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8日讲于大钊培训中心——
问题:人生由于名利,引起烦恼,引起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根据佛法如何来求得人生的真谛?什么是人生真实的道理?怎样才能真正解脱烦恼痛苦?
一、佛教对于人生的看法
(一)五蕴身的组成
人生的看法首先从报体“五蕴身”开始,在佛法来讲就是:色、受、想、行、识。
“色”就是肉体,属物质方面的,包括根、身和五脏六腑,以地水火风四大为主组成这个色。
“受”就是领受,人们接触事物的时候,或者领受是苦,或者领受是乐,或者领受是不苦不乐,有接触就有领受,都包括在受里边。在唯识法相里面,属于遍行心所。
“想”就是想像、思维,是第六意识的一个心所。一个人思想活动很宽,可以想到天上,想到地下,想到天边,想入非非,都在想中。对于事物有分析、有归纳、有结论,也是在意识之中。
“行”就是作为,思想的活动和某种意志都叫住行。
“识”就是认识,识以了别为义,在唯识法相讲就包括八个识,属于心王: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生命识,是人生的总体。
人的五蕴身,是五种元素“色受想行识”的总和。扩大来讲,一切法相的内容,包括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生理现象,不出于五蕴。小乘讲七十五法,大乘讲百法,比较详细。
五蕴身经唯识所变业力所感,为有情的正报。
(二)佛教对于五蕴身的看法
有情世界就这个五蕴身是三种杂染最具体的表现。什么叫三种杂染?业杂染、烦恼杂染、生杂染。本身是染污性,不干净,叫杂染。
第一个,业杂染。业杂染就属于业障啊,带来的身躯都是由于“业”,有业障就处处不自由,受环境、受条件、受天时、受地理所支配,一般人就讲是受命运的支配,处处不自在,受拘束不顺心,过去的“业”感召现在的果。
第二个,烦恼杂染。烦恼杂染是指内心生起的。贪、瞋、痴、慢、疑、恶见是根本烦恼,另外还有二十随烦恼。人生烦恼多啊,根据《瑜伽师第论》来讲,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就有一百零八种痛苦。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颗,以念珠来念佛,把心定下来,把邪念、恶念恢复成正念,就可以消灭一百零八种痛苦,这是持珠念佛的作用。这就是烦恼杂染,也叫住烦恼障。
第三个,生杂染。生杂染是什么呢?就是说你感召这么一个生命,感到这个身体就有痛苦,什么痛苦啊?求名求利,求那样求这样,求之不得就烦恼,产生烦恼就有若干挫折,若干不顺利,就怨天尤人,怪那个怪这个、怪天怪地、怪父母、怪师长、怪朋友。实际来讲,他不去追查因果,若从因果来追查,不信因果,有果报障,生杂染就是果报障,异熟障,在八苦之中的五蕴炽盛苦就是属于这个,五蕴身就是众苦的交汇所,集合所。
中国道家的老子也讲到这点,《道德经》讲“吾之大患,为吾有身,若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说我们一辈子的大祸害,就是因为有这个身体,假如没有这个身体,还有什么灾祸什么痛苦啊?
所以五蕴身在小乘来讲,系纯大苦蕴聚。在空宗来讲,是假合,《金刚经》里面,最后一首偈: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六个譬喻表明:人生百年,回头一看,过去就象做梦一样,一切皆空。
“幻”,眼前就象变戏法一样的,就象看电影、看戏剧,你在台下看,殊不知你也在演电影,也在演戏,你自己是否觉得呢?台上在演,台下也在演!你这一生还不都在演戏?人生是个大舞台嘛,演各种角色就看你自己了,结果都是幻现。
“泡”就是水泡,就象水面上那个水泡一样的,偶然一浮现,波浪一冲来就没有了,我们的五蕴身就是这样的。
“影”呢,就是动作,我们的各种行动就象影子一样的,没有实质,随影而多变。
“露”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权利地位,哪怕权再高,名再旺,钱再多,就象早晨那个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露水马上就干了,没得了。
“电”就是人生一辈子,哪怕百年、千年、万年,它都是电光石火啊,很快很快就消逝了。
金刚经最后一首偈子,就是说对于一切人生一切现象,要有一个透彻的认识,了解它是因缘生法,它是变化的,就象梦幻泡影一样,从而就晓得一切究竟皆空,没得实体。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坏空,事物有兴衰成败,哪样是常住不变的?最后都是空。了解这个空的道理后,达到什么境界呢?达到无我的境界,消灭我执、消灭我见,他就自在了。心如虚空,量周沙界,他就自在解脱,一切看得淡、放得下。
二、五蕴身的来源
为什么有五蕴身?在佛法里面,就讲到四谛和十二因缘。人生流转受到痛苦,它是有原因的,世间上没有无原因的果,没有无原因的现象,一切现象:人生、社会、自然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上帝决定的,都是因缘生法。什么因缘?人生的流转,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无明;第二个是惑,惑是烦恼;第三个就是行动,叫做业。
第一个无明,什么是无明?就是愚痴!分为两种:一是迷于因果叫业报愚,二是迷于解脱之理叫真实义愚。
做一个人,不懂因果,违反因果,这就是业报愚。违反因果,就可以胡作非为,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自私观点严重,一切为我。曹操讲“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就代表这种思想。不懂因果,一切行为没得约束,就产生自害害他的果报。
不晓得解脱,叫做真实义愚,留恋人生啊,造业受苦就永远在轮回中。
有无明就会产生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
有烦恼就表现于行动,起心动念!恶念、邪念、染污念由此而生起来!一天到晚为自己,这叫做意业,由意业就发动身业、语业。嘴巴说话就乱说,不说真实话,只说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下流语,这是语言的行动,叫语业。引发身体的行动叫身业,杀、盗、淫、妄。社会上的五毒:贪污腐化,杀人抢人,欺诈勒骗,黄色淫乱,吸毒贩毒,这都是一种身业的表现。于是就形成社会的污染、环境的污染、自然的污染,所以叫做杂染。
大家想一想这种杂染充满自己、充满社会、充满家庭、充满国家,你怎么会得到安定啊?怎么能自由自在啊?所以佛教要追查主因,这种苦果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以后我们就应该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走正确的道路。
三、解脱之道
如何做人?如何修解脱道?不会在名缰利锁之中受缠绕,受束缚,受痛苦,达到解脱自在?
(一)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佛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很痛苦,他本身的修行成果还是有点距离,不免为感情所动,后来佛的一个大弟子阿耨楼陀就提醒他:这个时候佛要入涅槃,要走了,你还在痛苦什么?你应该请问佛今后怎么办?一得到提醒,阿难马上心就定下来了,就开始问佛。
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依佛为师,依佛而安住,生活才能安定,那么佛要走了,要入灭度了,我们今后以什么而安住啊?佛就告诉他,依四念处而安住,四念处有四种观点,要保持四种正念,这也是佛教的人生观。哪四个呢?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住都是代表佛教对人生正确的观察。
1、观身不净
观察这个五蕴身是不干净的,禅宗祖师讲是臭皮囊,你不要为这个五蕴身造业,只是追求享受,引起纷争、是非、痛苦,要修不净观,观身不净。
2、观受是苦
在世间中,一切一切都是苦多乐少,乐极生悲,所谓乐都是一种暂时现象,是变化的,叫坏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苏东坡的诗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没有不缺的月亮,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始终圆满的家庭!所以在受方面都是苦,所有乐都是暂时的,曹操有首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观受是苦,你就要厌离,不要去追求享受,灯红酒绿这一些境界转眼就空,留恋它就造业无边,造成若干的纠纷,家庭的分散,社会秩序的混乱。
3、观心无常
一切法由心变,心是生灭变化的,无常的,所以《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现象都是变化的,要修无常观。欧洲有个哲学家讲,我为什么要积极的参加学佛?我就是因由无常观而参加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讲,修道前基础要观死殁无常,不然你道心生不起来。为什么?你在现实里,迷恋五欲生活,你能生个什么道心?只要有无常观,自然就有道念生起,就会看得淡。
4、观法无我
森罗万象,没有个实在的我体,本来就是变化的,找不到“我”的存在,都是五蕴四大假合,到哪去找个“我”啊?!明白这个,就能达到“无我”的境界。万法皆空,从而不留恋我体,不执著一切法体,去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达到我空、法空,叫观法无我。
佛告诉阿难要依四念而住,能够保持这四念住,就有正见、正念,就等于佛在你眼前一样,佛教的人生观,主要就是修四念住。
(二)走修行的道路
1、皈依三宝,奉行五戒
有了对人生的正确认识以后,明因识果,止恶行善,就必须要皈依三宝,奉行五戒十善,这是人生的基本道德,是完成人格、提高理性的基本道德。奉行三皈五戒十善,可以配合儒家的五伦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进行。
2、发出离心,修解脱行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要发出离心,修解脱行,中心思想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针对我们人的三障:业障、烦恼障、异熟障,就要勤修“戒定慧”三学。
第一以持戒来消灭业障,得到身解脱。当然这中间还包括忏悔,要忏悔旧恶,止恶行善,不要专门损人利己。
第二就是修禅定消灭烦恼障,得到心解脱。以修定去除妄心,恢复正念,烦恼不会生起来。一个人能保持头脑冷静的话,他不会容易起烦恼的,只有那个感情冲动的人,他才容易起烦恼,真是能安静,有定力就不容易起了。
第三就是以修慧消灭所知障、无明障,得到慧解脱。
三解脱:身解脱、心解脱、慧解脱,就能消除三障。这就是在三皈五戒的基础上,能够以冷静的心胸,根据正确的人生观,修对治三障的办法。
(三)修三心净化内心
在修菩萨行过程中,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就要修三心,这个三心是根据《金刚经》提出来的。
1、要启发其心
生起正见,学习教理,使心得到启发,因而生起正见。这是破除愚昧的开始。
2、要调伏其心
就是守根护意。要守好眼、耳、鼻、舌、身、意这六道大门,守好了,强盗不会钻进来,守不好,强盗就会进来,把你的财产偷了,所以要守根。护意就是保护好自己的意念,不要贪恋追求,收拾住心猿意马。调伏其心,也叫磨炼其心,这个心不经过磨炼,是收不住的,不会柔和,不会安静。
3、要降伏其心
一切不要执著,《金刚经》里处处讲:不要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要执法相、非法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由我执生起来的,有我执就有四相。
“我相”指以我为主,老子天下第一,地球没有我推不动啊,这叫我执。
“人相”就是分别人嘛,这个人是男啊女啊、老啊少啊、丑啊美啊,端正不端正啊、是富贵是贫贱啊,生起好多分别。
“众生相”就是对一切众生起差别相,生起各种执著。
“寿者相”就是我希望要活多久,当神仙千年万年,长生不死,或如外道修无想定等。
“法相”就执著一切现象,是常住不变的,生起常见。
“非法相”就执著一切现象,断了就没有了,人死如灯灭,生命不相续。
这一些执著的相,在众生境界中普遍存在,所以《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是针对“遣相去执”而来的。
对一切相要“无所住”,无所执著,无所沾染,这就是空的境界。
“而生其心”,是生什么心呢?就是正直心、佛心、诚心,也包括大悲心、大智心、大愿心,要生这个心,不是叫你生什么“贪瞋痴”那个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总的精神。
在勤修“戒定慧”三学的基础上,以大乘菩萨心,要进一步修三心:启发其心生起正见,调伏其心能够容忍广大,降伏其心不要生起人我执、法我执、达到我空法空,从而生起真心,就是真实心,就是利益众生的大悲心、大愿心,那就合乎真如了。
(四)以正命而生活
我们如何过生活?人要生活呀,生活就要工作,怎样工作啊?在八正道里面,佛就告诉人要依正命而行,要修正业。正业就是正当的行动,正命就是正当的生活,就不要以恶命、邪命而生活,不做危害人的事情,要有正当的职业,以正当的职业取得正当的利益而维持生活,叫正命。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法华经》上讲“一切资生事业,皆顺正法”就是这个意思,你只要是正道而行,在“士农工商学政军”各个领域,都可以维持正当的工作。
以上讲的内容就是根据佛教对于人生的正确观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一定要树立佛教的人生观,走上修行解脱的道路,依正命而生活,行住坐卧不离禅定,就能保持头脑的冷静,保持智慧的观察,可以做到八风不动,就能够正确对待生活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