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

 

净空法师讲述

邱淑真居士记

 

前言

十大愿王

显经胜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劝嘱受持

颂十大愿王偈颂)

赞叹本经殊胜功德偈颂)

劝嘱受持偈颂)

结归

附录 家庭主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前言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有这个非常殊胜的因缘,与大家报告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的启示。虽然时间不长,不能细说,这一种研习报告的方式,我相信同修们比平常听经收获一定更多。现代人工作忙碌,佛的经典虽然很好,毕竟不能完全契合于现代人的需要。因此,研习启示的报告,将与我们生活、德行、修持、家庭美满、社会祥和,有相当关系的,提出来研习;撷取精华,使经中的要义呈现出来,我们听了之后,确实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报告本文之前,先介绍华严经。

 

大藏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佛究竟为我们说了什么?佛在无量寿经讲三种真实:1、真实之际。2、真实智慧。3、真实的利益。世尊四十九年为我们说的一切经,说的是‘诸法实相’;用现代话来说,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我们自己本人,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世尊出现在世间,四十九年所说,是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佛教的本质,是释迦牟尼佛对于十法界一切众生的教诲,它不是宗教,是教育。佛的教育究竟圆满,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就是真实的智慧,离苦得乐是真实的利益。虚云老和尚教导我们:‘学佛要深信因果、严持戒律、坚固信心、决定行门。’佛教教育博大精深,任何学术宗教都不能跟它相比。我们以一生有限的时间精力,如何修学呢?必须精选。要选择,要解义。佛所讲的道理,佛所教给我们的方法,要很清楚地理解,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佛法的教学,给我们的真实利益,具体而言,一生的幸福快乐、家庭的美满、事业的顺利、社会的祥和、国家的富强、世界和平,佛陀教育统统都能达到。这些是花报,是今世的果报;后世的果叫果报,更是殊胜。特别是华严,果报之殊胜,我们无法想像。

 

华严经,是佛门第一经,是世尊的圆满法轮。这一部经,是整个佛法的纲领,是整个佛学的概论。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都是讲华严经的某一部份。说宇宙人生全体的就是这部经。这部经怎样圆满的呢?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此经才到究竟圆满。古人说:一切经作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经与无量寿经作比较,无量寿经第一。华严经到最后,普贤以十愿导归极乐才圆满;无量寿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讲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的归宿。唐朝善导大师说过:一切诸佛如来示现人间讲经说法,就是为了把西方极乐世界真实的功德利益,介绍给大家。

 

华严经有三种译本:晋译六十华严,唐译八十华严,唐德宗贞元年间译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全文。清凉大师判华严经为七处九会。本经的内容,从清凉所判的‘信解行证’四大科,我们就了解。它的含义,除四分之外,有五周因果:前十一卷是所信因果;当中四十一卷,前面讲差别因果,后面是平等因果;七卷讲成行因果,这是离世间品,完全讲修行的方法;末后二十一卷(在四十华严里就是四十卷)说证入因果。其次,说六相、十玄门、四法界,这是为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我们自己与生活环境的真相。讲到大世界,讲到宇宙,佛在此地说二十重华藏世界,即今所言宇宙观。在行门方面,本经特别著重历事炼心。修行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中,在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锻炼自己的清净心、广大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受用才是真实的。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华严经的特色。华严不但有圆满的理论、周详的方法,而且善财童子与文殊普贤等五十三位菩萨表演给我们看,教我们如何修行。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现前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对于大乘佛法,人人可以学,人人可以修、人人可以成就。真正发心学佛,学生就是自己一个人。善财童子没有同伴,没有同学,他所遇到的人,都是善知识,用现代话来说,都是老师。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好人与坏人皆是自己的老师。好人做好事,我们要跟他学,他是我的老师;恶人所作的事,我要警惕,不能跟他学,他也是我的老师。善财参访第九住菩萨胜热婆罗门,他愚痴,善财不学他的愚痴。第七行位菩萨是甘露火王,嗔恚心重。第五回向是伐苏蜜多女,是位妓女,代表贪爱。这三位菩萨代表贪嗔痴三毒烦恼。现今社会,具足贪嗔痴的善知识不少,假如我们有善财的智慧,有善财的本领,我们跟他们相处,能成无上道,不妨碍我们。此经指出,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大乘佛法修学超越国界、种族、宗教,还超越善恶、超越十法界,这都是我们在华严经上认识体会的。每一位次阶级有一善友代表,唯独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两人共一会,德生童子代表智慧,有德童女代表慈悲,悲智双运,才能快速达到究竟圆满境界;这是教我们在生活中,对人事物,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参观弥勒楼阁,用现代话说,是图书馆;不但藏书丰富,录音带、录影带也非常丰富。何以故?因为楼阁中可以看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都好像银幕里出现一样;所以,他的图书馆是视听图书馆。善财至此地,大开圆解,解圆满了。最后,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教他十大愿,十大愿代表行门圆满。弥勒的图书馆是学问的圆满,普贤十大愿王是德行的圆满。学问与德行皆圆满,这就成佛了;无上佛道至此成就。这是华严经给我们非常伟大究竟圆满的启示。

 

佛在本经告诉我们:不学普贤行愿就不能圆成佛道。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以后,才接受普贤菩萨的教诲,由此可知,普贤行愿是等觉菩萨所修的,不是普通人所修的;尺度放宽,那也是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修。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地位最低的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以前,普贤行愿可以发心修学,决定做不到。‘普贤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十大愿王才圆满。’这句话很值得我们细想。文殊与普贤皆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法王子,圆教的等觉菩萨,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做什么?我们由此经得到答案,他是去修圆满的十大愿王。

 

净宗学人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生净土。生到净土,不退成佛,这是净宗真实的利益。净宗解门依净土五经一论。行门则是一句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正行。正行之外,还要有助行,正助双修。净宗助行有五个科目——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大愿王。

 

普贤行的基础是三福。三福第一条是人天福报。要想成佛成菩萨,先要把人做好。从哪里学起?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学佛从这里学起。整个佛法就是讲孝敬二字而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唯有成佛,才能把孝亲尊师做到圆满。不敬父母是不孝,不敬老师也是不孝。兄弟不和,让父母担心,是不孝。做事不负责任,对人没有诚意,工作不努力,身体不好常生病,自己天天烦恼,一句阿弥陀佛没念好,皆是不孝。没有一桩事情离开孝敬,所以佛给我们订的大根大本是孝亲尊师。我们自己成佛,不但能度今生父母,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父母也得度,这才是尽大孝。‘慈心不杀’:从孝敬这个基础,发展为大慈大悲,慈心对一切众生。不杀生是慈,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是慈。这个慈心,包括戒定慧三学,一展开,整个法界皆含摄其中。不杀只是举一个例子。凡是令众生生烦恼,我们心地就不慈;自己生烦恼,也不慈。‘修十善业’:十善不是戒,是善业。身三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善——不妄语(不骗人)、不两舌(不挑拨是非)、不绮语(不花言巧语)、不恶口(说话不粗鲁)。意三善——不贪、不嗔、不痴。佛陀教我们修学身语意十大类的善行。这样,把人做好,才叫好人。第一福是基础,有孝亲尊师、慈心、十善,才有资格入佛门学佛,做释迦佛的学生。

 

第二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二福是二乘人修的,真正入佛门。二乘人修戒定慧三学。‘受持三归’:你一入佛门,先把佛门修学的理论方法传授给你,这叫传授三归。三归依:归是回头,依是依靠;归依三宝(佛法僧)。三宝在自性之中。六祖云:‘何其自性本来具足。’自性本来具足三宝,我今天是要依靠自性三宝。三归:1、归依佛:佛是自性觉,觉而不迷。从一切迷惑颠倒回归,依自性觉,这叫做归依佛。2、归依法:法是自性的正知正见。法华经云:‘入佛知见。’佛知佛见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对于宇宙人生真实相完全了解,一点也没看错想错。从前想错看错解错,现在从这些错误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归依法。3、归依僧:僧是自性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六祖云:‘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本来清净的那个心,这叫归依僧。归依佛,觉而不迷;归依法,正而不邪;归依僧,净而不染。学佛修的是觉正净。无量寿经经题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三宝也在经题中,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清净平等觉’五字就是自性三宝,我们依这五个字修行,才是真正受持三归,真正佛弟子。修行纲领明了之后,在佛菩萨像前,发深重誓愿:‘愿意做佛的学生,愿意接受佛的教诲,从今之后,我一定修觉正净。’请一位法师作证明,举行一个三归仪式。真正重要的,是要归依自性三宝。三归之后,佛陀教我们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具足众戒’:持戒就是守法。不只佛所讲的戒条——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凡是佛在一切经论里对我们的教诲,统统是教诫。宪法、法律、规章,都在戒律范围之中,都要遵守;各国的风俗习惯与道德理念也要遵守。‘不犯威仪’:威仪就是礼节、礼貌。我们要守法又懂礼,才能受到大众欢迎,使佛法推广到世界各地。第二福是小乘人的善。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大乘菩萨善。‘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六道轮回是很苦的、很不自在的。真正觉悟佛陀的教育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现前的问题、将来的问题,自身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事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乃至死后到哪个世界去的问题,统统可以解决。真正觉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有生之年,决定可以去得的。如此觉悟之后才叫做发菩提心。真正觉悟,才有出离轮回的希望。‘深信因果’:此地因果不是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因果。佛对菩萨讲的深信因果,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一个因果许许多多菩萨不知道,也不相信。念阿弥陀佛,往生不退成佛是果报。这是殊胜的修学方法,我们如果深信不疑、决定受持,这一生必定成佛。念佛法门,万修万人去。只要你能真信切愿,把这句佛号当作这一生中第一桩大事,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这句佛号不能丢掉,真正做到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没有一个不成功的,这叫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我劝同修只读一部无量寿经,用意在于断烦恼。不念经时,会胡思乱想生烦恼。佛云众生有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二障从哪里来的?华严经出现品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妄想发展成所知障,执著发展成烦恼障。读经的目的在于破二障,恢复心地清净,然后用清净心、真诚心、恭敬心、慈悲心来执持名号,这一句名号才有感应。根性利者,五年十年得清净心,然后可以法门无量誓愿学,可以涉猎其他大乘经论。中下根性,若十年心还不清净,就发个愿,一生就念一部经,法门无量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也不迟。把这一生的时间精力集中,专求西方净土,绝不分心。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而且十方诸佛所说一切经典圆满具足,一样也不缺。在那儿,阿弥陀佛是老师,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是同学,陪伴你,你一定成就。若真有慈悲心,也要西方世界往生取得保证之后,再涉猎其他大乘经论;若往生没把握,弘法利生的事情少做,否则会耽误往生。无量寿经云:‘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说明自度求往生重要。自己要有往生的把握,才可以发心广度众生;往生没把握,则多念佛要紧。度众生要有缘份与能力。有了三福、六和敬、三学(戒定慧)、六度之基础,修学普贤十愿,才能得利益。

 

什么是普贤行愿?如来圆满的果德,一定要修大行,福德才能圆满。每一种行门与自性皆相应,而且一一行门周遍法界;还有,任何一行都能广摄一切行,一切行也都含摄在一行之中,这是普贤行的本体,这也就是普贤菩萨所行的。换句话说,这种修行的方法,成就普贤菩萨。古德具体归纳为十条。1、所求普:要求一切如来平等证故。我们将来成佛,要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平等,没有一丝毫差别,这是我们所求的。2、所化普:化是教化众生。诸佛如来教化法界无量无边众生,我们也要发这个愿。3、所断普:断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皆要断。烦恼不能留一丝毫。4、事行普:日常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点点滴滴,也要能称法界,像菩萨一样。5、理行普:一一行事皆与自性相应。6、无碍行普:理事无碍。7、融通行普:事事无碍。8、所起大用普:德用周遍法界。9、所行处普:横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与自己身心无二无别。10、修行时普:从时间上说,念劫圆融。普贤菩萨每一愿皆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无有穷尽,普贤菩萨的行愿也是无有穷尽,不疲不厌。这是普贤行,行门里达到登峰造极。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由来:世尊往昔示现成佛时,最初在菩提树下入定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念劫圆融的境界;换句话说,时间与空间皆超越了,没有时间的长短,也没有空间的远近。这是诸佛与大菩萨们所证得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佛说这部经,题目若依梵文原来意思翻,是‘大方广觉者杂华庄严经’。中国人喜欢简单,将觉者翻作佛,杂字去掉,庄字去掉,变成现在的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从经题意思看,佛所说这部经,其实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切经。‘大方广’是法,也就是大乘经常讲的真如自性的体相德用。‘佛’是能证之人,圆满证得自性的体相作用的人,就叫成佛,我们称他为佛陀。‘华严’是比喻。杂华,杂是杂色,有各种品种,像一个大花园一样,一切花应有尽有,一样也不缺少。庄严是美好的意思。佛所证的一切法就像杂华庄严,佛所说的一切法也像杂华庄严;由此可知,这个经题不是一部经的经题,是佛所说一切经的总题目。世尊成佛后,在二七日中,把他所证的圆满境界全部说给菩萨听。听经的菩萨们是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能力到世尊定中去听经?没有定功,那就是没缘份。佛说此经,权教菩萨与声闻缘觉如聋如盲,见不到也听不到。这部经讲完之后,大龙菩萨将此经典收藏在龙宫。佛灭度后六百年,世间没人见过华严经。龙树菩萨聪明绝顶,阅遍世间佛法经典与印度九十六种外道经典,傲慢心生起。此时,大龙菩萨化身度龙树,告诉他,龙宫还有许多他未曾见过的经典。一到龙宫,看到大龙菩萨收藏的大本华严经,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首偈有四句),一四天下微尘品。龙树菩萨呆了,降伏住傲慢习气。三千大千世界其实是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地球环绕太阳,以太阳为中心,称为太阳系。太阳系又绕著银河系转。过去,许多人认为一个太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一百亿个单位世界。最近,黄念祖老居士提出新观点,认为:‘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单位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不在地球上,也不在太阳系里,由许多恒星旋绕著。须弥山就是天文学家所发现的黑洞,是一个银河系的中心。’如此说法,一个大千世界是一百亿个银河系组成。佛说,宇宙中有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而今,假设把一百亿个银河系的星球磨成微尘,一个微尘代表一首偈;这一部经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份量太大,地球摆不下。佛只费两星期讲此经,佛智慧神通之伟大,让我们五体投地佩服。中本华严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中本是大本的提要,份量也太多。下本华严,是目录提要的大纲,总共有十万偈(四十万句),四十八品。龙树菩萨带下本华严出龙宫,从此,世间才有华严经。一直到东晋时代,即龙树菩萨圆寂后三、四百年,这一部经传到中国。古时,经典写在贝叶上,容易遗失。华严经传到中国,经文残缺,只有三万六千颂(偈)。晋朝佛陀跋陀罗译成中文,分为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唐朝武则天派人到印度求取此经,请实叉难陀来中国译华严,比六十华严增加九千颂,总共有四万五千颂,称为八十华严。唐德宗贞元年间,乌荼国国王向中国皇帝进贡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是华严经最后一品,这一品经非常完整,没有欠缺,译成中文,总共翻成四十卷,称为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全品经文是四十卷。四十华严的翻译,清凉大师参加了译场。译成之后,皇帝请清凉大师作注解。清凉专攻华严,一生讲华严五十遍。华严经八十与四十合起来,除去重覆部分,总共九十九卷。

 

古人云:‘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换句话说,不读华严,不晓得成佛的好处。知道成佛的好处,那就非成佛不可了。对于佛法修学,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我对于净土宗的信仰,是从华严经得来的。早年,我的老师李炳南居士专弘净土。我对于讲经非常有兴趣,对于念佛的兴趣不太浓厚。老师勉励我:‘自古以来,多少祖师大德都修学念佛法门,你不妨试试看。纵然不能成就,从前那么多人都上当了,我们上一次当也无所谓!’老师这番话真是苦口婆心。当年,我对于净土宗认识不彻底,信心生不起来。直到民国六十年,我开始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突然有一天,我想到一个问题:华严会上,普贤是长子,文殊是庶男,两位等觉菩萨作毗卢遮那佛的助手,他们修什么法门呢?原来这两位菩萨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发现,使我非常惊讶。再者,善财童子修的也是念佛法门。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在华严会上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对于净宗才产生真正的信心。华严经对我有很大的恩德。

 

这一次报告的是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这一卷经在整个华严经里非常重要,清凉大师称它作‘华严关键’;华严修学的纲领,全在这一卷中,也是整部经的总结论。清凉大师把这一卷提出来别行流通。念这一卷,等于读了全经。这一卷经最好的注解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疏是清凉大师注经,钞是宗密大师注解疏的。清凉大师注解简单有深度,其学生宗密唯恐后学研读有困难,再详细重注一次。此次讲题是‘普贤菩萨行愿的启示’,不照经文一句一句讲,只把大意作详尽的报告。

 

正译经文

 

壹、长行文

 

一、十大愿王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设,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菩萨称叹如来殊胜功德已,这一句是接著前一卷而说。这是第四十卷。三十九卷后半卷有很长的偈颂都是普贤菩萨赞叹如来殊胜的功德。‘如来功德’:此地如来是指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自性;每一个人真心自性的功德无量无边。普贤之赞叹,只是沧海一滴而已。普贤菩萨说那么多,也说不尽,才转过头来告诉与会的菩萨与善财:‘如来功德(我们真心自性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皆来赞叹,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普贤在此将成佛的好处一语道破。我们自性的功德,十方一切诸佛经无量劫共同来称说都说不尽。学佛就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是要将我们自性里无量无边的功德统统能够现前,并得到它的作用。自性起用有哪些用处?使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永远没有烦恼,不打妄想,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社会安祥,世界和平,这些小利益皆可得到;最大的利益是长生不老、永远不死。这些皆是自性本具的功德利益。佛法不能不学的理由在此,所以一定要认真修。普贤菩萨这句话使我们认清自性功德不可思议。

 

普贤菩萨又告诉我们说:想要证得自性功德,应当要修十种广大行愿,那么,自性功德就圆满现前。净宗学会行门五个科目最后一科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第五层楼,是圆满的尖端。第五层建在第四层的上面,第四层是菩萨六度,第三层是戒定慧三学,第二层是六和敬,第一层是三福。三福是基础。只要依照此法努力修学,在一生当中,就能达到圆满的境界。

 

◎第一愿:礼敬诸佛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孝敬;孝敬做到究竟圆满,就是礼敬诸佛。佛在大乘戒经里明白开示:‘孝顺父母师僧,孝顺一切众生,孝名为戒。’大乘戒律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字属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在一起是孝。孝里头没有代沟,老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老一代之上还有老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之下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由竖的方面看,祖先跟后世的子孙是一体。由横的方面看,兄弟、亲戚、朋友、兄弟的兄弟、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就是法界的全体。‘孝’字是个符号,代表法界全体。唯有成佛,才能把孝道尽到圆满。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要尽圆满的孝道,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因此,礼敬诸佛,普贤菩萨自己说,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愿才能做得圆满。普贤菩萨是十方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代表人物。普贤菩萨尚且如是,何况我们呢?我们要想尽圆满的孝道,只有跟著普贤菩萨走;不跟著走,自己想成佛,是没指望的。佛在经上讲,从初发心至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我们过去生中修了无量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不了佛?因为烦恼没断,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我从华严经认识净土,知道华严到最后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普贤菩萨度了我。

 

礼敬诸佛,诸佛指谁呢?佛明白开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我们想想,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只有虚空不是众缘和合而生。我们的身体、毛巾、讲堂,皆是众缘和合而生,皆名众生。华严经上还有一句重要的话:‘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有情众生,指动物、十法界的有情众生。无情是无情众生,指植物、矿物。同圆种智是成佛。有情众生会修行、会念佛、会成佛,无情众生怎么能成佛呢?毛巾、桌椅,它们几时成佛?今天,我们在行愿品得到这个消息,有情众生是诸佛,无情众生也是诸佛。无情众生什么时候成佛呢?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成佛的那一天,会发现山河大地、一切草木、微尘,统统成佛了,这是成佛的现象。如果某一天,觉得自己已成佛了,认为别人都还没成佛,说老实话,你是在作梦、是在打妄想,决定没有成佛。华严经所说,完全是佛与大菩萨们的现量境界,眼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完全是事实真相,不是凡夫境界。

 

这个法门怎么学习呢?这个法门是法身大士所修,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我们能修吗?能。佛门博士班的教科书,我们幼稚园小小班也能适用,很奇妙。佛教经典不可思议,是圆融的经典。初学的课本就是成佛的经典。这个法门从恭敬学起。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看待一切人,这是礼敬诸佛。我对佛菩萨非常恭敬,对别人则差一点,就不是普贤行。普贤行是平等行。我们每天早课以最虔诚恭敬的心礼佛,然后用这种心来对待人。无论对待父母、家亲眷属、朋友、同事、社会上一切善人恶人,统统用一个真诚清净平等恭敬心来对待,这是普贤行。除了人,也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对待一切万物。毛巾是诸佛,毛巾使用完不能揉成一团乱丢,要洗净晾干叠好,这是对它的恭敬。桌椅也是诸佛,要擦干净摆整齐,这是对它的恭敬。对事,任何事情承担了,就要尽心尽力做圆满,这是对事之恭敬,不可敷衍塞责,不可互相推让。

 

这法门难,不易修。原本是等觉菩萨修的,我们是幼稚园小小班。要勉励自己,虽达不到圆满,学一分就得一分利益。利益之大,不可思议。举个例:能用真诚、清净、平等、恭敬心对待人事物,你永远不生烦恼,心里快乐无比,马上得到幸福快乐。你今天为什么不幸福不快乐?因为你心中分别这是好人、那是坏人,一天到晚分别执著,烦恼妄想不断,你怎么会快乐幸福?要想修快乐幸福,普贤行是最有效最快速的。你不妨试试,把心量拓开。只要你真正发心,普贤菩萨会加持你。经上言:‘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普贤菩萨神力加持,我们努力点,勉强点,也能做到几成。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礼是礼貌、礼节。不但对人要有礼,对物对事也要有礼。心要至诚恭敬,外表要合乎礼节。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里没有是非人我、分别执著。菩萨用清净心常修礼敬,不间断。

 

佛法修学成败关键在耐心,有许多人开始发心时很勇猛,过了几天就退心。如果能保持初心不退转,没有一个不在一生成佛。普贤菩萨在此做榜样,劝勉我们要保持初心。他说:‘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虚空界不可尽,我们发愿修普贤大行,就不能退转。又说:‘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世界人口天天增长,众生界不尽。众生烦恼也一天比一天多。唯有学佛得力者,烦恼会减少;烦恼少,智慧就增长。众生烦恼不可尽,我们效法普贤菩萨的礼敬,当然也没有穷尽之日。

 

普贤菩萨更勉励我们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是做功夫的秘诀。念佛者,做到这两句,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念佛功夫就得力,决定可以得到功夫成片。这两句与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思完全相同。‘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身,是要去做的,我们见到人要有礼貌;言语有分寸;心要真正清净平等恭敬。普贤菩萨用的是清净心,所以不疲倦不厌烦;我们用的是分别心、染污心,时间长就疲倦。日常工作用清净心、欢喜心、利益众生的心去做,工作量虽多且繁重,也不觉疲倦厌烦了,这就是普贤行修学的功夫你得了几分利益。

 

普贤菩萨广大的境界,这是与其他菩萨行不相同的地方。普贤行是称性之行。真如本性非常广大,佛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贤行每一个行愿都与自性相应,所以每一行愿都包含虚空法界。普贤菩萨不但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而且是无量的广大,这样的心来修行,这个行门就叫做普贤行。

 

◎第二愿:称赞如来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如来与诸佛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说称赞诸佛?诸佛与如来是有差别的。经上讲佛、诸佛,都是从相上说、从事上说;讲如来,是从性(本性)上说。在事相上,我们要平等恭敬,没有分别执著。佛菩萨,我们尊敬祂;凡夫、鬼神,我们也尊敬,尊敬之心与礼貌,与尊敬诸佛没有两样;乃至于敬物敬事都没有差别,这叫礼敬诸佛。称赞就不一样。礼敬是无条件的,称赞是有条件的。恶人作恶事,不能称赞他事情做得好。杀生与偷盗也不能称赞。杀生与偷盗的人,我们要礼敬,但是他们做的事,我们不能称赞。称赞是有条件的,必须他的善行与自性相应;与自性不相应,我们礼敬而不称赞。这种修行方法,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识示现在各行各业中。有些行业值得赞叹,有些行业不能赞叹。善财童子礼敬五十三位善知识,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对佛的恭敬态度完全相同,并赞叹他们;但是,其中三个人,只对他们平等礼敬顶礼而没有赞叹。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甘露火王脾气大,代表嗔恚;伐苏蜜多女是妓女,代表贪爱。贪嗔痴是三毒烦恼,善财没有赞叹。称赞是赞美,他的言行值得我们效法,可以作我们的榜样,这才得到大众的赞叹。言行不值得大家效法,就不能赞叹。

 

普贤菩萨的称赞是称性的,不同于平常的赞美;因为用心不相同,目的不相同,境界也不相同,如同佛之互相赞叹。主伴含融,一切诸佛也彼此互相赞叹。阿弥陀经原题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没有不讲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讲经就是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同样的道理,阿弥陀佛也赞叹十方一切诸佛如来。

 

佛法里常讲总持法门,总持是掌握住总纲领。总持的赞叹,言语很简单,意思跟讲经一样圆满。总持的赞叹,就是执持名号。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都在‘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里。念这句佛号,就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统统都念完,简单方便,这才知道名号有这样大的功德。念阿弥陀佛,就是称赞如来。

 

称赞如来还有一层非常深的意思。如来是讲真如本性。一切诸佛的真如本性,跟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称赞如来就是称赞自己真如本性的性德。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我们自己,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就是如来,唯心也是如来。念佛是最标准的称赞如来。念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乃至于读诵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称赞如来。我们以真诚清净无比广大之心称念读诵,就与这一愿相应。

 

称赞,要想达到圆满不容易,虽不易,我们要努力,做到一分得一分的好处。真正发心修学,能得普贤菩萨、弥陀如来、一切诸佛的加持。学佛不仅自己得到修学的真实利益,为了报佛恩、父母恩、师长恩、一切众生恩,要把真实的好处普遍推荐介绍给大家。推荐介绍就是称赞如来。举办法会讲演经典是称赞,劝人念佛是称赞,乃至于任何时间场地,我们合掌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都是称赞。如是称赞,得佛威神加持,我们现前的感应是辩才。从前不善言辞,现在很会说话,这是佛力加持。还有一个事实,是我的体验:佛法经典(善法)我很会说,恶法一句也不会说;善法有辩才,恶法没有辩才。

 

境界之广也跟前一愿一样。普贤菩萨说:‘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我们能做到吗?这个事实,随著我们的心量。就好像无线电波一样,只要没有高山障碍,电波发射出去,距离就无量无边;如果当中有障碍,电波就被阻隔。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心里有分别、有执著、有烦恼,就是高山,称扬的音波就有了障碍、有了范围,不能尽虚空遍法界。假如你的心很清净,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妄想,你称赞的功德,确实是尽虚空遍法界。由此可知,真正的关键在一心;用三心,就障碍重重,不能周遍。佛告诉我们,权教菩萨、声闻、缘觉、六道凡夫,都是用八识。八识归纳起来,就是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赖耶识、末那识、第六识。二意是指末那识(意根)与第六识(意识)。不用三心二意,则用的是真如本性;只要用真心本性,决定周遍法界。交光大师注楞严正脉,根据经义,教我们‘舍识用根’。舍识,在日常生活中,见色闻声,不要用八识,要用真性。凡夫眼睛见是用眼识见,耳朵听是用耳识听,用六识;他教我们用见性见、用闻性闻,这样一转过来,马上就成佛了。舍识,用根中之性;根中之性是真的,不是虚妄的。大师提倡得好,确实是世尊讲楞严的本意,没有曲解。交光大师在序文里说一段故事,值得我们警惕、学习。交光大师生一场大病,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念佛功夫不错,佛来接引。他忽然想到,楞严经自古以来的注解,都没有说出佛的本意。他向阿弥陀佛告假,想留在世间把楞严重新注解,注解好了再去。阿弥陀佛点头准假,他的病就好了。这也是生死自在、来去自由。所以,称赞的音声能不能周遍法界,看我们用的是什么心。古大德告诉我们,学佛的两大原则:1、听经要‘消归自性’,听了之后要与自性相应,绝不是一面听一面胡思乱想。2、修行,不管念佛持咒参禅,八万四千法门,要在‘转识成智’;也就是说,不用八识,不用三心二意,要用真性,用六根的根性。

 

‘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菩萨教我们要一心称念;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修学这个法门。‘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没有疲倦厌烦。用功如果得力如法,确实是不疲不厌。有同修念佛得力,一句佛号把睡眠念掉,疲劳也念掉,念得身心自在,快乐无比。真正念佛人,越念精神越好、身体越好。我们的身体,因为有妄想、执著、烦恼,体质发生变化,变成不正常、有毛病。今天,地球受到环境污染,生态失去平衡,地球生病,也不正常了。臭氧层破洞,天也不正常。身体有病,改变体质,恢复自然就正常了。什么是自然?心里没有事是自然。心里本来没有事,六祖大师云:‘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自然的。如果你心清净了,没有一物,你的身就恢复自然,体质细胞重新组织成非常正常,身体就健康、就不会生病,会长寿。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无量寿,个个长生不老,原因在于他永远保持自然。要改变体质,唯有修清净心。世间讲究医药、进补,是靠不住的。性情温和善良的人,不容易生病;脾气暴躁、性情不好的人,常有病痛。知道事实真相,就晓得怎么做法。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是修学的要领,也是真正的功夫,要努力学习。

 

◎第三愿:广修供养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足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供养是修福。人不能没有福;没有福,日子过得清苦。有福报,你的生活就会过得非常自在,非常快乐幸福。福报从哪里来?福报是从修布施供养当中得来的。大乘菩萨六度,第一个是布施。普贤菩萨的布施叫供养。普贤菩萨布施的心真诚、清净、广大、平等,这样的心修布施,叫做供养。没有这种心,叫做布施。布施的福报小,供养的福报大;因为布施的心量小,供养的心量太大了。福报随著心量成比例,心量大福报就大。

 

福报有很多种,佛在经上归纳为三大类:1、财富。2、聪明智慧。3、健康长寿。长寿且健康,不须别人照顾,是真正的福报。佛告诉我们,三种福报是果报,不修因,你怎么会得到果报?‘财布施’得财富。世间大富贵人家,命好、走运,做什么都赚钱;你去做就不赚钱、赔本。实在讲,不是机会、不是好命、也不是聪明智慧,是他过去生中修的因,这一生当中他应当得这个果报。以自己的财物布施供养,你的财富的果报永远享受不尽。现代,指望儿女养老是靠不住的。世间人以为身边存点钱财才靠得住,万一遇到意外灾害,如火烧、大水漂、被盗贼偷,钱财丢掉,你怎么办?还是不可靠。存在银行也不可靠,银行也会倒闭。最可靠的是修布施,把财富布施供养一切大众,这种储蓄靠得住。自己需要时,有别人布施给你、供养你。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不保险,不敢做。不敢做就是不信佛,因为布施得财富是佛说的。有钱就布施,布施得干干净净,心里就真快乐,到时候‘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想什么,东西就来。我二十六岁学佛。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真的,但是要会修,要知道修因,你不要害怕,要相信佛,佛不欺骗我们。’我听老师的话,生活非常节俭,省下的钱布施,用来放生、救济贫病者医药费,多余的钱买书。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布施。前年在美国德州,同修们想在那里建道场,是好事,但是我身上没钱。念头一动,不到三个月,有很多人送钱来,建佛堂的钱居然有了。那个房子是佛菩萨建的。钱财若是用在弘法利生,是最适当的。我学佛,听老师的话,依教奉行四十年,我自己得到的感应,真的是有愿必成。福一定要种在福田上,弘法利生是福田。我的钱都用在印经。‘法布施’:有机缘,把自己修学的理论方法,所得到的好处,向大家报告,让大家也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这叫法布施。最近几年,我到全世界各地讲经,普遍介绍净土宗,这是法布施。‘无畏布施’:众生心里有疑惑、有恐怖、有困难,我们有能力帮助他解决,使他心理得到平安,身得到安稳,这一类的帮助,叫做无畏布施。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三种果报我们都要,则三种布施要认真修学,才能得殊胜果报。若不修因,每天求佛菩萨,供养香花水果,巴结佛菩萨保佑,给你这些福报,是没有这回事的。佛菩萨教我们修因,修因得果。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一般人只晓得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不晓得果报里还有圆融,那就是专心修法布施。有智慧,你不会贫穷;有智慧,你一定会调身调心,就会得到健康长寿。由此可知,世间最宝贵的不是财富,是智慧。普贤菩萨一语道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法供养的范围广大无边,菩萨举了七个例子:

 

1、如说修行供养:佛在经典里所讲的道理,我们要明了,要能体会。佛菩萨教我们哪些事情应该做的,我们照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的,我们绝对不做。依照佛菩萨的教训,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错误的说法做法,这叫做如说修行供养。香花水果供养,只是表我们的敬意而已,佛菩萨不需要。佛菩萨念念希望我们赶快成佛,跟他一样。我们学佛的目的是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成佛重要的一个手段。净宗遵循的经典是净土五经一论,这里面所说的,我们都能明了,都能照做,就是如说修行供养。去年新加坡有位老太太,听到念佛法门,非常欢喜,在家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念七个月,预知时至、不生病、坐著往生。所以现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念佛的人很多。台湾也有念佛半年,站著走的。如说修行就是依教奉行,是真正的供养。

 

2、利益众生供养:菩萨念念度众生,念念都要帮助众生,使众生得到最好的利益。最好的利益是帮助他念佛,帮助他预知时至,帮助他不生病、站著坐著往生,这才是最大的利益。其他一切物质精神享受,死了之后都要搞六道轮回,你给他再大的利益,也不过享受几十年而已,几十年之后,长劫流转。帮助他脱离苦海、超越轮回、成佛作祖,这是最殊胜的利益。利益众生就是普度众生。印经典、塑造或印刷佛像、讲经说法(无论规模大小)、流通讲经录音带与录影带、电视广播弘扬佛法,都是利益众生供养。能修这个供养,是真实供养诸佛。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众生,把学佛的机会给众生,帮助他快快成佛,就符合十方一切诸佛的本愿,于是佛会将他的本愿功德加持你,你就得三种自在——财自在、慧自在、健康长寿自在。

 

3、摄受众生供养:利益众生是普遍地、广泛地推荐介绍;摄受众生则不一样,不但把佛法介绍给他,而且指导他修行,领导他、带他一起修行。摄受,关系非常亲密,真正建立师生、同参道友的关系。不仅以言语帮助他,我们以行动帮助他,把佛法修学做一个榜样给他看,这叫做摄受众生供养。

 

4、代众生苦供养:菩萨有这个愿,代你受罪受苦;事实上,各人造业,各人要承受果报,诸佛菩萨无法代你受苦。可是,菩萨也确实能代替一部份。譬如,早上去买菜,本来预备买五十元,心里想,苦难的人很多,我少买一点,买便宜一点的东西,买二十五元,省二十五元去帮助别人,这是代他受苦。本来你可以吃五十元的东西,吃得很舒服,现在你只能吃一半,你要吃点苦头,这是代众生苦。本来可以住豪华住宅,改住小房子遮蔽风雨即可,把省下的钱帮助苦难众生。可见得确实能代替一部分。每天节省一块钱,就能修一块钱的福;省十块钱,修十块钱的布施供养。自己节俭帮助别人,这是代众生苦。至于众生造的善恶业,我们不能代替。我们自己节俭一点,以多余的力量,来帮助佛法的弘扬,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这是菩萨发愿代众生苦的供养。

 

5、勤修善根供养:这一生中,修行能不能成功,就看这一点,是关键所在。善根:所有一切善法从这个根上生。根是能生之意,是比喻;好比植物有根,就会成长、发芽、开花、结果。培养善根是非常重要的修学大事。善根有世间善根、出世间善根。出世间善根以世间善根为基础。世间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叫三善根。佛陀教我们勤修三善根,这是供养。对于世间一切法、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起贪心。对于一切不如意境界、恶人恶事,不起嗔恚心。对于一切事理,通达明了,不迷惑、不颠倒,没想错、没看错,不愚痴。这是世间善法的三个根本。学佛的人要认真努力修学、不贪不嗔不痴,深深相信因果报应。一般人,为什么听到佛讲善因善果,不敢去做?是对于因果的事与理不清楚,信心不够,如果搞清楚,就有胆量放心去做。譬如财布施,我的财物统统布施光了,明天吃饭怎么办?这很现实,明天到哪吃饭?一想到明天,布施的钱要留一点,明天还要吃饭;想到还有后天,还有以后,就不敢布施了。这是事理不清楚。我常劝同修,三善根的培养,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对因果报应的事理,会有信心、有胆量。布施是修因,福报自然现前,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你越害怕,越不敢布施,你的福报越有限。出世间的善根,是菩萨修的,只有一条——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修行依据的理论方法不错,愈精进愈快乐,就像普贤菩萨一样,无有疲厌。你想想看,这人生多自在、多快乐,精进当中得来的。不精进就懈怠懒惰,修行功夫不得力,烦恼多、苦难也多;于是,对佛法产生怀疑,信心动摇,退转堕落。精进:进是求进步,精是纯而不杂,这个进步才有用处。同修当中,也有很努力的,非常用功的,但是,他不是精进,他学得很多,那是杂进,费了很多时间精神,得的效果不理想。佛法可贵,贵在精进。

 

6、不舍菩萨业供养:业是事业,菩萨的事业就是教化众生。菩萨在世间是当教员,只有一个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菩萨示现世间可以用种种不同的身份,出家、在家的身份,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的身份。菩萨若示现商人,是商人的领袖,教你怎么赚钱,怎么用钱,他有智慧。钱,怎么样赚很苦,怎么样赚很快乐。怎么样花钱,花得很痛苦,造了很多罪业;怎么样花钱,修了很多功德,将来得很大的福报,菩萨商人懂得。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菩萨在,菩萨给你作示范。菩萨的事业在佛门里象征的是‘弘法利生’,这是不能舍弃的。佛的家业就是弘扬佛法,尽心尽力把这桩事情做好,这是菩萨事业。有许多人说:‘我没有钱,不能建道场,对道场也帮不上忙。我也没有智慧,不会讲经说法,怎样做弘法利生的事业?’你把此地讲经的消息,告诉认识的人,以及朋友、家亲眷属、邻居,劝他来听经,这就是菩萨事业,你能力可以做得到。他来,很好;不来,也好,我菩萨的事业做到了。可见得菩萨事业人人可以做,不难。我见到人,合掌阿弥陀佛,这就是菩萨事业,管他喜欢听或不喜欢听,他都听到耳朵里去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阿弥陀佛的种子,硬种到他阿赖耶识,这是菩萨事业。菩萨事业,只要尽心尽力,不难修。

 

7、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保持高度警觉心,不迷惑,这就是不离菩提心供养。一念不觉就迷,念念不觉就造罪业,所以要时时刻刻保持警觉心。怎么保持法?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摆在心里,没有丢掉,你就保持了高度的警觉心。阿弥陀佛一没有,你的妄想杂念就起来。妄想杂念是迷,这一句佛号是觉。在一切法门当中,为什么一切诸佛偏偏赞叹念佛?念佛这个法门容易,行住坐卧,无论在什么处所、环境,你心里这一句阿弥陀佛都可以不中断,修学方便。这是非常具体的告诉你,不离菩提心供养。由此可知,这句佛号,上供十方一切诸佛,下供九法界一切众生,统统都供养到了。一句佛号是普供养。佛号功德利益,知道的人很少。这部普贤行愿品,自始至终,皆是称赞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经文字字句句结归名号功德。

 

修学境界也跟前面一样。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不可穷尽,我们广修供养也无有穷尽。也是一心一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要认真努力、要精进地修学。

 

广修供养这一愿非常重要。菩萨行门以六波罗密为纲领。六度第一条就是布施。为什么菩萨行门要把布施放在第一位?诸佛如来实在是‘无法可说’,所说一切法无非是‘应病与药’而已。众生有毛病,送一副针对此病的药,病好,药也不要了。众生病很多,所有一切病的病根是悭贪,一切众生修行不能开悟证果,造六道轮回堕三恶道,都是被贪病所害,所以布施是对治悭贪的一副良药。无贪嗔痴,一切善法生;有贪嗔痴,一切善法不得生,一切恶法得生。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中,‘如说修行供养’最重要,即依教奉行。学佛的目的不同,所求不同,所选择的法门也就不相同。我们这个道场,选择的是净土宗,目的是希望将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依据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诲认真去做,这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我们的行为修正过来。正的标准是什么?佛在经上所有的教训就是正的标准。佛的想法看法做法,决定是正确的,我们把自己的思想见解放弃,依照佛的想法看法来修正我们自己的观点、行为,这叫修行。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是在待人接物之处;而不是每天念经、敲木鱼、唱赞、磕头作揖。装个修行的样子,心里打妄想,不是真修行。如说修行供养,可以说把一切菩萨所修的布施供养,就已经做到究竟圆满的地步。譬如我们受持无量寿经,佛在无量寿经里所说的一切教训,我们每一条每一句都能做到,则六波罗密、十波罗密、十大愿王,全都圆满。

 

◎第四愿:忏悔业障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业是造作,造作就是业。造作的范围非常广大。身体一举一动,身在造作,是身业;说话是口业;心里还有妄想念头,一天到晚不断,是意业。我们造业再多,归纳起来,不外乎身语意三业。三大类,只要动,它就造作。造作里有善有恶。想一桩好事,利益众生的事情,是好事、是善业。想一件坏事情,念念为自己,就是恶业。为自己有什么不好?佛为什么说这是恶业呢?学佛的目的是要超越三界,若起心动念为自己,你就无法超越三界、成佛成菩萨,因为,你造的业障碍了你。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念念有我,著了我相,这就是我执。我执不破,别说菩萨,连阿罗汉果也得不到。佛法修学的成就,最低的果报是阿罗汉。我执破,证阿罗汉。法执破,证法身大士,就明心见性,证菩萨果位。佛陀教我们,始终是破我执法执而已。起心动念都想自己,这是天天增长我执,不能出三界,可见念念为自己是恶。起心动念想别人,‘我’慢慢就忘掉,我执就破了。念念想众生想别人是善,念念想自己是恶,这叫业障。

 

有一种障叫做‘烦恼障’,起心动念都是烦恼。还有一种障叫做‘所知障’。所知障与烦恼障在性质上不相同,烦恼本身就是障碍,所知是智慧,本身不是障碍。佛说,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无量无边世界,大事小事,你是无所不知(你本来知道)、无所不能。我们的智慧能力原本就是这么大,跟虚空法界一样大。所知不是障,问题是所知变成不知。换句话说,一定有一种障碍把我们的智慧德能障碍住,这种障碍就叫所知障。这个障碍究竟是什么?这个障碍是‘无明’。无明是:我现在什么都不明了、都不明白。无明就是所知障。无明怎么来的?楞严经云:‘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若认为自己很聪明、有智慧、别人不懂的自己都懂,佛说这就是无明,其实你什么也不懂。自以为懂得,是世智辩聪(世间辩才),不是真正的智慧。世智辩聪不但不是智慧,在修学过程中,是八难之一。遭难就是障碍。祖师大德常勉励初学者,不要涉猎许多经典,也不应该听很多人讲经说法。看多听多,你的妄念就多,变成所知障,障碍你的本性,障碍你开智慧。教我们从一门深入,修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修定。念阿弥陀佛是修定;我教诸位念无量寿经,其他的经都不要念,也是修定。

 

什么是忏悔?忏是忏摩,是梵语翻过来的。悔是中国字。忏摩的意思跟中国悔改的意思很接近,所以翻经法师用‘忏悔’这两字来翻‘忏摩’,这叫做梵华合译。知过必改,后不再造,是真忏悔。佛门里有不少忏悔的仪轨,是古德慈悲怜悯初学者,教给我们忏悔的原则方法,我们要体会它的精神。忏悔不是在佛菩萨面前把昨天今天所犯的过失说一遍,求佛菩萨原谅,饶恕罪过;这个做法不对,把罪业想了一遍,等于又造了一次。怎样能把业障忏掉?无论造作哪一种罪业,不要去想它,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决定后不再造,业障才能真正忏悔掉。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是普贤菩萨自己说他自己,他尚且如是,何况我们?我们生生世世累积的恶业无量无边。好在阿赖耶识所存的恶业种子没有体积;如果有体积,且像一粒微尘那样小,那么,无始劫微尘累积到今天,虚空都装不下。我们造业,一天二十四小时,分秒不间断。睡觉时,也在作梦、造业。所造的业,恶业多,善业少。起心动念总是想自己的多,想别人的少,多半是损人利己,起过几个念头损己利人?仔细反省,菩萨的话千真万确,我们的恶业太多了,从今天起,要发愿修忏悔。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这是菩萨教我们忏悔的方法。首先,你要有清净的身口意三业,这是忏悔业障的基础;否则,业障一再增加,不会减少。三业里以意业为主,心清净,身口自然清净。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得法之后,因师兄弟不服,追赶他,要抢回衣钵。其中有个惠明,没出家前是四品将军。惠能被他追上,躲在路旁草堆,把衣钵摆在石头上,要让惠明拿回去。惠明伸手拿衣钵,却拿不动。衣钵很轻,四品将军却拿不动,心里马上警觉,是护法神在守护著,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拿得动。这才哀求惠能大师出来,说云:‘我不是为衣钵,是为求法而来。’见风转舵得真快!惠能大师先教他静一静,把心定下来。定一个时候之后,问惠明:‘不思善,不思恶。(心清净,善恶念头都没有。)正在这个时候,什么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他三业清净,因此开悟。善恶念头都不起,清净心现前。惠明三业清净,在惠能面前忏悔业障,业障真的消除,清净心现前,就明心见性。只要念头一转,就开悟证果。在家居士,工作时要认真工作,工作完毕,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什么都不要想,善恶都不思量,用这个清净心去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的业障怎么不会消除!业障消除,清净心现前,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对于你平常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圆满、更自在。从前工作很苦,现在工作时很快乐;从前看到工作很烦恼,现在看到工作很自在。为什么?因为业障消除了。后不复造:平常小菩萨修行,是教你后不再造;普贤菩萨所讲的后不再造,是从今以后,保持著清净心,不会再有妄想分别执著。善恶都不思量,永远保持清净心,永远用这清净心来执持名号,这就是真正的后不再造,才能忏除业障。连无始劫以来,再多再重的业障,都能忏除。恒住净戒,一切功德:恒是恒常、永远,住是我们的心安住在清净戒中。戒是法,持戒是守法。恒住净戒是永远用一颗清净心来守法。用清净心遵守佛的教法,遵守国家的法律规章、民间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守法不失清净心,这叫恒住净戒,成就一切功德。一分功夫有一分的收获,十分功夫会有十分的收获。

 

菩萨发愿修忏悔业障这个科目,跟前面一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勇猛精进地修学。‘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他成就了无量殊胜的功德,自然不会有疲倦的感触,不会有厌倦。他得到真实功德,法喜充满。同时又得到一切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也一定会得到诸佛加持。

 

◎第五愿:随喜功德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证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密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随喜功德对治嫉妒病。这一条对于法身大士还特别提出来,可见嫉妒不是小病、轻病。看到别人的好事,心里就难过,想办法去障碍破坏,这个病很重。不但世间人有这个重病,学佛的人也免不掉。菩萨也免不掉,看到别人有殊胜之处,心里也难过;假如菩萨没有这个病,则普贤十愿不会有这一条。六祖惠能得衣钵之后,师兄弟多人欲夺衣钵,乃因嫉妒。佛在世时,提婆达多嫉妒佛,处处破坏佛弘法利生,而且想害死佛。佛教传到中国,祖祖相传,我们也看到许多嫉妒障碍的事实。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嫉妒的念头与行为呢?嫉妒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易断除。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功德,把无始劫以来的嫉妒连根拔除。看到别人有善事善行,我们随喜,他得多大的功德,我们也得到一样大的功德。

 

菩萨所修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随喜,怎么学法?经上举了一个例子。‘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发心是发无上菩提心(发心求无上菩提),亦即发心求究竟圆满的智慧。有究竟圆满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彻底明了。发心之后,要勤修福慧。佛又称为二足尊,二是指福、慧,足是满足、圆满。成佛就是你的智慧与福德圆满。为了修福修慧,不惜身命,难行能行,难修能修,勇猛精进,诸佛如来是这么成就的。成佛之后,不休息,广度众生,在六道里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度众生,所有这些功德,我们统统要随喜、要学习。他是怎么做法,我们也愿跟他一样去做。他能发心,我也发心;他能修行,我也修行。我不但不嫉妒,还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全他。人家修持,我们真能障碍吗?障碍不了。若冷静观察,没障碍到别人,实际上,障碍到自己。佛曾比喻,以口水吐天,口水能吐到天吗?不但吐不到,掉下来,还打在自己脸上。要把念头转过来,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帮助他、成就他。他好,社会大家都好,我也沾光,我也好。这一愿主要的精神,是教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认真修学,成就自己真实的功德。

 

反观现前这个社会,随喜功德要有智慧,不能感情用事,否则,往往受害。举一个真实的例子:达拉斯有一个同修,开车时见到一位小孩在人行道摔了一跤,好心停车把小孩扶起来,问他有没有受伤。此时,家长赶来,告他把小孩推倒受伤,找律师到法院诉讼,要求赔八万美金。在美国,遇到老人或小孩跌倒,要立刻打电话给警察,由警察去扶他。

 

儒家教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家做一桩事,对社会大众不好,我们不要帮助他;如果他做的事对社会大众有利,我们不能障碍阻止他,不能嫉妒他,而且要随喜。随喜不是看了欢喜就了事,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使他事业能圆满达到。尽心尽力就是修圆满的随喜功德。我本身没钱,三餐饭都有问题,在财力上不能帮助他,可是我可以赞叹他:‘某人是好人,做的事是好事,你们有能力应帮助他。’这也是随喜功德。可知,随喜功德是人人可以修学的,随时随处可以修学的。佛门里,佛菩萨的功德、祖师大德的功德;世法里,政府的功德(替百姓做许多福利的事业),善人长者以财富与能力为社会大众造福;都值得随喜、称赞。菩萨教我们,要认真精进修学,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第六愿:请转法轮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请转法轮是很重要的一桩大事。法轮代表说法利生。轮是圆满的相,表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佛所讲的一切法,非空非有、非无非有,轮恰巧代表这个意思。轮是个圆,有圆周;圆心也有,但是找不到。佛所说的一切法真空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空有不二。由轮看到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所以用轮代表佛所说的一切法。轮要是不动,没有用处。轮是一定要动的,换句话说,佛的法是一定要宏扬的,否则众生得不到利益。一定要为众生说法,说法好比轮在推动。

 

请转法轮,就是请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佛在世时,请佛讲经说法,教导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不在世,请有修有证的法师大德为我们讲经说法。年轻的同修,真正要发无上菩提心,续佛慧命,无论出家在家,要学讲经,发心一生从事于佛教教学的工作。发心讲经是大事业、大因缘,必定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护法龙天的保佑。能够自己真正如说修行,把我们一生精神体力智慧,贡献给佛教、给一切众生,这一生生命才没有空过,无比的充实。年轻的同修,要把名闻利养放下,把五欲六尘舍弃,发心从事弘法利生的神圣事业,这是无比伟大的事业。

 

◎第七愿:讲佛住世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凡夫毕竟是凡夫,听讲经说法,好像有收获,有所觉悟,可是过了两天,就忘得干干净净。听经一次而开悟的几乎没有,只有六祖惠能一人而已。真正悟入是一桩难事,必须把善知识请来此地常住,天天讲经说法教化我们,我们天天得佛法薰习,时间久,不知不觉就悟入了。

 

佛法常住世间,世间人就有福报;佛法不住世间,世间人会有很多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属依报,依报随正报转,亦即随人心所感。因此,有福报的人居福地。我们想修福行善,到底世间哪一桩是福、哪一桩是善,往往不能辨别。福与善有不同的层次、广狭的范围,唯有佛菩萨对这事实真相彻底明了,所以他有能力智慧教导我们,我们才真正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世界才有和平,人民才真正能安乐。

 

请转法轮与请佛住世,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容易。梁武帝、宝志公时代,有个故事。四川有一位真正得道的高僧,叫做宝香禅师。他在四川住了很多年,也以种种方便法劝大家断恶修善。当地风俗,每逢祭祀必杀生。法师每年苦苦劝他们不要造杀业,没人听他的。不但没人听,反而讥笑他。法师非常难过。有一年,有一位居士到京城拜见宝志公。宝志公是观音菩萨化身来的。梁皇忏是宝志公编的。宝志公问四川来的这位居士:‘四川的香贵不贵?’居士答曰:‘四川的香很贱。’宝志公问的是宝香禅师,贵不贵的意思是:大家会不会尊重他、宝贵他。居士听错了,以为是问烧的香贵不贵,答说四川的香很便宜。宝志公说:‘既然贱,为什么不走?’居士听不懂宝志公的话。过几天,他回四川,见宝香禅师。禅师问他:‘宝志公说了些什么话?’居士答说:‘他问我四川的香贵不贵,我答说很贱。宝志公说:既然贱,为什么不走?我听不懂。’宝香禅师听了点点头。过了几天,又有一个祭祀法会,大众依然杀许多牛羊猪祭祀。宝香禅师这一天跟往日不一样,他在寺院门口挖了很大的一个坑,像池塘一样,里面灌水。他也参加祭祀法会,也跟著吃鱼吃肉。以前劝他们不杀生,今天跟他们一起吃鱼吃肉,众人觉得很稀奇。吃完之后,禅师走到坑旁,一张口,吃下的鱼都是活的,吐出来在水里游。吃下的鸡鸭,一个个都是活的。神通一现,大家都看呆了。吐完之后,禅师站著往生。真正得道高僧在这个地方弘法利生,我们对他不尊重,他就应当走。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要用什么方法?绝不是金钱、享受、假名。盖很大的寺庙供养法师,留得住吗?留不住。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留不住的。只有一个方法可以留住,以真诚心、清净心,接受法师的教诲,依教奉行。请法师来弘法利生,教化这一方众生,那就要更加倍努力精进,如说修行。能有这样的心,这样的愿,这样的行持,必定有感应,求得有修有证者常住此地。

 

十大愿王虽有十条,实际上,普贤的大愿只有七条,七条就讲到圆满。后面还有三条,总说回向。通常回向偈里,常念到回向菩提、回向佛道、回向众生。

 

◎第八愿:常随佛学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美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常随佛学就是回向菩提。菩提是佛。学佛要想真正有成就,一定要有好老师指导。还要有好的同学、同参道友,常在一起切磋、研究讨论。另外,还要有好的榜样,使我们的修学有真正的目标。孟子学孔子,是个例子,孟子依孔子的著作,如说修行,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孔子的弟子。善知识难求,找不到善知识,则找古人。如蕅益大师学莲池大师,当时莲池大师已往生,他看莲池大师全集,依莲池大师为老师,听莲池大师的教诲,依照老师的教训去修行,他成功了,成为一代祖师。我的老师李炳南居士教我以印光法师为老师,教我读印光文钞,依印光法师的教训来修行。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教我们常随佛学,介绍我们跟佛学。佛修证已达究竟圆满,我们以佛作榜样,来塑造自己。佛用什么心、用什么态度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学他;佛平常日常生活,是怎样过法,我们也要学他。样样都学,学的跟佛一模一样,恭喜你,你就成佛了。

 

普贤菩萨介绍我们学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而没有给我们介绍阿弥陀如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明明劝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而此地常随佛学却教我们学毗卢遮那佛。能懂这意思吗?诸位要牢牢记住,学佛接受佛陀教育,第一要紧是不忘本。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的学生,所以介绍我们跟他的老师学。毗卢遮那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是毗卢遮那佛应化的。这是以佛为我们修行的榜样,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

 

‘从初发心’:佛最初发心,我们要学他的发心。佛发心之后,以很长的时间‘精进不退’,我们也应当要学习。成佛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得到,也不是一生两生可以成就的。每一尊佛修行证果都是无量劫。时间之长,没法子想像。所以我们要发长远心,要有耐心,这事情不能著急,要认真努力学习。佛在因地当中发心之后,修行时间长,修行的方法无量无边。普贤菩萨在此地,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以身命来布施。’即内财布施。释迦牟尼佛的传记记载佛生生世世修行的事实,值得效法。佛在因地修菩萨道,为了流通经典,深山里找不到纸笔,把自己的皮剥下来当作纸,把自己的骨头拿出来当作笔,把血当作墨汁,将古佛所说的经教书写流传给后世,使其不失传。生生世世这样修行,写的经典堆积起来像须弥山那样高;生生世世不重视自己的肉身,为法忘身。身体都不重视了,何况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更不在眼里了。这是难行的苦行,他能做得到。想想我们自己学佛,稍稍吃点苦就不干了。跟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比,我们差太远,难怪人家成佛,我们还在搞六道轮回。

 

我给诸位同修介绍的是阿弥陀佛。因为毗卢遮那佛不好学,他的经典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天念八小时,念一遍要半个月。我们以阿弥陀佛为老师,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看到你这样的选择,每一个人都鼓掌、欢喜,你选对了。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我们都没有选对过,这一次选对了。选对,要如说修行,这一生决定成佛。一切诸佛如来怎么不欢喜、怎么不赞叹呢?对自己要有信心,阿弥陀佛就不难学了。他的经典是无量寿经。华严经是大藏经的浓缩,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浓缩。过去,弘一大师劝人学佛从华严经疏钞入门。可惜现代人文言文底子不好,看不懂华严经疏钞。无量寿经浅显易懂,对于现代人来讲,非常契机。今天,我劝诸位常随佛学,是学阿弥陀佛,依无量寿经的教训修学。无量寿经,要常常念,要念得很熟。念佛念经,是把妄念念掉,不造六道轮回之业。经典念熟了,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会想到经典上的教训。我这个念头该不该动?我这个话该不该说?我这桩事该不该做?阿弥陀佛的教训,认真修学,日久天长,你自然就改变了。凡夫的心,凡夫的习气,渐渐少了,阿弥陀佛这个习气渐渐深了,与佛就接近了。经典不熟,我们起心动念没有标准;念熟,才能常随佛学。

 

佛的发心要学,佛的修持要学,佛的证果要学,佛的弘法利生要学,样样都要向他学习。乃至于八相成道,我们也要学习。八相成道是演戏,表演给一切众生看,不但有言教,还有身教。学阿弥陀佛,就是学十方三世一切佛,因为佛佛道同,一即是多,多耶是一。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的心就很安了,心安理得,没有怀疑,没有忧虑,以真诚恭敬心来学习。

 

◎第九愿:恒顺众生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第八愿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就是回向众生,第十愿是回向法界。佛在大经里教我们要将修学功德回向三处——菩提、众生、法界。为什么要回向?凡夫不能成佛成菩萨,在于我执太重,起心动念只想到自己;因此,我们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的修行,连初果都证不得。佛陀教我们回向的法门,就是要把我执打破,使我们起心动念不想自己,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菩提、为众生、为法界,心量就拓开了。唯有心量拓开,妄心破掉,真心现前,这才能超越三界,这才能成佛成菩萨,所以回向法门非常重要。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是平常念佛、念经、讲经完,所念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一句是回向法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是回向众生。佛法念念不忘孝敬。四恩:第一是父母恩。佛法学不好,是不孝。上台讲经者,不好好讲,讲错了,则是对父母不孝、对老师不敬。在台下听讲者,不仔细听,也是不孝不敬。第二是老师恩。佛是我们的老师,要报老师恩。第三是国家恩。国家治理得好,人人能守法,人人能行善,大家安居乐业,这是政府的恩德。第四是众生恩,即人民的恩德。我们穿衣吃饭,生活一切所需,要依赖社会大众,社会大众彼此互相有恩德。下济三涂苦:济是救济、超度,三涂是地狱、饿鬼、畜生。我们认真修学,就有能力帮助他们离苦得乐。‘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这是回向菩提。回向偈八句,三种回向具足。念回向偈,要从内心真正发愿,心口相应,功德无量无边。末后结归极乐世界:‘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此八句非常圆满。

 

普贤云:‘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此地讲九法界的有情众生。种种生类:生类有四种不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种种色身:身体颜色不一样;把范围缩小到人类,肤色不一样,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种种形状:哪一种族,哪一国家的人,我们一看就知道,中国人是中国人的样子,印度人是印度人的样子。种种相貌:相貌不相同。种种寿量:有的长寿、有的短命。种族不相同,名号不相同,心里想的不一样,见解不相同,思想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乃至于生活起居习惯不相同,饮食也不相同。菩萨教我们:‘我皆于彼,随顺而转。’对于种种不相同的众生,统统要随顺。怎么随顺?要能忍。你不能忍受,就不能随顺。常随佛学,著重布施,佛是什么都放得下,六度里学个舍;恒顺众生,在六度里,学忍辱。我样样能忍,能忍就能顺。能顺众生,众生就欢喜。特别是学佛的人,若不能忍耐,会被人见笑。举最浅显的例子:入境随俗。你吃什么,我跟著吃什么;不要我喜欢吃什么,你替我做什么,增加人家的麻烦。要顺众生。我喜欢睡硬铺,到此地,人家给你弹簧软铺,你也要忍受,不能要求别人为你换床铺。礼节、应酬,统统要随顺。对人要以孝敬之心来随顺;随顺一切人,就像随顺父母一样。敬一切众生,就像敬老师一样。修行一定是在广大种种不同的群众当中,修自己的清净心。极不清净环境里,我心清净,功夫就成就了。而不是到深山里修行,环境清净,心里还胡思乱想,心不清净啊!清净心要在红尘里修。平等心,要在极不平等的境界里修。怨亲平等,则没有一样不平等。所以,冤家是善知识、好老师,你在他那儿得平等。这种修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历事炼心,要经历种种不同的事物、种种不同的人事,在这里面真正修到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得到,菩萨六度就圆满了;六度是因,清净平等觉是果报。

 

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诸佛、看作菩萨。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佛成佛时说,他所看到的大地众生,同成佛道。也就是华严经所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没有一样不是佛。凡夫眼里看到佛菩萨也是凡夫。法界里有没有佛?有没有凡夫?没有啊!无佛无凡夫,法界是平等的。为什么会有差别?是因为你的心想不平等,所以平等的法界变成差别的法界。平等法界是真的;差别法界是假的,是妄心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学佛就是要把差别甩掉,则平等真境界现前。普贤十愿能帮助我们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在平等法界里见到差别,这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度化众生,是度他圆满;在差别法界里见到平等,这是自己修行证果,是自度圆满。

 

对于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苦难从哪里来的?不把病根找到,你没有办法彻底帮助他。所有一切苦难众生,苦难的来源都是迷惑颠倒。换句话说,对人对事对物,想错、看错、做错。六道众生就是这个错误浅深广狭程度不同而变出六道。人天,想法看法错误浅一点,畜生饿鬼想法错误深一点,地狱众生则想法完全错误。要靠佛陀教育,才能教众生恢复正知正见,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有正确的想法看法。要想帮助苦难众生,一定要帮助他破迷开悟;换句话说,要把佛陀的教育介绍给他,帮助他来修学,他的问题自然解决。

 

在家居士做工做生意赚钱,能不能想到要多做点好事?要做大好事——弘法利生。怎么做法?印经书、印劝善规过的书、拷贝讲经录音带录影带送人,这些好事一定要做,这是弘法利生。也可以用公司行号名义印书,在录音带录影带上打上公司的广告,到处结缘,也等于替公司作宣传广告,生意必定更兴隆。把讲经录音带录影带,放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使许许多多人打开电视机收音机,就能听到讲经说法,功德更大。不一定是有钱的人,功德才能做得大,没钱的就不能修大功德,那就错了。佛门修功德是讲心,只要尽心尽力,功德就大;心力没尽到,功德就小。圆满的大功德,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修的,都可以圆满成就的,这叫大慈悲心,这叫真正恒顺众生。真正帮助众生解决一切苦难,必须依靠佛陀教育。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一一行愿皆建立在清净平等真诚广大恭敬的基础上,这是跟一般菩萨行不相同的地方。菩萨能够平等的饶益一切众生,就是因为他能够随顺。随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中国人讲孝道,孝字下面加一顺字,不顺则是不孝。要有高度的智慧、真正的慈悲,才真正能够顺一切众生。

 

普贤菩萨又告诉我们:‘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佛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由此可知,恒顺众生,确确实实是随顺供养诸佛。将礼敬诸佛这个心、这种态度,用来随顺一切众生,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是修行到家。若是修行不到家,他有分别心、执著心。那是佛,那是菩萨,我要恭敬;这是凡夫、坏人,我还要恭敬他吗?一念分别执著,普贤行就失掉,因为平等心没有了。诸佛如来视众生就像父母对于儿女一样,如果能够看到一切众生就像家人一样和睦,佛心里就欢喜。我们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那就是能令一切如来欢喜。佛念念希望看到众生圆成佛道。佛最喜欢看到我们做的一桩事是恒顺众生。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这是讲佛的用心与我们不同。我们的用心,第一个念头就想到自己,不会第一个念头想到别人。纵然想到别人,也是跟自己很亲密的人、有关系的人。没有关系的人,不会想到。何况,还有畜生、饿鬼、地狱,你要真正能想到,还会吃众生肉吗?决定不可能。恒顺众生,畜生、饿鬼、地狱也是众生,皆要平等随顺。从这个地方,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普贤行难修。我们努力修学,只能学少分,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就算不错;要修百分之五十,我们做不到。佛的用心是平等的慈悲,没有分别。离一切分别执著的慈悲,就叫做大慈大悲。佛对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起慈悲,从慈悲里生出菩提心,从慈悲里彻底觉悟,觉悟到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是我们不知道的。如果我们知道,同体大悲心自自然然生起,因为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既是一体,怎么可能去伤害众生?因为伤害众生就是伤害自己。世间哪有这样愚笨的人,自己会去伤害自己?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是诸佛如来所证得的。这个境界很难体会、很难懂。怎么可能一切众生会变成自己!佛在经论里,常用比喻来说法,希望大家从比喻悟入这个境界。譬如作梦,当你梦醒时,梦中的情景还记得很清楚。梦里有自己,也梦到很多人、很多众生,也梦到山河大地,也梦到虚空,梦中境界好像与现前境界相仿佛。梦中的自己不是父母生的。梦中的人、动物、山河大地、虚空,从哪里来的?整个梦境就是你自心变现出来的。这个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因为真心里没有梦。修行功夫到相当程度,或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没有梦。一般修行证到阿罗汉果,没有梦。由此可知,梦是妄心。妄心在哪里?真心与妄心,我们都找不到,因为心没有相;但是在作梦时就找到,作梦时,心变成相。梦境就是你的心,你整个的心变成了梦境。梦中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自己,都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境界,除了自己之外,什么都没有。佛在经论上常讲:‘全妄即真,全真即妄。’我们透过梦境,细心去体会一下,佛这两句话的意思,多少懂一点。妄是现象。今天摆在我们眼前,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动物、植物、矿物,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相是我们真如本性迷了以后现出的境界相。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彻大悟、圆满成佛,大千世界就没有了,因为真性梦醒。十方世界,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假的都不能说,你说是真的,它是假的;你说是假的,它真有这回事情。所以,不要在真的假的上面起疑情,知道事实真相就好。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一切有情众生也是自己心性变现。佛言:‘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就是说这一事实。成佛,才真的知道。所以,佛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他开悟,帮助他修行证果。对佛而言,这是他的义务,他应该做的,他不居功,如同慈母照顾小孩,无微不至。你若问佛,为什么这么慈悲普度一切众生?佛会告诉你:‘因为他跟我同体。’度他即是度自己。明了事实真相,才知道恒顺众生真正是供养诸佛,能令一切诸佛欢喜。所以,佛是从同体慈悲里生出大菩提心,彻底觉悟;因菩提心,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诸佛成佛的一条光明大道,我们今天也走这条路,必成佛。

 

随顺众生,不吃亏。眼前好像吃点亏,其实没有吃亏。能够忍,能够让,能够随缘,成就自己的德行。殊不知,吃亏正是占便宜。世间法,我吃了亏;佛法上,我占了大便宜。世法是障碍佛法的,我们在世法上退一步让一步,佛法上的障碍就去掉一层,就得大自在。无量寿经里,修行的纲领是清净心、平等心。离开一切众生,清净平等到哪里修?没地方修。清净心要在染境里修,平等心要在极不平的境界里修,这才是功夫,这才是真正的受用。哪一天,我们看这个世界,看一切众生,心真正得到平等,则你的大慈悲心现前。要修多久,才能到这境界?因人而异。根利者很快达此境界,根钝者,十年、二十年,也许一生都修不到,原因在放不下。要想真正得到清净平等,一定要看破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间法,只要有一丝毫的贪念,有一丝毫的执著、疑惑,你就放不下。必须看破放下之后,才能以大悲心,随顺一切众生,才能像普贤菩萨所说的,成就供养一切如来。

 

◎第十愿:普皆回向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回向法界,也是把前面九愿归纳起来。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一直到恒顺众生,所有的功德,统统回向,心里一丝毫都不沾染,这个心才清净。有些人修功德,怕功德被别人拿去,不敢回向,心量小,不会成就的。有些人怕念佛功德回向给别人,自己就没有功德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功德:功是自己修行的功夫,德是收获。你有一分功夫,一定有一分收获,别人拿不去的。你想送他,也送不掉。福德则可以送人。譬如:自己的财富可以分一半给人,或者全部给人,人家可以得到享受;房子也可以给人住,他可以得到受用。唯独功德没办法给人。功德是戒定慧。想想,持戒的功德能给人吗?你念佛的功德能给人吗?你修定的功夫能给人吗?没有办法。如果功德可以给人,那我们不必修行了,到时候,佛统统给我们,我们就成佛了。功德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一定要靠自己,决定不能仰赖别人。

 

功德是可以回向的。回向对自己而言,是拓开心量,把我们无始劫来执著分别的习气扫干净。我所修的功德,统统不要;我所修的功德,让大家去享。不要功德,功德更大。不但功德丢不掉,福德也丢不掉。你命里有一百万,把一百万统统布施,过几天,一百万又回来。为什么?这是你命里有的。命里有的丢不掉,命里没有的保不住。中国大陆供的财神范蠡,是会赚钱会用钱的模范,有智慧又有福报。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有两位帮手,一是范蠡,一是文种。二十年后,越国复兴,灭掉吴国。此时,范蠡认为国王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于是改名换姓跑掉。并且留一封信,劝文种也离开,文种不相信,果然没几天,勾践赐他宝剑,要他自杀。范蠡改名为陶朱公,做生意发大财,把财产全部布施,救济苦难贫民。钱财散尽,再做生意,没几年,又发财,也照样散财,三聚三散。此说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决定是有;命里没有的,不要强求,是求不到的。命里有的,丢也丢不掉,所以你布施,财富还会再来,而且会来得多一点,好像是利息一样。知道这事实,你才有胆量放心大胆去布施。但是不能存侥幸之心试试看,认为一本万利,一试,财富就没有了。要用真诚的心修布施供养,这是修福。所以,我们修集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功德也是越回向越大,因为心量大。心量大,功德也转大,一切法随心转。若不回向,念念为自己,心量小,功德也就有限。佛陀教给我们,不管修大的功德或小的功德,乃至于毫发之善,都应当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法界。这是拓展我们的心量,圆满修行的功德。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菩萨念念之中,都希望众生常得安乐。一切众生,包括动物,如果我们吃动物、杀害动物,这些动物会平安快乐吗?楞伽经云:真正发心的菩萨,不忍心吃众生肉。佛家虽然没叫你吃长素,只教你不杀生,但是讲到菩萨的大慈大悲,佛说过,不忍吃一切众生肉。梁武帝读到这个经文,深受感动,发心吃长素,在佛门里提倡素食运动。真正存心喜欢看到一切众生平安快乐,你就不会忍心伤害它,更不会忍心吃它。希望一切众生没有病苦。病苦从哪里来的?所有一切病苦,从妄想上来的。把妄想执著丢掉,让身心清净,恢复到自然,则体质改变,一生可以不生病。医学只治标不治本,佛法是从根本上治疗,教你不要打妄想。由此可知,必须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普及社会每一阶层,才能帮助众生真正离开一切病痛。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他有恶念,想做坏事,菩萨护法神拦住,使他做不成功。‘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动一念善心(利益一切众生的心),佛菩萨保佑你。因为与佛心相应,感应道交。若只为自己,只为一家,与佛心不相应。佛心是广大无边际的,你的圈圈画得很小,不能起感应。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此经所言恶趣,范围很广。指三恶道、三善道(因六道轮回之故)、阿罗汉、辟支佛(虽有甚深禅定,没有见性)、菩萨(虽见性,没有圆满),皆是恶趣。此经是对等觉菩萨说的,换句话说,十地以下都可以称为恶趣。我们现在不能把标准提得这么高,只要知道三途六道,真的是恶趣,一心一意要在这一生当中超越,这样就好。超越,唯一的途径是带业往生。对于恶趣门径,要关闭。怎么关闭呢?远离它。‘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就是劝导众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祖师大德常提醒我们的专修净业。念佛最怕夹杂,若夹杂世间名利、五欲六尘,不能成就。念佛人念很多种经、又要念咒,也是夹杂。最重要的是一门精进。印光大师教我们:专修念佛的人,只要念一部弥陀经,三遍往生咒,再念佛号。其实,功夫都在佛号上。念一部经与三遍往生咒是定心的。我们的心若胡思乱想,念佛号没有感应。若用清净心执持名号,则有感应。假如你的心很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则经咒都不须要念。古来祖师大德一天十万声佛号,不念经不念咒。多少念佛人,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临终往生时,不生病,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的人很多。台湾四十年来,站著坐著往生的,有几十个人,这些人多半是老太婆,不认识字,经咒都不念,心定。所以念佛人,不看报纸杂志,不看其他经书。

 

民国初年,倓虚大师在哈尔滨极乐寺传戒,请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传戒期间,有一位出家人修无师,到戒场帮忙。人笨笨的,出家前做泥水匠,不识字。什么都不会,只会念阿弥陀佛。他愿意在传戒期间照顾伤风感冒的病人。过了几天,他向老和尚告假,说他要走了。倓虚大师有涵养,没有责怪。当家师定西法师脾气较躁,听说他要走,对他很不客气,说道:‘我们传戒五十三天,还没圆满,怎么可以中途走掉?’他回答:‘我不是到别的地方,我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两位法师呆住了,问他哪一天走?他说大概不出十天,请常住为他预备两百斤干柴,准备火化。和尚很佩服他。看他土头土脑的,什么也不知道,身体这么好,也不生病,预知时至。第二天,又去找两位法师,说他今天就走,赶紧替他准备,并请常住几位师父替他助念,送他一程。在柴房搭铺,他盘腿坐好。助念送行者请他留诗偈作纪念。修无师说了一句:‘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说完就不讲话。念佛约十五分钟,他就走了,坐著往生。一生就一句佛号,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真的念到一心不乱。他虽不识字,不会讲经说法,临终这一表演,不知度多少众生!他是现身说法,做榜样。

 

你修善法,诸佛菩萨一定帮助你圆满成就。一切恶法,我们要远离。要为一切众生开导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这一条大道。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众生迷惑造业感得果报,六道轮回是这样来的。惑业苦,迷惑造业受苦。苦就是受果报。受苦,他不觉悟,还更迷惑,业造得就越重,来生越苦。就像旋涡,越旋越下,不会旋上来。如果这一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前途堪虑,必会一世不如一世,因为我们起心动念恶多善少。要晓得众生的苦从哪里来的,要把根源找出。然后发心代众生苦。怎么代法?倒驾慈航,普度众生。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菩萨就示现什么身份。你在人道,他也在人道;你堕畜生道,他变畜生。这就是代众生苦,目标是帮助众生开悟。总而言之一句话,劝他念佛,劝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饿鬼畜生也能度。佛门有一本小册子物犹如此,讲动物念佛往生。谛闲法师在浙江宁波头陀寺当住持时,寺里有一只公鸡,每天早晨鸡鸣时,大家起床做早课。公鸡也参加早晚课。大家念佛时,它也嘎嘎跟著念。中午过堂吃饭,它也来,菜饭不小心洒在地上,它吃得干干净净。有一天晚课完,大家都走了,公鸡不走,还在绕佛。香灯师赶它走,它不理香灯师,走到佛堂正中拜三拜,头点三下,站著就往生。公鸡也能往生,我们若不好好学,连鸡都不如。谛闲法师依出家人礼节将公鸡埋在后山。这类动物,前世多半是出家人,大概临终一个错念头,堕畜生身。

 

佛菩萨在六道示现种种身度化种种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念佛往生成佛,这才是究竟圆满。修其他法门,一生不见得能证果,不见得能超越六道轮回。倓虚老和尚在念佛论云:‘一生中,见过得禅定者,未见过开悟者。学禅若不开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得禅定只能生四禅天。’唯独念佛法门,稳当快速,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就。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最后也特别提倡念佛法门。

 

‘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第十愿总结,也跟前面一样。发心一定要长远,要真诚。修行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净念相继’,此四字就是念佛的秘诀。净是不夹杂;若夹杂,心就不清净。最单纯、最精纯的,就是一句佛号。我们今天加上一卷经,因为心不清净;心若清净,绝对不夹杂,连一部阿弥陀经也不要。心里一天到晚、二六时中,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个人就到功夫成片,到一心,这是真正做功夫。站著走,坐著走,预知时至,就是功夫到这个境界。我们比不上人家,是因我们有杂念,佛号念一念会断掉。工作时,把佛号放下,认真努力工作;工作做完,把工作放下,佛号马上提起,没有一个杂念。不可以念佛时心里想著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做事情时,又在念佛号。这样,佛也没念好,工作也没做好,两边失掉。

 

十愿介绍到此地。后面,普贤菩萨有许多重要的开示,也是十愿里要紧的地方,特别提示我们。

 

二、显经胜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此经是大乘经。大乘经文中讲善男子善女人,标准最高。观经三福十一句统统做到,才是华严经上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此段大意是说:前面所讲是大菩萨十种大愿,也就是菩萨行总归纳为十大类(十是代表圆满的意思);菩萨认真修学十愿,就能够成熟一切众生。成熟一切众生即是能够普度一切众生。普度,不见得是圆满的度脱;成熟,可以说相当接近圆满的度脱。结归西方极乐世界,显示出成熟二字的意思是真实圆满的。假如不用这个法门,成熟很难。成熟,是你这一生当中成佛;这一生当中成不了佛,不叫成熟。凭我们这个样子,能成佛吗?念佛就能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问题是我们肯不肯念。我们求往生的心不是真诚的,若有若无,念佛久也没感应。

 

同时,能随顺无上菩提。这是讲一生成佛。念佛人确实是这一生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往生,不是死了往生。死了,要往生很难。人还没断气,看到佛来接引,告诉你:‘佛来了,我跟他走了。’就潇洒地走了。这是活著跟佛走,身体像一件破衣服一样,丢掉不要。生到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做当生成就的佛法。普贤菩萨在此地讲的没错。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普贤十愿才能真正修得圆满。因为,得到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普贤菩萨威神力的加持,你到西方修十大愿王,才修得自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例如有人(指一般普通人),听到法师讲经时讲十大愿王,听得很清楚、很明白,也懂得意思,印在八识田中,这个功德很大很大。这个功德是真实功德,因为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何况这是佛所说的第一法门、第一经,这个种子种在阿赖耶识里,将来遇到缘,一定成熟,一定成就,所以它的功德不可思议。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修学普贤行愿的殊胜利益:第一、消业障。我们造的恶业太多,我们身心都有病,烦恼重,苦恼多,怎么消除?‘深信心’三字是关键。我们每天受持读诵书写(流通)十大愿王,能不能消除业障?能不能将病苦复原?能。只要我们是深信心,深信不疑,就起感应。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是明心见性,是念佛人的理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你成了大菩萨,罪业一定消得了!深信心很重要,深信心是一点疑惑也没有。十大愿王这一部经文,字字是如来真诚教诫,一句废话、假话也没有,真正相信,依教奉行。这样坚定的信心、清净的信心,依照经典的方法去做,就能得到效果。第一个效果是消业障。第二、所有一切病苦能痊愈。第三、所有魔障妖魔鬼怪不敢接近你。由此可知,遇到魔怪的人,都是心不清净,有贪嗔痴慢。心不清净,与魔感应;心清净,魔自然就走了。这比念佛菩萨名号、念经典、拜忏有效。所有一切驱魔的经法都是帮助你恢复清净心。清净心不能恢复,魔就驱不掉。能信的人有福,不能信的人,修学普贤行愿的殊胜利益当面错过。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普贤行愿品全文有四十卷,十大愿王是最后一卷,占四十分之一。弘一大师以普贤行愿品为早晚课。如果有人能够读诵十大愿王,依照这部经典的方法修行,这个人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障碍,因为他的智慧福德圆满地显露在生活当中。而且,这个人是‘一切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佛菩萨称扬赞叹你。天人当中有道德学问者,必然尊敬你,对你有礼貌,因为他认得你是修学普贤行愿的佛弟子。不仅如此,你在六道中,‘常居胜族’。所居住往来的,一定都是最殊胜的种族。‘能破坏一切恶趣,远离一切恶友,制伏一切外道,解脱一切烦恼,堪受一切众生供养。’这个利益太殊胜了。你的心、你的修持,都在菩提正道,自自然然能破坏一切恶趣。远离一切恶友:跟你志趣不同者,一定不会跟他往来,不会受他障碍。你有道德、学问、辩才,一定能够降伏一切外道,能够解脱一切烦恼。所以,这样的菩萨住在世间,能够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因为他是一切众生的福田。众生不供养,他就不住世,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他是生死自在。他的生活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生活空间很小,只是一个地球而已,地球之外,没法子去。这些诸佛菩萨活动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没法子想像。遇到这种人,我们若不供养他,对他恭敬,好好跟他学,他就走了,不在此地。供养是如说修行供养,一定要接受他的教诲指导,这是最重要的。若没有如说修行,纵然物质供养丰厚,他也不会住在此地,因为他不贪图享受。住在此地只有一个理由:这个地方有很多人真正跟他学,他就一定住在此地。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普贤菩萨又告诉我们一桩很重要的事情。古德注解经文,常引用这段经文。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很重要。对念佛求往生者,尤其重要。临终最后刹那(最后一口气)是死生存亡关键的时候。神识离开身体(灵魂离开肉体),肉体就坏,腐化了。这是告诉我们,身体非常脆弱。你的家亲眷属,恩爱再重,这时候也不能不分离。一离永离,来世见不到。纵然来世见到,自己与别人都已改头换面,见面也不认识。所以,世缘要淡,不要太执著;但是,对于一切众生的照顾,要很周到,这是菩萨行,心地清净不能有染。在世时英雄好汉,威风有势力,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只是黄土一抔,一切威势都会失掉。在世间做帝王者,死后,大臣也不会跟著他走。住的宫殿,交通工具象马车乘,一样也带不走。在世时收藏的许多珍宝,也一样带不走。身体都要腐烂,何况身外之物!这一桩事情看透,则对世间一切法不会留恋,不会再有贪爱,你的心就清净很多。心清净就生智慧,就晓得在世间应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事。自自然然会跟佛菩萨一样,在这世间,不为自己,为众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自己一场空,所以不为自己。真实的功德,唯有利益众生。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你所修行的功德可以带走,不会舍离。因为功德是真心修的,不是虚情假意修的。世间人情为什么带不走?是虚情假意,不是真心。权教菩萨以下,统统用的是虚情假意,从没有用真心的。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用的是真心。真心永远不会变,妄心刹那在变。世间东西一样也带不走,因为是虚情假意在造的。你帮助一切众生,诚心诚意做的,功德福德统统都带去。俗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带善业,到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受果报;带恶业,到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受果报。菩萨善恶业都没有。虽然断一切恶,不著断恶之相;虽然修一切善,不著修善之相;三轮体空。天天作善,天天为大家,绝对不著相。因此,他所修行的十大愿王带得走。不但带走,而且在‘一切时’,愿王永远跟他,不会离开;‘引导’他,‘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了极乐世界,立刻见到阿弥陀佛。所以,十大愿王是菩萨修行的最上乘法;换句话说,是一般菩萨六度的圆满行。十愿里,愿愿都圆满含摄六度,是菩萨的圆满行。到极乐,同时也见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这些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

 

修十大愿王者,生到极乐世界,花立刻开,且是上辈往生。因为修普贤行愿者,心量像虚空法界一样,每一愿皆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修行,无有穷尽。’我们的心量太小;要学普贤行,那是大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一法不包容,这样大的心量,念佛求生净土,当然上上品往生。因此到那里,莲花化生,花开见佛,得佛授记。

 

得佛授记后,在西方极乐世界努力精进求学,导师是阿弥陀佛,教授是十方诸佛如来、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同学是诸上善人;所以到那儿求学,成就非常快速,不退转,一生圆满成就。即使还没有毕业前,想倒驾慈航,阿弥陀佛以本愿功德威神加持,你就可以乘愿回去度众生,而且不退转、不堕恶道。到十方世界度众生,能力就跟观音菩萨一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自己就能现什么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自己也能示现八相成道,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世间示现成佛一样。只要踏进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打个照面,就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佛加持的,因为你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学生,一切诸佛菩萨都帮助你,龙天护法神都护持你。若不认真努力修学,不能放下万缘,是对这法门仍半信半疑,没有完全相信;事实真相若搞清楚,则疑情断,信心建立。这个法门不难修。此时才能真正报佛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因为你有能力利益一切众生。

 

三、劝嘱受持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这一段话很重要,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菩萨在此地说,假如我们听到这个法门,听了之后能相信,能够接受,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之大,无可为比,唯佛知之。受持:受是接受,持是照做。如‘礼敬诸佛’,照做,虽然做不圆满,认真做、认真学。对人,我都用恭敬心、真诚心。对事,无论大事小事,我都很认真负责去做,把事情做得很好。对物,把桌子擦干净摆整齐,这是对物的恭敬。如此,才是真正受持普贤行。‘称赞如来’,人家有利益众生的好事情,我们要赞叹;人家有不好的事情,我们不说;隐恶扬善。坏人做坏事有惭愧心,会难过,他做一点点好事,人家赞叹他,做坏事,人家原谅他,都不说;内心惭愧,久而久之,他能改过自新,变成好人。恶人自有恶报,用不著我们去宣扬。此段教我们要相信、受持、读诵,这是自修、自行。除此,还要宣传,广为人说;经典要流通,大量印行,印得精美,到处送人。劝人学佛,把佛法的精义、精神、教训、利益(好处),随时随处说给别人听。对方听也好,不听也好(至少听几句入阿赖耶识)。接电话时,拿起电话先说一句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灌到对方耳里,这就是度众生,广为人说。劝人念佛,其他废话少说。自行化他的功德,除了诸佛如来,都不晓得你功德之大,大到什么程度。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汝等指我们大家。听了这部普贤行愿品,不是偶然的,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你所种植的深厚善根、大福德因缘,今天具足,才有机会听闻此经。福报不够的,听不到,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听了之后,要深信不疑。知道普贤菩萨、毗卢遮那如来,在经典里所讲,句句是真实语。我们‘应当谛受’。谛是仔细、审慎。统统明白、清楚、了解,完全接受过来。接受之后,第一步功夫是读经,读了之后要能背诵,能背诵之后要做到。能背诵,记得熟,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可以想到。譬如,擦桌子,想到礼敬诸佛,桌子是佛,我要把它擦干净,很恭敬认真地做这工作。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诚心、诚意,有敬心、敬意,事情怎么会做不好!不能背诵,修行就没有标准、没有原则;所以,一定要背诵经典,然后把它做到。做到之后,自己得到真实的受用、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一天到晚快乐无比。自己可以感受到是世界上第一快乐幸福美满的人,法喜充满。入这个境界,具足真善美慧;你的生命、生活,真正充实。唯独在佛法修持上真正有功夫的人,他是充实的。‘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劝人。要流通佛法,宣传佛法,这是佛弟子的责任。依照这个法门自行化他,尽心尽力去做。自己修行,要尽心尽力;流通宣传也要尽心尽力。

 

这些人,一念中所有的行愿皆得成就。这是事实,就是大经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为你的心量是圆满的,任何一行都是从真心圆满心中生起。圆满心中生起的一念,哪有不圆满的道理?哪有不周遍的道理?这是华严境界,很难体会、很难懂,它是真正的事实。你所得的福报,无量无边。无边胜福从这里求。若以种种金银财宝布施求福,所求得的是小小的福报,不是修究竟圆满的大福。究竟圆满的大福要靠普贤行才能达到,才能圆满的成就。烦恼苦海里一切众生,你也有能力与诸佛菩萨一样,帮助他们处理,引导他们念佛求生净土,普贤的行愿才能达到圆满。

 

贰、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偈颂像中国的诗歌。此地偈颂为七言颂,一句七字,四句为一首。总共有六十二首。前面一部分属重颂,将十大愿王重覆说一遍。佛经里,这种体例很多,用意有二:1、佛讲经,听众自由参加,有先来后到,后到者没听到前些日所讲,佛很慈悲,用偈颂体裁简单扼要再说一遍。2、经文要背诵,怕钝根者背诵长行文有困难;偈颂可以唱诵,容易记住。

 

一、颂十大愿王

 

1、颂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颂第一愿礼敬诸佛。‘十方世界’是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我们礼敬谁?‘三世一切人师子’。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人师子’就是佛。佛经常以人中之狮子比喻佛。十方三世一切佛是我们礼敬的对象。佛云:‘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做众生。有情的众生是四大五蕴众缘和合,无情的众生(植物、矿物)也是众缘和合,所以也是众生。华严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为什么说众生本来是佛呢?这与性相有关。凡是相,都是‘性’变的。佛就是‘心’。一切现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有情的众生有佛性,无情的众生有法性,法性与佛性是一个性,只是名词不一样。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常修恭敬,要跟对佛的恭敬完全一样。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学校要礼敬师长,慢慢把礼敬扩大到亲戚朋友,乃至一切众生。不但扩大到一切有情众生,还要扩大到无情众生。在修行人眼里,蜡台、香炉、桌椅,这些东西都是佛,都要恭敬。桌椅擦干净摆整齐,是对它的礼敬。桌上摆书,书摆得整整齐齐:若放的凌乱,就是不敬。佛法建立在恭敬心的基础上,要一切恭敬,平等的恭敬,清净的恭敬。虽然一切恭敬,心地清净一尘不染。

 

‘我以清净身语意’来表达敬意。身语意三业清净,是真正的恭敬。‘一切遍礼尽无余’:对于三世诸佛,你在这里一拜,全都礼拜到了。为什么?因为清净心没有界限。清净心是真心,真心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界限,所以一礼一切礼,一敬一切敬。身语意三业清净,念念都是礼敬。清净心就是礼敬,不在于拜佛的形式。形式上的礼佛,是初学,特别是业障重者,一天拜三千拜,修清净身语意。拜佛也是忏悔,忏除过去对一切佛菩萨与众生不敬的罪业。拜佛的时候,心要清净,心要空,不要牵肠挂肚,心要一念不生(本来无一物);身要依照仪式来做。拜佛是运动,也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影尘回忆录有个故事:民国初年,育王寺的香灯师,人很老实。香灯师管蜡烛烧香之事。夏天,天气热,别人跟他开玩笑:‘香灯师,别人晒书晒衣服,你的蜡烛也应该搬出去晒一晒,不然会长霉!’他真的把蜡烛搬出去晒,蜡烛全晒化了。老和尚叫他一天拜佛三千拜,修清净心。拜了三年,他悟了。

 

‘普贤行愿威神力’:只要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修行,你就是普贤菩萨,是一个初发心的普贤菩萨。华藏世界有一位等觉普贤菩萨,而这位普贤菩萨,也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你照这个法门修,与他相应,他的神力在无形中加持你,能得感应道交。这个力量不可思议,是我们修行的凭借。‘普现一切如来前’: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我们的身相在礼佛。‘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每一个身,都礼无量无边的佛;无量无边的身,每一个身又礼无量无边的佛;这完全是华严境界,重重无尽。这些绝非神话,都是事实。它的原理是:心现识变。心识的功能不可思议,无量无边,所以能现这种相。深一层广义的意思,我们更要懂得,我们以清净心,与整个世界、十方三世情与无情、世出世间,融成一体。

 

十大愿里,第一愿是根本。没有礼敬则没有称赞;没有敬心,称赞人必定口是心非。一部华严经,学的是礼敬诸佛而已。只要做到礼敬,后面九条,条条圆满;你出言一定是赞叹,待人接物一定是供养。所以,我们学佛学的就是礼敬。礼敬是性德,是我们本来具有的;我们现在迷惑颠倒,起了贡高我慢,把性德失掉了。学佛,不过是恢复性德而已。

 

2、颂称赞如来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颂第二愿称赞如来。第一首偈是说我们称赞的对象。对象之广大,与前面所言没有两样;言词不同,显示文章之美。‘于一尘中尘数佛’:一尘,尘是微尘。佛经所言之微尘,肉眼见不到。佛经用许多比喻来讲‘尘’。先讲牛毛尘,牛毛比较粗,毛的尖端有一粒尘,可停留在上面不会掉下去。把牛毛尘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得多。羊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在水里通行无碍。水有密度,当中还是有空隙,水尘可以在空隙中游离。水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密度很大,在显微镜下,还有空隙,金尘可以在金属的空隙中跑来跑去,没有障碍。金尘再分成七分之一,这才叫‘微尘’。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尘。微尘还不是最小的,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之微。再分成七分之一,是极微之微,然后就不能分了。佛眼能看到极微之微。尘数:把大千世界(银河系)磨成微尘,数量无量无边。一微尘之中有微尘数诸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每一尊佛又有菩萨海会围绕。菩萨更多。‘无尽法界尘亦然’:无尽法界每一粒微尘里统统是这个境界。这是佛亲证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也叫做一真法界,就是弥陀净土所讲的实报庄严土。‘深信诸佛皆充满’: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凭什么深信不疑?凭释迦牟尼佛的人格,佛不妄语。真正的境界就是这样的,这境界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诸法实相’,唯佛与大菩萨亲证。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赞叹当然是用言辞、用音声。我们只想到用音乐歌唱、用言辞来赞佛;这种相,的确很粗,初学者能理解。如果深入讲,我们又没法子懂了。真正讲到这个境界,一切音声全是赞佛,一切的言辞没有一样不妙,包括骂人吵架也是,我们无法理解。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有心得,就会体会到。我们今天听的声音有悦耳的、有讨厌的噪音;我们是用分别心听、用意识听,我们听的是声尘。菩萨离心意识听,一切音声海里、一切言辞海里,他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没有妄想心,他完全用清净心。清净心在耳根上,就叫闻性。闻性所闻的是声性,不是声尘,这个叫真正的赞叹啊!所以骂人吵架也是赞叹,这个妙不可言,我们就修这个。修称赞从这个地方修,我们才能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否则,一天到晚唱歌赞叹佛菩萨,佛菩萨还是佛菩萨,凡夫还是凡夫。赞叹之后,你也变成佛菩萨,这样才行。所以他对于音声,没有选择的、没有分别的。对于言辞,也没有选择的,所以才叫妙言;有选择,就不妙了。一切音声言辞,都是从法性流出,还归入法性。平常会听的人,他开悟见性,因为他用闻性闻声性,用见性见色性。虽然在六根上说六种性,在六尘上也说六种性,其实,性是一个,决定无二性,这才叫做修‘称赞’这个愿。称赞,是在音声上炼自己的清净心;礼敬,是在一切人物事相上炼清净心。礼敬就是清净,赞叹也是清净,每一大愿,条条都是讲清净,在这里面修清净心,所以这个法门叫大不思议法门。处处教我们明心见性,处处教我们修一心不乱。‘尽于未来一切劫’:修行时间没有间断。修行过程中没有期限,修行圆满之后也没有期限,所以佛菩萨才圆证三不退。有期限,就有终结的时候:这个法门,无始亦无终。诸位细想,修清净心,清净心有始终吗?清净心里没有始终。唯识云:‘方分、时分,都是不相应行法。’方分是讲空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时间讲过去现在未来。有这个事情,事是有,但是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事实。而我们把抽象概念误会了,把它当作真的,好像真有这个东西,其实是没有。能把这一关突破了,就打破时空,这才是究竟解脱。清净心里没有十方、没有三世,所以才说:尽于未来一切劫。这种说法,对初心的人来说,是莫大的勉励,我们要明白这个事实,要不断地精进努力,不能懈怠,不能退转。‘赞佛甚深功德海’:佛的功德无量无边,赞叹不尽啊!

 

礼敬从事上讲,一切诸佛包含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统统要礼敬,不可以有分别执著,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来修。赞叹,要看称性不称性,也就是要看善与恶。诸位要知道,善恶是平等的,真妄、邪正也是平等的,没有一法不平等。为什么称赞要分别呢?对法身大士而言,是平等的;对我们凡夫而言,有差别的。长行文里讲称赞如来,偈颂里赞佛而不说如来。在大菩萨的境界里,是平等的,这叫一真法界。长行文里有拣别,是对我们说。我们心不平等,就有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我们对于恶法不赞叹,对于善法赞叹。偈颂里是平等法;长行文里是有差别的,是差别因果的。佛说法多巧妙啊!

 

3、颂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颂第三愿广修供养。供养就是布施。布施是教我们舍,教我们放下。一定要修供养,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供养诸佛、供养众生、供养法界,一切都供养;以我的智慧、劳力、财富、技能,贡献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不讲求报酬。布施供养的功德,得到的是断除烦恼;悭吝贪爱的心、忧虑的心、牵挂的心都没有了,多自在啊!你们今天有钱不自在、有地位不自在,是因为你心里有牵挂忧虑烦恼。佛陀教我们布施,就是教我们得大自在。大自在是真快乐真幸福。或许有人会害怕,一切身心世界都舍掉,这怎么得了!日子怎么过?对的,人的日子不要过了,六道的日子不要过了,过佛菩萨的日子吧!佛菩萨的日子好过!极乐世界的人想吃东西,念头一起,想吃的东西已摆满在面前,不须要去做;想穿什么衣服,不要裁缝,心里一想,衣服已在身上;那是佛菩萨的日子。想要住什么式样的房子,人已经在房子里;希望房子大一点,房子就会大一点,希望小一点就变小,没有一样不随人意。为什么生活会这么自在?就是因为他没有忧虑、牵挂、烦恼。相信因缘果报,修布施供养,在这一生当中,就得无量福报,就可以修到有求必应;连寿命都可以延长,何况病苦?

 

前两首偈说明供养的东西。‘最胜’:最好的。‘鬘’:花环。‘妙华’:不是普通的花;普通的花,加上表法的意思在里头,它就妙了。修行好比开花,将来一定证果;看到花,就要想到:我要修行。花代表六度万行,在本经里代表十波罗密、十大愿王;看到花,想到要修十度、普贤十愿。花妙,在于花能提起你的觉观。‘伎乐’:歌舞音乐。小乘人烦恼重,所以小乘法禁止歌舞音乐;大乘法唱歌跳舞供养佛。虽然伎乐供养,佛菩萨的心决定清净。以清净心来演奏、来听闻,无不是明心见性。‘涂香’:涂在身上,像香水一类的。‘伞盖’:伞遮阴,盖遮尘;心地要清凉、要一尘不染,表这个意思。‘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像上面所讲种种供养具,数量太多太多了。这些供养具,不是佛要的。此地用‘如来’,没有用‘佛’;称‘佛’,从相上讲;称‘如来’,从性(本性)上说。我以供养诸如来,这是供养自己的真如本性。为什么供养自性就是供养如来呢?经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如来就是法身。清净心里没有间隔、没有障碍,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如来、真如本性啊!称性,哪有不遍供的道理?

 

‘最胜衣服最胜香’:衣服遮羞,表忍辱波罗密;喜庆穿礼服,衣服也表礼。最胜香:香表性香,香表戒定。香的种类很多。‘末香’是香粉。‘烧香’:燃烧一类的香。‘灯烛’代表光明、智慧。日光、月光、星宿光、灯光,都是表自性的般若光明。见到光明,提醒自己修心地的清净光明,与日月灯明也能合而为一。‘一一皆如妙高聚’:这些供养的东西,堆得都像妙高山(须弥山)一样高大,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们要知道供养具表法的意趣。归纳起来讲,‘行愿’是能供养,‘法’是所供养。必定要对于经义有殊胜的理解,然后境界才能与自己相应,才能得到修十大愿真正的功德利益。

 

4、颂忏悔业障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颂第四愿忏悔业障。‘我昔所造诸恶业’:昔是过去,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人生苦处多、障碍多,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称心如意的事很不容易遇到。这些障碍,是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产生的后果。唯有佛,一切恶业忏除干净;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那就是他的恶业。我们凡夫造作杀盗淫妄、贪嗔痴慢,业障深重。这些业障,障了我们的清净心;业障若不消除,修学无法成就。

 

未出三界,善业仍是一种恶业。佛门云:三世怨。第一世做了很多好事,第二世得善果,在人天中享受大福报,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做了高官,发了大财。但是这一生享受果报时,忘记修善,纵然修善也修得很少,因此,善的果报报完了。第三世善少恶多,恶业现前,到三恶道去了。譬如:富人天天吃鱼吃肉,几十年下来,造多少杀业?有势力的人,往往一个错失,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什么叫真正的善?除了念佛之外,都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业,要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超越六道轮回。修其他的法门,无法让你一生中超越三界,还在轮回之中,这就不是善业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帮助我们业障深重的众生,给我们开出一条当生成就的大道。我们能信、能愿、能行,这一生就成就了,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就消除了。念佛的功德很大,能消除一切罪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这句是造业的因。恶业从贪嗔痴生起。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直接断贪嗔痴。不但世间一切法、五欲六尘,能放下、能不贪,乃至于出世间的佛法、菩提涅槃,也不贪。只要有一个贪的念头在,就造恶业。六道众生贪五欲六尘,二乘人贪偏真涅槃、贪禅定,大乘菩萨贪度众生,都是贪心。不贪,才会有成就。嗔是嗔恚,障碍道业、障碍心性、障碍清净心,必须断除。愚痴: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不能辨别,把它搞颠倒,叫愚痴。例如:不能办别带著佛教面具的假佛法,是愚痴;不懂得选择适合自己修学环境与程度的法门,也是愚痴。贪心重,堕饿鬼道;嗔心重,堕地狱道;愚痴,堕畜生道。无贪、无嗔、无痴是三善根,世间人天一切善法由此生。我们想得人天福报,则要赶紧转贪嗔痴(三毒烦恼)为三善根,这才叫真正的忏悔。忏悔是要改过自新啊!

 

‘从身语意之所生’:是讲造业的工具。身是身体,造杀盗淫;语是言语,造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是念头,起贪嗔痴,不信佛菩萨的教训,不能如说修行。身语意不知不觉地天天造罪业,主使造业的是贪嗔痴。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毛病过失,却清楚地看到别人的毛病过失。知道自己的过失,就觉悟了,觉悟之后,能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过来,这就是修行,是真正的忏悔。

 

‘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是改过自新,后不再造。而不是把自己的罪业,在佛菩萨面前念一遍,磕几个头,求佛菩萨饶恕。佛菩萨不管你这个事情。忏悔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佛菩萨只提醒我们、教导我们。真正忏悔是:晓得自己错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就可以把自己的业障忏除。从前一切罪过不要再想了,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你的罪业就忏掉。

 

5、颂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颂第五愿随喜功德。功是功夫。什么样的功夫,得什么样的果报,这叫功德。功德是自己修的,别人拿不去,你也没办法给别人。福德,自己修,可以给别人;别人修,也可以给我们。他的福报大,我沾他的光,享点福;我的福报大,乐于帮助别人,别人也可以享我的福。福报可以转移,功德不可以转移。功德是自修自得,别人无法代替。此地随喜功德是以功德为主,福德包括在其中。功德里头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功德是定慧。戒是福德;持戒达到定,戒也变成功德。

 

偈颂里境界很广大。‘十方一切诸众生’:众生指六道众生(凡夫)。六道众生恶多善少。假如这些众生起的是善念,做的是善行(利益众生的事),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全他为一切众生造福。我们随喜的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样大。

 

‘二乘有学及无学’:二乘指声闻、缘觉,是小乘。声闻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都叫有学。四果阿罗汉叫无学,无学就毕业了。修学小乘的人,从初学至证果,我也统统要随喜、要赞叹。或有同修要问:‘我们今天学的是念佛法门,小乘所学我们怎能随喜?岂不是夹杂!’对,没错。念佛法门把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包括了。普贤菩萨在此地,是对华藏世界法身大士所讲,应当要随喜小乘。譬如:小乘所修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心无常。能常作如是观,帮助我们心地清净。三十七道品,能够帮助我们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小乘修学总是一个方法对治一个毛病,如果我们有相同的毛病,也可取他的方法来对治,作为助修,念佛是我们的主修。像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都可以采用。如果心地清净、老实念佛,就不必要了,这些东西在一句佛号里全包括了,一句佛号功德无量无边。

 

‘一切如来与菩萨’:这是大乘。菩萨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位次,菩萨圆满了就成佛。菩萨从初发心到修行证果,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应该认真努力地向他学。‘所有功德皆随喜’:此地随喜著重在向他学习,并且尽心尽力帮助他。

 

多数人念十大愿王,口头随喜,没有去做。很欢喜这一卷经,要随喜。发心依教修行,发心讲这一卷经,把它发扬光大,这才是随喜。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辩才,那是你自己太客气了,真正一发心,三宝加持。宋朝永明延寿大师,未出家时是一个小公务员,当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而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命令监斩官,注意他临刑前的表情。他临刑前,笑咪咪地,欢欢喜喜地,一点恐惧也没有。监斩官问他:‘为什么不怕死?’他说:‘我以一条命,救千千万万条命,很值得。’后来,国王不杀他,放他走,他就出家了。他没有口才,梦到观音菩萨以甘露倒进他的喉咙,第二天,辩才无碍。你发心上台讲经,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三宝一定加持,感应道交,这才叫真正的随喜。

 

6、颂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颂第六愿‘请转法轮’。转法轮就是弘法利生,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十方所有世间灯’:灯代表智慧、光明。世间灯是比喻,如果这世间没有佛法,则是黑暗时代。佛法的教学是教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开悟就是放光明。佛是帮助我们自性放光的,这是光明的教学。所以佛是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这一句话是双关语,一、是初成正觉,示现初成佛道;二、是圆教初住菩萨。禅宗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指初住以上的菩萨。净土宗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也就是最初成就菩提者。前两句可以说是上从诸佛如来,下至真正有修有证之大善知识,统统包括尽。‘我今天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用真诚求学的心,礼请善知识来弘法利生。

 

7、颂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颂第七愿‘请佛住世’。现在,佛虽不在世,还有善知识(生死自在的人)在世,我们要劝他不要入灭。劝他常住世间,这是我们的愿望。诸佛菩萨住世,与法缘有关;有缘,他就出现;缘尽,他就走。真正跟他学,百分之百依教奉行,才能留他们住世;不是诚心诚意跟他学,他就随缘。启请善知识讲经的人,福报非常大,真正是广利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此首偈合颂后三愿——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此三愿统统属于回向。这一首偈是总说。前三句略举前七愿功德,将前面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回向众生及佛道。回向众生,若肯为一切苦难众生修学,你就会勇猛精进,不会懈怠。回向佛道,即回向菩提,我们修学是求觉悟,是为一切众生求自己圆满的觉悟。

 

8、颂常随佛学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颂第八愿‘常随佛学’。要学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经文中,特别提出要‘修习普贤圆满行’。普贤行就是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整个经里都是普贤行。华严经一开端,我们看到普贤菩萨;到最后圆满的时候,也是普贤菩萨。普贤代表圆满。本经有圆满的理论,有圆满的修行方法,也有最圆满的境界。能依照此经修行,都是圆顿大根性的人。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供养,最重要的是修行供养;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是真正的供养。如能将这部经宣扬流通,是更为殊胜的供养。

 

‘未来一切天人师’:天人师就是佛。这一句是讲未来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如何随末来一切诸佛学呢?一切众生,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善,我们就应当随喜、随学,何况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善学的人,无论在什么境界,都能成就自己。一切众生善的一面,我们随著学习;如果是恶的那一面,我们见到听到,深深的反省,自己不作恶,那也是随学。换句话说,顺逆都是增上缘。学佛的人,在一切境界里,修诚敬、平等、清净、慈悲,这就是普贤行。

 

‘一切意乐皆圆满’:称性的行,才是圆满行。如果将诚敬的心失掉,不管你修什么行,就不称性了。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末后这一句是果报,也就是我们随学的目标。别行疏钞云:‘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菩提心。’三恶道迷得太重,业障太重,发菩提心不容易。唯有人天二道,能发菩提心,能修十善业道,能得四果,能得无上正等正觉。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方法,那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在西方极乐世界完成。这是本经最殊胜的意趣之所在。

 

9、颂恒顺众生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颂第九愿‘恒顺众生’。‘所有十方一切刹’:标示所依刹土(世界),太广大了。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所有的众生,我们要恒顺。‘广大清净妙庄严’:凡是修学普贤法门的,才能真正见到十方诸佛国土清净妙严;因为普贤心是清净心,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外面境界无不清净。善财童子涉猎的所有境界,全是诸佛清净妙严净土,无有一处不是净土。我们看到有善有恶;善财童子看,纯善无恶;他的看法感受与我们不相同。我们见到一切境界,生烦恼、生喜怒哀乐。善财童子接触外面境界,不生烦恼,生智慧、生清净心,所以他眼光中都是清净妙庄严的国土。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众会:大众聚会的场所。此地指菩萨众,菩萨围绕著佛,我们要随顺菩萨。

 

第二首偈,随顺一切众生。‘十方所有诸众生’:范围广大,声闻、缘觉、六道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说明菩萨修学的意愿。我们为什么学佛?能离苦得乐。换句话说:我们的修行不仅仅为自己,这就是普贤行。我是为大众而修学,我自己多受一分苦难,众生就少受一分苦难,代众生苦啊!虽然众生各有各的业报,我们代不了;但是,我们的心是圆满的,真正有心代他受苦,念念圆满功德。因此,修学过程中,所受的一切苦难,自己也就承受得了。自己不会怨天尤人,因为这是代一切众生受苦,这是菩萨的意愿,是自己的意愿。

 

‘获得甚深正法利’:利是利益。唯有信愿圆满,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现今,要获得甚深正法,太难了。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与正,很不容易辨别。走上邪道,误以为正,一生的修持不但白费,恐怕还要招来许多罪业、许多不如意果报。当我们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时,只要常常读诵大乘经典,待人接物时,以经典做标准,与这标准接近是正法,与这标准相违背是邪法。贪图名闻利养,是邪法;利益一切众生,是正法。发愿修学过程中,必能获得甚深正法利益。甚深正法也就是诚敬、清净、平等、慈悲。‘灭除烦恼尽无余’:贪、嗔、痴、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成见很深,都是烦恼的根源。只要获得正法,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所有的烦恼,才能从根拔除。

 

学习恒顺,能帮助我们破我执。我执若破,念佛就得事一心不乱。念念都为利益众生,念念都为造福社会,这是菩萨行。

 

10、颂普皆回向

 

下面共有二十五首偈,颂第十愿‘普皆回向’。第十愿里有别发大愿,一共十个小科目——受持愿、修行二利愿、成熟众生愿、不离愿、供养愿、利益愿、转法轮愿、净土愿、承事愿、成正觉愿。这十个小科目,统统是普皆回向这一个大愿里开出来的,把普皆回向的意思圆圆满满用偈颂体裁补充。

 

1)颂受持愿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修行是为了自己真正觉悟。觉悟的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身是虚妄的,有生有灭;灵性是真的,不生不灭。我们要借假修真,身是假的,借假的身体,修自己的灵性,修自己的真心,修自己的本性。修到相当的程度,得到天眼、天耳、宿命(知道自己过去生生世世的事情);对于世出世间一切事理,就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得到神通,不能炫耀。佛为使正法久住世间,不用神通来教化。妖魔鬼怪都有神通,但是没有正知正见;佛菩萨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以正知见教化众生。

 

‘常得出家修净戒’:此地出家,不是指自己的家庭。出家:心出无明之家、出烦恼之家,身则示现出家、在家。心地对这世间一尘不染,这是出家修净戒。华严经五十三参里,五十三位菩萨身心皆出家者只有五人,其余是心出身不出的在家居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在行菩萨道。‘无垢无破无穿漏’:戒律清净不破戒。这两句也就是护法。护自己的身心清净,就是护持佛法。身心不清净,成不了佛;为了要求无上菩提,必须护自己的身心清净。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此地也是情与无情,没有不说法的。悉以诸音而说法,统统在说法。我们见色闻声,要能开悟啊!心情净就开悟了。六尘确实在说法,可惜我们的心不清净,一天到晚接触,不但不开悟,反而增长烦恼。心地清净的人,在境界里增长菩提。此首偈另一个意思:自己发大慈悲心,为一切众生说法。勉励我们效法菩萨,把我们学到的一点一滴,展转流通,为人演说。尤其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福报太大了。

 

2)修行二利愿

 

勤修清净波罗密,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勤修清净波罗密’:波罗密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到彼岸、究竟圆满。清净波罗密,指菩萨六度皆要究竟圆满,而且还要清净。绝不执著就清净。般若经言‘三轮体空’,教我们离一切相。譬如修布施,不要想到:我今天修了多少布施、做了多少好事!有个我,著了我相,虽然修布施,不清净。我布施供养某某人,人相也没忘;必须布施的对象也不要记在心里。布施的钱财物品也不要放在心里。做了同没做一样,始终保持身心清净,一念不生。正是六祖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才达到真正清净。普贤菩萨教我们要努力精进修学清净波罗密。

 

‘恒不忘失菩提心’: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讲,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世尊在观无量寿经里也讲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合起来看,至诚就是直心,回向发愿就是大悲心。直是正直。正:不邪。直:不是弯曲的。我们的心要正要直。心原本就正直。至诚,真诚到了极处,这就是直心。心里面有曲邪,心里面不真诚,就不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我们的心本来是觉的。觉,不是学来的,是本来有的。马鸣菩萨说:‘本觉本有。’本觉就是菩提心,是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来有的。虽然有,现在没有了,现在不觉。马鸣菩萨又说:‘不觉本无。’不觉,本来没有。由此可知,菩提心乃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本来有;不觉是妄心,妄心本来无。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来无的,当然可以断掉。三心其实是一个心,就是真心。直心、至诚心是真心的本体。真心起作用,用分为二:对自己,叫做深心;对别人,叫做悲心。深心是清净慈悲;清净到极处,慈悲到极处。这样的心,自自然然好德好善。好德好善也不是学来的,是自性里的功德。真心(菩提心)就是自性。自性对自己起作用,不要人教的,自然好德好善。德与善达到最高峰,是佛法,由此可知,他对佛法自自然然的爱好,自自然然的向往,不要人教,也不要人劝勉,这个心叫深心。对别人,也是自自然然地生起大慈悲心。看到众生快乐,自己真快乐;看到众生苦,自己就很痛苦;所以,一定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众生离苦就是自己离苦,众生得乐就是自己得乐;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二体。

 

大乘佛法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小乘人没有菩提心,因为他不是大慈大悲;众生找他求他,他肯教,众生不找他不求他,他不理会。大乘菩萨则是大慈大悲,没有分别、界限,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只要看到众生苦,他就来。儒家也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它教学的中心是诚意、正心,与佛法讲的菩提心不谋而合。诚意是体,正心是用。一个人心若不诚,在儒家讲,绝不能成圣成贤。每个人都用真诚之心,然后达到修身(自己品德学问修养的成就)、齐家(家庭美满)、治国(国家政治制度上轨道)、平天下(天下人都得公平,不会有争执,天下太平);这是儒家教学的基础、教学的理想。

 

真诚心(菩提心)如何现前?必须断二障。烦恼障与所知障,障碍你的真心,使你的真心不能现前。小乘人烦恼障破了,所知障没破;所知障障菩提心,菩提心不能现前。儒家讲格物致知,格物是佛法所讲的断烦恼,致知是破所知障。格物,物是物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格是要跟它打战,要战胜物欲的意念。能战胜物欲,不为物欲所动,你的烦恼就没有了。放下,断烦恼障;看破,破所知障。格物之后要致知。格物就是断烦恼,致知就是学法门。突破二障,诚意现前,菩提心才能真正发得起来。

 

蕅益大师对菩提心有一个特别的解释,简单明了。他说:‘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心就是无上的菩提心。’一心求生净土,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当然放下,烦恼就没有了;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这就是破所知障,这就是破无明,就是儒家讲的致知。一些老太婆念佛,不认得字,也没听过经,为什么她们往生能站著走、坐著走,看到佛来接引?老太婆不懂什么是菩提心,为什么能往生?原来老太婆的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因为真诚、好德、好善、大慈大悲统统具足。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听不清楚,没懂得,不要紧,不要去理会,只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就行了。

 

普贤菩萨在此地教我们,恒不忘失菩提心。恒是恒常。时时刻刻不忘‘我要求生净土’,时时刻刻不忘‘我要见阿弥陀佛’,这样的人,真正觉悟了。菩提心就是大觉、真正觉悟、彻底觉悟。我们心里时时刻刻念念不忘净土、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就是真正大菩提心,就是此地讲的恒不忘失菩提心。只要有这个心在,就能消灾灭罪,‘灭除障垢无有余’。因为你的心清净,清净心里头不能藏罪业。障是业障,垢是烦恼、习气、染污。无有余:灭除得干干净净,一切障碍、烦恼,统统断尽。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佛号,要从清净心里念出来,要从正觉心里面念出来,就是真诚心里头念出来,才能灭罪。

 

‘一切妙行皆成就’:一就是一切。菩萨所修的八万四千行门、无量行门,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具足、统统成就。一修一切修,一切妙行皆成就,这种修行方法多么殊胜!

 

‘于诸惑业及魔境’:惑业是自己本身具足的,迷惑造业。我今天心清净、心真诚,再也不迷惑,再也不造业,则迷惑造业没有了。魔境是外面的境界。魔就是障碍,就是折磨。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顺利,都有妨碍,这就叫魔境。有诸惑(内魔),外魔才有办法侵入,来扰乱你。

 

八大人觉经言魔有四种:

 

1、五阴魔: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的身是五阴身。五阴:色(物质、肉体)、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识是心,受想行是心理作用。五阴是魔,我们无法摆脱;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参禅明心见性,就可摆脱。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就摆脱掉了。我们今天五蕴不空。禅家功夫分三等:最浅的是‘观照’,观照得力,功夫才上轨道;如果观照不得力,就白修了。再深一层是‘照住’,就是得禅定。禅定有浅深次第不等,分为九个等级。三界之内,色界天四禅(四个等级)、无色界天四定(四个等级);第九定超越三界。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是第九定;虽证第九定,是照住的功夫,未达照见。再往上提升是‘照见’,照见就见性,真心显露,菩提心自然现前。念佛人最低的功夫是‘功夫成片’,相当于禅宗的观照得力;往上是‘事一心不乱’,相当于照住;再往上是‘理一心不乱’,相当于照见。禅宗修学很难。净土宗就用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念到底;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皆用这个方法;甚至将来成佛,还是这个方法,一句佛号永远不改变。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教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要借任何法门帮助,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理一心不乱,心开意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这时候,就照见五蕴皆空,破五阴魔。

 

2、烦恼魔:烦恼就是魔。烦恼由贪嗔痴而起,所以贪嗔痴叫三毒烦恼。修行要从根本修。既然知道贪嗔痴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本,我们要断烦恼,把根拔掉,枝叶自然没有。如何把根拔掉?断贪要用布施,布施度悭贪。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布施的功德,是把自己的贪心断掉。没有贪心,心地清凉自在。布施是自己得好处,别人得好处太有限了。拔掉贪嗔痴,永脱轮回。断嗔要用忍辱,忍辱度嗔恚。愚痴是无明,般若度愚痴。菩萨修六度是度自己;度自己首先要断烦恼魔。此地普贤菩萨教我们的方法比大乘菩萨修行的方法高明太多。普贤教我们清净波罗密。有贪爱、嗔恚、愚痴,心不清净;心若清净,贪嗔痴烦恼魔自然没有。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净土,心就清净,才能破烦恼魔。

 

3、死魔:也是对修行人讲的。虽然你很用功修行,精进不懈,但是断烦恼难,破所知障也难;功夫还没有得力,经典还没念完,寿命到了。一死,又要轮回。纵使你做好事没犯罪,来生得人身,有隔阴之迷,遇到佛法还要重头学起。死魔很可怕,唯有念佛可以对付死魔。一心称念,一心求生,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才去。走的时候,眼看得见、耳听得见、鼻在呼吸,嘴巴也会说话,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我现在跟他去了,跟大家拜拜再见。’活著走的。往生极乐世界,不死,死魔就远离了。

 

4、天魔:前三种魔都是属于本身的,只有天魔是外面的。外面这些妖魔鬼怪来障碍我们,找我们的麻烦。他若要来找我们,我们心里要有内奸跟他勾引,他才有力量;我们里面没有内奸,天魔再强大,也没办法侵入,他无可奈何。内奸就是我们自己的烦恼。我遇到很多著魔的,妖魔鬼怪附身,非常痛苦,精神萎靡;常听到有人讲话,或是有形象现前,白天晚上都不能安宁。旧金山有一位男同修告诉我,他著魔一年多,请许多法师替他驱魔,都没有办法。我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说:‘是的,我喜欢。’我说:‘难怪,喜欢神通就是内奸,把魔引来。是你自己把魔引来,别人无法把它赶走。你要从今以后,把神通感应的念头消灭干净,不再搞这些,诚心诚意念佛,魔就会走。因为你不爱他了,不喜欢他,他自然走了。’凡是著魔,心必定不清净;你修清净心,魔无法立足,自然走了。清净心,得诸佛菩萨护念,得护法善神保护,魔就走了。心清净,天魔不能侵犯你。

 

‘世间道中得解脱’:在这世间修心、修因、证果,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得到自在。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两句是华严经有名的句子,古大德注疏常引用。这两句是比喻,这个比喻教我们修清净心。

 

犹如莲华不著水:看到莲花、想到莲花,我的心要像莲花一样清净。莲花的根生长在池底污泥里,茎在水里,花在水上。佛把泥比喻作六道(六凡),是污染的。把水比作四法界(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是清净的。花开在上面,清净到六凡不染,四圣也不染;换句话说,世间法不染,佛法也不染。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我们暂时用它;我们成就了,佛法就可以丢掉。好比生病吃药,病好了,药也要丢掉。用莲花表法,要超越六凡四圣。六凡四圣都超越了,那是什么境界?不得已说它是‘一真法界’。十法界是假的,只有一真法界是真的。一是一心。净土宗好,直接修一心不乱,就用这一句佛号,这是方法,这是手段,目的是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一心就是一真法界,就超越六凡四圣。

 

亦如日月不住空:日月在空中运行,它不住啊!不住就没有妨碍。这是佛陀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不要执著。住是执著,就是你心里有了,心里会念它,就著了。禅宗,心里有一点点执著就错了;所以禅宗难修。净宗教你执著阿弥陀佛,把其他执著放弃,用一个执著代替所有一切执著。心不执著太难,所以教你执著一个阿弥陀佛(佛号);等到念到大开圆解的时候,念到大彻大悟的时候,阿弥陀佛也不要了,因为病好了,药就不要了。圆教初住菩萨用念佛的方法,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大开圆解、大彻大悟,得到理一心不乱。无明有四十一品,你才断一品,病虽好了,病根未除;换句话说,药不须要吃,还须要调养,调养还是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再破后面的无明,直至成佛。此时,完全拔除病根,恢复健康,当然不再须要佛号。但是佛号仍不放弃,继续念佛,那是大慈大悲,念给众生看的。佛都念阿弥陀佛,那我们也应该念阿弥陀佛。佛念阿弥陀佛是度化众生,做样子给众生看。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学佛的人对于一切法不应该执著,但是我们的业障习气很重,对一切不执著,我们做不到;所以净宗的方法好,教你执持名号,你就执著在这一句佛号上,把心拴在一个地方,除名号之外,其他一切皆不执著。

 

3)颂成熟众生愿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自己成就之后,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人,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人是真正的功德,是真正的福报。以财富帮助别人,我们的财富会源源而来,永远用不尽的。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修因,一定得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间是一大因果循环而已。修福德不如修功德的好,功德里有自然的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只修福德的果报,往往都是很愚痴,有福而没有真正的智慧。福享完之后,因为他没有真智慧,做事情有欠缺、有过失,免不了轮回,免不了三途,是很可怕的事情。这世间落后地区,物质生活非常苦,像非洲许多地方,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真正值得人怜悯同情,我们有多余的,伸出一点援手帮助他们。一切功德中,教学的功德最大。提起释迦牟尼佛与孔子,没有人不尊敬。

 

4)颂不离愿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不离诸佛,不离善知识。善知识就是与我们同修行的人。

 

大众一块共修,一定要依六和敬。六和敬:1、见和同解:见解相同。同样喜欢一部经,同样喜欢一种注解,同样喜欢一种修行的方法。志同道合,这是共同修行的基础。2、戒和同修:守法。订作息表、规矩,共同遵守。3、身和同住:同住一个道场,睡通铺,改掉坏习气。学问上互相研究讨论。4、口和无诤:大家养成忍让的精神,不要争执。有不同的意见,慢慢地沟通。5、意和同悦:住在一起的人,每一个人法喜充满,因为德学天天进步,烦恼习气天天减少。6、利和同均:物质生活的享受平等,财富利益均等。家庭修六和敬一定兴旺。公司行号商店老板对员工修六和敬,事业一定兴隆。

 

5)颂供养愿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佛子是菩萨。诸佛菩萨时时刻刻在我们面前,在我们周围,你一定要认识。认识之后,才能种福。‘于彼皆兴广大供’:这一句是这首偈的中心。广修供养就是种福。供养中,最要紧的是法供养。一切财供养不及法供养。法供养中,尤其重要的是修行供养。见到善人能跟他学善法,见到恶行能内省,这就叫做供养,是真正的供养。在境界里修清净心,在境界里断恶修善。其实,整个修行法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诚敬、清净、平等、慈悲。对善人真诚恭敬,对恶人也真诚恭敬。如果对善人恭敬,讨厌恶人,那你就不是供养,就不是修行。‘尽未来劫无疲厌’:心大,无疲厌。心无界限就大。界限是分别:没有分别,心就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心。分别执著妄想,把我们广大的心变成如今之窄小。两人在一起不能相容,是因为当中画个界限。去掉界限,尽虚空遍法界原来都是自己。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性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自家的本体,所以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情与无情皆是诸佛。每一尊佛皆示现微妙法。蜡烛放光,慢慢点就点完,这是它的微妙法。桌椅板凳,摆在这里,整整齐齐,可以给诸位舒舒服服坐在这里听经,这是它的微妙法。一切众生坐在这里,喜怒哀乐表情不同,这是他的微妙法。如何能将诸佛微妙法开启我们无量的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甚深的禅定,这就是愿持。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中,成就无量的智慧,成就甚深的禅定。‘光显一切菩提行’:光是般若智光。显是明显的透露在外面,不是隐藏的;换句话说,它是起作用的。菩提行:身口意三业的行为都是觉而不迷。

 

‘究竟清净普贤道’:究竟普贤道是最殊胜的功德。普贤:有位前普贤、当位普贤、道后普贤。此地是当位普贤,是等觉菩萨。佛法的修学,修清净心而已。清净心就是一心不乱,清净心就是禅。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外面境界没有不清净的,是净土。经云:‘心净则土净。’经云:‘境随心转。’没错啊!要想得清净心,诚敬之外要平等。不平等,心就决定不会清净。没有分别执著就平等。要修平等心,要修慈悲心。慈悲心是考验你的清净平等。因为你慈悲,才能接触一切人事物,在一切人事物里,修清净心、平等心,历事炼心,果然得到清净,功夫成就,那就叫普贤菩萨。再把一念生相无明舍掉了,这叫究竟清净。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终极目标,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尽未来劫常修习’:这句话放在最后,意义深长。已经到究竟了,究竟就圆满了,圆满了何必还要常修习?圆满了再发心常修习,这叫做大慈大悲,做一个榜样给别人看,并帮助还没有圆满的人,这是道后普贤。已经成佛,倒回菩萨位,这叫倒驾慈航。也许坐你旁边的就是菩萨。菩萨没有一定的相,随类化身。你以清净心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个个都像佛菩萨。所以,佛菩萨就在我们的周围,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不认识。诸佛菩萨倒驾而来,示现修学觉正净。

 

6)颂利益愿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前面五段偏重在自学,成就自己。这一愿是自己成就了,要帮助别人,如诸佛菩萨一样。自己修成,自己没事了,没事就要帮别人,帮别人还是没事。佛菩萨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无事忙,忙无事,自在啊!快乐无比!众生忙有事,有事忙,所以焦头烂额,不得自在,苦不堪言。

 

‘我于一切诸有中’:一切诸有指三界六道。有业因当然有果报。诸有是凡夫境界,不是圣人。此句是言:倒驾慈航到三界六道来度众生。度是服务、帮助。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就叫做度众生。‘所修福智恒无尽’:这一句是讲他过去所修学的,所修福智恒无尽。无尽的功德是由定慧当中生的。定就是福,心定的人有福。心不定,没有福。念佛人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最大的福报。在宇宙人生当中有主宰,这是大福、无量之福。利益众生实际上也是利益自己,正所谓教学相长。诸位一定要发心弘法利生,对你自己福慧的修学有无尽的功德。

 

‘定慧方便及解脱’:是讲福慧的起用。这一句是权智。权智是把智慧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之处,这就讲到方便解脱,解脱是自在。‘获诸无尽功德藏’:前三句是修因,这一句是果报。他所修学的,确实有收获,收获是无尽的功德。藏是比喻,像宝藏一样。功德藏具体说明,是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无尽的才艺、无尽的富贵。样样都是真实的,这一生可以取得。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也是无尽功德藏中显现的,绝对不是假的。

 

‘一尘中有尘数刹’:佛刹是大千世界。一粒微尘里有微尘数的大千世界。华严云:这是一多无碍的境界,也就是事事无碍。大中现小,我们能理解;小中现大,我们无法理解。连比喻都比喻不出,但是它是事实。‘一一刹有难思佛’:难思是不可思议。一一刹中有无量无边的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每一尊佛皆在说法教化众生,有无量菩萨海会围绕。一微尘里真是妙不可言。‘我见恒演菩提行’:他见到,他入到这个境界。演是表演。他也入这个会,也示现修普贤行,助佛教化。这是权智方便解脱行,这种境界,最低限度也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才行。圆初住以上是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严格说是八地菩萨,才能真正入这个境界。佛绝无妄语,我们虽是初学,读到这一句,应效法。只要看到有大众聚会在一起,你能够懂得多少,也可以跟大家讲一点,共同来修学觉正净法,说明礼敬赞叹乃至回向之功德利益,自利利他,这是我们现前可以修学的利益愿。

 

⑦(7)颂转法轮愿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转法轮就是教学。第一首,说明转法轮的处所。转法轮的处所,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普尽十方诸刹海’:先讲大的世界。‘一一毛端三世海’:与前面一微尘含大千世界意思没有两样。‘佛海及与国土海’:佛海代表有情(有情世间);国土海代表无情(器世间)。九法界是有情世间,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也是有情世间,只有圆教佛不是有情世间。‘我遍修行经劫海’:我遍是遍一切处。经劫:时间之长,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时都要修行。迷邪染是病、是错误。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觉正净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第二首。佛法的殊胜就是圆融,真正是不可思议,它是因人施教,绝不是用一个方法教一切众生。如果是用一个方法,何必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呢?可是它有一个原则是不变的,就是觉正净。只要能达到觉正净,教学就圆满,效果就现前。方法不契根性、不对机,则白费功夫,不能成就。佛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辩才;应病与药,什么样根性的人,佛接触,跟他说什么样的法。

 

第三首。‘三世一切诸如来’:三世诸如来: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我们现前所看的一切众生,统统是未来佛。未来佛就是现在佛、就是过去佛,三世一如,三世不二。如果把三世分成三个段落来看,你不能得一心,不能入这个境界。明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你的心就清净了,因为你的心没有分别了。有过去、现在、未来,而没有分别,妙就妙在此地。三世一切诸如来,就在我们现前。‘于彼无尽语言海’:你们一天到晚所听到的,无尽的言语,如果会听,就跟普贤菩萨一样,‘恒转理趣妙法轮’。他都在给你说法。说什么法?教你心地清净。所有一切众生,统统都在那里说华严经。一天到晚,听的都是诸佛讲华严经,都是跟我讲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乃至普皆回向,诚敬、清净、平等、慈悲。你们不会听嘛!那个人在吵架,我听的也是他在讲华严经。你要是会了,就真正得到其中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要深智慧,才能入这个境界。

 

⑧(8)颂净土愿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这两首乍看看不出净土的意思,仔细观察才真正体会什么叫净土。这与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有密切的关系,经文里确实含有清净的意趣在其中。前一首言法界性。大经言:‘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就是本体。法界性就是法界的本体。法界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时空所含的一切法就叫做法界。第一首如同前面所念过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我能深入于未来’:未来还没有到,由这一句,当然也就能够深入到过去。换句话说,过去、现在、未来,原本是一,不是三。迷了,好像有三际;悟时,是一,一真啊!金刚经云:三心不可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找三世也找不到。相有,理没有。迷则有,悟了则没有。底下说明它怎么能够深入呢?‘尽一切劫为一念’:经文一开端,给我们讲一真法界;全都是讲一,一真、一音、一念。而念佛这个法门,直截了当修一,一心不乱啊!整个法界叫一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所入,一心不乱是能入。一心不乱就是普贤行愿。普贤行愿最方便的一个修学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如果这一句阿弥陀佛真正念好,一句阿弥陀佛里圆圆满满包含十大愿王,普贤行愿一条都不漏。因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心不乱也是往生极乐,没有两样。要想到未来,或者想回到过去,用什么方法?一念就行了。‘一’没有界限,二念就有界限,有界限就无法到过去、未来。界限消除,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面前,说深入已是多余,原本就在面前。大经云:‘十法界一现九隐。’我们现在是人法界,人法界现前,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其余九法界见不到。九法界还在,为什么隐了,因为你有界限。把界限消除,十法界统统现前;统统现前,那就是一真法界。无上正等正觉,如何才能证得?一念就证得,二念就不行了。一般人三心二意,这是凡夫。小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用三心二意。三心是讲心意识,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识是第六识。声闻缘觉六道凡夫统统用这个心,叫妄心。一念是真心。什么人用一念?实教的菩萨,也就是本经所讲的法身大士,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用的是一心。会用真心,是真修行。尽一切劫为一念,字面上的意思是念劫圆融。一劫时间长,一念时间短。长时间与短时间是一不是二,所以他才能入过去、到未来。在时间上,无有障碍了,事事无碍。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过去一切劫,现在一切劫,未来一切劫。千佛名经言三千佛,过去一千佛,现在一千佛,未来一千佛。佛这种说法,都是随顺众生方便说,因为在众生境界里确实如此。佛说法分两大类,佛以二谛而说法——真谛、俗谛。俗谛随顺众生知见而说,真谛是随顺他自己亲证境界而说的。真俗不二。此地完全讲不二法门,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很不容易体会。

 

一多相即,念劫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原来的境界。我们今天看到神通广大不可思议,哪里晓得我们本来如此,现在搞得处处有障碍,搞得这么可怜,应该要惭愧。落到这种地步,就是我们不会用心,错用了心,用的是妄心。我们分别越多,执著越多,妄想越多,痛苦越多。分别执著妄念少,你的精神就越快乐,烦恼就少。烦恼是你自生的,不是外人给的。外人骂你,你接受了,你才烦恼;等于他送礼给你,你接受了。你不接受,怎么会生烦恼?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生烦恼?因为被骂的是别人,自己不生分别执著。名字是假名,指著名字骂也骂不上;指著身体骂,身体是四大五蕴和合的假相,身也不是我。人家骂你,你不接受,就得大自在。你用妄心,就接受了;你用真心,真心里一法不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真心,真心里本来无一物,什么都加不上去,所以他自在。学佛的人要会用心。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我们现在用念佛的法门,念阿弥陀佛,就是训练我们‘一念’。我们一下子想恢复到‘一念’不容易,因为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力量太强,行住坐卧,妄念都起来。用什么方法恢复‘一念’?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手段、是方法。当我们妄念起时,不要去照顾这念头是善念或是恶念,该起来或者不该起来,统统不理,念头一起来,立刻换成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使你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也是‘一念’。但是这不是真的‘一念’,是相似的‘一念’,从相似的过程,才能证到真实的‘一念’。真实的‘一念’里头是无念的。如果我们想到无念,那无念还是一个错误的念头,不是真正的‘一念’。真正的‘一念’是有念无念都没有;不但离一切有念也离无念,这才是‘一念’。人师子:人中之狮子,喻指佛也。到‘一念’的时候,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你都见到了。‘一念’就是清净,二念就不净。心净则土净,净土愿从这来的。句句含清净的意思。修行的功夫、纲领,都在‘一念’。时时刻刻不要把‘一念’忘掉就好。现阶段中,时时刻刻不要把阿弥陀佛忘掉,所有一切念头,统统归到阿弥陀佛。

 

‘亦常入佛境界中’:心净,身就清净。身清净,心里没有烦恼,身没有病痛。身心清净,外头境界没有不清净的,于是净土立刻现前。这是华严所讲的原理原则,境随心转。楞严经佛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我们要转境,不要被境界所转。怎么转境法?境界有顺违两种境界(顺自己意思、违自己意思),亦即一个是善缘一个是逆缘。两种境界现前,我们六根接触,对于境界了了分明(真正能看到究竟相、圆满相),这是增长智慧;如如不动,那就是一念。在这里炼一心不乱,这就是转境界。顺境里,对于顺的体相用因缘果报事理,你全都看清楚,这才叫了了分明。了了分明,自己如如不动,决定没有在境界相里起心动念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又了了分明。境界就是佛菩萨,境界才使我们成就无量的智慧、甚深的禅定。修行就是在境界里会不会用心。佛法就怕你著相,所以大乘佛法自始至终就是破执著而已。离一切分别执著,真相就大白。这样才常入佛境界中,这个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境界,你能入佛境界中,你不是佛,谁是佛呢?会用心,我们眼前的境界、实际的生活,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见色闻声,无一不是。一一尘中尘数佛,都在为我们讲华严经,都在为我们转妙法轮。是我们心里起心动念,自己生了障碍,把一切如来的妙法给障碍住了,自己不见不闻,如聋如痴。要入境界,要保持你的一念才行。

 

‘如幻解脱’:地上菩萨所证的境界,皆有一个幻字,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相有体无。体是空的,所以这个有叫幻有,不是真有。晓得一切法是幻有,你的受用就自在了,因为你不执著了。不执著就是你在一切法里没有得失的执著,你就不迷惑、不造业、不生烦恼、不受果报。你在一切法里游戏神通,自在啊!一切法可以享受,但是不能执著,执著就生烦恼。要晓得一切法了不可得。就如同作梦,梦是假的;作梦的时间短,醒来时知道梦是假的。如果你在梦中觉悟你是在作梦,那你在梦中可以尽量去享受。梦里得到黄金,你也不会欢喜,你晓得那是假的。梦里有老虎要吃你,你也很慷慨,发慈悲心以己身喂它,因为你晓得是假的,自己并没有死,就游戏神通。我们现前的人生,实为梦境,时间长一点而已,你尚未发觉是在作梦。如果你觉悟世间犹如梦境一样,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也可以尽情享受,而绝不起执著的念头。在这世间,一切万物,我们有使用权,不能有所有权。没有一样东西是你所有的。若说是你所有的,只是一个虚妄错误的念头。连身体都不是你所有的,何况身外之物?为所有权争得头破血流,一天到晚搞烦恼,不值得,大错特错,那叫迷惑颠倒。如果把得失心打掉,烦恼则去掉百分之八十;烦恼去掉百分之八十,罪业也消掉一大半。不是人到死了才晓得一场空,其实我们每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你睡著时,不是跟死人一样!睡熟时,哪样东西是你的?你所有的东西在哪里?你已经去作大梦去了,这个现实世界你也完全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你自己的。诸位常去想这个道理,才能真正体会到菩萨如幻解脱,他一切受用得大自在。绝对没有一样他是占有的,包括他的身体。身体也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呢?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一法不是自己。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在作梦,梦中所有境界是不是都是你自己!梦是你自己心变的,那么,梦境里哪一法不是你自己!梦里有你、有别人、有山河大地,哪一样不是自己!全心即梦,全梦就是心。心是体,是能变;梦境是所变,是相分、是现象。佛法云:‘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讲心,能变的心是真的,所变的梦境是妄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入这个境界,就叫证得清净法身。法是万法;万法就是自己。所以,到了一念一心(理一心不乱),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这是法身,法身不生不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法身,可惜你迷了法身。悟的人叫悟法身,迷的人叫迷法身,迷悟不二。迷的是这个,悟的也是这个。迷的时候,一样也不少;悟的时候,一样也不多,没增加一点;迷悟不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这么一桩事情。入这个境界,得大自在。解脱就是自在。‘威力’:威是威德,也就是能力,不可思议的能力,宇宙万有没有一桩事情你做不到的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自性的德能。譬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衣食自然,想吃什么东西,东西就变现在面前,这就是威力。看过之后,就饱了,东西自动消失。这道理,科学家云:是能与质的转变。科学家晓得理论,不晓得怎么变法。佛告诉我们:一心就能变。我们现在用妄心,变不出来,一心就恢复这个能力。我们今天远距离要坐飞机,还要花几个钟点才能到;用一心,尽虚空遍法界,不需要藉任何机械,一念之间就到达。这个地方身体不见了,那个地方身体现前了,实在太妙了,速度远超过光速,这是威力。

 

9)颂承事愿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颂承事愿。就是亲近诸佛如来,或云亲近一切善知识,意思一样。第一首完全讲境界。‘于一毛端极微中’:太小太小了。微尘已经很小,极微比微尘更小,称为临虚尘,没有比这更小的了。微尘再分,称为色聚之微;色聚之微再分,是极微之微。此地就是极微之微,与虚空做邻居,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就虚空了。在极微中,还‘出现三世庄严刹’。刹是刹土,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佛的教化区。清净庄严的大千世界,在极微之微的里面。极微之微微尘没有放大,大千世界也没有缩小,大小不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是佛的现量境界,不是从理论上推测的。‘十方尘刹诸毛端’:十方像这样的毛端极微无量无边,这些毛端极微之中,所现的当然是无量无边的三世佛刹。‘我皆深入而严净’:普贤菩萨说,他都能深入,都能参与庄严诸佛净土。每一尊佛的净土,他都到了,一个也不漏。这些都是从一心里面所显现的。一心是宝。世间财宝是假的,一心是真正的宝,应当要修一心。

 

‘所有未来照世灯’:照世灯是佛的别号。‘成道转法悟群有’:诸佛示现成佛之后,必定转法轮教化众生。教学的目的是觉悟群有。‘有’指众生。有欲界业因,就到欲界受生;有色界业因,就到色界天做天人。佛说法令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开悟。‘究竟佛事示涅槃’佛事就是教化众生,究竟就是圆满。教学圆满了,最后示现入般涅槃。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应得度的根熟众生,一个也不漏,统统得度。佛虽不在世,依照佛的经典修学,一样成就。具足百分之百的信愿,就是根熟。佛灭度后,真正能接引根熟众生,唯有净土法门。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发愿求生,没有不去的。只要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度脱,与释迦牟尼佛当年度弟子那种成就没有两样,甚至更殊胜。根熟的相:不夹杂、不间断。如果修行深信切愿,不间断不夹杂,这个人是上上根性,三年一定有大成就。‘我皆往诣而亲近’:是总说。普贤菩萨亲近承事诸佛如来,没有一尊空过了的。

 

⑩(10)颂正觉愿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颂成正觉愿。文有十二力,前面九种讲‘业用’,后面三种讲‘结因成果’。业是事业、行动、活动。在一切活动里得到大自在。第一,他有‘速疾周遍神通力’。速疾是快速。十方诸佛刹土,他想到哪里去,他就到了。而且能回到过去,又能到将来,三世十方他通达无碍,随念皆能到达,可见他活动的力量真正不可思议。一念一心就没有障碍,三心二意就有障碍。‘普门遍入大乘力’:这是讲法门。法门无量无边,所以叫普门。无量无边的法门他都能通达。无量法门都是从一心流出来的。我们今天无论从哪一个门入,入进去,你证得的就是一心;所以才说:一门通,一切门皆通(通达)。门门通一心、一真,所以叫不二法门。开那么多门,是为了方便接引。佛大慈大悲,不会勉强你学一样东西,勉强学,学不好。无量法门,使每个人修学都快快乐乐。学佛若学得很苦,要反省,一定是门道不对。

 

‘智行普修功德力’:修行一定要依靠智慧。智行是般若波罗密。身口意三业的行为如果是迷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觉而不迷,叫智行。一切行为都能依理智而不迷惑,叫普修。这样才成就功德。功德指定慧。定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心。慧就是样样都明了。‘威神普覆大慈力’:著重在慈悲。要以大慈悲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见到恶人,总是看不顺眼;这个境界就是教你修大慈悲心的。你果然在这里把大慈悲心修成了,恶人就是你的善知识、就是菩萨,没有他,你修不成慈悲心。

 

‘遍净庄严胜福力’:最大最殊胜的福报就是身心清净。心地清净,才是至高无上的享受。遍净:身清净,心清净,一切境界清净,无有一法不清净,无有一处不清净。‘无著无依智慧力’:自行化他都要无所依,才能成就圆满的智慧。自己修行,心清净;教化众生,心也清净,决定不能染著。三归依是归依自性觉正净。‘定慧方便威神力’:这一句偏重在教化众生。没有定慧,方便就成了问题。佛门常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有定有慧,慈悲方便就能摄受一切众生。定慧的起用,就是慈悲方便。威神力:威是形容词,神是不可思议,指教学的方法。身教言教,方便法不可思议。‘普能积集菩提力’:普是普遍,随时随地修集无上菩提。

 

‘降伏一切诸魔力’:1、五阴魔:是我们本身。我们的身体是四大五蕴聚集而成。能降伏五阴魔,生死就自在。2、烦恼魔:能降伏烦恼魔,身心病苦就可远离。3、死魔。4、天魔:无始劫来的冤亲债主,你想超越三界,他来找你麻烦。临终者看到已死的亲人,事实上是冤亲债主变现出他的家亲眷属来勾引他,把他带走要报复。临终害病,表示没有降伏住魔。念佛人功夫好的,预知时至,无疾而终。要用清净心降伏魔;心清净,魔不敢惹你。‘圆满普贤诸行力’:普贤殊胜的因行都能修到圆满。普贤行无量无边,哪一天哪一劫才能修得圆满?念劫圆融,一念就等于无量劫,无量劫等于一念。心清净即修圆满,心不清净则修无量劫。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此三首偈总结普皆回向里十个小科目。海:表示深广无有边际。普贤行是用清净心修的、是用真诚心修的。真诚清净里面没有障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心量深广无边。用这种心来修行,任何一行都与自性相应,所以行行深广无际。

 

‘普能严净诸刹海’:严是庄严,净是清净,诸刹是佛国土。这一句就是庄严佛国土。诸佛国土无量无边,所以用海来形容比喻。这一句含义很深很广。一根毛孔中,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每一根毛孔都是一样的,这是大小相容、大小无碍。大世界庄严与小世界庄严,是一桩事情。能庄严小世界,就能庄严大世界;能庄严大世界,必定也庄严小世界。大世界与小世界,哪一个难?哪一个易?跟诸位说,没有难易。如果大世界难,小世界易,就有差别,怎能平等?称性,没有差别。所谓一切万法平等一味。刹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大,也是生活环境;小,还是生活环境。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这一句才会得受用。生活环境从我们离开身体这一件内衣算起,内衣就是生活环境,身体之外就是生活环境。庄严佛国土,从生活环境庄严起。我们自己生活环境做不好,有什么能力庄严佛国土?衣服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穿衣,衣服要清洁整齐;换洗的衣物要洗干净,叠整齐放在衣橱,这是庄严。吃饭,饭桌擦干净,不要有油腻灰尘,餐具洗干净放整齐。对人对事对物,不但心要清净、要真诚,事也要做到圆圆满满。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我们的心就不诚、不敬。菩萨讲他有能力普遍严净诸刹海,这是我们要学的。在生活中,事事物物谨慎留意,样样做得很圆满,则庄严佛国土已经做到了。华严明白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在生活当中做到清净庄严,十方诸佛刹当然清净庄严。庄严从根本上讲,就是一颗清净心。心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哪有不清净的道理?自然会把它收拾干净。对人事物都清净,这是普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学佛从这些地方学。

 

‘解脱一切众生海’:一切众生,特别是六道凡夫,生活不自在,你要帮助他解脱。他为什么不自在?因为有很多束缚,像被绳索捆绑,动弹不得,不自由。哪些绳索呢?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皆是绳索。这些绳索都是迷了自性才发生的。菩萨已经是真正觉悟的人,所以要帮助这些众生开悟。首先,要晓得众生为什么不开悟?跟大夫治病一样,先要找出病根。世尊在华严经上将我们的病根说出,说得很明白。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是佛。佛有多大的智慧,我们每个人统统都有。德相是最健康、最圆满的身相,我们统统都有,金刚不坏身啊!有些同修身体虚弱、精神不能振作,常年生病,病根就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去掉,就恢复智慧,恢复健康,自性里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德能,统统都恢复了。佛法就是教我们断妄想执著而已。菩萨如何帮助一切众生得大自在?就是要拔除众生的病根,教众生明了事实的状况。妄想执著是你自己起的,须要你自己断。我们自己不知道病根是妄想执著,佛菩萨一语道破,这就是他对我们的加持、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从今之后不打妄想就成功了。妄不是真的,凡是有想皆是妄,真心里没有想。天天念阿弥陀佛这一佛号,是不是妄?我在此地告诉诸位真话,只有这一句佛号不妄。因为别的妄想,你要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与十法界都不是真的,一真法界才是真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我们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绝不是打妄想,除此之外统统是妄想。自己得度了,从今之后不打妄想。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想它,一场梦一样。未来还没来,你想它干什么?说‘现在’,现在已经没有了、过去了。金刚经云:‘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皆是妄想。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想,自在啊!不是与我生活有关系的事情,我不须要知道;不是我必须认识的人物,我不必要知道;心就清净了。古人云:知事多时,烦恼多。我劝同修: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不要看报纸。听经是为了断疑生信,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以清净的信心执持名号,就可以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总而言之,要将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认识清楚;千经万论就是说这一桩事,这是佛法的中心议题。

 

‘善能分别诸法海’:法是一切法,一切法里有真实法、差别法。真实是体。佛言万法皆空,讲空是讲体,这是真实的。一切万法都不是实在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皆是讲诸法体性,这是相同的。如果从一切法‘相’上讲、作用上讲,那是差别。宇宙之中差别的法无量无边;有染净、真妄、邪正、是非、善恶,你要有能力分别。唯有教育,能使广大的众生辨别差别法的是非善恶利害。能辨别善恶,一定能断恶修善;能辨别利害,自然就会趋吉避凶。不认识差别法,往往把凶当作吉,把恶当作善,果报现前时,后悔来不及。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是自己造业障碍了自己。为什么造业?就是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教育。

 

‘能甚深入智慧海’:受持佛法目的就是开智慧。而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背诵经典、背诵古文,修根本智,是入甚深智慧海的起步。从无量寿经、四书五经下手。唯有恢复孔孟与大乘的教学,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佛经上讲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可以得到;纵然不能圆满得到,少分决定可以得到。家庭的美满、事业的成功,都在这些教科书里。

 

‘普能清净诸行海’:能够辨别邪正是非,能够成就真实的智慧,然后你自然有能力清净身口意三业。心清净:思想见解清净,不受污染,不受外面境界动摇。语清净:你的言语字字句句都是利益众生的,都是诱导众生向善的,诱导众生证真。你的行为一定可以做世间人的榜样。这就是普能清净诸行海。而后,我们的愿望才能达到圆满。

 

‘圆满一切诸愿海’: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普贤十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要真正修行,也可以圆满。何况我们对于世间法所求所愿,绝不落空。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定能满足你的愿望。求愿若不能满愿,必是有障碍;障碍除掉,有愿必成,样样称心如意。

 

‘亲近供养诸佛海’:在生活当中,要真正的修行,也就是说,要认真将生活当中不好的习气、不良的行为,把它改正过来,这叫修行。改正,要从亲近善友做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普贤菩萨教我们跟诸佛(善知识)往来,才不会学坏,道业决定成就;教我们供养诸佛,真正的供养是依教奉行,老师的教导,认真做到。亲近一位好老师指路,亲近善友切磋,是我们一生修行成功的关键。

 

‘修行无倦经劫海’:这是讲精进。发长远心、恒心、毅力,永不退转。勇猛精进,不要怕人毁谤。我们修学是为了道业学业的圆满成就,是为了对一切众生真实的贡献,这个贡献,不须要人知,也不须要人赞叹。别人毁谤侮辱你,骂你,赶紧道谢;因为,业障被他们消掉了。

 

普贤菩萨给我们做榜样,没有成佛之前,修行经历无量劫;成佛之后,还退到菩萨位,还要来修行,还要重头再学起,这真是了不起。无论成佛之前、成佛之后,修行永远没有中断。我们现在修行是为自己,这些菩萨们修行是为众生。普贤菩萨在此地示现的,也是持戒念佛、求生净土,给我们做一个好榜样。

 

‘三世一切诸如来’:这一首偈最重要的意思是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就是本经善财童子所显示的: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一切众生、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我的学处(学习的处所)。三世诸佛:过去诸佛与现在诸佛,皆已成佛;未来诸佛是一切众生,尚未成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这一句重点是在未来佛。还没有成佛的这一切众生,有善有恶,这是我们的学处。过去佛、现在佛,世尊在经典里给我们介绍,给我们叙说一切诸佛对众生的教训,我们读到了,应当如说修行。现在一切大众(未来佛),他们的善心善愿善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我们起欢喜心、起恭敬心,要效法。我若没有这些善行,要学。这些善人是我的善知识。遇到恶人起恶心恶念,造作一切罪业,我们看到听到,反省一下,我有没有?若有,赶紧改过自新。这些恶人也是我的老师(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老师!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都是时时刻刻在指引我们、帮助我们。学生只有我一个,除我之外,统统是我的老师。这一首偈,最重要是教我们这一桩事。

 

‘最胜菩提诸行愿’:最殊胜的就是你知道学善人,不学恶人。遇到善人,跟他学;遇到恶人,反省我有没有他那样的恶,他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心行。人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的过失,当看到别人的过失,回过头来照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就找到了。找到过失,把它改过来。那个人是我们的恩人,没有他,我们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这是最殊胜的觉悟。所有一切行愿要这样修法。

 

‘我皆供养圆满修’:对于一切众生,平等的供养,平等的礼敬,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善人恶人,我们知道怎样在里面学;顺境逆境,也知道怎么修。顺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好人。这样的人修学,这一生必定圆满成佛,因为所有障碍统统没有了。障碍,在自己的心里,自作障碍,外面境界确实没有障碍。我们不知自己障自己,总怪外头障碍我,这个人障碍我,这个事障碍我,这个环境障碍我,处处都是心外求法,不知道真正的障碍是发生在内心。内心清净真诚,就突破外面所有一切障碍,一切障碍都变成助缘,都来帮助你、成就你。

 

下面六首偈,结归文殊普贤,愿同二圣。

 

▲愿同二圣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劝我们以普贤菩萨为榜样,学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哪里呢?普贤菩萨就是一部完整的华严经。而这一卷经,是华严经的总结;将华严经所讲的理论、修行方法、境界,统统作一总结,结归到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读华严疏钞,才真正认识普贤菩萨,认识文殊菩萨,知道怎样跟他们学习。

 

佛门供的佛像皆表法。当中供的是佛,佛代表本体,代表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清净的,清净心中一法不立;所以华严经上佛不说法(他是本体,无法可说),是菩萨说法。菩萨代表从体起用,起用就是法。起用一定要用两位菩萨来代表,一是智慧(智)的起用,一是行为(行)的起用。华严三圣,当中是毗卢遮那如来,右手边是普贤菩萨(表行愿),左手边是文殊菩萨(表智慧)。华严会上,普贤是长子,文殊是次男,意思是华严教学以行愿(实践)为主,但是行愿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普贤菩萨的行愿,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老老实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就是普贤圆满的行愿。劝我们要跟普贤菩萨学。

 

‘愿身口意恒清净’:一个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人,他的身语意当然清净。身语意清净就是身心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境界清净。‘如是智慧号普贤’:身心境界无一不清净,就叫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念佛求生净土,是文殊普贤他们所用的唯一妙法。我们果然念佛,心定在一心不乱,与普贤没有两样。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愿,建立在信解的基础上。行,以愿为基础。必有大愿,才能修大行。‘我为遍净普贤行’:周遍清净庄严的普贤行法。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从早到晚待人接物,就是这些。‘文殊师利诸大愿’:文殊师利的大愿也是求生西方净土。‘满彼事业尽无余’:佛菩萨的事业,就是教化众生,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未来际劫恒无倦’:这是普贤菩萨的精神,十大愿王,每一愿都无有疲厌。‘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这两句是自己的成就。在一切行持当中,成就自己无量功德。功德就是定慧,成就自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禅定(三昧、一心不乱)。‘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这两句是教化众生。了达:觉而不迷。神通:示现的能力能够利益他人。‘文殊师利勇猛智’:这一首说出自己的愿望。我们要同文殊之智、同普贤之行,将自己所修学的一切善根,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法界,常随佛学、常随文殊普贤来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赞,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结归回向。首先说出菩萨行愿不可思议,是三世诸佛如来之所称赞。修十大愿,把功德回向,意思是绝不执著。不回向,功德据为己有,处处为自己著想,我执打不破。回向是破我执、破法执,往生极乐能提升自己的品位。

 

十大愿王偈颂到此地告一段落,前面长行文的意思已经说尽。以下是显经胜德,特别赞叹这一部经殊胜的功德。

 

二、赞叹本经殊胜功德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这四首是本经偈颂最重要的部份,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也给我们奠定坚定的信心,效法普贤菩萨,念佛求生净土。此十六句是普贤菩萨自己所发的大愿,他也是念佛求生净土。这十六句说明普贤菩萨发愿往生、受记成佛、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这十六句是这一卷经的菁华,是华严经精华当中的精华,是最精彩的一段,我们要熟记。

 

第一首说往生的情形及往生的条件。

 

‘愿我临欲命终时’:‘我’是普贤菩萨自称,普贤菩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老人家发愿,愿自己临命终时。欲是快要,还没有命终,快要命终时,是最要紧的关头。此时,不生西方,就要轮回;路已走到交叉点,就看你怎么选择,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切身关系,要牢记。这是生死关头,也可以说是死生关头,这里死了往哪里去,这个关头要紧。

 

‘尽除一切诸障碍’:障碍不排除,不能往生。一生念佛,如果临终时障碍现前,还是不能往生。排除障碍,是我们临终刹那能不能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什么障碍?妄念。在这个时候起一个妄念,就糟了,西方去不了。能保证这时候不起妄念吗?太难了。因此,关键时刻一定要靠平常用功,所谓是‘练兵千日,用在一朝’。念佛就是练兵,希望把整个精神贯注在这句佛号,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念佛的时候不起妄想执著分别,心是清净的。平常能作得了主,病中就能作得了主;病中作得了主,生死就能作得了主。见到顺心的事情会欢喜、心动;见到不顺心的事情会生气;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就是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不被五欲六尘所动,我们的心就得自在了。自在是不被环境诱惑、动摇,你的佛号才算是得力,功夫成片。不为境界所转,一天念十念就够了;如果还会被境界所转,一天念十万声也不行。怎样才能不被外境所转?这是真正的学问,真实的功夫。学问是看破,功夫是放下。放下不是境界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是心上放下。事事无碍,事不妨碍,妨碍的是念头、是心。事可以照做,而且会做得更圆满。没看破放下的人,是非善恶他见不到,会把事情做错。看破放下,心清净,对于事物看得清楚明白,处理事情恰到好处,没有一点过失。诸位千万不要以为对世事人情统统不牵挂、统统放下,那不是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吗?不是变成白痴了吗?那是你自己想错了。身心世界放下,变成一个最有智慧的人,头脑是水晶琉璃球,透明且会转动:我们是四四方方的木头头脑,转不动,里面是一窍不通。你才晓得看破放下,高明啊!应当要如是学。菩萨看破放下,所以在临终这一刹那,尽除一切诸障碍。菩萨平常又何尝不是尽除一切诸障碍!什么障碍都没有,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犹如莲华不著水。这个境界,随时可以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不走也没关系,可以不走,生死自在。身如莲华不著水,就生死自在。要想做到这个境界,一定要放下。要真正能放下,一定要看破。看破放下是功夫的圆满成就。有些人看破了,放不下。有些人放下了,没看破;第一天放下,第二天后悔,第三天又捡起来,又放不下了。真正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放下,得大自在。放下之后,一切受用随心所欲。真正放下的人,才会心想事成;动一个念头,事情就成就了,多自在啊!随时随地要除障碍,不能等到临命终才除。学佛,念佛功夫真的是成败关键。心里头清净,没有染著,工作照做,像华严经上所讲的五十三位善知识。经商的照样做买卖,心地清净不染著,商场往来是污泥、是清水,你那个莲华开在水上面,不染著,事照做,这叫功夫成就。做工的照样做工,无论哪一行业都没有妨碍。这是修心。

 

这一句佛号使我们身心清净,这样才有能力‘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去西方极乐?先见佛,后往生。佛来接引,所以先见佛。见佛的时候,先见佛光,佛的光明照住他,他在光中见到佛,跟佛往生极乐世界,稳稳当当,一点没有差错。凡是往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这个境界。断气时面带微笑,一定往生,因为他见到佛。断气时相貌不好看,好像有痛苦、有恐惧,这就是没有往生。生到西方之后,每个人的状况大致相同。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贤菩萨在此界他方修十大愿,都没有办法圆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弥陀弘愿威神的加持,以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威神加持,十大愿圆满。这是称性的圆满,是真圆满。我们虽然是凡夫,虽然是一品烦恼也没断,往生西方极乐,跟普贤菩萨就没有两样;皆是修信愿持名往生,因相同,果报一样。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在因地统统是信愿持名,因此,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平等。

 

‘一切圆满尽无余’:这一句不可思议,一切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无余是没有一丝毫的欠缺,没有一丝毫的遗漏,样样圆满。譬如说:智慧圆满、德能圆满、容貌圆满、能力圆满、愿望圆满,跟诸佛如来一样,一切皆圆满。黄念祖居士劝所有学密教同修,一定要念三本经:1、无量寿经。2、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3、普贤菩萨行愿品。如果不依照这三部经的理论方法来修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学密是很难成就的。一切圆满,有这样的智慧能力,当然才能够‘利乐一切众生界’。就像诸佛如来一样,可以普度一切众生,给众生最大的利益,给众生真正的快乐。

 

‘彼佛众会咸清净’:这一首偈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他到极乐世界,看到那个世界清净。众会是指社会上人事的状况。大家心地都清净。心清净,身清净,在一块同学同修。六和敬圆满之相,普贤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了。

 

‘我时于胜莲华生’:菩萨这时候在阿弥陀佛大讲堂前七宝池中莲华化生。真正觉悟,明白这个世间样样都是假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的法。这个世间哪一法没有生灭呢?人有生老病死,细胞刹那新陈代谢,这是有为法。我们的念头,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一个妄想来,一个妄想过去,又一个妄想来,这是有为法。心是有为法,身也是有为法。花草树木也是有为法,春生夏长秋落冬枯。山河大地也是生灭法,有成住坏空。科学家在望远镜里每一天都看到星球爆炸毁灭,也发现新的星球,证明佛所说的,世界有成住坏空。只有虚空没有生灭,几千年前的虚空是这样的,几千年后的虚空也是这样的。虚空不是有为法,是无为法。除虚空之外,哪一样东西不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认识清楚就是看破,看破人生、看破世间。看破之后,自然对它就不留恋,没有牵挂,再不会把它放在心上。假的,放在心上干什么?那不是自找麻烦?或问:我在这世间,有家庭妻子儿女,还有很多事业,我怎么办?作戏嘛!逢场作戏。唱戏的,面对舞台现场,扮演角色很逼真,心里清楚自己是作戏的,所有一切与我统统不相干,心怎么会不清净呢?你们在这世间过生活,就当作是唱戏的在扮演这个角色,就很自在了,因为是假的,不是真的。唱戏时,应该笑的地方要笑,应该哭的地方要哭,应该拍桌子的地方要拍桌子,不是自己的心,是剧本上写的,全是假的,一场空。能这样过日子,就跟诸佛菩萨没两样了。诸佛菩萨在世间是游戏神通,我们在这世间也来一个游戏神通,自在快乐啊!我唱这场戏是为了利乐一切众生界,我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把这个戏当真,就苦了。菩萨在莲华化生,我们每一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莲华化生。清净的身心,必然感得莲华化生。人间情欲重,感得胎生;情欲断,感得化生。所以,一定要看破放下。

 

‘亲睹如来无量光’:生到极乐,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大圆满,普贤菩萨在无量大圆满里举一个例子——光明,无量的光明。凡是生到西方极乐的人,个个都像弥陀一样的圆满。‘现前授我菩提记’:在阿弥陀佛面前,蒙佛授记。授记是预先告诉他:‘你什么时候成佛,将来在哪些地方成佛,世界的名称,成佛的名号,所度的众生。’

 

‘蒙彼如来授记已’:普贤菩萨蒙佛授记后,自己晓得前途一片光明。见了阿弥陀佛,得大自在。纵然没有成佛,自在跟佛几乎差不多。他就能够‘化身无数百俱胝’,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普门品云: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多自在啊!所以,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生到极乐,自己有能力像普贤、文殊、观音、势至一样,众生机缘成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有能力示现什么身。自己没有离开西方世界,是化身去示现的。自己跟著阿弥陀佛听经闻法,不动本处,十方世界都有你的化身在那里教化众生。一到极乐,就有这个能力。

 

‘智力广大遍十方’:自性里的般若智慧透出来。没有障碍,透出来了。这个智慧广大遍满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佛法自始至终是求智慧,自始至终就讲一个智慧。没有智慧,不能解决问题。靠福报、靠神通,解决问题有限;唯有真实的智慧,一切问题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蒙佛光明注照,我们的业障消除,本性的智慧德能现前,有能力到十方世界现种种身,‘普利一切众生界’,能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住真实的智慧。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重覆前面大愿的总结。这也是要我们学普贤菩萨。我们的愿心是无有止尽的。现在我求学、学佛,希望成佛,我的愿无有穷尽。成了佛之后,我这个愿也没有止尽,帮助十法界一切众生。好比在学校读书,毕业之后到社会上服务,把所学的贡献给社会,利益大众。菩萨亦复如是,把他所学成的一切大圆满,用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身上,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愿心永远没有止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说明普贤十大行愿的殊胜功德利益。十方所有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我们用众宝来庄严供养如来,以最胜安乐布施天人,而且不是修一天两天,经一切刹微尘劫,时间长远无法计算。这个布施供养的功德太大了。‘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假设有一个人,他有善根,遇到殊胜的十大愿王,听了以后完全相信,信了以后依教奉行。‘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菩提是觉悟。一心一意求最殊胜的大觉。就像一个人口渴想喝水一样,这样的心情,渴仰殊胜圆满的觉性。十大愿王是十方一切如来根本法的总纲领,所以是最殊胜的愿王,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圆教佛),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听了十大愿王,生起信心,一心一意求无上菩提,这样发心修行(依教修行供养),这个功德超过前面所说以珍宝供养十方无量佛刹如来的功德。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佛的教训统统做到叫信佛。远离恶知识,永离诸恶道,这就是信佛的标准。我们有没有去做?‘远离恶知识’:恶的人、恶的事、恶的环境,我们要避开,要远离,不能接近,怕自己心地受染污。(初学在事上离,有智慧的菩萨心上离。)‘永离一切诸恶道’:起心动念都要慎重地检点,我这一念是善还是恶。所有一切恶念都息灭,自然不堕恶道。

 

修行人,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远离是敬而远之,对他尊敬,不学他。善知识,要学他,是我的榜样。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做好事。‘好’的标准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开智慧、修清净心。能这样修行,不但得智慧,同样也得富贵健康长寿的福报。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此人善得胜寿命’:依照这部经理论方法修行的人,他善得胜寿命。胜寿命就是清净法身,他证得清净法身。清净法身是真正的无量寿,无始无终。以现在这一生来讲,你这一生的寿命最殊胜,因为你能依此经修学,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就。‘此人善来人中生’:依此经修行,你这一世得人身,在人中受生,是善来,没有白来。如果你不懂得华严教义,不知道求生净土,这一生真的白来,这一生的寿命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谈不上殊胜。

 

‘此人不久当成就’:成就是成佛;其次而言,成就是决定往生。这个人这一生当中,不久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身在娑婆是最后身,来生就是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如彼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行就是一生念佛、求生净土、功德圆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过去,没有智慧,愚痴,造了很多的罪业。甚至愚痴到可怜,善恶搞不清楚;别人作恶,以为他做了很多善事;别人作善,没看出来,不知道那是善事。因为自己愚痴,思想、言语、造作,不知不觉作了许许多多严重的恶事,造了无间地狱的罪业,自己都不知道。或问:如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一个方法——读诵大乘。普贤菩萨在此地说:‘诵此普贤大愿王’,这就是教给你方法。假如都能依照佛经典里面的教训去做,就对了,如果佛所说的教训没做到,那就错了,就造罪业了。例如:佛说孝养父母,我们有没有做到,做到多少!父母跟我没有隔阂、没有界限,跟我是一体,我对父母的爱护关心,就像照顾自己身体完全一样。如果认为父母老了、啰嗦又讨厌,动这个念头就是不孝,就造罪业。读诵大乘,读了之后照做,则过去所造的一切罪业都消除。‘一念速疾皆消灭’:一念就是一心。有二念,罪业消不了;一念,罪业就消掉。一念是真心,二念是妄心。妄心就是无智慧,就会造业。一念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智慧,真心不造业。由此可知,弥陀经直截了当教我们修一心不乱,就是华严经所讲许许多多修行方法的第一个方法。怎样使我们达到一念呢?文殊教善财,普贤教善财,都是念阿弥陀佛。我们把所有的念头都放下,单提一句阿弥陀佛,就执著这一念。二六时中,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个我们做得到;真正的一念,我们做不到。二六时中一句阿弥陀佛,是功夫成片,决定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间罪业当然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族姓种类’:古印度有四姓阶级,不平等。佛是刹帝利阶级,是王种,生在帝王贵族之家。佛出家后,提倡四姓平等。无论在社会上是什么身份地位,都不要紧,佛法是平等的。身心清净,能把佛的教训做到五成,你就是真正的菩萨。‘容色’:容貌色相。色代表健康强壮。不但容貌端庄而且身体强壮;这是前世所修的果报。

 

真正佛弟子,依教奉行,必然是‘相好智慧咸圆满’。相随心转。心清净,相貌就清净;心慈悲,相貌就慈悲;心快乐,相貌就快乐。佛在世间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圆满。诸佛智慧相好圆满,也得利于多生多劫修学普贤行,才有这样殊胜的成就。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真正学佛的人,一切妖魔鬼怪,一切外道,不会给你为难,也不会障碍你。因为你有诸佛护念、龙天护法神守护,遇不到妖魔鬼怪。‘堪为三界所应供’:这一句是说能为天人师。可以为天人的模范榜样,有资格接受天人供养;因为你是三界福田,天人供养你,才能真正得福报。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这个果报是讲八相成道。以佛的身份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速诣’是讲速度之快。能有这么快速的成就,也是得力于修学普贤行愿。以普贤行愿帮助你念佛求生净土,才能速诣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坐已’:说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佛这一桩事。坐是不动,是心不动,不是身不动;身若不动,怎能帮助众生?‘降伏诸魔’:降魔要靠定慧,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如如不动,魔就对你没法子了。‘成等正觉转法轮’:示现成佛要教化众生、转法轮。转法轮就是推展佛陀的教育。‘含识’是有情众生。‘普利’:普遍利益;帮助众生念佛求生净土。

 

得到圆满成就之后,实现他自己的弘愿。初学佛的时候,发愿度众生,却没有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修到究竟圆满,才有能力度众生。要兑现度一切众生的愿,一定要在十方世界示现成佛,讲经说法,普度众生。

 

长偈至此。普贤菩萨前面教我们,后面给我们作模范。后面都说他自己,劝我们效法他,跟他学习。这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比父母爱护照顾儿女的心还恳切周到。我们怎能不感动!

 

下面三首偈是总结,劝我们发心受持、发心学习。

 

三、劝嘱受持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假如有人于普贤菩萨行愿能读诵、能受持、能演说。读诵:要以佛心、菩萨心,要以真诚、清净、恭敬心来读诵。读诵的时候,就像在佛菩萨面前接受教训一样,要有敬意。受持:接受且照做。演说是利他。演是表演,说是解说。把十大愿做到了就是表演。譬如:礼敬诸佛,我见到任何人都很诚心诚意的恭敬有礼貌,这就是演。不是每天早上在佛菩萨面前念十大愿王,而见到人一点礼貌也没有。自己做到,再跟别人解说,人家也肯做。对于没有学过佛的大众,跟他相处,处得非常好,慢慢地接引他学佛,这是大慈大悲,给他真实的利益。要帮助众生学佛,破迷开悟。要帮助一家人,一家得度,邻里乡党就得度。因为你这一家是模范家庭,家庭和睦,小孩乖、用功、有礼貌,这一条街大家都来学你,那你学佛就成功了。认真读诵、认真学习。接受佛的教训,在日常生活做到,然后演说就不一样了。你不会把经典意思讲错,因为你有实行的心得体验,你向大家提出报告,才会引起大众共鸣、感动人心。

 

‘果报唯佛能证知’:依照普贤行愿来修学,果报不可思议,只有佛才晓得,等觉菩萨都知道得不清楚,其他人也不晓得。‘决定获胜菩提道’:胜菩提道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圆教佛的果位。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假如有人(指一般人)读诵普贤行愿品。‘我’是普贤菩萨自称。有少分的善根,遇到听到此经,会有欢喜心。若无善根,不会生欢喜心。这一点善根,不要轻视。普贤菩萨说少善根,在人天,是了不起的大善根;跟他比是小,跟六道众生比是大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这个一念要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切皆圆满成就。他的成就是‘成就众生清净愿’,令众生身心清净。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沉溺诸众生指六道众生。普贤菩萨愿六道所有一切众生赶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所修之大行,念念都是这样为我们回向。

 

参、结归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次讲经法会,至此圆满。将普贤菩萨行愿,作一概略报告。经文给我们许许多多宝贵的启示,希望诸位同修常记住,如说修行,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不负普贤菩萨对我们的期望。

 

附录  家庭主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一定会觉得很厌烦。尤其是家庭主妇,好像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许多人都觉得苦恼。假如能将观念转变过来,就会做得非常快乐。凡夫观念中执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为什么替他们做,愈想烦恼愈多。若学菩萨道,发大誓愿普度众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样了。

 

行菩萨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罗蜜’。主妇菩萨在家庭里为一家人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蜜。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供养一家人生活。内财是用自己的体力、智慧为一家人服务。在家事里做出圆满的三种布施。你将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使家人生活舒适,让邻居羡慕,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厌的做,即是‘忍辱波罗蜜’。每天还要改进,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进波罗蜜’。虽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即是‘禅定波罗蜜’。清净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满,是‘般若波罗蜜’。于是觉了,原来菩萨的六波罗蜜,就是擦桌子、扫地、洗衣、煮饭圆圆满满的成就。这就是《华严经》善财童子所表演的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你将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间所有主妇的榜样,一切家庭的榜样。这就能度邻里,推展开就能影响社会、国家、世界,乃至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晓得菩萨在家里扫地、擦桌子、煮饭、洗衣,原来是在做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愿大行。这是学佛、是正念、是诸法实相。若能如是观,则法喜充满,如何会起烦恼!佛法的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不落实在生活中则没用。

《返回世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