫,都有妄想,谁不是如此?佛菩萨没这个想法,可惜你没见过,你所见的都是凡夫,所以你把这桩事当做正常的了。

 

为什么佛菩萨没有这个想法呢?佛菩萨知道万法皆空,《金刚经》上说的‘三心不可得’,能想的是空的;诸法缘生,缘生性空,所想的也是空的,它还有什么想头?没想啦。不想而应付事情却能面面周到,他为什么那么周到?那是智慧的流露。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们诸位看看佛的经典,你看佛说的话,说得好不好?有条理、有层次,一点都不乱,不论是讲理讲事,头头是道。佛有无起个念头,‘我这次要怎样讲法?’,没有,不起心,不动念,完全顺乎自性,从心性里自自然然流露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起心动念,搞出来的却是漏洞百出,怎么讲都没有人家圆满,怎么写都没人家文字的漂亮。所以学佛就是要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一切用真诚心,真诚心自然生智慧,自然得诸佛加持,这‘加持’就是诸佛的护念、关怀。

 

真诚心是佛心,你和佛是同心;四弘誓愿是和佛同愿,同心同愿,同德同心,我们有没有把这意思体会到呢?有没有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几分呢?这就是我们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原因在此地。

 

仔细反省、检点,我们做错了,我们今天是随顺烦恼啊,随顺习气。烦恼是贪嗔痴,我们随顺这些;见色闻声,中意的就起贪心,起傲慢心;不中意的就起嗔恚心,这都是愚痴。

 

所以表面上好像是学佛,而实际上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一丝毫都没有改过来,佛在经上所讲的‘受持’二字,我们不但没做到,这二字的意思都没懂,都把它错解了,以为我每天把经念一遍就是‘受持’了,你说这错到那里去了?

 

要想功夫得力,实在讲,功夫得力就是改喜我们的生活,不但改善现前的生活,更改善我们来世、后世的生活,这意思很长、很长了,真的是深长得很。照我们现前这种生活方式,诚如佛在大小乘经论上所讲的,我们失掉人身之后,要再得人身,难了,难了,到那里去了呢?大多堕到三恶道去了。

 

怎么晓得堕三恶道?只要听听大家讲的一句话就明白了,什么话?‘死了做鬼了!’,大家都认为死后都做鬼了,没听说死了又来做人,都只听说死后做鬼了。

 

佛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们的想法都是人死都做鬼了,你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想法,那你一定去做鬼了。有几个人想过死了以后再做人或生天,做佛做菩萨,这很少听到啊!所听到的都是人死去做鬼了。我们不要以为这句话很平常,未必是真的,实实在在这句话是真的,这句话很不平常。

 

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也说明佛所说的人死后再得人身很不容易,何况要依佛经所说的原理,来生要得人身,一定要具足五戒的条件,五戒与我们中国儒家所讲的五常,内容是相同的。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第一个是仁慈,你有没有做到?对人、对物是否有一片仁慈之心?

 

义,对人对事是否有尽义务之心?虽有报酬,但并不看重它,而认为我本份的工作,我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好,这是道义,而不是看在报酬的份上,报酬多我就多做一点,报酬少我就少做一点,这种人无义啊。

 

礼,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

 

智,简单讲就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

 

信,是信用,信用里最重要的是‘不自欺,不欺人。’,自己欺骗自己就是昧著良心,我们一般俗话讲‘没有良心’,没有良心还谈什么信用?内,昧著自己良心;外,用种种方法去欺骗别人。

 

犯了这五条,你就不能得人身;这五条你都做到了,自己想想问心无愧,来生就可以得人身。我们看看今天社会上这些大众,再比照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我自己有没有做到?我自己来生能不能得人身?如果仁、义、礼、智、信都没有,来生必定堕三途。

 

刚才讲了,一般人都说人死后都做鬼了,六道轮回不到其它道,偏偏到鬼道,既有这个说法,就有它的道理在。饿鬼道的条件是贪心、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的对象可多啦,只要贪心重就是饿鬼道的业因。

 

嗔恚、嫉妒心重是地狱道的业因。没有智慧,不能辨别真妄,不能辨别邪正,不能辨别喜恶,这是畜生道的业因。贪、嗔、痴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自己反省反省,自己有没有贪嗔痴呢?贪嗔痴这个意念严重不严重呢?如果这个意念很重,你就要警觉了,我的前途将一片黑暗。我们要想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息灭贪嗔痴,勤修信愿行三资粮,如教修行,我们此生就没有空过了,这一生的因缘无比的殊胜,能够遇到真正的佛法,又遇到佛法里最殊胜的净宗法门。

 

这个缘份不可思议,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清初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居然遇到了,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如果自己不能够抓住,不能够把握住,让它空过了,那才叫真可惜了。

 

今天我们要继续谈谈在行门里的一些障碍,实在说,世尊确确实实是一切智者,正如同世间宗教徒们对于神的赞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佛灭度后,就是佛灭二千五百年之后,末法时期众生修学的障碍,世尊当年在讲经说法当中都曾经说出,若非真正的一切智是说不出来的。

 

参、行门之障碍

 

现代造作罪业可以说是很普遍,已经把这桩事情看做正常事了,所以司空见惯不以为意,而不知道果报之可怕,有几个学佛的,无论是出家或在家,真的是觉悟了?真的是回头了?佛在经上也说这很稀有、很少见,但是不能说没有,只是说相当的稀少,我们要自问是否为佛所说的少数人当中的一个?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到的,应当认真的去反省、去检点。

 

佛在世时,曾经有一些菩萨表现得很愚痴,没有智慧,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即使想修行,也是障碍重重,他们是否真是如此?在我们想像当中未必是真的,因为世尊当年出现于世时,许许多多的古佛与大菩萨再来,帮助佛弘法利生,示现为佛的比丘众、菩萨众,甚至于为佛的护法众,无论他们是顺行或逆行,都是故意装作的,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了教化一切众生,这真的是大慈大悲。

 

没有他们的这些表现,有许多的法,佛就不说了,因为佛说法是应机而说,他们种种的示现都是代众生请法的。有的人是发问,这是言语请法;有的人是故意造作一些恶行,让佛看到了而来开导、教训,这是以身业来请法。除了口业、身业能启请外,还有意业也能启请,我们在大乘经上也常看到,弟子们起心动念,虽然没说出来,佛已经知道了,像《无量寿经》阿阇王子那一段,他们是念请,心里有此念头,还没有说出来,佛就说出他们过去生中的因缘。由此可知,身、语、意三业皆可请法。

 

所以我们明白了这点,经典上密行的比丘、菩萨,我们不能以轻慢心来看待,一定要晓得他是大慈大悲,代我们来请法,他所表的正是我们现在的意恶、口恶、行恶,若无他们的启请,就没有佛的开导,我们怎会知道自己犯了过失?怎么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过失?

 

我们略举经上一个例子,这桩事情在讲习当中常讲,虽然常讲,往往也为大众所疏忽了,那就是随自己的高兴,随著自己的欢喜来骂人、诽谤人、侮辱人,而不晓得造这种罪业的果报之可怕。

 

佛在经上为我们说了一棒事情,说的是出家人,是佛陀在世时的出家人,不是末法时期。出家人以为自己多闻,常在佛的会下听佛讲经说法,听多了,于是仗著自己的多闻而生骄慢之心,即现代人所谓的‘值得骄傲啊!’,佛在世时,他修持得很好,持戒清净,听经也多,就值得骄傲了。骄傲是烦恼,你看看他,不生智慧而生烦恼,这错了。

 

还有一类修行人,虽然没有骄慢之心,他修苦行,少欲知足,这很难得了,像后世住山、住茅蓬,修定的这些人,身心确实比一般人清净,但是他著相了,著相错了,《金刚经》上说得很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不承认此人是菩萨。我们想想,佛世尚且如是,何况末法时,五五百年之后啊。

 

世尊当年在世,可以说是一生都在讲经说法,说法四十九年,那时科技没有发明,佛在一处说法,远地的众生就没有机会来听,闻法的机缘非常难得,于是世尊就派遣他的弟子,这些弟子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都能讲经说法,于是被佛派至各地,代佛去弘法利生,也就是说这些人在佛陀会下,妤像已修学毕业了,他能讲,也懂得修行,修得也不错,就被派至各处去讲经说法。

 

佛的智慧圆满,福德也圆满,当然得一切大众的恭敬,学生里那就不一样了,被派出去的学生,大多数也都能得到听众的恭敬,信受奉行,但是也有少数不如意的,遭受人们轻视的,遭受人们诽谤的。

 

我们知道六道众生的烦恼习气很重,烦恼里的贪、嗔、痴、慢、嫉妒,这些都不必学的,是与生俱来的烦恼;看别人比自己优越,心里面就不服,于是就想方设法去破坏。现在是末法时期,这些事情比从前更多,随时随处,我们都能够遇到。

 

弘法是好事,但好事多磨,磨就是挫折,虽是一桩好事,但你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佛说当时有二位说法的比丘,是佛弟子,被派到外面弘法利生的。法师如果有德行、有辩才、有善巧,自然能得信众的欢喜,所以这二位法师法缘很殊胜,信众很多,当然供养也就多了。别的法师看到后,心里就难过了,嫉妒心生起来,想方设法去障碍他,于是就造谣生事,说他破戒,说他只会说,不能行,说他破了四重戒,这四重戒是杀、盗、淫、妄。

 

有人在挑拨,有人在造谣,有人在诽谤,有人在间离,教这些听众们对他产生怀疑,失去了信心,那法缘就逐渐逐渐减少了,听众都散掉了。这位嫉妒法师说法的人,他的目的都达到了,他做得很成功。

 

可是佛说了,由于造谣生事这个人他所造的恶业,他的果报是六百万年在阿鼻地狱,这六百万年是我们人间的时间,我们中国号称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诸位想想,五千年都还不足一万年,他堕阿鼻地狱受罪的期限是六百万年。

 

六百万年后从阿鼻地狱出来了,他的罪并没有消完,重罪报完了,还有余罪,于是转到等活地狱,时间是四百万年;再生到黑绳地狱,时间是二百万年,然后再转到轻一点的烧热地狱,也是六百万年。这四个地狱的时间总共是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佛说的,佛在《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绝对不说一句假话。

 

我们想想,造这种罪业很容易,为什么有这么重的罪?这往往教我们想不通,好像罪报太重了,太过份了。其实诸位要是细读戒经就晓得,佛法里的结罪,没有人跟他结,不像世间有法律,有法官来判刑,佛法里没有,诸佛菩萨不作判官,不作法官的;佛法里也没像世间法律一样,有如何惩罚罪人的,佛菩萨是一片慈悲。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罪业呢?这个罪叫‘性罪’,真的是自作自受。地狱在那里?地狱是你自己的罪报变现出来的,不是有人去造一个地狱来让你受罪。佛菩萨不干这种事情,诸天鬼神也不干这种事情,阎罗王也不干这种事情。

 

朱镜宙老居士以前曾口述过,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好像是《八大人觉经讲记》,里面有记载,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此人是民初的国学大师。他说他岳父在世时,曾经做过东岳的判官,东岳大帝是大鬼王,他的权势仅次于阎罗王,判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地位很高。章太炎先生是学佛的,听说地里有炮烙的刑罚,炮烙即是将铁柱烧红后,教罪人去抱,他说这种刑罚太残酷了,建议东岳大帝可否废除此种刑罪。

 

东岳大帝也没说话,笑笑著就派了二个小鬼带他到刑场亲自去看,这二个小鬼就带他走了很远,指著一处说就在面前,而章太炎他却看不到,于是乎才恍然大悟,那刑罚不是人设立的,是他自性里变现出来的,与《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所说的完全相应。

 

经上讲地狱只有二种人能见到,一个是造作罪业去受刑的人,那是变现的;另外一种是菩萨到地狱里去救度众生。不是这二种人,地狱在面前,你也见不到,所以章太炎见不到。这才明了了不是残酷仁慈的问题,是罪性变现出来的果报。

 

正如同一个人,平日作恶多端,晚上则尽做恶梦,谁给他制造出来的呢?是他自性变现出来的,绝不是别人造一个恶梦去给他受,不是的,是自己变出来的。

 

罪是从何处结得这么重呢?佛告诉我们,他所造的罪业,对象不是这二位说法的法师,你诽谤这二个人,实在讲,不是很重的罪,罪是从什么地方去算呢?是从这一个地区,所有的这一切信众,他因为你的诽谤而不相信佛法了,不愿意再听佛法了,不愿意再依佛法修行了,你把这个地区的众生之善根断掉了,把这个地区的众生之法身慧命断掉了,那笔帐是从这里算的,这个罪就重了。

 

佛经上常说杀人生命事小,你杀了这个人,四十九天后,他去投胎又来了。一个人被杀,很容易得人身,因为被杀没有罪,只有杀人的人才有罪。我这生得人身,我因还有余福,我虽被人杀了,四十九天后投胎还能做人,来生还继续享福。所以杀人生命罪小,断人慧命罪就大了。

 

佛法不容易闻到,这个机缘太难得、太难得了,经上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闻佛法比得人身还要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闻到佛法,如果觉悟了,他这一生就做佛了。他成佛了,你想想看,他那个功德,诸佛如来都赞叹不尽,你今天把他这个缘断掉了,你这罪有多重?罪是由此来算的。

 

所以佛说造这种罪业要堕地狱一千八百万年,从地狱出来还有余报,地狱出来之后才得人身,佛讲五百世中生盲无目,也就是生下来眼睛就瞎了,要当五百世的瞎子。五百世之后,那个罪就愈来愈轻了,但是还常生在边地,佛法讲的边地就是文化水准很落后的地区,人愚痴,不能受到好的教育,贫穷下劣,常被别人诽谤、戏弄,被别人欺负,这都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报啊。

 

这个人以前也曾经出家过,也是修行人,就是因嫉妒障碍而造了如此重的罪,所以他有时也会一念觉醒想修行,虽然这念头暂起,但因业障重,很快地,这念头又消失了,这才知道难。

 

我们应当肯定,我们自己过去生中都曾经历过,佛不是说别人,正是说我们自己,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应知道这当中是曾有多么长的时间,在受这些罪报啊。佛讲这些话,今天的人,有几个能接受呢?几个人能相信?

 

读佛经,听讲演,好像听神话故事一样,好像佛所讲的这些神话故事与自己毫不相关,那里晓得佛所讲的正是我们自己本人,佛说他们将来业障消灭时,将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会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会为你授记。这话是真的吗?真的,为什么的?我们曾经听过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曾经看过阿弥陀佛的塑像、画像,阿赖耶识里已有阿弥陀佛的种子,正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道里在此地。

 

肆、障碍之消除

 

但是此生当中,如果我们不认真修学,不把我们这些障碍消除掉,我们这一生就不能往生,即使没有造作大的过失,也不能往生。如果继续造作重罪、谤佛、谤法、谤僧,那个麻烦就大了,还要去搞地狱,还要去变畜牲、做愚痴的人,还要经过无量劫,那实在是太苦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忏悔,要认真的去悔过。悔过在根本上就是要改变我们的观念,从心地上改,从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做起,我们一定要先从事相上去改才有效果,佛已为我们举了这几个例子,因为事太复杂了,说之不尽,我们要有能力闻一知十,听到佛讲一个例子,就能联想到许许多多类似的,这些都必需要改。

 

一、不求他过

 

首先,从今而后对于弘法的善知识,无论他是在家、出家,看到他犯了过失,或是听到他犯了过失,决定不说,要确确实实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我们是凡夫,他是什么境界,我们怎会知道?他如果是凡夫,他造罪业,他自有果报,我们要是到处去宣扬,到处要分别、执著,我们自己要受果报,这个太不值得了。这就是绝不障碍弘法利生,绝不障碍这个地区的大众闻法之机缘。

 

不可以常常去找别人的缺陷,存这个念头已经就不好了,何况还有这种行为?对于自己的修持产生重大的障碍,那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

 

我们所修的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净宗在这三条里,特别著重在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常常去找别人的麻烦,你的心怎么能清净?要想得清净心,什么人的事都不要去管,我们的心才会清净。存心找别人麻烦,绝对不会有清净心,这种人绝对不会得定。

 

没有定就没有智慧,没有定慧,他一定是为无明烦恼所覆盖,一个人一天到晚生无明,他怎能不造罪业呢?不可能嘛,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

 

二、勿自赞毁他

 

其次,纵然我们自己修行得很如法了,昨天我说过了,纵然功夫得力了,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了,也不可以自赞毁他。这是常常有的毛病,常赞叹自己的法门,并说自己修得很好,别人都不行,这是不可以的,这也是妄想、分别、执著。

 

你说自己修得很好,那跟阿罗汉比呢?和菩萨比呢?差远了,这一点点算什么?决定不可以自赞,决定不可以诽谤别人。这现象古时候有,现在就太多、太多了,不晓得这罪业重啊。

 

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见到参禅的人,就好像见到冤家对头一样,见到学密的人也像冤家对头一样,这怎么可以呢?禅是佛传下来的,密也是佛传下来的,你要是诽谤它,岂不是谤佛,谤佛所说之法?依照禅、密而修行成就的人很多啊,现在虽少了,从前很多,那你不是谤僧吗?

 

所以不知不觉,我们常犯这个毛病,自赞毁他,诽谤三宝,这又堕阿鼻地狱,这傻事从此后再也不做了。应该是什么态度呢?看到别人参禅,看到别人持咒,我们恭恭敬敬对待他,欢喜恭敬,赞叹而不能诽谤。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圣一法师来看我,并听我讲经,听了三天,他很欢喜,劝他的信徒们都来听我讲经。他是参禅的,有一天他邀请我到他的寺庙去参访,我也很欢喜接受了。他在大屿山宝莲寺的后面,有一条小路,车不能走,人步行过去大约要三、四十分钟才到他的小庙。

 

他告诉我为什么不开路,就是教来的人不方便,你不是真正来参学的,不要到我这里来,所以不开马路,这用意很好。我到那边去一看,非常佩服,我一生都未见过如此庄严肃穆的道场,里面约有四十多位住众,每天按照时间坐香,他们参禅。

 

法师请我在禅堂里讲开示,我总不能说参禅不能成就,念佛才能成就啊,那不是破坏人家的道场吗?这个决定不可以的。好在我过去曾经讲过《金刚经》、《六祖坛经》、《永嘉禅宗集证道歌》,禅宗东西讲过一些,所以口头禅还不错;我对他们赞叹、佩服,赞叹道场,赞叹法师,赞叹参学的大众,这是应当的。

 

我离开之后,和我一起去的同修们在路上告诉我,‘法师,你对于禅这样赞叹,你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我就告诉他们,因为我的根性不利,比不上别人参禅,别说我不可能开悟,连是否能得禅定都没把握;这念佛依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还有点把握。

 

我说这些都是实在话,所以佛家常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彼此赞叹,佛法才能复兴,才能发扬光大,这一个一个都彼此诽谤,不得了,大家统统堕阿鼻地狱。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才开无量法门。

 

法门是应机说法,你喜欢那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都能成就,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怎么可以诽谤呢?不但佛门当中一切法门不能诽谤,世间宗教也不可以诽谤。西方国家这二千年来维系社会的秩序,就是宗教信仰,使人起心动念就会想到上帝,总会收敛一点,这就是世间的善法,你怎么可以破坏它呢?你怎么可以说没有神,没有上帝呢?

 

人要是失去宗教信仰,随顺烦恼,那就无恶不作了,那还得了吗?所以对世间善法也要赞叹。佛教给我们的六念当中,除念佛法僧之外,还要念天啊,这天就是代表宗教,这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常常为一切众生幸福著想,为一切众生和睦安乐著想,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法,我们都要尊敬,都要赞叹。

 

我们生长在此一时代,非常痛苦,不要看这时代科技发达,物质文明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确比从前进步太多了,但是我们所得的这些享受,诸位冷静去想一想,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仔细去算一算,得不偿失,我们得到的太少了,失去的却太大、太大了;这个帐几个人会算?会算的愈来愈少了。

 

我们损失的是什么?伦理损失了,道德损失了,人与人之间那份厚道损失了,真情损失了;这是今日科技无论怎么发明都无法弥补的,所以得不偿失。

 

这个时代的修行要是成功了,诸佛菩萨都赞叹,都佩服啊;修行失败堕阿鼻地狱,诸佛菩萨也点头,没错,应该的,为什么呢?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有多大的定力能够稳得住?你有多大的智慧能把这事实的真相看清楚?这才知道不简单。不像从前,从前社会风气好,人心善良,人人能够守礼守法,不敢违非作歹,对于圣贤人的教诲都能够尊重,所以修学容易多了。

 

难信而能信,难修而肯修,这就是杰出之人,是诸佛菩萨与圣贤所赞叹的,我们是否为其中的一份子?

 

在这个时代,佛教给我们的每一句话,我们仔细去想想,义理都很深广,譬如佛教我们‘与诸众生。不求其过。’,不要专看别人的过失,不要举别人的罪过,这话意思深长啊。

 

第一个是能够成就自己的定慧,成就自己的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染污的心,贪嗔痴慢就是染污,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烦恼,是造业。

 

我们不管世间人的过,世间人造的罪业,我也不闻不问,心就容易清净,这是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你找别人的麻烦,你说别人的罪过,那个人甘不甘心?情不情愿?如果不甘心、不情愿,那你就和他结下冤仇了;结了冤仇必定有报复。纵然你做得十分的技巧,别人还不知道是你陷害的,你能掩饰得这样的高明,他虽不知是谁陷害的,但记恨在心,死了之后去当鬼,鬼有五通,他当了鬼就会把从前陷害他的人抓出来了,找到之后,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一生你害他,来生他害你,再来生你又害他,永远搞不清了,菩提道上产生重重的障难,就是从这里来的。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从根本上下手,根本是‘不见世间过。不见人是非。’,即使过去曾经造过这个业,我现在把这个缘断掉了,缘断了之后,好啊,虽有因,没有缘,它不会结果,我们念佛往生也把障碍减低了。

 

伍、清净解脱之法

 

一、舍绪愦闹

 

其次,佛教我们热闹的场所少接近,喜欢热闹,你想想看,那心怎么定得下来?凡是佛禁止我们,不让我们做的,你仔细去想一想,都是障碍定慧的。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的人要能静得下来,愈是清静的环境愈好,真的是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无事与道相应了,道就是定、慧。

 

二、少欲知足

 

在日常生活当中,佛教我们要知足,知足常乐,把欲望、希求这个念头要打掉,因为欲望、希求是六道轮回的根本;这种念头不断,这种念头增长,就很难摆脱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身要清净,心要清净,环境也要清净,这才是很好的助缘。

 

用什么方法把妄想除掉呢?这条很重要,妄想是六道轮回的根,是三恶道的根。净宗教给我们的方法是念佛,我们没有办法不想啊,它自然会想,想不想也不行,做不到,总是会想;佛晓得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那要想什么?想佛,想经。经念的很熟,常常想经所讲的道理,要想这个,这个好;或者是想经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也好。

 

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常想西方极乐世界,这境界就会变成西方极乐世界;常想阿弥陀佛,这正报身形就会变成阿弥陀佛,这很有道理,不能错想了,错想了就坏了,看错了,想错了,果报不可思议。

 

三、远离利养

 

佛说在末法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一些菩萨没有智慧,这些菩萨包括有出家、在家的菩萨,我们现在通常受了菩萨戒的,都挂名做菩萨了,再去建一个道场,道场里热热闹闹的,天天搞佛事,这叫‘弘法利生’。

 

我们在台湾也常听说‘开佛店’,建一个道场,把它当做商业来经营,这叫‘开佛店’了,这就是佛说的‘愚痴的菩萨’,没有智慧的菩萨。他们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目的在那里?目的是有利,赚钱哪,或者是信徒供养的,无论你用什么手段,这个钱愈来愈多,就生欢喜心。要是没有钱,他就不喜欢了,以这种心态从事于佛教的事业,其至于为人说法,都是过失,都在造罪业。

 

何况还要用种种手段把这些亲友、信徒统统拉过来,归属于我。这还不算,还要教那些出家众、在家众要恭敬我、供养我,对我要生绝对的信心。佛说这些愚痴的菩萨以财利过为人说法,没有财利,他就心生疲倦,于一切没有利养的地方,也就是供养微薄的地方,不称他的心意,他就觉得这个地方没有味道,这个地方我下一次再也不来了。

 

专求供养,专求别人伺候,专求别人尊重,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样子,古来就说‘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确确实实没有为利益一切众生,没有真正为帮助一切众生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帮助众生改变他现前的生活环境,这是佛所说愚痴的菩萨,没有智慧,造作罪业,果报都在三途。

 

四、以无希望心说法

 

所以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凡是有希求心,即使为众生说法,那个法也不清净,那个法实在讲也不如法,所谓‘不如法’,是经典没错,而是他讲错了,所讲的不是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这个罪业很重。

 

五、不以贪污心说法

 

佛绝对不说贪污的心能成熟众生,所谓自己都度不了自己了,怎么能度别人?佛讲的贪是指贪、嗔、痴,污是指染污,我们今天讲的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及见解的污染,本身有这么严重的污染,怎能帮助别人?

 

六、不以尊重供养安乐其身为利益事

 

佛不说尊重供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但小乘经上没有,大乘经上也没有,何况以种种手段及欺诈的方式所得来的利养,这是佛决定不许可的,我们决定不能做这些事情。不但不能做。这种不正当的贪的念头都不能生,为什么?因为有此念头,决定不能往生,你一天念一百部经,念一百万声佛号,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以为你能往生?

 

七、以读经念佛伏妄念

 

读经、念佛是方法,目的在清净心;用这个方法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掉,把清洁心念出来,心净则土净,这才能往生。千万不要把意思搞错了,以为多念佛号才能往生,一面念佛,一面还搞贪嗔痴,一面还计算怎样去盘算别人,这能往生吗?

 

所以要知道,用这种方法把烦恼念掉,把妄想念掉,把分别、执著念掉,把清净心、慈悲心念出来,这才能往生。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和经上所讲的比照比照,对一对。为什么佛菩萨教我们做早晚课?这意思我跟诸位说得很多了,早晚课是治病的,古时候早晚课是自己做的,佛陀在世,佛法刚刚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大众在一起共修就是听经、研究讨论,好像上课一样;修行是个人修个人的,没有在一起共修,只有听经、研究讨论才在一起。

 

在一起共修,我们净土宗第一位就是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了念佛堂,找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人共修,但是其他的宗派没听说过,而每派普遍提倡共修则是唐朝中叶以后的事情,实在讲是百丈和马祖二位大师提倡建丛林,建丛林就是提倡不但要共学,而且要共修。所以丛林制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大家在一起共同修行,共同修行有什么好处?就是依众靠众。自己一个人有时会偷懒懈怠,大家在一起,逼著你不用功不行,一个看著一个,大家互相勉励,互相督促,不敢偷懒,是这个意思。

 

所以丛林制度对末法众生有好处,一个人很容易懈怠,很容易退转;但是人家在一块是真修,这才有早晚课诵,课诵的内容是看我们害的什么病,要用什么药来治。古时候的课诵本,现在不适用了,也就是说它可以治那时候人的病,但现在人的病已治不了。那怎么办呢?要检查我自己是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药来对治。

 

今天我们修净土,《阿弥陀经》好啊,太短、太深了,也许你会说《阿弥陀经》很好懂啊,不深哪,那你去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去看看莲池大师的注解,你会吓一跳,你才晓得深,比《无量寿经》深,所以我们今天课诵采取《无量寿经》,熟读它,常常想到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有没有做到?

 

晚课是反省,已经做到的,要勉励自己,明天要做得更好,没有做到的,一定想法子做到,如教修行,这是早晚课,这早晚课才有真实的功德。不是早晨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佛菩萨听,而与自己生活行为毫不相关,那罪业就重了,都堕阿鼻地狱。

 

见了阎罗王还问:‘我天天早晚课一堂都没有缺,你怎么教我下阿鼻地狱?’,阎罗王告诉你:‘你早晨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再骗佛菩萨一次,骗了一辈子,你不堕地狱,谁下地狱?’。要知道啊,要是不懂早晚课的意义,那都是阿鼻地狱的业因,骗佛菩萨,佛菩萨不在世,泥塑木雕的形象,你都忍心骗他,你的心太狠了。

 

光阴过得很快,这次讲演,今天是最后的一天,下一次就是此地举办的佛七法会,欢迎诸位同修能够来参加。这三天我们所讨论的,与我们的修学、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

 

陆、正法与真实利益绝对相应

 

首先我们要体认,在这个时代的生活、修行都非常的艰难,也正是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说的,魔障太多了;我们眼所见的,耳所闰的,凡是与我们清净心相违背的,都是属于魔障。所以佛在经上说得好,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也有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当然是教诫菩萨,希望后学都能遵守。

 

第一个原则,佛所说的一切法绝对是与利益相应,也就是说佛帮助我们在现前生活上得到好处,如果说现前得好处,而来生得不到好处,后生也得不到好处,佛说这不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是今生得好处,来生后世,生生世世都得好处,这叫‘真实的利益’。与此相违背的,诸佛菩萨决定不说。

 

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因为除佛外,在现代这个社会,就像《楞严经》所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所说当然不是正法,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他?有那么多人拥护他?这里面当然有道理。

 

如果从利益上说,也许这些邪师能够帮助你现前得利益,可是决定不能保证你来生得利益。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不难体会到,现前可以使你得到名闻利养,满足你的贪嗔痴慢,满足你的烦恼,你也很喜欢,你所要贪得的也都能得到。

 

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我们命中没有这些富贵,没有这些名利,这些邪师能不能帮我们得到呢?告诉诸位,决定不可能的。假如他能帮助我们得到,那他的能力就超越因果了,他能够把因果定律推翻,诸佛如来都做不到的,他怎么能做到?

 

由此可知,即使他以种种的方式,很像是他帮助我们得到的,其实那是我们命里所有的,真正的事实真相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些事实,凡是头脑冷静一点的人也能看得出,他这些所有的信徒、信众,是不是个个都能得到名闻利养呢?不见得,真正能得到的是少数人哪,如果说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大概就是真的。

 

有些人得到,有些人得不到,那就未必是真的,得到的人是他的机缘成熟,业因成熟,果报现前,就是这么一回事情。由此可知不是他的能力,他有能力知道你的果报何时会现前,他是有这些小神通,知道你什么时候走运,知道你什么时候将会升官,知道你什么时候将会发财,藉你的因缘,他说他来加持你,他来保佑你,你上了他的当啊,来生必堕三途,所以这个不是利益,与真实的利益不相应。

 

佛教导我们,我们要求世间的富贵,不是求不到,常言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要怎样求法呢?一定要如理如法,它有正当的理论和方法。

 

理上来讲,真诚心、清净心、大慈悲心。事上讲的,那就是佛告诉我们的‘布施’。财布施是种因,得财富是果报,所以我们要想得财富,一定要修财布施。

 

你要想聪明智慧,你要懂得法布施。

 

你要希望你健康长寿,你要知道修无畏布施。

 

佛是教我们修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个是相应的,不但是利益相应,与法也相应,如理如法,没有求不到的。如果我们有所希求而不能满愿,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自己有业障,障碍住了,所求不能满愿。

 

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要把业障找出来,把业障消除,所求就满愿了。佛在一切经里,这些理论及事实,以及所求的方法,讲得太多太多了,诸位读《无量寿经》就讲得很圆满,读熟之后,有机会同修们在一起要互相研究讨论,经文里的义理如何应用到生活上,我们日常生活、工作要怎样去运用这些原理原则,那才是真修行。

 

所以要与利益相应,要与法相应,要与理论方法相应,更重要的要与断烦恼相应。魔所说的一切法绝对没有这个,魔不教你断烦恼,魔是鼓励你搞贪嗔痴慢,佛菩萨是教你远离烦恼,灭尽烦恼。

 

远离烦恼,你的修行功夫就得力了;灭尽烦恼,你才能证果,也就是说你才能得到大圆满,才能得到大自在。

 

在末法时期,也就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诸佛菩萨应世,也就是他们要是再来,再来的人有啊,不是没有,但是不一定是什么身份,有出家法师的身份,有在家居士长者的身份,必是劝你念佛求去净土,为什么?因这是究竟圆满的利益。

 

如果此生不能往生,不论你修学那个法门,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你没有能力断见思烦恼。不离轮回,绝对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是我们不能不警惕的。

 

佛以身作则,为一切大众说法,守住这个原则,纵然佛陀在世时,各种不同根基的学人,在家、出家的这些弟子,根性成熟了,所以佛说种种法门帮助他们成就,这就是以后留下来这么多的经典。

 

可是佛在《大集经》上明白的开示后人,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正法是世尊灭度后一千年;像法时期禅定成就,佛教传到中国来正是像法时期,所以禅定成就在中国的的确确显示出灿烂的光彩。佛法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在无论是从中国历史的记载,或者是外国人计算的方法,世尊灭度二千年以后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修净土容易成就,这话是佛说的。所以一切诸佛菩萨要是乘愿再来世间,一定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

 

柒、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楞严经》上说现前世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正从那里辨别?世尊说法四个原则的反面就是魔说。

 

第一、就是绝对与利益不相应。

 

这是魔说,换句话说,那些法学了,实实在在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就有损耗,那些地方损耗?我们就不必说了,诸位想想,不难见到。

 

第二、就是非法相应。

 

与佛所说的法恰恰相悖,和佛讲的相反。

 

第三、一定和烦恼相应。

 

你修学他那个法门,烦恼不但不能消除,天天增长,增长贪嗔痴慢,增长嫉妒,增长造罪业。

 

第四、绝对与生死相应。

 

也就是说他不主张超越轮回,他教人死了以后赶快再来做人。死了之后,你想做人就能得人身吗?不见得,佛说的话是真的,佛比喻说人死之后,来生能再得人身的,如爪上的土,不能得人身则如大地的土。所以人失去人身,来生能再得人身,凤毛麟角,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

 

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呢?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此生五戒十善修得很好,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身三口四意三,我就不必细说了。自己想想,我这一生当中,能不能为自己的五戒十善打上八十分,如果可以打八十分,来生决定不失人身;假如没有这个分数,来生就靠不住了。

 

所以魔家说法与生死、六道轮回相应,不教你出六道。我们接待一切众生,你的亲戚朋友、认识的人,也应当给他们说法,劝他们断恶修善,劝他们念佛往生。与世尊这四个原则相应,你说的就是正法,与这四条不相应,那你说得就是邪法,这是我们要记住的。

 

捌、顺行与劣行

 

我们可以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菩萨在这世间有种种不同的示现,示现随顺法性行的,没有问题,我们不会怀疑,我们会很尊重依教奉行。但是也有示现随顺劣行的,我们就相当不容易辨别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留意的。

 

示现劣行的,譬如破戒了,故意示现种种罪恶之行,他的示现,一定有他特别的因缘,度一些特殊的对象,不是在一般人当中轻易随便示现的,如果我们能体察到这一层,那你就有相当的智慧了。

 

这种示现,自古至今,时时可以听到,若有机缘,你也可以能见到。关于此点,佛有特别的教诲,佛举一个例子,譬如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就见到好几位随顺烦恼的。这些菩萨,佛称为‘慧行菩萨’,不是初学的菩萨,初学的菩萨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初学的菩萨贪嗔痴慢的习气没有断,你要是造作这些恶业,必定堕三途。

 

慧行菩萨是指什么样的人?《金刚经》上所讲的破了四相及四见的菩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他统统都没有了,这是什么人?大乘经上常讲的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他示现种种恶行,他心里头没有,他度众生可以大开方便之门,毫无约束;人家的心地清净,真正一尘不染,他有这个本事。

 

我们中国人大都晓得古时候有个济公长老,你看济公的行持好像不守戒律,也不守清规,还特别喜欢吃狗肉。确实有济公此人,但不是小说写的那人,小说是不负责任的。那他是不是有这些行持呢?有,《高僧传》里确实有记载,他是吃狗肉、喝烧酒的,而且《高僧传》里的‘济公传’很长,比其他法师的传记都长,好像有四、五卷,那是真实的,不是小说,记载他生平的事迹,那是阿罗汉应化来的,不是凡人。

 

他度的那些对象,是我们一般规规矩矩持戒、讲经、念佛的人所度不了的那些众生,成就无量功德,他心地清净,不为烦恼缠绕,他有这个本事。这一类的人,我们学不得,我们只有佩服,只有恭敬赞叹,决定不能学,你要是学他,你堕三途,他不负责任。

 

近代民国初年,出现一位和济公长老很相似,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人称‘金山活佛’,他的行仪很像宋朝的济公。这种示现是逆行的,你看他每天早晚课也没有,从来没有看他念过经,也没有看过他诵过戒,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和男女居士混在一起,一起吃喝,什么都不讲究。

 

他能教人佩服,人家称他‘活佛’,对他恭敬得不得了,他就穿一件单衣服,春夏秋冬就是穿这一件衣服,冬天也没觉得冷,夏天也不觉得热,这就很奇怪啊。他的衣服也不洗,一生都没洗过一次澡,他的身上也不臭,不但不臭,他身上还有香气,这不是普通人,我们学不得的,这是真的。

 

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冒充这些圣人,他也无拘无束,但你仔细去观察,他冬天穿不穿棉衣?如果他冬天要是穿一件单衣服,那大概是真的;如果冬天穿得厚厚的,恐怕不是真的。夏天看他能不能穿皮袄?饮食是否能不分别?不分别干净、肮脏统统都吃。如果在这些地方他没有,可能他是冒充的,这都是我们自己要细心、要谨慎的,学佛不要被人欺骗了。

 

形迹能骗人,言词能骗人、写成书也能骗人,应当要谨慎;现在这个时代,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没有限制,不同于过去,你看前清以前的时代,你所写的东西要出版,在佛教里要经过国家的审查,不是你随便可以流通的,当代的高僧大德审查没问题了,才送到皇帝那里,批准后才可以流通,不像现在如此自由。

 

自由有它的好处,但是弊病更多,邪知邪见充斥社会,没有高度智慧的人,很难不被他迷惑,这是民主自由的缺点。古时专制时代,皇帝他的确是保护人民的清净心,保护你不受污染,他有此责任,有此使命。

 

在中国古时候,这一切当政务官的,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行政首长’,地方上的县市长,他也遵守三条戒,这三条戒就是‘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九字,这就是他当政务官的责任及使命。

 

‘君’是领导老百姓,他若是县市长,他要领导县市的民众。‘作之亲’,他要拿做父母的心来关怀市民,所谓‘民之父母’、‘父母官’,你要帮助他,使他的生活能够更好。‘作之师’,你还要教导他们,教育他们。所以政务官的三戒条(三使命)就是‘君、亲、师’。

 

现在民主时代不讲这三条了,民主时代称政务官为‘人民的公仆’,你们是主人,我是仆人,你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你想想看,我们要父母的政务官好呢?还是要一个奴才的政务官好呢?

 

父母照顾我们无微不至,你家里的佣人照顾你未必可靠,所以有许多人问我,‘法师,你是赞成民主,还是帝制?’,我说我赞成帝制,我不赞成民主,我知道帝制的好处,帝制的优点比民主多,而弊害比民主少。诸位如果细读历史就明了了,不要以为当皇帝的都很自私,实在讲,自私就是他的好处,他要处处小心,处处谨慎,处处顾虑到老百姓的利益,如果疏忽了,人民会起革命将他推翻。他要想令人民拥护,他就要当一个好皇帝,真正替国家、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他,他代代才能相传,才能传个几十代,传个几百年。所以专制不是没有好处,现在总统任期四年,就没有这种责任感了。

 

我们再说回来,佛教诫初学的菩萨,我们大家都是初学的菩萨,第一桩要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名闻利养的祸害,决定沾染不得。可是名闻利养最容易诱惑人,几个人能够舍离?如果不能够从这里回头,我们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太难了。

 

佛教人少欲知足,欲望少就很容易满足。我们现在每天三餐,佛陀在世时,日中一食。三餐饭能吃得饱,衣服能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物质生活足了,少烦少恼,心才能够向道。要是贪图利养,决定增长贪嗔痴慢,增长烦恼,丧失正念。

 

佛所说的一切善法,不但你做不到,甚至于佛所讲的这些意义,你都体会不到。佛所说的殊胜福田,你不能够领会,殊胜的福田就是戒定慧三学,是布施等六度、普贤十大愿王。虽然你也能说得,实际上你对于佛的教诲存著轻慢心,不愿意去做,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魔相应,这样怎么能成就呢?所以佛教初学的菩萨一定要远离名闻利养。

 

说到这里,我们就想起明末莲池大师,他是明朝末年四大师之一,中兴佛法最殊胜的,后世提起莲池大师,没有不尊敬的,没有不向往的。莲池大师自己说他年轻时参学,非常仰慕当时一位高僧大德,遍融老和尚,他真的是恭敬,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这样的虔诚,见到老和尚请求开示,老和尚跟他说了一句话,‘你要好好的记住,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说完了就叫他走,旁边的听众看到这个样子都哈哈大笑,以为莲池老远三步一叩到这里来,老和尚一定有妙法为他开示,那里晓得只说这么一句话。

 

莲池大师的心真诚恭敬,他就接受了,他告诉别人‘老和尚值得人尊敬。’,说的是老实话,没有谈玄说妙来欺骗后学,于是他一生遵循,他的成就得力于老和尚一句话点醒他,一生远离名闻利养。

 

遍融老和尚的话,与佛对初学的开示相应,这些前面已讲过,‘与利益相应。与法相应。与断烦恼相应。与大涅槃相应。’,这样的人是真善知识。

 

一个少欲知足之人,他的好处很多,最明显的是他减少许许多多的过失,我们知道,不但是世间人,就是佛门当中,出家人当中,许许多多的过失由那里生的?贪欲生的。

 

玖、行门三大纲领

 

佛在《无量寿经》为我们说出行门的三大纲领:

 

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这里面包含无尽深广之义,身、语、意三业,佛在《无量寿经》把口业放在第一,为什么?一切众生最容易造作的是口业。我们要晓得口业,前面和诸位讲的小故事,造谣生事、破坏法师讲经、间离法帅和听众,堕阿鼻地狱一千八百万年;从地狱出来,五百世生盲;还不晓得多少世要贫穷下劣,然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人身,才晓得造作口业之可怕。

 

二、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三、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这三句话是行门的总纲领,我们要牢记在心头,一切经论所说的,都是这三条纲领的细说,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应酬里面,怎样去实践这三大纲领。

 

现代人新的思潮是所谓的求新、求变、求速,这是现代的时代潮流,这种思想佛法里有没有?大乘佛法里有,但是相当不容易,初学的菩萨如果也有这个观念,要求新、要求变、要求快,很可能走上歧途而不自觉。那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呢?佛在经上讲慧行菩萨,法身大士可以做,人家心清净,智慧开了。

 

心不清净,智慧没有开,生活在烦恼中,这求新、求变、求速的观念是绝对有害的。所以初学的菩萨最好是遵循古大德走的道路,你要晓得,佛教传到中国二千年了,二千年前已在印度流行一千年了,三千年当中,凡是走老路、老实遵循的人,没有不成就的;想一些新奇花样,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的,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深去反省。

 

佛法和世间法不一样,理论和方法也不相同,我们此生到底想不想了生死出轮回?这是我们自己修行的关键,真的想了生死、超越六道轮回,我们就要重视佛的教诲,要求解、要实行、要认真努力去做到,我们此生才有成就的希望。

 

佛教我们做的,应当认真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做,这才是佛的弟子,这才是佛的好学生,万万不能做一个挂名的佛弟子,也就是有名无实。

 

拾、行门之要

 

为佛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做的有三桩事情,一天都不能够缺少。

 

第一是读诵。

 

读经,对著经本叫‘读’;你念得很熟了,不需要经本都能背下来,背就叫‘诵’。

 

读诵的目的在那里?不忘佛对我的教诲,时时刻刻想到佛对自己的教训,也就是说那些应当要做,那些不应当做。

 

第二是修行。

 

修行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念头佛不许可的,一生起来,我们马上把它改过来。‘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词、行为,有了过失,这过失是以佛的教训做标准,把这些过失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在言语造作之中,要常常觉悟,要知道自己的过失。

 

我们佛门里常讲‘开悟’,有很多人视开悟为很玄,很奇妙不可思议,其实都是骗人的,什么叫‘开悟’?我知道我自己的过失,知道我自己的毛病,我觉悟了,这就是‘开悟’了。你自己一身的毛病而不知道,你迷惑颠倒啊,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开悟了;把自己的毛病过失改过来,这叫‘真修’,这才是修行。

 

恭敬善人,喜欢善事,成人之美,这叫有‘德’;心地清净平等,大慈大悲,这叫‘得道’,都在日用平常之中,那有什么玄妙?那有什么稀奇?所以要认真反省检点,修正行为,天天要做,时时刻刻要做。

 

第三为人演说。

 

‘演’是表演,也是我们在讲习当中常讲的,佛菩萨是九法界有情众生的最佳榜样,最好的模范,他给我们做榜样、做模范,他表演给我们看,什么表演?不是叫你到舞台表演,生活就是表演,工作是表演,待人接物应酬也是表演,言语造作都是表演;做别人的好榜样,让别人看到心生敬仰才向你学习,这是‘演’。

 

‘说’就是讲经说法,这讲经说法的范围非常之大,经上常讲,不一定叫你讲全经,经上的一句,经上的半偈,半偈是两句,随时随地遇到人就劝人,善根成熟的就劝他念佛,善根没有成熟的就劝他断恶修善,自求多福。

 

例如朋友见了面,你问他想不想发财?我知道发财的方法,你要不要听?这个他很中意,一说他的精神马上就来了。怎么发财?修财布施得财富,财布施的范围很广,不是叫你拿著钱财,到处到寺庙里去捐献,那就错了,是你要善用你的财物,能够利益社会,利益大众,这个就是真的布施。

 

这三桩事情,佛在一切经上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要能体会到佛的意思,要晓得怎样去奉行,才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还有一桩重要的事情,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众务’,这个过失很大。

 

‘众务’是什么?喜欢做事,喜欢经营许许多的事业,佛说这是过失,佛在经上曾讲到,他举了一个例子,‘若有菩萨’,这菩萨是没有智慧的菩萨,愚痴的菩萨,经营许多的事业,我举个例子,譬如造宝塔,这和建道场的意思差不多,古人常讲造塔供佛、福报无边;佛说此人修福,纵然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世尊说:‘我看到这位菩萨不会生欢喜心,他也不是真的供养我,也不是恭敬于我。’。

 

我们看这段经文,就会联想到梁武帝那个时代,菩提达摩到中国来,他就是中国禅宗的祖师,梁武帝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菩萨,他就喜欢干这个事情,到处盖庙,共盖了四百八十座庙,都是很有规糢的寺庙,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寺庙。他也喜欢劝人出家,他说度出家人共数十万人,他以帝王之尊及财富来建庙及供养出家人。

 

达摩来了和他见了面,梁武帝感到值得骄傲,值得夸耀,就向达摩祖师说他做了这么多事情,‘我的功德大不大呢?’,达摩祖师是个老实人,正是经上讲的‘清净心为众生说法’,说了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了这句话很不高兴,这一盆冷水浇到头上,算了,不护他的法了,搞得菩提达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到慧可,传法给他。

 

假如当年达摩祖师要是能随顺人情,‘你老人家功德很大很大。’,那梁武帝不就变成他的护法了吗?但是一个真正修道人绝对不为名闻利养而说非法之法,他说的是正法,所以梁武帝建四百八十座道场并无功德。佛在经上讲,你建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功德。

 

道理在那里?就是前面讲的‘非真实利益’,这个不是真实利益,不如法,不能了生死,也不能证涅槃,与这个不相干啊!这些事情说得好听点是福报,六道众生有漏的福报,与功德毫不相干。所以世尊教诫菩萨一定要与波罗蜜相应之法,‘乃至受持四句偈’,这是《金刚经》上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所得的功德,前面所说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与他不能比,《金刚经》上这样的比喻太多了。

 

《无量寿经》上说得更好,‘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小乘圣人是阿罗汉,大乘圣人是地上菩萨、等觉菩萨、诸佛如来,你供养这些人如恒河沙数那么多,佛说不如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利益,永恒的利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你一生就成佛。

 

不要说成佛了,就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作菩萨时,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了,你就有智慧、有神通、有能力度尽虚空遍法界有缘的众生,你就能帮得上忙了,你承侍供养恒沙圣众,只是修一点福而已,你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你不但不能度众生,自己也度不了,此话六祖大师说得很好,‘生死大事,福不能救。’,再大的福报也不能帮你了生死,你还是出不了轮回。

 

了生死出轮回要修积功德才行,功德里第一殊胜的无过于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我们殊胜的愿心发不出来,为什么发不出来?烦恼习气还是这么重,还是断不了,心还是静不下来,这就是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习气太重了,它在障碍我们啊。

 

我们很想心清净,很想与佛相应,但是就做不到,做不到为什么又遇到这个法门?为什么又遇到这部经典?换句话说,我们能遇到这个法门,能遇到这部经典,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已经成熟了。遇到之后,想做而做不到,这是自己业障深重,虽然在这边缘上,但还有一点障碍,只要把这点障碍拿掉,我们就成功了。

 

用什么方法把这障碍去掉呢?读诵。如果有几个志向道合的同修在一起,常常研究讨论,一定不要怕难为情,把自己的过失说出来,发露忏悔。二三好友,彼此认真来检讨有那些毛病,大家要研究讨论把这些烦恼习气克服。

 

我们这一生的善根福德因缘真的是恰好成熟,就这一点障碍作祟,把它拿掉,我们就成功了,关键哪!所以要牢牢记住佛的三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功德不晓得要比梁武帝一生建四百八十座寺庙要大多少,佛在经上讲若有个人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他也不如你啊。

 

佛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我们希望包括我自己本人也是如此,也是一身毛病,也是习气很重,想改却改不了。我的好处是天天和大家讲经,反省的机会多。如果不为人演说,你反省的机会少,常常劝别人,当然也就劝自己,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希望大家循著这个方向,这个目标,认真努力,那我们这三天的聚会就非常有意义,帮助我们消除眼前许许多多的障缘,知道应该怎样去修学才是真实功德,才是佛对我们真实的教诲。

 

【家庭主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一定会觉得很厌烦。尤其是家庭主妇,好像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许多人都觉得苦恼。假如能将观念转变过来,就会做得非常快乐。凡夫观念中执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为什么替他们做,愈想烦恼愈多。若学菩萨道,发大誓愿普度众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样了。

 

行菩萨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罗蜜’。主妇菩萨在家庭里为一家人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蜜。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供养一家人生活。内财是用自己的体力、智慧为一家人服务。在家事里做出圆满的三种布施。你将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使家人生活舒适,让邻居羡慕,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厌的做,即是‘忍辱波罗蜜’。每天还要改进,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进波罗蜜’。虽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即是‘禅定波罗蜜’。清净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满,是‘般若波罗蜜’。于是觉了,原来菩萨的六波罗蜜,就是擦桌子、扫地、洗衣、煮饭圆圆满满的成就。这就是《华严经》善财童子所表演的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你将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间所有主妇的榜样,一切家庭的榜样。这就能度邻里,推展开就能影响社会、国家、世界,乃至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晓得菩萨在家里扫地、擦桌子、煮饭、洗衣,原来是在做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愿大行。这是学佛、是正念、是诸法实相。若能如是观,则法喜充满,如何会起烦恼!佛法的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不落实在生活中则没用。

 

【精要十念法】

 

谨提议以  净空法师宣说之简要必生十念法,为净宗学人今后之一般自修与共修之常规。兹说明于后:

 

自修者,即是日中九次之念十声佛号法。是日晨起与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后开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计九次。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原有日常定课可照常行之。

 

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等无特定仪轨之集会,在共同行事之始,而行此十念法。亦即是约同大众合掌同声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后始进行讲经、开会、用餐等活动事宜。

 

按此自修与共修之十念法,有其特殊之法益。试举如下:

 

一、此法简单易行,用时少而收效宏,确实而切要,可久且可广。

 

二、为‘佛法家庭’之具体有效方法。例如:于家庭中三餐时行之,则举家之成员或信或不信皆蒙摄持不遗。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在。

 

三、以简单易行,一日九次,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一日生活之中,佛念相继,日复一日。久能如斯,则行人之气质心性将呈逐渐清净,信心与法乐生焉,福大莫能穷。

 

四、如能随顺亲和,称念十声佛号,便有袪除杂染,澄净心念,凝聚心神,专心务道,以及所办易成,所遇吉祥,蒙佛加佑,不可思议等等之功德。

 

五、自修与共修,相资相融,资粮集聚,个人之往生在握,而共同之菩萨大业,亦共成焉。

 

六、此法可以二法名之。

 

一为‘净业加行十念法’,是对己有行修定课者言,因此法是在原有之课业上加行之故。

 

一为‘简要必生十念法’,是指适于目前以及今后净业学人中大部分无定课者言。因现今社会递变,匆忙无暇,局碍多难故。而此法易集资粮,信愿行之,平易圆具。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标准,亦甚符合无缺。

 

因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及不懈怠故。又以九次念佛之功行,均衡分布贯穿全日,全日之身心,不得不佛。亦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

 

总而言之,此法简要而轻松,毫无滞难之苦,如此法大行,则净业学人幸甚!未来众生幸甚!诸佛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一九九四年诸佛欢喜日美国净宗学会四众同伦敬劝

 

《返回世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