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昭颖
和朋友聚会结束,很顺口地说,来日方长,改日再叙。在座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严肃地对我说,不要因为年轻,就以为在世的时间很多,事实上我们距离死亡很近。这位朋友的本意并不恶毒,只是想唤起我们珍惜生命正视死亡。他有过一段不愿意追忆的往事,原先有两位很要好的朋友,其中一位在夜归的途中遭遇车祸,年轻而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曾经的三人行如今剩下双影相伴,成为永远的遗憾。
我想起一位同事说起她家婆故去的情形。同事家婆七十多岁,临终前一直拉着同事的手与她相视,眼神充满了对生的强烈欲望和对死的惧怕不安,直到一口气呼不上来与世长辞。命终的一刻,同事家婆的目光竟然是平静的。是不是所有的人在最后一刻回归平静?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亡人在死亡面前方寸大乱,临终前的惶恐不安令眷属心痛不已。
接触过死亡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死亡的冷酷与无情。疾病、战争、爆炸、堕机、车祸、地震、海啸……天灾人祸随时威胁生命,幸运的寿终正寝,不幸运的过早死亡。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不论男女老幼,时至命尽。
谁能在死亡面前镇定从容?因为无知所以惧怕。死亡意味着一个生命体的结束与消失,很容易让人产生晦暗与恐怖的心理,不轻易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也没有人知道一个人的生命结束后的情形如何,走过奈何桥的人也没能回来告诉我们死亡的真相,死后是否有别的世界存在。
人的一生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佛教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在整个生与死的过程中,中阴身的不断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死亡做准备和修行,祈望在上师的引导下走过死亡,在死亡的那一刻放下欲望与执着,保持心的自然和专注,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往生诸佛的清净国土。
《列子》曰:古者谓死人为归人。人生就像一个旅程,生是起点死是终点,从出生的那一刻死亡便如影随形,无论我们用什么方式生存,最终无法避免死亡。生与死,就像离家和归家一样平常,保持对死亡一颗清明心,也可以做那份从容平和。视死如归,不是英雄豪杰才有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