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刚好是
以我所见所闻,有的人遇见乞丐,哪怕是老弱病残者,也是神情冷漠,一毛不拔。有的人一见乞丐走近,立刻变脸,恶声斥骂。有的人则带着轻蔑鄙夷,随手把钱扔给受施者。有的人则故意丢下几角钱,然后以受用对方捣蒜般磕头为乐……这样的情形,总令人人感到难受。但眼前这位善心男子,无论向哪一位乞丐施舍,都能一视同仁地给予充分的尊重。其俯一俯身,抬一抬手,轻轻一句“阿弥陀佛”,显得亲切而自然。那受惠乞者们,于乐受财施之际,大多数都会随声附应一句“阿弥陀佛”。
这一情形令我深受感动,赶紧伸手摸摸衣袋,刚好有一元纸币,连忙走向一位正趴着身子,用粉笔在地面写字的乞丐……
不久,我有幸拜读及重温了《普贤行愿品》单行本和《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及《金刚经·妙行无住分》,对佛教的“布施”、“供养”之义理,有了进一步感悟,并深深觉得:‘上述那位善心男子,以行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教育课。’
我想:对于一般人来说,“施舍”,姑且不论其出于自觉与否,首先应该是一种善意的行为。如设身处地地同情疾苦,怜贫惜弱,向贫困对象施舍钱物,用爱心善行使其受益。这种推已及人的关心扶助,是人性中“恻隐”、“仁爱”的流露,能令受苦人得到关怀和温暖。若不尊重受施者,随意轻慢以至侮辱,这样施舍难以真正施惠于人,也失却了施舍的本来意味,更无法达成修善积福的目的。古代不是早有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吗?若能由此深入理悟,守前贤“施恩不望报”之训,宅心仁厚,秉承助人利人之念,真心捐施以解难分忧,则算得上是世俗人的高境界了。
而对于佛法修行者来说,对“布施”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同情疾苦”、“爱心帮扶”的世俗见地,更不可只图为自己及家人求福而以功利目的行善。应效法诸佛菩萨之愿心,将受施对象以及所见所遇的一切受苦众生,皆视为前世的父母,或过去历劫亲朋眷属,乃至将面前的残疾乞丐直接视如现在佛,未来佛的代身,心生殷重,敬诚施予,如孝父母,如敬亲朋,如尊奉现在未来诸佛。
此外,若能在施舍钱物的同时,再以简便的一句“阿弥陀佛”结缘,接引众生,则是“法布施”。应该指出:不但捐钱助印佛教经书刊物、宣讲佛教利生是法布施,向苦难乞丐施予念佛之法,也是法布施。
因为,对于现报业苦更为深重的残疾乞丐,钱物济助固然重要,而令其减轻悲郁痛苦,当亦必不可少。有时,助其减轻精神痛苦,使之暂得轻安欢乐,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当机施予佛号,其作用是钱物所无法替代的。往小处说,这能使受施者在所受及随声附应之际,得以减轻或暂灭烦劳业苦;往大处说,这是随缘施法,以净土法门接引众生,使称念、听受佛号的有缘众生(不仅仅是人)共结佛缘增益善根。
进一步言之,这样布施其实也说是“真供养”。这是因为,以至简至易的大乘法门施予有缘众生,令阿赖耶识熏闻佛号,不但当下暂得安心息妄,更可惜此施、受之机,得佛号历于耳根而播下成道种子(据《观无量寿经》述,若能至心尊奉弥陀世尊,则敬念一句“阿弥陀佛”,可除八十亿劫生死罪苦)远作未来世的菩提之因,终得安乐解脱。这正合“上报佛恩,下化众生”之妙,难道不是对诸佛菩萨的“真供养”吗?!
我还认为:人们不应将“布施”作简单化,表面化理解。因为在佛法中,“布施波罗密”属于“六度波罗密”之一。几乎可以说“它是修学佛法者(无论是业障深重的薄地凡夫,还是微细障惑未尽消除的登地菩萨)的必修课”,故应深入佛法义理,从多个层面加以融汇、理解,并有机契入于日常生活,乃至贯穿于修行者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中。所以,佛教之“布施”,并非仅仅是“随缘捐助钱物而已”!
首先,布施就是种福田。佛教处处讲因果,有布施济人之善因,日后才有富足安乐之善果。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布施也不例外。
简而言之:常怀悭吝,施后即悔,要不得;倨傲骄横,轻侮受施者,也要不得;偏执妄计,以小舍贪巨报,同样要不得。因为佛经中早有明告:悭贪少施招感求愿不成之果;贡高骄逸招感卑使下贱之果;妄取多占招感穷乏苦厄之果。佛经中还提到:若初发心欢喜布施,过后却心生退悔,会招感先富乐后贫苦之果,即来生先得富乐之福,后则堕落贫苦。若财微力薄而能欢喜布施,尽心利人而不生退悔,则招感先贫苦后富乐之果,即来生先受卑贱穷苦,以后则富饶安乐。
以上这些教示足以引人深思!正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全善之因可得全善之果,半善之因只得半善之果。真诚奉劝偏执邪思漏见的布施者,诸尽早忏悔改正!
其次,当我们明白“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后,就应该自我反省思想言行,切实自律身心,在自觉检察逐观中,细细参破因“六尘”(色香味触法)障蔽而迷失真心之理,从而在尘妄业障的“我见”、“人见”之杂乱纷扰中,渐进地清心涤虑,坚诚受持“五戒”、“十善”,自净其身口意。
由此,从“六尘”障惑真心而衍生的的种种污浊分别妄计中,挣脱缠缚,放下攀缘,觉照“我执”、“法执”之邪妄,戡破人我、得失、是非、苦乐等尘影幻相,忏除历劫“贪瞋痴慢疑”积障。
在此基础上,真诚效法诸佛菩萨之广大愿心,利乐众生。以“慈、悲、喜、捨”勤修布施,内则以深信力庄严自净,外则以行愿力大度利他。这样布施乃是真正布施。
最后,能以深信力和行愿力作真布施,实际就是真修“清净身语意业”,就是悲智双运慈摄众生,就是离相无妄而拔苦与乐、度一切苦厄。这正合于所谓“无施者、无受者、无所施物”的“三轮体空”之义。
若能深入理悟并广行实践“真布施”,信深愿宏,心不退转,即是以大精进力根除无始以来“贪瞋痴”烦恼暗障,即是以大精进力进修真正“福慧双修”的无上道,由此必获无量殊胜功德福聚!这正如释迦世尊在《金刚经》中的明白开示——“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布施,就是以平等无染之清净心扶危助困,济人利物,就是以元碍大悲愿心,普利一切有情众生,永无止境地奋斗奉献。
正因为这样,普贤大士才有“菩萨若随顺众生,则为随顺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之教。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不也正是“以种种珍宝,供养十方诸佛如来,旁及法界六道众生”的么!(见《楞严经》卷六)
综上所述,那位善心男子的做法,的确值得我们珍视!愿大家都来发心学习那位大德!以平等心真诚利人而施济钱物,又开方便之门布施佛法,以财布施解众生之饥贫,以法布施济众生之慧命。若于尽心切愿布施而修清净身语意业,不仅令受施对象身心获益。布施者更真正“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