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可以是佛弟子自受用,表现生命自在无碍的风姿。
但当神通的展现要落实到对象时,就要谨慎小心,
即使是佛,也要以正确的智能来现神通。
至于佛弟子则是证得阿罗汉具有三明六通的人,
才有资格现神通来教化众生,或折服外道。
何时可现神通?
那么神通究竟有什么作用?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现神通呢?而又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现神通呢?翻阅经典记载,似乎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则,而是要视不同的缘起来决定吧!有关可以现神通的情况,约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比丘们自受用的游戏三昧
《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九中记叙;有一天舍利弗问几个大比丘要他们各自说说「快乐之义」,其中目连就以比丘能有大神通,心得自在,随心所欲的变化、心想事成是比丘的快乐(2-711c)。可知神通是比丘在禅思中修得的游戏三昧,象征修行者自在无碍的生命风姿。
二、要以正确的智能为引导来现神通
《信佛功德经》中云:「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能以正智现大神通。」(2-169c)
三、要为教化众生,降伏外道而现神通
别译《杂阿含经》卷六中云;「牟尼弟子大罗汉,有大威德具三明,得尽诸漏知他心,能现神变化群生。」(2-413a)
由上所列可知,神通游戏可以是佛弟子自受用,表现生命自在无碍的风姿。但当神通的展现要落实到对象时,就要谨慎小心,即使是佛也要以正确的智能来现神通。至于佛弟子则是证得阿罗汉具有三明六通的人,才有资格现神通来教化众生,或折服外道。
在《增壹阿含经》卷十四中记叙,佛为了度化在尼连河畔修行的大婆罗门迦叶三兄弟,以及他们的弟子一千人而现种种神通变化,迦叶并让迦叶自己觉悟到,以为自己是大阿罗具有大神通是假相;而使这一千人衷心归服,成为佛陀早期度化的弟子们(2-619b)。
另外,别译《杂阿含卷》六中又记叙了佛因为新出家的年轻比丘们,看到行头陀行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穿著破烂褪色又垢腻脏污的僧衣,又留着长长的须发来见佛陀,都在心中对摩诃迦叶起了轻慢之心,认为他太没有出家比丘的威仪了。佛知道这些年轻比丘的心意,为了让他们明白摩诃迦叶是大修行人、是大阿罗汉,除了特别分半座要和摩诃迦叶并坐外,又赞摩诃迦叶的禅定工夫,以及各种神通变化及至漏尽通,都和佛自己一样,二人等量齐平。在这里佛特别宣说摩诃迦叶的各种神通变化,目的就在折服比丘们的轻蔑之心,也是在教化他们。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二中记载佛陀弟子愚路比丘(又名周利盘特),刚出家时非常愚昧,连一句短偈都不能背诵,各大弟子都教不了他,后来经由佛的亲教导,愚路比丘豁然开悟证得阿罗汉。但一般民众并不知愚路比丘已开悟,仍然非常轻视他。有一次王舍城的大医生请佛及所有比丘接受斋僧供养,就特别声明愚路比丘不在受邀之列,佛为折服大医生对愚路的轻慢之心,就让愚路展现各种神通给这位大医生看,改变他对愚路比丘的观感(23-801b)。
虽然佛陀允许弟子们基于慈悲心而现神通,
但基于弟子可能不当使用,所以最终也禁止使用神通,
毕竟神通不是智能,有它的局限性,
既非究竟,也不是解脱的主体,
所以不但不应该当作预言来相信依止,
更不值得做为生命方向的导航。
由阿含部的经典看来,佛最初并没有禁止弟子使用神通,他自己也有展现神通之时,只是使用神通的前提要有正确的智能为导引,并且不要沉溺于五通,重要的是追求漏尽通的解说。但是后来由于有弟子在民众前现神通、方法不得宜,因此律部中有佛开始禁止比丘们在民众前现神通的记载。
在《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王舍城中的跋提长者和他姊姊都不信佛。佛的四大声闻弟子:迦叶、目连、阿那律、宾头卢四人决定共同设法度化跋提姊弟。跋提长者在目连、阿那律、迦叶展现神通给他看后,很快的就信奉佛教了。但是宾头卢去度化跋提姊姊就没那么幸运了,无论他在跋提姊姊面前展现什么神通来乞食,跋提姊姊就是不理睬他。最后宾头卢没法子,就到王舍城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展现神通连人带石的飞入王舍城中,城中的百姓看见这光景,都非常害怕,万一石头掉下来会打到自己,纷纷奔走逃命,王舍城中乱成一团。而宾头卢坐在石上飞到提拔姊姊的屋子上空,就止住不动了,这一次跋提姊姊也被吓到了,她对宾头卢说;「请饶了我的命吧!请你把石头放回原处,我一定供养你。」,宾头卢这才飞回原处放下石头,再步行到跋提姊姊家乞食。跋提姊姊仍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供养他,又被宾头卢现神通强迫供养,最后终于折服跋提姊姊归皈佛教。但由于宾头卢的手段激烈又带强迫性,已经扰乱惊吓了整城的百姓,一些长老比丘就向佛报告,指控宾头卢的不是,佛在集合比丘们当面询问宾头卢后,对他做了种种责备,并且当场告诉所有的比丘:从今起不允许展现神通,如果现神通就犯戒(22-170a)。
我们知道佛陀当初制戒,都是因弟子犯了某种错才制某种戒,所谓「随犯随制」,并不是先制种种戒条来束缚弟子,别译《杂阿含经》卷六中,迦叶问佛:「为什么佛当初开始制戒的时候,戒条非常少,而专心修行的人多,现在戒条愈来愈多,反而能遵守的人减少了?」(2-418b),由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制戒是因比丘的行为出了问题才针对此问题制定的。宾头卢以神通度化的手法不合宜,因此佛陀开始禁止比丘现神通。
但是一时之间,比丘们似乎很难严格遵守,还是有人会现神通,因此律部记载每当有某一比丘现神通,往往会被其它比丘向佛检举,佛再依他的动机来判定他是否犯戒。例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五中记载大目干连有一次到给孤独长者家乞食,听到给孤独长者教导儿子读诵外道经典,目连就劝给孤独长者让他的儿子学习佛法,并且允诺自己可以亲自教授。于是给孤独长者的儿子每天打扮整齐,装饰璎珞,由仆从陪同前往逝多林中目连住所学习佛法。如此日日往返,被一些贼人看见了,他们知道给孤独长者大财主,就设计把他儿子在中途绑架而去。当目连知道这个消息,心里想到:「这个孩子我若不救,孩子与父母都要煎熬受苦;而不信佛法的人听了这消息后会幸灾乐祸;至于本已敬信佛法的人恐怕会失去信心而退转,这是因为前往逝多林佛所的人,竟然被贼劫去,以后谁还敢再前往逝多林佛所呢?我现在应该立刻现神力,把孩子取回来。」
另一方面虽然给孤独长者向国王报告了他的儿子被绑架的事,国王也派大将军立刻出发捕贼,但是这大将军与给孤独长者先前有嫌隙,所以没有遵守王命立刻出发,目连赶在大将军的前面,展现神通力吓退贼人,而救出了给孤独长者的儿子。这件事被一群比丘知道了,就一状告到佛陀那儿,佛陀召集众僧当面询问目连:「你以何心现神通力救那孩子?」,目连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佛陀,佛陀依据他的动机,而判定他现神通力无罪(23-649b)。
另外,《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九中记载毕陵伽婆蹉比丘,有一次到一个牧牛的人家乞食,看到那家的女儿在旁哭泣,询问原因,那女孩说:「大和尚啊!今天是节庆日,大家都已集会嬉闹了,只有我没有漂亮的衣饰不能前往,那能不哭呢?」,毕陵伽婆蹉比丘听后,就展现神通变化出华美的衣裳,灿烂的金饰给女孩穿戴,那牧手女就高高兴兴去集会了。由于他的金饰实在太漂亮耀眼了,别人认为一个牧牛女是不可能拥有的,就向国王告状,国王把牧牛女抓起来审问。毕陵伽婆蹉比丘知道了,到王宫向国王说明原委,并在王前现神通,把整座宫殿都变成黄金打造的,国王这才相信而释放了牧牛女。
众比丘知道这件事就向佛陀控诉,佛陀问毕陵伽婆蹉:「是因为你现神通,才害牧牛女被抓吗?」毕陵伽婆蹉回答:「佛啊!我不是故意要现神通害牧牛女被抓,我当初是因为动了慈悲心,想帮助他去参加盛会才现神通的。」,佛陀听了他的动机,就判定毕陵伽婆蹉无罪(22-467b)。
由上述两个事例可知基于慈悲心而现神通是被允许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一般的情况下,佛已不允许弟子现神通,因此一有比丘现神通,即使是如目连、毕陵伽婆蹉般的长老比丘也会被纠举,而由佛来判定他们是否犯戒。因此神通渐渐趋向于禁止使用。
一场目连与舍利弗的神通较劲,
让我们了解神足第一的神通终究不如智能;
而宿命通的限制,也可能造成不明业报,误导因果的危险;
所以对待神通更要戒慎恐惧。
一、神通不如智能
《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九中有一个故事,叙述有一天佛在阿耨达泉旁与众大比丘集会,阿耨达泉的龙王发现舍利弗没有来,就希望佛能唤舍利弗前来。佛于是派目连回祇洹精舍找舍利弗前来。目连用神足法须臾即至,看到舍利弗在缝补僧衣,目连告知来意,舍利弗答道:「你先回去,我随后就来。」,目连说:「大家都在等你!请你不要拖延立刻前往。」舍利弗又再说:「你先回去,我随后就来。」这时目连就说重话:「是不是舍利弗你的神足之法能胜过我?不然今天怎么会说叫我先行回去呢?假如舍利弗你不立刻动身,我就要抓着你的手臂飞到阿耨达泉了。」舍利弗于是对目连开玩笑的说;「我把衣带解开放在地上,如果你能拿起我的衣带,然后再谈提我的手臂前往吧!」
目连于是就伸手拿舍利弗放在地上的衣带,但怎么也拿不起来,目连心中暗想:「难道我的神足退步了?我回去问问佛陀。」于是目连就舍弃衣带以神足回到佛陀那,当他到时,看见舍利弗已经坐在佛陀面前。这时目连心里又想到:「佛陀说我是佛弟子中神足第一的,然而我却不如舍利弗吗?」,于是目连向佛:「我是不是神足退步了呢?为什么我比舍利弗先从祇洹精舍出发,却比他晚到呢?」佛回答目连说:「你的神足没有退步,但是舍利弗所进入的神足三昧,是你所不了解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舍利弗比丘的智能无量。你的心得自在不如舍利弗的心三昧神力。」目连听了实时默然无语。(2-708c)
由这事例可知神通不如智能,目连虽是神足第一,但如果和舍利弗的智能比较起来,还是略逊一筹。佛曾说目连因为「心得自在」所以能有神足变化,飞天入地变化身形,无所障碍。但舍利弗境界更高─「能降伏心,非心能降伏舍利弗」(2-711c),所以舍利弗「智能无有量」,舍利弗所成就的「心三昧神力」,有大威神力能成就无数的神通游戏,所以舍利弗所入的神足三昧之法是目连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当舍利弗展现神足之法,就比目连早到阿耨达泉旁了。也就是说舍利弗「修心」的境界更高,所以智能无量,胜于事相上的神足。
二、神通有深浅,多数不能观察究竟
即使是在佛弟子中号称智能第一的舍利弗,和佛比较起来,神通仍有限度。有一次舍利弗和佛一起经行,一只鸽子飞过来,佛叫舍利弗试着观察这鸽子的过去世和未来世中,各做过多少次鸽身?又何时才能脱离鸽身?结果舍利弗入三昧禅定中观察鸽子的过去未来,看到此鸽过去八万大劫中,及未来八万大劫中,都仍然是鸽身,至于八万大劫之前,及八万大劫之后此鸽的情形,舍利弗就观察不到了。因此舍利弗从禅定中出来,向佛报告:「我不能知道这只鸽子过去未来作鸽子的真正期限。」佛就告诉舍利弗超过八万大劫后,这只鸽子投胎转世的情况(25-138c)。又有一次,弗要舍利弗观察一个中阴识神的来处和未来投胎处,舍利弗在定中也同样看不清楚那中阴识神的来处和去处。佛于是告诉舍利弗,究竟的神通只有佛才能有,至于声闻弟子的神通,都是有其限度的(4-773a)。
三、使用神通来预言,会有不准确之时
即使连佛弟子中神足第一的目连,在使用神通时也会有不准确的时候。《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九中记载,有一次阿阇世王要攻伐毗舍离这地方,毗舍离城的师子将军就去请问目连,请目连用天眼预测究竟是谁会得胜?目连告诉将军是阿阇世王会得胜。于是师子将军回国召募勇士,抱着必死决心应战,而阿阇世王听到目连的预言,心里很放松没有戒惧,就被师子将军乘其不备的打败,阿阇世王落荒而逃。回到国内,就批评目连比丘说:「都是因为目连不实的预言,害我兵败。」,而毗舍离的师子将军也批评道:「是目连以预言恐吓我,我却蒙受这不准确预言的好处。」当时诸比丘听到这些批评讥嫌语,就一状告到佛陀那说:「尊者大目干连,明明不能预测谁胜谁败而乱说话欺骗人。」,佛陀明辨此事,说目连的确没看清楚,并告诫目连:「你应审慎!看清楚明白些。」。此外,目连有一次为人预测生男或生女,目连连着三次肯定产妇会生男。没想到生下来是女婴,那产妇就批评目连:「长夜作妄语,明明我会生女,为了讨好信徒,就骗我说我会生男儿。」诸比丘也向佛陀指控目连乱预言,佛陀问明原委,也责备目连应该看清楚些(22-466a)。
由舍利弗观看众生宿命及未来世命运都有限度,不能彻底看得周全;以及目连以天眼预言会有失误,可以知道即使是成了阿罗汉的圣者,宿命通和天眼通也有限度,不能彻底全知。既然是已解脱的圣者,神通都有其局限性,更可彰显神通非解说的主体,也不是值得做为生命方向的导航者。
四、业报神通,往往所见不明,误导因果
《众经撰杂譬喻经》中有一个故事,记叙有一个屠夫向阿阇世王请求说:「大王啊!凡是国家节庆宴会有需要屠宰牲畜的事,请将这机会赐给我,我当尽力而为。阿阇世王好奇的问他:「屠宰的事,一般人是不乐意做的,你为何喜欢做还特别央求做呢?」,屠夫答道:「这是因为我过去世中是靠屠羊来维生,而由于屠羊的缘故,我曾在命终之后,生在四天王天;且天上寿尽后返人间继续以屠羊为生,如此来往投生人间天上已有六次。这一切都是因为屠羊得来的福报,所以恳请大王让我多多有屠羊的机会。」,阿阇世王听了怀疑的问屠夫:「假如真如你所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屠夫答:「我自识宿命」,阿阇世王就更不能相信了,他心里想:像屠夫这般下贱的人,怎么可能自识宿命呢?
后来有机缘见到佛,阿阇世王就把这件事向佛请教,佛陀回答说:「那屠夫没有乱吹牛只是所见不明,他曾在过去第七世的时候,遇到一位辟支佛,心生欢喜发起善心,由于这样的功德,使他往来人间天上六次,并且自识宿命,但这是因为他的福报先成熟的缘故。而他屠羊的罪报尚未成熟,所以他还未受苦,他此生命终就会进入地狱受杀羊的罪报。当地狱的罪报受完后,他还要一次次生在羊中来偿命。这个人自识宿命很浅,只能看见过去六世的轮回,无法看到他过去第七世供养辟支佛的事,而误认为屠羊是生天的原因。如此浅薄的宿命通,往往会误导因果铸下大错。」(4-537c)
由屠夫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因为神通力的获得,有一种是「业报生神变」,屠夫的自识宿命就是业报神通,也就是说生来就有,不需要经过禅定修行的工夫。但就如这屠夫的宿命通般,这种神通力往往是很浅薄,所见不明,因而很容易误导因果。因此依靠通灵来指引迷津,其结果往往会以盲导导盲;即使花钱消了灾,也许是消了眼前灾,但是否合乎缘起,以及未来的因果问题可能更严重,可不慎欤?